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丹简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豆丹简介

一、简介

豆丹是连云港地区对豆天蛾( Clanis bilineata Walker) 幼虫的俗称,山东、河南等地又称豆虫、豆青虫。豆丹主要分布于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安微、山东、江苏、四川、陕西等省。完全变态,幼虫共五龄,老熟幼虫钻入土中做穴越冬,俗称“入土豆丹”或“入蛰豆丹”。入土豆丹属于幼虫的滞育阶段。

豆丹虽是大豆作物的主要害虫,更是一道美食。山东、江苏等地都有食用豆丹的习惯。尤其是苏北的灌云县,豆丹是当地人招待贵客必不可少的菜肴,形成了灌云特有的豆丹文化:旺季请客必吃豆丹,淡季豆丹招待贵客。饭店里,一份豆丹最高价格达2000元一份,还需要预订。

豆丹做出的菜肴,味道鲜美,肉质嫩滑,营养丰富。据吴胜军等测定,豆丹的粗蛋白占干重的为65.5%,高于鸡蛋(49.24%)和牛奶(26.13%)。其中52.84%为必需氨基酸,高于世界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标准。豆丹粗脂肪占干重的23.68%,64.17%为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麻酸含量高达36.53%。贵州大学田华等报道,豆丹多糖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武汉大学赵梦琳等的动物实验表明,豆丹水提、醇提液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疲劳作用,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来延缓衰老,并且有抗脂质过氧化和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同时,豆丹对农药非常敏感,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

目前,连云港市灌云县已经形成了全国最大的豆丹交易集散地,收购来自湖北、安徽、河南、河北、山西等地的豆丹,部分本地消化,部分批发给周边的县市。一条包括养殖、收购、销售、擀制、餐饮、深加工等多个环节在内的豆丹产业链已经形成,带动了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河北以及江苏等地数万人的就业。据灌云县有关部门统计,该县2005年豆丹总成交量8000吨,全县依靠豆丹相关产业效益达到1.8亿元。中央一套《科技博览》、七套《致富经》、十套《走进科学》、湖南卫视、连云港电视台、《解放日报》等,先后从不同角度对豆丹进行过多次报道。

二、形态特征

豆天蛾一生包括卵、幼虫、蛹、成虫4个虫态。

1、成虫:体长40~45毫米,身体和翅黄褐色,多绒毛。头胸部背中线暗褐色,腹部各节背面后缘有棕黑色横纹。前翅狭长,前缘近中央有较大的半圆形褐色斑纹。翅面上有6条褐绿色波状横纹,顶角有淡暗褐色斜纹。后翅较小,暗褐色,基部上方有赭色斑,后角附近黄褐色。

图一、成虫(左:雌蛾;右:雄蛾)

2、卵:近圆球形,直径2~3毫米。初产时浅绿色,渐变黄白

色,孵化前颜色变白,能透过卵壳看到内部的红点或黑点,是其尾角。

图二、卵(左:新卵;右:即将孵化)

3、幼虫:此即灌云人俗称的豆丹。虫体为圆筒形,腹部由10节组成。气孔在前8节上都有。腹足4对,生在3~6节上。第八腹节上有一尾角,长度因龄期而不同。豆丹幼虫共5龄。龄期的识别可以头部形状与尾角特征来进行。1龄与5龄头呈圆形,而5龄头宽比一龄大9倍左右。2、3、4龄头呈三角形,头顶尖,但宽度不同,3龄与4龄尾角形状不同,4龄的尾角稍弯。

具体如下:1龄,尾角黑褐色或红色,长约2毫米,呈斜直形;体长2龄,尾角淡褐色,长约3毫米,呈斜直形;3龄,头壳呈尖三角形,尾角淡黄褐色,长约4毫米,呈斜直形;4龄,头壳三角形变圆,尾角淡黄绿色,长约6毫米,基

部租,端部稍向下弯曲;5龄,头绿色,身体黄绿色,密生黄色小颗粒,从腹部第1节起,身体两例有7对黄白色斜纹,尾角黄绿色,长约6毫米,尾角基部粗,端部向下弯曲。1~5龄平均体长分别为1厘米、1.4厘米、2.0厘米、3.6厘米、6.8厘米。

图三、入蛰幼虫(左:5龄;右:入蛰豆丹)

