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介质的弹性参数
VTI介质克希霍夫叠前深度偏移及其应用
VTI介质克希霍夫叠前深度偏移及其应用夏常亮;王永明;夏密丽;刘红久;胡浩;王祥春【摘要】针对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反演多解性及层位标定和偏移结果不匹配,以伊拉克某构造复杂区块地震资料为例,详细介绍了垂直对称轴横向各向同性(VTI)介质的克希霍夫(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及其应用和注意事项.提出利用剥层层速度修正方法反演层速度和测井曲线趋势约束联合解决速度反演多解性问题;利用叠前时间偏移均方根速度场通过约束速度反演(CVI)获得初始沿层层速度,从而保证初始层速度场的准确性和有效减少剥层层速度修正方法反演层速度的迭代次数;通过VTI介质的偏移解决偏移结果与层位标定不匹配问题.实际应用表明,前述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流程,能够有效提高叠前深度偏移工作效率,获得可靠性更强的深度域层速度模型,有效提高速度反演精度,获得与井上层位一致的地震层位,满足勘探开发的需求.【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8(039)006【总页数】5页(P732-736)【关键词】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横向各向同性介质;Thomsen参数;层剥离;层速度【作者】夏常亮;王永明;夏密丽;刘红久;胡浩;王祥春【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长庆分院,西安710021;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长庆分院,西安710021;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长庆分院,西安710021;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长庆分院,西安710021;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长庆分院,西安710021;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叠前深度偏移是解决复杂地质构造条件下地震波场成像的有效工具,偏移算法及其理论依据是决定偏移效果的关键[1]。
基于交错网格有限差分弹性波正演模拟及波场特征分析
基于交错网格有限差分弹性波正演模拟及波场特征分析【摘要】为研究和认识多种储层中弹性波的波场特征,以利于多波地震资料解释,高精度数值模拟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本文在弹性波方程基础上,采用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技术模拟地震波在各向同性介质和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可得到不同类型介质的弹性波场。
同时,文中也分析了各向异性系数对多波波场特征的影响。
通过对高精度数值模拟得到的波场快照对比研究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获得高精度弹性波正演结果,为研究各种复杂介质中弹性波的波场特征和传播规律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多波多分量波场特征各向异性弹性波正演1 引言随着油气田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1][2],人们对地震资料的认识也不断加深,纵波地震资料在含油气的显示上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单一纵波资料解释的多解性问题尤为突出。
在地震勘探领域中,过去一直把各向同性弹性体理论作为研究地下介质的前提,但是在实际地层中普遍存在各向异性,地下介质的各向异性(如周期薄互层引起的各向异性、以及裂隙引起的各向异性)产生的弹性波场与各向同性介质产生的弹性波场存在着不可忽略的差异。
由此,多波地震勘探作为油储地球物理的主要方法之一应运而生。
在多波资料解释过程中,要求搞清楚储层的岩性与多波的波场特征之间的关系,因此,多波波场数值模拟技术显得非常重要。
高精度数值模拟技术是联系地震、地质、测井以及油藏工程的纽带,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人们对各种复杂介质中地震波传播规律的认知,并可为新技术、新方法提供试验数据,以满足方法技术研究的需要,同时也可以检验解释结果的正确性。
弹性波波动方程高精度数值模拟可以得到全波场信息,包含了地震波的动力学和运动学特点,为准确描述地震波场特征和波的传播规律奠定基础,本文在弹性波方程基础上,采用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技术模拟地震波在各向同性介质和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比较地震波在各向同性介质和各向异性介质中的波场响应异同,并分析了各向异性系数对多波波场特征的影响,这对研究各种复杂介质中弹性波的波场特征和传播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2 第二章 应力和应变
第二章应力和应变地震波传播的任何定量的描述,都要求其能表述固体介质的内力和变形的特征。
现在我们对后面几章所需要的应力、应变理论的有关部分作简要的复习。
虽然我们把这章作为独立的分析,但不对许多方程进行推导,读者想进一步了解其细节,可查阅连续介质力学的教科书。
三维介质的变形称为应变,介质不同部分之间的内力称为应力。
应力和应变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通过描述弹性固体性质的本构关系相联系。
2.1 应力的表述——应力张量2.1.1应力表示考虑一个在静力平衡状态下,均匀弹性介质里一个任意取向的无限小平面。
平面的取向可以用这个平面的单位法向矢量nˆ来规定。
在nˆ方向的一侧施加在此面单位面积上的力叫做牵引力,用矢量),,()ˆ(zyxtttnt=表示。
在nˆ相反方向的另一侧施加在此面上的力与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ˆ()ˆ(ntnt-=-。
t在垂直于平面方向的分量叫做法应力,平行于平面方向的分量叫做剪应力。
在流体的情况下,没有剪应力,nptˆ-=,这里P 是压强。
上面的表示这是一个平面上的应力状况,为表示固体内部任意平面上的应力状态,应力张量τ在笛卡尔坐标系(图 2.1)里可以用作用于xyxzyz,,平面的牵引力来定义(:ˆˆˆ()()()ˆˆˆ()()()ˆˆˆ()()()xx xy xzx x xy y y yx yy yzz z z zx zy zzt x t y t zt x t y t zt x t y t zττττττττττ⎡⎤⎡⎤⎢⎥⎢⎥==⎢⎥⎢⎥⎢⎥⎢⎥⎣⎦⎣⎦(2.1)在右式的表示中,第一个下角标表示面的法线方向,第二个下角标表示该面上应力在该坐标轴上的投影。
图2.1 在笛卡尔坐标系里描述作用在无限小立方体面上的力的牵引力矢量)ˆ(),ˆ(),ˆ(z t y t xt 。
应力分量的符号规定如下:对于正应力,我们规定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
对于剪应力,如果截面的外法线方向与坐标轴一致,则沿着坐标轴的正方向为正,反之为负;如果截面方向与外法线方向相反,则沿着坐标轴反方向为正。
TTI介质相速度对弹性模量参数的敏感性研究
文章编号 &333%&((&$$3&(%3#%3$,$"%&3收稿日期 $3&#%3+%3('改回日期 $3&(%3&%3,(作者简介 黄光南$&+'#)%#男#讲师#主要从事地震速度层析成像和地震数字处理方法方面的研究工作(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3&&X Y 353$(%33&%3$%"博士科研启动基金$U Z :f $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37(#(&#,(33(和((3+7%联合资助("((#介质相速度对弹性模量参数的敏感性研究黄光南& $ # 刘"洋$ # 李红星& 张"华& 李泽林&&4东华理工大学放射性地质与勘探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江西南昌##33&# $4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3$$(+ #4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1!物探重点实验室 北京&3$$(+摘要 速度敏感函数是相$群%速度对各向异性介质参数的偏微分表达式#它是各向异性介质走时扰动方程的重要组成成分#所以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由于群速度是相速度的函数#所以利用相速度偏微分表达速度敏感函数更加简便(参考前人基于8)6介质模型的速度敏感函数计算方法#推导出了基于))6介质模型以相速度偏微分表达的速度敏感函数计算方法#并对8)6介质和))6介质的S 1波"S O 8波和S O Z 波分别模拟计算了速度敏感函数(对速度敏感函数的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弹性参数的速度敏感性不同#同一弹性参数不同观测角度的速度敏感性也不同#8)6介质的速度敏感函数存在对称性#而))6介质的速度敏感函数相对复杂得多(最后利用)6介质反射波非线性走时反演算法对层间块状异常体模型进行了走时反演#反演结果验证了速度敏感函数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也证实了速度敏感函数对反演结果具有预测和指示作用(关键词 ))6介质'弹性模量参数'速度敏感函数'相速度'走时反演@%#*&34#+,+!T 4A @@I 4&333%&((&4$3&(43#433#中图分类号 1,#&4(文献标识码 .23/3.4158=/3=/070>07A 8E D 5./3>3B 8107A G 07543/D317783B ./701:89<B 0D.4.:3734/0=((#:390.Z R >I P W R >I P I >I &#$###^A R_>I P $###^AZ ;I P F A I P &#X 0>I P ZR >&#^A X E <A I &$&H ;2&E %?"