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学复习资料
音乐教育学复习资料
![音乐教育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19f94313968011ca30091b7.png)
由 微软用户 创建
课程目标 广义:是国家培养人才的目标的具体的体现,是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准则和指南。 广义 狭义:指某一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课程标准的主体部分。 狭义
音乐课程目标(从音乐的角度)标准:其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 音乐课程目标 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中小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特点 童年期是音乐才能迅速发展时期,经过良好的音乐教育能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1)在节奏感受方面,随着速度和节拍感 童年期 的发展,逐渐能够识别不同的速度和节拍,能够保持节奏速度的一致性;(2)在旋律感受发展方面,逐渐能够识别音阶的
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 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如音乐会等实践性评价) 基础音乐教育的功能: 基础音乐教育的功能 审美教育功能 文化传承功能 协同教育功能乐教育的价值 审美体验价值, 创造性发展价值, 社会交往价值, 文化传承价值。 基础音乐教育的基本性质:具有唤醒联系整合人格的力量。审美性;多元性;工具性 基础音乐教育的基本性质 基础音乐教育的基本特征:基础性,民主性,开放性,科学性,实践性 基础音乐教育的基本特征 基础音乐教育的任务: 基础音乐教育的任务 1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 2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3陶冶高尚情操 4发展创造力 5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 6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并从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 7奠定其终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基础 8培养学生的个体创新精神及合作意识 9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音乐教育学考试题及答案
![音乐教育学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fac5e2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6.png)
音乐教育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音乐教育学是一门研究音乐教育现象、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是()。
A. 音乐作品B. 音乐教育活动C. 音乐教育者D. 音乐教育政策答案:B2. 音乐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其中不包括()。
A. 音乐欣赏能力B. 音乐表现能力C. 音乐创作能力D. 音乐治疗能力答案:D3. 音乐教育中,教师应该采取的教学方法是()。
A. 单一讲授法B. 启发式教学C. 机械训练法D. 完全放任法答案:B4. 音乐教育中,评价学生学习成效的主要方式是()。
A. 考试分数B. 学生自评C. 教师评价D. 学生互评答案:C5. 音乐教育学认为,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
A. 培养音乐家B. 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C.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 传承音乐文化答案:C6. 音乐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
A. 音乐理论知识B. 音乐实践能力C. 音乐审美情趣D. 音乐创作技巧答案:C7. 音乐教育学认为,音乐教育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A. 以教师为中心B. 以学生为中心C. 以教材为中心D. 以考试为中心答案:B8. 音乐教育中,教师应该采取的教学策略是()。
A. 统一教学B. 分层教学C. 个别教学D. 混合教学答案:B9. 音乐教育学认为,音乐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
A. 音乐知识B. 音乐技能C. 音乐情感D. 音乐价值观答案:D10. 音乐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
A. 音乐记忆能力B. 音乐理解能力C. 音乐表达能力D. 音乐创新能力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音乐教育学认为,音乐教育应该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A. 音乐理论知识B. 音乐实践技能C. 音乐审美体验D. 音乐文化传承答案:ABCD2. 音乐教育中,教师应该采取的教学方法包括()。
A. 讲授法B. 讨论法C. 合作学习D. 项目学习答案:ABCD3. 音乐教育学认为,音乐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以下哪些能力()。
《音乐教学法》复习资料
![《音乐教学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85a7845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88.png)
音乐教育心理学还可以帮助教师分析 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并提供相应 的解决策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 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 ,教师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学生的教 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02
各类音乐教学方法介绍与比较
传统音乐教学方法
01
02
03
视唱练耳
通过训练学生的听觉和唱 功,提高其音乐素养和表 现能力。
个性发展
尊重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特长,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空 间。
社会实践
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比赛、演出、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提升 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巧分享
明确课堂目标和内容安排
确定教学目标
明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 态度等方面。
安排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包括乐曲、 乐理、演奏技巧等。
06
音乐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途径探讨
持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关注前沿动态
学习新的音乐理论、教学方法 和技巧,不断完善自己的音乐 知识体系。
关注音乐教育领域的前沿动态 ,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技术 和研究成果。
