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卫生标准一览表及其评价意见

合集下载

放射科(含CT室)质量标准

放射科(含CT室)质量标准
十二、建立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能够用质量管理工具,开展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科室医疗质量,并有工作记录(15分)
建立科室质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安全管理小组,并积极开展工作
4
无管理小组扣4分;工作记录(至少每季度一次),每少一次扣1分
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方案,教育培训计划、质量与安全指标,并按月上报各种报表。
3
2
每缺1项扣1分
值班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执行良好,建立交接班记录本.
5
一项未执行扣1分/次
执行急诊优先的管理规定
1
未执行扣0.5分/次
有业务学习培训制度,培训学习记录完整,个人学分达标。
2
每缺1次扣1分
执行新技术准入管理制度,相关资料完整
1
新技术未审批扣0。5分/例
三、医 学 影 像 诊 断 报 告 及时、规范,有审核制度与流程.(15分)
2
无总结分析不得分,无改进扣1分
四、开展图像质量评价活动(5分)
有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2
无评价标准不得分
定期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至少每季度一次),并总结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3
未开展评价扣3分;虽评价,但未作总结分析、未制定改进措施的每次扣0.5分
五、影像资料保存完好、无丢失。(5分)
1、有影像资料的保存、使用流程与制度,影像资料保存完好、无丢失;
4.在影像检查室门口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5
无制度及预案不得分,未组织演练(以年度算)扣1分,发生安全事件不得分;无环评报告、无定期检测报告(以1个周期算)各扣2分,有超标无处理资料扣2分,放射废弃物处理不规范扣2分,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未使用扣2分/次.

医院放射科医疗质量考核评分表

医院放射科医疗质量考核评分表
医院放射科医疗质量考核评分表
科别:放射科检查日期:年月日
质量项目指标
分值得分
扣分理由
1.甲级片率≥40%。
8
2.丙级片率<10%。
8
3.废片率≤3%。
8
4.用废片报告率为0。
5
5
8
7.集体阅片制度健全。
5
8.报告单书写规范、清楚,报告者签名规范。
5
17.无拖延检查或推诿患者。
5
检查人:
评分标准:1.不达标准该项不得分。2.达标项目按该得分比率计分。3.第13项在本考核年度第四季度考核。4.非数量指标以不定期检查计分。
5
9.图像所见描写客观、准确,诊断意见确切。
5
10.各项检查结果回报及时(急诊报告≤30分钟)。
5
11.各种检查登记齐全。
5
12.X光片保管借阅制度健全。
5
13.三基及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100%(80分以上为合格)。
5
14.医疗过失和事故登记、上报率为100%。
5
15.无责任事故。
5
16.仪器完好率100%。

放射治疗评分标准

放射治疗评分标准

放射治疗评分标准
简介
本文档旨在介绍放射治疗评分标准,帮助医生和医疗团队准确
评估患者接受放射治疗的适宜性和预期效果。

评分标准
1.患者数据评估
年龄:评估患者的年龄,根据年龄不同确定是否适宜放射治疗。

性别:根据患者的性别,考虑性别对放射治疗的影响。

健康状况: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特别关注与放射治疗相
关的健康问题,如心脏疾病、肺部疾病等。

2.病情评估
病情类型:根据患者的病情类型,如癌症、肿瘤、炎症等,确
定是否适宜放射治疗。

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根据病情的分期、扩散情况等进行评估。

病情部位:确定患者病变的具体部位,考虑放射治疗对该部位的适用性和疗效。

3.放射治疗方案评估
治疗目标:明确治疗的目标是控制病情、缓解症状还是根治,根据目标选择合适的放射治疗方案。

放射剂量:根据患者病情和整体健康状况,确定合适的放射剂量,以达到最佳疗效。

治疗周期: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的耐受性,确定放射治疗的治疗周期和频率。

4.风险评估
放射治疗风险:评估放射治疗可能的并发症和副作用,包括射线导致的损伤、放射性皮炎等。

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放射治疗的风险。

对比其他治疗方法:评估放射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如手术、化疗)相比的优势和风险,以帮助患者和医疗团队做出决策。

总结
放射治疗评分标准是帮助医生和医疗团队评估患者接受放射治疗的重要工具。

通过综合评估患者的个人信息、病情、治疗方案和风险,可以做出科学、全面的医疗决策,提高放射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放射科质量检查评分标准

放射科质量检查评分标准
放射科质量检查评分标准
序号
标准要求
评分
检查评分方法
得分
1
坚持工作岗位,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推诿病人。
15
发现一项扣3分
2
定期进行照片质量评比工作,争取甲级片在90%以上,取消丙级片
20
片子不合格率在40%以上者扣5分
3室内机器整洁,安全,预防设施完善 Nhomakorabea15
一项达不到扣5分
4
机械使用维修保养要有健全的制度,发挥机械效能好,经常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15
一项达不到扣5分
5
裁片符合规定,划价要准确,暗室工作要有条不紊
10
一项不合格扣3-5分
6
照片各种标记要清楚,摄片部位要准确,对比度清晰度良好
10
一项不合格扣3-5分
7
发报告要及时,书写正规整齐,诊断率高,签全名
10
一项不合格扣3-5分
8
密切配合临床,征求临床各科意见
10
不配合,不得分

