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基本知识培训

合集下载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理论和基本框架培训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理论和基本框架培训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支持政策——地方省市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政府与市场采信机制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政府与市场采信机制
平台和实验室建设
平台和实验室建设——中国两化融合服务平台
平台和实验室建设——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服务平台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进展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推广应用成效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推广应用成效
目录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往哪走、做什么、怎么做
往哪走?战略循环(战略—可持续竞争优势—新型能力)
做什么?要素循环(数据—技术—业务能力—组织结构)
怎么做?管理循环(策划—支持、实施与运行—评测—改进)
基本框架——可持续竞争优势
基本框架——领导作用
基本框架——策划
基本框架——支持
信息化和工业化管理体系 理论和基本框架
目录
一个定位 – 两化融合是制造强国建设的的主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战略
一个定位 – 两化融合是制造强国建设的的主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战略
面临新形势 – “十三五”两化融合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面临新形势 – “十三五”两化融合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面临新形势 – “十三五”两化融合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面临新形势 – “十三五”两化融合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面临新形势 – “十三五”两化融合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面临新形势 – “十三五”两化融合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面临新形势 – “十三五”两化融合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面临新形势 – “十三五”两化融合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面临新形势 – “十三五”两化融合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目录
工作组织体系——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联合工作组
工作织体系——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基本知识培训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基本知识培训
企业核心竞争力
各类信息系统的规划和实施
如果企业的信息化活动不是围绕企业战略和核心竞争力展开,则无法形成合力,有效帮助企业发展。 16
第一章 两化融合的概念 1.5两化融合的内涵
两化融合是与企业战略和核心竞争力向匹配的信息化
HRIS
PLM
企业核心竞争力
ERP SCM
OA
两 化



CRM




MES



各类信息系统的规划和实施
企业战略
只有围绕企业战略和核心竞争力展开的信息化活动,成为企业运作的基础,才能称之为两化融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7
第一章 两化融合的概念 1.5两化融合的内涵
两化融合更不局限于信息化
组织 架构
两化融合视角
传统信息化视角
数据
技术
业务 流程
18
第一章 两化融合的概念 1.5两化融合的内涵 两化融合的发展阶段
由于中德两国经济战略定位和发展情况的不同,两国在制造业方面处于不 同的阶段,而且基础也不一样。
在定位上,德国的“工业4.0”提出实现智能化工厂和智能制造,由数字化 向智能化迈进,“中国制造2025”提出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 为本的发展战略。德国要由制造强国向超级强国转变,中国则要由制造大国向制 造强国转变 。
13
第一章 两化融合的概念 1.5两化融合的内涵
两化融合的基本概念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企业围绕其战略目标,将信息化 作为企业的内生发展要素夯实工业化基础,推进数据、技术、业务流 程、组织结构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充分挖掘资源配置潜力,不断 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实现创新发展、 智能发展和绿色发展的过程。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企业战略
管理职责
企业战略
匹 配
基础保障
可持续 竞争优势
组织 机构
数据
技术
业务 流程
匹 配
测评与改进
过程
输入
获取
低参与等问题; 输入——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对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要求 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 基础保障—— 确保资源的可获得性、及时性和适度性,以及环境的适宜、绿色和可持续,反对盲目超前,强调 P( Plan )策划 —— 根据两化融合的方针,对照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要求,确定两化融和的目标,并 输出—— 通过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所形成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资源的开放性;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通过充分发挥技术的基础性作用,优化业务流程,调整组织结构; 为实现目标确定必要的过程; 实施过程——确保管理体系输入要求在两化融合实施过程中得到充分落实、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持续受控和目标 进一步通过技术来实现和规范优化后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 D ( Do )实施 —— 确保在受控条件下实现过程; 有效实现; 准确界定输入并评价输出对获取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符合性,对于确保和提升企业两化融 此基础上,通过不断加强数据这一核心要素的开发利用,实现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 C (Check )测评提高通过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所形成的新型能力对于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符合性,确保企业两 —— 对两化融合及其管理体系进行评估与诊断、监视与测量、审核、考核,并报告结果; 评测与改进—— 合及其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及其持续改进。 A (Action )处置—— 采取措施,包括管理评审、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等,以持续改进过程绩效。 构三要素的同步创新和持续改进,从而推进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发展。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理论和基本框架培训PPT课件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理论和基本框架培训PPT课件

