煤矿地质学实习报告
煤矿地质实习报告三篇
![煤矿地质实习报告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5c8fb4b7312b3169a551a447.png)
煤矿地质实习报告【三篇】煤矿地质实习报告【三篇】篇一煤矿地质学课程的认识实习是有关地质科学的野外实习,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也是加深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这次实习时该课程课堂教学的继续,也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1)让学生了解有关煤矿地质工作基本工作方法和特点。
2)观察和认识常见的一些岩石。
3)建立一套完整的底层层序。
4)认识常见的地质构造现象。
,那时,八公山的大部分将不复存在。
河流既是如画山水的“雕塑师”,又是移山填海的“大力士”。
淮河河床内沉积物主要是沙,主要由石英碎屑组成,其次为长石、白云母、岩屑、生物介壳碎片等。
分选较好,磨圆程度较高,大小一般在0.2—0.05mm左右,多为细砂。
河漫滩主要为粉砂和粘土。
地史中的河流沉积由河床沉积及河漫滩沉积组成,碎屑沉积物自下而上由粗变细,形成完整的沉积系列。
在河湖密布或河流入海处,河流淤积形成大量肥沃的土地,森林植被茂盛,是煤形成的有利场所。
上午十点,我们从茅仙洞出发,经过快4个小时的路程,到达了凤阳韭山洞。
目的是了解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
地下水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也是陆地上重要的地质营力,不断改变地表形态。
其形成的岩溶洞穴、石林等亦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但地下水的地质作用也会造成各种地质灾害,如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岩溶陷落、滑坡、泥石流等。
八十年代以来黄淮地区普遍发生的煤矿井筒破裂也和地下水有关,它们都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韭山洞位于淮南市东南凤阳县宋集乡境内韭菜山。
区内出露下寒武统地层,为一单斜构造,岩层产状一般为180°∠20°。
其原为隐于淮北平原下淮南复向斜北翼东延部分。
因受北北东向武店正断层的影响,西部上盘下降,隐于淮北平原新生代松散层下,东部下盘上升得以出露。
据测算,此断层垂直落差在1500米以上。
岩溶发生于毛庄组,灰岩与页岩互层,节理密集,为地下水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溶洞全长近1500米,初始时岩溶顺着石灰岩层发育,随着溶洞扩大,下伏页岩层亦被冲蚀,上覆岩层发生重力垮塌,导致溶洞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囊括五岳”、“峡谷幽深”等壮丽景观。
煤矿地质实习报告
![煤矿地质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37f0f73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39.png)
煤矿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学习的时间、地点实习学习的时间为XXXX年XX月至XXXX年XX月,在XX省XX市的XX煤矿进行。
二、实习学习目的和任务本次实习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实际参与煤矿地质调查工作,深入了解煤炭地质情况,掌握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的实习任务包括:1.参与现场地质调查工作,学习和掌握地质勘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收集和整理煤炭地质资料,学习如何进行地质资料的分析和解读;3.学习使用测量设备,进行地质测量和工程测量实践操作;4.学习地质调查报告的编写和汇报技巧,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实习学习的过程和体会1.实际参与地质调查工作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煤矿地质勘探的现场工作。
通过实际操作,我学习到了地质调查的基本步骤和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在勘探现场,我负责使用钻探设备对矿区进行钻探取样,并记录取样情况。
在这个过程中,我需要仔细观察钻孔岩芯,辨别各种地层。
通过这样的实践,我对地层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学会了如何根据钻孔取样资料进行地质剖面的绘制。
2.地质测量和工程测量实践在煤矿地质实习中,我还学习了地质测量和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在实践中,我学会了使用测量仪器和软件,进行现场地质测量和工程测量。
这些测量数据对于煤矿地质勘探和矿山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际操作,我对测量设备的使用、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煤炭地质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在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煤炭地质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工作。
通过查阅和收集煤矿地质报告、地质图件等资料,我学会了如何对地质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档。
同时,我还学习了如何对地质资料进行分析和解读,以及如何将分析结果应用于地质勘探和矿山工程建设中。
四、实习学习的收获和体会通过这次煤矿地质实习,我深入了解了煤炭地质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我还对煤炭地质勘探和矿山工程建设的流程和要求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地质调查工作需要准确的判断力和细致的观察力。
煤矿地质实习报告集合6篇
![煤矿地质实习报告集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b68fea6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42.png)
煤矿地质实习报告集合6篇煤矿地质实习报告2姓名:学校:专业:班级:一、实习目的通过在白龙煤矿综二队10#下-3121工作面的实习,使我对综掘工作面的工程施工、作业标准、安全管理和作业组织,有了一次全面的感性认识,加深了我们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使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二、实习时间20xx年6月26日至20xx年7月16日三、实习地点山西焦煤白龙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四、实习单位和部门山西焦煤白龙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综二队五、实习内容:一、矿井基本概况第一节自然属性一、地里位置,企业性质,隶属关系,地形地貌,交通情况:地理位置:白龙矿平峒位于山西省霍州市白龙镇白龙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7′--111°42′,北纬36°36′--36°31′。