放射卫生标准

放射卫生标准

放射卫生标准放射卫生标准是放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必须遵守的法规和行为准则。

它具有相当严格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必须贯彻执行。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放射卫生标准,希望大家喜欢!放射卫生标准放射卫生防护原则要求放射防护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落实“一切为了临床,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宗旨。

1、保证工作人员个人防护设备齐全,使用方便有效。

2、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意外照射发生。

3、开展放射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各级人员了解防护知识,提高防护技术水平。

4、严格控制无关人员进入工作区。

5、认真做好对核技术应用各专业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其放射防护知识水平。

6、重视职业人员的健康监护。

放射卫生标准(卫生部发布2002年12月25日)为了加强医疗机构对医用辐射防护的管理,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及其相关公众的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医疗机构放射性污染监测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4、按照规定对受检者进行个人剂量限值的告知与测量,以评价受检者个人剂量限值是否符合本标准要求。

5、根据受检者检查时间的长短,可同时采集两种或多种个人剂量测量数据,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对所有受检者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价受检者个人剂量限值是否符合本标准要求。

6、认真填写检查记录,保存检查结果。

放射卫生标准(卫生部发布2002年12月25日)为了加强医疗机构对医用辐射防护的管理,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及其相关公众的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医疗机构放射性污染监测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6、根据被检查人群的特点和现场情况,建议采用不同的辐射防护评价模式。

放射卫生标准(卫生部发布2002年12月25日)为了加强医疗机构对医用辐射防护的管理,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及其相关公众的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医疗机构放射性污染监测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目前,由于受到电脑的普及、手机的发展,人们接触辐射的机会越来越多,从而引起的辐射损伤已成为临床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医学放射质量检查考核评分表

医学放射质量检查考核评分表
普通X线摄影机房应设有曝光条件表、每台机器均应建立操作规程并上墙(5分)
实地查看,
不符合扣1分/机房
申请单上要求完整记录各技术参数及造影剂名称、用量并签全名(10分)
随机抽查申请单10份,
无记录或记录不全扣0.5分/份
放射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并需经执业医师(乡镇医院为执业助理医师)以上审核、签发(10分)
随机抽查报告单10份,
不符合扣0.5分/份
影像诊断符合率要求≥80%;影像质量(优良片率):普通X线≥60%、CR、DR≥70%、CT影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10分)
随机抽查20份片子
每下降2%扣1分
影像检查限时承诺服务(5分)急诊半小时Biblioteka 平诊2小时出报告不符合扣3分
积极参加各项放射质控活动(5分)
查看记录
查相应的证书
无相应证书1人扣1分
从事CT、MRI人员应持上岗证上岗;从事介入治疗人员需符合准入要求。(5分)
查上岗证
无上岗证1人扣0.5分
科室制度管理(25分)
建立常规读片、技术读片制度(包括疑难、误诊读片分析及手术病例讨论)并正常实行(5分)
查读片记录
无记录扣5分
放射诊断与手术病理或出院随访制度并正常实行(5分)
查随访记录
无记录扣5分
有接诊登记、影像资料存档保管制度并正常实行(5分)
实地查看
无制度扣5分
建立机器设备专人负责与维修保养制度并正常实行(5分)
查看维修保养记录
无记录扣5分
建立X线辐射防护管理制度并正常实行(5分)
实地查看
无制度扣5分
检查考核项目
考核要求
检查考核方法
评分标准
扣分
得分
放射质量管理(45分)

放射卫生领域标准最新标准2021年

放射卫生领域标准最新标准2021年
2019年1月23日
2019年7月1日
·
WS/T 637—2018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成年人诊断参考水平
2018年9月21日
2019年4月1日
·
WS/T 636—2018
核和辐射事故医学应急演练导则
2018年9月21日
2019年4月1日
·
WS/T 613—2018
公众成员的放射性核素年摄入量限值
2018-06-15
2020年4月3日
2020年10月1日
·
GBZ 130—2020
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代替GBZ 130—2013、GBZ 165—2012、GBZ ...
2020年4月3日
2020年10月1日
·
GBZ 118—2020
油气田测井放射防护要求(代替GBZ 118—2002、GBZ 142—2002)
GBZ/T 261-2015外照射辐射事故中受照人员器官剂量重建规范
2015-11-16
2016-05-01
·
GBZ/T 220.3-2015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规范 第3部分:γ辐照加工装置、...
2015-11-16
2016-05-01
·
GBZ/T 201.5-2015
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 第5部分:质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机房”
放射卫生领域标准最新标准2021年
放射卫生标准总共如下,其中红色部分为2021年5月1日开始实施:
标准号 标准名 发布时间 实施时间
·
WS 76—2020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代替WS 76—2017、WS 518—...
2020年10月26日

