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14《结构稳定性和极限荷载》同济大学教学大纲(含教学内容,使用课本等)

合集下载

030114《结构稳定性和极限荷载》同济大学教学大纲(含教学内容,使用课本等)

030114《结构稳定性和极限荷载》同济大学教学大纲(含教学内容,使用课本等)

《结构稳定性和极限荷载》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0114 学分:2 总学时:34 大纲执笔人:朱慈勉大纲审核人:许强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限选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杆件结构静力和动力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杆件结构的稳定性和极限荷载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一)结构稳定性分析
熟悉结构稳定性方面的基本概念,掌握压杆稳定性分析的静力法和能量法,刚架稳定性的计算方法,了解梁侧向稳定和拱稳定的概念。

(二)极限荷载
熟悉结构极限荷载方面的基本概念,掌握梁和简单刚架极限荷载的计算方法。

三、课程基本内容
(一)结构稳定性分析
稳定问题的基本概念,包括失稳类别和自由度的概念。

用静力法和能量法确定压杆的临界荷载。

组合压杆和刚架稳定性分析。

梁的侧向稳定和拱的稳定概念。

(二)极限荷载
极限弯矩、塑性铰和极限荷载的概念,比例加载的一般定理。

超静定梁和简单刚架极限荷载的计算。

四、实验或上机内容
无。

五、前修课程要求
杆件结构静力学、动力学。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结构力学》朱慈勉,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2004年1月。

参考教材:
《结构力学》周竞欧、朱伯钦、许哲明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第一版)1994年
《结构力学教程》,龙驭球、包世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2001年。

