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画论发展史实复习要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画论发展史实

1、画论—创作得出理论:①画史②画论

2、什么是美术?也就是美术包括建筑、雕塑、工

艺美术、绘画、书法。

3、“art”拉丁意为“美术”“art”是:相对

于自然造化的人工技艺。

第二章春秋两汉的画论

1、有两个特点:①画论的人不是画家。

②其意不在论画而是用绘画说明自己的哲学观点。

2、孙子

⑴“绘画后素”说明人的自然美就如同绘画以朴素为美。

⑵“周明堂画”说明画能教育人。

3、庄子的“解衣般礴”反映艺术创作的一种大自然

境界,一种放松心情、自由的境界。是创作的一种状态。

①鼓盆而歌②庄周代碟③濠梁观鱼

4、韩非子关于论画及刻削之道:

⑴关于绘画的难易:

“画鬼魅易,犬马难”说明最熟悉的东西难

画,不熟悉的东西易画。

⑵关于雕刻的规律:

“雕刻之道比墨可小也”说明道理是:在开

始雕刻的时候,要把鼻子雕大些,眼睛雕小

些。韩非子则引申说明为人做事要留有余地,

也是做事的方法。

5、《淮南子》论“君形”及“谨毛失貌”

⑴“画者谨毛而失貌”

“画者谨毛而失貌,射者仪小而遗大”

的言论,意思是说,作画时如果处处求

得细致缜密,则会失掉物象本来的面

貌。说明不要刻画不重要的,要把精力

放在重要的,照顾整体。

⑵“君形者”

“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说;规孟贲之目,

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所谓的“君形

者”就是与形对应的“神”,也即中国画里

面的气韵。说明绘画首先要神似,这是艺

术创作最主要的东西。

6、《左传》

“使民知神奸”出于《左传》

“司母戊方鼎“世界上最大的鼎。

7、王延寿“汉鲁灵光殿画”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的画论

1、陆机的绘画功能

“存形莫善于画”说明视觉形象是绘画的基本

特征,绘画有形功能的不可替代性。要传达形

象用绘画来表达。

2、顾恺之的绘画理论

⑴顾恺之的代表画作:《洛神赋》

⑵顾恺之的著作理论:a、

《魏晋胜流画赞》b、《画云台山记》c、《论画》

⑶顾恺之的画论:a、提出传神的重要性。b、重视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c、提出“以形写神”及“迁想妙得”

⑷顾恺之的名言:“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写照:画像阿堵:眼睛(方言)

⑸“迁想妙得”说明要充分发挥联想才会得到妙的好的东西。

3、谢赫的“六法”

⑴《古画品录》也叫《古画品》、《画品》

⑵“六法”包括①气韵生动②骨法用笔③应

物象形④随类赋彩⑤经营位置⑥传移摹写

4、宗炳的“卧游”

⑴“卧游”代表山水画。

⑵“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

先焉。”

5、曹植

“画存乎鉴者”说明画人物要表明人物身份地

位。

6、王廙

“画乃吾自画,书乃吾自书”说明书画自觉,艺术自觉。(和石涛的观点一样)

7、最姚,是南梁至陈时的画评家,在他的作品《续

画品录》中提到:「学穷性表,心师造化。」「性」

指的是「本质」,「表」指的是「现象」。意指

对事物外在现象和内在本质都有透澈的认识,

用自心去领会自然的法则。

唐、五代的画论

1、“六朝三大家”及其评论

⑴六朝包括哪几个朝代?

①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都建都于建康(今南京)史称南朝六朝,简称六朝,也作六代

②三国魏、西晋、北魏、北齐、北周、隋,都建都于北方,史称北朝六朝,也简称六朝。

⑵“六朝三大家”是指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

⑶张怀瓘《画断》“象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

骨,顾得其神,神妙,无方,以顾为最。”

2、绘画的品评

⑴六品:谢赫

⑵五品:(唐)张彦远[分五品:①自然②神③

妙④精⑤谨细]

⑶三品:(唐)张怀瓘[分三品:①神②妙③能]

⑷四品:A(唐)朱景玄[①神②妙③能④逸]

B(宋)黄休复[①逸②神③妙④能]

C(宋)赵佶[①神②逸③妙④能]

3、张彦远论画

⑴画家、美术理论家;美术史之祖。

⑵《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第一本美术史著作。

⑶“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主要是指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

