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新城规划 2020年(2020年整理).pptx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35年)(2020年九月整理).doc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
严禁在三环路内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内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12、高水平建设三城一区,聚焦中关村科学城,突破怀柔科学城,搞活未来科学城,加强原始创新和重大技术创新。
13、重点实施新能源智能汽车、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自主可控信息系统、云计算和大数据、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新一代健康诊疗与服务、通用航空与卫星应用等新产业,全力打造北京创造品牌。
完整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完整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来了!2017-09-29 23:56《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总则第1条指导思想(略)第2条主要规划依据(略)第3条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北京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16410平方公里。
第4条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16年至2035年,明确到2035年的城市发展基本框架。
近期到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第一章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明确发展目标、规模和空间布局第一节战略定位第5条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第二节发展目标(略)第三节城市规模第14条严格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分布按照以水定人的要求,根据可供水资源量和人均水资源量,确定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
1.调整人口空间布局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实现人随功能走、人随产业走。
降低城六区人口规模,城六区常住人口在2014年基础上每年降低2—3个百分点,争取到2020年下降约15个百分点,控制在1085万人左右,到2035年控制在1085万人以内。
城六区以外平原地区的人口规模有减有增、增减挂钩。
山区保持人口规模基本稳定。
2.优化人口结构形成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功能疏解提升相适应的人口结构。
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政策,发挥公共服务导向对人口结构的调节作用。
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提升人口整体素质。
采取综合措施,保持人口合理有序流动,提高城市发展活力。
3.改善人口服务管理构建面向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的服务管理全覆盖体系,建立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在常住人口2300万人控制规模的基础上,考虑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的合理需求和安全保障。
4.完善人口调控政策机制健全分区域差异化的人口调控机制,实现城六区人口规模减量与其他区人口规模增量控制相衔接。
北京十渡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11~2025年)
北京十渡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11~2025年)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二0一三年十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公园位置 (1)第二条范围、边界、面积 (1)第三条规划期限 (1)第四条规划依据 (1)第五条公园发展概况及规划背景 (3)第二章地质公园的性质与发展目标 .................................. 5第六条公园性质与特色.................................................. 5第七条发展目标......................................................... 5第三章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 (7)第八条地质地貌概述 (7)第九条地质遗迹类型 (7)第十条地质遗迹评价 (9)第四章其他景观资源及评价 (11)第十一条生物及其他自然景观及评价 (11)第十二条人文景观及评价.11 第五章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12)第十三条总体布局与景区划分 (12)第十四条功能区划分 (12)第六章地质遗迹保护 (13)第十五条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划分及边界坐标(主要拐点)的确定 (13)第十六条各级保护区的控制要求与保护措施 (13)第十七条特殊地质遗迹的保护方案 (14)第七章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保护 (15)第十八条地质公园环境容量控制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15)第十九条灾害防治 (16)第二十条珍稀物种名录及保护 (18)第二十一条人文景观保护 (18)第八章科学研究 (19)第二十二条课题选择和依据 (19)第二十三条计划编制 (19)第二十四条近期研究计划的实施 (20)第二十五条研究经费 (20)第二十六条科学研究成果出版及转化 (20)第九章解说系统规划 (21)第二十七条解说系统架构 (21)第二十八条地质博物馆及科普电影馆(影视厅) (21)第二十九条公园主、副碑及综合图文介绍栏 (21)第三十条景点、景物解说牌 (21)第三十一条公共信息标识牌 (22)第三十二条图书音像的出版和推广 (22)第三十三条解说系统设施维护与更新 (22)第十章科学普及行动 (23)第三十四条乡土科普活动 (23)第三十五条科学实践活动 (23)第三十六条面向普通游客的专项科普活动 (23)第十一章旅游发展 (24)第三十七条旅游客源市场 (24)第三十八条地质公园推广计划 (24)第三十九条旅游项目及旅游产品 (25)第四十条专题考察路线 (26)第十二章地质公园信息化建设 (27)第四十一条地质遗迹数据库 (27)第四十二条公园监测系统 (27)第四十三条网站建设 (27)第十三章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 (29)第四十四条道路交通 (29)第四十五条水电设施 (29)第四十六条环境卫生 (30)第四十七条服务设施 (30)第十四章土地利用 (32)第四十八条土地利用 (32)第十五章社区行动计划 (33)第四十九条社区行动计划 (33)第十六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34)第五十条管理机构设置 (34)第五十一条各类专业人员的配备 (35)第五十二条导游员及其培训 (35)第五十三条管理层培训 (36)第五十四条近期建设项目计划 (36)第五十五条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方案 (3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公园位置北京十渡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拒马河中上游,北京市与河北省的交界处,隶属于北京市房山区,地跨十渡、张坊两镇,地理坐标为北纬39°32′39"—39°45′52",东经115°28′04"-115°46′43"。
阎村镇总体规划
阎村镇总体规划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背景(1) 为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 年-2020 年)》以及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北京市以新城规划为重点开展后续规划的编制工作,作为全面落实城市总体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契机和重要内容。
(2) 阎村镇位于北京西部发展带上,在房山新城良乡组团和燕房组团之间。
在区域产业分工与协作、大型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区域生态保护以及区域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要对阎村镇进行规划研究,以更好地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西部发展带协调规划和房山新城规划。
上位规划对阎村镇提出了新的定位和规模的要求,并对阎村镇提出了区域协调方面新的要求,主要有:落实新城规划定位和规模控制要求,规划期末控制镇域人口6 万人,其中镇区人口5 万人。
落实房山区山区搬迁政策,安排好人口集中搬迁用地预留和搬迁中学的建设等。
大件路、长周路、长燕路、燕良路、紫十路、京石第二高速公路等区域道路交通的协调,以及市郊铁路线位和轨道车辆段的预留。
区域市政基础设施协调:落实电力设施现状情况和规划用地,并预留远期高压走廊线位。
市政走廊预留:沿北京市六环路、京石高速公路、京周公路、大件路等区域道路沿线市政走廊的控制。
安全设施防护:针对镇域内大型设施落实镇域用地的安全防护控制。
镇域内非镇属用地的协调。
(3) 2002 年完成的《阎村镇总体规划(2002-2010)》对于引导阎村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从实施成效上分析,原规划确定的2010 年的部分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为实现阎村镇在区域中的职能定位,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科学合理地调整经济和城镇建设,按照上位规划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对阎村镇总体规划进行深化和落实,来指导本镇的各项建设。
第2条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1) 区域协调原则——与房山新城协调发展。
(2) 城乡统筹原则——综合协调镇区中心区与重点村的建设。
(3) 社会经济统筹发展原则——产业发展与社会事业协调统一。
北京市房山良乡城地名规划方案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城地名规划方案》(征求意见稿)要点规划单位:市规划委房山规划分局编制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学院第1条规划背景2005年北京市政府审批通过了《房山新城规划》,2006年房山区政府制定《房山新城中心区(良乡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
良乡地区的城市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地名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具有重要的传承作用。
同时,地名也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服务,对于公共生活具有引导性、标识性、纪念性等重要作用。
在北京市,地名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名管理是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内容。
为了使房山新城良乡组团的地名管理与城市规划建设同步,满足公众对于新建地区地名使用的要求,体现良乡的历史文化特色,特编制本规划。
房山区是北京市规划委确定的地名规划编制首批试点单位之一。
第2条指导思想1、体现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
立足于完善区域的地名标识系统,改善区域的发展环境,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
2、体现城市规划的要求。
突出区域的城市职能,符合自然地理特征,与城市空间布局和形态相协调。
3、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
延续城市发展的文脉,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体现区域的文化特色。
4、体现区域居民的意愿。
尊重居民的风俗习惯,体现美好的生活愿望,方便居民记忆和使用。
1、构建地名体系。
体现城市地名的规范化、层次化、系列化,建立与区域职能及道路系统相协调、主次分明、层次清晰的地名体系。
2、延续并修正现有地名。
总结现有地名特征,延续区域地名特色,建成区地名以补缺、匡正为主,保持地名的稳定性,确需修改的地名应征求相关部门和公众的意见。
3、优先利用历史地名。
命名时区域重要历史地名优先利用。
将有重要意义的历史地名加以传承,并融入地名体系的框架;将一般性的历史地名有选择分层次地加以利用;以原名原地利用为基础,必要时加以变通。
4、突出地名的识别性。
以好找易记、简短易读、名实相符、雅俗共赏为原则,方便广大群众使用和流传。
