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 第8章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 胡寿松 习题答案(附带例题课件)

《自动控制原理》 胡寿松 习题答案(附带例题课件)

二、本课程实验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采用 MATLAB 软件上机进行实验,就是利用现代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技术,以数字仿真技术为核 心,实现对自动控制系统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的验证以及控制系统设计。 通过上机实验,使学生在 MATLAB 软件的基本使用、编程调试、仿真实验数订人:杨志超 大纲审定人:李先允 制订日期:2005 年 6 月
5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自动控制原理》 课程实验通过上机使用 MATLAB 软件, 使学生初步掌握 MATLAB 软件在控制理论中的 基本应用,学会利用 MATLAB 软件分析控制系统,从而加深对自动控制系统的认识,帮助理解经典自动控 制的相关理论和分析方法。 通过本课程上机实验, 要求学生对 MATLAB 软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掌握 MATLAB 软件中基本数组和矩阵的表示方法,掌握 MATLAB 软件的基本绘图功能,学会 MATLAB 软件中自动控制理论 常用函数的使用,学会在 MATLAB 软件工作窗口进行交互式仿真和使用 M_File 格式的基本编程方法,初步 掌握利用 MATLAB 软件进行控制系统设计,让学生得到撰写报告的基本训练。
4.频率法反馈校正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选讲)
(七)非线性控制系统 了解非线性系统与线性系统的区别,了解非线性特性和非线性系统的主要特征,学会非线性系统的描 述函数分析方法,了解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选讲) 。
3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
1. 非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 2. 典型非线性特性、非线性系统的主要特征 3. 描述函数定义、应用条件和求取方法 4. 应用描述函数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 5. 非线性系统自激振荡分析和计算 6. 介绍非线性系统相平面分析法(选讲)

自动控制原理 胡寿松 第八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 胡寿松 第八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k ( x b) y c k ( x b)
当x y / k b 当 b x y / k b 当x y / k b
式中, b 为常数,它等于主动轮改变方向时的值。
间隙特性类似于线性系统的滞后环节,但不完全等价,它对控制系统的动 态、稳态特性都不利。
虚线可用动态非线性微分方程来描述 死区特性可能给控制系统带来不利影响,它会使控制的灵敏度下降,稳态 误差加大;
死区特性也可能给控制系统带来有利的影响,有些系统人为引入死区以提 高抗干扰能力。
2. 饱和特性
可以说,任何实际装置都存在饱和特性,因为它们的输出不可能无限增大。 实际的饱和特性一般如图中的点划线所示,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将它用图中 的三段直线来近似,并称之为理想饱和特性。 理想饱和特性的数学描述为:
3.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系统分析和设计的目的是通过求取系统的运动形式,以解决稳定性问题为中 心,对系统实施有效的控制。 由于非线性系统形式多样,受数学工具限制,一般情况下难以求得非线性微 分方程的解析解,只能采用工程上适用的近似方法。 本章重点介绍两种方法:(考研) 1)相平面法
2)描述函数法
2) 非线性系统的分类
非本质非线性 :能用小偏差线性化方法进行线性化处理的非线性。 本质非线性 : 不能用小偏差线性化方法解决的非线性。
3)研究非线性控制理论的意义 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控制系统的性能和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建 立在线性化基础上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已经难以解决高质量的控制问题。 为此,必须针对非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非线性控制理论进行研究。 此外,为了改善系统的性能,实现高质量的控制,还必须考虑非线性控制器 的设计。
8-3 相平面法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胡寿松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胡寿松
系统开环频率响应相位在临界 频率处的值与180度之间的差值 。
带宽频率
系统开环幅频特性等于0.707时 的频率。
剪切频率
系统开环幅频特性等于0.707时 的频率。
稳定性与性能的关系
稳定性是控制系统的重要性能指 标,它决定了系统能否正常工作