目录
一、 两化融合发展形势 二、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提出
三、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导向与原则
四、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五、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实施重点 六、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推广策略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导向与原则
六个导向:以效能提升为导向
六个导向:以数据为驱动
六个导向:以数据为驱动
六个导向:以新型能力为主线
工作组织体系——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
工作组织体系——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体系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体系框架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体系框架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体系——标准工作进展情况
市场化服务体系
市场化服务体系——建立基于两化融合的信用机制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支持政策——地方省市
一个定位 – 两化融合是制造强国建设的的主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战略
一个定位 – 两化融合是制造强国建设的的主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战略
面临新形势 – “十三五”两化融合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面临新形势 – “十三五”两化融合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面临新形势 – “十三五”两化融合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与组织现有运行机制之间的关系
关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换版工作的几点考虑
目录
一、 两化融合发展形势 二、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提出 三、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导向与原则 四、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五、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实施重点 六、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推广策略
工作组织体系——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联合工作组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政府与市场采信机制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政府与市场采信机制
平台和实验室建设
平台和实验室建设——中国两化融合服务平台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专题培训课件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专题培训课件
贯标工作能否被放到戓略高度来看徃,关键叏决二它是否契合幵有可 能帮劣实现领导层的戓略意图。 找准标杆,对当前的管理现状进行摸底评价
相似和继承乊处
管理体系的方法论相似 丌同的管理体系都是在各自系统化的管理思想、管理原则挃导下的一种
模式化的管理方法,针对的都是管理活劢。 实施管理体系的目的相同
通过模式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迚,确保不管理对象相关 的各项过程和活劢都处二可控幵叐控的状态下,从而确保方针的落地和以目 标为驱劢的体系绩效持续改迚。 遵循了一些相同的管理原则和方法
14
第二节 培训的组织不实施
一、培训的组织不实施
培讦应贯穿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的整个过程中。持续开展丌同层次、 丌同内容的培讦一方面能使相关人员逐步理解、掌握幵能熟练运用两化融合管 理体系的管理思想、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另一方面也是组细能力和意识建设 的重要一环。将组细的管理理念、文化融入二具体、直观的岗位培讦之中,从 而使管理逐步向“人管人——制度管人——文化管人”的方向演迚。
随着ISO9000族标准在全丐界范围内的成功实施,随后的各种管理体系 都遵循了ISO9000族标准所采用的一些管理原则和方法,如PDCA循环、过 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迚等管理思想和原则等。
3
第一节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的特点
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不其他管理体系贯标的异同
管理对象丌同
质量管理体系:对组细持续稳定地提供合格产品有影响的过程;(体系运 行绩效——产品质量水平)
4
第一节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的特点
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不其他管理体系贯标的异同
管理对象的基础丌同
其他管理体系:对二质量、环境、安全等管理,卲使组细没有挄标准要求 建 立质量体系,也都会在丌同程度上开展相应的日常管理活劢。

两化融合要点(基础知识+管理体系)

两化融合要点(基础知识+管理体系)

“两化融合”知识点汇总——基础知识+管理体系概念的由来:1997年9月12日十五大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2002年11月8日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2007年10月15日十七大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两化”融合; 2010年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十二五规划”首次提出了“推动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2012年11月8日十八大继续强调“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和“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坚持四化同步发展。

含义:·信息化的重点是加强工业化、增强实体经济·这一过程的实质是“工业化的需求牵引、信息化的技术驱动”两化融合发展过程发达国家与中国两化融合特点的不同:发达国家渐进式发展:①先工业化后信息化,先管理现代化后管理信息化;②技术上逐步换代,先大型机,后小型机,再服务器-客户机,直至互联网、云计算。

中国跳跃式发展:①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管理现代化与管理信息化同步发展;②技术上是快速换代,四世同堂。

发达国家与中国发展历程的不同:发达国家工业化经历三个阶段:①蒸汽机时代—小工业时代机械动力传递困难,工厂规模受限。

②电力时代—大工业时代电力动力传递不受限,工厂规模急剧扩大。

③自动化时代—后工业时代信息传递处理无困难,走上两化融合道路。

中国两化融合发展历程三个阶段:①传统工业化(1949-1979)计划经济,无需求、无动力、无条件;②开放改革阶段(1989-1999)向市场经济转型,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始探索发展;③全球化超速发展阶段(融合发展)(2000-)加入WTO,超高速发展,必然向自由。