4、蛹:体长40~50毫米,纺锤形,红褐色。第5~7脂节气门前各有一横沟纹。臀棘三角形,表面有许多颗粒状突起,末端不分叉。

图四、蛹

三、生活史

豆天蛾发生世代随区域而异。黄淮流域一年1代;长江沿岸及华南地区一年2代。以老熟幼虫在豆田、田边土堆及粪堆下9~12厘米处作土室越冬。翌年春暖后,幼虫豆丹陆续化蛹,升至土表羽化,交配产卵。一代发生区的越冬幼虫每年6月上中旬化蛹,蛹期10~15天。成虫7月中下旬盛发。幼虫期7-9月,以8月上中旬为害最盛。9月后老熟幼虫开始越冬。一年2代发生区入蛰幼虫4月中下旬化蛹,第一代幼虫5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害春大豆,第二代7月下旬至9

月上旬为害夏大豆,8月中下旬为害最盛,9月后老熟幼虫入土越冬。台湾、广西的纬度,4月初即可见1龄豆丹出现。幼虫1-5龄龄期分别为5、4、5、8、10天。由于豆丹是冷血动物,全龄期随气温的改变而变化,实际养殖过程中发现的最长为35天,最短为23天。

图五、豆天蛾生活周期

四、习性

成虫昼伏夜出,对黑光灯趋性较强,寿命7~10天。白天躲在植株中部栖息,晚间在栖息的作物上交尾。羽化高峰期在晚上7-10点,交配高峰期在晚上8-11点及凌晨4-6点,交配主要受光照强度影响。交配时间可长达12小时以上,隔3小时左右产卵,卵散产在豆株上部叶片的背面,1片l~2粒。每头雌蛾可产150~250粒,卵期5~9天,随温度变化。豆丹共5龄,各龄趋光性和背光性都不同。1~2龄危害顶部嫩叶,咬食叶缘成缺刻,一般不迁移;3~4龄食量增大即转株危害;5龄是暴食阶段,食量约占幼虫期总食量的90%,同时因体重增加,叶片托不住,便迁移到叶柄上。

天气干旱或多雨均不利豆丹发生。如6~8月雨水协调,则发生较重。一般生长茂密,低洼肥沃大豆田,产卵量多,为害重。茎秆柔软,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也受害重,早播豆田比晚播田重。危害青豆丹的有鸟类、青蛙、螳螂、蜘蛛、寄生蜂、寄蝇等,危害入蛰豆丹的有黄鼠狼、猫、老鼠、斑蝥和蚂蚁等。

第二篇豆丹市场

一、豆丹消费群体

目前,豆丹的主要消费区域包括:一是连云港及周边地区,包括徐州、淮阴、盐城、宿迁;二是山东南部地区,包括济南、东营、潍坊、泰安、济宁、临沂、日照等地。在苏北灌云县,豆丹是当地人招待贵客必不可少的菜肴,形成了灌云特有的豆丹文化。最高价格达2000-4000元一份,还需要预订。

同时,灌云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豆丹集散地,豆丹产业链已基本形成,包括豆丹养殖、捕捉、贸易、餐饮、加工、保藏在内的各个环节对当地的就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豆丹饮食文化

食用豆丹的习惯最初在食物短缺时期养成并流传下来的。近30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豆丹的味道寄托了很多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对幼时的情感。这些人通常在30岁以上,普遍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有发言权、有影响力,这些人是豆丹消费的核心群体。连云港及周边地区的豆丹文化就是在他们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三、深加工

除了直接食用,豆丹还可以进行深加工,使豆丹的消费群体扩大到任何一个人。生鲜豆丹肉和豆丹罐头的产品和市场都已经很成熟,也形成了一定的市场竞争。豆丹蛋白粉比其他动物蛋白粉更容易吸收,还改变了虫子的形态,更容易被顾客接受。目前正在开发中的其他豆丹深加工产品还包括豆丹酱、豆丹保健胶囊(豆丹油)、豆虫草、豆丹雄蛾酒等。

四、豆丹市场和生命周期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于2013年5月13日发表一份报告,指出甲壳虫、毛虫和蜜蜂等昆虫数量众多、营养丰富,“可以作为人类食物来源之一,有助于缓解全球食品和饲料短缺现象”。报告说,昆虫遍地皆有,繁殖生长迅速,一方面可以被人类食用,另一方面可以替代大豆、玉米、谷物等粮食,充当牲畜饲料。因此,经营昆虫农场是确保“食品和饲料安全的多种方法之一”。

豆丹蛋白质含量高,满足了人们对营养的需求;味道鲜美,满足了人们对美味的追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的追求;生长过程不能接触任何农药,满足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需求。所有的这些,形成了底蕴深厚的豆丹文化。

未来,豆丹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将对上游的豆丹养殖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豆丹的消费市场必将越来越大,豆丹产业的发展前景无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