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期刊、论 文等文献资料,了解音乐教育 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
参加培训、研讨会等活动,拓宽视野,交流经验
应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03
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音乐教学策略探
讨
儿童期(幼儿园至小学阶段)
激发兴趣
通过游戏、故事、动画等形式, 激发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和好奇心
。
直观教学
利用图形、色彩、动作等直观手 段,帮助儿童理解音乐概念和元
素。
实践活动
组织儿童参与音乐表演、舞蹈、 乐器演奏等实践活动,培养他们
音乐教育复习提纲
![音乐教育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ad44f0056c85ec3a87c2c57b.png)
音乐教育复习提纲一、简答题
(一)学前儿童身体动作的类型
(二)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
(三)幼儿园器乐曲欣赏教学的一般步骤
(四)幼儿歌曲学习的一般过程
(五)幼儿园集体舞的主要类型
(六)学前儿童的音乐三趣味
二、分析题
11首音乐曲的曲式结构(除了《赛马》),音乐内容主题(一)《未出壳的雏鸡的舞蹈》
(二)《水族馆》
(三)《瑞典狂想曲》
(四)《山王宫殿》-->《倒霉的狐狸》《木头人》
(五)《小象与蚊子》
(六)《赛马》
(七)《喜洋洋》
(八)《萨莎》
(九)《哑剧》
(十)《天鹅》
三、论述题
(一)举例说明指向节奏经验的幼儿园歌曲教育方式
(二)举例说明学前儿童音乐作品再现特性的挖掘
(三)谈谈你对经验还原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解。
音乐教育学复习资料
![音乐教育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e5b656c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a3.png)
音乐教育学复习资料音乐教育学复习资料音乐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语言,通过音符和旋律传达情感和思想。
音乐教育学是研究音乐教育的学科,它探讨音乐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以及音乐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一、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音乐,学生可以培养对美的欣赏和感受能力,提高情感表达的能力,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此外,音乐教育还有助于学生发展集体合作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
二、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包括音乐心理学、音乐美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知识。
音乐心理学研究音乐对个体心理活动的影响,包括音乐对情绪、认知和学习的影响。
音乐美学研究音乐的美学特征和审美体验,探讨音乐艺术的本质和意义。
教育学研究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包括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等。
三、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特点进行选择。
常见的音乐教学方法包括唱歌、演奏、听音乐、创作和舞蹈等。
唱歌是音乐教育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通过唱歌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演奏是培养学生音乐技能的重要方法,可以通过演奏乐器或合奏来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听音乐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方法,通过听音乐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创作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方法,可以通过创作音乐作品或编曲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舞蹈是音乐教育中与身体运动相关的方法,可以通过舞蹈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身体协调能力。
四、音乐教育的评价方法音乐教育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听力测试、演奏测试和创作评价等。
听力测试是通过听音乐进行测试,评价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演奏测试是通过学生的演奏表现进行评价,评价学生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创作评价是评价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通过评价学生创作的音乐作品或编曲来进行。
五、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化,音乐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和改变。
音乐教师招聘考试音乐教育学高频考点知识点总结
![音乐教师招聘考试音乐教育学高频考点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34c517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f.png)
音乐教师招聘考试音乐教育学高频考点知
识点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音乐教师招聘考试中音乐教育学的高频考点知识点。
以下是重点内容的总结:
一、音乐课程与教学设计
1. 音乐教学目标的建立和设计;
2. 音乐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3. 音乐课时安排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4. 音乐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择;
5. 音乐教材的选用和设计。
二、音乐教育理论与教学模式
1. 音乐教育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人物;
3. 音乐教育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4. 教学模式包括:启发式教学、情感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
三、音乐文化知识
1. 音乐的定义和特点;
2. 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3. 音乐史的发展和重要作曲家;
4. 中国音乐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四、音乐教育的心理学基础
1. 儿童音乐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2. 学生音乐研究的特点和规律;
3. 音乐教学中的激励与奖励。
五、音乐教育评价和教学反思
1. 音乐教育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2. 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及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以上是音乐教师招聘考试音乐教育学的高频考点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帮助。
音乐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