建议教材与参考书可随新教材出版而调整。

同济大学 结构力学 PPT学习教案

同济大学 结构力学 PPT学习教案
第47页/共84页
第48页/共84页
风洞试 验
风洞试 验
第49页/共84页
第50页/共84页
第51页/共84页
















几何组成分析 静定结构受力分析
结构位移计算
梁 刚架
拱 桁架
组合结构
力法
位移法
超静定结构受力分析
影响线 计算结构力学
结构矩阵 分析 实验
力矩分配 法
结构动力计算 结构稳定计算**
水立方和盘古大观大厦
第22页/共84页
第23页/共84页
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
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 (一滴水)2008年8月5日投入使用
第24页/共84页
第25页/共84页
澳门桥
第26页/共84页
斜拉桥
第27页/共84页
拱桥
第28页/共84页
第29页/共84页
1999年1月4日,我国重庆市綦江县 彩虹桥发生垮塌,造成:
第4页/共84页
加里莱·伽利略 (Galileo·Galilei 1564— 1642年)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力 学家、天文学家。他推翻了当时最权威 的 亚里斯多德 的学说, 1582年,他先 后发明了“摆锤摆动等时性定律、落体 定律、惯性定律”。伽利略的成就被公 认为——近代科学的起源。
第5页/共84页
第53页/共84页
台 北 101大 楼 --“最 高 建筑 物”(508米 )
国 家 石 油 公 司双塔 大楼( 452米)
第54页/共84页
高层建筑
高耸结构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教学大纲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教学大纲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教学大纲2010年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附件一:教学安排课程性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考试学期学分学时上机时数实验时数A1 002016 形势与政策(1) 1 0.5 1 0 0A1 031106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上) 1 2 2 0 0A1 07037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 2 2 0 0A1 100100 大学计算机基础 1 1.5 1 17 0A1 112001 大学英语(A)1 1 4 4 0 0A1 112144 大学英语(三级) 1 4 4 0 0A1 112145 大学英语(四级) 1 4 4 0 0A1 122004 高等数学(B)上 1 5 5 0 0A1 123001 普通化学 1 3 3 0 0A1 123002 普化实验 1 0.5 1 0 0A1 320001 体育(1) 1 1 2 0 0B1 030190 土木工程概论(E) 1 1 1 0 0B1 080075 土木工程材料 1 2 2 0 17A1 002017 形势与政策(2) 2 0.5 1 0 0A1 031107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下) 2 2 2 0 0A1 070374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2 3 2 0 0A1 112002 大学英语(A)2 2 4 4 0 0A1 112145 大学英语(四级) 2 4 4 0 0A1 112146 大学英语(五级) 2 4 4 0 0A1 122005 高等数学(B)下 2 5 5 0 0A1 124003 普通物理(B)上 2 3 3 0 0A1 124006 物理实验(上) 2 1 2 0 0A1 320002 体育(2) 2 1 2 0 0A1 360011 军事理论 2 1 1 0 0B1 125111 工程力学I 2 4 4 0 8A1 002018 形势与政策(3) 3 0.5 1 0 0A1 030132 C++语言 3 2.5 2 17 0A1 07037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3 2 0 0A1 100116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3 2.5 2 34 0A1 110178 大学英语(A)3 3 2 2 0 0A1 110179 中级口语 3 2 2 0 0A1 110180 英语报刊选读 3 2 2 0 0A1 110181 商务英语 3 2 2 0 0A1 110182 综合翻译 3 2 2 0 0A1 110183 实用写作 3 2 2 0 0A1 122010 线性代数B 3 3 3 0 0A1 124004 普通物理(B)下 3 3 3 0 0A1 124007 物理实验(下) 3 0.5 1 0 0A1 320003 体育(3) 3 1 2 0 0B1 030130 结构力学Ⅰ 3 4 4 0 0B1 125112 工程力学II 3 3 3 0 6A1 002019 形势与政策(4) 4 0.5 1 0 0A1 030292 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VB环境) 4 2.5 2 34 0A1 07805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 6 3 0 0 A1 110179 中级口语 4 2 2 0 0A1 110180 英语报刊选读 4 2 2 0 0A1 110181 商务英语 4 2 2 0 0A1 110182 综合翻译 4 2 2 0 0A1 110183 实用写作 4 2 2 0 0A1 112067 大学英语(A)4 4 2 2 0 0A1 12201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4 3 3 0 0A1 320004 体育(4) 4 1 2 0 0B1 021084 房屋建筑学 4 3 3 0 0B1 030235 结构力学Ⅱ 4 2 2 0 0B1 031176 工程地质 4 2 2 0 17B1 122103 数理方程 4 2 2 0 0B1 125062 流体力学 4 2 2 0 4A1 100115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5 2.5 2 34 0B1 030114 结构稳定性和极限荷载 5 2 2 0 0B1 030158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5 4 4 0 8B1 030192 弹性力学 5 2 2 0 0B1 030320 工程机电 5 1 1 0 0B1 031126 钢结构基本原理 5 2.5 3 0 8B1 031175 土力学A 5 2 2 0 17B1 031178 荷载与结构设计原则 5 1 1 0 0B1 122015 数值方法与计算机算法 5 2 2 34 0C1 150327 轨道交通工程 5 2 2 0 0A1 030375 计算机辅助设计 6 2.5 2 34 0B1 030321 弹性力学有限元法 6 2 2 0 0B1 031009 薄壁杆件力学 6 2 2 0 0B1 031088 工程概预算和招投标 6 2 2 0 0B1 031127 土木施工工程学 6 2.5 3 0 8B1 031181 基础工程设计原理 6 3 3 0 0B1 031214 计算结构力学与应用软件 6 2 2 34 0C1 030303 桥梁工程(上) 6 4 4 0 0C1 030306 桥梁概念设计 6 2 2 0 0C1 030323 建筑结构概念设计 6 1 1 0 0C1 030325 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 6 2 2 0 0C1 030328 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 6 3 3 0 0C1 030374 工程灾害与防治 6 2.5 3 0 0C1 031129 原位测试与检测 6 2 2 0 0C1 031183 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 6 3 3 0 0 C1 031185 砌体结构6 1 1 0 0C1 031190 地下建筑结构 6 3 3 0 0C1 031292 地下混凝土结构设计 6 2 2 0 0 C1 031292 地下混凝土结构设计 6 2 2 0 0 C1 150072 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 6 2 2 0 0 C1 150084 交通工程 6 2 2 0 0C1 150133 轨道工程 6 2 2 0 6C1 150136 铁路路基 6 2 2 0 0C1 150142 路基工程 6 1 1 0 5C1 150174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 6 2 2 0 0 C1 