&<%-G @#"&@"0&>%E #0%@<#L "8"0-0*7%&EN 'J -0+%<#0&A "@5&0-0*7,%/0+%<0+7#N %B <45#&%Y &B <#<2<"0C A "@5&0-0*7#M %&@5%&*#((333#45#&%'$H G <%<"I "7,%/0+%<0+70C ."<+0-"2?>"B 02+@"B%&E.+0B J "@<#&*#45#&%K &#L "+B #<70C ."<+0-"2?#)"#=#&*&3$$(+#45#&%'#H 4M .4I "7,%/0+%<0+70C 8"0J 57B #@%-N 'J-0+%<#0-#&%K &#L "+B #<70C ."<+0-"2?#)"#=#&*&3$$(+#45#&%%)H /74.17*8E <;B A J ?@E I @A J A N A J ?K R I B J A ;I A @J 0E D E H A N >J A N E @;K P H ;R G N E <;B A J ?;H G 0>@E N E <;B A J ?M A J 0H E @G E B J J ;E >B 0>I A @;J H ;G A B G >H >C E J E H A I >I A @;J H ;G A BC E D A >#M 0A B 0A @>I A C G ;H J >I J B ;C G ;I E I J A I K A H @J %;H D E H J H >N E <J A C E G E H J R H ->J A ;I E S R >J A ;I 4)0E H E K ;H E #A J 0>@@A P I A K A B >I JC E >I A I P K ;H R @J ;H E @E >H B 0J 0E N E <;B A J ?@E I @A J A N A J ?K R I B J A ;I 46J A @C R B 0@A C G%<E H J ;R @E D E H A N >J A N E @;K G 0>@E N E <;B A J ?J ;B ><B R <>J E N E <;B A J ?@E I @A J A N A J ?K R I B J A ;I #-E B >R @E P H ;R G N E <;B A J ?A @>K R I B J A ;I ;K G 0>@E N E <;B A J ?4O ;C E @B 0;<>H @0>N E A I N E @J A P >J E D N E <;B A J ?@E I @A J A N A J ?K R I B J A ;I ><P;H A J 0CK ;H8)6C E D A >4)0E N E %<;B A J ?@E I @A J A N A J ?K R I B J A ;I ><P ;H A J 0C;K G 0>@E N E <;B A J ?M >@D E D R B E D K ;H ))6C E D A >A I J 0A @>H J A B <E 4=;H E ;N E H #N E <;B A J ?@E I @A J A N A J ?K R I B J A ;I @;K S 1#S O 8>I D S O ZM >N E @K ;H 8)6>I D))6C E D A >>H E B ><B R <>J E D 4Q E @E >H B 0H E @R <J @G H ;N E J 0>J N E <;B A J ?@E I @A J A N A J A E @;K D A K K E H E I J E <>@J A B G >H >C E J E H @>H E D A K K E H E I J 4)0E N E <;B A J ?@E I @A J A N A J ?K R I B J A ;I A @N >H ?A I P M A J 0;-@E H N >J A ;I >I P <E K ;H J 0E @>C E E <>@J A B G >H >C E J E H @48E <;B A J ?@E I @A J A N A J ?K R I B J A ;I ;K ))6C E D A R C A @C R B 0C ;H E B ;C %G <A B >J E D J 0>I J 0>J ;K8)6C E D A R C #-E B >R @E J 0E K ;H C E H ;I E 0>@@?C C E J H A B ><B 0>H >B J E H A @J A B @A I8)6C E D A R C 4V A I ><%<?#M E >D ;G J J H >N E <J A C E @;K A I J E H -E D D E D >-I ;H C ><-;D ?C ;D E <K ;H J ;C ;P H >G 0?4)0E A I N E H @A ;I H E @R <J @N E H A K ?J 0>J J 0E ><P ;H A J 0C;K N E <;B A J ?@E I @A J A N A J ?K R I B J A ;I A @B ;H H E B J >I D J 0E N E <;B A J ?@E I @A J A N A J ?K R I B J A ;I G <>?@J 0E GH E D A B J A ;I >I D A I %$,$第5#卷第#期$3&(年5月石"油"物"探W *91Z _O 6!.^1Q 9O 1*!)6"WV 9Q1*)Q 9^*`=8;<45##";4#=>?#$3&(D A B>J A;I H;<E K;H A I N E H@A;I H E@R<J@4I3A G849/*))6C E D A>#E<>@J A BC;D R<A G>H>C E J E H@#N E<;B A J?@E I@A J A N A J?K R I B J A;I#G0>@E N E<;B A J?#J H>N E<J A C E A I N E H@A;I""各向异性现象在地下介质中普遍存在#室内研究和野外观测表明大多数岩石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性质(引起岩石各向异性性质的主要因素有*岩石的颗粒排列"晶格结构"薄层叠加"裂隙裂缝以及方向应力+&%(,(由于地震波在各向同性介质与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的差异性#地震数据的处理"解释和反演必须考虑到岩石的各向异性性质#如果仍然延用各向同性介质的假设#可能会导致一些错误的处理和解释结果(从地球物理反演角度分析#敏感性是指模型参数产生一个微小扰动量时#对应观测数据的变化大小(速度反演通常利用雅克比矩阵对当前模型不断更新#雅克比矩阵的元素一般是偏微分算子#这个偏微分算子就是速度敏感函数(如果某个弹性参数对应的速度敏感函数很灵敏#则经过几次迭代就可以得到正确的反演结果'相反#如果该弹性参数对应的速度敏感函数不灵敏#则无论经过几次迭代反演都很难得到正确的反演结果(关于各向异性介质速度敏感函数的计算方法# *N E H?等+5,"!0>G C>I等+,,和X0;R等+7,分别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年#*N E H?等在研究各向异性介质的弹性参数时#将弹性参数刚度矩阵分解成各向同性介质弹性参数矩阵与各向异性介质扰动量矩阵之和#并且通过求解特征方程得到了纵波相速度表达式#纵波相速度表达式对弹性参数求偏微分得到了敏感性系数(&++,年#!0>G C>I等对各向异性介质的速度敏感函数做了研究#利用.固定图钉法/原理分析了S1波和S O8波在介质对称轴倾角为3#(5h和+3h方向的速度值(在此基础之上#给定各向异性介质参数一个扰动量#分析S1波和S O8波在3#(5h和+3h方向的相速度变化大小($335年#X0;R等基于8)6介质模型对速度敏感函数进行了详细研究#分别利用特征值法与特征向量法求取了速度敏感函数表达式#其中特征值法包括相速度偏微分表达式和群速度偏微分表达式(分析可知#上述学者们所做的研究工作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N E H?等推导出的敏感性系数表达式是从材料科学的角度提出的#表达式极其复杂#所以缺乏实用性(!0>G C>I等推导的相慢度扰动量表达式非常有意义#但是该表达式只能针对特定的几个角度#未能描述不同观测角度时相慢度扰动量的变化(X0;R等推导的速度敏感函数是基于8)6介质模型#其中速度敏感函数的群速度偏微分表达式非常复杂#在实现各向异性走时反演时比较困难(参考前人基于8)6介质模型的速度敏感函数计算方法#我们推导了基于))6介质模型以相速度偏微分表达的速度敏感函数计算方法(针对层间块状异常体模型#分别对背景介质与异常体介质计算S1#S O8和S O Z波的速度敏感函数#同时分析8)6介质和))6介质情形下不同波模式的速度敏感函数特性(为了验证))6介质速度敏感函数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利用)6介质反射波非线性走时反演算法对层间块状异常体模型进行了走时反演(&"))6介质速度敏感函数计算方法&+'$年#!E H N E I?等+',提出了各向异性介质一阶走时扰动方程#很多学者提出的地震走时反演表达式都是对该方程的演化++%&&,(X0;R等+&$,推导出了走时扰动方程的#种表达形式#其中相对简单的是一阶走时扰动方程的相速度偏微分表达式*)*QS%>&@K&@&%$%L)%L D B$&%式中*@和K分别为各向异性介质的相速度和群速度'%L'%&&#%&##%###%((#%,,#+3#(013为各向异性介质模型的弹性参数"对称轴倾角和方位角(由公式$&%可以看出#相速度的偏微分$&@!&%L%是各向异性介质走时扰动方程的重要组成成分#对各向异性介质走时反演至关重要(速度敏感函数是相速度$或群速度%对各向异性介质参数的偏微分表达式(由于群速度是相速度的函数#所以利用相速度偏微分表达速度敏感函数更加简便(我们基于))6介质模型推导相速度对介质弹性模量参数的偏微分表达的速度敏感函数计算方法())6介质模型由5个弹性参数$%&&#%&##%### %((#%,,%或者)0;C@E I参数$&3#'3#,#!#)!