系统的稳定性与其性能指标密切 相关,如系统的超调量、调节时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胡 寿松
目录
• 自动控制概述 • 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 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 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 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补偿 • 控制系统的应用实例
01
自动控制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自动控制是利用控制装置,使被 控对象按照预设规律自动运行的 系统。
分类
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 复合控制系统等。
通过分析系统的频率特性 ,研究系统的稳定性、带 宽和阻尼特性。
现代控制理论设计方法
状态空间法
01
基于系统的状态方程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适用于线性时变系
统和非线性系统。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
02
通过优化性能指标,设计最优控制律,适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系
统。
滑模控制
03
设计滑模面和滑模控制器,使得系统状态在滑模面上滑动,适
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通过自动控制算法,实现无人机的稳定飞行 和精确控制。
卫星姿态控制
卫星姿态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和执行机构,实现卫星的稳定指向 和精确姿态调整。
航空发动机控制
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通过调节燃油流量和点火时间等参数,实现 发动机的稳定运行和性能优化。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
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系统通过自动化设备和传感器,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 制和优化。

(完整版)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四版课后答案解析

(完整版)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四版课后答案解析

1-3解: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当流出增加时,液位降低,浮球降落,控制器通过移动气动阀门的开度,流入量增加,液位开始上。

当流入量和流出量相等时达到平衡。

当流出量减小时,系统的变化过程则相反。

流出量希望液位图一1-4(1)非线性系统(2)非线性时变系统(3)线性定常系统(4)线性定常系统(5)线性时变系统(6)线性定常系统2 2-1 解:显然,弹簧力为 kx (t ) ,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有:F (t ) − kx (t ) = m移项整理,得机械系统的微分方程为:d 2x (t ) dt 2m d x (t ) + kx (t )= F (t ) dt2对上述方程中各项求拉氏变换得:ms 2 X (s ) + kX (s ) =F (s )所以,机械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 (s ) = X (s ) =F (s )1ms 2+k2-2 解一:由图易得:i 1 (t )R 1 = u 1 (t ) − u 2 (t ) u c (t ) + i 1 (t )R 2 = u 2 (t ) du c (t )i 1 (t )= Cdt 由上述方程组可得无源网络的运动方程为:C ( R + R ) du 2 (t ) u (t ) = CRdu 1 (t ) u (t )1 2 dt+ 22 + 1 dt 对上述方程中各项求拉氏变换得:C (R 1 + R 2 )sU 2 (s ) + U 2 (s ) = CR 2 sU 1 (s ) + U 1 (s )所以,无源网络的传递函数为:G (s ) = U 2 (s ) =U 1 (s )1 + sCR 21 + sC (R 1 +R 2 ) 解二(运算阻抗法或复阻抗法):U (s ) 1 + R 2 1 + R Cs2 = Cs =2U (s ) R + 1 + R 1 + ( R + R )Cs 1 1 21Cs22-5 解:按照上述方程的顺序,从输出量开始绘制系统的结构图,其绘制结果如下图所示:依次消掉上述方程中的中间变量 X 1 , X 2 , X 3 , 可得系统传递函数为:C (s ) = R (s )G 1 (s )G 2 (s )G 3 (s )G 4(s )1 + G2 (s )G3 (s )G 6 (s ) + G 3 (s )G4 (s )G5 (s ) + G 1 (s )G 2 (s )G 3 (s )G 4(s )[G 7 (s ) − G 8 (s )]2-6 解:①将G1 (s) 与G1 (s) 组成的并联环节和G1 (s) 与G1 (s) 组成的并联环节简化,它们的等效传递函数和简化结构图为:G 12 (s) = G1(s) + G2(s)G 34 (s) = G3(s) −G4(s)②将G12 (s), G34 (s) 组成的反馈回路简化便求得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2-7 解:C(s)=R(s)G12(s)1 + G12(s)G34(s)=G1(s) + G2(s)1 +[G1(s) + G2(s)][G3(s) −G4(s)]由上图可列方程组:[E(s)G1 (s) −C(s)H2(s)]G2(s) = C(s)R(s) −H1(s)C(s)G2(s)= E(s)联列上述两个方程,消掉E (s) ,得传递函数为:C(s)= R(s)G1(s)G2(s)1 + H1(s)G1(s) + H2(s)G2(s)联列上述两个方程,消掉C (s) ,得传递函数为:E(s)= R(s)1 + H2(s)G2(s)1 + H1(s)G1(s) + H2(s)G2(s)1 22 23 2-8 解:将①反馈回路简化,其等效传递函数和简化图为: 0.4G (s ) =2s + 1 =1 +0.4 * 0.5 2s + 15+ 3将②反馈回路简化,其等效传递函数和简化图为:1 G (s ) = s + 0.3s + 1 = 5s + 3 21 + 0.4 5s + 4.5s + 5.9s + 3.4(s + 0.3s + 1)(5s + 3)将③反馈回路简化便求得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0.7 * (5s +3)Θo (s)= 5s 3 + 4.5s 2 + 5.9s + 3.4=3.5s + 2.1Θi (s) 1 +0.7 * Ks(5s +3)5s3+ (4.5 +3.5K )s 2+ (5.9 + 2.1K )s +3.42 5s3-3 解:该二阶系统的最大超调量:σp =e−ζπ/1−ζ2*100%当σp= 5% 时,可解上述方程得:ζ=0.69当σp= 5% 时,该二阶系统的过渡时间为:ts≈3ζwn所以,该二阶系统的无阻尼自振角频率w n 3-4 解:≈3ζts=30.69*2= 2.17由上图可得系统的传递函数:10 * (1 + Ks)C (s)= R(s)s(s + 2)1 +10 * (1 +Ks)s(s + 2)==10 * (Ks +1)s + 2 * (1 +5K )s +10所以w n =10 ,ζwn=1 +5K⑴若ζ= 0.5 时,K ≈0.116所以K ≈0.116时,ζ= 0.5⑵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和过渡过程时间分别为:σ p = e−ζπ / 1−ζ2*100% = e−0.5*3.14 /1−0.52*100% ≈ 16.3%t s =3 ζw n= 3 0.5 *≈ 1.910⑶ 加入 (1 + Ks ) 相当于加入了一个比例微分环节,将使系统的阻尼比增大,可以有效地减小原系统的阶跃响应的超调量;同时由于微分的作用,使系统阶跃响应的速度(即变w 212p化率)提高了,从而缩短了过渡时间:总之,加入 (1 + Ks ) 后,系统响应性能得到改善。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
1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是指一种将仪表测量仿真到自动控制仿真的理论。

