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第三节人口合理容量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的变化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的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密切?资源的数量对环 境承载力的大小有什么影响?
(3)乾隆年间,中国人口猛增到3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上述材料说明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该地区或国家的环境承 载力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第(1)题,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两个地区自 然环境的差异大,青藏地区以山地和高原为主,而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平原为 主;青藏高原由于海拔较高,热量不足,而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 候区,热量充足。故选②④。第(2)题,青藏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其环境承 载力非常小。但是一个地区的环境承载力是不断变化的,随着科技的进步,一 个地区的环境承载力会不断增加。故选③④。
误区警示:(1)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2)从影响因素及特性上理解二者的联系。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制约因素是相同的,由此决定了二者的特 性也是相同的,可由图示去理解,具体如下图所示:
2.读“我国某地1998年和2011年数据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 人口数量/人 人口合理容量/人 年人均产值/元 河流含沙量/(千克/米3)
(2) 人 类 获 得 资 源 的 数 量 将 随 着 生 产 力 水 平 的 提 高 、 科 学 技 术 的 进 步 而 增 加。一般来说,资源是制约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卡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卡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一、典型例题:1、环境人口容量A、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所能容纳的最适宜人口数B、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环境人口容量越来越小C、科技发展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D、在原始社会,自然环境受到的破坏较小,因此环境人口容量较大解析: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所能承载或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环境人口容量下了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一般大于该地区的最适宜人口数。
环境人口容量受诸多因素的制约,资源、科技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
而资源又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必然会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一般而言,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低,人们获取的资源十分有限,因此环境人口容量也很小。
答案:C2、有关环境人口容量与合理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环境人口容量与合理容量相当B、一个地区的人口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较小C、合理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目前的人口数D、合理人口容量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解析: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所能承载或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是社会性动物,人类的生活除了满足吃、喝等生理方面的需求以外,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
生活消费不仅指物质生活消费,同时也包括文化精神生活的消费。
确定具有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合理人口容量是指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它不是指最大或最高人口,有些接近最适宜人口的涵义。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第三节人口容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成果展示 1.略。 2.社会经济的发展,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社 会问题,比如人口老龄化问题。为了解决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使社会可持 续发展,我国结合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制定了我国的人 口政策,并在不同发展时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3.略。
答案
地理实践深探索 方向与建议 1.查找中国主要自然资源数据,分析中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短板”。 2.选择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收集该国发展资料,为中国提高资源环境 承载力提供借鉴经验。 3.为提高所在地人口合理容量,提出合理化建议。 展示与评价 略。
科学思维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分析方法
第(1)题,表格中,该岛国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为 45 万,此数据能反 映该岛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第(2)题,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只是受资源丰富程度 影响;还与科技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与对外开放 程度呈正相关。
[答案] (1)D (2)C
答案
提升运用能力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 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木板)图,回答 1~2 题。
01预习准备区
精心准备 夯实基础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是指在保证资源 □01 合理开发利用 和
□02 保护良好生态环境 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
口数量。
2.影响和制约因素:
□03 自然资源
数量和质量、
□04 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人均消费水平等因素。
2006 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 2010 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
45 万 25 万 30 万 35 万
(1)反映该岛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数据是( ) A.25 万 B.30 万 C.35 万 D.45 万 (2)资源环境承载力( ) A.只受资源丰富程度影响 B.与科技发展水平呈负相关 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与对外开放程度无关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 第三节 人口容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素养落实] 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 1~2 题。
