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动眼神经麻痹50例病因分析
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分析
removalofovariesand fallopian tubesaftervaginalhysterectoniy. Obstet Gynecol,1996,87:35~39 [3] 夏恩兰.子宫切除手术的选择.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5, ( 10)
· 临床 14 期
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分析
张翠云 ( 湖北省襄樊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北襄樊, 441000)
[摘要] 目的 分析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 方法 对 2003 年 1 月至 2006 年 1 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 48 例动 眼 神 经麻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全部病人中, 眼科 6 例, 神经内科 32 例, 神经外科 10 例, 病因包括脑血管 微梗塞 28 例, 格林- 巴利综合征 2 例, 脑外伤 4 例, 颅内肿瘤 6 例, 动脉瘤 2 例, 颅内感染 2 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4 例。 结论 ①脑血管微梗塞是最常见的病因, ②头颅 CT 和 MR I 是主要的病因诊断手段。 [关键词] 动眼神经
本组 48 例患者中, 脑血管微梗塞 28 例, 脑外伤 4 例, 颅 内肿瘤 6 例, 格林- 巴利综合征 2 例, 动脉瘤 2 例, 颅内感染 2 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4 例。其中, 脑血管微梗塞有 28 例导 致 动 眼神 经 麻 痹 , 所 占 比 例 最 大 , 为 54%, 有 高 血 压 动 脉 硬 化者 18 例, 糖尿病 7 例, 二者兼有者 3 例。从原因上来看: ①该患者群以老年人为主; ②长期高血压易导致微小血管 的硬化, 弹性下降, 当动眼神经营养血管发生微梗塞时, 便 会出现相应症状; ③糖尿病可引起脂醇代谢障碍, 使胆固醇 合成旺盛, 加重动脉硬化; 糖尿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较健康 人增多, 血浆凝固性增强, 容易造成血管微梗塞; ④吸烟会 加重动脉硬化, 使血管壁受损[4]。由此可见, 动眼神经麻痹可 能是唯一的临床症状, 它往往不只是眼科的问题, 它可能预 示着颅内或鼻咽部的病变, 如颅内肿瘤, 出血, 炎症, 外伤, 鼻咽癌等。而先天性动眼神经麻痹多与围产期缺氧缺血和 外伤有关。随着社会的老年化, 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在 老年人中占有很大比例, 故, 老年患者 动眼神经麻痹首先应 考虑缺血性的神经病变。
首诊动眼神经麻痹39例病因分析
首诊动眼神经麻痹39例病因分析摘要:目的:首诊动眼神经麻痹39例病因分析。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因动眼神经麻痹首诊于我院神经眼科的病例39例,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11例,不完全麻痹28例。
结果:动眼神经麻痹39例中,头部外伤12例(31%),颅内炎性10例(26%),糖尿病6例(14%),颅内动脉瘤4例(10%),颅内肿瘤4例(10%),脑血管梗塞1例(3%),脑血管出血1例(3%),原因不明1例(3%)。
结论:引起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复杂,以头部外伤最常见,其他原因还见于颅内炎性、糖尿病等。
各病因在各年龄段分布具有一定特点,有针对性及时准确查明病因极为重要,是正确治疗的基础和关键。
关键词:动眼神经麻痹;颅内动脉瘤;脑血管Etiological analysis of 39 cases of oculomotor palsy first diagnosed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tiology of 39 cases of oculomotor nerve palsyfirst diagnosed.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8, 39 cases of oculomotor nerve paralysis were first diagnosed in neuroophthalmolog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11 cases of complete oculomotor nerve paralysis and 28 cases of incomplete oculomotor nerve paralysis. Results: Among 39 cases of oculomotor nerve palsy, 12 cases (31%) had head injury, 10 cases (26%) had intracranial inflammation, 6 cases (14%) had diabetes, 4 cases (10%) ha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4 cases (10%) had intracranial tumors, 1 case (3%) had cerebral infarction, 1 case (3%) had cerebral hemorrhage and 1 case (3%) had unknown causes. CONCLUSION: The etiology of oculomotor nerve palsy is complex. Head trauma i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ther causes are intracranial inflammation and diabetes mellitus. The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cause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has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identify the causes timely and accurately, which is the basis and key of correct treatment.Key words: oculomotor nerve palsy; intracranial aneurysms; cerebral vessels 单侧动眼神经麻痹临床多见,其病因复杂,且患者往往首诊于眼科,易被误诊或延迟诊断[1]。
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分析和诊断进展
2.2颅内肿瘤
颅内肿瘤是眼肌麻痹常见原因,冷守中…和Rush r31的报 道中颅内肿瘤分别占15.5%和11.7%。中脑、桥脑背侧部肿 瘤可损害动眼神经核。蝶骨嵴内侧脑膜瘤、鞍旁脑膜瘤可分别 侵犯眶上裂和海绵窦,导致眶上裂综合症和海绵寞综合症。垂 体瘤、松果体瘤、颅咽管瘤、斜坡脊索肿瘤也可侵犯动眼神经。 除此之外,颅底转移瘤、颞叶钩回疝亦可累及动眼神经。某些 颅内肿瘤常导致颅内压增高,从而间接压迫动眼神经。值得一 提的是,MR/的3D-CISS序列结合MPR技术能准确显示动眼 神经的毗邻关系,对动眼神经脑池段肿瘤有诊断价值p o。
.241.