这一原理最初是由中国科学家胡寿松于1963年提出的。

当时通用电器正开发其第一台自动控制产品,因此胡寿松提出了一种将仪表测量仿真到自动控制仿真的理论。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的研究在控制系统研究,仿真,设计和分析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从仪表自动控制仪表来判断,从而解决了仪表控制过程中测量数据无法被准确精确转化为控制仿真的问题,使自动控制仪表变得更为稳定可靠,实现了实际的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的理论体系包括:信息依赖机制图,胡寿松模型、状态方程、胡寿松参数、输入输出解析布局、系统方程等。

胡寿松模型可以用来定义系统中任意元素之间的固定关系,胡寿松参数可以用来描述任意元素的动态特性,而系统方程可以用来描述影响系统的其他因素,该理论的图解形式可用于实验室中的调试和使用模拟仪器时的研究。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的研究和应用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开放的系统的实践,包括机械,电子,汽车,飞行器,船舶,航空,暖通,能源,运输,医疗,以及其他服务领域。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不仅能够给系统带来稳定性和准确性,还可以使计算机科学,电子学,计算机
技术,以及嵌入式微处理器等各领域的设计更方便和精准,实现与实际应用的关联,从而发挥自动控制技术的最大潜力。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2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2

6-2 设单位反馈 统 开环 函 为
试设计 联 前校正装置, 统满
(1) 角裕度r≥45°;
(2) 单位
入下 态 差
下 标:
(3)截止频率ωc≥7.5rad/s。
解: 开环

则开环 函 为:

,解得校正前
rad/s
则校正前 角裕度为:
不 合题 要求,
前校正。

rad/s,可得:
,可得:
则 前校正环节 校正后 统开环 其 角裕度为
统性能得:
3.某 反馈 统开环 函
合要求。
(1)求 统 角裕度 幅 裕度。
(2) 角裕度
联 前校正 联滞后校正 主要特点。为 统
,试分 统应
联 前校正还 联滞后校正?
[
技 2009 ]
解:(1)求截止频率与
裕度:
求幅 裕度:
(2)要 节 校正。
统 角裕度