放射科质量检查标准

放射科质量检查标准
放射科医疗质量检查评价标准(100分)
项目
管理 质量


分值
4评Biblioteka 标准10分1、有健全的科室质控网络、质控流程及目标,各项管 理制度齐全,能积极开展质控工作并有记录,各种记 录本齐全并及时记录工作情况。 2、责任落实到个人,有内部奖惩制度并严格落实。 3、及时传达贯彻上级的各项会议精神,配合业务主管 部门的各项工作 4、依法执业(资格证、执业证、上岗证)
12、医疗仪器设备完好率 > 95% 各科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科内业务讲座或技能培训并考 核合格 “三基考核”合格率100% 圆满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杜绝教学差错、事故。 所有住院医师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制度进行培养
10
科教
1
部分 5分
1 1 1
每季考核,各率得分=实际值/标准值×分值 查资料,有缺陷扣除该项分值 查资料,有缺陷扣除该项分值 以医教部签到本为据,有缺陷扣除该项分值 。 继续教育达标率为年度考核项目。
按要求参加医院举办的各种业务学习培训、继续教育 培训,继续教育达标率≥95%。
1
医疗 质量 85分
1、交接班合格率100% 2、疑难病例讨论率100% 3、医疗行为执行时间达标率100% 4、病情告知制度执行率100%。 5、X光摄片甲片率>40% 6、X光放射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80% 7、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70% 10、报告单书写及时、准确、规范,合格率>95%, 双签名率100% 9、技术操作规范,缺陷发生率 0 10、有效投诉发生率0 11、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率0
查资料,每处缺陷扣一分。扣完为止。 2 2 2 5 5 5 5 7 8 5 10 10 5 10 查资料,每处缺陷扣除一分。 查资料,每处缺陷扣除一分 查资料,发生1次扣2分。 实行一票否决制,即有医疗差错事故当月医 疗质量考核不得分。 查设备维护情况,各率得分=实际值/标准值 ×分值 查资料,有缺陷扣除该项分值 查记录,得分=实际值/标准值×分值 只要本科室有未变更注册的人员(试用期已 过、在规定的期限内仍未办理注册手续 者),依法执业一项将不得分。

放射科放射诊断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

放射科放射诊断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

放射科放射诊断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一、放射学科组建的基本要求二、放射质控中心诊断质量控制标准及评价办法三、放射质控中心投照质量控制标准及评价办法四、正位胸片常规摄片质量控制标准五、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常规摄片质量控制标准一、放射学科组建的基本要求1、从事放射诊断及投照人员素质要求:放射诊断医师必须为本专业或者临床专业大中专毕业,经过临床及本专业培训(1 年以上),且要求有医师执照及执业注册证书方可从事放射诊断医师工作,技术投照人员原则上要求为本专业毕业人员,特殊情况医学相关专业人员经过专业培训(1 年以上)如能胜任工作可适当放宽;三级医院必须有副主任及副主任以上职称的诊断医师和主管技师及主管技师以上的技术人员;二级医院必须有主治医师及主治医师以上的诊断医师和技师及技师以上技术人员;一级医院至少有一位中专或大专以上学历的医学专业人员.CT 诊断医生和技术员必须有相应的CT 上岗证;MRI 诊断医生和技术员必须有相应的MRI 上岗证。

二级及二级以上医院开展CT检查必须开展增强检查,并要求有相应的抢救设备及抢救程序。

CT或MRI 开诊时相应的医生及技术员必须在上级或同级医院进修学习半年以上,并有进修合格证。

2、仪器设备及场地要求:二级医院:①全身各部位摄影:应备有多台普通拍片机;②胃肠道造影、泌尿系造影、支气管造影设备,应备有胃肠造影专用X 线机;③透视设备:应备有X 线透视机。

机房及机房要求:根据放射防护要求:100mA 及100mA 下X线机机房面积应大于25m2,100mA 以上X 线机房应大于36m2,双机头X 线机房应以两台X 线机作要求,机头距墙体距离应大于2m,带有多功能床及其他附属设备,如快速换片机,高压注射器等,应适当扩大机房面积,机房内不应有非相关家具及器物,机房四周X 线防护应大于0.5mPb 当量,控制室面积应能满足日常工作及机器维护要求,周边防护应大于1mmPb 当量。

3、完善的科室管理制度①各级岗位责任制度(主任、副主任、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医师、医士、主任技师、副主任技师、主管技师、技师及技士),有考勤薄;②透视工作制度;③诊断报告书写制度;④X 线机操作及保养制度;⑤差错事故登记及分析制度,有登记分析薄;⑥储片室工作制度,借片、还片制度;⑦财产保管及经济核算制度;⑧科室会议和学习制度;⑨交接班制度及质量控制制度等等. 4、防护措施和设备:各医院所有放射设备均应为检测合格产品,且经过劳卫所检测达到防护要求方可开展工作要求有《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及《射线装置工作许可证》5、专业医德医风要求:放射专业各工作人员应和其他临床各专业工作人员一样,要求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具体要求参照1988 年12 月15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2014年放射卫生防护卫生标准一览表