表现方式。其中曹指的是曹仲达,就是说他所

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

给人薄纱透体之感,称为“曹衣出水”;而吴指

的是吴道子,他的画中人物衣服宽松,裙带飘

举,宛若迎风飘曳之状,则称为“吴带当风”。

⑷“疏体”指笔不周意周;“密体”指笔意俱周。

⑸“画家四祖”指的是顾恺之、陆探微(属密体);

张僧繇、吴道子(属疏体)。

⑹“画者,成教化,助人伦”

“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

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由述作

....。”

说明绘画高于文字,绘画高于语言。

4、张璪《绘境》中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造化」是指大自然,外在事物「心源」指的

是内心的感悟。意指画家应以大自然为师,对

外在事物要有了一定的深刻认识了解,然后再

通过自己认识结合内心的感悟通过绘画表达

出来,才可创作出好的作品。是一种创作方法。

5、荆浩《笔法记》

⑴《笔法记》讲述了画山水的用笔方法。

⑵荆浩“六要”:气、韵、思、景、笔、墨。

⑶荆浩“笔有四势”:筋、肉、骨、气。

6、王维与《山水决》、《山水论》

《山水决》中的“远岫与云容相接,遥天共水色

交光。”岫:指山远了山缝里冒出的烟雾。

8、民间画工的理论

⑴“若要笑,眉弯嘴挠。若要哭,眉锁额蹙”

⑵“将无项,女无肩”、“坐看五,立量七”

宋代画论

1、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是第二本美术史著作。

⑴解释“六法”

⑵人物之面貌

2、苏东坡(又名苏轼)论画

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是苏东坡的

题画诗;此话强调画画重神轻形。

⑵“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东坡的题画诗。

⑶苏东坡提出的“仕人画”即是后来的“文人

画”。

⑷苏东坡的传神论

“吾尝于灯下顾自见颊影,使人就壁模之,不

作眉目,见者皆失笑,知其为吾也。”此话说

明颧骨也能传神。

⑸“观画取其意气所到”

“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去其意气所到。乃

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

点俊发,看数尺许便卷。”

3、郭熙《林泉高致》

⑴①本意②继承传统③创作状态

⑵郭熙(宋代)《山水训》中的“三远”:①高

远②深远④平远

⑶“落笔之时,如见大宾”

“凡落笔之日,必明窗净几,焚香左右,精

笔妙墨,盥手涤砚,如见大宾,必神闲意

定,然后为之。”

4、“徐黄异体”释义

中国绘画史上的名词。是宋.郭若虚对五代画家徐

熙、黄筌评论的一种说法。徐熙、黄筌同是花鸟

画家。黄筌西蜀为待诏,御史大夫,为迎合帝王

宫的需要,绘宫中异卉珍禽,所作花鸟妙在赋色,

用笔极精细,以色彩多次渲染,细致而华丽,被

称为"黄家富贵";而人称“江南处士”的徐熙,

则多取材于水鸟野卉,画法多用墨笔,色彩极少,

相对黄筌的风格,这被称作"徐家野逸";二人社

会地位不同,环境与生活习惯不同,志向不同,

审美情趣也不同,各自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后人

称为"徐黄异体"。在花鸟画中徐黄两大派,也是

两大典范,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5、宋代花鸟画的精细不苟与寓意

苏东坡题画诗:“低昂枝上雀,摇荡花间雨;双翎

决将起,众叶纷自举。”

6、刘道醇(北宋)“六要·六长·三品”

“夫识画之诀,在乎明六要而审六长

也。所谓六要者:气韵兼力,一也;格制俱老,

二也;变异合理,三也;彩绘有泽,四也;去

来自然,五也;师学舍短,六也。所谓六长者:

粗卤求笔,一也;僻涩求才,二也;细巧求力,

三也;狂怪求理,四也;无墨求染,五也;平

画求长,六也。……且观之之法,先观其气象,

后定其去就,次根其意,终求其理,此乃定画

之钤键也。是故见短勿诋,返求其长;见工勿

誉,返求其拙。夫善观画者必于短长、工拙之

间,执六要,凭六长,而又揣摩研味,要归三

品。三品者,神、妙、能也。品第既得,是非

长短,毁誉工拙,自然昭矣。”(《圣朝名画

评·序》)

第六章元代画论

1、赵孟頫“古意”与“书画本同”