%来定义(基于描述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传播运动学特性的克里斯托夫方程#在))6介质中克里斯托夫矩阵的特征值#即相速度的表达式也可以写成如下形式+&#,*@&#$Q@#Q$$%#,$第#期黄光南等4))6介质相速度对弹性模量参数的敏感性研究其中#.和3的表达式为.Q 3H 53&R 3$%$3Q 3&3$S 3#$#%3$和3#的表达式为3&Q %((B ;@$-R %&&@A I $-3$Q %##B ;@$-R %((@A I $-3#Q 3H $5%&#R %$%(($@A I $$$-%$(%式中*-为相慢度向量%和))6介质对称轴&T V 之间的夹角(%c $@A I +B ;@(#@A I +@A I (#B ;@+%'&T V c $@A I +3B ;@(3#@A I +3@A I (3#B ;@+3%'+和(分别为相慢度向量%的倾角和方位角#+从垂直向下的T 轴方向开始测量#(从水平方向的'轴方向开始测量'+3和(3为))6介质对称轴的倾角和方位角(将$#%式和$(%式代入$$%式并对%L '%&&#%&##%###%((#%,,#+3#(013求偏导数#得到#个相速度@&#@$和@#对))6介质弹性模量参数的偏微分表达式*&@&#$&%L Q &.&%L+$.&.&%LS &3&%$%,L$@&#$&@#&%LQ B;@$-&%((&%L R @A I $-&%,,&%L +R %,,S %$%((@A I $$-%&-&%,L$@#$5%其中#&.&%L 和&3&%L的表达式为&.&%LQ&3&&%L R &3$&%$%L $&3&%L Q 3&&3$&%L R 3$&3&&%L S &3#&%L$,%其中#&3&&%L #&3$&%L 和&3#&%L 的表达式为&3&&%L Q B ;@$-&%((&%L R @A I $-&%&&&%LR $%&&S %((%@A I $$-%&-&%L&3$&%L Q B ;@$-&%##&%L R @A I $-&%((&%LR $%((S %##%@A I $$-%&-&%L&3#&%LQ 3H 5$%&#R %((%@A I $$$-%&%&#&%L R &%((&%$%L +R %&#R %$%((@A I $(-%&-&%,L$7%由))6介质的对称轴向量与相慢度向量之间的关系#可以计算出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和夹角的余弦表达式*B ;@-Q @A I +B ;@(@A I +3B ;@(3R @A I +@A I (-@A I +3@A I (3R B ;@+B ;@+3$'%对公式$'%两边求偏导数&-&+3和&-&(3#可以计算出&-&%L 的表达式为&-&%LQ B ;@+@A I +3S @A I +B ;@+3B ;@$(S (3%@A I -%L Q +3S @A I +@A I +3@A I (S ($%3@A I -"%L Q (()*3$+%将$,%式"$7%式和$+%式逐一代入$5%式#即可以得到相速度@&#@$和@#对))6介质弹性模量参数%L '%&&#%&##%###%((#%,,#+3#(013的偏微分表达式#即速度敏感函数(利用弹性模量参数与)0;C @E I 参数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进一步得到相速度对)0;C @E I 参数的偏微分表达式($"速度敏感函数的数值模拟分析利用数值模型对上述))6介质速度敏感函数计算方法进行测试#通过数值模拟来分析8)6介质模型和))6介质模型的速度敏感函数特性(图&给出了测试采用的层间块状异常体模型#模型水平方向的长度为'33C #深度为533C '模型的背景介质为8)6介质#其弹性模量参数为%&&c&$#%&#c 5#%##c &3#>((c (#>,,c ,#对称轴倾角和方位角分别为+3c 3和(3c3'模型内的块状异常体为))6介质#其弹性模量参数为%&&c $3#%&#c &3#%##c &5#%((c '#%,,c &$#对称轴倾角和方位角分别为+3c (53和(3c3(图&"层间块状异常体模型(,$石"油"物"探第5#卷L K J "P(#介质的速度敏感函数特性首先分析模型背景8)6介质的速度敏感函数特性 图$到图(分别是8)6介质S 1 S O 8和S O Z 波的速度敏感函数 由这#张图可以看到 8)6介质中#种波的相速度对方位角(的偏微分均等于3 这是因为8)6介质的相速度不随观测方位角的变化而变化图$是S 1波的速度敏感函数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 &%&& 图$> &@& &%## 图$B 和&@& &%((图$D 的峰值比&@& &%&# 图$- 的峰值大 这说明S1波的相速度对不同弹性参数的敏感性强度存在差别 另外 不同偏微分的峰值对应的观测角度也不一样 例如 &@& &%&&的峰值在+3h 附近 &@& &%##的峰值在3和&'3h 附近 &@& &%&#和&@& &%((的峰值在(5h 和h 附近 &@& &+3 图$E 的数值从3到&'3h呈逐渐增大趋势图$"8)6介质S 1波的相速度 @&对弹性模量参数以及介质对称轴倾角和方位角的偏微分>@&对%&&的偏微分 -@&对%&#的偏微分 B @&对%##的偏微分 D @&对%((的偏微分 E @&对+3的偏微分 K @&对(3的偏微分5,$第#期黄光南等4))6介质相速度对弹性模量参数的敏感性研究""图#是SO 8波的速度敏感函数图 与S 1波的速度敏感函数特性类似 S O 8波的相速度对不同弹性参数的敏感性强度也存在差别 不同偏微分的峰值出现在不同的观测角度范围内图(是S O Z 波的速度敏感函数图 S 1波和S O 8波的相速度与%&& %&# %## %(( +3 (3有关 而S O Z 波的相速度与%(( %,, +3 (3有关 可以看出 &@# &%(( 图(> 和&@# &%,, 图(- 的敏感性强度大致相同 但是它们的敏感性峰值存在于不同的观测角度范围内 &@# &%((的峰值在3和&'3h 附近 &@# &%,,的峰值在+3h 附近 从图$到图(可知 8)6介质不同弹性参数对应的速度敏感性强度存在差别 而且敏感性峰值对应的观测角度也不同图#"8)6介质S O 8波的相速度 @$对弹性模量参数以及介质对称轴倾角和方位角的偏微分>@$对%&&的偏微分 -@$对%&#的偏微分 B @$对%##的偏微分 D @$对%((的偏微分 E @$对+3的偏微分 K @$对(3的偏微分,,$石"油"物"探第5#卷图("8)6介质S O Z 波的相速度 @#对弹性模量参数以及介质对称轴倾角和方位角的偏微分>@#对%((的偏微分 -@#对%,,的偏微分 B @#对+3的偏微分 D @#对(3的偏微分L K L "((#介质的速度敏感函数特性继续分析模型中异常体))6介质的速度敏感函数特性 图5到图+分别是S 1波 S O 8波和S O Z 波的速度敏感函数 由图5到图+可以看到 ))6介质的速度敏感函数比8)6介质的速度敏感函数复杂得多 这是因为岩石的对称轴倾角+3和方位角(3任何一个发生变化都会使速度敏感函数产生变化 ))6介质的速度敏感函数粗看起来似乎没有规律 实际上仍然可以看出各个弹性参数对应的速度敏感函数强度大小 以及速度敏感函数峰值的分布区间 例如 S 1波的速度敏感函数 图5 图, &@& &%&#比其它5个参数的敏感性峰值更小 &@& &%&&的敏感性相对还较简单 其它5个参数的敏感性变化更加剧烈图5"))6介质S 1波的相速度 @& 对介质对称轴倾角+3 > 和方位角(3- 的偏微分7,$第#期黄光南等4))6介质相速度对弹性模量参数的敏感性研究图,"))6介质S 1波的相速度 @&对弹性模量参数的偏微分>@&对%&&的偏微分 -@&对%&#的偏微分 B @&对%##的偏微分 D @&对%((的偏微分图7"))6介质S O 8波的相速度 @$对弹性模量参数的偏微分>@$对%&&的偏微分 -@$对%&#的偏微分 B @$对%##的偏微分 D @$对%((的偏微分',$石"油"物"探第5#卷图'"))6介质S O 8波的相速度 @$ 对介质对称轴倾角+3 > 和方位角(3-的偏微分图+"))6介质S O Z 波的相速度 @#对弹性模量参数以及介质对称轴倾角和方位角的偏微分>@#对%((的偏微分 -@#对%,,的偏微分 B @#对+3的偏微分 D @#对(3的偏微分#"速度敏感函数计算方法验证为了验证本文推导出的速度敏感函数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编写了)6介质反射波非线性走时反演算法程序 利用该算法对层间块状异常体模型进行S 1波走时反演同时结合速度敏感函数分析弹性参数反演结果 根据反演理论 多参数反演会发生耦合效应这样会导致反演结果的不确定性增强 所以这里只对5个弹性参数进行反演 将背景介质作为反演的初始模型 块状异常体作为反演目标 在模型上表面 地表 进行激发和接收 道间距为&,C 炮点与检波点均为5&个 模型的网格间距为53C 对于5个弹性参数剖面 需要求解的未知量一共有+#5个 而反射波走时有$,3&个 反问题处于超定形式 图&3为层间块状异常体模型+,$第#期黄光南等4))6介质相速度对弹性模量参数的敏感性研究正演的射线路径分布图图&3"层间块状异常体模型正演射线路径分布图&&为块状异常体的速度敏感函数图 图中紫线代表&@& &%&& 红线代表&@& &%&# 绿线代表&@& &%## 蓝线代表&@& &%(( 由图&&可以看出 %&&的速度敏感函数紫色曲线 的敏感性最弱 由此预测较难得到正确的反演结果 %##的速度敏感函数 绿色曲线 在射线照射角度为(5h 和h 附近时最强 由于地表观测方式在(5h 和h 附近的射线较多 可以预测能够比较容易地得到正确的反演结果 %&#和%((的速度敏感函数 红色和蓝色曲线 形态相似 但是%((比%&#的敏感性强 在射线照射角度为3 +3h 和&'3h 附近时较为敏感 由于水平""""图&&"块状异常体的速度敏感函数曲线与垂直方向的射线较少 所以它们的反演难度较%##困难 因此预测(个弹性参数的敏感性强度排序为%###%((#%&##%&&图&$为真实弹性参数剖面与反演剖面的对比图 左侧为真实剖面 右侧为反演剖面 由于很难反演得到%&&参数的正确结果 这里只给出了%&# %##和%((的反演剖面 由图&$可以看出 %##的反演效果最好 %&#和%((的反演效果相当 反演结果与速度敏感函数的预测结果一致 由此验证了)6介质速度敏感函数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也证实了速度敏感函数对反演结果具有预测和指示作用图&$"层间块状异常体模型弹性参数 %&# %## %((的真实剖面 > 与反演剖面 - 37$石"油"物"探第5#卷("结束语速度敏感函数有群速度偏微分和相速度偏微分两种#由于群速度是相速度的函数#所以相速度偏微分表达速度敏感函数更加简便(我们基于))6介质模型推导出了相速度偏微分形式的速度敏感函数计算方法#并对层间块状异常体模型的背景8)6介质和块状))6介质异常体分别模拟计算了速度敏感函数(对速度敏感函数特性进行分析得出5点结论*"同一种波模式#不同弹性参数的速度敏感性强度不同'#速度敏感函数在不同观测角度的敏感性强度不同'$8)6介质的速度敏感函数在观测倾角为3!