2014年放射卫生防护卫生标准一览表

放射卫生防护标准最新一览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部分,93项)一.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共64项GBZ 113-2006 核与放射事故干预及医学处理原则GBZ 114-2006 密封放射源及密封γ放射源容器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15-2002 Χ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分析仪卫生防护标准GBZ 116-2002 地下建筑氡及其子体控制标准GBZ 117-2006 工业Χ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18-2002 油(气)田非密封型放射源测井卫生防护标准GBZ 119-2006 放射性发光涂料卫生防护标准GBZ 120-2006 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21-2002 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卫生防护标准GBZ 122-2006 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放射防护标准GBZ 123-2006 汽灯纱罩生产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24-2002 地热水应用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25-2002 含密封源仪表的卫生防护标准GBZ 126-2002 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GBZ 127-2002 Χ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卫生防护标准GBZ 128-2002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9-2002 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30-2002 医用Χ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 131-2002 医用Χ射线治疗卫生防护标准GBZ 132-2008 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 133-2002 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卫生防护标准GBZ 134-2002 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卫生防护标准GBZ 136-2002 生产和使用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卫生防护标准GBZ 137-2002 含密封源仪表的卫生防护监测规范GBZ 138-2002 医用Χ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GBZ 139-2002 稀土生产场所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40-2002 空勤人员宇宙辐射控制标准GBZ 141-2002 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检测规范GBZ 142-2002 油(气)田测井用密封型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GBZ 143-2002 集装箱检查系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T 144-2002 用于光子外照射放射防护的剂量转换系数GBZ/T 145-2002 个人胶片剂量计GBZ/T 146-2002 医疗照射放射防护名词术语GBZ/T 147-2002 Χ射线防护材料衰减性能的测定GBZ/T 148-2002 用于中子测井的CR39中子剂量计的个人剂量监测方法GBZ/T 149-2002 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培训规范GBZ/T 151-2002 放射事故个人外照射剂量估计原则GBZ/T 152-2002 γ远距治疗室设计防护标准GBZ/T 154-2006 两种粒度放射性气溶胶年摄入量限值GBZ/T 155-2002 空气中氡浓度的闪烁瓶测定方法GBZ 161-2004 医用γ射束远距治疗防护与安全标准GBZ 165-2005 Χ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66-2005 职业性皮肤放射性污染个人监测规范GBZ 167-2005 放射性污染的物料解控和场址开放的基本要求GBZ 168-2005 X、γ射线头部立体定向外科治疗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74-2006 含发光涂料仪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75-2006 γ射线工业CT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76-2006 医用诊断X射线个人防护材料及用品标准GBZ 177-2006 便携式X射线检查系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78-2006 低能γ射线粒子源植入治疗的放射卫生防护与质量控制检测规范GBZ 179-2006 医疗照射放射防护基本要求GBZ/T 180-2006 医用X射线CT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GBZ/T 181-2006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GBZ/T 182-2006 室内氡及其衰变产物测量规范GBZ/T 183-2006 电离辐射与防护常用量和单位GBZ/T 184-2006 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玻璃板标准GBZ 186-2007 乳腺X射线摄影质量控制检测规范GBZ 187-2007 计算机X射线摄影(CR)质量控制检测规范GBZ/T 200.1-2007 辐射防护用参考人第1部分:体格参数;GBZ/T 200.2-2007 辐射防护用参考人第2部分:主要组织器官质量;GBZ/T 201.1-2007 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第1部分:一般原则;GBZ/T 202-2007 用于中子外照射放射防护的剂量转换系数GBZ 207-2008 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GBZ/T 208-2008 基于危险指数的放射源分类二.国家标准,共20项GB 8921-88 磷肥放射性镭-226限量卫生标准GB 11713-89 用半导体γ谱仪分析低比活度γ放射性样品的标准方法GB 11743-89 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分析方法GB 14882-94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限制浓度标准GB/T 14883-94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检验GB/T 16137-1995 Χ线诊断中受检者器官剂量的估算方法GB/T 16140-1995 水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分析方法GB/T 16141-1995 放射性核素的α能谱分析方法GB/T 16143-1995 建筑物表面氡析出率的活性炭测量方法GB/T 16145-1995 生物样品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分析方法GB/T 16146-1995 住房内氡浓度的控制标准GB 16348-1996 Χ线诊断中受检者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 16349-1996 育龄妇女和孕妇的Χ线检查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 16350-1996 儿童Χ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 16352-1996 一次性医疗用品γ射线辐射灭菌标准GB 16353-1996 含放射性物质消费品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 16361-1996 临床核医学中患者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 16362-1996 体外射束放射治疗中患者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T 17589-1998 Χ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影像质量保证检测规范GB/T 17982-2000 核事故应急情况下公众受照剂量估算的模式和参数三.卫生行业标准,共9 项WS/T 75-1996 医用Χ射线诊断的合理应用原则WS/T 76-1996 医用Χ射线诊断影像质量保证的一般要求WS 177-1999 牙瓷中天然铀的豁免WS 178-1999 日用陶瓷中天然放射性物质的豁免WS/T 184-1999 空气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分析方法WS/T 189-1999 医用Χ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T 234-2002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检验镅-241的测定WS 262-2006 后装γ源治疗的患者防护与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T 263-2006 医用磁共振成像(MRI)设备影像质量检测与评价规范四.其他相关标准,共6 项GB 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放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卫生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GB 6566-2001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代替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 6566-2000) GB/T 18883-200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室内氡指标)GB 8537-1995 饮用天然矿泉水(总β,Ra-226指标)GB/T 8538-1995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总β,Ra-226,H-3指标)五.已完成报批项目,共2 项(修订)磷肥及其复合肥中镭-226限量(GB 8921-88 的修订)(制订)食品中镅-241 限量(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部分,42项)一.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共29项GBZ 95-2002 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GBZ 96-2002 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GBZ 97-2002 放射性肿瘤诊断标准GBZ 98-2002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GBZ 99-2002 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Z 100-2002 外照射放射性骨损伤诊断标准GBZ 101-2002 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GBZ 102-2007 放冲复合伤诊断标准GBZ 103-2007 放烧复合伤诊断标准GBZ 104-2002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Z 105-2002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Z 106-2002 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GBZ 107-2002 放射性性腺疾病诊断标准GBZ 108-2002 急性铀中毒诊断标准GBZ 109-2002 放射性膀胱疾病诊断标准GBZ 110-2002 急性放射性肺炎诊断标准GBZ 111-2002 放射性直肠炎诊断标准GBZ 112-2002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GBZ/T 151-2002 放射事故个人外照射剂量估算原则GBZ/T 156-2002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报告格式与内容GBZ 162-2004 放射性口腔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Z/T 163-2004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远期效应医学随访规范GBZ/T 164-2004 核电厂操纵员的健康标准和医学监督规定GBZ 169-2006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程序和要求GBZ/T 170-2006 核事故场外医学应急计划与准备GBZ/T 171-2006 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计划与准备GBZ/T 172-2006 牙釉质电子顺磁共振剂量重建方法GBZ 190-2007 放射性食管疾病诊断标准GBZ/T 191-2007 放射性疾病诊断名词术语二.国家标准和卫生行业标准,共13项GB/T 12715-91 染色体畸变估算生物剂量GB/T 16148-1995 放射性核素摄入量及内照射剂量估算规范GB/T 16149-1995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剂量估算规范GB 18196-2000 过量受照人员的医学检查规范GB/T 18197-2000 放射性核素内污染人员的医学处理规范GB/T 18198-2000 矿工氡子体各人累计暴露量估算规范GB/T 18199-2000 外照射事故受照人员的医学处理及治疗方案GB/T 18201-2000 放射性疾病名单WS/T 117-1999 Χ、γ、β射线和电子束所致眼晶体剂量估算规范WS/T 186-1999 人体体表放射性核素污染去污处理规范WS/T 187-1999 淋巴细胞微核估算受照剂量的方法WS/T 188-1999 Χ、γ射线和中子所指皮肤损伤的剂量估算规范WS/T 204-2001 用稳定性染色体畸变估算职业受照者剂量方法。

