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含鉴别诊断[参考材料]
斜视
5
常见斜视种类
医学症状
儿童轻度的内、外隐斜视不会引起眼睛不 舒服,斜度高的才有眼睛不适垂直性隐斜视 有较明显的眼睛不舒服,旋转性隐斜视引起 眼睛及全身不适症状很明显。隐斜视的症状 也与全身健康情况、精神状态等因素有关。 隐斜视常出现以下症状:
1.久视之后常出现头疼、眼酸疼、畏光,这是由于持 续使用神经肌肉的储备力而引起眼肌疲劳。 2.阅读时出现字迹模糊不清或重叠、串行,有时可出 现间歇性复视,间歇性斜视,如果用单眼看反而觉得 清晰、省力等,甚至发生双眼视觉紊乱。 3.立体感觉差,不能精确地判定空间物体的位置和距 离。隐斜视还可出现神经放射性症状,如恶心、呕吐、 失眠、结膜和睑缘充血等症状
全矫:向前看:+35 △ @N/D 向上看: +30 △ @N/D 向下看:+40 △ @N/D
同视机检查
一级功能同时视(主观=客观)
+34 ° +36 ° +33 ° +25° +29 ° +35 ° R/L1° +35 ° +32° R/L4 +34 °
相关治疗
治疗斜视的,首先是针对弱视,以促使两眼良 好的视力发育,其次为矫正偏斜的眼位。斜视的治 疗方法包括:戴眼镜、戴眼罩遮盖、眼视轴矫正训 练、眼肌手术或上述方法的综合使用。戴眼罩是治 疗斜视所引起的弱视。视轴矫正乃利用仪器加强眼 球运动。眼肌手术则包括放松或缩短一眼或两眼的 眼外肌中的一条或多条眼肌。轻度斜视可以戴「棱 镜眼镜」来矫治。
5.继发性内斜视
(1)外斜视手术过矫。 (2)出生时或生后早期发生的视力障碍 可能引起内斜视,又称知觉性内斜视。
(二)共同性外斜视
斜视与弱视精品医学课件
治疗方法的选择与评估
01
评估病情
医生需对患者的斜视类型、程度 、原因等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最
佳治疗方法。
03
治疗流程
医生会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详细 的治疗计划,包括治疗方法、治
疗时间、治疗费用等。
02
考虑因素
治疗方法的选择需考虑患者的年 龄、病情、身体状况、经济能力
等因素。
04
定期随访
治疗后,医生会定期随访患者, 观察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
非手术治疗方法
配戴眼镜或隐形眼镜
药物治疗
通过配戴眼镜或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减 轻斜视症状。
使用肉毒杆菌毒素、肾上腺素等药物,减 弱或加强眼外肌的力量,改善斜视症状。
视觉训练
非手术治疗效果
通过特定的眼肌训练,增强眼外肌的力量 ,提高眼球运动的稳定性,从而改善斜视 症状。
部分患者可通过非手术治疗方法改善斜视 症状,但效果可能较慢且不稳定。
手术治疗方法
手术适应症
斜视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符合 手术指征者。
手术原理
通过调整眼外肌的长度,改变眼球的 牵拉力量,从而消除或减轻斜视症状 。
手术方法
根据斜视类型和程度,可选择单眼或 双眼手术,包括直肌后徙、直肌缩短 、上下直肌加强等。
手术治疗效果
大多数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部分 患者可能仍需配戴眼镜或隐形眼镜来 辅助视力。
定期评估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05
斜视与弱视的预防与保 健
斜视的预防与保健
定期眼科检查
儿童和青少年应该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便 及时发现斜视问题。
矫正屈光不正
及时矫正近视、远视和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 ,以减轻眼部疲劳和不适。
斜视诊断.09.10.5