企业性质为省属国有企业,隶属于山西焦煤集团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形地貌:白龙井田地势西高东低向汾河河谷倾斜,汾河属黄河水系,自北向南流经井田东侧,井田内几条较大的沟谷也由西向东汇集汾河,井田地处低山丘陵地带。
最高地形标高837米,最低地形标高540米。
交通情况:白龙矿距汾河东岸的南同蒲铁路霍州站4公里,有铁路专用线与南同蒲铁路圣佛站接轨,与南同蒲铁路相平行的还有大(同)—运(城)公路和霍(州)—侯(马)一级公路,交通便利。
二、井田地质情况,地层,含煤地层,构造:井田地质情况:白龙井田位于吕梁山和霍山两个隆起带之间,西南部出露煤系的基底——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石灰岩,东北依次零星出露中、上石炭统本溪组、太原组,下二迭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二迭统上石盒子组。
太原组、山西组为主要含煤岩系,新生界上第三系及第四系不整合覆于上述各不同时期的地层之上。
太原组主要含煤5层,至上而下有6#、9#、10#、10#下、11#煤。
井田构造:井田南部地层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平缓,一般在10°以下。
北部地层走向为北北西至北北东,向东倾斜,地层倾角10°左右。
煤矿地质实习工作总结报告
![煤矿地质实习工作总结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657c83a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37.png)
煤矿地质实习工作总结报告实习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或者说当学习告一段落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所学需要或应当如何应用在实践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煤矿地质实习工作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煤矿地质实习工作总结1时间流逝,本次实习就要结束了。
此次毕业实习是我真正进入社会的一个过渡期,是学完专业知识后的一次较全面而又深入的现场专业实践。
在实习期间受到了矿山各部室、学校领导的关怀和帮助,即将圆满顺利地完成毕业实习的各项任务。
现在,我就把我在实习期间,所学到的一些知识归和感想纳总结如下:一、在技术组实习期间,在安全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与帮助下巩固了矿山测量的相关知识;了解了全站仪在井下的使用;全面复习和亲自实践了测量成果(数据)的整理和计算;熟悉和实践了把测量成果(数据)绘到采掘工程平面图或立面图上;知道在井下是如何放中线、腰线、定方位;检查巷道的质量是否符合设计的要求;阅读熟悉采煤、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阅读收集到矿井地质、生产技术等相关资料。
二、在安全通风管理部期间,大量阅读了煤矿五大灾害的相关知识;了解到煤矿特种作业工种的培训、考试与发证;了解阅读了一些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阅读《煤矿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了解矿山各部室的工作职责;了解矿井的通风情况、反风计划与措施等。
三、在跟领导技术员下井的期间我有了进一步的体验:采煤掘进工作面的灰尘大、噪音大;由于矿山开采年限长,矿山水平多巷道长,走到最低开采水平的工作面差不多要1个多小时比较累;迎头的狭窄施工条件恶劣。
从我们走过的巷道中我们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例如在课本上看到的采掘工作面是那么的光滑顺畅那么宽敞清楚,但是现场的情况绝对不是那么的清晰没有空间思维能力的人根本搞不清楚方向……煤矿地质实习工作总结2一前言在经过上学期对《地球科学概论》的学习以后,我们这学期在此基础上又展开了对《煤矿地质学》的学习。
总的来说,这学期比上学期学的要认真和扎实一些。
毕业生煤矿实习报告【三篇】
![毕业生煤矿实习报告【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d4edd513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37.png)
【导语】实习报告是指各种⼈员实习期间需要撰写的对实习期间的⼯作学习经历进⾏描述的⽂本。
以下是整理的毕业⽣煤矿实习报告,欢迎阅读!毕业⽣煤矿实习报告篇⼀ ⼀、实习的性质和任务 1、性质: 课程的认识实习是有关地质科学的野外实习,是提⾼学⽣理论联系实际能⼒,也是加深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这次实习时该课程课堂教学的继续,也是该课程的⼀个重要教学环节。
2、这次地质认识实习的任务是: 1)让学⽣了解有关煤矿地质⼯作基本⼯作⽅法和特点。
2)观察和认识常见的⼀些岩⽯。
3)建⽴⼀套完整的底层层序。
4)认识常见的地质构造现象。
⼆、时间安排 实习2周(1⽉15⾄⼀⽉25),共10天,其中井下⼯作2-3天,编写实习报告1-2天。
三、组织状况 由地当煤矿技术部门技术员殷明光⽼师指导,xx届煤矿⼯程⾼本班聂涛对孙家湾煤矿地区的地质情况进⾏了实地勘察并进⾏了系统的分析和分类的讲解,没有缺勤⼈员。
四、⼯作量 在两天的井下⼯作中,分别对1#、2#井,运输巷,回风巷进⾏了实地勘察,通过实地体验、感悟加深了对煤矿地质学习兴趣,将课本与实际结合,更好、更真切的获得知识。
五、结束语 通过本次的矿井地质实习,不仅提⾼了⾃⾝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也加深了课堂所学的重要内容。
野外实习是理论教学的有⼒补充和继续,通过⾃⼰的实地观察与课本的联系,加深了对某些岩⽯的认识,在实际⽣活中也可以学有所⽤。
⽽对地质构造的观察,不仅更好的了解地层的形成,也将当时课堂上的⽴体想象给实际化,不再对某些地层感到模糊,⼤脑⾥已经有了地层的画⾯,这样也更好的去和课本枯燥的知识和图⽚相联系。
为期两天的矿井地质实习结束了,⾃⼰从中学习到的知识却是很多的。
单从这两天野外实习就发现,地质⼯作者是多么的不容易。
⽽作为采矿⼯程专业的⼤学⽣,将来在煤矿⼯作可能遇到的困难也是可想⽽知的,所以现在我们必须做好吃苦受累的准备。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适应⼯作环境,学有所成,学有所⽤。
2024年煤矿地质学实习心得总结(2篇)
![2024年煤矿地质学实习心得总结(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efb7068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55.png)
2024年煤矿地质学实习心得总结一、实习背景作为一名地质学专业的学生,我于2024年参加了一段为期两个月的煤矿地质学实习。
这次实习让我有机会亲身体验了煤矿地质工作的全过程,从勘察、调查到报告撰写,对我个人的成长和职业发展帮助极大。
二、实习内容1. 勘察与调查实习的第一个环节是对煤矿地质进行勘察和调查。
我们团队前往位于山西的一座煤矿,通过实地调查、采样和测量,了解了煤矿的地质构造、煤层厚度、煤质以及水文地质等相关情况。
通过与导师和工作人员的交流和互动,我对于煤矿地质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实验室工作实习的第二个环节是进行实验室工作。
我们团队需要对采集到的煤样进行物理和化学分析,以判断煤质的好坏、煤中的元素含量等。