放射卫生防护监测与评价

放射卫生防护监测与评价

(1)操作、使用放射性物质;
(2)从事放射性粉尘工作;
监测部位:
(1)皮肤暴露部分;
(2)工作服、手套、鞋、帽;
(3)实验室的地板,墙壁、实验台面,门 窗把手处;
(4)对控制区或监测区进出的物件;
.
9
(5)对密封放射源进行泄漏检查;
测量方法:(1)直接测量; (2)间接测量;
.
10
注意事项:
直接测量:
放射卫生防护监测 与评价
.
1
介绍内容
一.常见的监测方法;
二.放射卫生标准;
三.各种场所放射防护监测与评
价;
.
2
监测方法
分类:
1、按监测对象分为:
(1)放射工作场所监测
(2)环境监测
(3)个人剂量监测
(4)流出物监测
.
3
2、按监测目的和作用分为: (1)常规监测 (2)操作监测 (3)特殊监测
.
(2)当剂量监测值等于或大于年剂量 当量时,按评价需要对监测结果进行 处理。
.
26
3.环境监测
目的:
(1)检验环境辐射水平是否符合国家 的标准;
(2)评价人为活动引起的环境辐射水 平是否有变化和变化的趋势;
(3)评价控制放射性物质向环境释放 设施的效能;
(4)估算环境中的辐射性物质对公众
的剂量;
.
(1)年剂量限值; (2)年摄入量限值; (3)导出空气浓度;
.
17
2.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
指对工作人员佩带的剂量计进行的 测量。
目的:
(1)确定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是否符 合国家标准要求;
(2)工作场所条件;
(3)提供事故照射的剂量;