五 眼球运动范围 利用周边视野计,视标选 用E字视标,大小根据视 力而定
六 近距离注视复合动作 1. 隐斜法 2. 梯度法
AC/A
二. 双眼视觉生理
一、双眼单视(融合机能): (一)定义:双眼共同注视的目标同时成像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通过大脑融 像作用成 为单一清晰像。 1、正常的视网膜对应 2、双眼运动协调一致
1-15 上、下斜肌及其附着线
1-16 下斜肌 —外旋,上转,外转 inferior oblique
眼外肌运动中的配合关系
第一眼位时眼外肌作用
1-2-1 第一眼位时眼外肌作用表
[单眼运动中的主动肌、合作肌与拮抗肌] 眼球的每一运动均由几条眼外肌的主 要与次要作用共同完成,起主导作用的肌 肉称为主动肌,起辅助作用者称为协同肌 (synergistic muscles),与上述作用相反 的肌肉称为拮抗肌(antagonistic muscles)。例如:眼球内转时内直肌为 主动肌,上下直肌为协同肌,外直肌与上 下斜肌为拮抗肌,其中外直肌是主要拮抗 肌。 (表1-1)。
1-5
内直肌—— 内转 medial rectus
• [上直肌] 附着于眼球垂直经线上方距角膜缘7.7毫米的 巩膜上,其附着线不与角膜缘平行,鼻侧端距角 膜缘近于颞侧端,上直肌走行方向与视轴呈23° 角(图1-1、1-2)。在第一眼位其主要作用是使 眼球上转,次要作用是内转、内旋(图1-3)。当 眼球外转23°时肌肉的走行与视轴重合,此时上 直肌仅有上转作用(图1-4)。当眼球内转67°时 (实际不可能达到),上直肌走行与视轴呈直角, 肌作用力只有内旋、内转作用而无上转作用(图 1-5)。
内眦遏制韧带
外眦遏制韧带
眼球筋膜
肌鞘
为下直肌和下斜肌的肌鞘融合为 一且与该处的Tenon氏囊相连
斜视疾病PPT演示课件
02 斜视的类型和症状
内斜视
01
02
03
定义
内斜视,俗称“斗鸡眼” ,是指眼球向内偏斜的一 种眼病。
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双眼内聚、 复视、视力模糊等症状。 内斜视患者往往在看近处 物体时症状更为明显。
原因
内斜视可能由多种因素引 起,如先天性眼球发育不 良、眼肌力量不平衡、屈 光不正等。
外斜视
定义
外斜视是指眼球向外偏斜 的一种眼病,也称为“斜 白眼”。
发病年龄
了解患者斜视出现的年龄,有助 于判断斜视的类型和原因。
病程
询问患者斜视持续的时间,以及 是否有加重或减轻的趋势。
家族史
了解家族中是否有类似疾病患者 ,以评估遗传因素的影响。
眼部检查
眼位检查
观察患者眼位是否偏斜,以及偏斜的方向和程度 。
眼球运动检查
检查患者眼球运动是否受限,以排除眼球运动障 碍引起的斜视。
影响外观和自信心
斜视患者的眼睛位置不正常,容易 给人留下不良印象,从而影响患者 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视力障碍
斜视可能导致视力下降或模糊,尤其 是在阅读、写字等近距离工作时表现 更为明显。
双眼视功能异常
斜视患者双眼无法同时注视同一目 标,导致双眼视功能异常,如复视 、混淆视等。
心理影响
长期的斜视症状可能导致患者产生 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生活 质量。
02
பைடு நூலகம்
通过遮盖正常眼睛,强制使用斜视眼,以提高其视力和协调能
力。
视觉训练
03
通过一系列视觉训练任务,提高大脑对双眼图像的融合能力,
从而改善斜视症状。
手术治疗
肌肉减弱术
通过手术调整眼外肌的力量,使眼球位置恢复正常。适用于斜视 角大、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
斜视的检查
和谐ARC:融合点=0≠他觉斜角 企图和谐ARC:交叉点=0≠他觉斜角
不和谐ARC:融合点≠0≠他觉斜角(可能是NRC→和谐ARC的转变过程) 企图不和谐ARC:交叉点≠0≠他觉斜角 对应缺如:到处同侧复视(大面积抑制) 单眼抑制:少见,仅一只眼视物