1.下列对“环境人口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的影响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人
口容量
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因素
资源
科技发展 水平
经济发达 程度
地区的对外 开放程度
人口受教育 水平
消费水平
相关性
影响
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资 正相关 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反之
越小
正相关
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反之越小
正相关
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反 之越小
正相关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 容量越大,反之越小
__________
3.不同观点 (1)乐观者:认为科学技术具有极大的潜力,可以帮助人类 找到新的资源,解决种种难题,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资源 环境承载力的极限值。 (2)悲观者:认为目前世界人口太多,已经超过地球的_资__源__ 环__境__承__载__力__,人口若进一步增长,势必引起严重的后果。 (3)中间派:认为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在 100 亿左右。
4.实现的保障措施
区域
具体措施
_发__展__中__国__家__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
之内
世界
公平的国际秩序 建立_______________,保证人人拥有不断追求高
平等 水平生活质量的_____权利
人地协调 尊重_________发展的客观规律
各国、
持续发展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第3节人口容量含解析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pptx

费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深圳的交通和科技较为发达,但随着人口的剧增,
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压力很大。第2题,科技发达和对外开放程度高有
利于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
(考向2:木桶“短板效应”)
下图为某省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木桶“短板效应”示意图。读图,完
成第3~4题。
D.过高的消费水平,会对人口合理容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答案】D
【解析】过高的居民生活消费水平会降低人口合理容量。
4.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
要意义在于
()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答案】C
【解析】我国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主要是为了制定科学的人口
B.经济发展水平高
C.矿产资源丰富
D.人均消费水平低
【答案】B
【解析】与周边国家相比,新加坡经济发展水平高,可承载的人口
多。
3.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正确叙述是
()
A.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们估计的人口合理容量应该是基本相同
的
B.人口合理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是永远不变
的
C.随着科技发展,资源利用率提高,地球人口合理容量是无限的
【情境探究】 材料一 罗马俱乐部成立于1968年, 旨在从全球的角度研究人类目前和未来 的困境。该俱乐部于1972年推出了第一 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下图 出自这份报告,它从人口、资源、污染、 人均粮食、人均工业产值五个方面对世 界未来趋势做出了预测。
材料二 针对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甲、乙、丙、丁四 位同学提出了下述四种观点。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的变化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 13 _发__展__中___国家要尽 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2)建立 14 _公__平__的__秩__序___,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 平生活质量的 15 __平__等__权利。 (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 发展战略,既保持好 16 __生__态__平__衡__,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满足经济发展,维持
口自然增长率(年 0.35% 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 2 300 万人
均)
量
2000~2010 年 常住人口增加
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
604 万人
3 000 万人
资源,最大可容纳
2010 年常住人口 1 961 万人
—
—
1.北京市常住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大量外来人口迁入
[思维判断]
(判断正误)
1.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比新疆的高。( √ )
2.我国东部的实际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 × )
3.若实际人口数量等于人口合理容量,则人口与物质资源
基本协调。( √ )
根据下表,完成 1~3 题。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北京市) 规划专家提出的北京市人口数量
2000~2010 年人
D.约 14 亿~15 亿
5.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地区开放程度
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
D.国家人口政策
解析:第 4 题,依农业资源或粮食生产能力最大供养的人口 数量为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即该地区的最适宜人口数。 据表可知,我国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约 8 亿~ 9 亿,即人口合理容量约 8 亿~9 亿。第 5 题,影响环境人口容 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歉、地区开放程度的高低、 科技和消费水平的高低等,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无关。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1.3人口容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图示法记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
温馨提示 资源是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唯 一因素,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等也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 载力的大小。因此,资源虽然匮乏,但在科技发展水平高、地区 对外开放程度高的情况下,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仍可能较大,如 日本。
材料三 漫画。
(1)假如各块木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短板效应” 揭示了什么道理?
(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的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密切? 资源的数量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有什么影响?
(3)乾隆年间,中国人口猛增到 3 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 料一、二说明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哪些?
