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热管理与安全研究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热管理与安全研究随着环保意识和节能减排的迫切需求,电动汽车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对象。
动力电池的性能优劣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成本和安全性。
其中,热管理与安全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研究的重点领域。
本文旨在探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热管理与安全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热管理由于电动汽车的高强度运行和高功率输出,动力电池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当动力电池超过设计温度时,会导致电池老化,甚至发生灾难性事故,因此热管理成为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研究的重点之一。
目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主要采用被动散热、主动冷却和辅助加热等方式。
被动散热主要通过散热片和外罩等直接散热;主动冷却采用水冷和空冷等方式,通过循环制冷水或者风扇散热;辅助加热则是通过在电池内部设置加热元件,提高电池的工作温度。
然而,这些传统的热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未来电动汽车对于长续航里程和高功率输出的需求。
因此,新型热管理技术正在被研究和发展。
例如,热奈米材料和相变材料等新型材料可以增强动力电池的热扩散速度和散热能力,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
此外,自适应冷却技术可以根据电池的不同工作状态,自动调整散热的速度和方式,提高电池的效率和性能。
二、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安全研究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一直是电动汽车研究的热点问题,因为一旦电池发生事故,会给驾驶员、乘客、行人等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目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安全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电池材料的优化设计和改进。
例如采用更为安全和稳定的材料,如磷酸铁锂电池等,可以大大降低安全风险。
(二)电池故障检测技术的提高。
通过学习电池故障模型和故障诊断方法,可以及时检测和处理电池的故障,避免事故的发生。
(三)电池安全保护系统的改进和完善。
例如,在电池周围设置防护罩、加装聚合物隔热材料、安装电气接触器等措施,可以有效避免电池的过热、短路、漏电等故障。
动力电池系统的热管理与散热技术研究
动力电池系统的热管理与散热技术研究动力电池是电动车辆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整个车辆的性能和寿命至关重要。
由于动力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热管理与散热技术成为了动力电池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热管理的重要性动力电池在高电流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散热,就会导致电池温度升高,进而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过高的电池温度还可能引起电池的热失控、漏液、甚至起火爆炸等危险情况。
因此,热管理对于动力电池的安全运行和性能保持至关重要。
二、热管理的主要方法1. 热传导:通过增加电池模块与散热器的接触面积,提高热传导效率。
在设计电池模块时,可以增加散热片、散热管等散热元件,扩大热量的传导路径,提高热传导效率。
2. 热对流:通过流体对流的方式,将散热器上的热量迅速带走,实现动力电池的散热。
可以利用风扇、循环水等方式增加冷却空气或水流,提高散热效果。
3. 蓄冷材料:利用相变材料的特性,在电池温度较低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时释放热量,实现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
相变材料具有高储能密度和可逆性的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电池温升过程中的热冲击。
4. 温度监测与控制:通过传感器监测电池温度,利用控制算法对冷却系统进行实时控制,及时调节散热模块的工作状态,保持电池温度在安全范围内。
三、散热技术的研究进展目前,热管理与散热技术在动力电池系统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
例如,一些研究通过优化电池模块的堆叠方式和接触方式,提高了散热效率。
通过增加散热片、散热管等散热元件,扩大热传导路径,减小了电池模块的温度差异,提高了系统的热管理效果。
此外,一些研究还探索了新型的相变材料和热管技术在动力电池系统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四、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动力电池系统的研究也将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未来的热管理与散热技术将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和系统整合。
在提高散热效率的同时,还需要考虑成本、重量和体积等因素,寻求更加全面的解决方案。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随着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要实现新能源汽车的高效、可靠运行,则需要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的应用。
本报告将从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的应用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一、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的应用现状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技术主要包括车辆电池系统热管理、电机控制系统热管理以及车内空调系统热管理等方面。
其中,车辆电池系统热管理是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的重点,主要是为了保证电池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内的稳定和可靠运行。
同时,电机控制系统热管理也是新能源汽车关注的重点,因为电机控制系统的温度对整个电动汽车的性能和寿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目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大多数的新能源汽车厂商已经将其作为了核心技术来实现新能源汽车的高效、可靠运行。
以特斯拉为例,其通过在车辆底盘下装置散热片、电机冷却液流量调节、电池液循环冷却等方式实现了车辆电池和电机控制系统的热管理,从而保证了新能源汽车的高效可靠运行。
二、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未来,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技术将会有以下发展趋势:1.高效化: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将会向更高效、更能耗、更可靠方向发展。
同时,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也需要考虑车辆整体性能和能效的平衡。