前校正,则需要校正环
不合
前校正,可以
联滞后
为 习重点, 此,本 分也就没
考 题。
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
第6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6-1 设 单位反馈 火炮
统,其开环 函 为
若要求 统最 2°,试求:
出速度为12°/s, 出位置
许 差小
(1) 满 上 幅 裕度;
标 最小K ,计 该K 下 统
角裕度
(2) 前
前校正网络
计 校正后 统 能影。
角裕度 幅 裕度,
解:(1) 题可
则 统 特征表 式为
统特征 为:

,则

可得:
所以 统 状态 应为
(2)求 统 出范 最小 刻t

自动控制原理 第8章习题解答(非线性系统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 第8章习题解答(非线性系统分析)
(−∞ , −1) 段,方向向左,分别绘于上图 (a) (b) 上。 N
对于图
(a) 所示情形,G (
jω )


1 N
无交点,非线性系统不会产生自持振荡,
该非线性系统也是稳定的;
对于图 (b) 所示情形,G ( jω ) 与 − 1 有两个交点,其中交点 A 是稳定交点,
N
该非线性系统会产生自持振荡。
2 时, N(A)取极值。
2
−1
= − π ≈ −0.39
N ( A) A= 2
8
2
( ) (4)计算自振参数
− 1 =G N ( A)
jωg
A1 = 12.72 ,A2 = 0.503
即:系统将产生自振,振荡角频率为 ωg = 1 rad s ,振幅为 A = 12.72
12
【解】(1)将系统方框图化为标准结构
分析可得, ∆1 = 0.5
11
得系统等效方框图为:
(2)绘出线性部分的 G ( jω)曲线
与负实轴的交点处,ωg = 1
G( jω) =
10
=5
ω ⋅ ( 1+ ω 2 )2 ω =ωg
−0.39
(3)绘出非线性部分的

1 N
曲线
计算可得,当 A =
2e0 =
解得:
∆1
=
∆ k

4
习题8.4 设有非线性控制系统,其中非线性特性为斜率 k = 1的饱
和特性。当不考虑饱和特性时,闭环系统稳定。试分析该非线性控制系统 是否有产生自持振荡的可能性。 【解】不考虑饱和因素时,稳定的线性系统的开环频率响应形式有多种,例如:
AB
考虑饱和因素,斜率为 k = 1的饱和特性的 − 1 曲线分布在负实轴上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课件__胡寿松版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课件__胡寿松版

• 课件11 、12 、13是直接在结构图上应用梅逊公式,
制作者认为没必要将结构图变为信号流图后再用
梅逊公式求传递函数。
2
说明3
• 课件17~30为第三章的内容。
• 课件17~19中的误差带均取为稳态值的5%,有超 调的阶跃响应曲线的上升时间为第一次到达稳态 值的时间。
• 课件20要讲清T的求法,T与性能指标的关系。
R(s)
E(SG)GG3(33s(()ss))
RR(Rs(()ss)) EE(ES((S)S))
P2= - G3G2H3
GGG1(11s(()ss))
△2= 1 P2△2=?
HHH1(11s(()ss))
G1(s)
NNN((s(ss)))
G2(s)
GGG2(22s(()ss))
CCC(s(()ss))
ess=
A
k lim
s→0
s2·
k sν
31
a
取不同的ν 稳态误差
静态误差系数
R·1(t) V·t At2/2 R·1(t) V·t At2/2
R
0型 1+ k
∞∞
k 00
Ⅰ型 0
V
k


k0
Ⅱ型 0
0
A
k
∞ ∞k
小erss(=结t)=1R:+·1(23tRl1si)→m0KKKskpvaν===???ess=表r中(tl非)误si啥→=m单V0差V时s·位·为t能反s无k用ν馈穷表怎e时么格ss=办系?r?统(tl)s还i→=mA0A稳st22定/·232吗skν?
6
飞机示意图
给定电位器
反馈电位器
7
给 θ0 定

《自动控制原理》 胡寿松 习题答案(附带例题课件)

《自动控制原理》 胡寿松 习题答案(附带例题课件)