学法指导 图示法理解人口合理容量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地区的最大人口数量,人口合理 容量是一个地区的最佳人口数量,故资源环境承载力大于人口合 理容量。
3.实现人口合理容量措施 (1)就整个世界来说,一方面,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 合理的规模 之 内;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公平 的国际秩序。保证人人拥有不断 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 平等权利 。 (2)就各国,各地区来说,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 家,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可 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第三节 人口容量
【最新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
核心素养定位 1.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衡量指标。(综合思维) 2.理解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学会分析某一地 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3.掌握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理解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意 义和措施。(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第三节人口合理容量pptx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可承载人口/万人 23 000 22 000 5 600 8 500 1 000
3. 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导因素是( B )
A.科技水平
B.自然资源
C.开放程度
D.消费水平
4. 青藏地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D )
①地势高,气候寒冷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自然资源丰富 ④土地生产潜力小
2. 下面影响我国不同省级行政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D )
A.四川省——水能资源
B.山东省——气候资源
C.黑龙江省——矿产资源
D.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
读下表,回答3~4题。
地区 东北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台湾岛、海南岛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年生物量/104t 105 100 88 600 22 400 85 600 10 000
3. 地理信息技术对湖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探究的成果 (1)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分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可提高研究的__准__确__性。 (2) 探究成果。 ①利用__地__理__信__息__系__统__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可实现对区域内可利用水资源、可利用 土地资源等的评价。 ②在对湖北省可利用水资源、可利用土地资源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可作出 湖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
(3) 对外开放程度因素。 ①在一个__对__外__开__放__的地区,资源的互补性强,可大大提高人口合理容量。 ②在一个__封__闭__的地区,由于某些重要资源匮乏,人口合理容量大大降低。 3.特点:相对稳定、动态变化。
4. 谋求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途径 (1) 坚持__计__划__生__育__基本国策,鼓励按政策生育,充分发挥全面两孩政策效应。 (2) 努力提高__技__术__水__平__、资源利用率以及资源管理水平。 (3) 进一步扩大__对__外__开__放__,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微思考】 人口合理容量是固定不变的。这句话是否正确?试说明原因。 [答案] 微思考 提示 不正确。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技术水平、资源基础相对稳定, 人们的生活水平变化不大,人口合理容量相对稳定。但同一时期,在不同地区,经济 社会发展水平不同,人口合理容量是不同的;在不同时期,同一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 也各不相同。
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合理容量

资源环境承载力
>
人口合理容量
1.2 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是决定一个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基础。
山高谷深,地形 崎岖,地震滑坡、 泥石流等地质灾 害频发
横断山区
人口合理容量小
地势低平,气 候温暖、土壤 肥沃
长江中下游平原
人口合理容量大
1.2 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开发更多资源;同时可 以扩大地域开发程度,获取其他地区的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
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降低资源环境承载
力。
因素
资源丰富程 度
科技发展水 平
经济发展程 度
地区开放程 度
生活消费水 平
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 正相关 资源越丰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正相关 科技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正相关 经济越发达,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正相关 负相关
地区开放程度பைடு நூலகம்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越大
(1)区域自然资源和环境
(2)经济水平、科学技术、社会文化、地域开放程度
发展生产力和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
开发思新考资源:改善环境使其更加适合人类
生新存,加提坡高国资土源环面境积承狭载小力;,矿产资源 区缺域开乏放,程人度口:其稠提密高,会资带来源更环多境的承外载界 资力源,大提的高原资因源环是境什承么载?力;不合理的人
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限的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目录
CONTENTE
01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02 人口合理容量 03 案例
复活节岛的悲剧
思考:
复活节岛人口兴衰的主要原 因是什么,与资源、环境是 什么关系?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3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课

3.影响因素 区域资源、环境因素、经济水平、科学技术、社会文化和地域开放 程度等,其中区域中的“短板”即最紧缺要素决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的大小。 [小提醒]资源是制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主要因素。 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都通过影响资源供应能 力来影响环境承载力。如下图所示。
【整合提升】 1.从木桶“短板效应”看环境承载力 (1)木桶“短板效应”:木桶能容纳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 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
(2)理论应用:下图中a、b、c、 d、e分别代表某国家或地区不同资 源的环境承载力,该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最短板“e资源 环境承载力”。
2.关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变化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工业社会 B.农业社会—原始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 C.工业社会—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 D.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 【答案】D 【解析】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最低,能养活的人口最少;从农业社 会到工业社会,再到现代社会,随生产力水平提高,能养活的人口渐增。
人口合理容量
【情境探究】 材料 14亿是一个忧虑的数字。14亿人要吃饭、要穿衣、要上学、 要就业、要住房……消费的需求乘以14亿,就是一个庞大的数目。而中 国的耕地、水资源、森林以及矿产资源总量除以14亿,人均占有量就变 得很少。中国的耕地面积并不充足,人口却在不断增长,这使得我国的 粮食安全、环境资源承受着人口增长的巨大压力。
新课标2019春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课件

材料二
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 1亿之内,一般在7 000万以下,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出现了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开发边
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生活习惯等,都 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1) 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 理?