2.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将会越来越智能化。
例如,通过智能控制系统来调节车辆电池系统的温度,以实现更加精准的热管理。
3.整车一体化: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将会越来越向整车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例如,通过将车灯和散热系统融合在一起,实现更加紧凑的结构,从而提升整个车辆的性能。
三、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存在的问题目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安全性问题: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对车辆安全性产生影响。
例如,在高温环境下,车辆电池系统热失控可能会导致车辆自燃等问题。
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
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随着全球对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关注度不断增加,纯电动汽车正逐渐成为替代传统燃油汽车的主要选择。
而作为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的热管理技术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的重要性及其当前的技术发展。
一、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热管理技术的重要性动力电池是纯电动汽车的核心动力来源,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汽车的续航里程、功率输出和安全性。
然而,动力电池的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能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这些热量,将会对电池的性能和寿命产生严重的影响。
因此,热管理技术对于纯电动汽车的整体性能至关重要。
二、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的主要挑战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主要面临以下挑战:1. 高温问题:动力电池工作时容易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降低电池的温度,会导致电池性能下降、寿命缩短甚至损坏。
2. 低温问题:在严寒的环境下,动力电池的性能也会受到影响。
低温下,电池的放电能力和充电速度都会降低,影响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使用寿命。
3. 温度均衡问题:动力电池由多个独立单体组成,不同单体之间的温度分布不均可能导致电池性能不一致,进而影响整个电池组的性能和寿命。
4. 安全问题:如果动力电池过热,会引发热失控甚至起火的风险。
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电池的温度,保证其在安全范围内运行,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三、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的解决方案为了有效地管理电池的温度,纯电动汽车采用了一系列热管理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池散热系统:通过散热系统将电池周围的热量排出,保持电池组的温度在安全范围内。
传统的散热系统通常采用风扇和散热片,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散热技术,如热管和液冷系统,可以更有效地降低电池温度。
2. 温度传感器和控制系统:为了实时监测电池的温度,纯电动汽车通常装备了温度传感器,并通过控制系统对电池的温度进行精确控制。
当电池温度超过设定的安全阈值时,控制系统将启动散热系统以保证电池的安全工作。
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调研报告
1. 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1.1 市场情况汽车热管理主要作用是为驾驶舱提供舒适温度环境,使汽车各部件在适合的温度范围工作。
而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包括空调系统、电池热管理、电子设备热管理和电机热管理,整体价值将达到整车的8%-10%左右。
由于温度对电池安全、寿命、性能乃至整车续航里程都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电池热管理是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的核心。
相比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为新增加的系统,为从0到1的增量市场。
以乘用车为例,液冷模式下单车价值在1500元左右。
液冷模式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电子膨胀阀、冷却板、电池冷却器、电子水泵等价值量较大的部件,系统整体单车价值约为1500元。
该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价值量有望由传统汽车2000元左右提升至6000元,预估2020年国内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0亿。
表1 电池热管理系统(液冷)单车价值量拆分冷却板150 4~6 600~900电池冷却器200 1 200电子水泵250~300 1 250~300电子膨胀阀150 1 150其他200合计1400~1700(来源:长江证券研究所)1.2 电池热管理技术电池热管理主要分为三个内容:1)在电池温度较高时进行冷却,防止电池热失控;2)在电池温度较低时进行加热,确保电池低温下的充电性能和安全性;3)对电池系统进行保温,提高电池热管理效率,减少热管理能耗。
电池热管理系统的重点在于冷却,且根据冷却介质的不同,可分为风冷、液冷、相变材料冷却三种方式。
目前已实现商用的是风冷和液冷,而相变材料冷却方案由于技术尚不成熟,尚未在汽车领域使用,短期内商业化可能性不大。
表1 不同电池冷却方案优劣势对比1.1.1 风冷风冷系统借助空气流动带走电池产生的热量,分为自然冷却(即被动式风冷)和强制冷却(利用风机等,即主动式风冷)。
被动式风冷系统利用汽车行驶时与空气相对运动产生的风进行散热,冷却效果较弱;主动式风冷系统则依托现有空调系统,借助空调系统吹入驾驶舱内的冷风实现对电池组的降温。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研究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研究摘要:电动汽车改变了传统汽车的供应体系,其核心技术包括3种:电机、电池和电控系统,而电池性能和成本直接决定新能源车的使用经济性。
作为电动汽车核心部件之一的动力电池,随电动汽车行业的崛起迅速发展起来。
近年来,在政策、市场等的多项驱动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提速,特别是2020年疫情过后,动力电池产业呈现出诸多全新特点。
本文就其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1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发展现状1.1安全性依然是动力电池领域布局重点电池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2020年国内就有多企业布局“永不起火”的电池,如比亚迪刀片电池、宁德时代811、孚能科技“永不起火”电池、欣旺达“只冒烟、不起火”动力电池解决方案、蜂巢能源果冻电池等,2021年上半年广汽、东风等企业同样加速布局。
广汽埃安“弹匣电池”:弹匣电池技术是一个从电芯本征安全提升、整包被动安全强化、再到主动安全防控的一整套安全技术。
搭载“弹匣电池”技术的三元锂电池系统,针刺后只有被刺电芯模块热失控而不会蔓延至其它电芯模块,从而实现三元锂电池系统针刺不起火的高安全水平。