+3h 和+3h !&'3h 呈对称关系'%8)6介质的速度敏感函数不随观测方位角发生变化'+))6介质的速度敏感函数比8)6介质复杂得多#它的敏感性随观测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由于速度敏感函数是各向异性介质走时扰动方程的重要组成成分#文中利用)6介质反射波非线性走时反演算法对层间块状异常体模型进行反演#得到了>&##>##和>((参数的反演结果#从而验证了本文速度敏感函数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也证实了速度敏感函数对反演结果具有预测和指示作用(致谢 感谢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周兵高级研究员对本文给予的指导和帮助参"考"文"献+&,"!H >C G A I O 4*K K E B J A N E >I A @;J H ;GA B E <>@J A B B ;I @J >I J @K ;H M >N E %G H ;G >P >J A ;I J 0H ;R P0B H >B L E D@;<A D @+],4W E ;%G 0?@A B ><];R H I ><;K J 0EQ ;?><.@J H ;I ;C A B ><O ;B A E J ?#&+'(#7,*%&(5+$,"Z E <-A P f 4O ?@J E C >J A BB <>@@A K A B >J A ;I ;K<>?E H E D %A I %D R B E D J H >I @N E H @E A @;J H ;G ?+],4W E ;G 0?@A B ><1H ;@GE B %J A I P#&+'&#$+*553%577+#,")0;C @E I^4\E >LE <>@J A B>I A @;J H ;G ?+],4W E ;G 0?@%A B @#&+',#5&$&3%*&+5(%&+,,+(,"李芳#曹思远#姚健4任意各向异性介质相$群%速度的计算+],4地球物理学报#$3&$#55$&3%*#($3%#($,^A V #!>;O_#_>;]4!><B R <>J A ;I ;K G 0>@E >I D P H ;R G N E <;B A J A E @A I>I>H -A J H >H ?>I A @;J H ;GA B C E D A R C +],4!0A I E @E ];R H I ><;KW E ;G 0?@A B @#$3&$#55$&3%*#($3%#($,+5,"*N E H ?.W #O >B 0@E\4O E I @A J A N A J ?;K A I N E H @A ;I ><P;%H A J 0C @K ;H H E B ;N E H A I P E <>@J A B B ;I @J >I J @;K >I A @;J H ;GA B @;<A D @K H ;C<;I P A J R D A I ><M >N E @G E E DD >J >+],4`<J H >%@;I A B @#&++$##3$(%*(#%('+,,"!0>G C >I!Z #=A <<E HU *48E <;B A J ?@E I @A J A N A J ?AI J H >I @N E H @E <?A @;J H ;G A BC E D A >+],4W E ;G 0?@A B ><1H ;@%G E B J A I P#&++,#((*5$5%5(++7,"X 0;R:#W H E E I 0><P 0O.4.I ><?J A BE F GH E @@A ;I @K ;H J 0E N E <;B A J ?@E I @A J A N A J ?J;J 0E E <>@J A BC ;D R <A K ;H J 0E C ;@J P E I E H ><>I A @;J H ;G A B C E D A >+],4W E ;G 0?@A B ><1H ;@G E B J A I P#$335#5#*,&+%,(&+',"!E H N E I ?8#]E B 0]4^A I E >H A /E D @;<R J A ;I @;K L A I E C >J A B G H ;-<E C @;K @E A @C A B-;D ?M >N E @A I A I 0;C ;PE I E ;R @@<A P 0J <?>I A @;J H ;G A BC E D A >+],4];R H I ><;KW E ;G 0?@%A B @#&+'$#5&*+,%&3(++,"]E B 0]#1@E I B A L64V A H @J %;H D E H G E H J R H ->J A ;I C E J 0;D K ;H >I A @;J H ;G A BC E D A >+],4W E ;G 0?@A B ><];R H I ><6I J E H %I >J A ;I ><#&+'+#++*#,+%#7,+&3,"!0>G C >I!Z #1H >J J QW 4)H >N E <J A C E J ;C ;P H >G 0?A I >I A @;J H ;G A BC E D A >%6+],4W E ;G 0?@AB ><];R H I ><6I J E H I >%J A ;I ><#&++$#&3+*&%&++&&,"1H >J J QW #!0>G C >I!Z4)H >N E <J A C E J ;C ;P H >G 0?A I >I A @;J H ;G A BC E D A >%66+],4W E ;G 0?@AB ><];R H I ><6I J E H %I >J A ;I ><#&++$#&3+*$3%#7+&$,"X 0;R:#W H E E I 0><P0O.4";I %<A I E >H J H >N E <J A C E A I %N E H @A ;I K ;H #%U@E A @C A B J ;C ;P H >G 0?A I @J H ;I P <?>I A %@;J H ;G A BC E D A >+],4W E ;G 0?@A B ><];R H I ><6I J E H I >J A ;I %><#$33'#&7$*#'#%#+(+&#,"X 0;R :#W H E E I 0><P 0O.4Q >?G>J 0>I DJ H >N E <J A C E B ;C G R J >J A ;I @K ;H$U J H >I @N E H @E <?A @;J H ;GA B C E D A >M A J 0D A G G A I P @?C C E J H ?>F E @+],4*F G <;H >J A ;I W E ;%G 0?@A B @#$33,##7$$%*&53%&5+ 编辑 陈"杰&7$第#期黄光南等4))6介质相速度对弹性模量参数的敏感性研究。
(1)弹性波的基本理论
指物体受剪切应力作用,并发生形状 变化时,应力与应变之比。 如图所示,受剪切力为xy , 切变角 为,则剪切模量为 = xy /
弹性模量是阻止剪切应变的度量。 液体的=0,因此没有抗剪切能力。 液体内也不会产生横波。
弹性模量之间的关系式
9k E 3k
E ; K 3(1 2 ) ;
界面 h厚度 界面
将速度v是空间连续变化函数的介质 定义为连续介质。连续介质是层状介质的 一种极限情况。即当层状介质的层数无限 增加,每层的厚度h无限减小,层状介质 就过渡为连续介质,如 v=v0(1+z) 叫线性连续介质。V0是表层介质的速度, z是深度,是速度随深度的变化率。
(一)应力与应变 应力:弹性体受力后产生的恢复 原来形状的内力称内应力,简称为应 力。应力和外力相抗衡,阻止弹性体 的形变。
在弹性波方程中,外力F(爆炸力或 锤击)既包含胀缩力(正压力),也包 含旋转力(剪切力),位移U也包含体 变和形变两部分。
对(1-1-7)式两边取散度(div),即对介 质只施加胀缩力,可得纵波满足的方程
2 2 2 divF 2 t (1 1 8)
2
数学定义:物体受胀缩力时应力与应变 之比。 设沿x方向受应力为 f/s ,产生的应变 为 △L/L, 则杨氏弹性模量
f /s E L / L
物理定义:杨氏弹性模量表示固体对所 受作用力的阻力的度量。
固体介质对拉伸力的阻力越大, 则杨氏弹性模量越大,物体越不易 变形;反过来说,坚硬的不易变形 的物体,杨氏弹性模量大。
而对于软的未胶结的土或流体, 泊松比可高达0.45-0.5。 一般岩石的泊松比为0.25左右。
设一物体,受到静水柱压力p 的作用,产 生体积形变,△v/v, 其中v是物体的原 体积, △v 是体积变化量。但形状未发 生变化。则这种情况下的应力与应变的比 称为体变模量。 2 t
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勘探02第一章 环境与工程物探的物质1
目前地震勘探中主要利用纵波,但横波和 瑞雷面波在工程勘探中研究岩体力学性质是很 重要的。
纵波速度最快,能量高,频率高。爆炸时 主要产生纵波,故地震勘探几乎就是纵波勘探 ,今后如不加特指,地震波皆指纵波。横波速 度低,能量低。来自同一界面的横波总比纵波 到达晚,以续至波形式出现,但它分辨率高。 此外,若能测定横波的速度VS作为补充资料, 就可根据VP和VS计算弹性模量,并可判别孔隙 性岩石的孔隙度与孔隙中流体的性质。横波法 一直在发展过程中。
σ=E·ε
(1-2)
式中E是比例系数,称为弹性模量或杨氏模量。
当杆沿纵向拉伸时,产生轴向应变。与此同时,横向 却发生压缩,产生横向应变为二者之比值为ν:
d
d l l
(1-3)
式中ν称为泊松系数或泊松比。它表示纵向应变为 一单位时的横向应变。对于大多数岩石来说,ν约在 0.25左右。
E与ν只与物体的性质有关,而与其形状无关。它们表征了 物体的弹性性质,是物体的弹性常数。(1-2)式是虎克定律在这 种简单情况下的表达式。
K
P V /V
可得
K
2 3
(1-6)
剪切模量(即刚度) μ等于剪应力与剪应变之比。 总之,拉梅系数λ及μ及常用的四个弹性常数E、ν 、K及μ中,若已知二个,则其余的就已决定。换言之 ,这些常数中只有两个是独立的。表1-1为几种常见介 质的弹性模量。
表1-1 几种介质的弹性模量
参量 材料名称
在弹性限度内,外力既然能引起物体形变,为什 么不能使物体无限制地形变下去呢?外力去掉以后, 物体又为什么能恢复原状呢?