2.融合:
正常融合范围: 集合不足)
3~6°
水平
检查目的:自觉斜视度的定量检查 方法:在暗室,患者头部固定,平视正前方灯光,一眼注视灯光, 另一眼通过隐斜计或直接在眼前放马氏杆后所见转化的光线条与灯光 的位置关系,如不能融合,用三棱镜中和至二者重合一起为止。检查 双眼分别注视远近不同距离时的斜视度。 结果判断:水平放置马氏杆出现竖向线条,可判断水平斜视度。同 侧复视为内斜,交叉复视为外斜,线高眼位低,线低眼位高,使用相 应的三棱镜方向中和后即为斜视度。
一
一
外眼检查 是否合并倒睫,上睑下垂,眼睑肿物,小睑裂等。 屈光间质和眼底 屈光间质是否透明,是否合并先天性白内障,眼底发育是否异常, 排除RB,脉络膜缺损,视神经萎缩,牵牛花综合征,视锥和视杆细 胞发育不良等。瞳孔是否等大,双眼的间接对光反应是否灵敏。
斜视角的检查;眼球运动的检查;头位异常的检查;眼知觉状态的检 查。
对于病人有斜视无复视者
可 像 能 1.有深度抑制或ARC:主眼前加上一片红玻璃片:只能见到红
2.有复视:使患者了视野周边部可见的第二个物像:此时可 在主 眼前加上一片红玻璃片即可引起病人注意到第二物 像存在 区分ARC及深度抑制:可放一块底向上△于斜眼前,将物像移 出抑制区,ARC两像既有上下又有左右分开,而抑制只有上下 分开。
头位异常的检查
歪头试验:适用于一眼上直肌与另一眼上斜肌鉴别。 结果判断:歪头时,头向低位眼倾斜,且有代偿头位时,为NRC。 代偿头位出现的位置为利于消除水平,垂直,旋转复视的位置。 少数人垂直度太大,会采取反向头位,引起双眼物像最大距离而避 免干扰。 下颌内收时为下转肌麻痹(下直,上斜) 下颌上举时为上转肌麻痹(上直,下斜) 面向左转:左外直,右内直 面向右转:右外直,左内直 歪头:左右倾斜的成因:上斜肌麻痹时,不能对抗上直肌的上转作 用,患眼上直肌使眼球内旋并上转,头向健侧倾斜以代偿内旋。
斜视的测量
斜视的测量斜视的检测有多种方法,有些较敏感,临床亦较常用。
例如,遮盖-去遮盖试验比直接观察更多用来检查斜视。
表4-4列出了一些客观检查方法,也列出了每种方法的相对敏感性。
直接观察水平显斜偏斜角大于20度可通过直接观察发现,多数病例因有美容问题而被留意。
小于10的偏斜仅用直接观察是不够的。
中等度偏斜角能否通过直接观察发现,主要根据是否存在其他因素如kappa角、内眦赘皮。
直接观察最大的缺点是容易将假性斜视与真性斜视混淆起来,因此需要更敏感的检测方法如可用于评估kappa 角的Hischherg试验。
Kappa角Kappa角是视轴与瞳孔轴的夹角,与阿法角一样,阿法角是视轴和光轴在第一结点位置相交所形成的夹角。
阿法角不能用临床仪器测量,因此Kappa角只是个临床术语,而临床医生实际上测的是入角,它是瞳孔轴和视轴相交对着入瞳中心的角。
Kappa角(实际上是入角)大小是用注视笔灯的角膜反光点和瞳孔中心间的距离(用毫米而不是棱镜度(△)或米)来表示的(图4-1)。
正常kappa角测量值是从正(向鼻侧)0.25到正0.50mm。
不管kappa角的测量是大还是小,甚至是负值,但只要两眼kappa角相同都是正常的。
kappa角要在晕暗的房间并逐眼检查,瞩病人注视眼前约50cm的笔灯,检查者注视眼在笔灯后面。
观察和评估角膜反光点相对于瞳孔中心的位置。
例如,偏鼻侧1mm就表示为这个眼kappa角为+1mm,用同样方法再检查另外一只眼。
发现两只眼kappa角不等的原因有:(1)大的偏心注视(2)瞳孔偏心(瞳孔异位)(3)黄斑异位。
Hirschberg试验19世纪后期,Julius Hirschberg介绍了一种快速而实用的斜视角测量方法。
多年来,虽然其解释几经变化但这方法还是延续了下来。
Hirschberg试验是把一个小光源如笔灯照到病人的两眼上,瞩病人注视灯光,检查者从灯后观察病人的双眼,检查者的优势眼放在灯的正后方(最好离光源小于10cm)。
斜视手术病程记录病历模板
姓名:床号住院号眼科病程记录2014-1-2 8:30患者,,女性,岁,因“自出生后即被发现眼位偏斜。
”于2012年5月3日入院治疗。
一、病例特点:1、患者为青年女性,主诉为自出生后即被发现眼位偏斜。
