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研究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 年 2 期 3’4 25 !112
历史教学 #$%&’() *+,-.$/0
总第 67! 期 89: 3’4 67!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近年来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研究概述
萧守贸
?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北京 ;11"7= @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当然 与研究者的研究视野的开拓有关,也和对当前世 界范围广泛涌现的民族主义运动进行反思有关。 作为一种借鉴,探讨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升温自 然也在意料之中。通观这几年来的相关研究,在深 度、广度上较前几年有较大进步,发表学术论文约 在 >1 篇左右,专著 = 本!。对于近代民族主义这样 一个重要的题目而言不能说多,本文拟对近年来 的相关研究作一简单分析如下:
! 本研究所统计的论文和专著,只限于中国内地,而不包括 港澳台以及国外的相关研究。对近年中国民族主义的研 究状况进行总结的文章,前此有罗志田的《近代中国民族 主义的研究取向和反思》(《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 ;<<" 年第 ; 期),该文主要不是概述式研究,而是对研 究中若干具体问题谈论自己的研究心得。笔者所知的对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进行研究的专著有:唐文权:《觉醒与 迷 雾 : 中 国 近 代 民 族 主 义 思 潮 研 究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 ;<<2 年版;陶绪:《晚清民族主义思潮》,人民出版社 ;<<= 年版;罗福惠:《中国民族主义思想论稿》,华中师范大学 出版社 ;<<> 年版;李世涛:《知识分子立场———民族主义 与转型期中国的命运》,时代文艺出版社 !111 年版;罗志 田:《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上海古籍出版社 !11; 年版。
少数民族与汉地中原及中央政府的相互关系”,抛 弃“历代相沿的……以类制类,不以实力经营的政 治理念”,以适应“以统一的政治架构和统一的区域 市场作为多民族的联结纽带”的近代国家管理体 制,指出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在保持社会稳定 和渐进和平的改良意识指导下进行的#()%。
三、文化民族主义问题
文化民族主义是近年中国民族主义研究中相 对集中的一个问题。郑师渠对此问题进行了较为 详细的论述,认为中国近代文化民族主义的思想来 源是德国的文化民族主义,其特点为强调民族精神 和文化传统,坚信民族固有文化的优越性。中国近 代文化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有二:一为中国深厚的 文化传统对近代列强文化侵略的回应;二是新生政 治力量在文化认同方面的艰难选择。郑师渠把近 代文化民族主义的发展分为三个历史时期:戊戌时 期、辛亥革命时期和五四前后,论述了各个时期的 主要内容和特点:戊戌时期集中“保教”,但缺乏学 理成分;辛亥革命时期以“存学”为己任;五四前后 则是“国粹”学说风行时期,极力维护民族自信力, 反对妄自菲薄。郑文对五四时期的文化民族主义 的研究较为细致,作者在对东方文化派的思想作个 案分析后,认为近代文化民族主义在坚信中国文化 的独立价值,倡导各种文化间的和平交流方面有巨 大贡献,同时又指出它“植根于民族自恋的文化情 结……无可避免地浸染着非理性的情感色彩,即包 含着虚骄尚气、封闭自足的消极因素”# $ % 。郭洪纪从 儒家文化的华夏中心观探讨中国近代文化民族主 义,指出中国传统的民族主义是一种把伦理道德的 文化价值作为民族认同符号的文化民族主义。这 种传统的文化民族主义在向近代民族主义转化时 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这是因为传统的文化民 族主义在遇到个人利益和权力的张扬民族国家式 的民族主义时具有天然的理论上的缺陷和惰性 # * % 。葛志毅则着重分析了不同时期文化民族主义兴 起的社会文化背景。他以三种思潮作为划分近代 民族主义的三个标志:以中体西用为端绪,而后有 梁启超的新史学和国粹派振兴中国民族文化的努 力。葛认为中体西用说“实乃中国文化受外来文化 冲击时,出于一种民族自觉而作出的本能性反应, 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中体西 用说实在是洋务派开明人士及早期维新派人士为
认为有三个方面:西方的进化学说、启蒙时代的自 由平等学说和民族主义理论 A;B。金冲及认为“中国 近代民族主义在理论上的直接影响,更多地来自 ;< 世纪下半叶德、意两国统一时期的民族主义思 潮”A 6 B 。在中西思想资源的结合以及运用到实际方 面,罗志田认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发端固 然来源于传统的族类思想,但成为“主义”,却经过 了日本这一中转站 A 2 B 。至于这一转手中间有无掺兑 或疏漏,目前尚无论文论及。在实际的结合运用方 面,郭洪纪的观点值得重视,他认为“康有为主张 将儒家伦理与西方的哲学观和社会制度加以衔 接,建立一种文化民族主义的新儒家……孙中山 则主张将儒家文化与西方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后来 的苏维埃主义结合在一起,纳入三民主义的政治主 张之中,赋予民族主义以新的含义”A 2 B 。郭对于苏维 埃主义的重视,是对近代民族主义思想来源的一 个新提法。