图1-1 (a)体积形变;(b)形状形变
弹性波场中的几个物理参数
(史永杰 2004-1-12) 研究弹性波场,即研究在弹性介质中传播的地震波。弹性波场论 是地震勘探的物理基础。我们在做地震勘探的时候,总是和几个物理 、杨氏 参数有着不可割舍的关系,这几个参数就是拉梅常数( μ 、λ ) 、体变模量( k ) 、泊松比( σ )等。我们务必要弄清楚它 模量( E ) 们的物理含义。 1、拉梅常数( μ 、 λ ) 假设一个弹性体在纵向拉应力 Pz 作用下产生的纵向应变为 ez ,可 以用横的拉应力 Px 来阻止横向收缩,拉梅常数 λ 可以表示为:
λ=
Px ez
即横的拉应力与纵向应变之比。所以 λ 的意义就是衡量阻止横向 压缩所需的拉应力的一个物理量,阻止横向压缩的拉应力越大, λ 值 就越大。另一个拉梅常数 μ 其实也是切变模量,是在简单切向应力作 用时,应力与应变的比例常数,其物理意义是衡量阻止剪切应变的一 个物理量。液体没有剪切应变,故 μ = 0 。 2、杨氏模量 E 杨氏模量 E 是衡量物质对受力作用的抵抗能力的一个物理量。胡 克定律指出,在弹性限度内应力和应变成正比关系。当弹性体在弹性 限度内被单向拉伸时,应力和应变的比值称为杨氏模量,用符号 E 表 示。从图 1 中看出,当弹性体被纵向拉伸时,其横切面积会减小。则 应力为:
σ
VP VS
0 1.41
0.1 1.50 表2
0.2 1.63
0.25 1.73
0.3 1.87
0.4 2.45
0.5
∞
VP VS 值和介质泊松比 σ 的关系
图2
纵横波速度比与泊松比的关系图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当 σ 的值从 0.5 变化到 0,相应纵横波速度 比 VP VS 的值从 ∞ 变化到 2 。由于一般岩石的泊松比在 0.25 左右,则 相应纵横波速度比就在 3 (约 1.73)左右。从图表中还可以看出横 波最小速度为 0,最大速度为纵波速度的 70%左右,这分别对应液体 和极硬的岩石。
关于AVO技术
论AVO勘探技术论文提要本文是关于AVO (Amplitude Versus Offset, 振幅随偏移距变化关系) 理论,最早形成于20 世纪初[1],过研究振幅随炮检距(或入射角) 的变化特征来探讨反射系数响应随炮检距的变化, 进而确定反射界面上覆、下伏介质的岩性特征及物性参数。
其分析方法就是利用Zoeppritz 方程及其近似式, 根据实际观测数据, 以某种数学方法为工具, 求解产生这些观测数据的原始模型及物性参数。
该技术在油气勘探以及岩性分析、在水合物中的应用等方面比亮点技术更为先进。
尽管这种方法在砂岩储层及其类似的区域获得了很大成功,但由于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使AVO技术有时失效。
为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在AVO分析中结合地质资料进行解释非常重要。
只有二者相结合才能减小勘探与开发的风险。
正文AVO技术是继亮点之后又一项利用振幅信息研究岩性,检测油气的重要技术,近几年发展迅速。
国内外都已经进行了一些试验。
取得了初步成就。
20世纪60年代,地球物理学家们发现,砂岩中如有天然气存在就常常在一般振幅的背景上伴有强振幅(专业上称亮点)出现。
当时以为只要在地震记录上找到亮点就能找到天然气。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不久人们发现亮点有局限性,也就是说,除地层含天然气外,一些其他因素(如煤层、火成岩侵入等)也可能引起亮点反射。
为此,人们继续探索比亮点更确切的方法,以便在地震记录上直接找到天然气。
到20世纪80年代,勘探工作者在地震记录上发现一些违反常规的现象,即随着检波器离开炮点距离的加大,其接收到的反射能量反而越大(专业上称这种现象为AVO技术,即反射振幅随检波器到炮点距离的增大而增大的技术)。
为什么说它反常呢?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有这样的体会,离说话人越远,听到的声音也越小。
地震勘探也不例外,按常规,检波器离炮点越远,接收到的能量(振幅)应该越小。
那么,为什么出现上述反常现象呢?这是因为地层含气后,含气地层速度发生了明显变化,它改变了岩石的物理性质,从而改变了反射振幅的相对关系,因此,出现了上述反常现象。
常用材料性质参数
常用材料性质参数以下是常见的材料性质参数:1. 密度:材料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的质量,通常以千克/立方米(kg/m³)表示。
密度可以用来判断材料的重量和占用空间。
2.强度:强度是指材料抵抗力通过应力产生的变形或破坏的能力。
常见的强度参数有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和抗剪切强度。
3.弹性模量:弹性模量是材料在受力下发生形变的能力。
它描述了材料的刚性和弹性,常见的弹性模量有杨氏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和泊松比。
4.硬度:硬度是材料抵抗外界力对其表面产生划痕或穿透的能力。
常见的硬度参数有洛氏硬度、维氏硬度和布氏硬度。
5.热膨胀系数:热膨胀系数衡量了材料在温度变化下的线膨胀程度。
它影响着材料的尺寸稳定性和热应力。
6.热传导性:热传导性是指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
它衡量了材料导热的速度和效率,常常以热导率(单位:瓦特/米·开尔文)来表示。
7.电导率:电导率是材料导电的能力。
它衡量了材料导电的速度和效率,通常以电导率(单位:西门子/米)来表示。
8.抗腐蚀性:抗腐蚀性是指材料对于外部环境中腐蚀物质的抵抗能力。
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抗腐蚀性,一些材料可能需要额外的防护措施来增强其抗腐蚀性。
9.可加工性:可加工性是指材料在制造和加工过程中的易处理程度。
它包括了材料的切削性、可塑性、可锻性、可焊性等参数。
10.燃烧性:燃烧性描述了材料在受热或与氧气接触时燃烧的特性。
它根据材料的燃烧速率、火焰传播速度和烟雾排放来衡量。
这些常见的材料性质参数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材料的特性,指导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对于不同的应用领域和需求,各参数的重要性和优先级可能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表11介质的弹性参数
(
2 ) 2u
2u t 2
0
(
2
)2v
2v t 2
0
(
2
)2w
2w t 2
0
(1.12)
此方程代表的波称为疏密波,或压缩波。
若波动引起介质的形变,只有剪切变形和转动而无体积变化时,则方程变为
2u
2u t 2
0
2v
2v t 2
0
2w
2w t 2
0
(1.13)
此方程代表的波称为剪切波,或等容波
σ
0 0.1 0.2 0.25 0.3 0.4 0.5
Vp/Vs 1.41 1.50 1.63 1.73 1.87 2.45 ∞
讨论:①σ=0.25, 一般岩石, Vp/Vs = 3
②σ=0,极坚硬岩石, Vp/Vs = 2
③σ=0.5,浮土,於泥土, Vp/Vs ∞
④横波最小波速=0, 液体和气体中不存在横波。 解决某些特殊问题,如探测充满液体的洞穴(如溶洞), Vs=0
3.5
0.20~ ~2.65
0.32
对于同一岩砂、岩 土介4.5质,弹3模数值除1.5了与岩2性.5 有关外00..22,08~还与~测2.4试5 的方法不同而异。
静弹模:用页静岩 力测3 试的方2法所得弹1 模,用1Es表示00;..2420~ ~2.35 动弹模:用弹性波(地震或声波测试)测试的方法称为动力法,所得弹模,用Ed表示。
2.粘弹性体(介质) 粘滞性:小外力、长时间 不能恢复原状 粘弹性:既有弹性,又有粘滞性的性质 浅震中:接收信号 (不同)激发信号――波形变“胖”,振幅变小。 原因:吸收高频,能量损耗。 显然,岩土既有弹性、又有粘滞性,岩土层就可以称为粘弹性体(介质)。
压力表型号表示方法和技术参数介绍
压力表型号表示方法和技术参数介绍发布时间:2012-4-23 19:06:20压力表型号表示方法有哪些?压力表型号代表什么意思?压力表技术参数是什么?压力表当被测介质通过接口部件进入弹性敏感元件(弹簧管)内腔时,弹性敏感元件在被测介质压力的作用下其自由端端会产生相应的位移,相应的位移则通过齿轮传动放大机构和杆机构转换为对应的转角位移,与转角位移同步的仪表指针就会在示数装置的度盘刻线上指示出被测介质的压力。
压力表型号表示方法:Y-□□ 第一个字母Y表示压力表;横杠后面第一个框内为数字表示表壳公称直径(50,60,100,150);第二个框内为字母表示结构形式(无代号表示径向无边;Z轴向无边;ZQ轴向带前边T径向带后边) 。
一般压力表适用测量无爆炸,不结晶,不凝固,对铜和铜合金无腐蚀作用的液体、气体或蒸汽的压力。
Y□-□□ 第一个字母Y表示压力表;第一个框内为字母则表示该表的型式;横杠后第一个框内为数字,数字表示表壳公称直径;最后面的框内为字母,表描述。