2、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史。
3、检查:右眼 0.5(1.0)/—;左眼 0.01(0.02)/—。
眼位:映光:OS:+ 20°;左眼注视困难,交替遮盖:双眼由内→正;同视机:REF:+11R°/12°。
三棱镜中和:+25△。
双外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轴深3CT,瞳孔圆,晶状体透明,双眼底(-)。
二、诊断:1、先天性内斜视(OS);2、屈光不正;3、弱视OS。
三、诊断依据:1、患者为青年女性,主诉为自出生后即被发现眼位偏斜。
2、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史。
3、检查:视力:右眼 0.5(1.0)/—;左眼 0.01(0.02)/—。
眼位:映光:OS:+ 20°;左眼注视困难,交替遮盖:双眼由内→正;同视机:REF:+11R°/12°。
三棱镜中和:+25△。
双外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轴深3CT,瞳孔圆,晶状体透明,双眼底(-)。
三、鉴别诊断:1、继发性内斜视:原有外斜,手术矫正后过矫所致。
2、后天性内斜视:包括调节性内斜视、部分调节性内斜视与非调节性内斜视。
后天性内斜视尚有一定程度的双眼视功能,经过间歇性内斜视阶段,渐发展成恒定性内斜视。
3、知觉性内斜视:出生或生后早期一眼或双眼的器质性病变致视力低下,防碍双眼知觉融合的正常发育产生的内斜视,如:先天性白内障、角膜混浊等。
五、诊疗计划:1.术前常规检查、局部预防感染。
2.择期手术。
记录者签名:2014-1-2 9:10 某某主治医师查房记录患者入院后某某主治医师查房,仔细询问患者病情,检查病人,并作如下分析:1、患者为青年女性,主诉为自出生后即被发现眼位偏斜。
2、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史。
斜视及诊治-ppt课件
正位眼:当眼球运动系统处于完全平衡 状态时,即使融合功能受到干 扰,眼球仍能维持功能性第一 眼位而不出现偏斜者
几个概念
正位眼
在向前方注视时眼外肌保持平衡,打破 融合后两眼均无偏斜的倾向,称为正位 视。临床罕见
隐斜 多数人都有小度数的隐斜。 显斜
斜视(strabismus)
斜视一般检查
病史 发病年龄 诱因 治疗史 家族史 妊 娠及分娩史
望诊 有无内眦赘皮 头位 视力及屈光检查 重要
斜视检查法
病史:发病年龄、性质,诱因、治疗史、
家族史、
望诊:偏歇的方向和程度,颜面是否对
称有无内眦赘皮 、代偿头位
视力及屈光检查:散瞳孔检影
斜视的定性检查
遮盖实验
交替遮盖试验 遮盖-去遮盖试验
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CFEOM) • 遗传分类 ① CFEOM1型 ② CFEOM2型 ③ CFEOM3型 ④ Tukel综合征 • 遗传类型的临床特征 先天性非进行性眼肌麻痹,可伴有上睑下垂 累及第III、IV脑神经、神经核及所支配的肌肉 眼球垂直运动严重受限,水平运动限制存在个体差异
先天性脑神经异常支配眼病
斜视的定量检查
角膜映光法 视野弧法 三棱镜加遮盖法 同视机检查法 三棱镜加马氏杆法
斜视的定量检查
角膜映光法
角膜映光法——最简单和常用
角膜映光法测量斜视度数
意最 义简
单 判和 断常 斜用 视 的 方 向 和 度 数
–
三棱镜遮盖法 同视机检查法
眼球运动检查
复视检查
判断复视是水平位还是垂直位 水平位时,判断是同侧复视还是交叉复视; 若是垂直位,确定移位的像是哪个眼睛的 确定复视偏离最大的方向
教案4 第四章斜视第一节内斜视
(5)评价看近时正附加的效果 增加正镜片内斜量的变小 ,说明内斜视中存在调节成分(至少部分调节性)。 (6)睫状肌麻痹验光 怀疑斜视、弱视或明显屈光不正时 ,必须行睫状肌麻痹验光。 (7)眼肌运动检查 (8)立体视 如果存在斜视,立体视可能变差或者消失。 (9)检查眼前段及眼后段的眼部健康状况来排除引起斜 视的器质性因素 对任一斜视和(或)弱视的儿童都必 须扩瞳检查眼底。