通过操作各类仪器,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样品的制备、浸提、减量等一系列实验操作,并且能够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3. 数据处理与报告撰写实习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处理和分析,并撰写实习报告。
通过对实地调查和实验数据的处理,我发现了煤矿地质中的一些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撰写实习报告的过程中,我利用所学的地质学理论,结合实践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为煤矿地质工作提供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三、实习收获1.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习,我对煤矿地质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
在实地调查过程中,理论知识的运用使得我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地质构造、煤层厚度和煤质,提高了我在地质实践中的指导能力。
2. 团队协作能力在实习中,我和团队成员密切合作,互相配合完成任务。
通过团队合作,我学会了与他人的有效沟通和协调,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团队中的互相学习和交流也丰富了我的知识和技能,使我更全面地了解煤矿地质学的各个方面。
3. 问题解决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地质调查和实验中的问题,如对地质构造的识别、样品分析结果的解读等。
煤矿地质实习报告
![煤矿地质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8143487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ae.png)
煤矿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作为一名地质相关专业的学生,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煤矿地质工作的实际情况,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我参加了此次煤矿地质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1、实地观察煤矿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煤层特征等,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加深对地质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2、学习和掌握煤矿地质勘查、开采过程中的地质工作方法和技术,了解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
3、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习单位及矿区概况实习单位为_____煤矿,该煤矿位于_____地区,是一座具有一定规模和开采历史的现代化煤矿。
矿区面积约为_____平方公里,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主要含煤地层为_____。
三、实习内容1、地质资料收集与整理在实习初期,我们首先对煤矿的地质资料进行了收集和整理。
这些资料包括地质报告、钻孔柱状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等。
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我们初步了解了矿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煤层厚度和倾角等基本情况。
2、井下实地观测在煤矿技术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多次深入井下进行实地观测。
在井下,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煤层的赋存情况、顶底板岩性、地质构造的展布等。
我们仔细观察并记录了煤层的厚度、结构、夹矸情况,以及顶底板的岩石类型、节理裂隙发育程度等。
同时,我们还对井下遇到的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进行了详细的观测和分析,测量了其产状要素。
3、地质剖面绘制根据井下观测的数据和收集到的地质资料,我们绘制了地质剖面图。
通过绘制剖面图,我们更加清晰地展示了地层的层序、煤层的分布和地质构造的形态,有助于对矿区地质情况的整体把握和分析。
4、煤质分析对采集到的煤样进行了煤质分析,包括煤的工业分析(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含量)、元素分析(碳、氢、氧、氮、硫含量)以及煤的发热量测定等。
通过煤质分析,我们了解了该煤矿煤的品质和利用价值。
5、顶板管理与防治水学习了煤矿顶板管理和防治水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煤矿地质实习报告
![煤矿地质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469bd4e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f7.png)
煤矿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任务本次实习是为了加深对煤矿地质学的理论知识的了解,并通过实地勘察和研究,掌握煤矿地质学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的实习任务为:1.学习和了解煤矿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2.参与实地勘察,了解煤层地质条件和矿井的构造特征;3.使用地质仪器和设备进行矿井地质测量和数据采集;4.分析煤矿地质条件对采矿工程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二、实习过程和方法1.理论学习和准备在实习前,我通过学习相关的教材和课程,了解了煤矿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并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工作。
2.实地勘察和观察在实习中,我参与了煤矿的实地勘察工作。
通过实地观察,我了解了煤层地质条件和矿井的构造特征。
我还记录了地质信息,并标注在地图上,以便后续的分析和研究。
3.地质测量和数据采集在实习中,我使用了地质仪器和设备进行了矿井地质测量和数据采集。
我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测量仪器,测量了矿井的倾斜度和矿层的厚度,并记录了相应的数据。
4.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在实习结束后,我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就煤矿地质条件对采矿工程的影响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最后,我撰写了本次实习报告。