近脑干结构,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动眼神经亚核多且分 散,如出现双侧不对称部分眼肌麻痹,常提示动眼神经核性损 害。中脑旁正中动脉阻塞可出现病侧动眼神经麻痹与对侧偏 瘫,即Weber综合征。基底动脉尖端部位血液循环障碍也可引 起动眼神经麻痹。突发意识障碍,同时伴有动眼神经麻痹者, 应考虑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可能。中脑被盖内侧缺血常导致 瞳孔反射传入纤维在视束至E.w核段受损,出现椭圆瞳孔或 瞳孔异位。长期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易导致动眼神经营养血 管发生微梗塞,但脑血管微梗塞患者瞳孔麻痹症状较轻。因动 眼神经主要受大脑后动脉、眼动脉分支及硬脑膜下垂体动脉供 血,其侧支循环不丰富,故以上血管闭塞时,神经内膜微血管继 发性缺氧导致动眼神经受损。同时缺血、缺氧还干扰了神经组 织的能量代谢,使其结构、功能发生改变。一般营养血管缺血 仅影响神经干的中央部,而外部不受累。 糖尿病眼肌麻痹中动眼神经麻痹占多数,起病急并可反复 出现,常伴有眼眶及前额疼痛。有研究发现¨J,在猴和其他哺 乳类动物的动眼神经中,包含三叉神经节眼区的中枢突起。
动眼神经麻痹是神经内外科和眼科常见症状,病因繁多, 并且常与颅内动脉瘤有密切关系,而动脉瘤的破裂往往导致患 者残疾或死亡。因此,及时正确地诊断动眼神经麻痹一直是临 床医生关注的重点。本文针对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分类和诊 断进展进行分析讨论,希望对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老年人动眼神经麻痹50例病因分析
老年人动眼神经麻痹50例病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50例老年人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
方法:对50例动眼神经麻痹老年患者进行多方检测,分析总结确定其病因。
结果:在50例老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中,糖尿病18例,高血压动脉硬化、脑干梗死15例,颅内动脉瘤9例,颅内肿瘤6例,Tolosa-Hunt综合征1例,原因不明1例。
结论: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脑干梗死为老年人动眼神经麻痹主要病因。
应针对老年人常见病因做相关的检查,尽早明确诊断。
关键词老年人动眼神经麻痹病因动眼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临床症状多样化,病因也十分复杂,诊断有一定困难。
笔者根据本院就诊人群以老年人多见的年龄特点,查阅了2003~2010年收治的50例老年人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参照了相关文献将病因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3~2010年收治因动眼神经麻痹住院患者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60~87岁,平均71.3岁。
其中23例患者有2型糖尿病,38例患者有原发性高血压,13例患者同时有2型糖尿病和原发性高血压。
临床表现: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10例,不完全麻痹40例。
在伴随症状中,发病前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有5例,21例伴头痛,33例伴同侧其他眼球运动神经(外展神经、滑车神经)麻痹,5例伴同侧三叉神经麻痹,10例伴肢体无力,1例伴脑膜刺激征,9例不伴神经系统其他表现。
辅助检查:50例患者均做头颅CT、头颅CTA、糖耐量实验检查,其中头颅CT发现责任病灶者13例,头颅CTA发现责任病灶者8例,CTA未发现而进一步查DSA发现责任病灶者1例,鼻咽部CT发现责任病灶者4例;9例患者做了腰穿脑脊液检查,2例脑脊液有异常。
结果老年人动眼神经麻痹病因分析:糖尿病18例(36%),高血压动脉硬化、脑干梗死15例(30%),颅内动脉瘤9例(18%),颅内肿瘤(转移瘤或原发性肿瘤)6例(12%),Tolosa-Hunt综合征1例(2%),原因不明1例(2%)。
动眼神经麻痹60例分析
动眼神经麻痹60例分析目的:分析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方法:收集临朐县老年病医院确诊的动眼神经麻痹病历资料60例,入院后行血、尿常规,肝功生化等各项检查,对其可能的病因及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动眼神经麻痹的常见原因为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其次为颅内动脉瘤、脑干缺血性血管病、痛性眼肌麻痹。
结论:引起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复杂多样,需仔细鉴别、及时明确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标签:动眼神经麻痹;病因;临床特点动眼神经源自动眼神经核,由三部分组成:外侧核,为运动核,左右各一;正中核,位于两侧E-W 核之间,主管两眼的辐辏运动;埃-魏(E-W)核,位于正中核的背外侧,主管晶状体变厚、瞳孔缩小以视近物,并参与缩瞳和调节反射。
动眼神经路径复杂,任何部位的病变,都可能出现动眼神经麻痹症状,病因多样。
本文收集临朐县老年病医院2005年1月至2013年10月经临床确诊的60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分析其可能的病因及临床特点,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15~80岁,平均年龄58.9±14.9岁。
排除标准:颅脑外伤、颞叶沟回疝、神经-肌肉接头疾病(重症肌无力)、肌肉疾病(甲亢性眼肌病、线粒体脑肌病)、先天性疾病、病例资料不完整者。
1.2 方法入院后行血、尿常规、肝功生化、血糖、血脂、胸片、心电图、颈部血管彩超、血沉、类风湿因子、甲功测定及神经电生理、腰穿。
部分患者进行CT、CTA、MRI、MRA、DSA等检查,寻找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
2 结果本组中29例是由糖尿病引起,为第一位致病原因;13例为颅内动脉瘤引起,为第二位致病原因,其他依次为脑干血管病变12例、痛性眼肌麻痹2例,其他病因有鼻咽癌颅底转移、结核性脑膜炎、脑干脑炎、脑干肿瘤各1例。
治疗好转48例,10例无效,2例死亡。
3 讨论文献统计糖尿病最多累及的神经是动眼神经,且以单侧为著,并可以是糖尿病的首发症状[1-2]。
动眼神经麻痹48例的病因分析
动眼神经麻痹48例的病因分析【摘要】对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进行分析,同时为病人解决疾病的治疗需求,为医生提出比较优越的治疗方案。