大纲制订人:杨志超 大纲审定人:李先允 制订日期:2005 年 6 月
7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
自动控制原理授课计划(64 学时)
4.频率法反馈校正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选讲)
(七)非线性控制系统 了解非线性系统与线性系统的区别,了解非线性特性和非线性系统的主要特征,学会非线性系统的描 述函数分析方法,了解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选讲) 。
3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
1. 非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 2. 典型非线性特性、非线性系统的主要特征 3. 描述函数定义、应用条件和求取方法 4. 应用描述函数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 5. 非线性系统自激振荡分析和计算 6. 介绍非线性系统相平面分析法(选讲)
二、本课程实验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采用 MATLAB 软件上机进行实验,就是利用现代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技术,以数字仿真技术为核 心,实现对自动控制系统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的验证以及控制系统设计。 通过上机实验,使学生在 MATLAB 软件的基本使用、编程调试、仿真实验数据的获取、整理、分析以 及实验报告的撰写等基本技能得到训练。
三、实验方法、特点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实验采用计算机 MATLAB 软件仿真方法,其特点是利用 MATLAB 软件丰富的功能函数、灵活的编 程和调试手段以及强大的人机交互和图形输出功能,可以实现对控制系统直观和方便的分析和设计。 本课程实验的基本要求是, 使学生对 MATLAB 软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掌握 MATLAB 软件中基本数组和 矩阵的表示方法,掌握 MATLAB 软件的基本绘图功能,学会 MATLAB 软件中自动控制理论常用函数的使用, 学会在 MATLAB 软件工作窗口进行交互式仿真和使用 M_File 格式的基本编程方法,初步掌握利用 MATLAB 软件进行控制系统设计,让学生得到撰写报告的基本训练。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胡寿松ppt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胡寿松ppt

求模求角例题
78.8o -1.09+j2.07
66.27o
2.26 2.112.072
-2 -1.5 -1
模值条件与相 角条件的应用
92.49o
2.61
127.53o
-0.825
=0.466
ω n=2.34
s1=-0.825
0.5
s2,3= -1.09±j2.07
K*=
2.26×2.11×2.61 = 6.0068
s4+5s3+7s2+5s+6=0
特征根时会出现零行
劳 s4 1 7 6
② 由零行的上一行构成 辅助方程:
s3 51 51
思 s2 61 61
s2+1=0
对其求导得零行系数: 2s1
表 s1 02
继续计算劳斯表
s0 1
劳斯表出现零行
1 2
出劳系斯 现统表零一何行定时怎不会么出办稳现?定零行?
第一列全大于零,所以系统稳定
24
二阶系统单位
阶跃响应定性分析 Φ(s)=
ωn2 s2+2 ωns+ωn2 2
j
- >1
1
= S1,2 T2
1
ωT1 n
j±ωn √
2 - 1=1
j 0
0
0 j
t
t
= - h(=t) 1 1 +
e = + eω = STT211,过2 1T阻1 尼
T1 T2
T2
n
1
-ωhn(t)= 1 -(1临+ω界n阻t)尼0e-ω tn
△1=1
△2=1+G1H1
G4(s)

胡寿松版完整答案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胡寿松版完整答案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1 请解释下列名字术语:自动控制系统、受控对象、扰动、给定值、参考输入、反馈。

解: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自动控制任务的系统,由控制装置与被控对象组成;受控对象:要求实现自动控制的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扰动:扰动是一种对系统的输出产生不利影响的信号。

如果扰动产生在系统内部称为内扰;扰动产生在系统外部,则称为外扰。

外扰是系统的输入量。

给定值:受控对象的物理量在控制系统中应保持的期望值参考输入即为给定值。

反馈:将系统的输出量馈送到参考输入端,并与参考输入进行比较的过程。

2 请说明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解:作为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应该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①被控对象:所谓被控对象就是整个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②执行部件:根据所接收到的相关信号,使得被控对象产生相应的动作;常用的执行元件有阀、电动机、液压马达等。

③给定元件:给定元件的职能就是给出与期望的被控量相对应的系统输入量(即参考量);④比较元件:把测量元件检测到的被控量的实际值与给定元件给出的参考值进行比较,求出它们之间的偏差。

常用的比较元件有差动放大器、机械差动装置和电桥等。

⑤测量反馈元件:该元部件的职能就是测量被控制的物理量,如果这个物理量是非电量,一般需要将其转换成为电量。

常用的测量元部件有测速发电机、热电偶、各种传感器等;⑥放大元件:将比较元件给出的偏差进行放大,用来推动执行元件去控制被控对象。

如电压偏差信号,可用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晶闸管等组成的电压放大器和功率放大级加以放大。