⑴“作画贵有古意”

⑵“书画本来同”

“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

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此诗说明画画如同写字一样,以书入

画,用写字的方法画画。

⑶赵孟頫代表作《鹊华秋色图》

2、钱选(又名钱舜举)“士气”说

⑴“隶体耳”“要得无求于世,不以赞毁挠怀”

说明要用写隶书的用笔方法画画。

⑵“如何是士夫画?舜举答日:“隶家画也。”

3、(明)董其昌也提出“以书入画为士气”

董其昌论士大夫画曰:“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字

之法为之,树如屈铁,山如画沙,绝去甜俗蹊径,乃

为士气。不称纵俨然及格,已落画师魔界,不复可

救药也。”认为以书入画,方可免去画师甜俗之

弊。

4、倪瓒“逸笔”与“逸气”

⑴“以中每爱余画竹。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

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

直哉!或涂抹久之,他人视以为麻为芦,仆亦不

能强辨为竹,真没奈览者何。但不知以中视为

何物耳?”(《倪云林集》,见《佩文斋书画谱》

卷-十六)

⑵“草草以求自然”

⑶“画以自娱“

“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

聊以自娱耳。“

上述说明画画是为了抒发心中的逸气;抒

发心中的情感,以此作乐。

⑷“荒塞简远,萧条谈泊”是指山水画的最高境

界。

5、黄公望(郭熙也有三远论)

⑴“山论三远:从下相连不断谓之平远,从近隔

开相对谓之阔远,从山外远景谓之高远。”

⑵作画大要

....,去邪、甜,俗、赖四个字。(《辍耕录》)

第七章明代画论

1、王履与《华山图》

“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

2、徐渭

⑴《墨葡萄图》的题诗是徐渭孤愤情感的流露:“半

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

卖,闲抛闲掷野藤中。”以野葡萄自喻,抒发了

“半生落魄”,胸怀“明珠”而无人赏识的无

奈,所寄托的是怀才不遇的悲哀,反映了他孤独

而凄凉的心境。题字老笔纵横,行次奇斜,字势

跌宕,风格独具,与狂放雄奇的画风浑然一体,

与画意相互生发,使人强烈地感受到徐渭坎坷不

平的一生悲情。

⑵〈〈题画梅〉〉徐渭“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

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

说明创作要有自己的方法。

⑶徐渭题画诗中云:“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拔皆吾

五指裁”

⑷“青藤白阳”

“青藤”为徐渭,“白阳”为陈淳;“青藤白阳”

二人是明代两位富有创作精神的个性派绘画大

师,也是开明代水墨大写意花鸟画风气之先,创

立了泼墨大写意花鸟画风格,在画史上称为“青

藤白阳”。

3、董其昌与“南北宗”论

⑴“南北宗”论以按绘画创作方法和画家出身把山

水画作南、北分野,将水墨渲染画法的文人画家

比做南宗,视青绿勾填画法的职业画家为北宗。

北宗—渐悟;南宗—顿悟。

⑵论“南北宗”

答:“南北宗”论是中国明代画家、书法家董其昌

提出的艺术思想和理论。南北宗论以禅喻画,借

用禅宗“南顿北渐”的特点,比喻山水画南宗画

崇尚士气、尚质朴、重笔墨,而北宗画则是画工

画,重功力、重形似;南北宗论强调文人画概念,

并梳理其宗派体系。从董其昌本人的绘画实践来

看,这意味着以书法修养融入绘画实践。

⑶“以书入画与士气“

“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以

笔墨韵味代替造型原则。董其昌还强调文人

画的“士气”。

⑷“师古人与师造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⑸“画分南北宗”

“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

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

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斡、赵伯驹、

伯骕以至马、夏辈。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淡,一

变钩斫之法。其传为张槃、荆、关、董、巨、郭

忠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亦如六祖之后

有马驹、云门、临济儿孙之盛而北宗微矣。要之

摩诘所谓云峰石迹迥出天机,笔意纵横,参乎造

化者。东坡赞吴道元、王维画壁亦云:“吾于维

也无间然。”知言哉。”(《画眼》)

第八章清代画论

1、石涛与〈〈苦瓜和尚画语录〉〉

⑴“一画”“吾道以一贯之”

⑵“笔墨当随时代”