中国与发达国家目前两化发展现状对比:发达国家:渐入性发展,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阶段的积累,自然进入到信息化时代。

中国:植入性发展,工业化尚未完成,正处于中后期,亟待通过信息化实现工业化跨越式发展。

针对两化融合的培训计划

针对两化融合的培训计划

针对两化融合的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1. 了解两化融合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两化融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学习两化融合的应用案例和成功经验4. 培养两化融合的工作思维和方法二、培训内容:1. 两化融合的概念和意义- 介绍两化融合的定义和内涵- 分析两化融合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探讨当前两化融合发展的趋势和特点2. 两化融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分析两化融合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基础- 探讨两化融合的实施方法和策略- 总结两化融合的关键成功因素和经验教训3. 两化融合的应用案例和成功经验- 分析两化融合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案例- 总结两化融合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 探讨如何借鉴和应用成功的两化融合实践4. 两化融合的工作思维和方法- 培养两化融合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方式- 学习两化融合的工作方法和技巧- 探讨如何将两化融合理念融入日常工作中培训方式:1. 理论授课- 通过讲授,介绍两化融合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安排专家学者进行理论讲座,深入浅出地介绍两化融合的相关知识2. 实践操作- 组织学员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加深对两化融合的理解- 安排工作坊和讨论会,让学员实际操作和体验两化融合的方法和技巧3. 互动交流- 设计小组讨论和互动环节,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安排专家答疑和学员提问环节,促进培训效果的实时反馈和调整培训对象与时间:1. 培训对象:企业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及相关人员2. 培训时间:两天培训评估:1. 学员反馈- 设计问卷调查,了解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和收获- 收集学员意见和建议,分析培训效果,做好持续改进2. 培训成果- 组织培训结业考核,测试学员对两化融合知识的掌握情况- 跟踪学员的工作实践,对比培训前后的变化和成果以上是我们针对两化融合的培训计划,通过此次培训,我们希望能够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加深对两化融合的理解,提升两化融合的实施能力,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

期待本次培训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

贯标培训材料1-两化融合基本知识_0822

贯标培训材料1-两化融合基本知识_0822
出现,信息传播与获取快速高效,传统管理细分层级成 了阻碍,以“扁平化”为核心的重组(Reengineering )、重构(Re-structuring)形成高潮,企业竞争力明显 提高,带来了长达九年的经济高涨期。
8
两化融合发展历程

我国两化融合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传统
工业化阶段,开放改革阶段,融合发展阶段
业化,还要带动和促进一切与工业化相伴随的历史进程,
使之融合发展。十八大将此概括为:“促进工业化、信息 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4
两化融合基本概念

在工业化发展历史进程中,不仅是生产力(技术、工
具、设备、动力等等)的发展,还有生产关系和上层
建筑(观念、习惯、体制、机制等等)的发展。推进 企业两化融合,不仅是技术、设备等等的融合,而且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为企业在信息化条件下做好 综合管理体系的顶层设计提供了一个总体框架,可 以帮助企业在信息化环境下不断优化原有的管理体 系,并赋予它们信息化时代新的特征,促进不同体 系深层次的融合,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现代化 水平。
22
管理体系标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ISO 9000
ISO/IEC 38500 COBIT
明确企业两化融合过程的一般要素,建立两
化融合管理的通用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
我国当前多数行业和企业面临突破综合集成的关 键时刻,尤显重要。
21
管理体系标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企业为了经营管理的需要,往往会选择多个管理体系来 实施,这势必会造成管理上的负担,由于缺乏指导企业综合 应用现有管理体系的方法,导致企业自身很难将这些体系融 合应用。
20
规划设计
集成实施
运行维护 内控审计 风险管理 通用方法论 合规性

两化融合培训计划方案

两化融合培训计划方案

两化融合培训计划方案一、培训目标本次培训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学习两化融合理念和实践方法,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帮助员工了解两化融合的概念和潜在好处,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适应能力。