东风岚图“琥珀电池”:电芯三维隔热墙设计、电池安全监测和预警模型、电池PACK设计,在电池包热失控触发并发出热事件报警信号后,做到了“三不”现象(不起火、不冒烟、不爆炸)。
“琥珀电池”已经进入了量产阶段,并且将于今年第3季度上市交付。
1.2新型电池技术路线多有布局,短期内难取代锂离子电池1.2.1全气候电池为了解决电动汽车冬季续驶里程的问题,全气候电池进入大众视野。
全气候电池采用电池自加热技术,能快速提升电池温度。
基于自加热技术的电池系统可在30s内使电池温度从-20℃上升到0℃以上。
而传统的外部加热技术可能需要长达30min,并且能耗高、效率低。
然而,当前全气候电池仍处于试验阶段,对于未来是否能在乘用车领域大规模普及仍未可知。
动力电池的热管理技术研究及优化策略
动力电池的热管理技术研究及优化策略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性能和寿命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使用寿命。
然而,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能有效地管理和控制电池的温度,将会导致电池性能的下降和寿命的缩短。
因此,动力电池的热管理技术研究及优化策略成为了电动汽车领域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
一、动力电池的热管理技术研究1. 散热系统设计为了有效地冷却动力电池,需要设计一套高效的散热系统。
这个系统通常由散热风扇、散热片和散热管等组件组成。
散热风扇可用于强制空气对电池进行冷却,散热片和散热管则可以提高热量的传导效率。
在设计散热系统时,需要考虑到电池的尺寸和布局,以及散热系统的功耗和噪音等因素。
2. 相变材料的应用相变材料是一种可以在相变温度范围内吸收和释放大量热量的材料。
通过将相变材料应用到动力电池中,可以提高电池的热管理效果。
当电池内部温度升高时,相变材料会吸收热量并转化为相变状态,从而起到降温的作用;而在电池温度降低时,相变材料则会释放热量,起到保温的效果。
3. 液流冷却技术液流冷却技术是一种传统的热管理方法,通过在电池周围布置冷却液管路,将冷却液循环流动,从而实现对电池的冷却。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电池的温度,提高电池的寿命和性能。
然而,液流冷却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会增加整车的重量和复杂性。
二、动力电池热管理优化策略1. 温度传感与监控系统为了实现动力电池的热管理优化,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温度传感与监控系统。
通过在电池模组或单体上安装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电池的温度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冷却或加热操作。
同时,监控系统还可以根据温度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以优化热管理策略。
2. 智能控制算法采用智能控制算法可以提高动力电池的热管理效果。
通过对电池的温度、放电速率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智能控制算法可以优化冷却和加热过程,使得电池始终处于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内,从而提高电池的寿命和性能。
动力电池的电池包散热设计与热管理技术
动力电池的电池包散热设计与热管理技术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性能和寿命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和可靠性。
而电池包的散热设计与热管理技术则是保证动力电池正常工作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动力电池的电池包散热设计与热管理技术,以及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应用。
一、动力电池的散热设计意义重大动力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及时进行散热,将会导致电池温度升高,进而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因此,合理的散热设计对于提高动力电池的工作效率、延长电池寿命至关重要。
二、电池包散热设计原则1. 热平衡原则动力电池包内各个单体之间的温度必须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不同单体之间的温差不宜过大。
这需要通过散热系统的设计来保证电池内部的热平衡。
2. 散热方式选择散热方式的选择要根据电池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常见的散热方式有水冷、风冷和传导散热等。
水冷散热系统具有散热效果好、能耗低等优点,但也存在维护成本高和系统复杂度高等问题。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电池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散热方式。
3. 散热辅助设计为了提高电池包的散热效果,可以通过增加散热片、优化散热通道等方式进行改进。
此外,还可以利用材料的导热性能来提高散热效果。
例如,在电池包边缘或关键部位植入导热材料,增强热量的传导和散发。
三、热管理技术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1. 温度传感器技术通过在电池包内部设置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电池的温度变化,及时采取散热措施。
温度传感器也可用于电池单体之间的温度均衡控制,实现单体之间的温差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2. 散热系统控制技术散热系统的控制技术是热管理的核心。
通过实时监测电池包的温度、湿度等参数,并根据预设的温度范围进行控制,可以实现散热系统的自动调节和优化。
3. 主动热管理技术主动热管理技术是一种针对电池包温度的控制技术。
通过控制电池包内部风扇的转速、液冷系统的开关等,可以及时地调整散热系统的工作状态,以保证电池包的温度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热管理分析
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热管理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先进的技术应用于汽车工业领域。
新能源汽车作为先进技术的典型代表,已经悄无声息的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速,而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讲,锂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篇文章,对于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热管理系统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动力锂电池热管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且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也希望能够为推动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分析研究引言动力锂电池热管理系统是汽车动力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保证电池寿命以及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该系统也是汽车热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的稳定工作维护汽车内部热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电动汽车普及,能不能对于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这方面研究中。
