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知识点
政治必修一第一至五课核心知识点
4、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通货膨胀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 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的发行量过多是引发通货 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货膨胀时物价上涨,人 们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会使人们的生活水平降 低,引起社会经济秩序混乱,不利于国民经济的 健康稳定发展。
4、国有经济的地位是什么?发展壮大国有经 济的意义?
(1)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 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控制力(即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 行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 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 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2)意义: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 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 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时间随着社会 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社会劳动生产 率越高,生产一件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就越少,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 反之则越大。
•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会引起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的变化。在社会劳动生产率不 变的情况下,个别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个 别劳动时间的多少与商品价值量无关。
• (3)其他因素。如人们的消费观、消费心理等
2、如何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
•①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②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收入预期 •③收入分配制度,实现社会收入分配公平 •④应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 •⑤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和培养健康的消 费心理。
3、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意义和影响因素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制度是指国家或社会对生产、分配、交换等经济活动的管理方式和组织形式。
本文就生产与经济制度这一课程内容,就其核心理念、历史发展、现代表现等方面做一详细阐述。
一、生产的基本概念生产是以劳动为基础的生产资料与劳动者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组合,生产或者制造出各种生产资料或消费品,以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过程。
生产的基本内容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力、生产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包括自然物、劳动工具、生产经验等生产要素。
劳动力是指人类的体力和智力的结合,生产关系则是从事生产活动的人之间形成的经济联系。
二、经济制度的历史演变历史上,人类的经济活动并不受国家和政府的管理,而是以家庭为单位,通过合作和交换来满足生产和消费的需要。
在“盈利经济”阶段,商业和手工业逐渐兴起。
到了“自给经济”阶段,商品生产和商业交换开始发展。
到了资本主义阶段,生产资料变成了商品,通过市场调节社会财富的分配。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表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体现。
在其中,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性企业,在国有企业的基础上,民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等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将“发展生产力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作为经济工作的主题,不断调整和完善经济体制,创新科技、发展教育和培育中小企业等都是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
总之,生产是经济的基础,经济制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各个时期的经济制度有所不同,但都是为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福祉服务的。
我们要深刻理解生产和经济制度的关系,科学地指导我国经济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知识点总结txt
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①含义: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价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
(4)人民币升值后果
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中国进口。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
②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盈利增加。
③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中国百姓国际购买力增强。
④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中国资产出卖更合算 。
⑤中国RMB国际地位提高。
负面影响:
①人民币升值会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价格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从而影响商品消费量。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下降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商品价格变动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反方向变化。――需求法则
(3)不同商品需求量对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价格变动对粮食、食盐等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电视、手机等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④危害不同:前者会直接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如果居民的实际收入没有增长,生活水平就会下降,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后者引起物价下降,在短期内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物价总水平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市场销售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和居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1、生产与消费分配与交换是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1)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发展、对生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新产业的出现和成长;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最终目的与动力2、生产力(1)必要性:①解决主要矛盾②社会主义本质要求③体现社会主义的有优越性④增强综合国力⑤提高我国国际地位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⑦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超发达国家(2)如何发展:①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②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要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④加快科技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国有经济:国有经济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导作用--国有经济,主体地位--公有制地位)(1)公有制主体地位:1、主要体现: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就全国而言)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2、为什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①现行的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②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③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④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知识点总结高一政治是经济常识部分,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内容比较散和杂,需要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点进行总结,这样同学们学习和复习时才比较方便。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知识点总结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知识点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1.生产与消费(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动力)。
①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各环节间的关系①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
②各环节间的关系:A.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B.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重要的影响;C.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大力发展生产力(1)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A.解决主要矛盾的要求(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B.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C.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D.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E.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④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高一政治学习】高中政治必修一课件: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共40张PPT)
拓展:
必要性·措施
扩大国内需求
生产
消费 影响消费的因素·措施;依据
大力发展 生产力
◆2、大力发展生产力
(1)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原因。
①从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看:物质资料的生 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从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关系看:生产是决定性 环节,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
③从社会主要矛盾看: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 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2.
