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专题三 二三十年代的散文 - 鲁迅的杂文、散文和散文诗.ppt分析

合集下载

第16章30年代的散文ppt课件

第16章30年代的散文ppt课件
3、丽尼、陆蠡、缪崇群的抒情散文:
(教材P249-250) 丽尼(1909-1968),原名郭安仁,湖北孝感人 。
初期采用散文诗的写法,倾吐自我的苦闷哀怨, 时或憧憬光明;后来,转向叙事,并融散文、小 说为一体。作品有《寻找》、《鹰之歌》、《圣 者》、《江南的记忆》等。
陆蠡(1908-1942),字圣泉,笔名有陆敏、六 角等,浙江天台人。散文集有《海星》、《竹 刀》、《囚绿纪》等。多写年轻人的回忆、幻想、 沉思;控诉不合理的旧世界。抒情委婉含蓄,节 奏舒缓,具散文诗风味。
▪ 孤寂苦闷的散文家以含蓄委婉、极富美感的文字勾勒出自己内心的感 受和情绪,整篇文章犹如一幅充溢着想象空间的印象派作品。丰富的 想象力、形象的描绘,朦胧而黯淡的色调,《独语》堪称是一篇现代 派美文佳作。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 创作之初——以写作表现内心苦闷、寂寞、忧郁 之感的抒情散文为主;
▪ 以后——慢慢地将眼光从一己的内心生活移向广 袤的社会人生世相,以创作写人记事的叙事散文 为主。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 鲁迅杂文的风格也随着时代和社会以及 他的年龄的增长不断地发生变化 。前期 风格热烈,后期风格变得深沉冷峻 。
▪ 运用贴切而形象的比喻来阐明深刻的道 理,是鲁迅杂文的显著特点之一。

15三十年代散文.

15三十年代散文.


1、林语堂的小品文创作观: 从其幽默观出发,林语堂在小品的题材和风 格上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 调”……达到“个人之性灵之表现”的无拘 无碍、从容潇洒的境界。

2、林语堂的小品文的艺术特色



题材丰富繁杂。 蕴含丰富的文化信息,是智者的 文化散文。 朴素率真,绝无矫饰,凸现真诚 的性灵。 浓郁的幽默情味。
林语堂(1895-1976)
二、李广田、何其芳的抒情散文



1、李广田30年代散文主要叙写平 常人事,寓情感于叙事。 多写村野乡村小天地中备受苦难 的劳动人民的种种不幸(《山之 子》、《老渡船》); 刻画黑暗时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创 伤和苦闷彷徨 (《记问渠君》、 《黄昏》); 摹绘故乡的山水神韵和风俗人情 (《扇子崖》、《野店》、《画 廊》)。
(2 )丰子恺散文艺术特点


风格清幽淡远、率真自然 漫画式的独特视角与幽默表述法 在日常琐事中发掘深厚的人生意味 叙述婉曲,描写细腻,亲切真率
丰子恺儿童漫画
丰子恺的散文与他的漫画,是 相通的。

30年代以开明书店为中心的一批作家,他们的散 文偏重于冷静观照,细心体味日常人生世事。作 品平淡如水、明白如话,擅于在平凡中开掘生活 的哲理,追求高远的情境,严谨而有韵致。 代 表作家有丰子恺、夏丏尊、叶圣陶等人,因为曾 较集中居住于浙江上虞春晖中学白马湖一带,故 称“白马湖作家群”
1.丰子恺散文
30年代散文 第一节 鲁迅和30年代的杂文


一、鲁迅的杂文的内容 1、对封建的思想文化、伦理道德、家族礼教制 度等,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批判与清算,挖掘了中 国人精神病态中奴隶性和奴才性的根源。(《灯 下漫笔》、《论雷峰塔的倒掉》、《病后杂谈》) 2、鲁迅杂文几乎触及到社会生活和中国人精神 世界的各个方面,为社会的沉疴和国民的》、《说“面子”》、《爬和撞》、《隔 膜》、)