YA-100、150氨压力表,YB-150A、150B系列精密压力表,YE-100、150系列膜盒压力表,YE-100B YE-150系列不锈钢膜盒压力表Y□□-□□ 第一个字母Y表示压力表; 第一个框内为字母则表示该表的结构型式;第二个框内为字母则表示其它功能性质或形式;横杠后第一个框内为数字,数字表示表壳公称直径;最后面的框内为字母,表描述。
YEJ-101、121矩形膜盒压力表,YMC、MN系列卫生型隔膜压力表,YML、MF隔膜压力表,YPF膜片压力表,YTN、YTN-B系列耐震压力表,YTT-150型差动远传压力表,YTZ-150电阻远传压力表.压力表技术参数:包括精确度等级;外径;径向,轴向1.压力表精确度等级:是以它的允许误差占表盘刻度值的百分数来划分的,其精度等级数越大允许误差占表盘刻度极限值越大。
压力表的量程越大,同样精度等级的压力表,它测得压力值的绝对值允许误差越大。
物理实验:测量物体的弹性系数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实验过程中,及时记录数据, 确保准确无误
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进行 必要的处理和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的弹 性系数
将实验数据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评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包括数据采集、筛选和分类等步骤 使用适当的图表形式展示数据,例如柱状图、折线图或散点图等 图表绘制时需注意数据点的标记、图例说明和单位标注等细节 数据分析时可以采用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
弹性系数的定义:表示材料在受到 外力作用时,产生的形变与应力的 比值。
实验方法:将材料固定在实验台上, 施加不同大小的外力,测量材料的 形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验原理:通过测量材料在不同外 力作用下的形变,计算出弹性系数。
实验结果: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出 材料的弹性系数。
实验步骤
弹簧测力计 支架
了解不同材料的弹性系数及 其影响因素
掌握测量物体弹性系数的基 本原理和方法
学会使用相关仪器和设备进 行实验操作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 析能力
实验原理
弹性系数是描述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形变程度的物理量 弹性系数与物体的材料、温度等因素有关 弹性系数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得到 弹性系数是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参数
实验原理:掌握了测量物体弹性系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操作: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结果分析:学会了对实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和可靠性评估。 实验思考:对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法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改进意见。
优化实验设备,提高测量精度 改进实验方法,减少误差 增加实验样本数量,提高数据可靠性 引入自动化技术,提高实验效率
弹性模量的测定整理
弹性模量的测定整理弹性模量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其应⼒和应变成正⽐例关系(即符合胡克定律),其⽐例系数称为弹性模量(ElasticModulus)。
弹性模量的单位是GPa。
“弹性模量”是描述物质弹性的⼀个物理量,是⼀个总称,包括“杨⽒模量”、“剪切模量”、“体积模量”等。
所以,“弹性模量”和“体积模量”是包含关系。
⼀般地讲,对弹性体施加⼀个外界作⽤(称为“应⼒”)后,弹性体会发⽣形状的改变(称为“应变”),“弹性模量”的⼀般定义是:应⼒除以应变。
线应变:对⼀根细杆施加⼀个拉⼒F,这个拉⼒除以杆的截⾯积S,称为“线应⼒”,杆的伸长量dL除以原长L,称为“线应变”。
线应⼒除以线应变就等于杨⽒模量E=(F/S)/(dL/L)。
剪切应变:对⼀块弹性体施加⼀个侧向的⼒f(通常是摩擦⼒),弹性体会由⽅形变成菱形,这个形变的⾓度a称为“剪切应变”,相应的⼒f除以受⼒⾯积S称为“剪切应⼒”。
剪切应⼒除以剪切应变就等于剪切模量G=(f/S)/a。
体积应变:对弹性体施加⼀个整体的压强P,这个压强称为“体积应⼒”,弹性体的体积减少量(-dV)除以原来的体积V 称为“体积应变”,体积应⼒除以体积应变就等于体积模量:K=P/(-dV/V)。
意义:弹性模量可视为衡量材料产⽣弹性变形难易程度的指标,其值越⼤,使材料发⽣⼀定弹性变形的应⼒也越⼤,即材料刚度越⼤,亦即在⼀定应⼒作⽤下,发⽣弹性变形越⼩。
弹性模量E 是指材料在外⼒作⽤下产⽣单位弹性变形所需要的应⼒。
它是反映材料抵抗弹性变形能⼒的指标,相当于普通弹簧中的刚度。
说明:弹性模量只与材料的化学成分有关,与其组织变化⽆关,与热处理状态⽆关。
各种钢的弹性模量差别很⼩,⾦属合⾦化对其弹性模量影响也很⼩。
泊松⽐(Poisson'sratio ),以法国数学家SimeomDenisPoisson 为名,是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之⽐值它是反映材料横向变形的弹性常数。
物探新方式新技术之六:AVO技术(AmplitudeVariationwithOff)
6 AVO 技术AVO 技术是利用反射系数随入射角转变的原理,在叠前道集上分析振幅随偏移距转变的规律,估求岩石的弹性参数、研究岩性、检测油气的重要技术。
AVO 是振幅随偏移距转变(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Offset)的英文缩写或振幅与随偏移距关系(Amplitude Versus Offset) 的英文缩写,AVA 是振幅随入射角转变(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Incident Angle)的英文缩写。
在地震勘探中,共中心点道集记录的偏移距能够等价地用入射角表示,故AVO 与AVA 等价。
该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在油气勘探中不断进展,并取得迅速推行和普遍应用。
尤其是在天然气勘探中指导寻觅天然气藏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提高天然气勘探成功率受到了专门好的成效。
从近几年的技术进展情形看,P 波方位AVO 已作为一种预测油气藏各向异性的有效方式而受到青睐。
AVO 技术的理论基础依照地震波动力学中反射和透射的相关理论,反射系数(或振幅)随入射角的转变与分界面双侧介质的地质参数有关。
这一事实包括两层意思:一是不同的岩性参数组合,反射系数(或振幅)随入射角转变的特性不同,称为AVO 正演方式;二是反射系数(或振幅)随入射角转变本身隐含了岩性参数的信息,利用AVO 关系能够反演岩石的密度、纵波速度和横波速度,称为AVO 反演方式。
Zoeppritz 方程AVO 技术的理论基础确实是Zoeppritz 方程及其简化的思路。
设有两层水平各向同性介质,本地震纵波非垂直入射(即非零偏移距)时,在弹性分界面上会产生反射纵波、反射横波、透射纵波和透射横波,见图6—1。
各类波型之间的运动学关系服从斯奈尔定理22221111sin sin sin sin S P S P V V V V ϕθϕθ=== (6-1)图6—1 入射波、反射波和透射波的关系式中 1θ、1ϕ——纵波、横波的反射角;2θ、2ϕ——纵波、横波的透射角;1P V 、2P V ——反射界面上下介质的纵波速度;1S V 、2S V ——反射界面上下介质的横波速度。
岩石物理学
岩石物理学讲义贺振华编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目录1 岩石物理学概论 (4学时)1.1 岩石物理学的内容与特点1.2 岩石物理学的研究方法2 岩石与岩石的变形 (6学时) 2.1 地球上的岩石和矿物2.2 应力与应变2.3 岩石的本构关系2.4 岩石物理实验3 岩石中波的传播与衰减(10学时) 3.1 岩石中的波3.2 岩石中波速的测量与应用3.3 岩石中波的衰减3.4 岩石模型4 岩石的弹性 (12学时) 4.1 二相体的弹性4.2 流体静压力下岩石裂纹对弹性的影响4.3 流体静压力下岩石孔洞对弹性的影响4.4 岩石中孔隙流体对弹性的影响4.5 弹性波在双相体岩石中的传播5 岩石的输运特性 (2学时)5.1 达西(Darcy)定律和岩石的渗透率5.2 渗透率的测量5.3 岩石的输运模型6 岩石物理应用 (4学时)6.1 Biot-Gassmann方程与流体替换6.2 裂缝储层岩石物理复习与考试(2学时)1 岩石物理学概论1.1 岩石物理的内容与特点岩石物理学是以研究岩石物理性质的相互关系及应用为主的学科。
