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小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论
1.课程的含义古德莱德的五个层次: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从课程的要素或属性层面来界定课程是知识(学科)课程是经验;从课程的功能或作用层面界定;.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课程作为活动或进程
2.一般认为1918年美国学者博比特(F. Bobbitt)出版的《课程》(curriculum)一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该书的问世使课程成为了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标志着课程论的诞生。被称为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
博比特的课程理论:他认为教育本质是为成人生活作准备,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教育即生产。课程目标指向完美成人生活所需要的基本素养,学校应着眼于由学校才能获得的经验;开发课程的方法称为活动分析法——人类经验分析、具体活动或工作分析、课程目标的获得与选择、教育计划的制定。简评:忽视儿童的存在价值,把学校比如加工厂,导致课程开发过程中“见物不见人”,背离了教育的本质。课程开发就成了课程工程,它是效率取向、控制中心的。这是泰罗主义管理模式在教育中的运用,教师就是教育工程师。
3.1949年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奠定了现代课程研究领域的理论构架,被称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泰勒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被誉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他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基本原理统称为“泰勒原理”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4..大教学论观:将课程视为教学内容, 把课程理论当作教学理论的一部分;大课程论观:把教学看作课程的一部分,把教学理论归入课程理论的范围之内。
5.课程目标含义: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得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课程目标的来源:基本思路:A、根据社会需求确定课程目标B、根据学生发展需要确定C、从课程内容或其他载体的逻辑和系统性需要确定D、对课程目标各类需要进行整合。
课程目标的分类:
6.课程内容的含义: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是一定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总和。
7.课程内容选择依据:(1)课程目标(2)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身心发展水平(3)社会发展的需要(4)课程内容本身的性质。
8.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1)注重基础性(2)内容贴近社会生活(3)与学生和学校的教育特点相适应(4)强化价值观和道德教育
9.课程类型:(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①学科课程: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和逻辑顺序,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校领域中选择一定内容加以组织形成不同偶那个学科的课程②活动课程(杜威)优点:(1)学习活动的自主性(2)内容的广泛性(3)个体的创造性(4)过程的实践性。缺点:不易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二)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1、分科课程:优点:(1)有利于教学科目的设计与管理和教师教学。(2)有利于学生简洁有效的获取系统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缺点:(1)导致学科数量无限膨胀。(2)割裂知识间的联系,限制学生视野,束缚学生思维。(3)忽视学生兴趣和爱好。2、综合课程(整合课程)(三)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隐性课程的特征:(1)涉及范围的广域性(2)实施过程的潜在性(3)影响的持久性(4)结果的准量化性(四)必修和选修课程。必修课:指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法定性地要求全体学生或某一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种类,特点是强制性,是社会权威在课程中的体现。
10.课程结构:就是指课程要素和各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和相互结合的组织形式。一是指课程中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处理,是广义的或总体的课程结构。二是指单独的课程领域如学科或活动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处理,即我们经常谈论的学科结构和活动结构等。课程机构的体系:体系结构和科目结构
11课程标准:是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依据。包括:(1)前言:含基本理念和思(2)课程目标,含总体目标,教学手段(3)内容标准(4)课程实施建议。
课程计划:是关于学校课程的宏观规划,一般规定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类课程的学习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
12.课程实施:将预期课程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
13.课程实施取向:(1)、忠实取向(计划的课程)(2)、相互调试取向(修改的课程)(3)、课程创生取向(创生的课程)
14.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一)课程方案本身的特点(二)实施主体(1)校长在改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教师:教师个人的特征和教师集体的因素对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观念的改变,教学方式的改革等,都会直接影响到课程实施的进程。(3)学生。(三)文化背景。实施策略:(1)自上而下策略:主张课程改革由国家或地方一级教育机构发起,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自上而下的推行改革,这种策略以国家和地方为中心,要求学校中的其他因素要与课程改革相一致。(2)自下而上策略:主张课程改革由教师为主发起,通过教师探索学校中的存在的问题来进行改革,尽管这种改革是由教师发起的,但实际上也包含着课程专家帮助教师识别问题、分析问题、采取行动的工作,同时变革本身也涉及到学校和其他机构。因此,这种策略被认为是整合发展的策略。
15.课程开发的含义:使课程的功能不断适应社会、文化、科学等方面的要求,进而继续不断开发课程的活动与过程。
16.课程计划: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用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文件,它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编订各种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的的基本依据,是课程实施、评价和管理的基本准则。
17.校本课程:是指以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开发主体是承担教师职责的人。开发程序:(1)需要评估、(2)确定目标、(3)组织实施、(4)评价。
教学论
1.教学的含义: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教材为中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中,通过沟通、交流和合作,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同时身心和思想品德获得一定发展的活动。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2.教学过程基本规律:(一)教学双边交互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1)教育学的逻辑关系(2)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3.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
4.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偏废。(二)学生的发展依存于知识传授的规律1.学生的智能发展对知识传授的依存。2.学生的品德发展对知识传授的依存。3.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