郭洪纪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民族主义有“对个 体权利和个人利益的忽视”的特点,而近代西方民 族主义却“伴随着民族构成中个体权利和个人利益 的最终确认”,虽然“近代(西方)民族主义的构成, 并不排除自身赖以存在的历史传统和文化遗产…… 但是它只有在与其他民族国家相比较时才具有实 际意义,因此,它与世界主义的规范是相适应的,也 不排除国家主义的传统。近代民族主义作为西方 工业文明的一部分,对外强调国家的利益和权利, 对内重视法制和自由,具有扩张性和民主主义的双 重性格”。由于这种性质,“历史传统与普遍价值是 近代民族主义难以顺利生成的焦点。儒家思想在 倡导文化民族主义时,易于强调民族文化等同于历 史传统,等同于政治上的保守主义,因而忽视文化 的变革与创新”,所以尽管“近代以来的民族主义 观,不仅有文化与道德的认同,也不乏利益与价值 的基础,因而能够生成社会进步的推动力”,但是 “当源于古代社会的地缘性文化价值系统与近代出 现的世界性普遍文化规范之间发生碰撞,盲目优越 的信念因而被动摇之后,文化民族主义就失去了推
动力”。这样,那含有对个人权利和利益尊重的民 主主义与缺乏这种尊重的儒家文化相遇时,就会产 生深刻的矛盾。这个矛盾的产生机制就是近代西 方民族主义具有扩张性质,于是,当“中国的强大要 依靠对自身文化的反省与批判,但民族主义又要求 对传统文化保持忠诚”时,知识分子对西方民主主 义的态度便依违难定# ( % 。皮明勇在考察中国近代反 传统民族主义和民族保守主义及其对二者的扬弃 问题时,也谈到类似的现象。文章考察了政治家在 综合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得失,以及其中理论上 的困境,认为“有些知识分子虽然把中国传统文化 和旧的政治体制看作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根源,但是 他们内心却对之非常反感,主张严厉地批评它们, 同时引进西方的民主与科学,以为这样才能使中华 民族求得生存和发展,因此这种民族主义是与反传 统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在反传统的民族主义内 部,又存在着明显的逻辑矛盾,因为对传统的根本 否定,在一般情况下也就意味着对民族自身的否 定,这显然是与追求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宗旨背道而 驰的”;而另一方面,和反传统民族主义相反,中国 近代又存在着一种民族保守主义与排外主义,“他 们所提出的救国图存的方法与手段,都建立在保存 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这一基点上,都不 主张对封建主义进行深刻的批判”,“他们的致命弱 点在于,既然中国传统文化和封建制度是造成中华 民族在近代落伍的重要根源,又怎么可以依靠它来 挽救民族的危亡呢?”作者接着进一步考察了 ’" 世 纪 ’" 年代前后孙中山和朱执信试图将两种对立的 民族主义综合起来的努力,承认这种把民族主义和 民生民权主义结合的做法“十分强调继承传统与学 习西洋文明……使民族主义具有变革的精神”,但 是“这种带有文化捏合特色的民族主义仍不是问题 的答案……它没有找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民族 传统加以创造性改造和转化的根本途径,甚至连解 决问题的方向都还未发现……说到底,它只不过是 纳入民族主义范畴之中的中体西用。它想取东方 文化之长而用之的愿望固然是好的,但是实际上却 因此给传统文化中的某些根本性的消极因素提供 了庇护……民主思想未能深入人心”# ) % 。
四、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
由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理论来源于西方,因而 研究者在研究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时,发现当时知识 分子在实际中运用这些理论时,心态上产生种种动 荡游移,甚至是悖论性的现象;一是在民族主义与 民主主义选择上的矛盾心理;一是民族主义与世界 主义选择上的矛盾心理。
对第一个问题,研究者分别从文化的角度和政 治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理论来源
探讨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理论来源。对此各研究 者的观点大致接近,一般均认为笼统而论有两个 来源: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相关资源;一是西方 近代民族主义思想。但具体到实际内容以及二者 之间的关系时,却有不同的看法。在中国传统资源 方面,焦润明认为“固有的华夷观念为近代直接的 理论来源之一”A ; B 。陶绪则认为至少有三个方面值 得注意:从华夏中心的地理概念转化为近代世界 地理概念;从华夏文化优于他民族文化观念转化 为平等相处,摒弃虚骄心理状态;从华夷之辨走向 中体西用 A 2 B 。陶的看法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传统民族 意味的观念在不同层次上的近代转变,难能可贵。 罗志田则提醒研究者注意在研究传统观念的转变 时,要注意“昔人夷夏观可以是多元的或多面的, 但清季士人或只接受昔人观念的一支或一面”A 2 B 。 此说颇有启发,即,不可把传统观念作囫囵吞枣式 的笼统看待,而应从更具体的实践角度分析观念 的变与不变。在考察西方民族主义资源时,焦润明
!"