⑦校正元件:亦称补偿元件,它是结构或参数便于调整的元件,用串联或反馈的方式连接在系统中,用以改善系统的性能。

常用的校正元件有电阻、电容组成的无源或有源网络,它们与原系统串联或与原系统构成一个内反馈系统。

3 请说出什么是反馈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各有什么优缺点?解:反馈控制系统即闭环控制系统,在一个控制系统,将系统的输出量通过某测量机构对其进行实时测量,并将该测量值与输入量进行比较,形成一个反馈通道,从而形成一个封闭的控制系统;开环系统优点:结构简单,缺点:控制的精度较差;闭环控制系统优点:控制精度高,缺点:结构复杂、设计分析麻烦,制造成本高。

自动控制原理 (胡寿松 著) 科学出版社 课后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 (胡寿松 著) 科学出版社 课后答案
课后答案网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
1.7.2 基础部分 1. 答:开环控制如:台灯灯光调节系统。 其工作原理为:输入信号为加在台灯灯泡两端的电压,输出信号为灯 泡的亮度,被控对象为灯泡。当输入信号增加时,输出信号(灯泡的亮度)增加,反之亦然。 闭环控制如:水塔水位自动控制系统。 其工作原理为:输入信号为电机两端电压,输出信号为水塔水位,被控 对象为电机调节装置。当水塔水位下降时,通过检测装置检测到水位下降,将此信号反馈至 电机,电机为使水塔水位维持在某一固定位置增大电机两端的电压,通过调节装置调节使水 塔水位升高。反之亦然。 2. 答:自动控制理论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本世纪 40~60 年代,称为“经典控制理论”时期。 第二阶段:本世纪 60~70 年代,称为“现代控制理论”时期。 第三阶段:本世纪 70 年代末至今,控制理论向“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方向 发展。 3. 答:开环控制:控制器与被空对象之间只有正向作用而没有反馈控制作用,即系统的输 出量与对控制量没有影响。 闭环控制:指控制装置与被空对象之间既有正向作用,又有反向联系控制的过程。 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的优缺点比较: 对开环控制系统来说,由于被控制量和控制量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所以对干扰造成的 误差系统不具备修正的能力。 对闭环控制系统来说,由于采用了负反馈,固而被控制量对于外部和内部的干扰都不 甚敏感,因此,有不能采用不太精密和成本低廉的元件构成控制质量较高的系统。 4. 答:10 线性定常系统; (2)非线性定常系统; (3)非线性时变系统; (4)非线时变系统; 1.7.3 提高部分 1.答:1)方框图:
kh da w. co m
40( S + 20) 系统在扰动作 S + 20 × 40 K1 + 20

自动控制原理 胡寿松

自动控制原理  胡寿松

第六版前言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1-1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1-2 自动控制系统示例1-3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1-4 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1-5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工具习题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2-2 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2-3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2-4 控制系统建模实例习题第三章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3-1 系统时间响应的性能指标3-2 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3-3 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3-4 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3-5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3-6 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计算3-7 控制系统时域设计习题第四章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4-2 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4-3 广义根轨迹4-4 系统性能的分析4-5 控制系统复域设计习题第五章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5-1 频率特性5-2 典型环节与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5-3 频率域稳定判据5-4 稳定裕度5-5 闭环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5-6 控制系统频域设计习题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6-1 系统的设计与校正问题6-2 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6-3 串联校正6-4 前馈校正6-5 复合校正6-6 控制系统校正设计习题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7-1 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7-2 信号的采样与保持7-3 z变换理论7-4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7-5 离散系统的稳定性与稳态误差7-6 离散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7-7 离散系统的数字校正7-8 离散控制系统设计习题第八章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8-1 非线性控制系统概述8-2 常见非线性特性及其对系统运动的影响8-3 相平面法8-4 描述函数法8-5 非线性控制的逆系统方法8-6 非线性控制系统设计习题第九章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9-1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9-2 线性系统的可控性与可观测性9-3 线性定常系统的反馈结构及状态观测器9-4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9-5 控制系统状态空间设计习题第十章动态系统的最优控制方法10-1 最优控制的一般概念10-2 最优控制中的变分法10-3 极小值原理及其应用10-4 线性二次型问题的最优控制10-5 控制系统优化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mG( j ) 0 40
Im
1 N ( A)
3.5 0.714 Re G ( j 40) 4.9
G( j )