第4条规划依据1、《地名管理条例》2、《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3、《北京市地名管理办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5、国家强制标准《地名标牌.城乡》(GB 17733.1-1999)6、《房山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7、《北京市房山新城中心区(良乡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第5条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房山新城良乡组团的规划范围,即北至南水北调绿化隔离带,西至京石高速公路,东至小清河,南至六环路。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第一节城市空间布局在北京市域范围内,构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
两轴:指沿长安街的东西轴和传统中轴线的南北轴。
两带:指包括通州、顺义、亦庄、怀柔、密云、平谷的“东部发展带”和包括大兴、房山、昌平、延庆、门头沟的“西部发展带”。
多中心:指在市域范围内建设多个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城市职能中心,提高城市的核心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包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中央商务区(CBD)、海淀山后地区科技创新中心、顺义现代制造业基地、通州综合服务中心、亦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心和石景山综合服务中心等。
在“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中心城-新城-镇的市域城镇结构。
中心城是北京政治、文化等核心职能和重要经济功能集中体现的地区。
其范围是上版总体规划市区范围加上回龙观与北苑北地区,面积约1085平方公里。
新城是在原有卫星城基础上,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集聚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具有相对独立性。
规划新城11个,分别为通州、顺义、亦庄、大兴、房山、昌平、怀柔、密云、平谷、延庆、门头沟。
镇是建制镇的简称,是推动北京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重点镇和一般镇。
第二节次区域的划分与发展策略按照“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为统筹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根据不同区域的现状发展特征、资源禀赋及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划定次区域,通过对次区域的限制条件、开发强度、开发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分类指导,实施分区域的城市发展策略。
次区域的划分在北京市域范围内划分四个次区域,并进一步划定管制区。
(1)中心城次区域:即中心城的规划范围(不含石景山五环路以西地区)。
(2)东部次区域:包括通州、顺义、亦庄以及怀柔、密云、平谷等的平原地区。
(3)西部次区域:包括大兴(除亦庄地区以外地区)、房山山前平原、丰台河西地区、门头沟山前平原、海淀山后地区和昌平(不包括回龙观、北苑北地区)的山前平原、延庆平原以及石景山五环路以西地区。
北京市房山区长沟镇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键入文字][键入文字] 北京市房山区长沟镇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目录1.现状概况 (2)1.1区位条件 (2)1.2规划范围 (2)1.3现状条件 (2)1.4开发条件 (2)2.规划依据 (2)3.规划建设目标 (3)4.规划原则 (3)5.规划构思及规划结构 (3)5.1规划构思 (3)5.2规划结构 (3)6.规划布局 (4)6.1工业片区 (4)6.2居住生活片区 (4)6.3镇区公共服务中心 (5)7.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5)7.1绿地系统规划 (5)7.2景观系统规划 (6)8.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6)8.1现状 (6)8.2规划 (6)9.规划控制图则 (7)9.1用地分类及地块划分 (7)9.2地块编码系统 (7)9.3控制指标体系 (7)10.村庄安置计划..................................................................................................................... 811.分期实施规划 (8)12.市政工程规划 (9)12.1给水工程规划 (9)12.2排水工程规划 (10)12.3电力工程规划 (10)12.4电信工程规划 (12)12.5燃气工程规划 (13)12.6供热工程规划 (14)12.7工程管线综合 (15)13.规划实施建议 (16)附表1现状建设用地统计一览表 (17)附表2现状用地统计汇总一览表 (17)附表3规划用地统计表 (18)附表4规划建筑面积汇总表 (18)附表5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 (19)附表6长沟镇镇中心区规划道路一览表 (22)附件1市规委总体处规划审查会会议纪要 (23)附件2对市规委总体处规划审查会会议纪要的答复 (26)1.现状概况1.1 区位条件长沟镇中心区位于长沟镇域东南部。
现状市级公路云居寺路、房易路分别由镇中心区北侧、东南侧通过,规划七环路位于镇区南侧,对外交通联系非常便捷。
北京《房山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
北京《房山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目录总则 (1)第一章落实功能定位,明确发展目标与规模 (3)第一节功能定位 (3)第二节发展目标 (5)第三节规模与结构 (6)第二章优化空间布局,加强全域全类型国土空间用途管控 (8)第一节优化空间结构,完善城乡体系 (8)第二节实现两线三区全域空间管控 (10)第三节强化全域全类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11)第四节加强交界地区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管控 (12)第三章建设高品质新城,提高服务保障能力 (14)第一节做优做强新城,提升综合承接能力 (14)第二节强化新城核心功能,打造反磁力中心 (15)第四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育绿水青山 (18)第一节强化生态安全格局,构建首都西南部绿色生态屏障 (18) 第二节贯彻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1) 第三节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24)第四节加强游憩绿地体系营造,优化绿地布局 (25)第五节加强京津冀区域协同治理 (26)第五章促进高质量发展,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27)第一节坚持以生态发展为核心,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27)第二节聚力发展园区建设,强化研发创新能力 (28)第三节突出高端引领,优化提升现代服务业 (29)第四节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优化农业空间布局 (31)第五节加强区域功能协作,实现互动发展 (32)第六节提升配套服务水平,优化营商创新环境 (33)第六章提升生活环境品质,建设宜居城市 (35)III第一节完善住房保障及其配套服务体系 (35)第二节构建覆盖城乡、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 (37)第三节构建复合完善、优质便捷的生活性服务业体系 (41)第七章传承人文精粹,塑造山水城景风貌 (43)第一节建设古今同辉、多元包容的人文城市 (43)第二节塑造幽燕古韵、山川气韵、时代风韵的整体风貌 (48)第八章加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 (53)第一节构建通达、高效、绿色、智慧、可持续的综合交通体系,全力提升交通出行品质和运行效率 (53)第二节建设安全、绿色、智能的现代化市政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城市运行保障水平 (59)第三节着力攻坚环境污染防治,全面改善环境质量 (62)第四节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 (65)第五节构建智慧城市服务体系,提升城市智能运行能力 (70)第六节加快构建地下空间体系 (71)第九章加强统筹分类引导,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72)第一节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新型城镇化空间体系 (72)第二节发挥城镇承上启下作用,因地制宜引导区域城乡发展 (73) 第三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协调融合的美丽乡村 (75)第四节加强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规划指引 (78)第十章明确实施路径,实现减量提质发展 (80)第一节加强国土空间综合整治 (80)第二节明确减量任务,促进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 (82)第三节划分规划单元,加强统筹引导 (83)第十一章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保障规划实施 (84)第一节建立多规合一的规划实施及管控体系 (84)第二节完善精治共治法治的城乡治理体系 (85)第三节加强城市体检评估,提高规划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87)第四节健全规划实施监督问责制度,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87)附表房山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指标体系 (89)IV附图 (92)V总则第1条指导思想坚决实施城市总体规划,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大力实施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重点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积极承接发展首都功能,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坚守生态屏障,提升服务保障能力,转变发展方式,完善城乡治理体系,不断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人居环境质量、人民生活品质、城市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9A文】顺义新城规划-2005-2020
顺义新城规划 20RR-2020前言为落实国务院批复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部署,特别是市领导在贯彻国务院批复精神和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市规划委、顺义区政府会同相关委办局,组织开展新城规划编制工作。
新城规划是落实党的十R 大、构建首都和谐社会、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重要举措。
顺义新城作为三个重点新城之一,与其他重点新城共同构成有序疏解中心城人口与职能的反磁力系统,成为首都发展新的增长极。
顺义新城规划以国务院批复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以落实党的十R大、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首都和谐社会为指导思想,以实现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为出发点,以实施“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为导向,以“政府组织、部门合作、专家领衔、公众参与、科学决策、依法办事”为工作组织方式,以创新、整合、提高、细化为手段,落实新定位、贯彻新理念,促进和保障建设高标准、高品质、各具特色、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新城。
目录前言 (1)目录 (2)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新城发展目标与策略 (6)第三章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发展 (9)第四章新城规模、结构与布局 (15)第五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设施规划 (19)第六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23)第七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30)第八章城市文化发展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32)第九章综合交通体系 (33)第十章市政基础设施 (39)第十一章防灾减灾规划 (43)第十二章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 (49)第十三章新城开发控制与建设 (52)第十四章新城近、远期发展与实施政策 (58)第一章总则确立规划指导思想,分析新城发展的重要条件,明确新城规划的前提和基础。
第1条顺义新城规划以全面落实党的十R大,构建首都和谐社会为出发点,以国务院批复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以推动实施北京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保障顺义新城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基本任务,达到疏解城市功能、推动城乡统筹、促进区域协调、实现集约发展的目标。