重点研究:·在地球内部特殊环境下岩石的行为及其物理性质。
·研究那些与地球内部构造运动、能源和资源勘察与开发、地质灾害的成因与减灾,环境保护与监测等密切相关的问题。
对油气勘探、资源、环境等问题,R. E. Sheriff 对岩石物理学的定义为[1]岩石物理学研究岩石物理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地说,研究孔隙度,渗透率等是如何同地震波速度、电阻率、温度等参数相关联的。
岩石物理学与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力学、流体力学、材料力学、地热学、环境科学、工程学等众多学科密切相关,是一个高度的交叉、边缘学科。
基础性,应用性都很强。
一般情况下,人们把岩石物理学归属于地学学科。
对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而言,岩石物理是联系地质、地球物理、石油工程三个学科领域的共同基础和桥梁,见图1.1。
图1.1 岩石物理是地质、地球物理、石油工程的共同基础和桥梁石油工程地球物理地质结构岩石物理1.2 岩石物理学的研究方法1.2.1 研究岩石的多尺度性岩石是不同矿物、胶结物和孔隙及孔隙物质组成的复合体。
压力表选用及使用中常见注意事项
压力类仪表是常见的计量器具,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它能直观地显示出各个工序环节的压力变化,洞察产品或介质流程中的条件形成,监视生产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动向,并通过自动连锁或传感装置,构筑了一道迅速可靠的安全保障,为防范事故、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称作安全的“眼睛”。
反应釜,实验室反应釜,以及各大型工业反应釜都要配备安装不同类型的压力表。
(1)量程装在锅炉、压力容器上的压力表,其最大量程(表盘上刻度极限值)应与设备的工作压力相适应。
压力表的量程一般为设备工作压力的1.5~3倍,最好取2倍。
若选用的压力表量程过大,由于同样精度的压力表,量程越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和肉眼观察的偏差就越大,则会影响压力读数的准确性;反之,若选用的压力表量程过小,设备的工作压力等于或接近压力表的刻度极限,则会使压力表中的弹性元件长期处于最大的变形状态,易产生永久变形,引起压力表的误差增大和使用寿命降低。
另外,压力表的量程过小,万一超压运行,指针越过最大量程接近零位,而使操作人员产生错觉,造成更大的事故。
因此,压力表的使用压力范围,应不超过刻度极限的60~70%。
(2)工作用压力表的精度是以允许误差占表盘刻度极限值的百分数来表示的。
精度等级一般都标在表盘上,选用压力表时,应根据设备的压力等级和实际工作需要来确定精度。
(3)表盘直径为了使操作人员能准确地看清压力值,压力表的表盘直径不应过小,如果压力表装得较高或离岗位较远,表盘直径应增大。
(4)压力表用于测量的介质如果有腐蚀性,那么一定要根据腐蚀性介质的具体温度、浓度等参数来选用不同的弹性元件材料,否则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5)日常重视使用维护,定期进行检查、清洗并做好使用情况记录。
(6)压力表一般检定周期为半年。
强制检定是保障压力表技术性能可靠、量值传递准确、有效保证安全生产的法律措施。
常见介质的近似粘度参考表
常见介质的近似粘度参考表
粘度,指物质的流动性( 或不流动性)。
任何流体都有粘度。
液体粘度是它抵抗剪切力的一个尺度,在初始及持续流动时才体现出来。
例如,粘度高的液体比粘度低的液体需要
更大的动力来流动。
流体粘度与温度有关。
粘度测量单位常用的有厘泊cP,泊P等,其换算过程:
1厘泊(1cP)=1毫帕斯卡 .秒(1mPa.s) 100厘泊(100cP)=1泊(1P) 1000毫帕斯卡.秒(1000mPa.s)=1帕斯卡 .秒(1Pa.s) 蠕动泵的传输是靠弹性软管的弹性来完成工作的,因此被传送的流体粘度的大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蠕动泵的流量,一般情况下,蠕动泵所标明的流量是以水为参照物的流量值。
若传输的液体有粘度,选型时候应留出适当的余量,以免达不到所需要的流量值。
水的粘度为1 厘泊,流动十分容易。
可以根据流体的粘度,类比出常见的物质。
下
表为常见物质的粘度值(仅供参考)。
特别注意:表中数据仅供参考,如要求特别严格,请按照实际情况来界定。
声速与介质密度与弹性模量的关系
声速与介质密度与弹性模量的关系声速是指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它是介质物性的重要参数之一。
声速与介质密度和弹性模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声速、介质密度和弹性模量之间的关系,并深入了解它们的物理意义以及它们对介质特性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声速在介质中的传播机制。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它通过介质中的分子或粒子的振动传播。
声速的大小取决于介质的物理性质,尤其是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
介质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的质量,它表示了介质内分子或粒子的紧密程度。
密度越大,分子或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强,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就会变慢。
相反,密度越小,相互作用力越小,声波传播的速度就会变快。
这说明密度与声速之间存在着一种反比关系。
弹性模量是描述介质的抗拉性能的一个物理量。
它反映了介质内分子或粒子之间相互施加的弹性力。
弹性模量越大,说明介质抵抗形变的能力越强,分子或粒子振动传播的速度就会变快,因此声速也会增加。
相反,弹性模量越小,对形变的阻力就会减小,声速也会相应地减小。
这表明声速和弹性模量之间存在着一种正相关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声速、介质密度和弹性模量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地线性关系。
在实际中,介质的物性参数通常由复杂的微观结构和相互作用决定,因而呈现出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例如,对于气体和液体来说,声速与密度的平方根成正比,而与弹性模量的平方根成反比。
此外,介质的温度和压力也会对声速、密度和弹性模量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温度升高会导致声速的增加,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分子或粒子的平均动能,加快振动传播速度。
而压力的变化则会使声速产生相应的变化,这是由于压力改变引起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的变化。
最后,声速、介质密度和弹性模量的关系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物理学与工程学的领域中,我们需要根据介质的声学特性来设计声波的传播路径和速度。
例如,在地震勘探中,研究地下岩层的声速分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下构造和寻找地下矿藏。
介质松弛时间、粘滞系数、杨氏模量的关系知乎
介质松弛时间、粘滞系数、杨氏模量的关系知乎
介质松弛时间、粘滞系数和杨氏模量是描述介质性质的三个重要参数。
介质松弛时间是指介质在受到外力作用后,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完全松弛到平衡状态的时间。
在弹性固体中,松弛时间较小,介质能够迅速回复到初始状态;而在粘弹性体或液体中,松弛时间较长,介质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回复到平衡状态。
粘滞系数是描述介质抵抗流动的程度的物理量。
它表示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单位压强的介质内的液体流动速度。
粘滞系数越大,介质越难流动,粘度越高。
杨氏模量是弹性体的重要力学参数,用来表征材料的刚度。
它表示单位应力下材料产生的单位应变。
杨氏模量越大,材料的刚度越高,即材料越难变形。
从物理上来看,介质的松弛时间和粘滞系数是有关系的。