是指消费形成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另一
方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出现可以带动一个产业或几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体现的是消费的反作用。
核心考点突破
【易错点3】生产的决定作用和消费的反作用同等重要吗?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中生产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消费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不能把二者等量齐观,也不能认为二者相互决定,但可以说生产与消费相 互影响,互为动力。生产是社会再生产中的首要环节,它决定着其他环节。
近年来,信息消费日益成为消费热点。2012年,我国已是 全球最大的通信和互联网用户市场,网民数量高达5.64亿。 2013 年 , 我 国 信 息 消 费 总 额 为 2.2 万 亿 元 , 较 上 年 ( 下 称 “同比”)增长28%。同期,全国智能手机销售4.23亿部, 同比增长99%,约占国内手机市场的70%;智能电视机销 售2 113万台,同比增长31%,约占国内电视机市场的 40%。2012年,全国电话业务量同比下降5%,短信量下 降20%,彩信量下降25%,与此形成对比的是,QQ、微 博、微信的注册用户数和相应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数据流量 则大幅增长。
(2014·浙江文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完善了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如2000年到 2012年,国有和集体工业企业资产从5.70万亿元增加到 10.61 万 亿 元 , 私 营 工 业 企 业 资 产 从 0.39 万 亿 元 增 加 到 15.25万亿元。这说明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2014人教版)
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 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必须具备的条件:A.必须是劳动产品, 不是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B.必须用于交换, 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 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C、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 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D.商品一定离不开流通领域, 一旦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 不再是商品。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A.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B.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C.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①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②货币的职能: 基本职能: 流通手段, 需要现实货币。
价值尺度, 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贮藏手段, 足值的货币其它职能: 支付手段, 钱与货的交换存在时间差。
例: 工资、利息、税款、地租。
世界货币, 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3.纸币:①纸币的含义: 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②职能: 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职能。
(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③发行规律: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 就会引起物价上涨, 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④通货膨胀指的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货币供应量过多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
⑤解决方法:通货膨胀: 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紧缩性)财政政策。
通货紧缩:积极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4、信用工具:(1)结算与信用工具①常用的两种结算方式: 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
②常用转账结算工具——信用卡和支票(2)信用卡:①含义: 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第一框课件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和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是一回 事?
评析: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是指生产发展 一方面推动收入增长,扩大消费。另一方面增 加消费品数量和降低消费品价格,从而使人们 购买力提高。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是指消费形成新的需要 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另一方面,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出现可以带动一个产业或几 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消费是生产的前提和基础?
评析:在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中,生产是消费 的前提和基础,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内化迁疑
• 一、课堂检测
• 1、近年来,低碳消费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时尚,一 些商家抓住商机,加大研发相关产品的力度,生
基础。
课堂探究
• 探究1:下列材料如何体现生产决定消费? • ①古人是消费不到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
的,因为当时社会还没有提供这类商品。
•
•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过去只能在集市的时候才能买得到所需的商品,随着生产 的发展,后来人们一出门就能买到商品,现在,人们足不出 门通过网络也能买到商品了,这些都是生产发展的结果。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探究2: 消费新趋势必将引领汽车行业不断创新,更多地生产环保、节 能和多功能的汽车,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环保节能的 汽车逐步引领汽车消费的新趋势,从而给汽车产业发展带来的 新的机遇。 结合材料,分析消费新趋势对汽车行业的影响。
•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 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真正完成。
②___解__放__生_产__力、,__发__展__生_产__力_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为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1第一课:货币(一)货币的本质考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1)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3)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考点2:货币的产生和本质1.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产生: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3.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考点3: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2.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的货币。
3.除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外,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考点4:金属货币与纸币1金属货币: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铸币。
2.纸币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考点5:货币与财富1.货币被崇拜的原因:货币产生后,就成了社会财富的象征。
2.货币并不神秘:不应盲目崇拜,从货币的起源看,它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等基本职能。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知识点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知识点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一、三大产业:1、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1)按照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和各种行业的性质,可将它们归结为三大产业: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行业的总称;(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3)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4)面对我国农业发展的严峻形势,要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5)乡镇企业在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增长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工业的主导作用主要变现为:工业是过密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2)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要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工业;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1)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2)在我国,发展第三产业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第二、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第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1、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1)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由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与劳动者履行的基本义务构成,是通过劳动者实现权利与履行义务体现出来的;(2)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互相依存,不可分离,是统一的。
只有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才能充分体现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3)提高职业技能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4)一个国家的劳动者技能水平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技术实力甚至生产力的水平;(5)为适应未来社会,劳动者必须不断提高职业技能;(6)遵守职业道德也是劳动者应该履行的义务;(7)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劳动中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第四课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营制度4.1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一.生产与消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a.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b.生产决定消费方式c.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d.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a. 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是生产的目的b.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c.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d.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2.再生产1)定义:任何社会都需要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这就是再生产2)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3)四个环节的关系: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时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消费(目的和动力)————→生产(决定作用)| || |↓↓交换(纽带)———————→分配(桥梁)二.大力发展生产力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1)理论依据: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的内在要求3)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4)才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5)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6)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2.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1)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2)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产力反战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3)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4)深化改革3.深化改革1)内容: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2)含义: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目标: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4.2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一.公有制为主体1.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1)社会主义经济:公有制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非公有制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3.公有制经济1)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内容: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4.国有经济1)内容:指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的生产资料。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新版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因素: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四知识点总结(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 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 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①实质: 供小于求, 表现: 物价上涨, 纸币贬值。