医疗机构放射卫生量化分级评分表

医疗机构放射卫生量化分级评分表

附件
医疗机构放射卫生量化分级评分表
注:a ※是必达标项目,如果有一项不符合要求,则不予评定,并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

分数+※是关键监督项目,如果有一项不符合要求,则不予评定为优秀(A级)。

b 10分、5分是按放射卫生防护风险大小而定。

c 评分表总分为150分。

核定分是各单位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减去合理缺项后应得的最高分。

d. 可以有合理缺项,但需标化。

标化分=所得的分数除以该单位应得的最高分数×100。

e. 审查结论的判定依据:
关键监督项目全部达标,得分为85分(含85分)以上者,评为优秀,等级为A。

得分为80-85分(含80分),评为良好,等级为B。

得分为70-79分(含70分),评为一般,等级为C。

得分为不足70分,评为差, 等级为D。

得分:检查时间:年月日时
监督员:陪同检查人:。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

放射科甲级片标准(卫生部制定)
一、位置正确。

二、对比度、清晰度好。

三、无污染划损、可制版。

四、铅字号码、日期完整,无错号,排列整齐,与被照物无重叠。

五、造影片充盈满意,显影清晰,充分显示解剖结构形态,提供满意的诊断依据。

如其中一项不符,则定为乙级片。

两项以上不符,则定为丙级片。

甲、乙、丙级片均为可诊断片。

由于技术不良造成不能作为诊断依据的片定为废片。

二级医院甲级片率≥35% 废片率≤3%
三级医院甲级片率≥40% 废片率≤2%
图像质量评价
对图像质量的检查
1.每季度由图像质量评价小组抽查部分照片
2.检查结束三日内写出检查结果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小组
组长:陆良栋、潘芳
组员:王明亮、卢荣观
图像质量评价表
汇总季度:汇总时间:汇总人员:
汇总结果:
改进措施: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湖南省放射治疗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

湖南省放射治疗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

湖南省放射治疗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为保证临床放射治疗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5年发布的《放射治疗卫生防护与质量保证管理规定》及《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应用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我省情况,特制定本放射治疗质量控制标准及评估办法。

一、放射治疗质量控制标准(一)房屋基本要求1、有独立的医、护办公室,诊疗室,普通或特制防护的(有低剂量率近距离放射单位)病房。

2、有放射治疗机房、定位设备机房、型模室、物理室。

注:放射治疗及定位机房的设计、防护、消防均须通过省、市劳动卫生放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测及验收合格。

(二)放射治疗及配置设备基本要求1、深部病灶外照射治疗机:60C o治疗机或医用直线加速器2、浅层病灶外照射治疗机:千伏级X线机或医用电子线3、基本模拟定位设备4、型模制作设备5、头、胸、腹、四肢等固定装置6、电离室型剂量监测仪、个人剂量监测仪其中三级医院需增配:(1)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2)近距离后装治疗机(3)专用模拟定位机(4)有条件的单位配置三维水箱注:大型放射治疗机及剂量仪必须有质量合格证,并经省、市劳动卫生放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验收合格。

(三)放疗医技人员基本要求人员配备:放疗医师、临床物理师、放疗技师、护师、维修工程师。

1、放疗医师:具有医疗专业大专(2004年后新进人员应具本科)以上学历或中专学历并具有中级职称,在省三级医院放疗专业进修学习半年以上,并获相应专业上岗证(放疗科或肿瘤科内必须有一名具有放疗专业中级以上职称人员)。

2、临床物理师:具有大专(2004年后新进人员应具本科)以上学历,在省三级医院放疗专业进修学习半年以上,并获相应专业上岗证(有运用直线加速器的单位必须配有物理师)。