![音乐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16d5926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d7.png)
音乐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音乐教学论是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能力。
对于准备参加音乐教学论考试的同学来说,合理的复习资料是提高学习效率、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全面且有针对性的音乐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考试内容概述音乐教学论考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音乐教学理论:学生需要掌握音乐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音乐教育的定义、目标与任务、教学理念与原则等。
2.音乐教学方法:学生需要了解各种音乐教学方法,包括直接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并能够根据不同情境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3.音乐教材评价与选择:学生需要了解音乐教材评价与选择的标准,包括教材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趣味性等,并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选择合适的教材。
4.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学生需要具备音乐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包括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选择教学媒体与学具等。
5.音乐教学评价:学生需要了解音乐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流程,包括评价内容的选择、评价工具的设计、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应用等。
二、复习资料推荐1.教材《音乐教学论》(第四版):这是一本经典的教材,系统地介绍了音乐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附带了丰富的案例和教学实践经验。
学生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来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2.学习笔记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是提高复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
同学们可以整理和归纳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音乐教学论知识,形成学习笔记。
这样不仅能帮助巩固记忆,还能方便日后复习查阅。
3.习题集。
大一音乐教育学必背知识点
![大一音乐教育学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9ab23d0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a7.png)
大一音乐教育学必背知识点音乐教育学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对于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大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以便在将来的教学实践中能够游刃有余。
本文将介绍大一音乐教育学必背的知识点,希望能对学习者们有所帮助。
1. 音乐的定义和特点音乐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声音的组织和编排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音乐的主要特点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音乐的基本框架。
2. 音乐教育的目标和意义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提高其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影响。
3. 音乐教学的过程和方法音乐教学的过程分为导入、展示、练习、巩固和反馈等几个阶段,其中展示环节要注重引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创造性思维。
在音乐教学中,师生互动和群体合作是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音乐教学中的评价和评估音乐教学的评价和评估应当考虑学生的音乐技能和音乐素养,同时还需关注学生的创造性表达和情感态度。
评价和评估应该是全面的,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手段,如听力测试、演奏展示等,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音乐发展情况。
5. 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音乐教学需要合适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来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学资源可以包括音乐教材、乐器设备、音乐影像资料等,而教学环境则包括教室的布置和音响设备等。
良好的教学资源和环境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6. 音乐教育中的班级管理在音乐教育中,班级的管理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应具备合理的班级管理策略,包括建立和维持良好的班级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等。
优秀的班级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7. 音乐教育的发展和趋势音乐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在不断发展。
现代音乐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多元化表达方式。
音乐教育学考试资料
![音乐教育学考试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584648f6529647d27285291.png)
音乐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形成的特定学科即是音乐教育学,他以培养人塑造人作为目的,并贯穿于教育全过程,是一种人文社会学科,又是一种交叉学科,他是音乐学与教育学互渗交融的产物。
1971年陶行知先生提出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是我国学科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
1980年10月,从“教学法”发展成“教育学”又是我国学科教育史上的一大转变,这表明我国学校教育从学科技能教育向整体素质教育的转变。
音乐教育哲学从哲学层面上阐明音乐教育的方向,决定音乐教育的性质和价值,并为音乐教育新思想的产生提供共同的基准点。
三种不同的音乐哲学观1他律论有可称为反映论2自律论又可称为形式主义3实践论认为音乐是一种人类的多样化的实践活动。
三种不同的音乐教育哲学观1审美论 2 功能论 3 美育论不同哲学观在我国音乐教育中的体现1政治化的音乐教育——他律论、功能论的哲学观 2 技术化的音乐教育——自律论、审美论的哲学观。
音乐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同时又是音乐学的一个类别,是以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一门基础性理论学科,他特别把音乐的本质与特性,音乐的形式与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与欣赏,音乐的功能,音乐的美与审美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第一个使用“音乐美学”这个概念的是德国诗人、音乐家舒巴特。