三、实习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习,我对煤矿地质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学到了一些实际操作的技能。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习的几点总结和分析:1.地质勘察的重要性地质勘察是煤矿开发的重要环节,通过地质勘察能够了解矿层地质条件和矿井的构造特征,为采矿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因此,地质勘察的准确和细致是十分重要的。
2.地质测量的重要性地质测量是对矿井地质条件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的重要手段。
通过地质测量,我们可以准确地测量矿层的厚度和倾斜度等参数,为煤矿采掘方案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3.煤矿地质条件对采矿工程的影响煤矿地质条件对采矿工程的影响十分重要。
煤层的厚度、倾角、走向等条件都会对开采效果和矿井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因此,在制定采矿方案和设计矿井结构时,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的影响。
大同煤矿地质实习报告5篇范文
![大同煤矿地质实习报告5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e613e0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b2.png)
大同煤矿地质实习报告5篇范文大同煤矿地质实习报告篇1实习时间:4月20日——4月28日实习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地质实习基地实习班级:级地理科学 2009级水文与水资源带队教师:张威、尹善君、刘集伟、单良、孙云笑一.实习区域概括(一)实习区位置及交通秦皇岛市石门寨北方地质实习基地位于秦皇岛市北28KM。
该区自然地理位于燕山山脉东段,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行政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
实习区交通十分方便,(北)京——沈(阳)铁路贯穿实习区南部,并有地方铁路秦(皇岛)——青(龙)线,能通往山区。
公路以秦皇岛市为中心,四通八达,客运可通省内的青龙、承德、平泉、滦县、迁安、抚宁、兴隆、昌黎、卢龙等地,省外可达辽宁绥中、建昌、咯左、凌源朝阳和天津等地。
海运目前尚无客运,但新建的油港及煤港货运从秦皇岛港可同我国沿海各纲和世界各地。
(二)实习区地形、气候、水文1、实习区地形:实习区南邻渤海,北依燕山、东接辽宁绥中、西与昌黎接壤,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北、东、西三面群山怀抱,山脉接近南北走向延伸,地势由北向南渐低,属冀东北的中底山区和低山区,最高点为石湖山,海拔926米,最低点南部沿海地区,海拔仅0。
8-5米。
2、实习区气候:实习区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0。
1℃,一月份平均气温为-5℃,七月份平均气温为24。
5℃,年平均降水量769mm,多集中在7-8月份,达全年降水量70%左右。
全年无霜期179天。
实习区因受海洋影响较大,气候比较湿润温和,海滨海滨地带夏季凉爽宜人,古为避暑胜地。
3、实习区水文情况:实习区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北戴河,除大石河发源于青龙县牛心山区以外,其他均源于抚宁县北部山区,各河均为独流水域,河源短、流急,流量随季节变化教大,平均水深0.5米左右,洪期水深可达2-3米。
燕山塞湖位于山海关城西北6KM山口处,在燕山脚下,是一个人工湖,于1994年建成,蓄水量为7000万立方米。
2024年煤矿地质学实习心得总结(三篇)
![2024年煤矿地质学实习心得总结(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c0ea14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01.png)
2024年煤矿地质学实习心得总结在____年____月____日,为深化学生对矿业工程知识的理解,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学校组织矿业工程系全体师生赴神火集团旗下的____矿进行实地参观学习。
本次活动由矿业工程系主任雷____和副主任张____共同领导,师生们一同前往____集团____煤矿进行参观考察。
活动当天,早晨七点全体师生在学校大门前集合,随后分批次乘坐车辆前往____矿。
一路上,同学们充满期待,希望能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经过不到半小时的行程,我们抵达____矿,受到了矿上领导的热烈欢迎。
在礼堂内,我们学习了矿井安全知识,包括一炮三检、瓦斯防护、井筒设置等内容,这些知识与课堂所学相得益彰。
____煤矿位于永城市东北____公里处,是____集团即将投产的第四对矿井,也是集团的主要接替矿井。
该煤矿自____年____月份开工,已累计完成投资____亿元,井田面积约____平方公里,地质储量约____万吨,其中可采储量约____万吨,设计年产量____万吨,服务年限____年。
煤种主要为贫煤,局部为无烟煤,具有低灰分、特低硫、特低磷、高发热量、易磨碎、极易选等特性。
介绍完煤矿基本情况后,我们参观了其他区域。
我们参观了____矿的洗煤厂,了解了洗煤厂复杂的布局和运作流程。
通过负责人的详细介绍,我们掌握了洗煤厂的机构组成和工作效率。
洗煤厂的工作系统主要包括煤炭加工、矸石处理、材料和设备输送等环节,是矿井地面生产的主体。
我们还了解了筛分、破碎、选煤等工艺,以及现代化洗煤厂的工作原理。
随后,我们参观了____矿的污水处理场,亲眼见证了污水经过一系列处理工序后变得清澈。
在变电所,我们了解到煤矿变电所的特殊安全规程,包括安全操作、备用电源、电缆检修、防爆设备、数字化变电站等内容。
我们还参观了机修厂,看到了井下的各种大型机械设备,并了解了维修工人的工作流程。
在参观主井和副井时,我们得知了入井须知,包括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遵守安全规定、携带必要的防护设备等。
煤矿地质学实习报告
![煤矿地质学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dc8386f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3.png)
煤矿地质学实习报告
本次实习是在某煤矿进行的地质学实习,通过实地考察和学习,我对煤矿地质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参观了煤矿的采掘现场,了解了煤层的产状和分布情况。
在实地学习中,我观察到煤层的分布呈现出规律性,对于煤的产量和品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其次,我参与了煤矿的地质勘探工作,学习了地质勘探的方法和技术。
我了解到地质勘探是煤矿地质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勘探可以更准确地掌握煤层的分布和储量情况。
最后,我还学习了煤的成因和地质构造对煤层形成的影响。
我了解到煤是在地质构造运动和沉积作用的影响下形成的,不同的地质构造对煤层的形成有着不同的影响。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煤矿地质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地质学在煤矿开采中的重要性。
