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化学必修1必修2教案全册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苏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苏教版
教学内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相关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基本结构和性质;
2. 掌握原子和分子的概念;
3. 能够解释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过程;
4. 能够理解离子化合物的形成及特点。
教学重点:原子和分子的概念。
教学难点: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相关概念的理解。
教学准备:教材、实验器材、课件、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物质的图片或实物,引出物质的基本结构和性质的讨论。
二、讲解
1. 讲解原子和分子的概念,并介绍元素和化合物的区别;
2. 讲解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凝固、熔化、汽化等过程;
3. 讲解离子化合物的形成及特点,引导学生分辨离子化合物和分子化合物。
三、实验
进行简单的物质三态转化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规律。
四、练习
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完成,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在复习时应注意的重点。
六、作业
布置相关作业,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七、反馈
收集学生对本节课学习效果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学效果评价: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物质的结构及其相关概念,掌握物质的三态及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高中化学 2.2.2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教案2 苏教版必修1
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2.2.2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知识目标:通过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的学习,掌握其相互转化和鉴别方法;了解碳酸钠的用途;了解“侯氏制碱法”原理及流程。
德育目标:通过侯德榜事迹介绍,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树立努力学习为国争光的志向。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事物和全面地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完善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
教学用具:实验、多媒体、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设计【引入】介绍“中国化学工业之父”侯德榜事迹。
【过渡】侯先生制出的纯碱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碳酸钠。
【板书】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讨论】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推测碳酸钠可能有的化学性质,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学生分组实验】1.在点滴板的1、2、3孔穴中分别滴加2滴管氯化钙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稀盐酸,在上述溶液中再分别滴加5滴碳酸钠溶液, 观察现象。
2.用pH试纸测定碳酸钠溶液的pH。
3.在一支试管中加入沾有油污的铜片,倒入碳酸钠溶液浸没铜片,用酒精灯加热至接近沸腾。
比较浸入碳酸钠溶液前后铜片表面的情况。
【提问】观察到的现象及结论。
【板书】一、碳酸钠的性质1.Na2CO3+2HCl= 2NaCl+H2O+CO2↑2.Na2CO3+CaCl2= CaCO3↓+2NaCl3.Na2CO3+Ca(OH)2= CaCO3↓+2NaOH4.水溶液显碱性【设问】碳酸钠水溶液为何显碱性呢?【讲述】少量的碳酸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所以其水溶液显碱性。
【提问】第四组实验现象及实验条件。
【讲述】溶液显碱性的物质可以用来除去油污,在加热的条件下碳酸钠水溶液的碱性增强,除去油污能力更强。
【提问】我们洗碗常用的洗涤剂是石油产品的垃圾,残留在碗上对人体有害,我们可以用什么洗碗?洗碗的时候最好用什么水溶解碳酸钠?【过渡】碳酸钠俗称纯碱,纯碱不是碱,是盐。
【高一】高一化学必修1全册教学案(苏教版)
【高一】高一化学必修1全册教学案(苏教版)01物质的分类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自学目标]1、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2、学会从相同角度对常用物质展开分类。
[前检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会碰触至以下物质:空气乙醇硫酸铵铜碘酒碘氢气石墨食盐水恳请你将上述物质展开分类,并表明分类的依据。
将你的分类结果与同学交流探讨。
1根据通常的存在状态分类2根据导电性能够分类3根据所含物质的种类分类4根据共同组成清澈物与否为同种元素5将物质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情景设计]在上图中氧化物、酸、碱、盐等各类无机化合物我们能否进行更细致的划分?[情景设计1]先行写下以下化学反应方程式:cuo+h2so4------go+hcl------so2+ca(oh)2-------co2+naoh------[概念形成]1、碱性氧化物:能够与____反应分解成_____和_____的_________2、酸性氧化物:能与____反应生成_____和_____的_________[友情提示信息]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有什么关系?[科学知识开拓]1、两性氧化物:2、未成盐氧化物:3、酸酐:含氧酸失水后的生成物,如h2co3的酸酐是co2[情景设计2]hcl、h2so4、h3po4、h2s、hf、hno3若想进一步分类呢?[归纳][情景设计3]naoh、ca(oh)2、fe(oh)3、ba(oh)2若想进一步分类呢?[归纳]新标第一网[情景设计4]nacl、nahco3、cu2(oh)2co3、al(so4)2若想进一步分类呢?[归纳][典型例题]以下每组物质中都存有一种物质与其它物质在分类方法上相同,先行分析每组中物质的共同组成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它物质的物质找到,用横线划。
a、hclo3、clo3、cl2、naclo3b、空气、n2、hcl、cuso4c、铜、金、汞、钠d、h3po4、hno3、hcl、h2so4[当堂训练]实验室中有下列物质,请根据物质的组成对他们进行分类。
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教案2-3-2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学生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运用讨论法激发学生思考原子模型演变背后的科学思维;通过实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原子结构的探究过程,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和建议。首先,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其次,我将加强课堂管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最后,我将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从道尔顿的原子论到现代量子力学,我们对原子的微观世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们了解了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电子在不同的能级上运动,形成了电子云模型。我们还学习了原子结构的实际应用,如原子光谱、化学反应和材料科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原子结构的基本知识,还培养了科学探究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 提供拓展资源:向学生推荐相关科学文章和视频,鼓励深入探索。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个性化反馈。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 拓展学习:利用拓展资源,进一步深化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 反思总结: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方法。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 汤姆逊葡萄干面包模型