3、放疗技师:具有医疗专业中专(2004年后新进人员具大专)以上学历,在省三级医院放疗专业进修学习半年以上,并获相应专业上岗证。

4、机器维修工程师:经过相关专业的培训(可兼职)。

二、科室管理制度及人员职责(一)临床治疗方面放疗医师:1、治疗病人临床诊断明确(应有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证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历次版本表(2010-06-11,共95项)一.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共67项1,GBZ 113-2006 核与放射事故干预及医学处理原则GBZ 113-2002 电离辐射事故干预水平及医学处理原则GB 9662-88 电离辐射事故干预水平及医学处理原则GBZ/T 153-2002 放射性碘污染事故时碘化钾的使用导则GB/T 16138-1995 放射性碘污染事故时碘化钾的使用导则2,GBZ 114-2006 密封放射源及密封γ放射源容器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14-2002 使用密封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GB 16354-1996 使用密封放射源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GBZ 135-2002 密封γ放射源容器卫生防护标准WS 180-1999 密封γ放射源容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3,GBZ 115-2002 Χ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分析仪卫生防护标准GB 16355-1996 Χ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分析仪放射卫生防护标准4,GBZ 116-2002 地下建筑氡及其子体控制标准GB 16356-1996 地下建筑氡及其子体控制标准5,GBZ 117-2006 工业Χ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17-2002 工业Χ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GB 16357-1996 工业Χ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T 150-2002 工业Χ射线探伤卫生防护监测规范GB/T 17150-1997 放射卫生防护监测规范第一部分工业Χ射线探伤6,GBZ 118-2002 油(气)田非密封型放射源测井卫生防护标准GB 16358-1996 油(气)田非密封型放射源测井放射卫生防护标准7,GBZ 119-2006 放射性发光涂料卫生防护标准GBZ 119-2002 放射性发光涂料卫生防护标准GB 16359-1996 放射性发光涂料放射卫生防护标准8,GBZ 120-2006 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20-2002 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GB 16360-1996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9,GBZ 121-2002 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卫生防护标准GB 16364-1996 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放射卫生防护标准10,GBZ 122-2006 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放射防护标准GBZ 122-2002 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卫生防护标准GB 16365-1996 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11,GBZ 123-2006 汽灯纱罩生产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23-2002 汽灯纱罩生产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 16366-1996 汽灯纱罩生产放射卫生防护标准12,GBZ 124-2002 地热水应用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 16367-1996 地热水应用中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13,GBZ 125-2009 含密封源仪表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GBZ 125-2002 含密封源仪表的卫生防护标准GB 16368-1996 含密封源仪表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37-2002 含密封源仪表的卫生防护监测规范WS/T 185-1999 含密封源仪表放射卫生防护监测规范14,GBZ 126-2002 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GB 16369-1996 医用电子加速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W 4-81 医用高能Χ线和电子束卫生防护规定15,GBZ 127-2002 Χ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卫生防护标准GB 17060-1997 Χ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16,GBZ 128-2002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 5294-2001 职业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第一部分外照射监测GB 5294-85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17.GBZ 129-2002 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18,GBZ 130-2002 医用Χ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 8279-2001 医用Χ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 8279-87 医用诊断Χ线卫生防护标准19,GBZ 131-2002 医用Χ射线治疗卫生防护标准GB 18464-2001 医用Χ射线治疗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W 2-80 医用治疗Χ线卫生防护规定20,GBZ 132-2008 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 132-2002 工业γ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GB 18465-2001 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21,GBZ 133-2009 医用放射性废物的卫生防护管理GBZ 133-2002 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卫生防护标准WS 2-1996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22,GBZ 134-2002 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卫生防护标准WS 179-1999 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卫生防护标准23,GBZ 136-2002 生产和使用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卫生防护标准WS 181-1999 生产和使用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 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24,GBZ 138-2002 医用Χ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WS/T 190-1999 医用Χ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监测规范25,GBZ 139-2002 稀土生产场所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26,GBZ 140-2002 空勤人员宇宙辐射控制标准27,GBZ 141-2002 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检测规范28,GBZ 142-2002 油(气)田测井用密封型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GB 8922-88 油(气)田测井用密封型放射源放射卫生防护标准29,GBZ 143-2002 集装箱检查系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30,GBZ/T 144-2002 用于光子外照射放射防护的剂量转换系数GB 