希望今后能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为煤矿开采提供更好的地质支持。
煤矿地质实习报告范文5篇
![煤矿地质实习报告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c657370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2c.png)
煤矿地质实习报告范文5篇煤矿地质实习报告范文1一.序言⑴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1.目的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究性很强的自然科学。
认识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学习相关地质基础知识之后,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各种地质现象,理论联系实习,增强感性认识,巩固基础理论知识。
同时,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任务①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②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③进行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包括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描述记录等内容。
④通过实习,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地质作用规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求①实习前学生应认真学习实习知道书,以明确实习目的、内容安排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②实习中学生要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的讲解。
③现场观察各种地质现象要认真细致,并作好记录,还应多问、多思考,克服怕苦怕累的懒惰思想。
④每个学生应采集3mdash;mdash;5块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⑵.实习的组织形式及实习过程实习的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又分两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指导老师带领实习,过程由实习指导书上的日程安排:第一天昆明西山;第二天上午乘车由昆明至武定县五孔桥,下午芭蕉箐采矿场、雷刚厂;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狮子山石棉厂至狮山风景区,下午乘车由武定县至元谋县;第四天上午元谋县朱布超基性岩体,下午元谋县黄瓜园大桥;第五天上午元谋县德大大桥至那化大桥,下午元谋县弯堡土林;第六天返回昆明。
(3)实习任务完成情况通过实习我们三大类岩石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在野外认识和辨别三大类岩石,还能够在野外辨别各种地质构造。
通过在各实习点对其的观察,实地考察,我掌握了罗盘的使用,还在各实习点采集了各种相应的岩石标本。
煤矿地质实习报告通用8篇
![煤矿地质实习报告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1efdc4af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4a.png)
煤矿地质实习报告通用8篇煤矿地质实习报告1第一章:概况一:勘探工作目的,本次野外实习,勘探工作目的是:(1)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中奥陶统、晚奥陶统、中石炭统和晚奥陶统的岩层构造、岩性、岩层中所含的化石种类和数量以及各个地层中所伴随的矿产、褶皱类型、断层情况以及从晚奥陶统到中石炭统的过渡岩层各种性质等;(2)了解煤矿的基本情况、基本地形。
了解煤矿生产中各种机械的用途及注意事项、煤的分类及运输方式、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标准等以便在以后的工作初期可以尽快的熟悉各种情况避免各种错误;二:勘探任务,本次野外实习的任务是:(1)观察各实习地点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和地表水体等其他情况;(2)观察奥陶纪石灰岩的颜色、光泽、解理、化石的种类及其含量、断层等其他情况;(3)对断层做素描图、描述其擦痕的状况;(4)观察晚奥陶统与中石炭统的假整和面及其过渡岩层的风化程度、颜色、岩性、化石种类及其数量等其他情况;(5)观察中石炭统本溪组泥岩层的岩层特点、砂岩的颜色、解理及砂岩岩层中所包含的矿产、石灰岩的颜色、解理、裂隙的发育情况、化石的种类及其数量等;(6)观察上石炭统的黏土层、石灰岩层的特点、岩层厚度、其中所含的化石种类和数量、岩层的裂隙发育程度、含水情况、矿产种类及其数量;(7)观察上石炭统的砂岩、泥岩、黏土层的特点、及其中所含的化石种类和数量;(8)观察煤矿的地形、了解煤矿的各种设施的用途、观察各种机器的特点,了解其工作方式及使用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9)了解煤矿的开采情况、煤的种类、煤的储存和运输等。
三:交通状况缝山针公园位于太行山系南麓,焦作市中心北部,交通便利,公园西边是村庄,公园前是东西走向的公路,公园内是海相沉积的中、晚石炭统石灰岩。
红砂岭位于的缝山针的公园西方,焦作影视城北方3千米左右,影视路从南面跨过,上白作乡公路从南至北穿过此地区,交通便利,有盘山公路通山,山腰有小型铁矿和其他的一些废弃的铁矿矿井。
煤矿地质实习报告4篇
![煤矿地质实习报告4篇](https://img.taocdn.com/s3/m/96fc07f9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f9.png)
煤矿地质实习报告4篇煤矿地质实习报告篇1一兴城1 自然地理兴城市位于葫芦岛市的东部,在辽东湾西岸,居辽西走廊中段。
东南濒临渤海,西南依六股河与绥中县相邻,西北与建昌县接壤,北与东北毗邻葫芦岛市。
地处东经120deg;06prime;至120deg;50prime;,北纬40deg;16prime;至40deg;50prime;之间。
在地貌上,该区属于辽西山地黑山丘陵的东部边缘,发源于兴城市西北青山-----笔架山---大红螺山一代的六股河、烟台河、兴城河和北西河自西北向东南流动,最终汇入辽东湾。
区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为松岭山脉延续分布丘陵地带。
实习地区处于北半球暖温带亚温润气候区。
这里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8.7℃。
年平均降水量620mm。
2 人文经济兴城市土地类型多样,土质较好,适于植物生长。
主要农作物有高梁、玉米、谷子、水稻等。
油作物有大豆、花生,是辽宁省花生重点产地之一。
经济作物有棉花、烤烟、麻类等。
丘陵地区适宜林果生产,以苹果和白梨为主,被国家农业部定为优质果生产基地。
林业资源有松、柏、柞、椴、榆、槐等乔灌木。
林地面积80万亩,森林覆盖率29%。
海产品丰富。
兴城市交通发达,设施完备,公路、铁路、海运、空运形成了立体化运输网络。
以兴城市为中心,县乡公路呈放射状通往各乡。
海滨建有小坞渔港。