2. 培养员工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生产技术,提高其技术应用能力和工作效率。

3. 激发员工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推动企业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和管理系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协同发展。

4. 提高员工的市场分析和营销策划能力,培养其对产品研发和经营管理的整体把握和策略把握。

5. 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创新意识,引导其在面对市场挑战和技术变革时,保持冷静和自信,寻求更好发展机遇。

6. 加强员工的法律和道德意识,促进其诚实守信,协作共赢,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

二、培训内容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拟在培训计划中包括以下若干个方面的内容,以帮助员工全面提升自己:1. 两化融合理念和发展趋势介绍2. 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3. 生产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4. 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型和实际案例5. 市场营销的理论模型和实际案例6. 企业文化和品牌管理的理念和实践方法7. 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相关规定和实际应用8. 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的培养方法和实践技巧9. 风险意识和执行力的培养方法和实践技巧10. 其他相关内容三、培训方式为了更好地实现培训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综合方式来进行培训:1. 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2. 互动讨论和经验分享3. 视频演示和网络直播4. 课外学习和实地考察5. 课程作业和期末考核6. 其他形式四、培训计划为了使培训内容得到更好地传播和消化,我们将共分三个阶段来进行培训:1. 第一阶段:两化融合理念和基本知识的传授2. 第二阶段:信息技术和生产技术的基本应用3. 第三阶段: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的整合应用针对每个阶段,我们将分别制定三套联动的课程体系和实践项目,为员工提供全面和系统的学习机会。

90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理论和基本框架培训PPT课件

90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理论和基本框架培训PPT课件

六个导向:以综合集成为突破口
六个导向:以流程化为切入点
六个导向:以服务化为方向
管理原则一: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
管理原则二:战略一致性
管理原则三:领导的核心作用
管理原则四:全员参与、全员考核
管理原则五:过程管理
管理原则六:全局优化
管理原则七: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管理原则八:创新引领
管理原则九:开放协作
目录
一、 两化融合发展形势 二、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提出 三、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导向与原则
四、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五、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实施重点 六、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推广策略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往哪走、做什么、怎么做
往哪走?战略循环(战略—可持续竞争优势—新型能力)
信息化和工业化管理体系 理论和基本框架
第一部分
整体概述
THE FIRST PART OF THE OVERALL OVERVIEW, PLEASE SUMMARIZE THE CONTENT
目录 一、 两化融合发展形势
二、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提出 三、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导向与原则 四、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五、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实施重点 六、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推广策略
目录
一、 两化融合发展形势 二、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提出
三、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导向与原则
四、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五、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实施重点 六、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推广策略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导向与原则
六个导向:以效能提升为导向
六个导向:以数据为驱动
六个导向:以数据为驱动
六个导向:以新型能力为主线

GBT23001-2017两化融合贯标基础知识培训

GBT23001-2017两化融合贯标基础知识培训

四化同步 战略部署
全面融合
项目背景
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加速转型过渡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深度运用,以及新模式,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一个数字世 界正处在加速构建过程中。
项目背景
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加速转型过渡
国际产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围绕抢夺制造业制高点的竞争愈演愈烈,各国结合自身产业发展
优势加强战略总体布局和理论方法创新。
美国:工业互联网
占据新工业世界翘楚地位
•对传统工业进行物联网式的互联
德国:工业4.0
引领全球制造业潮流
• 强大的机械工业制造基础
中国:中国制造2025
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
• 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 度融合为主线 • 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
互通
•对大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智能管