史学研究
二、分类标准
研究近代民族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其 进行分类以便于研究,这涉及到分类标准问题,在 这个问题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郑师渠根据中 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来源,将其分为政治民族主义和 文化民族主义,认为二者是二而为一于中国近代史 的 # $ % 。朱学勤认为有理性民族主义和狂热民族主义 之分 #&%。这种分类法具有强烈的价值判断性,论者 一般倾向于前者而否定后者。张鸣从近代历史发展 的城乡地理差异单列出“乡村民族主义”# ’ % 。这种乡 村民族主义从作者的分析看来,应该介于朱学勤的 分类之间。在上述分类中,划分标准略嫌单一。皮 明勇的民族主义划分较为全面,他认为中国近代民 族主义思潮“无论其中有多少派别,多少种主张和 倾向,它们都围绕着下列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对中 华民族是否给予整体认同的问题,也就是所谓‘大 民族主义’与‘小民族主义’的问题;二是中华民族 争取独立和解放的基本手段和根本方法的问题,也 就是所谓反传统民族主义与民族保守主义以及对 二者综合扬弃问题”。在这样一个比较全面的框架 下,作者既探讨了中外关系框架内的近代民族主 义,又探讨了近代国内的民族主义问题。在这个框 架下,皮明勇首先分析了近代国内的“大民族主义” 和“小民族主义”问题,认为近代中国有一种“辛亥 革命前并不占主导地位,但影响日大的终究成为中 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潮之主体的理论,这就是关于中 华民族是个有机大整体的大民族主义,这种主义把 包括满、汉、蒙、回、藏等在内的中国境内的各民族 当作一个大的整体的中华民族整体”。认为这个思 想最基本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 在“小民族主义”中,较有影响的是“大汉族主义”和 民族分裂主义两种。认为前者有较深厚的文化历 史背景,不过在 (" 世纪以前表现为古典形态,并非 近代国内民族主义的主流;后者“主要是边疆少数 民族的自我意识极度膨胀的产物,是建立在边疆少 数民族与汉族在文化等方面存有较大差距这一客 观基础之上”,也受到西方近代民族主义浪潮的影 响以及大汉族主义的刺激而生,指出这种民族矛盾 在近代的历史条件下实际为内部矛盾与冲突 # " % 。对 边疆民族主义的研究还很薄弱,胡成的文章是一个 亮点。作者考察了晚清政府经营边疆政策的调整, 认为这种调整是“力图重新设定一更为有效的边疆
史学研究
!"
引入西方文化而受到顽固派抵制时作出的文化辩 解形式”,国粹派“最大的功绩,乃是其以传统学术 为根基致力于建设近代化的民族主义文化,并且演 变为以一群传统学养深厚的知识精英为代表的民 族文化思潮”。最后作者在比较中西近代文化民族 主义的不同时,指出中国近代文化民族主义面临的 问题是“如何运用近代民族主义的精神,通过批判 和继承的功夫,完成中国文化的近代转型”#$$%。曹跃 明认为“所谓文化民族主义者应当具有下面两层含 义:$& 以传统文化为民族国家的象征和根本命脉; ’& 不论是发扬和攻击传统文化,都认为只有从思 想观念入手才能解决民族问题”# $’ % 。后一点提法尤 其值得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