150326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6 2 2 0 0 C1 150327 轨道交通工程 6 2 2 0 0C1 151007 道路工程材料 6 2 2 0 6C3 010617 工程经济学 6 2 2 0 0C3 030044 隧道工程 6 1 1 0 0C3 030246 结构安全性设计概论 6 1 1 0 0 C3 030309 桥梁结构计算 6 2 2 0 0C3 030310 桥梁试验与检测 6 2 2 0 0C3 030311 桥梁动力学概论 6 2 2 0 0C3 030314 轨道交通桥梁 6 2 2 0 0C3 031216 岩体力学 6 2 2 0 8C3 031355 地下工程 6 2 2 0 0C3 031356 岩土工程 6 2 2 0 0C3 031357 桥梁工程 6 2 2 0 0C3 031360 水利工程 6 2 2 0 0C3 150015 机场规划与设计 6 2 2 0 0C3 150064 桥涵水文 6 2 2 0 0C3 150082 道路工程I 6 2 2 0 0C3 150082 道路工程I 6 2 2 0 0C3 150084 交通工程 6 2 2 0 0C3 150132 运输工程导论 6 2 2 0 0B1 030322 结构全寿命维护7 2 2 0 0C1 030244 工程风险评估与管理7 2 2 0 0 C1 030285 轨道交通桥梁工程7 2 2 0 0 C1 030304 桥梁工程(下) 7 4 4 0 0C1 030305 钢与组合结构桥梁7 2 2 0 0 C1 030324 建筑施工7 2.5 3 0 0C1 030324 建筑施工7 2.5 3 0 0C1 031156 混凝土桥(Ⅲ) 7 3 3 0 0C1 031184 建筑钢结构设计7 2 2 0 0C1 031184 建筑钢结构设计7 2 2 0 0C1 031188 建筑结构试验7 1 1 0 9C1 031189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7 2 2 0 0C1 031191 地下建筑施工7 2 2 0 0C1 031192 地下结构工程测试与监测7 1 1 0 17C1 031193 地基处理7 2 2 0 0C1 031241 桩基设计与计算7 2 2 0 0C1 031310 建筑结构抗震7 1.5 2 0 0C1 031349 土动力学与基础抗震7 2 2 0 13C1 150131 铺面工程7 2 2 0 14C1 150135 铁路隧道7 2 2 0 0C3 030245 土木工程法规7 1 1 0 0C3 030299 人行桥梁设计(双语) 7 1 1 0 0C3 030307 斜弯桥设计7 2 2 0 0C3 030308 桥梁工程发展与展望7 2 2 0 0C3 030312 桥梁施工与养护7 2 2 0 0C3 030313 桥涵水文与基础7 2 2 0 0C3 030318 建筑防恐安全7 1 1 0 0C3 030326 岩土工程灾害分析与防治(双语) 7 2 2 0 0 C3 030376 高层建筑基础7 1 1 0 0C3 030377 地下结构CAD与信息化7 2 2 34 0C3 031137 建筑结构优化设计原理7 1 1 0 0C3 031145 木结构(双语教学) 7 1 1 0 0C3 031193 地基处理7 2 2 0 0C3 031237 地铁与轻轨7 2 2 0 0C3 031250 挡土结构与基坑工程7 1 1 0 0C3 031310 建筑结构抗震7 1.5 2 0 0C3 031347 地下结构灾害与防护7 1 1 0 0C3 031355 地下工程7 2 2 0 0C3 031356 岩土工程7 2 2 0 0C3 031357 桥梁工程7 2 2 0 0C3 031360 水利工程7 2 2 0 0C3 033073 土工合成材料7 2 2 0 0C3 091075 保险学7 2 2 0 0C3 150063 运输经济学7 2 2 0 0C3 150063 运输经济学7 2 2 0 0C3 150080 道路CAD 7 2 2 34 0C3 150082 道路工程I 7 2 2 0 0C3 150129 隧道病害与防治7 2 2 0 0C3 150137 轨道交通工务管理7 2 2 0 0C3 151009 运输设施与管理7 2 2 0 0C3 031115 房屋结构抗火设计8 1 1 0 0C3 031124 建筑幕墙施工8 1 1 0 0C3 031131 建筑幕墙结构8 1 1 0 0C3 031136 混凝土特种结构8 1 1 0 0C3 031139 塔桅结构8 1 1 0 0C3 031142 组合结构(双语教学) 8 1 1 0 0C3 031148 大跨度结构8 1 1 0 0C3 031150 高级装饰工程施工8 1 1 0 0附件二:实践环节安排序号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学期阶段时间长度地点上机时数备注1 080157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0 1 教学周阶段1周02 360002 军训 2 2 实践周阶段2周0 实践周3 031276 认识实习 1 2 实践周阶段1周0 实践周4 125126 工程力学I实验设计 1 2 实践周阶段1周0 实践周5 241005 金工实习 1 4 教学周阶段1周0 学期内6 035044 测量实习 2 4 实践周阶段2周0 实践周7 031121 工程地质实验0 4 教学周阶段1周08 031277 地质实习 1.5 4 实践周阶段 1.5周0 实践周9 030290 钢结构基本原理实验0 5 教学周阶段0.5周010 031119 土力学实验0 5 教学周阶段1周011 031123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实验0 5 教学周阶段0.5周012 150213 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课程设计 2 6 实践周阶段2周0 实践周13 031367 工程软件应用 2 6 教学周阶段2周0 学期内14 030291 土木施工工程学实验0 6 教学周阶段0.5周015 031120 岩体力学实验0 6 教学周阶段0.5周016 021082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 1 6 实践周阶段1周0 实践周17 021082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 1 6 实践周阶段1周0 实践周18 030315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3 6 教学周阶段3周019 030317 大跨度混凝土桥梁课程设计 1.5 6 实践周阶段 1.5周0 实践周20 031285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 2 6 实践周阶段2周20 实践周21 030269 结构防灾实验 2 6 教学周阶段2周022 031283 地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2 6 教学周阶段2周2023 031283 地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2 6 教学周阶段2周2024 150153 路基工程课程设计 1 6 教学周阶段1周2025 030329 社会实习0 6 实践周阶段2周026 150163 轨道与路基工程课程设计 1 6 实践周阶段1周0 实践周27 031281 建筑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2 6 教学周阶段2周2028 031281 建筑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2 6 教学周阶段2周2029 150162 轨道交通选线与场站课程设计 1 6 实践周阶段1周0实践周30 150164 轨道实习 2 6 实践周阶段2周0 实践周31 031362 生产实习 4 6 实践周阶段4周0 实践周32 031362 生产实习 4 6 实践周阶段4周0 实践周33 031362 生产实习 4 6 实践周阶段4周0 实践周34 031362 生产实习 4 6 实践周阶段4周0 实践周35 033026 原位测试实习 2 6 实践周阶段2周0 实践周36 150154 铺面工程课程设计 1 7 教学周阶段1周037 150234 铁路隧道课程设计 1 7 教学周阶段1周038 031286 岩土工程课程设计 2 7 教学周阶段2周2039 031284 建筑施工课程设计0.5 7 教学周阶段0.5周040 031284 建筑施工课程设计0.5 7 教学周阶段0.5周041 031013 钢结构课程设计 1 7 教学周阶段1周2042 031122 地下结构工程测试与监测实验0 7 教学周阶段1周043 031118 建筑结构试验Ⅱ0 7 教学周阶段0.5周044 030286 轨道交通桥梁工程课程设计 1 7 教学周阶段1周045 031157 土动力学实验0 7 教学周阶段0.75周046 030316 钢与组合结构桥梁课程设计 1.5 7 教学周阶段 1.5周47 031366 混凝土桥III课程设计 2 7 教学周阶段2周048 030330 毕业实习0 8 实践周阶段3周049 031997 毕业设计16 8 教学周阶段16周100 学期内附件三:课外安排序号课程名称周学时学期要求。