在音乐审美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角色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审美主体是在社会实践特别是在审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人。
审美对象是指能使欣赏者产生审美愉快的事物,是审美主体情感和感性体验的对象。
审美教育,就是美感教育,是培养人感知、感受和创造美的教育,培养人审美能力、审美情操的教育。
第一个将审美教育作为一个独立范畴提出来的是德国的著名诗人、美学家席勒。
审美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体验,它的这一特性为现代教育提供了极为深刻的启示。
构造主义心理学采用实验内省法研究意识经验的内容或构造。
格式塔心理学又称为完形心理学。
幼儿期是开始学习音乐的黄金学期。
中小学年纪是儿童发展音乐感知能力的最佳时期。
音乐教育复习资料
![音乐教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6fe110ff78a6529647d530c.png)
1.什么是音乐能力:个体从事音乐实践的本领。
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表现要素:引得高低、强弱音乐情绪与情感:快乐、悲伤音乐体裁与形式:进行曲、爵士乐音乐风格与流派:巴洛克、民歌音乐表现能力:演唱、演奏、律动、综合艺术表演。
音乐创造能力:创编歌词、节奏型、旋律、动作、配器、表演形式。
2.体态律动:是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中的,强调从音乐入手,让学生聆听音乐,引导学生通过身体运动去接触音乐的各个要素。
不仅学习用听觉去感受音乐,同时学习用整个肌肉和心灵去感受、表现音乐的节奏疏密、旋律起伏及情绪变化的节律。
在这种音乐伴奏下的身体大肌肉动作不同于舞蹈动作和表演动作,而是一种自然、放松状态下的身体律动3.渗透的音乐教育活动(P163):是指除专门的音乐教育活动以外,随机、灵活地蕴含、渗透在儿童一日生活及其他教育活动之中的丰富而多样的、“隐形”的音乐教育活动。
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a 日常生活中的音乐活动b 整合于主题中的音乐活动c 游戏活动中的音乐活动d 节日活动中的音乐活动4.系列层次活动(P214):指以一个音乐活动材料(可以是一首歌曲或乐曲、一种节奏、一种舞步、一个音乐游戏或一种音乐知识技能等)为基础而设计的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活动结构系列。
5.预知学习的方法(P175):是一种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儿童将原有的知识、技能(即儿童已预知的经验)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的特殊的学习方法。
6.专门的音乐教育活动(P162):由教师根据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专门的时间和空间场地,选择以音乐为主的课题内容和材料,组织全体儿童参加的活动。
这类音乐活动按音乐教育内容的不同,可以具体地划分为歌唱活动、韵律活动(包括音乐游戏活动)、打击乐演奏活动和音乐欣赏活动7.多感官(多通道)参与的方法(P181):指在音乐活动中调动儿童的多种感觉器官(如听觉、视觉、运动觉、言语知觉等)协同参与,以更好地丰富和强化儿童对音乐感觉和理解,体验并享受音乐艺术的美。
音乐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音乐教育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431c36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9e.png)
音乐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音乐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什么领域的学科?A. 音乐创作B. 音乐表演C. 音乐教育D. 音乐理论答案:C2. 音乐教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音乐作品B. 音乐家C. 音乐教育活动D. 音乐教育政策答案:C3. 音乐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哪些?A. 实证研究B. 文献研究C. 案例分析D. 以上都是答案:D4. 音乐教育学的研究目的是什么?A. 提高音乐素养B. 培养音乐人才C. 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D. 以上都是答案:D5. 音乐教育学的研究范围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音乐教育的历史B. 音乐教育的哲学C. 音乐教育的心理学D. 音乐作品的创作过程答案:D6. 音乐教育学的研究重点是什么?A. 音乐教育的实践B. 音乐教育的理论C. 音乐教育的政策D. 音乐教育的评估答案:A7. 音乐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为常用?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比较法答案:C8. 音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A. 学生B. 教师C. 教育政策制定者D. 以上都是答案:D9. 音乐教育学的研究内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音乐教育的课程设计B. 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C. 音乐教育的评价体系D. 音乐作品的演奏技巧答案:D10. 音乐教育学的研究意义在于什么?A. 提升音乐教育质量B. 促进音乐教育的创新C. 推动音乐教育的普及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音乐教育学是一门研究______的学科。
答案:音乐教育2. 音乐教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______。
答案:音乐教育活动3. 音乐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实证研究、文献研究、案例分析4. 音乐教育学的研究目的是______。
答案: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5. 音乐教育学的研究范围不包括______。
答案:音乐作品的创作过程6. 音乐教育学的研究重点在于______。
音乐教育复习资料
![音乐教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11381bdc77da26925c5b0d2.png)
音乐教育学复习提纲请大家按照复习提纲6月19日之前自己整理出每道题的答案,要求手写,最后一节课携带检查。
1.音乐教育学名词解释2.1917年陶行知先生提出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
3.音乐教育学的学科性质?4.音乐教学论的学科任务?5.哪些因素会影响学生的音乐心理发展6.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音乐教学?7.受欢迎的音乐教师具备什么特征?8.音乐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良好品质?9.音乐课程标准的定义10.《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001年7月公布,同年秋季开始实验试行。
11.音乐课程价值: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12.《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13.将中小学音乐课的传统教学内容,有机地整合并拓展为四个相互关联的教学领域: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14.领域一:感受与鉴赏包括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