动眼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临床症状多样化,病因也十分复杂,诊断有一定困难。
在分析病因时,会根据人们的生活习惯给出适当的建议。
【关键词】动眼神经麻痹;症状;病因及治疗方法;前言:本文主要研究动眼神经麻痹的主要表现症状,同时根据主要症状提出主要治疗方案,并为病人提出比较好的改善方案。
为医生解决医学上解决不了的问题,为他们提出一些比较合适并适用的治疗方案为人类造福。
1.动眼神经麻痹的简单介绍1.1动眼神经麻痹的定义各区域的病变引起动眼神经及其支配组织功能丧失称为动眼神经麻痹。
动眼神经麻痹时,出现上眼睑下垂,眼球向内、向上及向下活动受限而出现外斜视和复视,并有瞳孔散大,调节和聚合反射消失。
周期性现象为间脑植物神经中枢发生之节律性冲动直接作用于动眼神经引起。
1.2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可有下列全部或部分表现:患侧眼睑下垂、眼球向上、下、内运动障碍,瞳孔不同程度散大,光反应减弱或消失,调节反射障碍动眼神经穿过眶上裂,走在大脑后动脉及小脑上动脉之间,故大脑后动脉占位性病变首先压迫动眼神经。
后交叉动脉瘤患者往往都以单侧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颈内动脉和后交通分叉处的动脉瘤约20%的患者出现动眼神经麻痹,有人认为非破裂动脉瘤的直径至少需要达到7mm以上才会导致与眼球运动相关的症状出现。
动眼神经损害可出现其所支配的所有眼肌麻痹,表现为上睑下垂、外斜视、眼球向上、向下、向内运动受限并出现复视,以及瞳孔散大,光发射及调节反射消失。
因支配眼内肌的神经位于动眼神经最外周,故动脉瘤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合并瞳孔受累的占97.5%。
头痛是动脉瘤最重要的症状,常突发难以忍受的剧烈头痛,可伴有呕吐、面色苍白、冷汗及眶部疼痛,疼痛在1-2周后逐渐减轻或消失,这对于动脉瘤的诊断有价值。
动脉瘤的出血可引起急性视力障碍,伴有中度眼眶痛的单侧急性进行性视力丧失常与视神经炎相混淆。
老年动眼神经麻痹56例临床分析
G a n g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N e u r o l o g y , x i j i g n H o s p i t a l , F o u r t h Mi l i t a r y Me d i c a l U n i v e n i t y , X i ’ a n 7 1 0 0 3 2 , 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 Z H A O , E — m a i l : z h a o g a n g @f m m u . e d u . c n
部分患者症状可 以改善 , 甚 至完全 缓解 。
老 年患者动
眼神经麻痹 中, 完全性动 眼神 经麻 痹以动脉瘤最常见 , 不 完全 动眼神经麻 痹以糖尿 病为首要病 因。早期及时诊 治 , 大
【 关键词】 动眼神经麻痹; 病因; 动脉瘤; 糖尿病 ; 老年 【 D O I 】 1 0 . 3 9 6 9 /j . i s s n . 1 6 7 1 - 6 4 5 0 . 2 0 1 7 . 0 2 . 0 2 0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e t i o l o g y a n d c l i n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i r s t i c s o f t h e i f r s t d i a g n o s i s o f o c u l o m o t o r n e r v e
这些病因导致的动眼神经麻痹-处理原则大不同
这些病因导致的动眼神经麻痹-处理原则大不同这些病因导致的动眼神经麻痹,处理原则大不同2017-08-24 来源: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导读:动眼神经麻痹是造成眼肌麻痹及复视的常见病因,具体原因包括颅内动脉瘤压迫、外伤、缺血、炎症及脑干病变等。
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可危及生命,故尽早明确病因并及时处理对临床意义重大。
本文首先介绍动眼神经的解剖通路,然后针对不同部位损伤导致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特征及处理原则逐一分述。
动眼神经解剖示意图动眼神经核簇位于中脑背侧、中脑导水管周围,向前穿经红核、黑质、大脑脚从脚间窝出脑干,进入蛛网膜下隙继续前行,经过海绵窦外侧壁前上方,经眶上裂进入眼眶,进而分为上支与下支,分别支配提上睑肌、上直肌、内直肌、下直肌、下斜肌及瞳孔括约肌动眼神经在海绵窦内位于外侧壁的上方,其下依次为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第1支和第2支,颈内动脉与展神经位于内侧常见病因及处理颅内动脉瘤由于动眼神经从脚间窝出颅后行走于大脑后动脉与小脑上动脉之间,故颅内Willis环周围的动脉瘤,特别是大脑后动脉附近的动脉瘤极易产生动眼神经压迫,导致累及瞳孔的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
患者可因急性动眼神经麻痹伴疼痛而首诊眼科。
由于蛛网膜下隙段动眼神经支配瞳孔的副交感纤维位于神经干的背侧和周围,压迫性病变首先使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查体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上、下、内运动受限,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处理原则:由于动脉瘤破裂后可危及生命,故急性伴有瞳孔受累的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需要紧急行脑动脉血管成像的检查。
诊断动脉瘤的金标准为导管介入脑血管造影(DSA)。
上述影像学检查的阳性率不等。
由于DSA为有创性检查,大于50岁者,如瞳孔不受累,可选择进行;对于<50岁且高度怀疑动脉瘤,常规CTA或MRA又未见异常者,强烈建议做DSA 检查。
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由于动眼神经进入眼眶后分为上支与下支,不同损害可导致不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
注意与眶壁骨折造成的嵌顿性眼肌麻痹进行鉴别。
50例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分析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
本组 5 0例均为后天性单侧动眼神经麻痹 , 男 经。常见病 因有以下几种 。 由于供应 神经干 或神经核 的血管发生 梗死 ,
4 例 , 9例 ; 1 女 年龄 2 7 8— 5岁 , 平均( 6± . ) 。发病 1 5 3 1 脑干梗死 4 42 岁 —1 .