5.治疗 适当的远视处方可抵消斜视。如果可 治疗 能的话,可用光学手段先矫正斜视,然后 再考虑戴镜矫正视力。
矫正前
矫正后
6.矫正方法 矫正方法 (1)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充分的睫状肌麻痹后全矫戴镜是非常重 要的。这样可消除看近及看远时的内斜视。 (2)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充分的睫状肌麻痹后全矫处方并持续 戴镜非常重要。这种矫正可消除看远时的内斜视。看近时遮盖 试验会发现残余内斜视,可通过正附加镜片来矫正。临床上可 开具双光镜片处方(一般超过2.5 D)。开具处方前,必须行遮盖 开具处方前, 开具处方前 试验,确保看近和看远时均已消除斜视。 试验,确保看近和看远时均已消除斜视。 注意: 注意:上述两种类型的斜视如果患儿无法接受睫状肌麻痹后全 矫处方,可结合小孔检影和远矫正视力给予最大量的正镜片矫 正。如果患儿看远有内斜视,则特别需要注意在开具处方时, 确保看远内斜视能完全抵消。看近时遮盖试验如发现残余内斜 视,可用附加镜片矫正。
二、调节性内斜视 调节性内斜视常伴有高度远视,AC/A值高,或者两者 兼而有之。调节性内斜视是引起儿童斜视的一种常 见类型,典型者发生于2~3岁。调节性内斜视可分为 两种不同的类型。 (1)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高度远视是引起内斜视的原因 ,屈光矫正后能消除内斜视。 (2)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AC/A值高是引起内斜视的 原因。远视可能存在但度数多不高。典型的病例可 用正附加镜来减轻看近时的内斜视。 备注: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是类似屈光性和(或)非屈光性 调节性内斜视,使用附加正镜片只能减轻内斜视量 而不能消除内斜视。部分调节性内斜视一般可由未 矫正的远视或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引起。
第十七章-斜视与弱视课件
外斜视:多为间歇性,即使年龄稍大时 手术,也能恢复双眼视觉功能。
成人后天性斜视:先保守治疗,积极查 找病因,病情稳定6个月后手术。
隐斜视
隐斜视是一种能被双眼融合机能控制的潜在的眼位偏斜。 任何去融合的方法均可暴露潜在的眼位偏斜。正常人多数都 有 隐斜视,无症状时不做临床诊断。
是否早产、顺产及出生体重;既往的照片;相关的诱因,如外伤、疾病等;
斜视为恒定性抑或间歇性;是否视物成双。 要了解以前的治疗情况,同时观察病人是否有代偿头位。还要了解是否有家族 史。
2.视力检查与屈光检查 常规视力检查。
与斜视相关的有几点 (1) 一定要分别检查远、近视力;分别检查裸眼视力与矫正视力。 (2) 对有隐性眼球震颤的患者,双眼同时检查的视力明显比单眼遮盖所查的视力好。 为避免或减少诱发隐性眼球震颤,在检查时保持双眼同时睁开,雾视一眼而检查对 侧眼视力。用此方法可检查到实际视力。
去遮盖时,观察被遮眼的眼球移动情况,如被遮眼无眼球移动则说明该眼 无显斜视;去遮盖眼如有从偏斜位返回正位的矫正性移动,则说明该眼有隐斜视。 如去遮盖后该眼停留在斜位上,遮盖对侧眼后该眼才返回注视位,则表明遮盖眼 有显斜视。
(2)交替遮盖: 方法:遮盖板迅速从一眼移到对侧眼,再回来,反复多次,观察是否有眼球移动。 如无眼球移动,说明该眼为正位;如发现有眼球移动,而单眼遮盖实验时对侧眼 未见移动,则说明有隐斜存在。
n 6.主导眼(dominant eye) 两眼在同时视物时,起 主导作用的眼。
n 7.隐斜视(phoria,heterotropia,latent deviation ): 能够被双眼融合机制控制的潜在的眼位偏斜
n 8.显斜(tropia,heterotropia,manifest deviation): 不能够被双眼融合机制控制的眼位偏斜
斜视检查[参考材料]
正Kappa角 假性外斜
负Kappa角 假性内斜