15.领域二:表现领域包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
16.领域三:创造领域包括: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创作实践17.领域四: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包括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18.《音乐课程标准》确定的新的课程目标是三维度立体构成:第一维度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二维度是过程与方法,第三维度是:知识与技能。
19.其中知识与技能包括1.音乐基础知识2.音乐基本技能3.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4.音乐与相关文化20.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和音乐新课程改革给音乐基础教育带来什么样的变革?21.2004年教育部通过研究和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颁布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2008年山西、江西、新疆、河南等省将进入高中新课改。
22.高中音乐课由六个模块组成,学生根据意愿和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包括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
音乐复习资料
![音乐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b64f72b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9f.png)
音乐复习资料音乐复习资料音乐是一门美妙的艺术,它以声音为媒介,通过旋律、和声、节奏等元素表达情感,给人们带来无限的享受。
对于学习音乐的人来说,复习资料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音乐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音乐。
一、音乐理论书籍音乐理论是学习音乐的基础,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进一步学习和创作音乐都是至关重要的。
音乐理论书籍可以帮助学习者系统地学习音乐的基本知识,包括音符、音阶、调式、和弦等等。
一本好的音乐理论书籍应该具有逻辑清晰、内容详尽、易于理解的特点。
二、音乐历史资料了解音乐的历史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
音乐历史资料包括音乐史书籍、音乐家传记、音乐作品评论等等。
通过学习音乐的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不同音乐家的创作思路,从而提高我们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乐谱和曲目乐谱是音乐作品的书写形式,通过乐谱我们可以了解到音乐作品的具体内容和演奏要求。
对于学习乐器的人来说,乐谱是必不可少的学习资料。
乐谱包括简谱、五线谱等不同形式,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乐谱进行学习。
此外,收集一些经典的音乐曲目也是非常有益的,通过演奏这些曲目可以提高自己的演奏技巧和表达能力。
四、音乐教材和教学视频对于初学者来说,音乐教材是最基本的学习资料。
音乐教材包括教学手册、练习曲集等,通过学习这些教材可以系统地学习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此外,现在网络上也有很多音乐教学视频,通过观看这些视频可以更直观地了解音乐的演奏技巧和表达方式。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音乐教材和教学视频进行学习。
五、音乐活动和演出参加音乐活动和演出是学习音乐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参加音乐活动和演出,学习者可以与其他音乐爱好者交流学习,提高自己的演奏技巧和表达能力。
此外,观看音乐演出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可以欣赏到高水平的音乐表演,拓宽自己的音乐视野。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期末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期末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5203268e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1e.png)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期末复习提纲
一、音乐基础知识复
- 音乐符号及其表示方法
- 音乐节奏的基本要素
- 音符和休止符的时值和名称
二、乐理知识复
- 音阶的概念及分类
- 常见的音程及其特点
- 调性的基本概念
- 和弦的构成及种类
三、音乐欣赏复
- 音乐的要素:旋律、节奏、和声
- 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 分析音乐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四、乐器知识复
- 常见乐器的分类和特点
- 了解乐器的演奏方法和发声原理
- 欣赏不同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效果
五、音乐历史知识复
- 了解古代音乐的发展和特点
- 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流派和代表作品
- 了解音乐家及其作品对音乐发展的影响
六、音乐文化知识复
- 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文化特色
- 了解音乐在社会和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 掌握音乐与传统节日、仪式等的关系
七、乐曲鉴赏复
- 分析乐曲的结构和形式
- 欣赏不同类型的乐曲,了解其背景和创作特点- 掌握乐曲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
以上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期末复习提纲》的内容安排,包括音乐基础知识、乐理知识、音乐欣赏、乐器知识、音乐历史知识、音乐文化知识和乐曲鉴赏的复习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
习和掌握,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手法,提高音
乐欣赏和鉴赏能力。
音乐教育学复习
![音乐教育学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4bb9cf74168884868762d6ab.png)
一、音乐教育学是教育科学领域内正在兴起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研究音乐教育全过程、揭示音乐教育规律的各音乐教育分支学科的总称。
其是音乐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涉及范围广,20世纪才初具规模。
二、童年期和青少年期音乐才能的发展与音乐教育的特点?1. 童年期音乐才能发展——童年期是音乐才能迅速发展时期,经过良好的音乐教育能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1)在节奏感受方面,随着速度和节拍感的发展,逐渐能够识别不同的速度和节拍,能够保持节奏速度的一致性;(2)在旋律感受发展方面,逐渐能够识别音阶的音高、跳进的音高、简单和弦的音高变化,并且能够理解有组织的音响,能够意识调性和旋律的行进方式、方向等。
童年期音乐教育的特点:仍以发展音乐感知觉为主,在其基础上理解音乐的知识。
在节奏学习方面儿童在发展对速度一致性的理解过程中,可从简单的身体活动等发展到复杂的身体活动如律动、指挥等。
在旋律学习方面,在识别音高能力得到一定发展后,便可在听和唱的过程中,继续发展旋律感,包括对调式调性的初步理解。
歌唱音域的扩展同时进行歌唱训练,包括多声部合唱;可以进行基础音乐知识及识谱教学。
2. 前少年期音乐才能发展——处于平稳状态。