⑶“搜尽奇峰打草稿”说明强调画家要面向现实,

投身到大自然中去,注重自然,注重写生,创造

自己的艺术意境。

⑷石涛题诗:“名山许游未许画,画必似之山必怪,

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

.......。”

⑸《石涛画语录》说:“一画之法,乃自我立。立

一画之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

又说:“盖自太朴散而一画之法立,一画之法立

而万物著矣”,“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

法,乃为至法。”

⑹“古者识之具也,化者识其具而弗为也。具古

以化未见夫人也。尝憾其泥古不化者,是识拘

之也。”

⑺“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

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肠,我自发

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纵有时触著某家,是

某家就我也,非我故为某家也。天然授之也,

我于古何师而不化之有?”

2、郑板桥(又名郑燮)论画

⑴“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

⑵“胸无成竹”提出者郑板桥

⑶翻译:“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

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

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

也。孤画云乎哉!”

译:在江边的私塾教书,每逢清秋,早晨常起来观

察竹子。这时,烟光、日影、露气,都在疏枝密

叶之间飘浮流动。于是,胸中情致勃动,就有了

作画的意念。其实,这时在脑海里映现的竹子,

已经不是眼睛所看到的竹子了,于是赶快取砚磨

墨,展开画纸,乘兴落笔,尽情挥毫,迅即呵成

一幅幅图画。这时,笔下所画出来的竹子又不是

脑海里映现的竹子了。总之,意念产生在落笔之

前,这是无可置疑的法则;但情趣流溢在法则之

外,则全凭个人的运化之功了。难道仅仅作画是

这样吗?

⑷“画竹之法得之日光月影之中”

〈〈板桥题画》中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

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3、邹一桂〈〈小山画谱〉〉

⑴“画忌六气”

画忌六气:一曰俗气,如村女涂脂;二曰匠气,

工而无韵;三曰火气,有笔仗而锋芒太露;四

曰草气,粗率过甚,绝少文雅;五曰闺阁气,

描条软弱,全无骨力;六曰蹴黑气,无知妄作,

恶不可耐。(《小山画谱》)

⑵“画有活、脱两字诀”

4、⑴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

⑵“小四王”:王昱、王愫、王玖、王宸

⑶“后四王”:王三锡、王廷元、王廷周、王

鸣韶

⑷清初“四僧”:渐汀、髡残、八大山八、石

涛(皆明末遗民)

5、王翚“集古人之大成”

“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

乃为大成。”(《清晖画跋》)

他不主张写生,主张继承传统。

6、恽格(又名恽南田)

“有无相生为逸”

“香山翁曰:须知千树万树,无一笔是树;

千山万山,无一笔是山;千笔万笔,无一笔是

笔。有处恰是无,无处恰有,所以为逸。”

7、盛大士

⑴画有七忌

画有七忌:用笔忌滑软,忌硬,忌重而滞,忌率而

溷,忌明净而腻,忌丛密而乱。

⑵画有三到

画有三到:理也,气也,趣也。

⑶画有六长

画有六长:所谓气骨古雅,神韵秀逸,使笔无痕,

用墨精采,布局变化,设色高华是也。

⑷画有四难

画有四难:笔少画多,一难也;境显意深,二难也;

险不入怪,平不类弱,三难也;经营惨淡,结构自

然,.四难也。

中国古代画家简介

1、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

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2、《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

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是儒

家经典之一。

3、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 宋国蒙(今河南省商

丘县东北)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人称“逍

遥之祖”。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

的代表人物。

4、韩非子是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哲

学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散文家。

5、《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书中以道家自

然天道观为中心,综合先秦道法、阴阳各家

思想。

6、王延寿,字文考,东汉辞赋家,著有《鲁灵光

殿赋》

7、曹植,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三国

魏杰出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思王。善诗文

辞赋,尤以《洛神赋》著名。

8、陆机,字士衡,西晋著名文学家。著有《文赋》

等论文。

9、王廙,字世将,是王羲之的叔父。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工诗赋,书法,

尤精绘画,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

著有《魏晋胜流画赞》

《画云台山记》

《论画》。

10、宗炳,字少文,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人,家

居江陵(今属湖北)。信佛,曾参与僧慧远的

“白莲社”,作《明佛论》。善画山水,作《画

山水序》。

11、谢赫,生平失考,齐梁时期宫廷画家,擅长肖

像画,著《古画品录》一书,约成书于5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