同济大学朱慈勉结构力学结构的稳定计算PPT学习教案

同济大学朱慈勉结构力学结构的稳定计算PPT学习教案
第18页/共34页
§11-2 有限自由度体系的稳定 ——静力法和能量法
三、结构失稳问题转化为具有弹性支座压杆的失稳问题
例11.6 求体系的临界荷载Pcr

P
解:
yP
yP
PyP
l
EI=
B EI A
a
EI C
a
由Pcrk/l
B
6EI Pcr al
θ
B
A
C
3 EI
a θθ
A
A
θ
3EIθ/ a
3EIθ/ a
§11-2 有限自由度体系的稳定 ——静力法和能量法
静力法求临界荷载分析步骤:
1、设定一种满足约束条件的可能的失稳变形状态(新的平衡 状态);
2、由分支点上平衡的两重性出发,对新的平衡状态建立静力 平衡方程,由位移为非零解得“特征方程”,也称“稳定
方 程”;
3、解特征方程,从而求得临界荷载。
第13页/共34页
Pcr
P
cr cr
第5页/共34页
§11-1 两类稳定问题概述
三、稳定自由度
稳定自由度——体系产生弹性变形时,确定其变形状态所需的 独立几何参数的数目。
P
P
P
y1
EI
EI y2
EI
1个自由度
2个自由度
无限自由度
第6页/共34页
§11-2 有限自由度体系的稳定 ——静力法和能量法
稳定计算的中心问题是确定临界荷载。 完善体系分支点失稳分析有静力法和能量法。 静力法是从分支点上具有平衡的二重性出发,对新的平 衡状态建立静力平衡条件,从而求得临界荷载。 能量法是对新的平衡状态建立以能量形式表示的平衡条 件,依据临界点系统总势能为驻值,进而求得临界荷载 。

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教学计划及课程教学大纲

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教学计划及课程教学大纲

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教学计划及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理论类必修课】专业理论基础课系列建筑概论建筑理论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旅游专业低年级教学(36学时)1、教学目的了解建筑学的基本知识和一般原理,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初步的理论基础。

2、教学内容什么是建筑(4学时)1 房屋、建筑物、建筑2 著名建筑师论建筑3 建筑与空间4 人与建筑5 建筑的基本属性建筑的物质性(8学时)1 概述2 建筑的物质构成3 人对建筑的物质性需求4 人对建筑的精神性需求建筑的社会性(8学时)1 建筑的地域性和民族性2 建筑的历史性和时代性3 建筑的文化艺术性建筑的艺术性(14学时)1 建筑与艺术文化概述2 绘画艺术的修养3 雕刻艺术的修养4 其他艺术的修养(最后2学时为考察)建筑设计初步一、教学要求掌握建筑学专业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基本技能和一般方法,为专业主干课的学习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一)建筑制图工具的介绍及其使用方法(二)建筑的使用功能与建筑平、立、剖面形成及其表达方法(三)建筑的模型表达与模型的制作(四)色彩的基本知识与建筑色彩(五)建筑渲染工具介绍及其使用方法,裱纸技法介绍(六)建筑的测绘,测量的方法和步骤,绘图的步骤(七)建筑的配景与建筑图(八)工程字体与建筑图(九)建筑方案文本制作,图面构图安排,封面设计。

三、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徒手画训练教程》自编教材(正在编)2、《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一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建筑初步〉清华大学田学哲编建筑设计原理(1-2)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旅游专业(1学时/周)一、教学目的学习和掌握建筑形态构成的一般原理,以及建筑设计原理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内容(一)形态与设计1、建筑形态设计基础(1)概述(2)形态构成(3)基本操作和形态力(4)形态的组织(5)空间形态2、建筑空间认识(1)空间的特性(2)空间的关系(3)空间的限定(4)建筑空间的组织3、建筑形态的基本要素(1)形态:比例和尺度(2)形态的技术要素(3)形态的环境要素(4)场地的概念与环境的处理(二)功能与设计1、建筑概述(1)建筑的分类与分等(2)建筑的功能(3)建筑的物质构成(4)建筑的内部环境(5)建筑的外部环境2、建筑设计(1)建筑设计的内容(2)建筑设计的过程(3)建筑设计的外在条件(4)建筑设计的内在依据3、建筑的平面设计(1)主体的平面设计(2)辅体的平面设计(3)交通枢纽的平面设计(4)平面的组合设计4、建筑的剖面设计(1)结构形式的确定(2)层数的确定(3)竖向尺寸的确定(4)剖面的组合(5)结点的构造处理(三)造型设计1、建筑单位空间的塑造(1)建筑空间的构思与创意(2)建筑空间的分隔与联系(3)建筑造型的艺术特征(4)建筑构图的基本原理(5)建筑造型与立面设计(6)建筑装饰对空间塑造的作用2、建筑群体空间的塑造(1)建筑的群体组合(2)建筑的外部空间设计(3)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3、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三、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建筑形态设计基础,同济大学建筑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钢结构稳定原理ppt课件