不仅能从直觉上感到音乐,而且能够对音乐给予一定的理论上解释。
随着音乐审美意识的发展,青少年能够从审美的角度欣赏音乐、演奏乐器和歌唱,甚至创作。
不仅得到了音乐的快乐,而且能够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
音乐教育的特点——从感知性学习逐步扩展到概念性学习。
通过歌唱和乐器演奏,进一步促进识谱能力的发展。
歌唱方面,在继续发展调性和节奏感觉同时,着重于音乐审美能力的感受发展。
歌唱以合唱为主,注重音质优美和歌曲表现力。
处于变声期的学生不宜大声喊唱,应轻声歌唱。
音乐欣赏是发展音乐审美能力和增强音乐理解的重要方法。
三、综合音乐感——Comprehensive Musicianship,是产生于美国的一种音乐教学原则和思想,其核心是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应当是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音乐教育学资料
![音乐教育学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f713c5277232f60ddcca119.png)
1提高音乐写作能力①要广泛地接触和哼唱歌曲②对古今中外的优秀歌曲要进行分析、揣摩③必须进一步学习掌握歌曲写作的规律技巧。
2、歌曲写作怎样整体构思:当我们拿到一首歌词时,先不要匆匆忙忙就开始谱曲,而是要将歌词仔细通缆几遍,对全曲的音乐情绪要求、运用怎样的音乐风格、运用怎样的歌曲体裁与演唱形式,以及全曲的曲式结构安排等方面来一个整体构思。
3、创作歌曲的一般情况:①创作因素较多,属于广义民族风格范畴的音乐风格②民族特色比较突出,属于狭义民族风格范围的音乐风格③为某一特定民族、地区所特有的风格。
4、歌曲体裁:一般是指音乐的某种性格特征类型。
如:抒情歌曲、舞蹈性歌曲、队列群众歌曲、劳动歌曲、幽默诙谐歌曲等。
5、歌曲的演唱形式:独唱、重唱、小合唱、合唱、齐唱等;歌曲的演唱声部及音质特色,各种性格的男女高音、中音,低音等;歌曲的演唱风格,如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以及所谓的“通俗唱法”等。
6、主题乐句的写作:除了根据歌曲的整体构思要求之外,还要根据音乐基本表现手段的特点——旋律、节奏、词性、调式、力度、音区以及结构句法来进行写作。
7、节奏安排:1、歌曲创作实践的程序是多种多样的;2、歌曲中的歌词节奏比之朗诵语言节奏在伸缩幅度上要夸张和丰富得多。
8、歌词节奏常常具有一定的体裁特征:如队列歌曲常常是均衡的,强弱拍清晰交替或带有附点音符的节奏,劳动歌曲则是夹杂劳动呼号的衬词中,节奏轮廓鲜明,顿挫有力;而自由、舒展的散体节奏,又往往为山歌、朗诵体、抒情歌曲所常用;至于舞蹈性歌曲,不管是二拍子的欢快性格还是圆舞曲般的旋转韵律,或者是各种民间舞曲的缤纷神采,还是现代舞中的洒脱,都是其鲜明的节奏特征。
9、调式安排:调式是歌曲创作的又一重要因素。
我国歌曲创作常用的调式有大、小调式,宫、商、徽、羽调式以及具有某些特征音的其他调式。
10、选取调式的标准:调式色彩同歌词形象、情绪比较吻合的;调式风格同歌词的民族、地区风格要求相符合的;调式进展同全曲的发展及对比相适宜的。
音乐教育学复习资料
![音乐教育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82468b2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b0.png)
音乐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一篇:音乐教育学复习资料一、音乐教育学以培养人塑造人作为目的,并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它是一种人文社会科学。
音乐教育学又是一种交叉学科,它是音乐学与音乐教育学互渗交融的产物。
我国音乐教育发展(一)政治化的音乐教育—他律论、功能论的哲学观新中国成立,以培养“又红又专”而忽视学校研究范围: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包括哲学、美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史学等。
要求从跨学科的高度,考察学科的教育目标,组织学科的教育内容,梳理教学过程,探讨教学方法;音乐教学实践中课程、教学、实习、评价、研究方法。
我国产生发展:我国教育理论是以音乐教学法和音乐教材教法的形式出现的。
20c初的音乐教学法,1917年陶行知提出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我国学科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20c20、30n音乐教材教法,开设“歌唱教学法”音乐教学法课程定名为“音乐教材教法”;20c80n,“教学法”发展成“教育学”又一大转变,重视素质教育。
不仅与我国学科教育发展密切相关,还反映了音乐教育界对音乐教育事业认知的深刻变化。
二、音乐教育哲学三种不同的音乐哲学观:他律论,自律论,实践论三种不同的音乐教育哲学观:1、审美观内特·雷默(美)倡导“审美哲学”是“形式—自律论”1970年《音乐教育哲学》中提出。
2、功能论保罗·哈克认为:必须深思审美教育中许多尚未认识到的潜在因素。
主张“音乐为每个孩子”“音乐为了儿童的发展”。
其一,音乐是一种极为强大而在道德方面却处于游移状态的力量。
其二,在现代社会里,音乐已成为一种失控和强大的社会实体。
其三,音乐不等于音乐教育。
中国古代音乐教化功能,“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3、美育论审美不仅仅是教育的手段,同样也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目的;审美教育不能止于感官审美能力的培养,还提高学生全面的音乐文化素养以及塑造完美健康的人格。
从过程上看,以审美形象来作用于人的感情,以情动人,是受教育者受到感染;从实施效用看,美育作用于个体的知、情、意,通过培养个人的知情意能力,进而生成和提高个体的符号实践能力;从育人目的看,美育的目标是对人的全面塑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育学复习提纲
![音乐教育学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1311b340c850ad02de8041bf.png)
音乐教育学复习提纲一.什么是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学?音乐教育,是教育与音乐两个领域都不可缺少的重要范畴,它包括普通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两部分。
前者的目的在于将音乐作为审美和文化教育的一种手段,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后者的目的是学习音乐的专门技巧,从事音乐的各项理论研究,培养音乐表演、创作、理论、教育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在我国的传统概念中,音乐教育一般被分为学校音乐教育、师范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四类。
它还包括实施美育、传承文化、学习音乐三个目标。
音乐教育学,以培养人塑造人为目的,并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它是一种人文社会学科。
首先,音乐学是研究有关音乐的一切事物的学术领域,包括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学、音乐哲学等。
分为体系音乐学、历史音乐学、应用音乐学。
音乐教育学属于应用音乐学,它着眼于音乐在社会的教育实践方面,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科。
其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规律、原理和教育方法的一门社会学科。
“音乐教育学”属于学科教育学范畴。
总的来说,音乐教育学是研究有关音乐教育实践及其理论的科学,是研究音乐教育全部过程,揭示音乐教育性质与规律,从而全面指导音乐教育实施的学科。
二.我国音乐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20C初的音乐教学法:1903年清政府正式将音乐列为学校的必修科,设立“唱歌”和“乐歌课”,这就是近现代中国以“学堂乐歌”为特征的学校音乐教育的起源。
1917年陶行知先生提出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他认为“教授法”只强调教师如何教,而未注意到学生如何学。
这成为了我国学科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