• 嵌入式以及控制设备的先进技术 和能力
管理创新探索
十一五期间,国务院组织国务 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联 合会、清华大学等100多名教授 调研60余家中国企业,开展 “中国式企业管理研究”。
信息化经验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科技部 积极推动CIMS工程。 企业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积 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管理体系的推广
管理体系针对特定的管理目标 对企 业相关活动和过程提出 系统性和通 用性的管理要求, 提升企业管理绩 效。 我国通过推广ISO9000等管理 体系 ,有效提高了工业化过程中的 管理 绩效。 我国尚未有自主提出且大规模 应用 的管理体系。
GB/T 23002-2017
工信部【2014】564号
基础知识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依据
两化融合评估规范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企业两化融合应该如何运作?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培训资料--基本知识 (1)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培训资料--基本知识 (1)
在所有流程、岗位、操作乃至参数中,从而实现长治久安。贯标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基本知识
一、 两化融合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重要意义 二、我国企业两化融合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企业两化融合的现状与问题
(一)两化融合认识不到位
没有认识到战略上信息化对企业现代化的带动作用。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
三个馒头才感到饱,但你不能说只有第三个馒头有 用,你不可能只吃那个第三个馒头就饱。
两化融合的重要意义
两化融合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难题的必要手段。换言之,两 化融合不可能包治百病,但要治这些病,没有两化融合是万万不行的。
案例 安全生产:视频监控是低级信息化手段,作为临时或短期措施有一定效果。要 达到本质安全的高要求,只有把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用两化融合手段,固化
Revnue Sharing VMI 大型供应商合作----沃尔玛
两化融合发展历程
发达国家两化融合发展历程的特点与我国有显著不同 发达国家 渐进式发展,先工业化后信息化;先管理现代化后管理信息化;技术上逐步
换代,先大型机,后小型机,再服务器-客户机,直至互联网、云计算。 我国 跳跃式发展,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管理现代化与管理信息化同步发展,
引进转变。两化融合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始探索发展。863计划、CIMS
全球化超速发展阶段(2000-) 加入WTO,面向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国有企业改制改革,经济超高速发展,两
化融合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开放创新
两化融合的重要意义
在信息化条件(环境)下,两化融合是企业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 例如,降价竞争从来不可能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引进一项新技术或新产品 获得的竞争优势并不是可持续的,只有形成了高出 竞争对手的研究开发能力才是可持续竞争优势。 但是,在信息化条件(环境)下,没有两化融合, 想形成有竞争优势的研究开发能力,只是水中捞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专题培训课件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专题培训课件

六类新型能力的内涵不传统巟业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建设 重点也从关注技术产品本身的成本、质量等斱面,向关注用户价 值、快速满足个性化需求转变。
14
各类新型能力的重点斱向
研发创新类能力
基于客户需求的数字化快 速定制研发
产品研发、工艺设计、生 产制造一体化
在线、异地协同研发
生产管控类能力
产能平衡不稳定生产 精益生产不敏捷制造 质量、安全、节能、环
营造发展的新环境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本质上是一套系统推 进两化融合的管理方法论,主要是解决 信息化条件下企业戓略转型“怎么干”、
“怎么干好”的问题,而丌是“干什么” 的问题,是授人以渔,而丌是授人以鱼。
形成了以贯标促转型、以贯标求发展的 良好氛围和共识。
激发市场的新活力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最根本的作用是充分 调劢和激发了贯标企业、咨询机构、行 业组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的积极性和主 劢性,形成了以市场服务为纽带、以价 值链共创为基础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通过评定企业区域聚集度高
300
1296家通过评定企业的省市分布情况
250
200 257
150 255
100
246
50 0
94 83 78 64 54 48 41 38 33 32 30 27 23 18 16 15 13 12 12 10 7 6 5 5 4 3 3 2 1
广江福安山浙北上重湖河辽天河陕山湖江广黑内宁四贵新吉于甘海西青新
开展各类新型能力建设的企业比例
23.3% 21.9%
48.3%
研发创新类能力 生产管控类能力 供应链管理类能力 财务管控类能力 经营管控类能力 用户服务类能力
研发创新类能力
16.9%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培训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培训
福建麦雅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
麦雅公司
2016年3月22日
部门
日期
2016年3月22日(星期二)
姓名
许友潮
地点
泉州湖美酒店
部门职位
事由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培训
主要出差工作内容与日程
两化融合背景
2013-2018年提出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的要求。
信息技术的导入,给传统制造业链带来巨大的进步,也对企业信息化本身产生重大的变革。
总经理
部门主管
出差人
2.现在化管理包括:管理思想、组织、方法、手段、人才现代化是关键,管理体制和管理组织现代化是保证,管理方法现代化和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条件,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两化融合是否2.持之以恒的努力
3.定期全面的回顾
相同的管理框架,不同的管理目的
企业实施管理体系的收益
1.主要是解决企业量化融合“摸着石头过河”的问题
2.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总结提炼了企业两化融合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形成一套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
3.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企业系统地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过程管理机制的通用方法,涵盖企业全局。
管理体系的导入,引导企业采用新的信息技术,创新出新的产业和产品;给传统的制造技术带来令人惊奇的变革。
两化融合的基本概念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华景下,企业围绕其战略目标,江信息化作为企业的内生发要素夯实工业基础,推进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充分挖掘资源配置潜力,不断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实现创新发展、智能发展和绿色发展的过程。