1 0.714 N ( A)
非线性:指元件或环节的静特性不是按线性规律变化。
非线性系统:只要系统中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具有非线性元 件,即称为非线性系统。其特性不能用线性微分方程来描述。
非本质非线性:可以进行小偏差线性化的非线性 本质非线性:不能应用小偏差线性化概念将其线性化
非线性系统的主要特征: 系统的稳定性除与结构参数有关 外,还与起始偏差的大小有关 。 系统的响应形式与输入信号的大小 和初始条件有关。
x
b
b
x
a ma
0
b
ma a
a
e
0
a
e
b
(5)变增益特性
k2 e(t ) x(t ) k1e(t ) e(t ) a e(t ) a
式中
特点:
k1 , k 2 -变增益特性斜率
a -切换点
使系统在大误差信号时具有较大的增益,从而使系统响应迅速;
而在小误差信号时具有较小的增益,从而提高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同时抑制高频低振幅噪声,提高系统响应控制信号的准确度。
n 1
当线性环节具有较好的低通滤波特性时, 高次谐波项被滤除,即可以忽略高次项。 当非线性环节特性为奇对称时,此项为零
其中, A0 1
An 1
2
2 0
2
0
x(t )dt

1
x(t )cos ntd (t )
Bn


2
0
x(t )sin ntd (t )
2 n
Xn A B
8.2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特性
1. 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除了与系统 结构参数有关之外,还与初始条 件和输入信号有关; 1.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仅与系统结 构参数有关之外,与初始条件 和输入信号无关;
2. 非线性系统除了收敛或发散两种 2. 线性系统有收敛或发散两种运 运动状态外,还有自持振荡状态; 动状态,等幅振荡状态只在理 想情况下存在; 3. 非线性系统对某一频率的输入信 号的稳态输出一般是含有高次谐 3. 线性系统对某一频率的输入信 波分量的非正弦周期函数; 号的稳态输出是与输入信号同 频率的正弦信号; 4. 非线性系统不能使用叠加原理分 析。 4. 线性系统使用叠加原理分析。
x
G (s)
c
描述函数法
非线性环节的输入信号为 e(t ) A sin t 则其输出x(t)是一个周期函数, x(t)可以展开成傅立叶级数
x(t ) A0 ( An cos nt Bn sin nt )
n 1
A0 X n sin(nt n )
描述函数法
用非线性环节输出信号中的基波分量来近似代替正弦信 号作用下的实际输出,即忽略输出中的高次谐波分量 描述函数的概念
应用描述函数分析法分析系统需要满足的条件:
1.非线性系统的结构图可 以简化为只有一个非线 性环节N ( A)和线性 部分G(s)相串联的典型形式。
r (t ) 0
e
N ( A)
可能是稳定的,也可能是不稳定的。
G(jw)
稳定系统
不稳定系统
1 N( A)
例 P.199 6-6 分析系统稳定性
N ( A)
3 2 1 4 A 2 4 N ( A) 3A
1 N ( A) 1 A , 0 N ( A) A 0,
1 轨迹为整个负实轴 N ( A)
非线性元件用一个对正弦信号的幅值和相位进行变换的环 节来代替
N ( A) X 1 j1 e A
为A和 的复函数
其中:
A为正弦输入信号的振幅 X 1为输出信号的基波分量 的振幅
1为输出信号基波分量相 对输入正弦信号的相移 当非线性特性为单值奇函数时,A1 0 1 0
N ( A) B1 A
在没有外界周期变化信号输入时, 非线性系统完全可能产生具有固定周 期和幅值的稳定振荡过程。
非线性系统的动态响应不服从叠加 原理
(1)饱和特性
ke(t ) x(t ) kasigne(t ) e(t ) a
e(t ) a
1 sign[e(t )] 1
第八章 非线性系统的特点
•学习重点