本组 糖尿病 9例 , 1 % , 占 8 与罗霄鹏等报道相近 。
干出血 8 , 动脉瘤并 蛛 网膜下 腔 出血 4例 , 例 基底 头部 外伤 2 病首发症状是 眼外肌麻痹 , 需作糖耐量试验才 能发现。一般 来
例, 颅底肿瘤、 结核性脑膜炎 、 眼肌瘫痪性偏头痛各 1 。 例 说眼肌麻 痹的发 病率 与糖 尿病 病程及 血糖 控制 好坏有 关 。
病灶的有 1 0例; 9例患者做了腰穿脑脊液检查有异常。 紊乱 等多种 因素共 同作用的结果 】其 中最主要是 神经 内膜微 , 血管病变继发 缺血 、 缺氧所 致 , 因此也称 缺血性糖 尿病性动 眼
2 结
果
病因诊断 : 脑干梗 死 1 4例 , 鼻咽癌 1 , O例 糖尿病 9例 , 脑 神经麻痹 。糖尿病合并眼肌麻痹相对 比较 隐蔽 , 一些 隐性糖 尿
动眼神经麻痹 是临 床上较 常见 的颅 神经 损害 , 其病 因复 小脑上动脉问穿过后 , 与后 交通动 脉平行 向前 至海绵窦外 侧 ;
杂, 涉及 多个 学 科 , 易被 误 诊。为 此 , 本人 将 2 0 00年 1月 至 经眶上裂后 , 分为上下两 支进入 眼眶 , 配提上 睑肌、 直肌 、 支 上
[] 赵 4 勇, 高 猷, 杨 文 , 多媒体生物反馈治疗广泛性焦 虑的 等.
广泛性焦 虑是 一 种临 床 常见 疾 病 , 持续 时 间 长 , 复 其 易
单纯性动眼神经麻痹72例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单纯性动眼神经麻痹72例临床及影像学分析目的:探讨单纯性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
方法:对72例單纯性动眼神经麻痹住院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其中糖尿病性占36.1%,动脉瘤占33.3%,脑干梗死8.3%,其他12.6%,原因不明9.7%。
结论:(1)缺血性因素是单纯性动眼神经麻痹的最主要原因;(2)动脉瘤是第二位病因。
标签:动眼神经麻痹;单纯性;病因中图分类号R77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6—0126—02单纯性动眼神经麻痹是临床上较常见的颅神经损害,但其病因复杂,有时明确诊断较困难。
为了更好指导临床诊治,现对2005年1月—2012年7月72例因单纯性动眼神经麻痹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病因。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72例患者,其中男40例,女32例,年龄14~85岁,平均(58.3±12.1)岁,病程3 h~35 d,其中急性起病50例,亚急性起病20例,慢性起病2例。
1.2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排除合并其他颅神经麻痹、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的患者。
既往有糖尿病史20例,高血压病史30例。
表现为单纯眼外肌麻痹的32例,单纯眼内肌麻痹的17例,同时存在眼外肌及眼内肌麻痹的23例;伴眼痛28例,伴有头痛9例,伴发热1例。
1.3 影像学资料入院后所有病例均行颅脑CT及MRI检查,及三维CT血管造影(CTA)或脑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15例行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DSA)。
1.4 其他实验室资料入院后所有患者均行血常规、生化全套、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常规检查,部分病例行甲功全套、自身免疫全套、肿瘤相关指标、脑脊液、新斯的明试验、糖耐量试验等检查。
2 结果本组病例结合既往病史、临床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排除合并有其他颅神经麻痹患者。
详见表1。
3 讨论动眼神经由中脑动眼神经核发出,经大脑后动脉及小脑上动脉间,与后交通动脉平行向前至海绵窦外侧壁,与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和三叉神经第一支共同经眶上裂入眶后,支配提上睑肌、上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下直肌、瞳孔括约肌及睫状肌[1]。
动眼神经麻痹鉴别诊断
• 4、眶尖综合征 因为视神经位于眶上裂旳内
侧,两者相距较近,尤其是眶尖处,两者几乎 合并在一起,所以眶尖部旳肿瘤和炎症病变除 体现为眶上裂综合征旳症状外,还有视神经病
损旳症状。
• 5、糖尿病合并动眼神经麻痹 糖尿病眼
肌麻痹可见动眼、外展、滑车神经麻痹,动眼神 经麻痹占多数,可能是动眼神经受大脑后动脉、 眼动脉分支及硬脑膜下垂体动脉血液供给,其侧 支循环不丰富,当出现血管闭塞时,神经内膜微 血管继发性缺氧易致动眼神经受损。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动眼神经副核或 称正中核,
E-W核)
(二) 动眼神经旳行程 中脑自脚间窝出脑 经海绵窦外侧壁 经眶上裂入眶
滑车神经 展神经
动眼神经
三叉神经
睫状神经节
(三) 动眼神经旳分支与支配 1.上支:支配上直肌和上睑提肌
E-W核
动眼神 经核
上斜肌
外直肌
睫状神经节
下斜肌
2.下支:支配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
脚间窝
海绵窦外侧壁
眶上裂 上、下、内直肌,下斜肌,上睑提肌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睫状神经节
睫状肌,瞳孔括约肌
动眼神经
睫状神经节
(二)损伤: 上睑下垂;瞳孔斜向外下方,不能向上、内、下转动;瞳孔直接与
间接对光反射消失;瞳孔散大。
动眼神经 Oculomotor n.
(一)成份和起止核 一般躯体运动纤维 (动眼神经核或外 侧核)