亦庄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文本 最完整版本
亦庄新城规划 2005-2020亦庄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新城定位、发展目标与策略 (6)第三章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发展 (9)第四章新城总体发展 (14)第五章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 (22)第六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24)第七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29)第八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34)第九章综合交通体系 (37)第十章市政基础设施 (42)第十一章防灾减灾规划 (46)第十二章建设导控与分区管制 (49)第十三章新城近期发展与实施政策 (55)注:文本中楷体字部分为非正式内容,仅为文本正式条款内容的必要说明。
第一章总则根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新城作为未来的发展重点,是提升首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地区。
规划以全面落实总体规划对亦庄新城的战略定位为目标,以现状条件为基础,以资源集约利用为前提,以发挥比较优势为动力,抓住战略发展的机遇期,通过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现亦庄新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达到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推动北京城市空间结构战略转移,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目的。
第1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确定在北京市域范围内构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亦庄被确定为北京市未来重点发展的三个新城之一,并承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心的城市职能。
总体规划要求大力推动新城建设,积极引导产业和人口向新城集聚。
要求充分依托现有卫星城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相对独立、功能完善、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公共服务设施发达的健康新城。
为了全面落实总体规划,适应新的定位和发展需要,推动开发区向综合产业新城转变,特编制《亦庄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
第2条指导思想及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兴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的批复-京政函[2007]4号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兴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的批复正文:----------------------------------------------------------------------------------------------------------------------------------------------------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兴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的批复(京政函〔2007〕4号)大兴区人民政府:《大兴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以下简称《大兴新城规划》)已经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第27次全体会议和市委专题会议审议通过,现就有关问题批复如下:一、同意《大兴新城规划》。
《大兴新城规划》立足于深化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为指导思想,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区县功能定位的指导意见,符合大兴区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对于推动大兴区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保障实现北京城市总体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兴新城是北京未来面向区域发展的重要节点,是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重要聚集区。
大兴区的发展建设,要按照推进首都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化与中心城和其它新城的良性互动,积极推进中心城人口和职能的疏解,促进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
要在《大兴新城规划》的指导下,立足区域区位优势,打造新兴产业基地,建设现代化京南绿色宜居新城。
三、同意《大兴新城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大兴区行政区域除亦庄新城规划范围以外地区。
在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的规划管理,按照构建“中部一体、东西两翼”的区域空间布局结构要求,保障并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
大兴新城的建设,要积极完善城市服务功能,突出城市组团与生态绿地有机融合的空间特色,提高建设品质。
加强重点镇的建设,使其成为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城镇组团。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城地名规划方案样本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城地名规划方案》( 征求意见稿) 要点规划单位: 市规划委房山规划分局编制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学院第1条规划背景北京市政府审批经过了《房山新城规划》, 房山区政府制定《房山新城中心区( 良乡组团) 控制性详细规划》。