【解析】
第 (1) 题, b点之后折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反应了环境供给资
源的能力明显提高,最有可能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科学技术进步。第(2)题,甲 处表现为人口消耗资源量大于环境正常提供的资源量,这样就会导致过度开发
资源,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
知 识 构 建
共
同 点
误区警示:(1)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2)从影响因素及特性上理解二者的联系。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制约因素是相同的,由此决定了二者的特
性也是相同的,可由图示去理解,具体如下图所示:
2.读“某地区在不同生产力水平下生活质量与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图 ”, 回答(1)~(2)题。
3.意义: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制定,进而影响区
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人地协调 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 4.谋求途径: 尊重 _____________ 发展战略。
结合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估测,全国耕地面积保持在 1.23亿公顷,
播种面积1.93亿公顷,粮食总产量8.3亿吨,若以人均500千克测算,我国耕地面 积可承载的人口为16亿左右。 材料二 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进行分 析,认为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为8~9亿。如果按照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 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人口合理容量课程标准1.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分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2.通过探究有关人文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学习目标1.结合资料,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2.运用资料,分析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
3.通过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探究实例,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使用方法。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1.概念:指某区域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下,由本地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人口规模。
2.意义:一旦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而失去平衡,并最终丧失原有的承载能力。
二、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下,在保证居民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所能容纳(承载)的适度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是基础。
(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水平和产业结构等社会经济因素起重要作用。
(3)对外开放程度因素①对外开放的地区,资源的互补性强,可提高人口合理容量。
②封闭的地区,某些重要资源匮乏,人口合理容量降低。
3.特点:相对稳定性、不确定性。
4.谋求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途径(1)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鼓励按政策生育,充分发挥全面两孩政策效应。
(2)努力提高技术水平、资源利用率以及资源管理水平。
(3)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三、案例: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探究湖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1.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湖北省水资源、土地资源等数据。
2.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实现对区域内可利用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的评价。
3.在对湖北省可利用水资源、可利用土地资源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的基础上,作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图。
探究点人口合理容量读图,探究下列问题。
1.人口数量与环境质量、资源消耗和粮食产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相关性?答案人口数量与环境质量呈负相关,与资源消耗呈正相关。
人口数量在某一数量范围内,与粮食产量呈正相关,若超出这一数量范围,与粮食产量呈负相关。
2.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答案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对外开放程度因素等。
3.日本的资源较少,但日本的人口合理容量较高,为什么?答案日本虽然资源短缺,但是其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科技发展水平较高,因此人口合理容量较高。
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概念强调点强调的是一个区域的资源和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即地球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条件下和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最多能养活多少人(最佳人口),即地球适合养活多少人共同点制约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发生变化,使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即具有相对稳定性实质最大人口数最适宜人口数意义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制定2.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因素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资源丰富程度正相关资源越丰富,人口合理容量越大;资源越贫乏,人口合理容量越小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科技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大;反之,人口合理容量越小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经济越发达,人口合理容量越大;反之,人口合理容量越小人口受教育水平正相关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大;反之,人口合理容量越小对外开放程度正相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大;反之,人口合理容量越小生活消费水平负相关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小;反之,人口合理容量越大3.人口合理容量的特征——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
读表,回答1~2题。