二秦皇岛1自然地理秦皇岛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9deg;30prime;~119deg;50prime;,北纬39deg;50prime;~40deg;10prime;,北倚燕山,南临渤海,东越长城与辽宁省绥中县毗邻,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燕山山脉东段,南部为华北平原北端的滨海冲积平原。
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由山地、丘陵、平原、滨浅海四个地带组成,总体上属于丘陵区。
秦皇岛地区地处于中纬度地带,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热资源丰富。
年气温差较大,年降水量多寡变化显著,在400mm 至1000mm之间,总体而言,气候宜人。
煤矿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煤矿地质野外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0e8f86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ef.png)
煤矿地质野外实习报告实习报告:煤矿地质野外实习一、实习目的和任务煤矿地质野外实习是为了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煤矿地质工作的实际操作和技能,培养我对煤矿地质工作的实际经验和观察力。
通过此次实习,我将能够掌握煤矿地质勘探、矿山勘查和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我在煤矿地质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水平。
二、实习地点和时间本次实习的地点是某煤矿,实习时间为一个月。
三、实习内容和学习成果在煤矿地质野外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以下工作:1. 煤层地质勘探:通过实地考察、地质测量和地质钻探等方式,了解和掌握煤矿区的地质构造和地层分布情况,以及煤层的厚度、倾角和走向等基本信息。
2. 矿山勘查:参与矿山地质和矿体勘查工作,包括对矿山采矿区域的地质构造和地层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确定矿体的规模和储量。
3. 地质灾害防治:了解和参与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包括对矿山地质灾害的原因和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通过以上实习内容,我学到了以下几点:1. 煤矿地质勘探和矿山勘查的基本操作和技能,包括地层测量、地质钻探和地质调查等。
掌握了如何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确定煤矿地质构造和地层分布情况。
2. 对矿山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和防治措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了解了煤矿开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来降低灾害风险。
3. 建立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通过实地操作和观察,加深了对地质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四、实习体会和收获通过此次煤矿地质野外实习,我对煤矿地质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一些实际操作技能。
实习期间,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加强了自己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实习中,我切实感受到了煤矿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只有对地质情况有准确的了解和掌握,才能确保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安全生产。
此外,在实习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比如对一些地质仪器的不熟悉和操作不熟练等。
采矿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5篇
![采矿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ce2cabbb68a98271fefad1.png)
采矿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5篇【篇一】采矿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一、实习的性质和任务1、性质:煤矿地质学课程的实习是有关地质科学的野外实习,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也是加深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这次实习时该课程课堂教学的继续,也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2、这次地质认识实习的任务是:1)让学生了解有关煤矿地质工作基本工作方法和特点。
2)观察和认识常见的一些岩石。
3)建立一套完整的底层层序。
4)认识常见的地质构造现象。
二、时间安排实习2周(1月15至一月25),共10天,其中井下工作2-3天,编写实习报告1-2天。
三、组织状况由地当煤矿技术部门技术员殷明光老师指导,12届煤矿工程高本班聂涛对孙家湾煤矿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了实地勘察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分类的讲解,没有缺勤人员。
四、工作量在两天的井下工作中,分别对1#、2#井,运输巷,回风巷进行了实地勘察,通过实地体验、感悟加深了对煤矿地质学习兴趣,将课本与实际结合,更好、更真切的获得知识。
五、结束语通过本次煤矿地质学的矿井地质实习,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加深了课堂所学的重要内容。
野外实习是理论教学的有力补充和继续,通过自己的实地观察与课本的联系,加深了对某些岩石的认识,在实际生活中也可以学有所用。
而对地质构造的观察,不仅更好的了解地层的形成,也将当时课堂上的立体想象给实际化,不再对某些地层感到模糊,大脑里已经有了地层的画面,这样也更好的去和课本枯燥的知识和图片相联系。
为期两天的矿井地质实习结束了,自己从中学习到的知识却是很多的。
单从这两天野外实习就发现,地质工作者是多么的不容易。
而作为采矿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将来在煤矿工作可能遇到的困难也是可想而知的,所以现在我们必须做好吃苦受累的准备。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在这里,我要感谢殷明光老师,感谢他在实习过程中的耐心讲解与辛勤付出。
希望今后的还能有这种形式的实习,这对我们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是非常有利和必须的。
煤矿地质实习报告集锦6篇
![煤矿地质实习报告集锦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b0572de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7d.png)
