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隶变”产生的意义和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隶变”产生的意义和影响
内容摘要:隶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可谓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而“篆隶笔意”是贯穿各种书体之间的一根主脉。

学习任何书体,隶书都是不可逾越的。

学习书法,隶书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口。

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其笔法简单,容易入手,更重要的是“隶变”引起其他书体的变革,从而对书法艺术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从此处入手,才能真正的了解隶书。

关键词:汉代隶书隶变意义影响
汉代之时,汉隶涌现。

隶书对篆书进行改进,对汉字的构造和形态做出全面调整,字型变圆形为方形,线条变弧线为直线,笔画变繁杂为简省,隶书呈现一种开张力道之势,极具张力与表现力。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进行交际、记录语言和信息的特殊符号,从古至今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而“隶变”则是汉字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变革。

人们把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小篆等字体称为古文字,把隶、楷、行、草书称为今文字。

“隶变”作为古今汉字的分水岭,不论是从哪个角度,都是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的。

卫恒《四体书势》说:“隶书者,篆之捷也。

”隶书是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起笔、收笔清楚的字体,隶书是篆书的快写。

因为隶书来源于篆书的草率写法,因而两种书体自战国晚期到西汉中后期,有过很长的共存时期。

“隶变”不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从战国后期开始,一直到汉代中叶汉隶形成结束,它一共经历了二三百年的时间。

在“隶变”的过程中,古人普遍感觉到隶书书写起来比小篆要方便得多,长时间抑制它的发展也是不可能的。

从秦权量上的铭文就可以清
楚地看到隶书侵入小篆领域的情况:权量铭文的内容是统治者准备传之久远的统一度量衡的诏书,按理说自然应该用正规的小篆铭刻,可是遗留下来的权量铭文却不乏刻着很多隶书成分的诏书铭文,就预示着小篆即将为隶书取代的命运。

在秦代,隶书实际上就已经动摇着小篆的统治地位,到了西汉,距离秦王朝用小篆统一全国文字并没有多久,隶书就正式取代小篆,成为主要的字体,从而再一次印证“隶变”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汉隶的蜕变沿袭了前朝大篆之体貌。

将篆书圆匀的线条斩断,化圆为方,变弧线为直线,在转角处化圆转为方折。

这样不但在字形上简化了篆书,而且在书写方法上也有了进步。

清刘熙载《艺概》说:“书之有隶生于篆,故篆取力弇气长,隶取势险节短……”由篆书的舒朗,以法度森严与造法严谨为宗,汉隶破其风貌而独立创造与形成了具有汉代面目的格韵书体,而且传承了前朝文化遗志,引领一时的文化气象,这与当时汉代的文化、政治、经济的高度繁荣与集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对汉代各艺术门类进行考察时,其美术、建筑、书法在造型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无论是汉代画像砖、汉代建筑还是书法,都是以横向的扁方形展开的格局,由此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的理性。

蔡邕在《隶势》中说:“鸟迹之变,乃为佐隶……或穹窿恢廓,或栉比针列。

或砥平绳直,或蜿蜒胶戾。

或长邪角趣,或规旋矩折。

这标志着一种文化气象的树立和奠定。

当朝文字的形态、面目、造型都趋于完善和统合,并且强化了当时书风的形成和字体面貌的确立。

隶书上承篆书之遗脉,下启楷书之源流,它的出现,无论
从文字角度还是从书法角度来讲,都是一个重要转折。

一定的时代有其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精神需要,才会产生运用这一物质条件的技术和以之进行创造的艺术形态,其中汉隶的笔画、字形特征便很完美的体现了这一时期的审美倾向。

隶书是继篆书之后的一种创新,这种字形扁方所取的横势,迥异于其他的书体布局。

“横”具有“广远、广阔、充满”之意,以横壮势,能给人以排山倒海,不可阻挡之感。

宋杨万里《诚斋诗话》:“洪河溃溢,滔天横骛,屹然中流,观此底柱。

”《史记·留侯甚世家》云:“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融已就,横绝四海。

”宋苏舜钦有诗云:“但闻千珂万马横阵来,石激惊湍自相溅。

”等都体现横势的强大。

在古代兵法中,两军对垒都以横排列阵,由此,横向趋势具有一种气势磅礴、撼人心魄的力量。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东汉中后期的石刻文字标志着隶书由民间步入殿堂,最终完成定型化,法度化过程、彻底取代了篆书地位。