• 1、双侧眼球运动障碍。 • 2、脑干内临近构造损害。 • 3、分离性眼肌麻痹。e-w核一般不受损伤。
• 假如一侧动眼神经所支配旳眼内、外肌完全麻 痹,而对侧眼肌完全正常,多为非核性损伤。
• 假如动眼神经支配旳一部分眼肌受损,眼内肌 保持正常,同步有对侧眼外肌不全受损,则可 能是核性损害。
老年人眼肌麻痹32例病因回顾分析(一)
老年人眼肌麻痹32例病因回顾分析(一)眼肌麻痹是神经科的常见症状,而以眼肌麻痹为主要表现的老年患者在神经科也比较多见,现将我科2000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老年人眼肌麻痹32例患者病因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60~82岁,平均73.4岁,有高血压病史22例,糖尿病史8例,卒中病史7例。
1.2临床表现均以眼球活动障碍、复视、眼睑下垂等眼肌麻痹症状为主就诊,有部分患者伴有头痛、头晕、眼周疼痛、发热、视力减退、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
单眼受累28例,双眼受累4例;神经系统疾病30例,1例肌源性;动眼神经麻痹24例,外展神经麻痹3例,内侧纵束受累4例,滑车神经麻痹1例。
1.3辅助检查(1)头部CT、MRI是最主要的诊断手段,可以发现脑血管病、肿瘤、脑动脉硬化、动脉瘤等病变;(2)MRA、DSA可以发现动脉瘤和血管畸形等;(3)血液生化检查等可以发现糖尿病等疾病;(4)重症肌无力需要进行新斯的明试验及胸部X线或CT检查。
1.4病因分析结果(1)脑干梗死9例,其中单侧动眼神经6例,为眼外肌不全麻痹,单侧外展神经2例,内侧纵束1例,表现为“一个半综合征”;(2)高血压动脉硬化7例,其中单侧动眼神经5例,为眼外肌受累,单侧滑车、外展神经各1例;(3)糖尿病性眼肌麻痹10例,其中单侧动眼神经眼外肌受累8例,双侧动眼神经1例,单侧外展神经1例;(4)非特异性神经炎1例,为单侧外展神经,颅内肿瘤2例,其中1例为垂体瘤,1例为脑转移瘤,颅内动脉瘤1例,为后交通动脉瘤累及单侧动眼神经合并眼内肌受累,重症肌无力2例,为双眼眼肌麻痹,不按神经定位支配分布。
2讨论眼肌麻痹的病因较复杂,而老年人眼肌麻痹也有其与年龄有关的特点。
2.1脑干(腔隙性)梗死在本组研究的老年患者中,有9例诊为脑干腔隙性梗死,经头颅CT 或MRI检查证实;其责任病灶与临床定位诊断相符。
眼球运动神经核因与协调眼球同向运动的内侧纵束均位于脑干内,这些结构均由深穿支动脉供血,该部位是腔隙性脑梗死的好发部位之一。
一张图总结「动眼神经麻痹」的原因
一张图总结「动眼神经麻痹」的原因本文帮你进一步了解动眼神经麻痹相关知识。
动眼神经麻痹是一种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上睑下垂、眼球运动异常及瞳孔受损的疾病,因其病因多,有时难以明确原因。
今天我们通过一个病例了解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及相关知识。
患者左侧眼睑下垂10天患者,女,70岁,因“左侧眼睑下垂10天”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眼睑下垂,有视物成双,无发热、头痛,无眼部疼痛,无晨轻暮重,无言语含糊、肢体麻木及无力,无恶心、呕吐,自行服中药治疗,症状逐渐加重,遂至当地医院就诊。
查颅脑MRI示“颅内未见明显异常”,予针灸及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患者症状无改善。
现为进一步诊治至我院门诊就诊,门诊拟“动眼神经麻痹”收入院。
既往否认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否认反复头痛病史;否认外伤史。
查体:T:36.4℃ P:84次/分 R:20 次/分 BP:120/70 mmHg,神志清晰,构音清楚,左侧眼睑完全下垂,左眼上转、下转及内转受限,左侧瞳孔直径5mm,右侧瞳孔3mm,左侧瞳孔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消失,右侧瞳孔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正常,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颈软,四肢肌张力正常,四肢肌力5级,双侧躯体感觉正常,双侧腱反射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双侧克氏征阴性。
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平软,未及压痛、反跳痛。
动眼神经麻痹的一些病因分析了引起动眼神经麻痹的一些病因(可放大图片查看):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电解质、心肌酶谱、同型半胱氨酸、血沉、风湿三项、甲状腺功能、CEA、AFP、CA199、ENA多肽、抗核抗体筛查正常。
HIV、梅毒抗体均阴性。
尿常规:葡萄糖+++,空腹血糖9.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6mmol/L,糖化血红蛋白9.1%。
脑脊液压力100mmH2O,脑脊液常规+生化正常。
眼底照相示:双眼视网膜散在微血管瘤,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核性及束性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主要有脑干出血
核性及束性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主要有脑干出血、梗死、肿瘤、炎症、多发性硬化、梅毒、先天性动眼神经核发育不全等。
周围性动眼神经麻痹原因很多,诸如颅内肿瘤、动脉瘤、脑膜炎、外伤、动眼神经炎、海绵窦疾病、糖尿病、痛性眼肌麻痹等。
到我医院眼科检查治疗。