地区年生物量(万吨)可承载人口(万人)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东北地区105100 23000 229长江中下游地区88600 22000 395台湾岛、海南岛22400 5600 486西北地区85600 8500 32青海、西藏10000 1000 41.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最大容量的主导因素是( )A.科技水平B.自然资源C.开放程度D.消费水平2.青海、西藏资源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势高,气候寒冷②生态环境脆弱③自然资源丰富④土地生产潜力小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 1.B 2.D解析第1题,读表可知,地区可承载人口与年生物量呈正相关,说明影响人口最大容量的主导因素是自然资源,B正确。
第2题,青海、西藏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生产潜力小,是其资源环境承载力低的主要原因,①②④正确。
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高,与题目信息不符,③错误。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人口最大容量、人口合理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
读表回答1~2题。
2050年人口数量14~15亿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15~16亿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多供养的人口数量15.1~16.6亿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8~9亿1.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 )A.15~16亿B.15.1~16.6亿C.8~9亿D.14~15亿2.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因素的是( )A.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B.地区开放程度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D.国家的人口政策答案 1.C 2.D解析第1题,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14~15亿是预测的2050年我国的人口数量;A、B项是根据不同标准预测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第2题,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是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与人口合理容量呈正相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与人口合理容量呈负相关。
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图示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
据此完成3~4题。
3.有人口学专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
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中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4.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
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 3.D 4.C解析第3题,结合理论人口容量公式,在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理论人口容量与b(熟制)呈正相关,纬度越低,熟制越高。
四地中,④地纬度最低,故理论人口容量最大。
第4题,四个城市中①和④的人均用水总量未超过人均水资源总量,即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答案绿洲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
本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为水源。
解析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自然环境恶劣,绿洲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山麓地带,因水资源短缺,本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较低。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图”,完成1~2题。
1.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人、10000人、6000人、4500人,则该地的人口最大容量为( )A.8000人B.10000人C.6000人D.4500人2.如果用a表示21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b表示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用c表示中国的人口最大容量,那么a、b、c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A.a<b<c B.c<b<aC.b<a<c D.a<c<b答案 1.D 2.C解析第1题,根据“木桶效应”可知,该地的资源环境能够承载的人口数取决于供养人口数量最小的要素,因此该地的人口最大容量应为4500人。
第2题,21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已远远超过了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但目前中国的环境还能够养活这么多人,这说明中国目前的人口数量还小于人口最大容量。
2014年上海市建设用地开发度为46%,已超过东京、香港等国际大都市,“十三五”期间上海市将“人口天花板”设定为2500万。
下图为“2001~2017年上海市人口变化图”。
读下图,回答3~4题。
3.影响上海市“人口天花板”的主要因素是( )A.淡水资源B.矿产资源C.土地资源D.生物资源4.上海市( )A.户籍人口基本保持稳定B.常住外来人口增长率先增后减C.常住人口持续快速增加D.2017年常住外来人口约占15%答案 3.C 4.A解析第3题,上海市位于长江入海口,地域有限,城镇化用地也有限,而且2014年的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度已达46%,土地资源成为影响上海市的“人口天花板”。
上海滨江临海,淡水资源较多;矿产资源虽少,但上海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可以通过外运解决;上海亚热带物种较为丰富,而且生物资源也不是影响人口的限制性因素。
据此选C。
第4题,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常住外来人口。
读图可知,上海市户籍人口基本保持稳定;常住外来人口增长率呈先增后减再增再减的波动变化;2011年后常住人口增加缓慢;2017年常住外来人口所占比例=常住外来人口÷常住人口×100%,超过30%,据此选A。
广州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是常住人口为1270.08万人。
预计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500万内,这“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
读“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及变化(与第五次人口普查比较)条形图”,完成5~6题。
5.广州提出的“1500万”被称为“临界点”,“1500万”是指( )A.最低人口数量B.人口合理容量C.资源环境承载力D.土地承载力6.下列关于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及变化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年龄结构是“中间低,两头高”B.0~14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C.15~64岁人口比重上升最慢D.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答案 5.B 6.D解析第5题,根据材料,广州提出的“1500万”被称为“临界点”,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即人口合理容量。
第6题,读图,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是“中间高,两头低”;0~14岁人口比重比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下降;15~64岁人口是劳动力人口,比重上升最快;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故D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