良乡地区的城市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地名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对于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具有重要的传承作用。
同时, 地名也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服务, 对于公共生活具有引导性、标识性、纪念性等重要作用。
在北京市, 地名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名管理是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内容。
为了使房山新城良乡组团的地名管理与城市规划建设同步, 满足公众对于新建地区地名使用的要求, 体现良乡的历史文化特色, 特编制本规划。
房山区是北京市规划委确定的地名规划编制首批试点单位之一。
第2条指导思想1、体现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
立足于完善区域的地名标识系统, 改进区域的发展环境, 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
2、体现城市规划的要求。
突出区域的城市职能, 符合自然地理特征, 与城市空间布局和形态相协调。
3、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
延续城市发展的文脉, 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 体现区域的文化特色。
4、体现区域居民的意愿。
尊重居民的风俗习惯, 体现美好的生活愿望, 方便居民记忆和使用。
第3条规划原则1、构建地名体系。
体现城市地名的规范化、层次化、系列化, 建立与区域职能及道路系统相协调、主次分明、层次清晰的地名体系。
2、延续并修正现有地名。
总结现有地名特征, 延续区域地名特色, 建成区地名以补缺、匡正为主, 保持地名的稳定性, 确需修改的地名应征求相关部门和公众的意见。
3、优先利用历史地名。
命名时区域重要历史地名优先利用。
将有重要意义的历史地名加以传承, 并融入地名体系的框架; 将一般性的历史地名有选择分层次地加以利用; 以原名原地利用为基础, 必要时加以变通。
4、突出地名的识别性。
以好找易记、简短易读、名实相符、雅俗共赏为原则, 方便广大群众使用和流传。
北京《房山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
目录总则 (1)第一章落实功能定位,明确发展目标与规模 (3)第一节功能定位 (3)第二节发展目标 (5)第三节规模与结构 (6)第二章优化空间布局,加强全域全类型国土空间用途管控 (8)第一节优化空间结构,完善城乡体系 (8)第二节实现两线三区全域空间管控 (10)第三节强化全域全类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11)第四节加强交界地区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管控 (12)第三章建设高品质新城,提高服务保障能力 (14)第一节做优做强新城,提升综合承接能力 (14)第二节强化新城核心功能,打造反磁力中心 (15)第四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育绿水青山 (18)第一节强化生态安全格局,构建首都西南部绿色生态屏障 (18)第二节贯彻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1)第三节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24)第四节加强游憩绿地体系营造,优化绿地布局 (25)第五节加强京津冀区域协同治理 (26)第五章促进高质量发展,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27)第一节坚持以生态发展为核心,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27)第二节聚力发展园区建设,强化研发创新能力 (28)第三节突出高端引领,优化提升现代服务业 (29)第四节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优化农业空间布局 (31)第五节加强区域功能协作,实现互动发展 (32)第六节提升配套服务水平,优化营商创新环境 (33)第六章提升生活环境品质,建设宜居城市 (35)III第一节完善住房保障及其配套服务体系 (35)第二节构建覆盖城乡、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 (37)第三节构建复合完善、优质便捷的生活性服务业体系 (41)第七章传承人文精粹,塑造山水城景风貌 (43)第一节建设古今同辉、多元包容的人文城市 (43)第二节塑造幽燕古韵、山川气韵、时代风韵的整体风貌 (48)第八章加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 (53)第一节构建通达、高效、绿色、智慧、可持续的综合交通体系,全力提升交通出行品质和运行效率 (53)第二节建设安全、绿色、智能的现代化市政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城市运行保障水平 (59)第三节着力攻坚环境污染防治,全面改善环境质量 (62)第四节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 (65)第五节构建智慧城市服务体系,提升城市智能运行能力 (70)第六节加快构建地下空间体系 (71)第九章加强统筹分类引导,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72)第一节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新型城镇化空间体系 (72)第二节发挥城镇承上启下作用,因地制宜引导区域城乡发展 (73)第三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协调融合的美丽乡村 (75)第四节加强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规划指引 (78)第十章明确实施路径,实现减量提质发展 (80)第一节加强国土空间综合整治 (80)第二节明确减量任务,促进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 (82)第三节划分规划单元,加强统筹引导 (83)第十一章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保障规划实施 (84)第一节建立多规合一的规划实施及管控体系 (84)第二节完善精治共治法治的城乡治理体系 (85)第三节加强城市体检评估,提高规划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87)第四节健全规划实施监督问责制度,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87)附表房山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指标体系 (89)IV附图 (92)V总则第1条指导思想坚决实施城市总体规划,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大力实施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重点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积极承接发展首都功能,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坚守生态屏障,提升服务保障能力,转变发展方式,完善城乡治理体系,不断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人居环境质量、人民生活品质、城市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6.房山区水资源平衡情景趋势分析