2.20C20、30t的音乐教材教法:从20C起,一些师范学校随着艺术课程的设置,开设了“歌唱教学法”课程,我国一些音乐教育家结合介绍一些国外音乐教学的理论和方法,相继写出了一批音乐教学法研究的著作。
50t中期苏联中小学和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法,翻译出版了一批音乐教学法著作,对我国音乐教育学科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音乐音乐教育复习题集及答案
![音乐音乐教育复习题集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c2f92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9b.png)
音乐音乐教育复习题集及答案音乐是一门艺术形式,通过声音的有序组合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音乐教育则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欣赏和表达能力的过程。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他们对音乐的知识和技能,以下是一套音乐教育复习题集及答案。
一、音乐理论1. 请解释音符的命名方法。
答案:音符的命名方法使用了字母序列来表示音高。
音符名称依次是A、B、C、D、E、F、G。
通过附加音符名称上的符号和线条,可以表示不同音高的音符。
2. 能否解释什么是音程?答案:音程是指两个音之间的距离。
它可以是两个音符之间的音高差异,或者是两个音符之间的时间间隔。
3. 请列举一些常见的音程种类。
答案:常见的音程包括:纯一度、纯二度、纯三度、纯四度、纯五度、纯六度、纯七度、纯八度等。
4. 请解释什么是调号?答案:调号用来表示一个音乐作品所使用的音高体系。
它位于五线谱的最左边,由一系列的升降号组成。
二、乐理听力以下是一些简短的音乐片段,请听音乐并回答相关问题。
1. [播放音乐片段1]问题:这段音乐属于哪个音乐时期?答案:巴洛克音乐时期。
2. [播放音乐片段2]问题:这段音乐属于哪个乐器家族?答案:弦乐器家族。
3. [播放音乐片段3]问题:这段音乐的节奏是什么?答案:三拍子。
三、音乐历史1. 请列举一些重要的古典音乐作曲家。
答案: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肖邦、柴可夫斯基等。
2. 请解释巴洛克音乐时期的特点是什么?答案:巴洛克音乐时期以装饰华丽、复杂的音乐形式和技巧著称。
它注重对比和对位法,并经常使用管风琴和大型弦乐合奏。
3. 请解释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特点是什么?答案:浪漫主义音乐时期强调个人情感和表达。
作曲家们常常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作品中充满了情感和戏剧性效果。
四、音乐表演请阅读以下歌曲歌词,然后回答相关问题。
歌曲:《友谊地久天长》歌词:友谊地久天长伴我走过岁月长青春年少情意长用歌声奏出友谊强问题:这首歌的主题是什么?答案:友谊。
问题:这首歌的曲调是怎样的?答案:轻快、欢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SME国际音乐教育学会:在世界范围内促进各级各类的音乐教育和谐发展。
音乐教育一方面是以音乐作为主要的媒介,实施对人的知识技能、思想情感、文化素养和价值观等的全面教育;另一方面又是以教育为主要的活动形式,实现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音乐教育的目标:美育目标-实施美育,文化目标-传承文化,学科目标-学习音乐,终极目标-绿化的事业。
音乐教育学是教育科学领域内正在兴起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研究音乐教育全过程、揭示音乐教育规律的各音乐教育分支学科的总称。
其是音乐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涉及范围广,20世纪才初具规模。
目前我国音乐教育通常分为哪几类?分别简述其对象与任务?1.两类:专业学校音乐教育和普通学校音乐教育。
2.专业音乐教育培养音乐专门人才,发展我国音乐事业建设、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普通音乐教育的对象:除专业音乐院校外的普通各级各类学校音乐教育,和社会、家庭等非学校因素的音乐教育。
任务:推动、普及进步音乐,教育鼓舞全民大众,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培养高尚、完美的人,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了解我国传统的与世界文明的音乐文化,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向前、持续、稳定的发展。
音乐教育学的研究范围及科学研究方法1.研究范围:a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哲学、美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史学等。
b音乐教育的实践:课程、教学、实习、评价、研究方法等。
2.音乐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哲学研究法、观察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比较法、调查法(现状调查区别调查发展调查)【调查法】:1问卷法(a设计问题必须单一;b问题必须中性;c问题必须明确。
问题形式:封闭式半封闭式开放式。
基本结构:标题前言指导语问题与选择答案结束语。
回答方式的编制:选择式排序式是否式等级式填空式数量式。
2调查表法3访谈法音乐教育哲学从哲学层面上阐明了音乐教育方向,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性质和价值并为音乐教育新思想的产生提供共同的基准点。
首先,一个专业领域需要一种哲学观念的支持与指导。
其次,人们对于自己专业的价值的理解,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他们对自己人生价值的理解。
再次,音乐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将他们关于自己学科的信条付诸实践。
音乐哲学观:1.他律论又称反映论。
该观点认为音乐总是标志着音响之外的某种东西,这种东西主要是人类的情感,这就是音乐的内容。
2.自律论又称形式主义,自律论者认为:音乐中的音响及其作用本来就有着内在的意义,要领会它们的意义,就必须注意音响本身,而不仅仅是注意音响可能使人想到的音乐以外的东西。
3.实践论认为音乐首先是人类的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对音乐的研究不应该只停留在音乐作品上,而应该把目光转向音乐产生、制作的过程。
(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哲学:音乐教育即审美教育《音乐教育的哲学》;实践论代表戴维·埃利奥特)实践论超越了他律论和自律论的局限,又弥合了二者的裂痕,将音乐的本质探讨转向了音乐的实践活动,转向了音乐音响与主体活动及其历史文化背景的普遍有机的联系。
音乐教育哲学观:1.审美论:主要内涵是“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由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贝内特雷默等人所倡导。
2.功能论:代表人物保罗哈克。
认为必须深思审美教育中许多尚未认识到的潜在因素。
3.美育论:通过审美教育来塑造健康以及全面发展的人格。
政治化的音乐教育:他律论,功能论技术化的音乐教育:自律论,审美论作为美育的音乐教育:美育论作为文化的音乐教育:实践论综合化的音乐教育发展:多种哲学观的综合运用雅典教育中“七艺”法学、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学美国博比特《怎样编制课程》;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赞科夫、布卢纳、根舍因的教学论思想被视为现代教学论的三大流派学校音乐教育的历史发展及改革国外:西方音乐课程产生与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提出:课程应当包括文法作文与写作音乐数学体育与声调练习。
我国:氏族社会末期,成均,我国最早的以音乐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奴隶社会时期,夏商周,校庠序等教育机构,瞽宗,大司乐;封建社会,西汉魏晋唐宋元,乐府清商署太乐署梨园; 近现代的音乐课程形成与发展的历史:美国的学校音乐教育始于1838年,从歌咏学校发展而来,19世纪80年代代中期音乐教材与教法的探索,19世纪60-80年代中期后识谱教学,理论与实践;;俄国,19世纪初,亚历山大一世时的学校改革;德国:19世纪初民歌运动;日本:明治初期确立小学教育中唱歌课。