鲁迅及作品分析PPT课件

鲁迅及作品分析PPT课件

2020/4/27
-
5
鲁迅思想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 期。后期鲁迅显示出在思想上的一些新 的发展,即从进化论到阶级论,从早期 坚持个性主义到后来站在阶级角度认识 到群众的力量。
2020/4/27
-
6
前期:
进化论是鲁迅早期思想的鲜明特征,但 其思想呈现相当的复杂性。摒弃了进化论中 “弱肉强食”等消极的因素,汲取了进化论 中注重生存斗争、相信事物的新陈代谢和社 会的进步、强调人类精神发展的重要性等积 极因素。
2020/4/27
-
30
1.旧式知识分子形象
(1)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旧社会文人 以《孔乙己》中的 孔乙已、《白光》中的陈
士成为代表。 孔乙已、陈士成曾如醉如痴地追求功名利禄,
却终生未爬上统治者的显赫地位,而他们所受的 教育又不能支持其在社会上生存下去,最后成为 封建科举制度的殉葬品。
2020/4/27
2020/4/27
-
27
《风波》讲述了撑航船的七斤在城里被剪去了 辫子,当皇帝就要复辟的流言传来时,七斤的家 里立刻紧张起来,辫子的有无成为问题的焦点。 赵七爷、九斤老太等人物各具特点,一个个神态 毕现。小说结尾处描绘了风波过去后的平静,暗 示复辟虽然不曾成功,而生活的进行依旧没有脱 离原来的轨道,既讽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普 通民众和辛亥革命之间有着深深的隔膜。同时也 说明农民的觉醒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2020/4/27
-
13
《 呐 喊 》出版于1923年,它收录了1918年至 1922年的小说十四篇,包括《孔乙己》、《药》, 《明天》,《一件小事》,《故乡》,《头发的 故事》,《阿Q正传》等。
鲁迅把这个集子题作《呐喊》,意思是给革 命者助阵作战,使他们不惮于前驱。小说具有充 沛的反封建的热情,从总倾向到具体描写,都和 “五四”时代精神一致,表现了文化革命和思想 革命的特色。

现代文学20年代散文完整ppt课件

现代文学20年代散文完整ppt课件
3. 朱自清散文风格:缜密细致,温柔敦厚,漂亮 精美,情景交融。融情于景,以情见长,重情 (“以情胜”),情景交融是其散文的主要特点。 但也有“着意为文”精细之嫌。
精选编辑ppt
26
• 4、朱自清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独特贡献:
(1)真挚深厚的情感基调;《背影》《给亡妇》 (2)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荷塘月色》 (3)缜密精巧的构思。《冬天》 (4)清幽细密的语言。
精选编辑ppt
34
(三) 梁遇春的散文
梁遇春(1906—1932),福建闽侯人,1924年进入北京大学英文 系学习。1928年秋毕业后曾到上海暨南大学任教。翌年返回北 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后因染急性猩红热,猝然去世。文学活动 始于大学学习期间,主要是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和写作散文。
精选编辑ppt
9
A.小品文(随笔,美文):更倾向于把文章当成“自己的园 地”,是抒我之情的“言志”。他乐于饮苦茶、读杂书, 陶醉于他的“苦雨斋”那浓郁的古典氛围中,去玄思冥想, 言志作文,在文学上寻找安慰。代表的散文是《北京的茶 食》《故乡的野菜》《苦雨》《喝茶》《乌篷船》等。
B. 周作人的小品散文常将口语、文言和欧化语杂糅调和, 产生了一种“涩味”与“简单味”,很耐人咀嚼。
精选编辑ppt
3
20年代散文创作概述
一. 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 者。《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创作的是议论时政的杂 感短论。以鲁迅的杂文最具有代表性,成就也最高。
二. 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
三. 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以朱自清、冰心为代表。他 们以文字优美而著称。其他作家如许地山、叶圣陶等。
精选编辑ppt
20
5.周作人散文的影响:
• 俞平伯、钟敬文,废名等,都是周作人 这一流派。对后来的散文创作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_30年代散文