钢结构稳定原理ppt课件
2 0 稳定平衡状态 2 0 不稳定平衡状态 2 0 由3阶变分判定
2016《钢结构稳定原理》
02.1 典型算例1
【典型算例1】 能量法
UVUW
r2 /2Nl1cos
r N ls in 0
小变形状态下
sin
N cr
r l
【思考02.1】请根据最小势能原理判别 变形后的平衡状态是否稳定?
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
2016《钢结构稳定原理》
04.2 平衡方程
A. 两端铰接理想压杆的平衡方程
基本假定:
z
z
等直杆;弹性;小变形;
平截面;荷载作用在形心;
N
由内外弯矩的平衡可得:
N
Mx内EIxv M x外 Nv
EIxvNv0
【思考04.1】右图压杆失稳后,支座处有没有 水平反力?画出右图压杆变形后的弯矩图和剪 力图;压杆中的剪力是如何产生的?
典型焊接残余应力分布
平板
工字形截面
纵向残余应力; 焊缝处后冷却,为残余拉应力; 残余应力在截面上自平衡;
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
2016《钢结构稳定原理》
04 轴压构件的弯曲失稳
可编辑课件PPT
42
04.1 失稳形式
轴压构件整体失稳形式
➢弯曲失稳: H型截面柱
➢扭转失稳 十字截面柱
➢弯扭失稳 T型截面柱
大应力,原因:
fy fe
fp
(1)fe、fp、fy非常接近,三者合一,可认
为弹性与塑性的分界点;
(2)fy以后,塑性变形很大,一旦超载,易 o 被发现加固补救;
(3)fy 发展到fu,有很大一段区域,可作为 fy 强度储备,称fu/fy为强屈比,要求大于1.2

030036《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同济大学教学大纲(含教学内容,使用课本等)

030036《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同济大学教学大纲(含教学内容,使用课本等)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30036 学分:3 总学时:51大纲执笔人:朱军大纲审核人:屈文俊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本课程主要面向工程力学专业,是针对该专业修读专业方向二(现代工程结构方向)课群组的学生开设的专业特色课程内的限定选修课(F2),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由钢筋及混凝土这两种材料所组成的结构构件的基本力学性能及计算方法,从而为后继课程——《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一) 绪论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与特点,了解其工程应用及发展概况。

(二)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熟悉钢筋混凝土材料的特点,掌握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及应力应变关系,熟悉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特性,熟悉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三) 按近似概率理论的极限状态设计法熟悉极限状态的概念,了解按近似概率的极限状态设计法,掌握实用设计表达式。

(四) 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熟悉主要试验结果,熟练掌握单筋、双筋及T形截面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熟悉受弯构件的一般构造。

(五) 受弯构件的斜截面承载力熟悉主要试验结果,熟练掌握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熟悉保证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构造措施。

(六) 受压构件的截面承载力熟悉主要试验结果,熟练掌握轴心受压普通箍筋柱的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熟练掌握偏心受压构件对称及不对称配筋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了解偏心受压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熟悉受压构件一般构造。

(七) 受拉构件的截面承载力熟悉主要试验结果,熟悉轴心受拉及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受拉承载力计算方法,了解偏心受拉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八) 受扭构件的扭曲截面承载力熟悉主要试验结果,熟练掌握纯扭构件及弯、剪、扭构件的扭曲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熟悉受扭构件一般构造。

(九)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变形、裂缝及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熟悉变形及裂缝控制计算的理论和方法,了解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基本概念。

Part3-第14章-大跨度桥梁的稳定理论

Part3-第14章-大跨度桥梁的稳定理论

普兰特尔和米歇尔几乎同时发表了关于梁侧倾问题的研究成果
1.1 稳定理论的发展(续)
薄壁轻型结构的使用,提出了稳定新课题
瓦格纳(H.Wagner,1929)及符拉索夫(1940)等建立关于薄壁杆件的 弯扭失稳理论
证明其临界荷载值大大低于欧拉理论值,且不能用分支点的概念来解释
引入了极值点失稳的观点以及跳跃现象的稳定理论
图 12.2 均布径向荷载作用下的圆弧拱 在均布径向荷载 q 作用下,开始只有沿拱轴方向的弹性压缩变形 若忽略轴向变形的影响,拱轴线与压力线完全吻合,处于无弯矩 状态