煤矿地质实习报告集锦6篇煤矿地质实习报告2一、实习的性质和任务10级采矿工程学生的煤矿地质野外实习于2012年6月18日至6月19展开,由煤矿地质学关英斌老师和李海梅老师带领队伍对邯邢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分类的讲解,这次实习不仅将课本上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而且也是为了加强了同学们对地质知识的印象,对各种地质名词的解释有了更具体的了解,进一步具体化的了解了地层的形成,岩石的种类,以及煤层的分布情况,这次实习也是对煤矿地址学的一个总结,也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次地质认识实习的任务是:1、让学生体会地质工作的方法和特点。
2、观察、认识主要煤系地层、地质构造。
3、认识岩浆侵入体。
4、建立一套完整的地层层序。
二、实习时间本次地质实习共计二周十天时间,其中野外工作2天,编写报告3天。
三、实习区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概况实习区位于邯郸市,邯郸地处河北省最南端,西依巍巍太行山,东依华北大平原,邻接晋鲁豫三省。
1、地理位置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北纬36°10’至37°2’,东经113°30’至115°28’。
西依太行山,东临华北平原,北距省会石家庄150km,离首都北京450km。
邯郸市总面积12000km2,其中市区面积457 km2。
邯郸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境内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和各等级公路纵横交错,形成了发达的交通网络,是连接晋冀鲁豫四省的交通枢纽。
邯郸市地势西高东低,是太行山隆起与华北平原沉降区之间的过渡带。
大致以京广铁路为界,东部地区为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地势开阔平坦;西部为侵蚀剥蚀地形,山脉、丘陵、盆地相间,河谷辗转穿越,地表形态差异很大。
境内最高点是太行山中的老崖寨主峰,海拔1898。
7m;最低点是曲周县五间房村,海拔仅32。
7m。
2、资源环境邯郸市与生产活动直接相关的主要资源有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
邯郸市水资源总量为8。
63亿m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地质学实习报告地质认识实习报告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实习地点:实习时间:2014年月日目录前言 (2)第一章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状况 (3)第二章地层 (6)第三章煤层主要特征 (7)第四章水文地质 (8)第五章矿井灾害情况 (8)第六章煤层顶底板 (9)第七章矿山环境地质条件 (9)结束语 (16)前言一、实习的性质和任务1、性质:《煤矿地质学》课程的认识实习是有关地质科学的野外实习,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也是加深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这次实习时该课程课堂教学的继续,也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2、这次地质认识实习的任务是:1)让学生了解有关煤矿地质工作基本工作方法和特点。
2)观察和认识常见的一些岩石。
3)建立一套完整的底层层序。
4)认识常见的地质构造现象。
二、时间安排实习2周(1月15至一月25),共10天,其中井下工作2-3天,编写实习报告1-2天。
三、组织状况由地当煤矿技术部门技术员殷明光老师指导,12届煤矿工程高本班聂涛对孙家湾煤矿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了实地勘察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分类的讲解,没有缺勤人员。
四、工作量在两天的井下工作中,分别对1#、2#井,运输巷,回风巷进行了实地勘察,通过实地体验、感悟加深了对煤矿地质学习兴趣,将课本与实际结合,更好、更真切的获得知识。
第一章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状况实习区位于攀枝花市境内,攀枝花位于四川西南部、川滇交界处,在横断山区,地处攀西裂谷中南段,属浸蚀、剥蚀中山丘陵、山原峡谷地貌,山高谷深、盆地交错分布,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脉走向近于南北,是大雪山的南延部分,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1、地理位置攀枝花市是中国四川省直辖市。
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金沙江与雅砻江汇合处,东经108°08’~102°15’,北纬26°05’~27°21’。
东北面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会理、德昌、盐源3县接壤,西南面与云南省的宁蒗、华坪、永仁3县为界。
成昆铁路和108国道公路纵贯全境,北距成都749千米,南接昆明351千米,是四川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
2、矿产资源全市已探明铁矿(主要是钒钛磁铁矿)73.8亿吨,占四川省铁矿探明资源储量的72.3%,是全国四大铁矿之一。
2007年末,全市钒钛磁铁矿保有储量66.94亿吨,其中:伴生钛保有储量4.25亿吨,占全国的93%,居世界第一;伴生钒保有储量1038万吨,占全国的63%,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三。
钴保有储量7.46亿吨,此外还有铬、镓、钪、镍、铜、铅、锌、锰、铂等多种稀贵金属,多个项目被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世界之最。
非金属矿产中,煤炭保有储量7.08亿吨,晶质石墨保有储量1540万吨,苴却砚保有储量2098万吨,溶剂石灰岩保有储量2.95亿吨,冶金白云岩保有储量3.63亿吨,水泥砂岩保有储量1194万吨,耐火粘土保有储量1032万吨,硅藻土保有储量1650万吨,花岗石保有储量8375万立方米,大理石保有储量5399万立方米。
3、行政区划全市辖3区2县(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16个街道办事处,号称是有米(易)有盐(边)有东(区)西(区),天时地利占人(仁)和,因此被人称为最和谐的城市。
4、人口攀枝花是中国四川省人口最少的一个地级市,在全省21个市州中排名倒数第三位,仅高于阿坝州、甘孜州;虽然全市总人口少,但城市人口却较多,“十二五”期间,四川将优化成都空间布局,提升国际化水平,将建成中西部地区最具有竞争力的特大中心城市之一。
绵阳、南充、自贡、泸州、攀枝花等城市将培育为1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
2012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123.09万人,其中:东区人口37.50万人,西区人口16.35万人,仁和区人口26.35万人,米易县人口21.62万人,盐边县人口21.27万人。
攀枝花是四川地级市中唯一的劳动力输入城市,全市流动人口达近25万人,是全国流动人口流入率较高的城市之一;也是四川地级市中唯一的城镇人口多于农村人口的城市,城镇人口72.97万人,农村人口48.44万人,城镇化率60.1%,居全省第二,仅次于成都(65.51%)。