_30年代散文

• 5、从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入手批判国民劣根性 • 如《皇汉医学》《以脚报国》《宣传与做戏》 《说“面子”》《习惯于改革》《作文的秘诀》 《奇怪》《吃白相饭》《揩油》《男人的进化》
• 批判和揭露中国国民的奴性根性及其产生的社
会历史根源。
• 1.指出奴性根性在中国的广泛存在
• 2.深刻地概括出其奴性的特征,即卑怯与凶残。
三十年代,当学者们一味眉飞色舞地夸耀清代的 学术成就如何前所未有时,鲁迅给予了沉痛的清 算:“失去全国的土地,大家十足做了二百五十 年奴隶,却换得这几页光荣的学术史,这买卖, 究竟是赚了利,还是折了本呢?”(《花边文 学· 算帐》)鲁迅以其杂文无可辩驳地证明,岂但 辉煌的中国的文明历史是一部人的奴史,就是所 谓学术史,也深深打下了奴史的烙印。
• 但鲁迅也看到,‚人能组织,能反抗,能为 奴,也能为主,不肯努力,固然可以永沦舆 台,自由解放,便能够获得彼此的平等,那 运命是并不一定终于送厨房,做成大菜的‛ (《花边文学· 倒提》)。鲁迅早期提倡‚思 想革命‛,意在揭示国民的病症,引起疗救 的注意,至后期,则更提出了‚发扬民魂‛ 的观点。
鲁迅的一生都在立足于寻觅、构建 精神健全的国民,竭力表扬“中国 人”从古到今都不缺乏的“埋头苦 干”和“拼命硬干”的精神。 鲁迅正是以自己的全力,背负着因 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祈 求现代人性的诞生,剔除奴性,呼 唤人性的复归。这是鲁迅杂文的最 终意义所在。
• 鲁迅杂文由此深刻揭露了统治者兼用霸道与王 道,而以霸道为主来培育和巩固奴才传统。 • 霸道与王道兼用的结果是愚民,它像细腰蜂身 上的毒针那么神奇,使施以精神毒害以后的奴隶 呈不死不活相,既能服役,又决不会反抗。 ( 《坟· 春末闲谈》 )“暴君的专制使人们变成冷 嘲,愚民的专制使人们变成死相‛,然而中国却 是天下太平的,甚至连冷嘲也没有。

三十年代的诗歌与散文ppt课件

三十年代的诗歌与散文ppt课件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头望望前面。
3、现代派诗歌的进一步发展
▪ 沿早期象征派与后期新月派诗歌发展而来, 到三十年代中期逐步成熟。代表人物有戴 望舒、卞之琳、冯至等。
▪ 戴望舒,(1905—1950)浙江余杭人,受 法国象征派维尔伦、果尔蒙等人影响,有 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 的岁月》等。
▪ 蒲风,《茫茫夜》、《六月流火》(叙事 长诗)表现农村破败的现实。
▪ 穆木天,《流亡者之歌》
▪ B、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有诗 集《烙印》,诗歌朴素凝练。
▪ 代表作品:《老马》
▪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 ▪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 ▪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
其他散文作家
▪ 丰子恺、梁实秋、何其芳的散文 ▪ 丰子恺:《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 ▪ 小中见大、平中见奇、文中有画 ▪ 何其芳:《画梦录》,“精致的独语” ▪ 梁实秋:《雅舍小品》 ▪ 梁遇春、陆蠡等
二、现代诗歌的进一步发展
1、无产阶级诗歌的进一步发展
▪ 殷夫,(1910—1931)浙江象山人,原名 徐祖华。
▪ 闲谈的文体 《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谈酒》,《谈劝 酒》,《谈天》,《谈搔痒》,《谈娱乐》,《谈养鸟》。
▪ 淡淡的苦涩 ▪ 悠然的趣味
▪ 朱自清《背影》雅,
▪ 郁达夫,是创造社的主要作家,主要的文学成就 表现在小说上,他认为小说创作都是作家的自叙 传,所谓的“自叙传小说”其中《沉沦》《茫茫 夜》等最有影响。散文是到三十年代移家杭州之 后。结集的有《屐痕处处》,《达夫游记》两种。 郁达夫的散文有古代山水画的意境。
▪ 从布局,色调、意境上都可以看出来。