了解非线性系统的特点,掌握非线性系统与线性系 统的本质区别; 了解典型非线性环节的特点; 理解描述函数的基本概念,掌握描述函数的计算方 法; 掌握分析非线性系统的近似方法——描述函数法, 能够应用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
8.1 非线性系统的特点
2 n
n arctan
An Bn
描述函数法
2. 非线性环节的输入输出特性是奇对称的。
保证非线性环节在正弦输入信号作用下的输出不含直流分量
3. 系统中线性部分具有较好的低通滤波特性。
满足上述条件时,非线性环节的输出x(t)仅剩下基波分量
x(t ) A1 cos t B1 sin t X1 sin(t 1 )
正向释放
x
b
正向吸合
a ma
0
b
正向释放电压 正向吸合电压
ma a
e
1)若a=0,则吸合电压和释放电压均为零,称这种特 性为理想继电器特性
x
b
0
b
e
2)若m=1,即吸合电压和释放电压相等,称这种特性 为具有死区的继电器特性
x
b
b
x
a ma
0
b
ma a
a
e
0
a
e
b
3)若m=-1,即反向吸合电压等于正向释放电压(正 向吸合电压等于反向释放电压),称这种特性为具有滞 环的继电器特性
2 1
2
k2 2
1
1 2
1
k2
1
1 2
3 2 1
2
3 e
3 2 1
2
3 x
3 2 1
2
3
e
3 2 1
1 2
只在同一范围内可以相乘! 通常采用作图的方法!
x
1
2
1
将前一环节的输出与 后一环节的输入对齐
2
k1 1
3 e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描述函数分析
8.3 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法
• • • • 1. 2. 3. 4. 基本概念 谐波线性化 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 典型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
1. 基本概念
(1) 分析非线性系统的两种工程方法
相平面法 描述函数法
(2) 描述函数法的特点
• 描述函数法是一种近似方法,相当于线性理论中频率法的推广。 方法不受阶次的限制,且所得结果也比较符合实际,故得到了广 泛应用。
为A的实函数
没有相移
例 三个非线性系统的非线性部分相同,而线性部分分别为
G1 ( s ) 2 s (0.1s 1) 2 s ( s 1) 2(1.5s 1) s ( s 1)(0.1s 1)
G2 ( s )
G3 ( s )
采用描述函数法分析系统时,哪个系统的准确性最高? 2比1的惯性大,故2比1的低通滤波效果好。3虽然比2多 一个时间常数为0.1的惯性环节,却也多了一个时间常数 为1.5的一阶微分环节。故2的低通滤波效果最好,2的准 确性最高。
8 24 8(2 2 ) G ( j ) 4 j 2 j ( j 1)( j 2) 5 4 ( 4 5 2 4)
Im
G( j )
4 3
ImG( j) 0 3
两个非线性环节串联时,总的描述函数不等于两个非线性环 节描述函数的乘积!
不能随意交换串联顺序!
y
x
2 1
k1 1
1
1 2
2 1
k2 2
1
1 2
3 2 1
2
3 e
3 2 1
2
3 x
N1 ( A)
N2 ( A)
非线性环节串联的计算方法
x
2 1
y y
k1 1
1
1 2
(1)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C ( j ) N ( A)G( j ) R( j ) 1 N ( A)G( j )
特征方程为 1 N ( A ) G ( jw ) 0
G ( jw ) 1 N ( A)
非线性特性的负倒描述函数 相当于
G ( jw) 1
负倒描述函数的轨迹是稳定的临界线,可以用G(jw)轨迹 和-1/N(A)之间的相对位置来判别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
假设线性部分是最小相位环节,非线性系统稳定性判断规则如下:
1 曲线则系统稳定,两者距离越远,稳定程度越高 N ( A) 1 (b) G ( jw) 包围 曲线则系统不稳定 N ( A) 1 (c) G ( jw) 与 曲线相交,则非线性系统存在着周期运动,它 N ( A)
(a) G ( jw) 不包围

1 N ( A)

1 4 N ( A) 3
A 0 -6

A
Re
A 1
A>1时,系统发散 A<1时,系统收敛 A=1时,系统的状态?
自持振荡
非线性系统的自振(稳定的周期运动): 系统受到轻微扰动作用偏离原来的运动状态, 在扰动消失后,系统的运动能重新收敛于原来的等 幅持续振荡。 不稳定的周期运动: 系统的运动不能重新收敛于原来的等幅持续振 荡,而是一经扰动就收敛、发散或是转移到另一种 稳定的周期运动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