在粘弹性体或液体中,介质的松弛时间较长,说明介质的粘滞系数较大,即介质难以流动。
而在弹性固体中,介质的松弛时间较短,说明介质的粘滞系数较小,即介质容易流动。
然而,介质的松弛时间和粘滞系数与杨氏模量之间的关系并不直接相关。
不同介质的松弛时间和粘滞系数可以相互独立地变化,在不同的杨氏模量下都可能发生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砂岩
4.5
3
1.5
2.5
0.20~0.28 ~2.45
页岩
3
2
1
1
0.22~0.40 ~2.35
2. 动弹模和静弹模的关系 对于同一岩、土介质,弹模数值除了与岩性有关外,还与测试的方法不同而异。
静弹模:用静力测试的方法所得弹模,用Es表示; 动弹模:用弹性波(地震或声波测试)测试的方法称为动力法,所得弹模,用Ed表示。
四、波动方程 若应力体内两相邻质点应力相同,无相对运动,静止平衡状态
若二者之间有应力差,产生波动
为研究弹性波动形成的物理机制和传播规律,须建立波的运动方程(波动方程)
波动方程: 研究介质中质点位移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
在弹性理论中,对于均匀、各向同性、理想弹性介质中的三维波动方程式为
(
)
x
SH波 特点:对纵波勘探影响不大,对横波勘探严重干扰
图1.5 (a)瑞雷面波的传播 (b)勒夫面波的传播
第三节 地震波场的基本知识 地震波场的基本理论包括:运动学,动力学。 运动学(几何地震学):研究地震波在传播中的空间位置与传播时间的关系, 动力学:研究地震波传播时的波形、振幅、频率、相位等与空间位置的关系。
直角的改变量 (也叫偏转角)来度量
eτ
L
= L =
(1.4)
图1.2 立方体单元受力后的形变 (a) 体积压缩 (b) 剪切应变
1.弹性模量的定义
三、弹性模量
弹性模量也叫弹性参数或弹性系数,它表示了弹性体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 反映了弹性体的弹性性质。
(1) 杨氏模量
当弹性体在弹性限度内单向拉伸时,应力与应变的比值称为杨氏模量(拉伸模量)。
x y z
为体积应变。 2 2 2 2
x2 y 2 z 2 为拉普拉斯算子。
若波动引起介质的形变,只有体积上的变化而无旋转时,那么方程式变为
(
2 ) 2u
2u t 2
0
(
2 ) 2v
2v t 2
0
(
2
)2w
2w t 2
④横波最小波速=0, 液体和气体中不存在横波。 解决某些特殊问题,如探测充满液体的洞穴(如溶洞), Vs=0
体波:纵、横波,在整个空间
面波:弹性分界面附近 瑞利面波:自由界面,地滚波,R波 特点:低频、低速,能量大(强振幅),旋转(铅垂面,椭圆,逆转)
天然地震中,危害极大 勒夫面波:低速带顶底界面,平行界面的波动,振动方向垂直传播方向,
0
(1.12)
此方程代表的波称为疏密波,或压缩波。
若波动引起介质的形变,只有剪切变形和转动而无体积变化时,则方程变为
2u
2u t 2
0
2v
2v t 2
0
2w
2w t 2
0
(1.13)
此方程代表的波称为剪切波,或等容波
2.粘弹性体(介质) 粘滞性:小外力、长时间 不能恢复原状 粘弹性:既有弹性,又有粘滞性的性质 浅震中:接收信号 (不同)激发信号――波形变“胖”,振幅变小。 原因:吸收高频,能量损耗。 显然,岩土既有弹性、又有粘滞性,岩土层就可以称为粘弹性体(介质)。
二、应力和应变
1.应力 设有一直杆,长L,直径d,横截面积为S 受外力F拉长,长变为 Lˊ=L+ L,直径变为dˊ=d- d 直杆内部质点之间会产生一个对抗外力使物体恢复原状的内力。显然,大小和 外力相等,方向相反。 正应力:单位面积上所产生的内力,用 T 表示
惠更斯原理:在弹性介质中,t时刻的同一 波前面上的各点,可以把这些点看作从该时刻
产生子波的新的点振源,经过△t时刻后,这些 子波的包络面就是t+△t时刻新的波前面。
图1.6 波前、波后和射线
据惠更斯原理可以从已知波前面的位置求
出以后各时刻波前面的位置。但是,惠更斯原 理只给出了波传播的空间几何位置,而没有描 述波到达该位置时的物理状态。
2u
2u t 2
0
(
)
y
2v
2v t 2
0
(
)
z
2w
2w t 2
0
(1.11)
式中,u,v,w分别为x,y,z方向上的位移,λ,μ为拉梅常数,ρ为介质密度
u v
离开震源一定距离:压力减小,但仍超过岩石的弹性限度,岩石不发生破碎,但发生 塑性形变,形成一系列裂缝的塑性及非线性形变带
塑性带以外:随着距离增加,压力降低到弹性限度内,岩石发生弹性形变 因此,地震波是一种在岩层中传播的弹性波
二、纵、横波的形成及其特点 从上讨论知: 外力作用下,存在两种扰动 胀缩力 体积应变,引起的波动(纵波,P波); 旋转力 剪切应变,引起的波动(横波,S波)。 统称体波 纵波:间隔形成压缩带(密集带)和膨胀带(稀疏带),传播方向与振动方向 一致,Vp
E
=
F/S T L / L e
(1.5)
(2) 泊松比(σ) 在拉伸形变中,直杆的横切面会减小。反之,在轴向挤压时,横截面将增大。
也就是说,在拉伸或压缩形变中,纵向增量 L和横向增量 d的符号总是相
反的。
泊松比: 介质的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的比值
σ
=-
d / d L / L
(1.6)
(3) 体变模量
视速度:在地面上沿观测方向测得的波的速度值,用Va表示。
弹性: 外力 体积、形状变化 外力去掉 恢复原状
弹性体:
塑性: 外力 体积、形状变化 去掉外力 不恢复原状,保持外力作用时的状态
塑性体:具有这种特性的物体
塑性形变:其形变称为…….
外力下,是弹是塑,取决于: 是否在弹性限度之内即三个方面: 外力大小、作用时间 长短、物体本身的性质
按照广义虎克定律,应力与应变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于是应有36个弹性系数。 对各向同性介质,这些系数大都对应相等,可归结为:
两个系数λ、μ(合称拉梅系数): 应力与应变方向一致和互相垂直 以上五个弹性参量,由弹性理论可证明,对于各向同性介质,其中任意一个
参量,都可以用任意两个其它的参量表示出来,只写出其中一组:
(1.16)
表1.2 Vp/Vs值与介质泊松比的关系
σ
0 0.1 0.2 0.25 0.3 0.4 0.5
Vp/Vs 1.41 1.50 1.63 1.73 1.87 2.45 ∞
讨论:①σ=0.25, 一般岩石, Vp/Vs = 3
②σ=0,极坚硬岩石, Vp/Vs = 2
③σ=0.5,浮土,於泥土, Vp/Vs ∞
第一章: 地震勘探的理论基础
地震勘探是研究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在岩、土介质中的传播规律,而这种规律的 研究又是以地壳中岩石、土壤所具有的弹性和弹性差异为前提的。在研究中,通常 把岩、土介质看作是弹性介质。因此,地震波也叫弹性波,下面,先讨论弹性理论 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一节 弹性理论概述
1.弹性介质
一、弹性介质与粘弹性介质
自然界中绝大部分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既可显弹,也可显塑
地震勘探,震源是脉冲式的,作用时间很短(持续十几~几十毫秒),岩土受 到的作用力很小,可把岩、土介质看作弹性介质,用弹性波理论来研究地震波。
各向同性介质:凡弹性性质与空间方向无关的介质 各向异性介质: 凡弹性性质与空间方向有关的介质 沉积稳定的沉积岩区,各向同性,简化问题 地震勘探中,只要岩土性质差异不大,都可以将岩土作为各向同性介质来研究, 这样可使很多弹性理论问题的讨论大为简化。
菲涅尔补充:由波前面上各点所产生的子波,在观测点上相互干涉叠加,其叠加 结果就是我们在该点观测到的总振动。
惠更斯—菲涅尔原理(又称波前原理):既可用于均匀介质,也可用于非均匀介 质,利用这个原理可以构制反射界面、折射界面等。
2.费马原理 弹性波的传播,除了可用波前来描述外,还可用射线来描述:
射线:波从空间一点到另一点的传播路径。在任一点上,射线总是垂直于波前。
一、运动学的基本知识 1.惠更斯—菲涅尔原理
波前:把在某一时刻介质中刚开始振动的点连接起来成一曲面 波后:把在同一时刻刚停止振动的点连接成的曲面 振动带:波前与波后之间的各点均在振动 波前面形状与介质波速有关,介质波速结构的变化,波前面形状也会产生变化: 均匀介质,波前是以震源O为中心的一簇同心球(半球)面,称球面波(当球面波 半径很大时,称平面波,而对于非均匀介质,波前面为曲面。
一个体积为V的立方体,在流体静压力P的挤压下所发生体积形变。即每个正
截面的压体变模量(压缩模量): 压力P与体积相对变化之比
P K=-
(1.7)
(4) 切变模量(μ)
切变模量(刚性模量):表示了物体切应力与切应变之比
μ=
(1.8)
对于液体: μ=0,不产生切应变,只有体积变化。
(5) 拉梅常数(λ、μ) 弹性力学中:受力物体内任意点受力 沿坐标轴分为三个分力,每个分力 都会引起纵向和横向沿三个轴的应力与应变。
表1.1介质的弹性参数
参数 介质
杨氏模量E 体变模量K (N/cm2×106)
切变模量μ
拉梅系数λ
泊松比σ
密度ρ
(g/cm2)
钢
20
17
8
11
0.30
7.70
铝
7
7.5
2.5
5.5
0.35
2.70
玻璃
7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