04.专题三 二三十年代的散文 - 鲁迅的杂文、散文和散文诗.ppt分析

04.专题三 二三十年代的散文 - 鲁迅的杂文、散文和散文诗.ppt分析

• ……
• 最恶心的是“老莱娱亲”,一个白发 老头子在那儿故作小儿状,“简直是 装佯”,那“诈跌”更让我反感,仿 佛无端地受了“侮辱”。
• 还有“郭巨埋儿”,那儿子“实在值 得同情。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胳膊上, 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 窟窿,要将他埋掉了”,这真令人恐 怖!
• 而且“我从此总怕听到我父母愁 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 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也 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 人”。 • 这样一本《二十四孝图》,其所 宣扬的“孝道”,竟然把自然的 本能的爱,变得那么复杂可怕, 那么扭曲、恶心、残忍,完全违 反了人的天性。
• 《野草》总的艺术特征是内敛的抒情的 倾向,它所表露的是灵魂的“真”与 “深”,是对于人自身存在的困境的自 觉体验与突围,表现了人的生存矛盾与 心理困惑:生与死,爱与恨、希望与绝 望、存在与虚无的缠绕与挣扎。 • 《野草》也呈现出主题的丰富性和不确 定性,是鲁迅情绪、情感、性格甚至整 个内心世界各个侧面的反映,它是鲁迅 从启蒙的文化批判者向启蒙后的战斗者 转折过渡阶段的心灵史。
• 现在说起我仇猫的原因来,自己觉 得是理由充足,而且光明正大的。 • 一、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 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 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 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 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 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 • 二、它不是和狮虎同族的么?可是 有这么一副媚态!
• “杂文”这两个字,现在是成为一种短文 的专名了,含义里面已经没有什么恶意, 但在首先用这名辞的人,这原是一个 不 好的名字,因为这个“杂”字,在中国的 历史上是一向居于被蔑视的地位的,“杂 户”、“杂流”、“杂家”、“杂种”、 “杂技”、“杂学”……都不是正牌子的 东西。后来到得正人君子们手里,这更成 了一个“恶谥”。对于鲁迅,早年北京的 正人君子们曾送过“杂感家”的名称,因 为那时他常写“随感录”。

鲁迅代表作散文集之朝花夕拾经典名著作品鉴赏分析PPT模板

鲁迅代表作散文集之朝花夕拾经典名著作品鉴赏分析PPT模板


主要思想
主要思想
《狗·猫·鼠》
在这篇文章里, 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 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 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 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 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 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 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艺术手法
长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 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 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如在《无 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 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 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剌 了生活中那些虛伪的知识分子, 入木三分。
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 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表面 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 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 “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 如在《父亲》中,对庸医的行医 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 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 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五猖会》
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 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 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 的压制和摧残。
主要思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 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 广阔的生活趣味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 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 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作者简介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 门大学只带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 样,也是污浊的。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 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 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