高中化学教案苏教版全册
高中化学教案苏教版全册教学内容:苏教版高中化学全册学年:高中教材版本:苏教版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基本化学知识,包括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等。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教学内容和方法:1. 分析化学:通过实验和反应方程式的推导,学习溶液浓度计算和酸碱中和反应。
2. 有机化学: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性质和合成方法。
3. 物理化学:学习热力学、动力学和化学平衡等方面的知识。
4. 化学实验: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1. 初步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特点,介绍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2. 学习化学键的种类和形式,探讨化学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 讨论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分析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4. 进行化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实验结果。
教学辅助工具:1. 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2. 多媒体教学资源和实验视频。
3. 化学模型和展示板。
评价方式:1. 随堂测验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和学习笔记,评价学生实验操作和分析能力。
3. 期末考试和综合性学习成绩,评估学生对化学全册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学反思:1.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 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还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祝愿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成功!。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全集 通用(精品教案)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目标.在复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各种分类方法由于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
.使学生学会用化合价升降及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并会利用“双线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使学生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
.在理解电子得失、氧化和还原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对立的关系上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课时安排共课时●教学方法设疑、启发、讨论、讲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引入]初中所学许多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可将其进行分类,其中有重要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请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写出生成2的四个化学方程式。
[板书]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一、化学反应类型 反应类型 举例表示式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 置换反应 ↑ 复分解反应↓[讨论]以上反应类型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小结]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及种类来区分。
[思考]+ +、++两反应属何种基本反应类型?[小结]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说明此种分类方法不能囊括所有化学反应,不能反映所有化学反应的本质。
[过渡]那么++反应属于什么类型呢?(从得失氧角度分析) [板书].氧化还原反应 [讨论]完成下列表格高温高温高温高温 点燃高温[板书][讨论]从得失氧角度分析,在++反应中失氧发生了还原反应,那么此反应是否属氧化还原反应? [小结]在以上反应中发生了氧化反应,所以从整体上看,上述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设问]在+反应中,对于镁来说,的反应是氧化反应,那么有还原反应存在吗?[小结]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存在,同时发生,两者既对立,又统一,不能截然分开。
因此是氧化反应的说法是片面的。
[设问]究竟如何理解反应中的还原反应?[思考]+、a+lal、+ll三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阅读]阅读课本有关反应类型的内容。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课程名称:高中化学必修二课时:第一课时教材: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学内容:物质的结构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能够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2. 掌握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
3. 能够运用化学符号和式表示化学物质。
教学重点:1. 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
2. 化学符号和式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1. 怎样用化学符号和式表示化学物质。
2. 怎样区分原子、分子和离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化学元素的性质和分类。
2. 引出本节课的话题:物质的结构。
二、讲解(15分钟)1. 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引入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
2. 讲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定义和区别。
3. 示范化学符号和式的表示方法。
三、练习(15分钟)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
2. 在黑板上进行化学符号和式的练习,让学生理解符号和式的含义。
