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死

定义

又称缺血性卒中, 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流行病学

150万~200万/年新发脑卒中病例;年发病率(116~219)/10万人;年死亡率(58~42)/10万人;我国现存脑血管病患者700余万人约70%为缺血性脑卒中

脑的动脉系统

1.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 包括眼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大脑前

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液供应大脑半球前3/5。

2.椎基底动脉系统 (后循环) 包括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血液供应

大脑半球后2/5、丘脑、脑干、小脑。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病因

1.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2.高血压hypertension

3.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4.血脂异常Dyslipidemia

发病机制

1.血管壁病变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斑块形成---斑块破裂—胶原暴露—血小

板激活、聚集—血栓形成

2.血液成分变化

3.血流动力学改变

病理

1.超早期(1~6小时):线粒体肿胀、星形细胞足突水肿

2.急性期(6~24小时):细胞结构的破坏

3.坏死期(24~48小时):局部水肿

4.软化期(3天~3周):病变区液化变软

5.恢复期(3~4周):胶质瘢痕形成(小病灶)、中风囊形成(大病灶)

病理生理

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损害极敏感,阻断血流30s脑代谢发生改变,1min神经元功能活动停止,>5min即发生梗死。

缺血性脑损伤的级联反应:

1.脑缺血→局部神经元蛋白合成停止,膜离子转运停止→神经元去极化→钙离

子内流→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大量释放→加剧钙离子内流,神经元去极化→加重细胞损害.

2.钙离子内流→酶激活→导致细胞骨架,线粒体和细胞膜破坏

3.自由基生成增多成,NO合成→加剧神经元损害

4.细胞因子,粘附因子刺激引起局部炎症→加剧微循环障碍

5.细胞凋亡基因的激活→细胞程序性死亡→缺血半暗区与坏死区融合

急性脑梗死病灶:由中心坏死区和周围缺血半暗带组成。

缺血半暗带存在侧支循环和部分血供,有大量可存活神经元。如血流恢复,脑代谢改善神经细胞仍可恢复功能。保护缺血半暗带是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关键。

脑梗死分期

通常按病程分为

1.急性期(1~2周)

2.恢复期(2周~6个月)

3.后遗症期(6个月以后)

临床表现

多数在静态下急性起病,动态起病者以心源性脑梗死多见,部分病例在发病前可有TIA发作。病情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达到高峰,部分患者症状可进行性加重或波动。临床表现决定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主要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部分可有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

急性起病的肯定的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一侧或双侧运动损害,一侧或双侧感觉损害,共济失调,失语,失用,偏盲,复视,凝视麻痹。

伴随的非特异性症状:头晕,眩晕,局部头痛,双眼视物不清,构音障碍,认知障碍(包括精神混乱),意识障碍,痫性发作。

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

1.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

1)主动脉弓AT

2)颅内外大动脉AT:符合两项基本条件,与梗死病灶相对应的颅内或颅外

动脉闭塞性病变(有易损斑块证据或狭窄≥50%)(简称为颅内外大动脉

AT病变),有至少1个以上的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

3)穿支动脉AT: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五项基本条件:与临床症状相吻合的穿

支动脉区急性孤立梗死灶;该穿支动脉的载体动脉无AT病变;至少有一

个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无局部动脉夹层、纤维肌营养不良、动脉

炎或烟雾病等;无心源性栓塞证据。

2.心源性栓塞(CE)

3.急性穿支小动脉闭塞(APSAO)

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五项基本条件:与临床症状相吻合的穿支动脉区急性孤立梗死灶,该穿支动脉的载体动脉无AT病变,无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无局部动脉夹层、纤维肌营养不良、动脉炎或烟雾病等,无心源性栓塞证据。

4.其他病因(OD)

因其他少见病因而导致的缺血性卒中称为其他病因。

5.病因不明(UE)未发现能解释本次缺血性卒中的病因。

1)无确定病因:未发现可能的病因,除非再做更深入的检查。

2)难分类病因:存在一个以上肯定病因,但难以进行归类到上述任一病因

分型中。

牛津郡社区卒中研究分型

(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OCSP)

1、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表现为三联征,即完全大脑中动脉(MCA)综合征的表现:大脑较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意识障碍、失语、失算、空间定向力障碍等);同向偏盲;对侧三个部位(面、上肢与下肢)较严重的运动和(或)感觉障碍。多为MCA近段主干,少数为颈内动脉虹吸段闭塞引起的大片脑梗死。

2、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有以上三联征中的两个,或只有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或感觉运动缺损较TACI局限。提示是MCA 远段主干、各级分支或ACA 及

分支闭塞引起的中、小梗死。

3、后循环梗死(POCI):表现为各种不同程度的椎-基动脉综合征:可表现为同侧脑神经瘫痪及对侧感觉运动障碍;双侧感觉运动障碍;双眼协同活动及小脑功能障碍,无长束征或视野缺损等。为椎-基动脉及分支闭塞引起的大小不等的脑干、小脑梗死。

4、腔隙性梗死(LACI):表现为腔隙综合征,如纯运动性轻偏瘫、纯感觉性脑卒中、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手笨拙-构音不良综合征等。大多是基底节或脑桥小穿通支病变引起的小腔隙灶。

颈内动脉闭塞

1.30%-40%可无症状(取决于侧支循环)

2.单眼一过性黑矇

3.偶见永久性失明(视网膜动脉缺血)

4.Horner征(颈上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受损)

5.伴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同向偏盲等(远端大脑中动脉缺血)

6.优势半球伴失语症aphasia

7.非优势半球可有体象障碍

大脑中动脉闭塞

1.主干闭塞

1)病灶对侧中枢性面舌瘫

2)肢体偏瘫hemiplegia 、偏身感觉障碍hemidysesthesia 、偏盲hemianopsia (三

偏)

3)优势半球梗塞:完全性失语

4)非优势半球梗塞:体象障碍body-image disturbance

2.皮质支闭塞

1)上部分支闭塞:

A.病灶对侧面部、上下肢轻偏瘫;感觉缺失

B.伴Broca失语(优势半球);体象障碍(非优势半球)

C.不伴意识障碍

2)下部分支闭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