10.1中国现当代文学史《30年代散文创作》第一节《鲁迅杂文》PPT课件

10.1中国现当代文学史《30年代散文创作》第一节《鲁迅杂文》PPT课件

第一节 鲁迅杂文
❖ 《三闲集》:收作者1927年至1929年所作杂文34篇,末附 1932年作的《鲁迅译著书目》1篇,1932年由上海北新书局 出版。
❖ “而成仿吾以无产阶级之名,指为有闲,而且有闲还至于有 三个,却是至今还不能完全忘却的。我以为无产阶级是不会 有这样锻炼周纳法的,他们没有学过刀笔。编成而名之曰 《三闲集》,尚以射仿吾也。”
第一节 鲁迅杂文
❖ 《华盖集续编》:收1926年作杂文32篇,另1927年 作杂文1篇,1927年5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
❖ “这里面所讲的仍然并没有宇宙的奥义和人生的真 谛。不过是,将我所遇到的,所想到的,所要说的, 一任它怎样浅薄,怎样偏激,有时便都用笔写了下 来。说得自夸一点,就如悲喜时节的歌哭一般,那 时无非借此来释愤抒情,现在更不想和谁去抢夺所 谓公理和正义。你要那样,我偏要这样是有的,偏 不遵命,偏不磕头是有的,偏要在庄严高尚的假面 上拨他一拨也是有的,此外却毫无什么大举。名副 其实,杂感而已。”
第一节 鲁迅杂文
❖ 《而已集》:收1927年所作杂文29篇,附录 1926年杂文1篇,1928年10月由上海北新书局 出版。
❖ “这半年我又看见了许多血和许多泪,然而 我只有杂感而已”。“泪揩了,血消了,屠 伯们逍遥复逍遥,用钢刀的,用软刀的,然 而我只有杂感而已”。“连杂感也被放进了 应该去的地方时,我于是只有而已而已”。
第一节 鲁迅杂文
❖ 《华盖集》:收1925年所做杂文31篇,1926年6月 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
❖ “这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 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 只好碰钉子。”
❖ “也有人劝我不要做这样的短评,那好意,我是很 感激的,而且也并非不知道创作之可贵。然而要做 里有这么麻烦的禁令,倒不如不进 去,还是站在沙漠上,看看飞沙走石,乐则大笑, 悲则大叫,愤则大骂。”

30年代散文(完整)

30年代散文(完整)

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
❖ 首先,林语堂旳小品文题材庞杂,无所不谈, 拓展了小品文旳题材领域,且具有渊博旳知 识与文化旳品位。
❖ 其次,行文洒脱不羁,不暇布局,兴之所至, 任情率性,酣畅淋漓,被尊为“幽默大师”。
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
❖ 林语堂主张小品文“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 为风格”,“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 文章”,以谈话旳形式将东西方比较旳人生 哲理从容道出。
瞿秋白旳杂文
❖ 瞿秋白(1899.1-1935.2), 江苏常州人,散文作家,文 学评论家。他曾两度担任中 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 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 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 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 中国革命文学事业旳主要奠 基者之一。1935年2月在福 建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 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
鲁迅杂文旳创作道路
❖ 《热风》主要收“五四”时期短小精悍旳 “随感录”;另某些较长旳文字主要收入 《坟》中。
❖ 1927年出版旳《华盖集》和《华盖集续篇》, 主要收1925至1926年旳杂感。某些较长旳 杂文也收入《坟》中。
❖ 《而已集》收1927年旳杂文。 ❖ 《三闲集》主要收1928年作家到上海后参加
❖ 二、瞿秋白旳杂文 。 ❖ 三、左翼作家旳“鲁迅风”杂文。
鲁迅杂文
❖ 鲁迅在他旳一生中,尤其 是后期思想最成熟旳岁月 里,倾注了大部分旳心血 于杂文创作中。
萧红评鲁迅杂文
从最初起,到最终止,他都是个战 士,勇者,独立于天地之间,腰佩 翻天印,手持打神鞭,呼风唤雨, 撒豆成兵,出入于千军万马之中, 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虽然在说 中国是人肉旳筵席时,调子也不低 沉。因为他指出这些,正是为反对 这些,改革这些,和这些东西战斗。
旳“灵魂”。但是他旳这些深刻旳思想看法 又不是如一般论文经过逻辑旳形式直接呈现 出来,而是透过艺术形象旳发明和对生活现 象富有情趣旳描绘体现出来旳——杂文思维 中旳“个”和“类”。而且这种议论旳形象 化方式是丰富多彩旳。