四、拓展(10分钟)1. 通过案例分析或实际应用,深入了解分子的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与其分子结构的关系。
五、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原子、分子和离子的理解。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激发学习兴趣。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复习本节课内容。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多阅读相关知识,提高化学素养。
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物质的结构展开,通过讲解和实践,让学生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掌握化学符号和式的表示方法。
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教案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教案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课程名称:高中化学必修一
课时数:1课时
知识点:化学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区分化学物质和物理物质的不同。
3. 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的化学基本术语。
教学重点:
1. 化学的基本概念。
2. 化学物质和物理物质的区分。
3. 常见的化学基本术语。
教学难点:
1. 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和安排: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
2. 学习(30分钟):
a. 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如化学物质、物理物质等。
b. 分析化学物质与物理物质的区别,并通过实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c. 介绍常见的化学基本术语,如元素、化合物、分子等。
3. 练习(15分钟):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回答提出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复习重点。
5. 作业:
布置相关的习题,巩固学生的习题解题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授课,我发现学生们对化学的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概念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加深。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采取更多互动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我将注重巩固化学基本术语的学习,确保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高中化学教案全套苏教版
高中化学教案全套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3. 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基础知识(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2. 化学实验技能(量、质量、浓度的测量方法,基本实验设备使用等);3. 化学实验内容(酸碱中和、气体收集、水的性质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幻灯片、视频等展示化学实验的神奇之处,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2. 理论学习:讲解化学基础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化学现象的背后原理;3. 实验操作:向学生介绍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并进行现场实验指导;4. 实验结果分析:让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规律,培养实验的思考能力;5. 提问互动:组织学生参与化学问题讨论、解答,巩固学习内容;6. 作业布置:布置练习题、思考题,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手段1. 教师讲解和互动;2. 实验室实习;3. 教学实验视频播放;4. 电子课件展示;5. 课堂讨论和互动。
五、评价方法1. 实验成绩: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评价其实验技能;2. 学习成绩:通过课堂作业、考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综合评价:结合实验表现、学习成绩等多方面因素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
六、教学资源1. 化学教科书;2. 实验器材与药品;3. 电子课件;4. 教学视频。
七、教学反思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不断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成长。
八、教学实施计划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学习进度,合理安排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进度与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衔接。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一教案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一教案
课题:化学——化学概念和化学计算
教材: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如物质、质量、物质的变化等;
2. 掌握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如质量计算、物质的量计算等;
3. 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化学的基本概念;
2. 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1. 化学计算的物质的量计算;
2. 化学计算中的单位换算。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
2. 准备化学实验室所需的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
3. 准备课堂练习题和作业。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实验或例子引入化学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化学的起源和应用;
2. 授课: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重点讲解质量计算和物质的量计算;
3.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的奇妙之处;
4. 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并讲解解题方法;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布置相关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和练习让学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后续课程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2.2.2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教案苏教版必修第一册
2. 溶液组成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 让学生了解溶液组成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溶液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溶液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溶液组成案例分析(20分钟)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溶液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溶液浓度计算方法的学习。