但结合实际的情况来看,这些研究仅仅是讨论各种冷却系统,并没有对动力锂电池的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讨论,也没有认真研究动力锂电池热管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
针对以上情况,本篇文章,从总体上动力锂电池热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
1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的研究现状结合新能源汽车的实际特点来看,在新能源汽车运行的过程中遇到的情况相对复杂,而人们要求新能源汽车具有一定的动力性以及经济性。
为了能够让新能源汽车满足消费者的基本需求,相关企业在对动力锂电池进行设计过程中重点关注动力锂电池的循环层次数以及在各种状态下的运行情况。
[1]根据相关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来看,目前研究较多的动力锂电池包括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镍氢电池等,与其他几种供应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具有明显优势,在运行的过程中以离子电池具有更高的单体额定电压,并且消耗的电量较少。
因此,电动汽车装载锂电池能够拥有更高的续航里程,而而锂离子电池也具有较高循环使用次数,能够为汽车企业节约经济成本,也能够提升企业的整体水平。
动力电池系统热管理技术研究
动力电池系统热管理技术研究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代表,其发展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之一。
然而,动力电池系统的热管理技术一直是电动汽车技术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动力电池系统的热管理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动力电池系统的温度对其性能和寿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动力电池系统热管理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1. 动力电池系统热管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动力电池系统的热管理技术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
最早期的电动汽车并没有专门设计的热管理系统,而是采用自然冷却的方式。
这种方式简单、成本低,但很容易导致动力电池系统过热或者过冷。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人们开始意识到动力电池系统的热管理技术的重要性,因此逐渐引入了各种主动热管理技术,如风冷、液冷等。
2. 动力电池系统热管理技术的研究现状目前,动力电池系统的热管理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传统的热管理技术基础上,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引入。
比如,采用相变材料来控制动力电池系统的温度;利用纳米材料来提高热传导性能等。
与此同时,一些新型的热管理技术也正在不断涌现,比如采用智能控制系统来实现动力电池系统的精准控温等。
3. 动力电池系统热管理技术的挑战与展望尽管动力电池系统的热管理技术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比如,如何实现动力电池系统的快速冷却和加热;如何减少热管理系统的能耗等。
未来,研究人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热管理技术,以满足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系统的高性能要求。
4. 结语动力电池系统的热管理技术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动力电池系统的热管理技术也将逐步完善。
研究动力电池系统热管理技术,将为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动力电池的热管理技术与散热设计
动力电池的热管理技术与散热设计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热管理技术与散热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1. 动力电池的热管理技术1.1 背景介绍动力电池的正常运行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电池的性能和寿命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热管理技术是保障动力电池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
1.2 主动热管理技术主动热管理技术主要包括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通过采用导热材料、散热片、散热管等技术手段,以提高热量的传导效率,从而降低动力电池的温度。
1.3 被动热管理技术被动热管理技术主要包括隔热材料、隔热罩、隔热层等技术手段,以减少热量的传导和吸收,保持动力电池的温度在合理范围内。
2. 动力电池的散热设计2.1 散热方式选择动力电池的散热方式通常有空气散热、液冷散热和相变散热等。
不同散热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电池的功率密度、工作条件和环境温度等因素综合考虑。
2.2 散热系统设计散热系统设计包括散热器的选型和布置、风道设计、冷却剂的选择等。
合理设计散热系统能够提高动力电池的散热效率,降低温度升高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2.3 热管理与动力电池安全动力电池的过热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热管理在保障电池安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热管理技术与散热设计能够有效降低热失控的风险,提高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
3. 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的挑战与前景3.1 挑战动力电池的热管理技术面临着散热效率低、散热系统体积大、成本较高等问题。
如何提高热管理技术的效率和可行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3.2 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将为动力电池的热管理技术带来新的突破。
例如,纳米材料的应用、热回收技术的发展等都将为动力电池的热管理带来新的前景。
结语动力电池的热管理技术与散热设计对于电动汽车的性能和安全至关重要。
合理的热管理技术与散热设计能够提高动力电池的利用效率,延长其寿命,并确保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实现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电动汽车逐渐取代传统的燃油车成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其中,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组成部分,但是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热管理成为电动汽车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动力电池热管理的意义动力电池的热管理是指通过控制电池所在环境温度,以及电池自身发热量来维持其运行温度,从而保障其安全、性能和寿命。
动力电池在运行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热量,而超过一定温度时电池就会失去性能,大量发热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问题,比如自燃。