20年代散文PPT课件

20年代散文PPT课件
❖ 冰心的作品多抒写自己刹时间涌现的感触与自然 风景,传达的是一段挚情,或一缕幽思,空灵而 缠绵,纤细而澄澈。
2021/6/7
18
❖ 3、文体、语言
❖ 我主张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这‘化’ 字大有奥妙,不能道出的,只看作者如何运 用罢了,
❖ 冰心的语言仍浸有旧文学的汁水,不过经过 她的处理,已经完全没有陈腐气息,而别具 一种清新的韵味。
2021/6/7
7
2021/6/7
8
❖ 2、特点
❖ 杂文一般短小精悍,应时刊发,“对于中国 的社会,文明,都毫无忌惮地加以批评”, 充分体现“五四”的青春精神,而每位作者 又都保持着鲜明的个人风格。
2021/6/7
9
❖ 3、作家群
❖ 《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他们大都是新 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其中有李大钊、陈独秀、 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等,而以鲁迅的杂 文最具代表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21/6/7
10
❖ 4、名家名篇
❖ 李大钊:《青春》 《今》、《新的!旧 的!》、《新纪元》等, 都进发着昂扬奔放的改 革激情,抒发追求新世 界的理想。将宣传鼓动 性与散文诗的艺术两相 结合,形成他的特色。
2021/6/7
11
❖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写得气势轩昂,与封建 主义思想势不两立; “随感录”《下品的无 政府党》、《青年底误 会》和《反抗舆论的勇 气》,
2021/6/7
19
❖ 《往事》其二 (八)中的一段描写:
❖ 船身微微的左右欹斜,这两点星光,也徐
徐的在两旁隐约起伏。光线穿过雾层,莹然, 灿然。直射到我的心上来,如招呼,如接引, 我无言,久 ——久,悲衰的心弦。开始策策 而动。

专题三-二三十年代散文剖析共21页

专题三-二三十年代散文剖析共21页
专题三-二三十年代散文剖析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专题三-二三十年代散文精讲21页PPT