3. 溶液配制和稀释的实验操作。
4. 溶液渗析原理的理解及应用。
难点:
1. 溶液质量守恒定律在复杂实验中的运用。
2. 不同浓度溶液配制和稀释的计算方法。
3. 溶液渗析实验的操作技巧及现象解释。
解决办法:
1. 通过实际案例和实验,让学生从直观上理解溶液质量守恒定律,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5. 学习评价工具:运用在线评价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我改进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溶液的组成是如何定量的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溶液实验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溶液定量研究的魅力或特点。
4. 科学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溶液渗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5. 实验技能:通过溶液配制、稀释和渗析等实验操作,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6. 交流与合作:在课堂讨论、实验操作等环节,培养学生善于倾听、表达和交流,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苏教版化学高中必修一教案
苏教版化学高中必修一教案教学内容: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学科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掌握化学中的基本术语和单位;3.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重点:1. 化学学科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化学中的基本术语和单位。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理解和认识;2. 学生对于化学中的基本概念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化学高中必修一》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实验现场等形式引入化学学科的内容,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并就“化学是什么”展开讨论。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化学学科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教师向学生介绍化学学科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并解释化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区别。
2. 化学中的基本术语和单位:教师讲解化学中的基本术语和单位,如元素、化合物、离子等,并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这些概念。
三、实验操作(20分钟)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化学实验,在实验操作中巩固学习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四、讨论互动(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于化学学科的看法和意见,加深对化学的理解和认识。
五、延伸拓展(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六、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本课的作业,要求学生复习巩固本课内容,并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化学学科的定义和研究对象,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的内涵和特点,激发了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互动等形式,加深了学生对于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在后续教学中,要继续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其对于化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苏教版高一化学教案
苏教版高一化学教案【篇一: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高一化学必修i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重点、难点】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过程】[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学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学案目录◆高一化学学案《1.1.1物质的分类》◆高一化学学案《1.1.2物质间的相互转化》◆高一化学学案《1.1.3物质的量》◆高一化学学案《1.1.4物质的聚集状态》◆高一化学学案《1.1.5物质的分散系》◆高一化学学案《1.2.1物质的分离与提纯》◆高一化学学案《1.2.2常见物质的检验》◆高一化学学案《1.2.3溶液的配制及分析》◆高一化学学案《1.3.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高一化学学案《2.1.1氯气的生产原理和氯气的性质》◆高一化学学案《2.1.2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化学学案《2.1.3溴、碘的提取》◆高一化学学案《2.2.1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及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高一化学学案《2.2.2离子反应》◆高一化学学案《2.2.3镁的提取及应用》◆高一化学学案《3.1.1从铝土矿到铝合金》◆高一化学学案《3.2.1铁、铜的获取及应用》◆高一化学学案《3.3.1含硅物质与信息材料》◆高一化学学案《4.1.1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高一化学学案《4.2.1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高一化学学案《4.2.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一、课标内容: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二、教学要求:1、初步认识物质的科学分类,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化学物质及物质间的转化进行分类。
三、知识回顾:名称文字表述具体实例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酸碱盐氧化物四、教材导读:1、物质的分类各有什么标准?根据各标准如何分类?标准:物质标准:物质标准:物质ChemPaster2、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特点,物质又如何分类?五、试一试: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氧化物D、原子和分子在化学反应里都能生成新的原子和分子2、下列物质属于酸的是(),属于盐的是()A、H2SO4B、NaHSO4C、H2SD、C2H5OHE、Cu2(OH)2CO33、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A、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B、能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的化合物C、能与盐反应的物质D、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E、以上答案全部错误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碱和盐不一定都含金属元素B、酸和碱当中都有氢元素和氧元素C、混合物可能由同种元素组成D、酸、碱、盐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和阳离子数目不一定相等5、下列物质中:①含CaO99%的生石灰;②CaO刚好与水反应的生成物;③水银;④浓盐酸;⑤含铁70%的三氧化二铁。