因此,动力电池热管理是电动汽车开发中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主要分为动态热管理和静态热管理两种。
1. 动态热管理动态热管理是指在电池运行过程中实时监测其温度,并通过调整散热系统来控制电池的温度。
一般使用风扇、液冷系统等方式来散热。
其中,液冷系统的热管理效果最好,不仅能够精确控制电池的温度,还能够降低噪音和提高电池的寿命。
静态热管理是在停车状态下通过调整电池的环境温度来进行热管理。
目前的静态热管理主要包括天窗通风、空调预处理、加热片预处理等方式。
1. 散热系统设计电池组在车辆中的位置、电池壳体和电池组内部的气流导向等都会影响散热系统的设计。
在设计散热系统时,必须考虑到电池在不同状况下的典型温度曲线和散热系数。
2. 温度控制使用精确的温度控制器,对动力电池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进行监测。
通过过冷和过热的温度警报,可以实时监控各个部件的工作状态并采取应对措施。
3. 开发适合电池的散热材料电池的工作温度必须保持在设计温度范围内,因此,选择合适的散热材料非常重要。
比如选择导热性能好的材料、加强电池和散热部件的接触、降低接触热阻等方式都可以有效地提高电池的热管理效果。
四、热管理技术实践案例 - 特斯拉特斯拉电动汽车使用的是永磁同步电机,以及三元锂离子电池等先进技术,因此其热管理技术也十分先进。
特斯拉电动汽车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热管理技术:特斯拉电动汽车使用的是一款可动态调节的散热系统,系统内部有一颗专门的温度传感器,通过控制散热器的活塞移动位置来调节气流的流向,从而控制电池的温度。
动力电池的热管理系统及热管理方法 专利
动力电池的热管理系统及热管理方法专利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部件之一,其热管理系统及热管理方法对于电池的安全性、性能和寿命至关重要。
随着电动汽车的市场逐渐扩大,热管理技术的创新和突破成为了研究热点,各汽车制造商和科研机构也纷纷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相关专利的研发。
本文将就动力电池的热管理系统及热管理方法进行专利分析。
一、动力电池的热管理系统动力电池的热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散热器、温度传感器、风扇、冷却液循环系统等。
散热器通过对散热片进行散热来控制电池温度,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电池温度并反馈给控制系统,风扇用于强制对流降温,冷却液循环系统通过循环冷却液来维持电池温度在安全范围内。
目前,关于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专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散热结构优化专利:通过优化散热片的结构和布局,提高散热效率,减小体积和重量;2. 温度控制算法专利:针对不同工况下的电池温度进行智能控制,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3. 风扇控制系统专利:改进风扇的控制算法和结构设计,提高散热效率,降低功耗;4. 冷却液循环系统专利:改进冷却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提高热传导效率,延长电池寿命。
二、动力电池的热管理方法针对动力电池的热管理方法,目前涌现出一些创新的技术和方法,主要包括:1. 直接液冷热管理方法:采用直接液冷技术对电池进行快速冷却,提高电池工作温度下的性能和寿命;2. 相变材料热管理方法:利用相变材料对电池进行热管理,吸收或释放热量,稳定电池温度;3. 智能温度控制方法: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和调控电池温度,以适应不同驾驶工况的需求;4. 微孔隔热板热管理方法:采用微孔隔热板技术对电池进行隔热,防止温度过高影响电池性能。
动力电池的热管理系统及热管理方法的专利在未来的汽车工业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的创新将成为汽车制造商竞争的重要议题。
各汽车制造商和科研机构在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的专利布局和技术研发上都将起到关键作用。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实现_李军求
前言
开展了电池热管理设计流程和电池热分析建模方法 用于指导强制风冷和 PTC 加热的电池热管 的研究, 理方案设计, 并通过仿真与实验, 对电池热分析模型 正确性和热管理方案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
( Lλ
xp
+
L xn
+
L xs
+
L xw
) λ
( 3)
两方程 kε 模型。 湍流黏度方程为 2 μ t = ρC μ k / ε ( 9)
λz = λy =
L xp λ p + L xn λ n + L xs λ s + L xw λ n Lx
( 4)
式中: μ t 为湍流黏度; C μ 为经验常数, 取 0 . 09 ; k 表示 湍流运动能量; ε 表示湍动耗散率。 湍流动能 k 方程为 ( ρU i k ) ( ρk ) - + t x i x i
图9
叠片式铝塑膜锂电池内部结构
电池密度采用平均密度法。电池比热容的获取 有理论法和实验法。实验法在绝热环境中通过外部 加热方式获得, 理论法公式为
n n
∑ mi Ci
CB =
图8 SOC = 50% 复合脉冲仿真与实验
i =1
M
=
( ρi Vi C i ) ∑ i =1
n
( 2)
∑ ( ρi Vi )
17℃ , 4C 充电时温升可达 14℃ , 因此, 高温环境下大 倍率充放电时更须散热。
图1
电池热管理设计流程
图 3 不同倍率放电电池单体平均温升曲线
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热管理关键技术
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热管理关键技术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和热烈追捧。
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在节能减排、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而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电驱动系统,直接影响着整车的性能和稳定性。
在电驱动系统中,热管理技术是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它直接影响着电池系统的寿命和性能表现。
本文将就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的热管理关键技术展开探讨。
1. 散热系统设计在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中,电动机和电池是两大主要热源。
为了保证这两大热源在工作过程中不过热,需要合理设计和布置散热系统。
正常的散热系统设计可以有效地降低系统的温度,提高运行效率,延长系统寿命。
2. 冷却剂循环系统冷却剂循环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在电驱动系统中循环输送冷却剂来实现热量的散发和均衡。
其中,冷却剂的性能和循环系统的结构、管道布置等都是非常关键的。
3. 热管理控制算法热管理控制算法是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热管理的核心。
它通过对散热系统和冷却剂循环系统的监测和控制,实现对电驱动系统温度的智能管理。
合理的热管理控制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电池和电动机的工作效率,减少过热和损耗。
4. 传热材料与技术传热材料和技术是影响热管理效果的另一重要因素。
优质的传热材料可以提高热量的传导速度和效率,减少能量的损耗以及系统的负载。
采用先进的传热技术也可以提高热管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热管理系统的安全防护在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中,热管理系统的安全防护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旦发生故障或者过热现象,热管理系统需要能够及时进行报警和隔离,以避免加剧故障并对整车造成损害。