11712/T-89 用于Χ、γ线外照射放射防护的剂量转换系数31,GBZ/T 145-2002 个人胶片剂量计32,GBZ/T 146-2002 医疗照射放射防护名词术语33,GBZ/T 147-2002 Χ射线防护材料衰减性能的测定GB 16363-1996 Χ射线防护材料屏蔽性能及检验方法34,GBZ/T 148-2002 用于中子测井的CR39中子剂量计的个人剂量监测方法35,GBZ/T 149-2002 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培训规范WS/T 74-1996 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培训规范36,GBZ/T 151-2002 放射事故个人外照射剂量估计原则GB/T 16135-1995 放射事故个人外照射剂量估计原则37,GBZ/T 152-2002 γ远距治疗室设计防护标准GB/T 16136-1995 γ远距治疗室设计的放射防护要求38,GBZ/T 154-2006 两种粒度放射性气溶胶年摄入量限值GBZ/T 154-2002 不同粒度放射性气溶胶年摄入量限值GB/T 16144-1995 不同粒度放射性气溶胶年摄入量限值39,GBZ/T 155-2002 空气中氡浓度的闪烁瓶测定方法GB/T 16147-1995 空气中氡浓度的闪烁瓶测量方法40,GBZ 161-2004 医用γ射束远距治疗防护与安全标准GB 16351-1996 医用γ射线远距治疗设备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W3-80 医用远距治疗γ线卫生防护规定41,GBZ 165-2005 Χ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卫生防护标准42,GBZ 166-2005 职业性皮肤放射性污染个人监测规范43,GBZ 167-2005 放射性污染的物料解控和场址开放的基本要求44,GBZ 168-2005 X、γ射线头部立体定向外科治疗放射卫生防护标准45,GBZ 174-2006 含发光涂料仪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46,GBZ 175-2006 γ射线工业CT放射卫生防护标准47,GBZ 176-2006 医用诊断X射线个人防护材料及用品标准48,GBZ 177-2006 便携式X射线检查系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49,GBZ 178-2006 低能γ射线粒子源植入治疗的放射卫生防护与质量控制检测规范50,GBZ 179-2006 医疗照射放射防护基本要求51,GBZ/T 180-2006 医用X射线CT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52,GBZ/T 181-2006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53,GBZ/T 182-2006 室内氡及其衰变产物测量规范54,GBZ/T 183-2006 电离辐射与防护常用量和单位55,GBZ/T 184-2006 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玻璃板标准56,GBZ 186-2007 乳腺X射线摄影质量控制检测规范57,GBZ 187-2007 计算机X射线摄影(CR)质量控制检测规范58,GBZ/T 200.1-2007 辐射防护用参考人第1部分:体格参数;59,GBZ/T 200.2-2007 辐射防护用参考人第2部分:主要组织器官质量;60,GBZ/T 201.1-2007 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第1部分:一般原则;61,GBZ/T 202-2007 用于中子外照射放射防护的剂量转换系数GB/T 16139-1995 用于中子辐射防护的剂量转换系数62,GBZ 207-2008 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63,GBZ/T 208-2008 基于危险指数的放射源分类64, GBZ/T 200.4-2009 辐射防护用参考人第4部分:膳食组成和元素摄入量65, GBZ/T 220.2-2009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规范第2部分:放射治疗装置66,GBZ 232-2010 核电厂职业照射监测规范67,GBZ/T 233-2010 锡矿山工作场所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二.国家标准,共20项1,GB 8921-88 磷肥放射性镭-226限量卫生标准2,GB 11713-89 用半导体γ谱仪分析低比活度γ放射性样品的标准方法3,GB 11743-89 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分析方法4,GB 14882-94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限制浓度标准GBn 54-77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限制量5,GB/T 14883-94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检验GB 14883-94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检验6,GB/T 16137-1995 Χ线诊断中受检者器官剂量的估算方法7,GB/T 16140-1995 水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分析方法8,GB/T 16141-1995 放射性核素的α能谱分析方法9,GB/T 16143-1995 建筑物表面氡析出率的活性炭测量方法10,GB/T 16145-1995 生物样品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分析方法11,GB/T 16146-1995 住房内氡浓度的控制标准12,GB 16348-1996 Χ线诊断中受检者放射卫生防护标准13,GB 16349-1996 育龄妇女和孕妇的Χ线检查放射卫生防护标准14,GB 16350-1996 儿童Χ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15,GB 16352-1996 一次性医疗用品γ射线辐射灭菌标准16,GB 16353-1996 含放射性物质消费品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17,GB 16361-1996 临床核医学中患者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18,GB 16362-1996 体外射束放射治疗中患者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19,GB/T 17589-1998 Χ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影像质量保证检测规范20,GB/T 17982-2000 核事故应急情况下公众受照剂量估算的模式和参数三.卫生行业标准,共9 项1,WS/T 75-1996 医用Χ射线诊断的合理应用原则2,WS/T 76-1996 医用Χ射线诊断影像质量保证的一般要求3,WS 177-1999 牙瓷中天然铀的豁免4,WS 178-1999 日用陶瓷中天然放射性物质的豁免5,WS/T 184-1999 空气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分析方法6,WS/T 189-1999 医用Χ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7,WS/T 234-2002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检验镅-241的测定8,WS 262-2006 后装γ源治疗的患者防护与质量控制检测规范9,WS/T 263-2006 医用磁共振成像(MRI)设备影像质量检测与评价规范四.其他相关标准,共5 项1,GB 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放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4792-84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J 8-74 放射防护规定GB 8703-88 辐射防护规定2,GB 6566-2001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2000 建筑材料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 6566-86 建筑材料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 6763-2000* 建筑材料产品及建材用工业废渣放射性物质控制要求GB 6763-86* 建筑材料用工业废渣放射性物质限制标准JC 518-1996 天然石材产品放射防护分类控制标准JC 518-93 天然石材产品放射防护分类控制标准3,GB/T 18883-200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室内氡指标)4,GB 8537-1995 饮用天然矿泉水(总β,Ra-226指标)5,GB/T 8538-1995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总β,Ra-226,H-3指标)五.已废止标准,共2 项1,GB/T保16142-1995 不同年龄公众成员的放射性核素年摄入量限值2,ZBC 57001-84 核电站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