(一)外伤:眼眶及眶尖骨折:可直接损伤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及三叉神经而出现颅神经麻痹;骨折引起的眶内出血压迫眼外肌,使眼外肌瘫痪,以上下斜肌最易受损;眼外肌挫伤,继而肌肉出血,可使受损伤的肌肉瘫痪,以提上睑肌最易受累;损害海绵窦,由于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而发生搏动性眼球突出及眼外肌瘫痪;眼眶骨折及因此而引起的在此区内的动眼神经及交感神经纤维均严重受损时,可因副交感及交感两种神经纤维的功能障碍掺杂作用,而致瞳孔大小仍如常人,但对光反射消失。
眼内肌瘫痪有时可因眼球被撞伤及睫状神经节受伤引起。
颅脑损伤:血肿、脑挫裂伤等导致颞叶钩回疝直接压迫动眼神经可出现动眼神经麻痹;弥漫性轴索损伤等剪切力损伤使动眼神经从中脑处撕脱或与床突韧带挤压引起动眼神经损伤;中脑血肿直接压迫动眼神经核;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可引起瞳孔改变等动眼神经麻痹症状。
(二)脑肿瘤:海绵窦肿瘤,包括原发或继发于海绵窦肿瘤都可损伤动眼神经及海绵窦内的其他颅神经而出现颅神经麻痹症状;岩骨尖肿瘤,特别是此处的脑膜瘤及三叉神经鞘瘤等累及动眼神经;脑干肿瘤,特别是中脑肿瘤直接累及动眼神经核;斜坡肿瘤如脊索瘤和粘液瘤大都位于颅底,可侵及颅中窝、鞍区、鞍旁,因此可累及动眼神经,出现动眼神经损伤症状。
(三)动脉瘤:最多见的是颈内一后交通动脉瘤的直接压迫动眼神经;基底动脉上段的动脉瘤也可引起多根颅神经损害和双侧动眼神经麻痹;其他部位动脉瘤也可引起动眼神经损伤,但相对少见。
(四)手术所致动眼神经损伤:常见有的岩尖及幕孔肿瘤及其他岩斜区肿瘤手术;垂体瘤及其他鞍区肿瘤手术;另外有颈内一后交通动脉瘤、海绵窦肿瘤、眶内肿瘤等手术。
这些病因导致的动眼神经麻痹,处理原则大不同
这些病因导致得动眼神经麻痹,处理原则大不同2017-08-24 来源: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导读:动眼神经麻痹就是造成眼肌麻痹及复视得常见病因,具体原因包括颅内动脉瘤压迫、外伤、缺血、炎症及脑干病变等。
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可危及生命,故尽早明确病因并及时处理对临床意义重大。
本文首先介绍动眼神经得解剖通路,然后针对不同部位损伤导致动眼神经麻痹得临床特征及处理原则逐一分述。
动眼神经解剖示意图动眼神经核簇位于中脑背侧、中脑导水管周围,向前穿经红核、黑质、大脑脚从脚间窝出脑干,进入蛛网膜下隙继续前行,经过海绵窦外侧壁前上方,经眶上裂进入眼眶,进而分为上支与下支,分别支配提上睑肌、上直肌、内直肌、下直肌、下斜肌及瞳孔括约肌动眼神经在海绵窦内位于外侧壁得上方,其下依次为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第1支与第2支,颈内动脉与展神经位于内侧常见病因及处理颅内动脉瘤由于动眼神经从脚间窝出颅后行走于大脑后动脉与小脑上动脉之间,故颅内Willis环周围得动脉瘤,特别就是大脑后动脉附近得动脉瘤极易产生动眼神经压迫,导致累及瞳孔得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
患者可因急性动眼神经麻痹伴疼痛而首诊眼科。
由于蛛网膜下隙段动眼神经支配瞳孔得副交感纤维位于神经干得背侧与周围,压迫性病变首先使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查体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上、下、内运动受限,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处理原则:由于动脉瘤破裂后可危及生命,故急性伴有瞳孔受累得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需要紧急行脑动脉血管成像得检查。
诊断动脉瘤得金标准为导管介入脑血管造影(DSA)。
上述影像学检查得阳性率不等。
由于DSA为有创性检查,大于50岁者,如瞳孔不受累,可选择进行;对于<50岁且高度怀疑动脉瘤,常规CTA或MRA又未见异常者,强烈建议做DSA检查。
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由于动眼神经进入眼眶后分为上支与下支,不同损害可导致不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
注意与眶壁骨折造成得嵌顿性眼肌麻痹进行鉴别。
眶尖部位损伤可伴有视力下降,眶上裂部位可有滑车神经、展神经等多脑神经受损得临床表现。
动眼神经麻痹
动眼神经麻痹动眼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疾病,其症状是眼睑垂下、无法自主控制地闭合、视力下降,甚至孤眼复视。
这种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本文将对动眼神经麻痹的原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动眼神经麻痹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包括感染、中风、颅脑外伤、颅内肿瘤等。
其中,面神经麻痹是最常见的一种。
动眼神经麻痹的发生与眼睑下垂、外展肌麻痹以及瞳孔扩大等因素有关。
这些因素会导致患者眼睑无法完全抬起,视力下降,产生复视等症状。
动眼神经麻痹的症状及其轻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
一般情况下,患者在早晨起床时会感觉眼睛沉重,难以张开,眼睑往下垂。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视力模糊、眼球外展和瞳孔无法缩小的情况。
重度病例的患者还可能出现复视,即眼睛在看到一个物体时会产生多个影像,导致视觉混乱。
诊断动眼神经麻痹的主要手段是通过眼科检查来确定。
医生会观察患者的眼睑运动、瞳孔反应以及眼球的外展情况。
此外,医生还可能会进行一些神经学检查,如瞳孔灵敏度、视野检查和眼电图等。