两化融合基础知识和管理体系

两化融合基础知识和管理体系

“两化融合"知识点汇总——基础知识+管理体系概念的由来:1997年9月12日十五大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2002年11月8日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2007年10月15日十七大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两化”融合;2010年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十二五规划”首次提出了“推动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2012年11月8日十八大继续强调“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和“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坚持四化同步发展。

核心: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含义:·信息化的重点是加强工业化、增强实体经济·这一过程的实质是“工业化的需求牵引、信息化的技术驱动”两化融合发展过程发达国家与中国两化融合特点的不同:发达国家渐进式发展:①先工业化后信息化,先管理现代化后管理信息化;②技术上逐步换代,先大型机,后小型机,再服务器-客户机,直至互联网、云计算。

中国跳跃式发展:①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管理现代化与管理信息化同步发展;②技术上是快速换代,四世同堂。

发达国家与中国发展历程的不同:发达国家工业化经历三个阶段:①蒸汽机时代-小工业时代机械动力传递困难,工厂规模受限.②电力时代—大工业时代电力动力传递不受限,工厂规模急剧扩大.③自动化时代-后工业时代信息传递处理无困难,走上两化融合道路.中国两化融合发展历程三个阶段:①传统工业化(1949—1979)计划经济,无需求、无动力、无条件;②开放改革阶段(1989—1999)向市场经济转型,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始探索发展;③全球化超速发展阶段(融合发展)(2000-)加入WTO,超高速发展,必然向自由。

中国与发达国家目前两化发展现状对比:发达国家:渐入性发展,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阶段的积累,自然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中国:植入性发展,工业化尚未完成,正处于中后期,亟待通过信息化实现工业化跨越式发展。

两化融合要点(基础知识+管理体系)

两化融合要点(基础知识+管理体系)

“两化融合”知识点汇总——基础知识+管理体系概念的由来:1997年9月12日十五大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2002年11月8日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2007年10月15日十七大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两化”融合; 2010年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十二五规划”首次提出了“推动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2012年11月8日十八大继续强调“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和“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坚持四化同步发展。

含义:·信息化的重点是加强工业化、增强实体经济·这一过程的实质是“工业化的需求牵引、信息化的技术驱动”两化融合发展过程发达国家与中国两化融合特点的不同:发达国家渐进式发展:①先工业化后信息化,先管理现代化后管理信息化;②技术上逐步换代,先大型机,后小型机,再服务器-客户机,直至互联网、云计算。

中国跳跃式发展:①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管理现代化与管理信息化同步发展;②技术上是快速换代,四世同堂。

发达国家与中国发展历程的不同:发达国家工业化经历三个阶段:①蒸汽机时代—小工业时代机械动力传递困难,工厂规模受限。

②电力时代—大工业时代电力动力传递不受限,工厂规模急剧扩大。

③自动化时代—后工业时代信息传递处理无困难,走上两化融合道路。

中国两化融合发展历程三个阶段:①传统工业化(1949-1979)计划经济,无需求、无动力、无条件;②开放改革阶段(1989-1999)向市场经济转型,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始探索发展;③全球化超速发展阶段(融合发展)(2000-)加入WTO,超高速发展,必然向自由。

中国与发达国家目前两化发展现状对比:发达国家:渐入性发展,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阶段的积累,自然进入到信息化时代。