优质内容
4
斜视的定性诊断
1.角膜映光法
对于间歇性内斜视需改注视调节视标诱出 对于间歇性外斜视需嘱患者看5mm以外的远距 离目标诱出
2.交替遮盖试验 3.单眼遮盖与不遮盖试验
鉴别隐斜与间歇斜视
优质内容
5
结果判断
隐斜:挡板撤离,迅速回正位 显斜:挡板撤离,停留、缓慢归位 共同性?二眼相同显斜OR不同 斜视眼:挡板撤离,该眼停留在斜位,
43优质内容左左右右眼上斜肌麻痹右右眼上直肌麻痹右眼外直肌麻痹右眼内直肌麻痹44优质内容右颞侧右眼上直肌麻痹左鼻侧右眼上直肌麻痹右眼下转外转外旋右眼像上转内转内旋旋45优质内容二hess屏检查三同视机九眼位15046优质内容aca调节性辐辏调节比率的测定调节与辐辏是两种密切相关的眼生理功能眼进行调节时所伴随的辐辏运动为调节性辐辏将其与调节量之比称为aca比率其正常值为35即100d调节引起35个三棱镜度辐辏的意思
斜视的检查与操作
优质内容
1
病史
眼位偏斜:双眼视轴呈分离状态。部分病人有 时正位,注意力不集中时眼斜或凝视时斜
复视与视混淆:发生眼位偏斜,两眼的视网膜 对应关系发生变化,健眼黄斑与斜眼黄斑外的 视网膜成分对应。
外界同一物像落在双眼视网膜的非对应点上,被 视中枢感知为两个物像—复视
外界不同物像落在双眼视网膜的对应点上,视中枢 来不及处理这种变化,感知为两个不同物像重叠在一 起的影像—视混淆
L R
不足,向外扩张,功能亢进
整个图形面积缩小表示麻痹眼
优质内容
17
结果判断:眼位偏斜度数最大的方位即为 麻痹肌所在处,或为眼球运动受限明显 处。水平肌的功能状态可在左右注视位 上表现出来,垂直度或旋转度可在左上、 左下、右上、右下位置上表现出来
什么是斜视如何诊断和治疗斜视
什么是斜视如何诊断和治疗斜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注意到有些人的眼睛看起来不太正常,眼球不能同时注视同一个目标,这很可能就是斜视。
那么,到底什么是斜视?又该如何诊断和治疗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斜视,简单来说,就是两只眼睛不能同时看向同一个地方,一只眼睛注视目标时,另一只眼睛会出现偏斜。
这种偏斜可能是向内、向外、向上或向下。
斜视不仅会影响外观,还可能对视力和双眼视觉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斜视的原因多种多样。
有的是先天性的,比如在出生时眼部肌肉发育异常或者控制眼球运动的神经发育不完善;有的则是后天性的,例如眼外伤、眼部疾病(如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等)、高度近视或远视等。
此外,不良的用眼习惯、神经肌肉系统的疾病也可能导致斜视的发生。
要诊断斜视,医生通常会进行一系列的检查。
首先是外观观察,医生会看患者在自然状态下眼睛的位置和外观,是否有明显的偏斜。
然后是视力检查,包括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因为视力问题有时也会导致斜视或者与斜视同时存在。
遮盖试验是诊断斜视常用的方法之一。
医生会交替遮盖患者的双眼,观察未被遮盖的眼睛是否有移动。
如果有移动,就说明存在斜视。
另外,还有三棱镜检查,通过在患者眼前放置不同度数的三棱镜,来测量斜视的角度。
眼球运动检查也很重要,医生会让患者向不同的方向转动眼球,观察眼球运动是否协调、是否有受限。
同视机检查则可以更精确地评估双眼的视觉功能和斜视的程度。
在诊断斜视的同时,医生还需要判断斜视的类型。
常见的斜视类型有内斜视、外斜视、上斜视和下斜视。
内斜视就是眼球向内偏斜,外斜视则是向外偏斜,上斜视和下斜视分别是向上和向下偏斜。
此外,还有间歇性斜视,这种斜视不是一直存在,而是有时会表现出来,有时又看起来正常。
诊断明确后,接下来就是治疗了。
治疗斜视的方法主要包括配镜矫正、视觉训练和手术治疗。
对于因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引起的斜视,配镜矫正是首要的治疗方法。