一旦确诊为动眼神经麻痹,治疗应及早进行,以便减轻症状和恢复视力。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使用一些促进神经元再生和恢复功能的药物来改善症状。
物理治疗包括眼部按摩、热敷和针灸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恢复。
手术治疗是一种较为激进的治疗方法,适用于那些症状严重,药物和物理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动眼神经麻痹的康复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
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同时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此外,饮食方面,患者可以多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B 和C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以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总的来说,动眼神经麻痹虽然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多困扰,但通过正确的治疗和康复,患者还是有望恢复正常视力和日常活动能力的。
因此,如果患者出现眼睑下垂、视力下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按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以期早日康复。
56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调查分析
56 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蔺 雪 梅 ,宋 金 鑫 ,王 芳 ,王 静 ,逯 青 丽 ,吴 松 笛 * (西 安 市 第 一 医 院 ,陕 西 西 安 ,710002)
摘要:目的 分析 56 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1 月至 2017 年 12 月在我院就诊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收集 2016 年 1 月至 2017 年 12 月于我院就诊的首诊症状
包括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 56 例,其中男 34 例,女 22 例;年龄 13耀83 岁,平均(56.0依13.2)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复视、 上睑下垂、眼球活动受限等临床表现。伴有瞳孔受累 18 例;单 侧麻痹 50 例(右侧 28 例,左侧 22 例),双侧麻痹 6 例;完全性 麻痹 9 例,不完全性麻痹 47 例;病程 2 h 至 6 个月;伴有头痛 15 例,肢体瘫痪 7 例,头晕 5 例,眶周疼痛 5 例,外展神经麻痹
的56 例首诊症状包括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结果 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前三位分别为
糖尿病 15 例(26.8%),脑卒中 13 例(23.2%),重症肌无力 8 例(14.3%),其他病因有动脉瘤、肿瘤、炎性、外伤、甲状腺疾病、
痛性眼肌麻痹、Miller-Fisher 综合征及不明原因。临床症状:瞳孔受累 18 例,单侧病变 50 例,单纯性麻痹 32 例,部分麻痹
Analysis of the etiologies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56 patients with oculomotor nerve palsy
LIN Xue-mei, SONG Jin-xin, WANG Fang, WANG Jing, LU Qing-li, WU Song-di * (Xi'an No.1 Hospital, Xi'an 710002, Chin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动眼神经麻痹50例病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50例老年人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
方法:对50例动眼神经麻痹老年患者进行多方检测,分析总结确定其病因。
结果:在50例老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中,糖尿病18例,高血压动脉硬化、脑干梗死15例,颅内动脉瘤9例,颅内肿瘤6例,tolosa-hunt综合征1例,原因不明1例。
结论: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脑干梗死为老年人动眼神经麻痹主要病因。
应针对老年人常见病因做相关的检查,尽早明确诊断。
关键词老年人动眼神经麻痹病因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6.013
动眼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临床症状多样化,病因也十分复杂,诊断有一定困难。
笔者根据本院就诊人群以老年人多见的年龄特点,查阅了2003~2010年收治的50例老年人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参照了相关文献将病因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3~2010年收治因动眼神经麻痹住院患者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60~87岁,平均71.3岁。