总结起来,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的热管理关键技术是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热管理系统中,散热系统设计、冷却剂循环系统、热管理控制算法、传热材料与技术以及安全防护都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应用这些热管理技术,才能保证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的高效、稳定和可靠运行。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研究报告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研究报告以下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研究报告的相关参考内容:1. 技术概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是指以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能,并以电能驱动电动汽车行驶的一种技术。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直接影响车辆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目前主要采用的电池类型有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等。
2. 技术现状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采用的动力电池技术,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优点。
但其存在着充电时间长、温度敏感、寿命受使用环境影响等问题。
燃料电池具有零排放、高效率、可持续使用等特点,但其成本较高、储氢难度大、需要大规模建设氢气加氢站等问题仍待解决。
钠离子电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技术研究和市场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
3. 技术发展趋势针对锂离子电池存在的问题,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能量密度,延长电池寿命;二是加快充电速度,缩短充电时间;三是提高安全性,避免电池过热、短路等问题;四是优化电池管理系统,提高整车效率。
4. 技术应用分析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的应用在不断扩大,涉及到电动乘用车、公交车、物流车以及电动两轮车等多个领域。
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将进一步得到完善和应用,成为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5. 技术发展对策加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研发力度,加强电池制造技术和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加强与外部供应商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建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链,打造全球领先的产业生态系统。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研究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研究随着环保理念的普及和人们对能源危机的认识,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
而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和寿命直接影响到汽车的使用效果和市场占有率。
其中,动力电池的热管理问题是一个关键性问题。
本文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的角度出发,探究动力电池热管理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的现状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热就会导致动力电池的性能下降、寿命缩短,甚至引发火灾事故。
因此,动力电池的热管理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目前,国内外关于动力电池的热管理技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液冷式热管理技术液冷式热管理技术是通过在电池组内部布置散热液路,使散热液循环流动,将发热部件的热量带走,然后通过散热器将热量释放出去。
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动力电池的散热效率,但是液冷组件的设计与制造比较困难,成本较高,且液体在运动中可能会引入泄漏等风险。
2、风冷式热管理技术风冷式热管理技术是通过在电池组表面设置散热片和风扇,利用自然对流或风扇的强迫对流将电池组内部的热量散发到周围空气中。
该技术具有设计简单、制造成本低、可实现整体冷却等优点,但是散热效果不稳定,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
3、相变材料热管理技术相变材料热管理技术是通过在电池组内部布置相变材料来吸收电池组释放的热量,从而实现动力电池的热管理。
该技术具有成本较低、不易泄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电池组的过热问题等优点,但是相变材料需要与电池组密切结合,设计与制造难度较大。
以上几个方面的热管理技术都有其自身的优点与不足,没有一种技术可以成为明显的优势技术。
二、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对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并解决当前技术面临的问题,未来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将朝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智能化热管理智能化热管理是将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技术应用于动力电池热管理中,通过实时监测电池组的热状态并控制热量的分配和散热,使得整个动力电池系统达到最优的热平衡状态。
动力电池系统的热管理研究
动力电池系统的热管理研究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动力电池系统的热管理变得愈发重要。
动力电池系统热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
动力电池系统的热管理研究是为了确保动力电池在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内工作,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性能,并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本文将从动力电池系统热管理的背景、意义和现状出发,介绍目前动力电池系统热管理技术的发展情况,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动力电池系统热管理的背景与意义: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其工作温度对整个电动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都有着重要影响。
动力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如果无法及时排放热量,电池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电池性能下降甚至发生热失控,严重时还可能引发火灾等安全问题。