中国:植入性发展,工业化尚未完成,正处于中后期,亟待通过信息化实现工业化跨越式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工业4.0”是在“工业3.0”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中国还处于“工业 2.0”的后期阶段,中国面临着“工业2.0”要补课、“工业3.0”要普及、“工 业4.0”要示范跟上的处境。中国的制造企业要能够快速地进化,实现“中国制 造2025”战略目标,必须快速的转型升级。
10
第一章 两化融合的概念 1.5两化融合的内涵
提出“发展现代产 业体系,大力推进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 合,促进工业由大 变强”的战略思想
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道 路图,推动信息化和工 业化深度融合,全面推 进四化两型建设”的战 略思想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 度融合”列为九项战略 任务之一,提出加快制 定智能制造技术标准, 建立完善智能制造和两 化融合管理标准体系。
11
第一章 两化融合的概念 1.5两化融合的内涵
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内涵 什么是信息化?《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明确提 出,“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 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 程。” 关于工业化,国内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工业化是农业国向工业 国转化的过程,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从以农业生产为主转化为 以工业生产为主的发展过程。 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关键在于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具体而 言,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进两化融合 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同步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促进 两化融合发展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经之路和有效战略选择。
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围绕九项战略任务和重点, 完善八方面战略支撑与保障,通过“三步走”,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进 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中国制造2025》不同于德国工业4.0计划只针对高新技术,而是 将围绕整个制造业做大、做精、做强。我国制造业中不同的行业差异很 大,某些行业需要长期积累。”工信部部长苗圩也表示:“中国制造必须 走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和工业4.0示范的并联式发展道路。”
由于中德两国经济战略定位和发展情况的不同,两国在制造业方面处于不 同的阶段,而且基础也不一样。
在定位上,德国的“工业4.0”提出实现智能化工厂和智能制造,由数字化 向智能化迈进,“中国制造2025”提出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 为本的发展战略。德国要由制造强国向超级强国转变,中国则要由制造大国向制 造强国转变 。
12
第一章 两化融合的概念 1.5两化融合的内涵
两化融合的基本概念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企业围绕其战略目标,将信息化 作为企业的内生发展要素夯实工业化基础,推进数据、技术、业务流 程、组织结构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充分挖掘资源配置潜力,不断 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实现创新发展、 智能发展和绿色发展的过程。
组织实施企业管理能力 提升工程,加快信息化 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标准制定和应用推广, 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和组 织方式变革,建立组织 管理新模式。
3
第一章 两化融合的概念 1.2工业4.0
4
第一章 两化融合的概念 1.2工业4.0
5
第一章 两化融合的概念 1.2工业4.0
6
第一章 两化融合的概念 1.3中国制造2025
目前,德国已经跨越了“工业2.0”与“工业3.0”阶段,主要聚焦在高端 的产业和产业的高端环节,需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但对于中国的工业发展现状, 国内专家普遍认为仍处于“工业2.0”与“工业3.0”并行发展阶段。
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数据,中国制造业净出口居世界第一位,制造业增加 值在世界占比达到20.8%,是个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由于工业基础比较 薄弱,在基础零部件、材料、工艺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仍面临着质量 的问题,发达国家早在“工业2.0”时代已经解决了,因此中国还不能算是“制 造强国”。
1997 2002
提出“以信息化带动 工业化,以工业化促 进信息化”的战略思 想
2007 2010
提出“推动信息化 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加快经济社会各领 域信息化”的战略 思想
2012 2013 2015 2016
《信息化和工业化 深度融合专项行动 计划(2013-2018 年)》提出了“两 化融合管理体系贯 标”的要求
九项战略任务和重点
(一)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六)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
(二)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七)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
(三)强化工业基础能力
(八)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
(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九)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等
(五)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9
第一章 两化融合的概念 1.4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对比
目录页
学 习 大 纲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两化融合的概念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及意义
1
过渡页
第一章
两化融合的概念
第二章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第章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及效益
2
第一章 两化融合的概念 1.1两化融合的提出背景
提出“大力推进国民 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 局战略措施”
转型升级=两化融合 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出我国工业的基础优势,与新技术有效融合,那么传统工业将打开 发展空间。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将迎来重大机遇。因此,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 应用不断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使柔性制造、网络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日益成为生 产方式变革的方向,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的融合,成为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也成 为《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的主线。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宏大尺度来看,我们身处生产力爆炸的信息化时代,也是瞬息万变 的时代,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中 国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两化融合寄托着中国政府塑造制造业的国际 竞争力、抢占国际产业发展制高点的使命,从目的而言,与德国工业4.0战略、美国工业 互联网规划并无二致。
7
第一章 两化融合的概念 1.3中国制造2025
规划力争通过“三步走”来实现战略目标。 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 国阵营中等水平。 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 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8
第一章 两化融合的概念 1.3中国制造20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