通过佩戴合适度数的眼镜,可以矫正视力,有时也能改善斜视的情况。
斜视弱视学
第七章斜视检查和诊断斜视(strabismus)是一只眼睛固视某一目标时,另一只眼的视线偏离该目标(图7-1)。
不仅影响容貌,更会导致缺乏或丧失双眼视功能,丧失立体视。
眼外肌及其筋膜是启动和调节眼球运动的组织。
双眼眼外肌在中枢神经支配下协调一致的运动。
双眼运动失去平衡,出现斜视。
每只眼各有6条眼外肌,为不同神经分支支配,不同眼外肌的作用和病变时的临床表现差别很大。
眼外肌(extraocular muscle)包括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上斜肌、下斜肌。
提上睑肌也被划归眼外肌范畴。
总腱环(anulus tendineus communis, Zinn环)位于眶尖,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4条直肌起自总腱环。
上直肌及内直肌的起点靠近视神经管。
上斜肌也与总腱环相连。
上直肌(superior rectus muscle):起自总腱环之上部,走向前上外侧,越过上斜肌腱的上方向前,止于距角膜缘后方7.7mm处巩膜上。
上直肌的走行方向与视轴呈23°夹角。
第一眼位时,上直肌的作用力有向上和向内侧两个分力使眼球上转、内转、内旋。
当眼球外转23°角度时,上直肌的轴向与视轴一致,上直肌水平分力为零,仅有上转作用,此时上转作用最明显。
当眼球内转67°时,上直肌轴向与视轴垂直,无上转作用,收缩时有内旋及内转作用。
下直肌(inferior rectus muscle)起自总腱环的下部,向前下外侧方向走行。
与视轴呈23°夹角。
止于角膜缘后6.5mm处的巩膜。
第一眼位时其作用为下转、外旋和内转。
眼球外转23°时,下直肌轴向与视轴一致,下直肌仅有下转作用。
当眼球内转67°时,则无下转作用而仅有外旋和内转功能。
内直肌(medial rectus muscle)起自总腱环内侧。
止于角膜缘后5.5mm处的巩膜。
内直肌只有使眼球内转功能。
外直肌(lateral rectus muscle)起自总腱环的外侧部及蝶骨大翼眶面后端。
斜视1
4.检查 (1)发病史 (2)测定偏斜量 比较看远和看近的偏斜量,以及侧向 注视时的偏斜量,是否是共同性和出现频率: · 婴幼儿:遮盖试验、Hirschberg试验,Bruckner试验 以及眼球运动。 · 大龄儿童和成人:遮盖试验、Hirschberg试验。 (3)视力 检查单眼视力,确认弱视。 · 婴儿:优先注视法,如Teller视力卡。 · 学前期儿童:Lea视力表等。 · 学龄期儿童:Snellen视力表或Log MAR视力表。 · 所有年龄:根据视力和注视眼位行系统规范的检查。 (4)眼球运动 确定眼球运动是否受限,眼肌是否亢进, 有否眼球震颤。
原则:
一经确诊即应开始治疗 伴有弱视应先治疗弱视 内斜视戴镜可正位则不手术,不能正位的可手术 矫正残留斜视 外斜视多需手术治疗 先天性斜视2岁左右早期矫正斜视预后较好
完全屈光调节性内斜视
部分屈光调节性内斜视
斜视的麻醉方式 1、局麻 2、全麻
斜视术前护理常规(局麻)
1、按眼科一般术前护理常规。 2、心理护理。耐心向病人解释,消除紧张和 恐惧心理因素,增强信心,取得病人术中、 术后配合,提高治疗效果。 3、术前晚给予镇静药物,保证充足睡眠,避 免受凉感冒。 4、术前禁食一次。 5、教会病人避免咳嗽及打喷嚏的方法,以防 影响手术效果。
斜视术后护理常规(局麻)
1、按眼科一般手术后护理常规。 2、观察辅料是否松脱,伤口有无渗血,定时 换药。 3、遵医嘱合理用药并细心讲解药物作用。 4、向病人及家属说明可能发生的复视现象逐 渐可消失。 5、患者若出现恶心、呕吐时,应向患者解释 为手术牵拉肌肉和麻醉反应。严重者遵医 嘱用药。
斜视术前护理常规(全麻)
眼球运动检查
角膜映光法
假性内斜视
斜视检查
斜视检查第一节斜视的一般性检查适应症1.判断有否斜视。
2.明确隐形斜视或显性斜视。
3.鉴别共同性斜视与麻痹性斜视。
4.明确斜视的方向。
5.判断交替性斜视与单侧性斜视。
6.进一步名确外斜视、内斜视的分类。
7.了解注视眼。