移民攀枝花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移民城市,80%以上的居民为外来人口,来自于外省的主要有辽宁、吉林、黑龙江的东北籍以及重庆、山东、云南、湖北、河北、河南、江苏、湖南、上海、浙江等地,来自于省内的主要有绵阳、南充、资阳、遂宁、内江、成都、广安等地。
攀枝花本地人主要集中在仁和区、盐边县和米易县。
民族攀枝花共有42个民族,其中汉族占全市人口的87%,41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彝族占9%,其次是僳僳族、苗族、纳西族、满族、藏族、羌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侗族、瑶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锡伯族、哈尼族、独龙族、布依族、白族、壮族、仡佬族、傣族等。
6、气候攀枝花属南方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类型,旱、雨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气侯干燥,降雨量集中(全年815毫米),日照长(全年2443小时),太阳辐射强,蒸发量大,小气候复杂多样。
年平均气温20.3℃,是四川年热量值最高的地区,日照时数是四川盆地的2~3倍,最热月为5月,最冷月为12月或1月,6~10月为雨季,11月至翌年5月为旱季,无霜期达300天以上;海拔低于1500米的河谷地带,全年无冬,无霜期长(全年达300天以上),被誉为天然的“大温室”;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高于13℃,接近热带气温与热量水平;夏季气温不高,最热月平均气温约26℃左右。
总体而言,攀枝花气候具有春季干热、夏季湿热,秋季凉爽、冬季温暖、四季不分明的特点。
第二章地层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层状岩石的总称,包括沉积岩,火山岩和变质岩。
地层可以显示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以此他和一定的时间含义相联系。
即在地层形成以后,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
地层的接触关系分为三类:1、整合接触关系:新老两套地层彼此平行接触,它们之间是连续沉积,没有沉积间断。
2、整合(平行不整合):新老两套地层彼此平行,但它们之间并不是连续沉积,曾有过或长或短的沉积间断,因此地层有缺失。
3、不整合(角度不整合或斜交不整合):新老套地层有一定交角,其间地层有缺失,有明显的侵蚀面。
在仁义村,地层是石炭系中统与奥陶系中统之间的平行不整合面。
在这里观察了岩层产状倾向120度倾角20度。
该矿区属剥蚀中低山地貌,地势西高东低,地面坡度25°-45°,一般30°,最陡约60°,沟谷发育。
最高标高1530m,最低标高1160m,相对高差370m。
区内构造简单,为一较规则的单斜构造,倾向西南,倾角23°-30°。
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三迭系上统大荞地组、宝顶组、侏罗系冯家河组及第四系全新统。
赋存煤层的大荞地组,系一套含砾砂岩、砂岩、泥岩和煤层组成的碎屑岩沉积建造,沉积韵律发育,为际相煤地层,属山间沟谷盆地成煤环境。
区内属季风高原型亚热带气候,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四季不分明,日照多,年平均气温24.4℃,最高41℃,最低-0.2℃。
每年雨、旱季分明,雨季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10月,年平均降雨量约760mm。
区内植被少,仅有稀疏的林木覆盖。
全年日照时数2700~2800小时,太阳总幅射138~150千卡/厘米3。
第三章煤层主要特征矿区范围内有4-1#、5-1#、6-1#、7-1#共四层煤,准采煤层为4-1#、6-1#、7-1#煤层。
其中4-1#煤层赋存于J煤段中;5-1#、6-1#、7-1#煤层赋存于I煤段中。
各煤层特征如下:4-1#煤层:为已被大矿开采后残留煤柱,厚度0.5m,倾角23°-30°。
其顶底板岩性为灰色中厚层状细砂岩。
6-1#煤层:为单一煤层,厚度0.35~0.84m,倾角33°7-1#煤层:平均厚度0.40m,平均倾角26°。
其顶底板岩性为灰色中厚层状细砂岩。
4-1、6-1、7-1煤层为光亮型-半光亮型、低灰、低硫、低磷的主焦煤。
矿井主采4-1和6-1煤层。
目前矿井开采的煤层稳定,结构简单,在回采过程中尚未涉及到过断层等变化带,不需编制过断层等变化带的安全措施,若发现的过断层等变化带的现象时及时补齐相关措施。
第四章水文地质矿井周围没有湖泊、沼泽、水库等地表水体,地下没有岩溶水、塌落柱及含水大断层,矿山开采范围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有利于地表及地下水的自然排汇。
地表径流条件较好,矿区地层为含水量弱-中等的碎屑岩裂隙含水层,煤层顶底板岩石稳定性好,富水性弱,故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第五章矿井灾害情况该矿属低瓦斯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6.88m3/t、绝对瓦斯涌出量1.30m3/min。
无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性,无冲击地压,无地温异常状况。
根据煤炭质量监督检查站煤样检测报告,该矿开采煤层均不易自燃,煤尘均有爆炸危险性。
第六章煤层顶底板1、顶板(1)伪顶:以炭质泥岩、质泥岩及泥岩为主,厚度一般小于1m,变化大,部分地段无伪顶。
(2)直接顶:多由泥质粉砂岩及粉砂岩组成,一般厚3m-5m,最厚近30m,多数可采煤层的直接顶板比较稳定。
(3)老顶:均为中、粗粒砂岩及砾岩。
2、底板底板:主要为炭质泥岩、粉砂泥岩及泥岩,厚度一般小于1m,变化大。
(三)、岩石物理性质伪顶:属中强岩石,普氏系数2-3。
直接顶:属相当强的岩石,普氏系数4-6。
老顶:属强的岩石,普氏系数大于7。
综上所述,矿区工程地质条件中等。
第七章矿山环境地质条件(一)、矿坑稳定性矿坑涌水较弱,雨季有所增大,岩层的富水性弱-中等,水力联系较差,煤层顶、底板岩性一般稳定性较好。
要注意排水,软弱段要加强支护,以保持矿坑稳定。
(二)、地质灾害矿区目前尚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矿山开采未引发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三)、固体废弃物该矿主要固体废弃物是石门掘进和夹矸。
石门掘进一般坑口外侧的沟中,应筑坝拦砂,防止堵塞冲沟,于雨季引发泥石流。
夹矸一般堆于矿井底凹处或采空区,很少外排。
(四)、水污染矿井仅在雨季有少量涌水外排,最大排放量约20m3/d,一般符合“三废排放标准”。
(五)、大气污染主要在矿井内含有浓度0.1%左右的瓦斯,要坚持测量,防止积累,加强空气流通措施;采矿产生一定的粉尘,要坚持湿式作业,避免粉尘爆炸。
矿井生产对地面大气无污染,所以矿山生产对大气环境无影响。
(六)、噪音该矿有四台风机安装在井下,噪声基本传不到地面,井口周围是荒山,无居民,因此,对周围环境基本无影响。
(七)、植被该矿山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地表植被稀疏,居民较少,但应加强矿井范围内植树固土,改善环境,绿化矿山。
结束语通过本次《煤矿地质学》的矿井地质实习,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加深了课堂所学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