专题三-二三十年代散文精讲21页PPT

专题三-二三十年代散文精讲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莱娱亲”,一个白发 老头子在那儿故作小儿状,“简直是 装佯”,那“诈跌”更让我反感,仿 佛无端地受了“侮辱”。
• 还有“郭巨埋儿”,那儿子“实在值 得同情。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胳膊上, 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 窟窿,要将他埋掉了”,这真令人恐 怖!
• 而且“我从此总怕听到我父母愁 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 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也 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 人”。 • 这样一本《二十四孝图》,其所 宣扬的“孝道”,竟然把自然的 本能的爱,变得那么复杂可怕, 那么扭曲、恶心、残忍,完全违 反了人的天性。
• 所以,目下的办法,是凡遇猫们捣乱,至 于有人讨厌时,我便站出去,在门口大声 叱曰:“嘘!滚!”小小平静,即回书房, 这样,就长保着御侮保家的资格。其实这 方法,中国的官兵就常在实做的,他们总 不肯扫清土匪或扑灭敌人,因为这么一来, 就要不被重视,甚至于因失其用处而被裁 汰。我想,如果能将这方法推广应用,我 大概也总可望成为所谓“指导青年”的 “前辈”的罢,但现下也还未决心实践, 正在研究而且推敲。
• ——钱理群《“保存我们”是“第一义”的》
• 鲁迅自己说:“在我的生活里,没有爱,也 没有诗”。这便是鲁迅的人生与文学的基础。 一个在自己的生活里感着没有爱也没有诗的 人,社会与人生的种种现象,反映到他的眼 光里,自然会现出黑暗,虚伪,腐败与恶毒。 过去的生活经验,好像一把钢刀,把他的眼 光,磨练得格外锐敏。他能看出旁人所看不 到的,感到旁人所感不到的,表现出旁人所 表现不出的。过去的历史,使他清楚地认识 了现在的社会与人生。现在社会上扮演的种 种丑恶虚伪的把戏,都瞒不过他那双锐敏的 眼睛。 • ——刘大杰 《鲁迅与写实主义》 • 原载1936年12月1日的《宇宙风》第30期 • 后收入《鲁迅纪念集》
鲁迅的散文 和杂文
一、精神的桃花源—— 《朝花夕拾》
• 集26年写的10篇散文。作者对青 少年时代生活和求学经历的回忆, 目的在于“从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 来”,表现的心态宁静、祥和,自 然、亲切,一种美好温馨的回忆。 • 他写忆旧的散文,并非为“忆旧而 忆旧”的。
《狗· 猫· 鼠》
• “从去年起,仿佛听得有人说我是仇猫的。 那根据自然是在我的那一篇《兔和猫》; 这是自画招供,当然无话可说,——但倒 也毫不介意。一到今年,我可很有点担心 了。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 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搔着痒处 的时候少,碰着痛处的时候多。万一 不 谨,甚而至于得罪了名人或名教授,或者 更甚而至于得罪了“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 前辈”之流,可就危险已极。”
“《野草》最深刻地表现着 他在大革命过程中的悲观, 绝望,矛盾,愤慨和苦痛 的追求的心情。他的悲观 是由于他所接触到的革命 现实恰恰与所希望的相反, 他的苦痛是由于在四面 ‘碰壁’之下发现他的旧 的思想武器之衰朽。整个 中国正沸腾在大矛盾,大 分裂中,鲁迅的苦痛是与 整个时代相关连着的。”
• 现在说起我仇猫的原因来,自己觉 得是理由充足,而且光明正大的。 • 一、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 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 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 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 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 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 • 二、它不是和狮虎同族的么?可是 有这么一副媚态!
•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大角色是“不好惹” 的。怎地“不好惹”呢?就是怕要浑身发 热之后,做一封信登在报纸上,广告道: “看哪!狗不是仇猫的么?鲁迅先生却自 己承认是仇猫的,而他还说要打‘落水 狗’!”这“逻辑”的奥义,即在用我的 话,来证明我倒是狗,于是而凡有言说, 全都根本推翻,即使我说二二得四,三三 见九,也没有一字不错。这些既然都错, 则绅士口头的二二得七,三三见千等等, 自然就不错了。”
• 因为鲁迅是一个直视人生,背着因袭的重 担,出现于人间的猛士,所以在他的作品 里,找不到甜蜜柔媚的爱情,找不到堤畔 墙边的香花,也找不到悦耳销魂的歌声。 只有阴凉病态的心理,蔷薇上的刺,伪善 者的灵魂,青年们的血。 • ——刘大杰 (同上)
2、自我拯救的心灵 炼狱——《野草》 • 写于1924年9月15 日——1926年4月 10日,23篇加一 篇题辞(1927年 后写成)。 《野 草》是中国现代散 文诗的经典之作。
《阿长与〈山海经〉》
•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从 “记忆”土壤中培育出的一朵鲜花。 在这朵“朝华”上,沾满了作者感 情的露水,晶莹鲜丽,素朴清新, 特别动人。 • 作者怀着诚挚的感情,塑造出一个 淳朴善良的农妇形象,抒发了自己 对她深沉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
• 儿童读不到他应该读的书,我们竟然 熟视无睹;有人要剥夺孩子该有的乐 趣,我们居然无动于衷,这难道不正 说明我们的心灵已经麻木了,我们连 “人”的基本感觉都已经十分淡薄了, 还有比这更可怕的吗?——鲁迅的 《二十四孝图》令人战栗之处即在于 此。
• 而在鲁迅的感觉中,这更是一种心灵的 扭曲,是自我天性的残害,生命元气的 扼杀,这构成了永远无法疗治的精神创 伤,是心灵深处的无以摆脱的梦魇般的 记忆,是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原宥的,如 有人试图将其重加于新的年青一代,那 就更是他这样的立志“肩住黑暗的闸门, 放他们(年青一代)到宽阔光明的地方 去”的先行者所绝对不能容忍的。—— 鲁迅的神圣愤怒正源于此。
• 鲁迅回忆说,最初他接受了长辈的赠 品,看到这书“下图上说,鬼少人多, 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 但“接着就是扫兴”,因为“人之初, 性本善”,我本来就“愿意孝顺”父 母,而起“以为无非是‘听话’, ‘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 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自从得了 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 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 甚至觉得很可怕。
• “仇猫”的话柄,也从此传扬开来。然 而在现在,这些早已是过去的事了,我 已经改变态度,对猫颇为客气,倘其万 不得已,则赶走而已,决不打伤它们, 更何况杀害。这是我近几年的进步。经 验既多,一旦大悟,知道猫的偷鱼肉, 拖小鸡,深夜大叫,人们自然十之九是 憎恶的,而这憎恶是在猫身上。假如我 出而为人们驱除这憎恶,打伤或杀害了 它,它便立刻变为可怜,那憎恶倒移在 我身上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