房山区水资源平衡情景趋势分析摘要:北京市房山区海河流域水资源严重缺乏,为确保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对水资源供需分析,提出水资源平衡对策。
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2010年、2020年、2030年房山区社会经济发展进行了情景分析,从影响水资源需求的驱动因素和制约因素入手,分析计算了本区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需水量,分析开源节流的潜力,提出实现房山区水资源平衡的基本对策和推进措施。
关键词:房山区,水资源平衡,趋势分析1基本情况房山区位于北京市西南部,区内共有22个乡镇,全区总面积2019km2,其中西北部为山区,东南部为平原。
房山区水系分为大清河流域和永定河流域,大清河流域细分为大石河、拒马河和小清河流域。
房山区是北京市郊区县人口密度最高、城镇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2004年房山区总人口为90.3万人,2004年房山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42.3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国内总产值12.31亿元,第二产业68.05亿元,第三产业62.04亿元。
1.1水及地表径流房山区处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气温分布不均匀,年平均气温11℃,其中西北部山区一般9℃~11℃,东南部平原11℃~12℃。
根据房山区水资源评价,本区多年平均(1956-2004)降水量为587.6mm,其中山区为599.2mm,平原为567.7mm。
全区丰水年(P=25%)降水量为687.0mm,平水年(P=50%)为571.3mm,偏枯水年(P=75%)为459.1mm,枯水年(P=95%)为338.0mm(见表1-1),其中,最大年降水量为1956年的1085.0mm,最小年降水量为1965年的315.8mm。
降雨主要集中在6-8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5%。
表1-1 房山区降水量频率分析成果表从降水总量看,房山区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为11.88亿m。
其中山区降水总量7.95亿m3,平原3.93亿m3。
全区多年平均(1956-2004)地表水径流量为20463.4万m3,丰水年(20%)31104.2万m3,平水年(50%)为13101.1万m3,偏枯水年(75%)为6921.5万m3,枯水年(95%)为4297.8万m3。
中共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中共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8.30•【字号】•【施行日期】2018.08.30•【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中共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各区委、区政府,市委、市政府各部委办局,各总公司,各人民团体,各高等院校:现将《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2018年8月30日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城市南部地区紧邻首都功能核心区,居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中间,是“一核两翼”的腹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门户。
为充分发挥城市南部地区优势和特色,搭好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要素流动的阶梯和桥梁,构筑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城市服务品质优良、高质量发展的腹地,促进首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新一轮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充分发挥“一核两翼”腹地作用,坚持减量集约、功能引领、重点推进、合作共赢的原则,聚焦“一轴、两廊、两带、多点”,优化城市服务功能组织,不断强化首都功能,全面提升承载能力,加快培育功能和产业,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区域协同发展,构筑科技成果转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新优势,持续用力、久久为功,逐步将城市南部地区打造成为首都功能梯度转移的承接区、高质量发展的试验区、和谐宜居的示范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现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合理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
3
坚持建设资源集约型和生态友好型社会的原则。新城应优先处理好经
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城
镇 化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充分考虑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
,全 面推进房山区土地、水、能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实现新城可
持续发 展。
4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新城要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提升经济活力和保
障就业,切实解决好交通、上学、看病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
题,切实保障合理配置各级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并进行人性化的细节
设计。
5
坚持尊重城市历史、发扬城市文化的原则。新城建设应发掘和保护房
学海无 涯 山地区的历史文化价值,形成融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城市风 格和城市魅力。
2
生态环境限制条件