其中23例患者有2型糖尿病,38例患者有原发性高血压,13例患者同时有2型糖尿病和原发性高血压。
临床表现: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10例,不完全麻痹40例。
在伴随症状中,发病前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有5例,21例伴头痛,33例伴同侧其他眼球运动神经(外展神经、滑车神经)麻痹,5例
伴同侧三叉神经麻痹,10例伴肢体无力,1例伴脑膜刺激征,9例不伴神经系统其他表现。
辅助检查:50例患者均做头颅ct、头颅cta、糖耐量实验检查,其中头颅ct发现责任病灶者13例,头颅cta发现责任病灶者8例,cta未发现而进一步查dsa发现责任病灶者1例,鼻咽部ct发现责任病灶者4例;9例患者做了腰穿脑脊液检查,2例脑脊液有异常。
结果
老年人动眼神经麻痹病因分析:糖尿病18例(36%),高血压动脉硬化、脑干梗死15例(30%),颅内动脉瘤9例(18%),颅内肿瘤(转移瘤或原发性肿瘤)6例(12%),tolosa-hunt综合征1例(2%),原因不明1例(2%)。
讨论
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主要影响神经的中央部分,而支配瞳孔运动的纤维位于动眼神经的上方周边部,缺血对其造成的影响比中央部轻[1]。
因本病可作为糖尿病的首发症状出现于隐性糖尿病患者。
因此,对中老年脑神经损害且找不到其他病因者应考虑到发生该病的可能,本组15例患者中有9例考虑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的,均有高血压或伴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并有动脉硬化的症状和体征,但行mri检查未能提示有脑干动眼神经核及附近的梗死,发病机制考虑:①临近硬化的或扩张的动脉对神经干压迫也会造成眼外肌麻痹。
②考虑可能因为血管病变引起了供血障碍,其病损程度还不足以在影像学检查时显示出来[2]。
本组患者9例中有8例查cta发
现动脉瘤,仅1例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但cta检查未发现而进一步dsa发现责任病灶的。
动脉瘤发生位置6例在后交通动脉,2例在颈内动脉,1例在大脑后动脉。
颅内动脉瘤以后交通动脉瘤最多见,而该部位的动脉瘤通常指向后外方,易压迫在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之间穿行的动眼神经引起动眼神经麻痹。
动脉瘤位于海绵窦中部,可出现海绵窦综合征(foix综合征),表现为同侧动眼、滑车、外展神经及三叉神经眼支受累,其造成的动眼神经麻痹均为完全性,合并瞳孔受累、上睑下垂。
因为动眼神经支配瞳孔的副交感纤维及支配提上睑肌的纤维均位于动眼神经上方浅层,易受外力压迫[3]。
转移性颅内肿瘤多源于鼻咽癌、肺癌。
鼻咽癌表现为亚急性起病,经破裂孔入颅,最先侵犯三叉神经的半月神经节及临近的外展神经,然后前后蔓延侵犯多颅神经,表现为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三叉神经眼支麻痹,可伴有舌咽、迷走神经麻痹及头痛、呕吐等脑膜刺激症状,伴颈部淋巴结转移,但多以眼肌麻痹为首发症状。
鼻咽部ct可见颅底骨质破坏,咽隐窝变浅或消失,鼻咽部活检可确诊。
肺癌经x线平片或胸部ct、纤支镜可确诊。
tolosa-hunt综合征病变多为单侧眼球后及周围的顽固性钝痛,严重时出现刺痛和撕裂样疼痛,数天后出现同侧动眼、滑车、外展神经麻痹,表现为上眼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和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大约20%患者瞳孔受累。
辅助检查可有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异常及血沉增快。
mri平扫可见增宽的海绵窦内颈内动脉呈流空信号,其他
区域t1、t2相呈中等软组织影;脂肪抑制的增强扫描可见海绵窦内强化的软组织影明显增多,并向眶尖及颅底延续。
但有学者认为在mri常规采用自旋回波技术避免骨质伪影同时,应加做抑制
gd-dtpa增强扫描,可使病灶一目了然[4]。
总之,动眼神经麻痹病因多种多样、复杂多变。
在老年患者中,以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脑干梗死等老年人多发病为主要病因(合占66%)。
而据侯豹可等报道[5]在一般年龄患者中以颅内动脉瘤为最常见,95例中动脉瘤为47例(49.5%)。
我院主要就诊人群为老年机关干部,对此类人群动眼神经麻痹,我们应针对老年人常见病因做相关的检查,尽早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 刘太珍,彭声援.眼肌麻痹48例病因及临床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4,29(6):543.
2 王红岩.中老年人眼肌麻痹46例病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9):2097.
3 史玉泉,周孝达.实用神经病学[m].第3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4:222.
4 史大鹏,李舒茵,窦社伟,等.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mri
诊断[j].中华眼科杂志,2001,37(1):40-42.
5 侯豹可,魏世辉.95例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7,25(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