3.1圆弧拱平面屈曲微分方程(续)
当荷载达到临界值时,拱发生微小的弯曲变形 v,且在截 面上存在弯矩 M,在这一变形状态下可以导出它的屈曲微分方 程为:
2.1 第一类稳定问题的线弹性有限元分析(续)
[K]σ 可以分成一期恒载的初内力刚度阵 [K1 ]和后期荷载( 二期、活载等)的初内力刚度阵 [K 2 ]两部分
计算一期恒载稳定问题, [K2 ] 0 ,为恒载稳定安全系数
计算后期荷载稳定问题,则恒载 [K1 ]可近似为一常量,式 (12-6)改写成:
第十二章
大跨度桥梁 稳定理论
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
大跨度桥梁研究室
第十二章
本章主要内容
1 概 述
大跨度桥梁的稳定理论
2 第一类弹性及弹塑性稳定分析
3 拱桥稳定分析和非保向载力全过程分析 6 小 结
1. 概述 1.1 稳定理论的发展
什么是结构失稳?
结构在外力增加到某一量值时,稳定性平衡状态开始丧失,稍有扰动,结构 变形迅速增大,使结构失去正常工作能力的现象
当荷载接近临界值时,变形才迅速增大,由此确定失稳条件

结构稳定理论 同济大学 张其林老师课件

结构稳定理论 同济大学 张其林老师课件

Pcr,2
1 r2
GIt
2EI
4H 2
精确解:
Ps
1 r2
GIt
2 EI
4H 2
二、Dunkerley准则
一个作用于复杂荷载系统的弹性结构 的最小临界荷载的倒数小于等于同一结构 作用于各子荷载得到的临界荷载倒数之和。
例:考虑一平面内压弯构件 N,M
①首先假定 M=0,只有N作用,平面外弯曲屈曲:
We Wi 0
其中,外力功We等于外荷载势能增量e 的负值,即:We e 内力功Wi 等于体系弹性势能增量U 的负值,即:Wi U
平衡条件: e U 0
为体系的总势能, e U U We
平衡状态时,体系总势能的一阶变分为零,总势能为驻值
——总势能驻值原理: 0
平衡状态的稳定性通过总势能的二阶变分 2 确定。 平衡状态稳定时,总势能为最小值
2l 2 l l sin 2 l cos 2 2l2 1 sin
2l( 1 sin 1)
记:N c ,
l 1 sin
NH N
N 2l
1 sin 2
,
NV
N
l cos 2l
N
cos 2 1 sin
绕A点弯矩平衡:Pl sin NHl cos NVl sin
p1 0:
2
p2 '
0:
2P lC
1
3
4
从 p2 可见: 0时 结构具有不稳定的后屈曲性能; 0时 后屈曲性能稳定
从 p2 ' 可见: 0时 结构具有不稳定的初始后屈曲性能; 0时 初始后屈曲性能稳定。
4、小结
(1)对称:Talyor级数展开后, 项消失,可考虑 2项; 不对称,Talyor级数展开后,可仅考虑 项。

同济大学化学系实验教学大纲

同济大学化学系实验教学大纲

198 1同济大学化学系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汇编(修订稿)同济大学化学系2009年6月目录1、《普通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12、《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大纲53、《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94、《无机合成化学》教学大纲165、《无机化学实验(工科)》教学大纲196、《分析化学实验(1)》教学大纲247、《分析化学实验(2)》教学大纲288、《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339、《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3810、《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4311、《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大纲4612、《物理化学实验(1)》教学大纲5113、《物理化学实验(2)》教学大纲5614、《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大纲6115、《有机化学实验(1)》教学大纲6716、《有机化学实验(2)》教学大纲7017、《有机合成化学》教学大纲7318、《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7619、《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7920、《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8121、《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8422、《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大纲8623、《化工实验》教学大纲9024、《化工专业实验》教学大纲93《普通化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123002 学分:0.5 总学时:17 实验学时:14 大纲执笔人:温鸣大纲审核人:杨勇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普通化学实验》是我校工科各专业的必修公共基础课之一(B1)。

通过《普通化学实验》课程的训练,学生应能够掌握最基本的化学实验的操作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最一般的方法,努力学会应用所学知识,正确观察思考和分析实验过程,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二、课程面向专业土木工程、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工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信息科学技术、给排水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交通工程、交通运输专业、物流工程、建筑设备与环境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应用物理学等专业。

三、实验基本要求1、充分预习。

结构力学第11章结构极限荷载与弹性稳定

结构力学第11章结构极限荷载与弹性稳定
结构力学第11章结构极限荷载与弹 性稳定
§11-2 基本概念
由静力条件,有:
由此得出极限荷载FPu,即有
最后指出:这几个概念是非常重要的。讨论矩 形截面梁在纯弯曲状态下所获得的结果,利用其它 形式的截面形状,也有类似的结果。
结构力学第11章结构极限荷载与弹 性稳定
§11-2 基本概念
三、 稳定问题
的偏心受压直杆,一开始就处 于同时受压和弯曲的状态。当 F达到临界值Fcr时,荷载不增 加或减小,挠度仍继续增加如 图b—丧失第二类稳定性。
工程结构实际上均属于第二类稳 定问题。可将其简化为一类稳定问题
在弹塑性阶段中,随着M增大,弹性核的
高度逐渐减小,最后y00。此时相应弯 矩是截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称为“极 学第11章结构极限荷载与弹 性稳定
§11-2 基本概念
比较两式可知:对于矩形截面,极限弯矩为弹 性极限弯矩的1.5倍,即Mu=1.5Ms。
二、 塑性铰和极限荷载
图c所示工字梁,荷载达到临界值前仅 在复板平面内弯曲,荷载达到临界值时发生 斜弯曲和扭转。
结构力学第11章结构极限荷载与弹 性稳定
§11-2 基本概念
丧失第一类稳定性的特征:
结构的平衡形式及内力和变形状态发生质的突变,
原有平衡形式已不稳定,同时出现新的有质的区别的平衡形式。 图a所示由塑性材料制成
极限弯矩,或称为屈服弯矩。即:
s
MS
bh2 6
s
y0
(2)图(b)—截面处于弹塑性阶段,
y0
截面外边缘处成为塑性区,应力为常数, s b) 结构力学第11章结构极限荷载与弹 性稳定
§11-2 基本概念
=s;在截面内部(|y|y0)则仍为弹性区,称为弹性