高中化学教案苏教版
高中化学教案苏教版
教材:《高中化学》
第一讲:化学基本概念
一、知识要点:
1.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3.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
4.物质的量和物质的摩尔概念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掌握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基本知识
3.了解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的概念
4.掌握物质的量和物质的摩尔概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难点:物质的量和物质的摩尔概念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实验或示例引入化学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分别介绍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等内容,讲解重点难点。
3.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物质的量和物质的摩尔概念,让学生掌握这一概念。
4.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估:
1.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2.理解度:学生是否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重点知识。
3.应用能力: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拓展延伸:
1.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
2.讨论互动:组织学生讨论化学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3.课外拓展:推荐相关的化学书籍或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化学视野。
以上为本节化学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一课时绪言: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的发展简史2.了解化学在人类进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了解新课程化学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变,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讲演法教学用具:CAI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中国四大发明引入[讲述]一、化学发展简史简要介绍化学发展的五个时期,每个时期的时间区域和主要特征。
1.远古的工艺化学时期:制陶、冶金、酿酒、染色等工艺主要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多少万年摸索而来的,化学知识还没有形成。
2.炼丹术和医药化学时期。
(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
炼丹术士和炼金木士们,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为求得荣华富责的黄金,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
3.燃素化学时期(1650年到1775年)。
认为可燃物能够燃烧是因为它含有燃素,燃烧的过程是可燃物中燃素放出的过程,可燃物放出燃素后成为灰烬。
4.定量化学时期,即近代化学时期(1775年前后)。
拉瓦锡用定量化学实验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开创了定量化学时期。
这一时期建立了不少化学基本定律,提出了原子学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发展了有机结构理论。
5.科学相互渗透时期,即现代化学时期。
二十世纪初,量子论的发展使化学和物理学有了共同的语言,解决了化学上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化学又向生物学和地质学等学科渗透,使蛋白质、酶的结构问题得到了逐步的解决。
[讲述]二、化学与人类进步1.化学的历史功绩以图片的形式简要介绍化学的发展历史和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1 )四大发明与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化学加速了人类文明人传播东汉永元五年的木简毕生的活字印刷化学改变了战争方式,拓展了生存空间古代战争原始的投石机古代用于战争的火药箭2 合成氨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保障介绍哈泊及其合成氨工业,说明合成氨工业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对人类生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合成氨工业及发明人哈伯2.现代化学与人类现代文明教师声情并茂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介绍现代文明,并配以介绍图片。
(1)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2)化学材料与通讯(3)合成化学与健康营养补品的制取、合成药物、癌症的攻克等。
(4)化学是生物科学、物理科学的基础[讲述]三、新课程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分别介绍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要善于思考、勤于动手、自主学习。
1.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转变学习方式.(1)自我制定计划自我监督管理(2)积极思考动手动脑(3)学会合作善于交流讨论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1)重视认知策略问题解决策略的学习,克服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习惯(2)学会探究活动的各种方法,方案设计,资料搜索,实验研究等。
(3)学会正确的利用各种资源,正确向老师和同学求助3 做好化学实验,培养实验能力,巩固知识,解决问题。
[课堂小结]:略[教学反思]:1.本节课我们仍采用原教材的绪言课标题,因为我们认为这样更能展示化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化学兴趣。
新课程十分重视学生化学情感的培养和体验的丰富,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十分注意这方面内容的充实。
2.很多教师都认为绪言课好上,没有什么知识目标,随意扯,讲到什么地方就是什么地方。
我们在备课时感到要真正备好一节绪言课,上好一节绪言课并不轻松。
要上的生动,就搜集很多的资料,这节课上下来我们才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
我们原来对化学的应用了解得太少,对化学前沿的最新成果了解的也太少。
第二课时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目标:1.能够说出常见物质的类别2.利用概念图的方法明确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3.能够对所给物质进行分类4.归纳常见反应类型的特征,并能举例说明5.能够用示例法初步了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6.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教学重点:1.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
2.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四种化学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物质的宏观性质的学习和研究转入从微观角度分析研究问题。