因此,动力电池系统热管理技术的研究对于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工作性能至关重要。
目前,动力电池系统热管理技术主要包括被动散热和主动热管理两种方式。
被动散热是指通过设计散热结构,利用空气对动力电池进行passively heat dissipation,如散热片、风扇等;而主动热管理则涉及到智能控制系统,通过监测电池温度和工作状态,及时调整电池的工作状态,保持在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内。
近年来,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动力电池系统热管理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动力电池系统的热问题主要源自于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所释放的热能,同时外部环境温度、充放电过程中的热效应、动力系统的工况等因素也会对电池产生影响。
当前的热管理技术主要集中在如何将电池温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同时提高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针对电池的热问题,目前主要有passively cooling 和 actively cooling 两种方法。
被动散热主要依靠导热结构和散热结构对电池进行 passively cooling;而主动热管理则利用智能控制系统进行 actively cooling,根据不同工况调整电池的工作状态。
在被动散热方面,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改进散热结构。
动力电池的热管理技术与应用研究
动力电池的热管理技术与应用研究在当今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动力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而热管理技术作为保障动力电池高效、稳定和安全运行的关键手段,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动力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这些热量不能及时有效地散发出去,就会导致电池温度升高。
过高的温度不仅会影响电池的性能,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甚至还可能引发热失控等安全问题。
因此,有效的热管理技术对于提高动力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见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主要包括风冷、液冷和相变材料冷却三种。
风冷技术是一种较为简单和成本较低的热管理方式。
它通过风扇将冷空气引入电池包内部,带走电池产生的热量。
然而,风冷技术的散热效率相对较低,对于高功率和高能量密度的电池系统,往往难以满足散热需求。
液冷技术则是利用冷却液在管道中的循环流动来吸收和带走电池的热量。
冷却液通常具有较高的比热容和热导率,能够更有效地将热量从电池传递出去。
液冷技术的散热效率较高,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动力电池系统,但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也相对较高。
相变材料冷却技术是利用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大量潜热的特性来实现电池的热管理。
相变材料在吸收电池热量时会发生相变,从固态转变为液态或从液态转变为气态,从而吸收大量热量,使电池温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
相变材料冷却技术具有较高的能量存储密度和较好的温度稳定性,但相变材料的选择和封装是该技术的关键难点。
在实际应用中,动力电池的热管理系统通常会根据具体的需求和工况,综合采用多种热管理技术。
例如,在一些低功率的电动汽车中,可能会采用风冷技术作为主要的热管理方式;而在高性能的电动汽车中,则更多地采用液冷技术或液冷与相变材料冷却相结合的方式。
除了上述传统的热管理技术外,一些新型的热管理技术也在不断涌现。
例如,热管技术利用热管内部工质的蒸发和冷凝来实现高效的传热;热辐射技术则通过辐射散热的方式将电池的热量散发到周围环境中。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
【干货】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作者:一气贯长空电动汽半动力电池热管理慾吓节能・新能源兔盖少・缓解能源环保压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汽车业制造水平热管理系统j电动汽车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背景一电池基本原理•电解液、止、负极.膜、粘合剂等化学分解产牛•的反应热•电池内阻存在而产生焦耳热背景一电池热力特性• Salo 等人研究表明,当电池温度高于 50°C 时,放电效率和使用寿命都会有很 大的衰减。
• Khateeb 等人指出锂电池温度在70・ 100°C 范围运行时,就会存在很大的安 全隐患。
• Pesaran 等人提出电池最佳的工作温度 范圉是25〜40°C,合理的温度是不高 于 50°C 。
•电池温度极低时(如0度以下),放电 过程实现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对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具有很大的影响I Illi科学问题•低品位热源的高效散热技术•低温条件下的预热正极材料: 磷酸铁锂等 工作温度:-20°C — +75°C:3.2V正极材料: 媒钻融酸锂等 工作甌: -J2O°C — +45°C标称电压:3.7V背景一电池热管理技术现状相变材料背景一电池热管理技术现状一空气Outside Air •车外空气冷却Battery PackExhaustCS8•车厢内的排风冷却Battery duct positionC 23 sfEtoctrxL Orvw Meter4-III. NISSAN LEAR Audi•空调制冷后的空气冷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池对 温度 的适 应性 成为 制约 其在 电动汽 车应 用 的
日 J吾 I
关 键 因素之 一 , 同时 也 使 电池 热 管 理 技 术 成 为 保 证 电池性 能 、 使用 寿 命 和 安 全 性 的 关 键 技 术 。本 文 中 开展 了 电池 热管 理设 计 流程 和 电池 热 分析 建模 方 法 的研究 , 用 于指 导强 制 风冷 和 P T C加 热 的 电池 热 管
原稿 收到 日期 为 2 0 1 4年 6月 3日, 修改稿收到 日期为 2 0 1 4年 8月 3 1日。
李军求 , 等: 电动汽车动力 电池热管理技术 的研究与实现
.2 3.
性能模 型和热分析模型结合 , 采用仿真与实验手段 ,
得到 的热 管理设 计 流程如 图 1所示 。
1 7 ℃, 4 c充电时温升可达 l 4 ℃, 因此 , 高温环境下大 倍率充放电时更须散热 。
不同倍率进行恒流一 匣压充 电, 可得温升 曲线 , 如图
4所 示 一 。
实验表 明, 锂离子电池不论充 电还是放电 , 温升 伴随倍率的增 大而增大 , 4 c放 电时, 电池温升可达
动力电池作为 电动汽车主要储能形式 , 其性能
的发挥 直接 制 约 了 电动 汽 车 动 力 性 、 经 济 性 和 安 全 性 。锂 离子 电池 相 比其他 类 型 电池 , 在能 量密 度 、 功
理方案设计 , 并通过仿真与实验 , 对 电池热分析模 型
正确 性和 热管 理方 案有 效性 进行 了验证 。
GAⅣ【 B 兀’
0 2 0 0 0 4 0 0 0 6 0 0 0 8 0 0 01 0 0 0 01 2 0 0 01 4 0 0 0
有限 元分 析模
型
划 分网格
AN S YS 、 Fl L 】 E NT、
时间/ s
图 4 不 同倍率充 电电池单体平均温升 曲线
h i c l e s ,t h e d e s i g n p r o c e d u r e o f b a t t e r y t h e ma r l ma n a g e me n t s y s t e m i s p r o p o s e d b a s e d o n t h e b a t t e y r p e f r o r ma n c e mo d e 1 .