结构稳定理论教学大纲

结构稳定理论教学大纲

结构稳定理论教学大纲结构稳定理论教学大纲导言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结构稳定理论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建筑、机械、航空等领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传授结构稳定理论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势在必行。

本文将探讨结构稳定理论教学大纲的制定原则、内容安排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大纲的制定原则1. 知识体系的合理性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应根据结构稳定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

从基础知识到高级应用,逐步深入,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结构稳定理论的核心内容。

2.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结构稳定理论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大纲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通过实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学生在学习结构稳定理论时,存在不同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

教学大纲应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1. 基础知识的学习首先,学生需要掌握结构稳定理论的基础知识,包括力学基础、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

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基础,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结构稳定的基本原理接着,学生需要学习结构稳定的基本原理,包括平衡条件、稳定性判据、结构失稳的形式等。

通过理论推导和实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结构稳定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结构稳定的分析方法在掌握基本原理后,学生需要学习结构稳定的分析方法,包括线性稳定分析、非线性稳定分析等。

通过理论讲解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不同分析方法的应用场景和计算步骤。

4. 结构稳定的设计原则最后,学生需要学习结构稳定的设计原则,包括结构的合理布局、材料的选择和加固措施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其能够设计出稳定可靠的结构。

《桥梁工程》同济大学教学大纲(含教学内容,使用课本等)

《桥梁工程》同济大学教学大纲(含教学内容,使用课本等)

《桥梁⼯程》同济⼤学教学⼤纲(含教学内容,使⽤课本等)《桥梁⼯程》课程教学⼤纲课程编号:030010 学分: 3 总学时:51⼤纲执笔⼈:张国泉⼤纲审核⼈:⽯雪飞⼀、课程性质与⽬的《桥梁⼯程》是交通⼯程专业的⼀门主要专业课。

通过教学,学⽣应较系统地掌握⼀般桥梁的结构构造和设计理论,为今后从事桥梁⼯程的设计与施⼯奠定基础。

⼆、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各种桥梁体系的基础知识,包括结构受⼒与构造特点及各种桥型的适⽤性;2、重点掌握钢筋混凝⼟与预应⼒混凝⼟梁桥、拱桥的基本构造和设计计算理论;3、通过作业练习,具备中、⼩跨径梁桥、拱桥结构分析计算的能⼒。

三、课程基本内容(-)总论1、桥梁在交通事业中的地位和国内外桥梁发展概况2、桥梁的组成和分类3、桥梁总体规划原则和基本设计资料4、桥梁纵、横断⾯设计和平⾯布置5、桥梁的设计荷载及其组合(⼆)钢筋混凝⼟和预应⼒混凝⼟梁式桥1、概述(l)钢筋混凝⼟和预应⼒混凝⼟梁式桥的⼀般特点(2)梁式桥的主要类型及其适⽤情况2、桥⾯构造(l)桥⾯铺装(2)桥⾯排⽔设施(3)桥⾯伸缩缝(4)⼈⾏道、栏杆与灯柱3、板桥设计与构造(l)板桥的类型及其特点(2)简⽀板桥的构造(3)斜交板桥的受⼒特点与构造4、装配式简⽀架桥的设计与构造(l)装配式简⽀梁桥的构造类型(2)装配式钢筋混凝⼟架桥(3)装配式预应⼒混凝⼟简⽀架桥(4)组合梁桥5、简⽀梁桥的计算(1)概述(2)⾏车道板的计算(3)荷载横向分布计算(4)内⼒计算原理6、梁式桥的⽀座(l)⽀座的作⽤、类型和构造(2)⽀座的设计与计算7、其它体系桥梁简介(1)悬臂和连续体系梁桥的类型和⼀般特点(2)钢筋混凝⼟悬臂和连续体系梁桥的构造和设计计算要点(3)预应⼒混凝⼟T型刚构桥(4)预应⼒混凝⼟连续梁桥(三)圬⼯、钢筋混凝⼟拱桥及其它现代拱桥1、概述(l)拱桥的基本特点及其适⽤范围(2)拱桥的组成及主要类型2、拱桥的构造(l)主拱圈的构造(2)拱上建筑的构造(3)拱桥的其它细部构造(4)其它类型拱桥的构造3、拱桥的设计(l)拱桥的总体布置(2)拱轴系数的选择和拱上建筑的布置(3)拱圈截⾯变化规律和截⾯尺⼨的拟定(4)拱桥构造⽰例4、拱桥的计算(l)悬键线拱的⼏何性质及弹性中⼼(2)恒载作⽤下拱的内⼒计算(3)活载作⽤下拱的内⼒计算(4)拱内⼒计算(5)温度变化、混凝⼟收缩和拱脚变位的内⼒计算(6)拱圈强度及稳定性验算(7)拱圈的应⼒调整(8)其他类型拱桥的计算特点(9)连拱计算(四)桥梁墩台1、桥梁墩、台的⼀般构造与设计2、墩台计算的荷载及其组合3、重⼒式桥墩计算4、桩桩式桥墩的计算特点5、重⼒式桥台计算6、轻型桥台计算特点四、实验或上机内容⽆五、前修课程要求先修课程:理论⼒学,材料⼒学,结构⼒学,结构设计原理,基础⼯程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桥梁⼯程》(公路与城市道路⼯程专业⽤)(⾼等学校教材),姚玲森主编,⼈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4⽉。