学法指导:预习、讨论交流,实验操作。
教学用具:CAI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知道,化学世界绚丽多彩,千姿百态,奥妙无穷。
请同学们我们在初中学过哪些种类的物质,我们是任何对它们行分类的?学生讨论回答:水、空气、食盐、酒精、蔗糖、甲烷、硫酸、烧碱、氢气、铁、铜……[板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物质的分类[交流与讨论]:请同学们根据课前预习的内容,将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几种物质:空气、乙醇、硫酸铵、铜、碘酒、氢气、石墨、食盐水进行分类,(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参与讨论、给予指导)[小结]:从存在状态分:固态----硫酸铵、铜、食盐、石墨;液态----食盐水、乙醇、碘酒;气态----空气、氢气。
从组成和性质分:混合物----空气、食盐水、碘酒;有机物----乙醇;单质----铜(金属)、氢气、石墨(非金属);盐----硫酸铵。
[交流与讨论]:根据物质组成的分类方法1.怎样判断单质和化合物2.有人说H2O2是由H2和O2组成的混合物,你同意吗?3.KClO3是不是氧化物?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在学生完成讨论后。
找学生回答,说明以下几点1.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看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2.组成与构成的区别3.氧化物是指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为氧元素[归纳小结]: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页图1—2,熟悉按组成分类的概念关系图。
向学生说明这是中学阶段运用最多的一种分类方法。
[问题解决1]:把P3页“问题解决中”的物质按组成进行分类。
经过交流和讨论,得出结果。
让学生归纳总结。
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多媒体呈现正确答案。
混合物----氯化铁溶液;有机物----葡萄糖;单质----钠(金属)、氯气(非金属);氧化物----氧化钙酸----硫酸;碱---- 氢氧化钠;盐----碳酸钙。
[问题解决2]:学生完成P4页“问题解决”,为了防止学生把K2SO3误写成K2SO4(因为学生对K2SO4比较熟悉)。
可要求学生同时写SO3与KOH的反应。
学生:思考、书写方程式。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这一特点进行迁移应用。
要求学生先写出CO2与KOH的化学方程式。
在学生完成后进行评讲、校正。
2KOH+CO2=K2CO3+H2O迁移2KOH+SO2=K2SO3+H2O迁移2KOH+SO3=K2SO4+H2O根据练习说明分类研究物质的意义。
[课堂小结]:结合板书设计用多媒体对本节课进行小结。
[板书设计]:一、物质的分类物质按组成分类的概念图(略)[教学反思]:1.本节课虽然是初中已经学过的内容,但学生还是会把分类搞错,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一些物质不是很熟悉,譬如NaOH,由于学生在实验时见到的都是配制好的溶液状态,故而学生很容易把它归为液体一类。
2.酸性氧化物的概念不清楚,一是与非金属氧化物混淆,二是理解为能溶于水生成相应的酸,因为初中没有学习SiO2不溶于水的知识。
3.化学教学中要注意前科学概念的影响。
如酒精,生活中多是酒精溶液,所以学生易它归为混合物;冰水混合物,学生受生活经验的影响,不能从物质组成分类的本质去理解,把它归于混合物。
其它如石墨等,学生也易认为是混合物。
4.作业内容有不合理的地方,如蔗糖,学生没有学过,又没有给化学式,多数学生误认为是混合物。
CCl4学生不知道是有机化合物,当然也说明教学中存在着化学与生活脱节的现象。
第三课时物质的分类转化[复习检查]:找学生复述按组成分类的概念图。
教师以手势引导学生按图的结构来回忆。
[过渡]:对于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我们要分类研究。
不同的物质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不同的物质之间在相互转化时,有哪些规律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
[板书]:二、物质的转化教师: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反应,我们知道不同的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交流讨论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页,交流讨论,完成表1—1。
物质的转化类型化学方程式单质→化合物C+O2H2 + O2H2O+CO2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Na2O+ H2O酸→盐HCl + NaOH H2SO4 + NaOH碱→盐NaOH + HNO3金属氧化物→盐CuO + H2SO4 (稀)非金属氧化物→盐CO2 + KOH SO2 + KOH学生:完成表1-1,并与其它同学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尽可能列举更多方程式,待学生完成交流后,用多媒体呈现表中红字答案部分。
[学法指导]:对于书写化学方程式来说,通常将物质分为七类:金属、非金属、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酸、盐。
无机物(即单质、氧化物和碱、酸、盐)的相互关系如下图。
[交流讨论2]: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知识,自己完成钙及其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然后小组讨论.展示学生自己完成的化学方程式:1、CaO + H2O2、CaO + HCl3、CaCO3 + HCl4、CaCO35、Ca + H2O6、Ca + O27、Ca + HCl8、Ca(OH)2 + HCl9、Ca(OH)2 + Na2CO310、CaCl2 + CO2…….[归纳整理]:请同学们对照自己写的方程式,根据化学反应的特征,按照化学反应类型进行分类,填充下面的表格。
\ 反应类型实例A+B+…==AB 化合Ca + H2O === Ca(OH)2AB==A+B+……分解CaCO3 CaO + CO2↑AB+C==A+CB 置换Zn +2 HCl === ZnCl2 + H2↑AB+CD==AD+CB 复分解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举例]:请同学们分析下面的反应:CuO + CO Cu + CO2,这个反应属于上面四类反应中的哪一类?学生讨论,都不是。
教师解释:有些化学反应不属于上述四种反应中的任何一种,如果分类,就要从另外的角度去分类。
从反应前后某些元素是否有化合价变化来分类,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归纳整理]:从反应前后是否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来分析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交流讨论]:部分化合反应、部分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化合价变化),其它的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化合价变化)。
[课堂小结]: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课后作业]:教研室“教学质量检测讲义”专题一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物质的分类:教材第3页图1---2。
二、物质的转化:物质的转化类型化学方程式单质→化合物C+O2H2 + O2H2O+CO2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Na2O+ H2O酸→盐HCl + NaOH H2SO4 + NaOH碱→盐NaOH + HNO3金属氧化物→盐CuO + H2SO4 (稀)非金属氧化物→盐CO2 + KOH SO2 + KOH\ 反应类型实例A+B==AB 化合Ca + H2O === Ca(OH)2AB==A+B 分解CaCO3 CaO + CO2↑AB+C==A+CB 置换Zn +2 HCl === ZnCl2 + H2↑AB+CD==AD+CB 复分解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三、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