我国:学堂乐歌(清末民初随着新式学堂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引进外来曲调填以反映新思想的歌词。
沈心工李叔同),民国时期(蔡元培美育,中等师范学校音乐教育),五四运动后(新型音乐社团音乐教育机构),抗战时期(抗日救亡歌咏运动),革命根据地(鲁迅艺术学院,秧歌运动)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由瑞士著名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首创,主要包括体态律动(对音乐教育的改革尤其是对基础的节奏感、乐感的培养有很大的贡献,从根本上把只从书面上理性上学习音乐改变为结合律动、听觉、情感、心灵去感受音乐,使音乐学习充满活力)视唱练耳和即兴三大内容,培养学生发展内心听觉、运动觉和创造性的表现能力。
“我的音乐教育和我的作品一样是为了说明一种理念,因此走向世界的不应该是我的教材,而应该是一种理念。
”--奥尔夫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由德国奥尔夫(当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首创,其音乐教学原理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其教学内容包括节奏、旋律练习和基本形体动作教学两大部分(元素性综合性创造性开放性)。
主要原则为:一切从儿童出发为首要原则;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为一个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归结点。
设计“奥尔夫乐器”和“元素性音乐教育体系”。
柯达伊(匈牙利作曲家,民族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音乐教学法:教学观点和原则为:最有效的音乐教育必须从幼儿开始;歌唱是培养音乐素质的最好途径;教学中只能采用具有最高艺术价值的民间的和创作的乐曲;音乐应当成为学校重要的课程;教材和教学顺序的安排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和特点;非常重视音乐教师的选择,强调学校的教育作用。
基本手段和工具为:首调唱名法;柯尔文手势;节奏唱名;字母记谱法。
“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
苏霍姆林斯基: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音乐学习是最需要过程的学习,所以: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2在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影响,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具体建议: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
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被称为“双基”,是一个人今后发展的基础,一个人能力形成的基础平台也是基础知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双基”的内容:1音乐基础知识2音乐基本技能3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4音乐与相关文化三维目标赋予音乐“双基”教学新活力。
1教师应建立新的知识观2学生应在体验和实践中学习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过程和方法中形成,在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过程中得到提升。
音乐教育的十大理念:核心是音乐审美情感;动力是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如音乐会等实践性评价)基础音乐教育的功能:审美教育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协同教育功能社会交往功能娱乐健体功能基础音乐教育的价值: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
基础音乐教育的基本性质:具有唤醒联系整合人格的力量。
审美性;多元性;工具性基础音乐教育的基本特征:基础性,民主性,开放性,科学性,实践性基础音乐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2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3陶冶高尚情操4发展创造力5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6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并从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7奠定其终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基础8培养学生的个体创新精神及合作意识9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课程目标广义:是国家培养人才的目标的具体的体现,是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准则和指南。
狭义:指某一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课程标准的主体部分。
音乐课程目标(从音乐的角度)标准:其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
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中小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特点童年期是音乐才能迅速发展时期,经过良好的音乐教育能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1)在节奏感受方面,随着速度和节拍感的发展,逐渐能够识别不同的速度和节拍,能够保持节奏速度的一致性;(2)在旋律感受发展方面,逐渐能够识别音阶的音高、跳进的音高、简单和弦的音高变化,并且能够理解有组织的音响,能够意识调性和旋律的行进方式、方向等。
童年期音乐教育的特点:仍以发展音乐感知觉为主,在其基础上理解音乐的知识。
在节奏学习方面儿童在发展对速度一致性的理解过程中,可从简单的身体活动等发展到复杂的身体活动如律动、指挥等。
在旋律学习方面,在识别音高能力得到一定发展后,便可在听和唱的过程中,继续发展旋律感,包括对调式调性的初步理解。
歌唱音域的扩展同时进行歌唱训练,包括多声部合唱;可以进行基础音乐知识及识谱教学。
青少年期音乐才能发展处于平稳状态。
不仅能从直觉上感到音乐,而且能够对音乐给予一定的理论上解释。
随着音乐审美意识的发展,青少年能够从审美的角度欣赏音乐、演奏乐器和歌唱,甚至创作。
不仅得到了音乐的快乐,而且能够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
音乐教育的特点:从感知性学习逐步扩展到概念性学习。
通过歌唱和乐器演奏,进一步促进识谱能力的发展。
歌唱方面,在继续发展调性和节奏感觉同时,着重于音乐审美能力的感受发展。
歌唱以合唱为主,注重音质优美和歌曲表现力。
处于变声期的学生不宜大声喊唱,应轻声歌唱。
音乐欣赏是发展音乐审美能力和增强音乐理解的重要方法。
中学生音乐审美心理的发展:音乐审美态度(随着文化艺术知识的丰富,个人偏爱和审美标准也渐渐形成),音乐直觉感兴力(音乐直觉,音乐想象),音乐审美趣味(主要表现为个体的审美偏爱、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积极主动的引导、疏导)根据中学生音乐心理的发展施教:有序施教(音乐欣赏)有导施教有乐施教有别施教教学方法是为指向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与教学内容所制约,为实现既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手段、办法的总称。
它不仅指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