(完整版)同济大学高等数学上第七版教学大纲(64学时)

(完整版)同济大学高等数学上第七版教学大纲(64学时)

福建警察学院《高等数学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高等数学一课程编号:学分:4适用对象:一、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一)课程地位高等数学是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科学精神、治学态度以及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等数学课程不仅仅是学习后继课程必不可少的基础,也是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能力方面将会发挥其独特作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使其具有数学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科学创新能力,尤其具有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是为后继课程提供必需的基础数学知识;二是传授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面:掌握理解极限和连续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熟悉导数与微分的基本公式与运算法则;掌握中值定理及导数的应用;掌握不定积分的概念和积分方法;掌握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掌握定积分在几何上的应用。

2、能力、技能培养方面:掌握一元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运算技能和常用的数学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微积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函数与极限【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1、理解函数的概念,了解函数的几种特性(有界性),掌握复合函数的概念及其分解,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2、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掌握数列极限的证明方法、了解收敛数列的性质。

3、理解函数极限和单侧极限的概念,掌握函数极限的证明方法、理解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了解函数极限的性质。

4、理解无穷小和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大和无穷小的证明方法。

5、掌握极限运算法则。

6、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结构稳定与极限荷载PPT教案

结构稳定与极限荷载PPT教案

i
i 1
i 1
极限状态:极限弯矩Mu与相对转角θ恒同向,总作正功
内力局限条件
M
i
|
M ui
|

n
n
M ii | M ui | | i |
i 1
i1 第27页/共179页
F F
由上述基本定理可导出下面三个定理:
(1)极小定理(上限定理): Fu ≤ F+
可破坏荷载是极限荷载的上限。
或者说,极限荷载是可破坏荷载中的极小者。
s A1 s A2 0
A A1 A2 2
A1和A2分别为受拉区和受压区的面积。 塑性流动阶段中的中性轴应平分截面面积。 此时可求得极限弯矩如下:
Mu s A1a1 s A2a2 s (S1 S2 )
WS S1 S2
Mu sWS
S1和S2为面积A1和A2对等面积轴的静矩。WS为塑性截面系数。
M min
处。
CD
Mu1
Mu2
l/2 l/4 l/4
如图所示,试求极限荷载。
破坏机构的可能形式,
既与突变截面D的位置有关,
也与极限弯矩的比值
M u1
有关 。
Mu2
第12页/共179页
C Mu1
MC
D Mu2
MD
不同破坏机构的实现条件及其相应的极限荷载。 (1)当截面C出现塑性铰时的破坏机构,求相应的极限荷载
截面弯矩不能增大,但弯曲变形可 以任意增长
——相当于无限靠近的两个截面可 以产生有限相对转角,相当于该截 面出现一个铰,称为塑性铰。
特点(与普通铰的区别):
(1)能承受极限弯矩——Mu;
第6页/共179页
(2)单向铰——塑性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稳定性和极限荷载》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0114 学分:2 总学时:34 大纲执笔人:朱慈勉大纲审核人:许强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限选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杆件结构静力和动力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杆件结构的稳定性和极限荷载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一)结构稳定性分析
熟悉结构稳定性方面的基本概念,掌握压杆稳定性分析的静力法和能量法,刚架稳定性的计算方法,了解梁侧向稳定和拱稳定的概念。

(二)极限荷载
熟悉结构极限荷载方面的基本概念,掌握梁和简单刚架极限荷载的计算方法。

三、课程基本内容
(一)结构稳定性分析
稳定问题的基本概念,包括失稳类别和自由度的概念。

用静力法和能量法确定压杆的临界荷载。

组合压杆和刚架稳定性分析。

梁的侧向稳定和拱的稳定概念。

(二)极限荷载
极限弯矩、塑性铰和极限荷载的概念,比例加载的一般定理。

超静定梁和简单刚架极限荷载的计算。

四、实验或上机内容
无。

五、前修课程要求
杆件结构静力学、动力学。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结构力学》朱慈勉,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2004年1月。

参考教材:
《结构力学》周竞欧、朱伯钦、许哲明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第一版)1994年
《结构力学教程》,龙驭球、包世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2001年。

建议教材与参考书可随新教材出版而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