房山区长期以来以煤矿和非煤矿山为主的资源型产业,对山区、浅山
区和平原区的自然生态破坏较严重,阻碍了其他更具竞争力的新兴产
业的发展,破坏了城市形象。同时,燕山石化等大型石化企业,使得
学海无 涯 房山区整体产业的能耗、耗水量在全市均居前列,房山山前地区的环 境质量长期徘徊。
第5条 规划编制的重点
房山要紧紧抓住奥运机遇,利用房山自身的自然山水资源、历史文化
资源的优势,提升城市文化,改善城市面貌,树立全新的城市形象,
扩大城市知名度,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3
大型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新的机遇。
房山地处北京西南门户,是北京最重要的大型基础设施走廊。21 世纪
的前 10 年,房山境内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众多,如连接北京外围新城的
第8条
规划期限为 XXXX 年-2020 年 近 期 XXXX 年-XXXX 年 远 期 XXXX 年-2020 年 远 景 2020 年以后
学海无涯
第二章 新城性质、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9条
新城性质 首都西南门户和生态屏障,是面向区域发展的重要节点,是城乡协调 发展的综合性新城。
第10条 新城发展目标
1
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XXXX 年-2020 年)》的要求,更好地为京
津冀区域发展服务,为首都发展服务,为实现“国家首都、世界城市、
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城市发展目标服务。
2
坚持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原则。新城应结合房山发展实际,推进郊区
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与京津冀地
区、与北京中心城区、与周边新城、区内平原地区与山区的发展规划,
津冀、服务首都,通过协调与周边新城、河北周边城市的区域功能、
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确定房山的发展定位、产业
布局、基础设施与生态格局。
3
解决好城乡协调发展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打造健康新城,突出重
点城镇,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房山。
4
解决好新城有序建设问题——突出政府主导,整合社会资源,强化市
学海无 涯
房山新城规划 XXXX 年-2020 年
学海无 涯
目录
学海无 涯
学海无 涯
学海无 涯
第一部分 总则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规划背景 为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XXXX 年-2020 年)》以及国务院关于北 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北京市以新城规划为重点开展后续规划的编 制工作,作为全面落实城市总体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 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契机和重要内容。新城作为首都未来的发 展重点,是提升首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地区。
第3条 1
发展机遇与优势条件
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调整,使房山面临发展的重要机遇。 建设“世界城市”、全球化背景下北京城市地位的转变,首都经济圈 区 域合作逐步加强。北京总体规划定义房山新城是城市面向区域发 展的 重要节点,是北京面向京津冀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2
XXXX 年奥运会为房山带来重大机遇。
六环路、房-黄-亦联络线、东南部过境通道等高等级公路网的建设,联
接中心城与房山的快速规划轨道建设,南水北调工程等大型市政基础
设施建设,都为房山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
第4条 1
发展限制条件
土地、水等资源限制 房山区所辖土地面积为 1990 平方公里,但是山区占地比例高,且多为 石灰岩地质构造;平原地区地质断裂带较多,地质情况复杂;独立工 矿用地比例高,建设用地继续扩大的可能性较小;北京属于世界上严 重缺水的城市,房山区同样面临水质型缺水的严重问题。
学海无涯 新城规划的内容以总体规划层面为基本技术平台,综合详细规划、城 市设计、规划标准研究、重点问题研究等。落实新定位,促进新城产 业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贯彻新理念,促进新城的可持续、 集约、协调发展;实施新标准,促进新城的理性增长。
第2条 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 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 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 和谐社会的能力。
场机制,优先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强化规划管理。
第6条 规划依据
第7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1 年)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1995 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XXXX 年-2020 年)》 《西部发展带协调规划(XXXX-2020)》 《北京市小清河分洪区建设规划报告》及水利部审查意见 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房山区行政辖区,总面积为 1990 平方公 里,其中新城规划范围面积为 155 平方公里。
1
优先解决好人口、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本次新城规划应利用城市
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期,煤矿与非煤矿山关停的契机,在科学发展观
指导下,建立房山新型的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实现山区生态恢复
与保育、平原区生态建设,形成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的新型产业体系
。
2
立足区域统筹,解决好城市发展定位问题——本次规划应立足服务京
1
生态发展目标——产业调整、生态修复和搬迁安置并重,切实维护和
改善生态环境,构筑北京西南坚实的生态屏障;
2
区域发展目标——不断增强区域辐射能力,有效缓解中心城人口集聚
压力,切实保障首都生命线的安全畅通(能源、水源、交通和市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