S c h o o l o fMe c h a n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B e i j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Be f i n g 1 0 0 0 8 1
Ex p e ime r n t s a r e c o n d u c t e d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t e mp e r a t re u is r e nd a l o w t e mp e r a t re u p e fo r ma r n c e s o f l i t h i u m— i o n b a t t e y r a n d t h e a d a p t a b i l i t y o f b a t t e r y p e fo r ma r n c e mo d e 1 .By u t i l i z i n g t h e t h e o ie r s o f t h e mo r e l e c t ic r c o u p l i n g a n d h e a t t r a n s f e r i n b a t -
续放 电 , 可得 温升 曲线 , 如 图 3所 示 ; 电 池放 空后 以
图 5 不同温度 2 c放 电电池特性
实验表明, 电池充放 电倍率、 电压平 台和放电容 量伴随温度降低而降低 , 例如一 3 0  ̄ e 不能实现 2 c放 电, 一 2 0 ℃时容 量减 少 2 0 %, 充 电表 现更 为 明显 , 0 c c 才能 2 C充 电, 仅能达到 5 0 %容量 , 因此 0 ℃以下时, 电池须加热才能提升其性能。
热 的电池温度特性及影 响规 律 , 最后通过实验验证 了建模方法 的正确性 和热 管理系统的有效性 。
关 键词 : 电动汽 车 ; 锂 离子 电池 ; 电池 热 管理 ; 生热模 型
S t u d y a n d I mp l e me n t a t i o n o f T h e r ma l Ma n a g e me n t T e c h n o l o g y
蓥, o
赠
2 5
时间/ s
图1 电池热管理设计 流程
图 3不 同倍率放 电电池单体平均温升 曲线
电池 热管 理设 计理 论基 础是 电池 性 能模 型 和 电 池热 分 析 模 型 。 电 池 性 能 模 型 可 模 拟 电池 工 况 特 征, 获 得 电池热 模 型的输 入 ; 电池 热分 析模 型 可 获得 电池 组温 度分 布 特 征 , 评估 电池 热 管 理 系 统 设 计 的
t e y ,t r h e mo d e l i n g me t h o d or f b a t t e y r t h e m a r l a n a l y s i s i s p r o p o s e d nd a a p p l i e d t o t h e d e s i g n o f b a t t e y r t h e m a r l ma n a g e —
子 电池 为研究 对 象 , 实验 分 析 电池 温 升 特 性 和 低 温
3 . 4 3 2 3 0
性能 , 并进行 电池性能模型适应性研究。
2 . 1 锂 离子 电池 不 同充放 电倍 率温 度特 性
放电容量/ ( A . h )
将电池置于常温下 , 充满 电后采用 不 同倍率持
[ A b s t r a c t ] T o i m p r o v e t h e p e r f o r m a n c e , i n p a r t i c u l a r t h e t h e r m a l a d a p t a b i l i t y o f p o w e r b a t t e i r e s f o r e l e c t i r c v e —
量 特性 。
4 2
图2 电池热分析仿真方法
2 锂 电池温度适应性与性能模 型
锂 离子 电池低 温环 境下 放 电倍率 和 可 释放 的容
4 0 > 3 . 8
电 电 电
髻3 6
U
量显著降低 , 而大倍率放电时温升较大 , 是其温度适 用性 面 临 的主要 问题 。以某 型 3 5 A・ h铝 塑 膜锂 离
C O MS O L 求解
2 . 2 锂 离子 电池低 温环 境 下充放 电性 能
电池物性参数 、生热 率、初始 、边界条件
将 电池放置在恒温箱中用于模拟 电池不 同环境 温度 , 静止 8 h 后, 以不 同倍率进行充放电, 图 5和图
6为 电池 2 c充 放 电 时 , 不 同温 度 下 电池 的 电压 一 容
汽
车 第3 8卷) 第 1期
Au t o mo t i v e En g i ne e r i n g
2 01 6 0 0 4
电动 汽 车 动 力 电池 热 管 理技 术 的研 究 与实 现 冰
李军 求 ,吴朴 恩 ,张承 宁
(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 与车辆学院, 北京 1 0 0 0 8 1 )
f o r t h e Po we r Ba t t e r i e s o f El e c t r i c Ve h i c l e s
Li J u n q i u .W u P u e n & Z h a n g Ch e n g n i n g
me n t s y s t e m wi t h P TC h e a t i n g a n d f o r c e d a i r c o o l i n g .S i mu l a t i o n s a r e p e fo r me r d a n d t h e b a t t e r y t e mp e r a t u r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 t i c s i n h e a t g e n e r a t i o n,h e a t d i s s i p a t i o n a n d h e a t i n g a n d t h e i r i n l f u e n c e l a w re a o b t a i n e d.F i n ll a y,t h e v a l i d i t y o f t h e mo d e l i n g me t h o d a n d t h e 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 o f t h e t h e m a r l ma n a g e me n t s y s t e m a r e v e i r ie f d b y e x p e ime r n t s . Ke ywo r ds :EV ;l i t hi um - i o n ba t t e r y;ba t t e r y t he r ma l ma na g e me n t; he a t ・ g e n e r a t i n g mo d e 1
[ 摘要 ] 为改善 电动汽车辆动力 电池 的性能 , 尤其 是高 低温适应 性 , 基于 电池性能模 型提 出 了电池 热管理 系 统设计流程 , 实验分 析了锂离子电池温升 、 低温性 能和电池性能模 型的适应性 , 运用 电池热 电耦合 和热传 导理论 提 出了电池热分析建模方法 , 并 应用于 P T C加 热和强制风冷的电池热管理 系统设计 , 仿真得 到了 电池生热 、 散热 和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