早期隶书造型构造保留着篆书形迹较多,后在使用中由于笔势、结构的发展就成了与小篆完全不同的两种字体,它打破了六书的传统,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标志着汉字演进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隶书逐渐取代篆书,是符合文字由繁到简的发展规律的,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综合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产物。

汉代文学、诗歌的兴盛也为汉隶书风的完善做了铺垫与辅佐,同时相互促进、互相影响和互相引领,以致发展和提升。

隶书在东汉时期经过法度化走向全面成熟,成为官方正体。

“隶变”还在文字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从字形上说,隶书摆
脱了早期篆书体系中的象形为主的“随体诘屈”的文字构成方式的桎梏,以完全抽象的线来组合字形。

中国文字外形的发展至此告一段落。

由于“线”特别是提按顿挫、起伏有致的线条,郑重地走上了历史舞台,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隶变”纯化了线条,也解放了线的空间结构,这对书法艺术来说正是决定性的一步。

由此,汉字笔画和结构单位所组成的单个形体内部、字与字之间、行与列之间所蕴含的诸种对立统一的形式因子,在书家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之前提下,便有各种各样的变化。

因此,文字的空间构造便转入了书法的空间构造。

在书法观赏的四个层次的空间中,只有走向第四层次的“书法空间”时,我们才会理解为什么书法对空间有如此大的敏感。

是“隶变”使汉字充分具备了艺术性的素质和本质。

它使作者主体性的发挥受到了自然外形的限制,而隶书完全以抽象的线条走进空间构筑。

尽管它还受到正体字的在形式空间主要是字与字之间,行与列之间上的限制,但是字的内部空间构筑中如笔画的长短、主次、斜正、曲直、向背、粘合、增减、呼应、揖让等名种对立的形式因子便可因书家主体性的发挥而产生各种丰富的变化。

正规的字体在实用中由于为了不断提高书写速度,因此总是不断的有草化和简化的趋向,隶书就是由于适应急速书写的需要,由篆书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从而使汉字结体逐渐向规范化、程式化、定型化、结束了古文字的结体形式,确定了方块字造型。

隶书的演变过程是文字史上书体演变的重要阶段,是汉字形体的一次伟大的变革。

隶书打破篆书的结构,简化了篆书的笔画,采用更圆为方折的笔法,加
快了文字的书写速度。

隶书在笔势上的改进,脱胎而生成楷书,最终完成了汉字的历史性演变。

隶书所奠定的形体结构,一直沿用到现代。

隶书不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而且在书写上创造了多种多样、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

它不仅为其后的章草、今草、楷书奠定了形成的基础,而且也为现今广为使用的正规印刷字提供了原始规范。

草书和楷书为千余年来流行的书法,在形体上皆由隶演化而成,在技法上则更由隶法变化而来。

可以这样说,隶书是今文字之祖,从这个意义上说,隶书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光辉灿烂的一页。

汉隶作为书法艺术是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的,它的博大精深、古朴大度、典雅内涵的美学境界,为喜爱他的人津津乐道。

隶书从此就有了这样的评价:“骨肉均适,情文流畅,诚非溢美”、“运笔拙外醇厚,刚劲沉着结构以方取势”等等,哪怕在现在,好的隶书作品仍具有很好的艺术价值。

我们今天之所以能用在用笔方面,纵横挥洒,无羁无绊,中国历史的长河也是随隶书的形成与发展而流淌过来的。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在当今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隶书的审美观发生了变化,尤其在改革开放后的文化艺术氛围对隶书的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产生了不同的审美观念时,我们更意识到“隶变”对书法艺术如实的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从社会学角度探究隶书的发展规律及美学特征》
《浅谈隶变对汉字构成系统的影响》
《走向书法的第一步——隶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