影响: 纸币贬值, 物价上涨, 购买力下降, 生活水平下降, 商品销售困难, 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 表现:物价下降, 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 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 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 使经济萧条, 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导致市场消费不振, 对经济长远发展, 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因素: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 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 含义, 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 由于供不应求, 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即使提高价格, 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 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 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 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 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 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 商品价值量越大, 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 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4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核心突破 精讲考点
(1)生产决定消费
考点1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是什么 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强调有没有,消费品首先必须生产出来才能
消费,如电视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强调变没变,生活消费和娱乐方式是否变化,
如网购的出现 为什么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强调高不高,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是否
③带动生产: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创造劳动力: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
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怎么办
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培育消费热点,扩大内需
点拨 生产与消费可以互为动力。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强调生产的决定作 用,结果是消费水平提高、生活改善;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强调 消费的反作用,结果是生产发展、经济增长。 (3)社会再生产过程 ①含义:任何社会都需要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 ②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制 度
制背 度景
全面深化⑤_改__革__
基本经济制度
生
产
与 基本经 经 济制度 济
制
度
公有制 为主体
多种所 有制共 同发展
成分:⑥ 国有 经济、⑦ 集体 经济、混合所有 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地位:⑧ 主体 地位 态度:毫不动摇地巩固与发展
成分:⑨ 个体 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地位:社会主义⑩ 市场经济 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
怎么办
点拨 ①在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在市场经济中, 各种所有制经济地位平等。 ②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 是制后,农村的所有制形式是个体经济。 分析:错误。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的基本生产资料—— 土地、农业基础设施仍归集体所有,农民对承包的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 权。因此,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的所有制形式仍然是集体所 有制。 10.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平等。 分析:错误。在我国国民经济和所有制结构中,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地 位不平等,其中公有制经济是主体。但二者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平等的,是 平等的市场主体,同等受到国家的法律保护和依法监管。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笔记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笔记第四课中国革命史一、革命史的历史意义①革命史的意义1. 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教训2. 照顾历史大规律,全面了解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3. 指导革命实践②中国革命史的时期划分:1. 资本主义革命时期:从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 建国初期:从1949年到1954年3. 建设阶段:从1955年到1976年,从毛泽东死后到毛泽东同志复活时期4. 改革开放时期:从1977年到今二、资本主义革命时期①资本主义革命时期,科学文明向中国的传入,资本主义的一丝开始在中国出现1.洋务运动:大革命前的改良运动2.辛亥革命:从历史上讲,称为中国革命的鼻祖②辛亥革命的结果1. 灭掉清帝地的封建君主的权力,推翻封建统治2. 代之以民主共和制度,成功建立中华民国,出现总统和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实现人民统治三、民国及其结果①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出现比较快的发展,各项进步的前提是“四大法宝”1. 军队改革,建立民国军队2. 政府改革,推行议制3. 学制变革,建立立法机构4. 金融体制改革,发行国债②民国时期虽然有一些进步,但民国也有很多缺陷1. 政治上,统治者追求功名,不愿实施真正的民主政治,也不愿强力限制军队力量2. 经济上,民国时期严重缺乏全国性的基础设施,中外资本大量投资,社会上劳动者极其贫寒,农民和工人虐待非常严重3. 文化上,历史意识不强,军队文化缺失,社会进步意识欠缺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源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源,是国民党早期改革主义者以及中国工人运动和中国社会主义运动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1.中国工人运动获得一定胜利,具有许多革命成果2.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毛泽东主义以中国革命的新民主主义建设获得胜利3.共产党发起并领导抗日战争,实现中国人民的民族独立,为中国的革命发展提供根本的保证②中国革命的新民主主义建设,成功实现革命目标,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1. 完成资本主义革命的任务,结束封建统治,建立人民民主共和政治2.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得以建立,并逐步实现改革开放3. 中国社会持续稳步发展,实现中国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知识点
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
一、三大产业:
1、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
(1)按照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和各种行业的性质,可将它们
归结为三大产业: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
三产业是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行业的总称;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3)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的
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
(4)面对我国农业发展的严峻形势,要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
弱的现状,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
(5)乡镇企业在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增长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工业的主导作用主要变现为:工业
是过密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2)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技术水平
和经济发展水平。
要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工业;
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1)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2)在我国,发展第三产业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加快发展第三
产业,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第二、加快发展第三
产业,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第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1、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
(1)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由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与劳动者履行的基本义务构成,是通过劳动者实现权利与履行义务体现出来的;
(2)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互相依存,不可分离,是统一的。
只有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才能充分体现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3)提高职业技能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
(4)一个国家的劳动者技能水平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技术实力甚至生产力的水平;
(5)为适应未来社会,劳动者必须不断提高职业技能;
(6)遵守职业道德也是劳动者应该履行的义务;
(7)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劳动中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我国的职业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体现。
其基本要求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2、劳动合同制度:
(1)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关系并确立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3、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1)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
(2)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
社会优抚等内容;
(3)建立起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坚
持两个基本原则:第一,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第二,全力与义务相统一;看过"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知识点"的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