8.检查是否A-V征。
9.指导手术治疗。
禁忌症无。
操作方法及程序1.询问病史,进行眼部常规检查。
2.进行知觉状态检查。
包括视力、屈光状态、注视性质、双眼视功能。
3.斜视定性检查。
有否斜视;真斜视、假斜视;隐形斜视、显性斜视;共同性斜视、麻痹性斜视;斜视的方向:内斜、外斜、垂直斜(上斜、下斜);交替性斜视、单侧斜视;间歇性外斜、恒定性外斜;调节性内斜、部分调节性内斜、飞调节性内斜;注视眼;A-V征。
4.斜视定量检查。
参见下节。
5.眼球运动检查。
6.集合功能检查及调节性集合和调节性比率测定(AC/A),见附录。
注意事项1.详尽的病史询问对于正确的诊断非常重要。
2.斜视检查常需要多次的重复和全面分析,以最终得出正确结果。
3.儿童斜视与调节、融合关系密切,影响眼位的结果。
必须戴眼镜检查,比较裸眼及戴镜的的斜视度数的差别。
第二节隐形斜视检查适应症需要判断隐性斜视、显性斜视、间歇性斜视的患者。
禁忌症无。
操作方法及程序1.遮盖试验法(1)交替遮盖法:先遮盖一只眼,迅速将遮眼板移到另外一只眼。
交替遮盖两只眼反复几次,如果两只眼均不动,说明是正位,没有斜视。
若出现眼动,根据方向判断是那种斜视。
(2)单眼遮盖检查(又称遮盖—去遮盖法):嘱患者注视前方33cm处的光点视标,遮盖一只眼破坏融合,观察未遮盖眼有没有运动及运动方向。
去遮盖后观察被遮盖眼的运动及方向,若去遮盖后被遮盖眼表现为偏斜或偏斜一段时间才回到正位则为间歇性斜视,若去遮盖后被遮盖眼马上回到正位则为隐性斜视。
然后再对另外一只眼进行检查。
(3)遮盖共同实验:又称间接遮盖法,主要用于婴幼儿的斜视和弱视的定性检查。
遮盖板离被遮眼距离要比上述方法远,置于眼与注视目标之间5~10cm处,检查者可以同时观察双眼的运动状态,判断是否斜视、弱视。
斜视的分类及标准
斜视的分类及标准1. 大家好啊!今天咱们来聊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 - 斜视。
说起斜视,可不是简单地说"眼睛歪了"就完事儿了,它可有讲究了,就像是个复杂的"眼睛迷宫"呢!2. 要说斜视啊,就得先说说它的"性格"。
有的斜视特别调皮,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这种叫间歇性斜视;有的斜视可固执了,一直都在那儿不走,这就是恒定性斜视。
3. 按照眼睛歪的方向来分,斜视还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有的眼睛往里看,就像是在偷看自己的鼻子,这叫内斜视;有的往外看,好像在看耳朵,这是外斜视;还有的往上看,仿佛在数天上的星星,这就是上斜视;要是往下看,像是在找掉的钱,那就是下斜视啦!4. 斜视还分先天和后天呢!先天性斜视就像是个"天生的小淘气",从出生就跟着咱们;后天性斜视则是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可能是因为受伤啊、生病啊才出现的。
5. 说到斜视的程度,那也是有大有小。
轻度斜视就像是个害羞的小朋友,不仔细看都发现不了;中度斜视就像个调皮的孩子,躲也躲不住;重度斜视那可就太明显啦,就像是在跟大家打招呼一样!6. 医生们还给斜视定了个标准,用度数来衡量。
比如说15度以内是轻度,15到30度是中度,超过30度就是重度啦。
这些数字就像是斜视的"身份证",一看就知道它有多严重。
7. 还有一种特别有意思的斜视,叫做交替性斜视。
它就像是个"变脸高手",左眼斜一会儿,右眼斜一会儿,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可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8. 复杂性斜视更是个"多面手",不光是简单地往一个方向歪,还可能上下左右都来一点,就像是在跳芭蕾舞一样,动作可丰富啦!9. 斜视还有个亲戚叫做隐斜视,这可是个"隐形高手"。
平时看着挺正常,但一累着了或者生病了,就会露出马脚。
斜视检查含病史采集[专业材料]
眼球运动严重受限 单眼视力很差
不能用此法
专业知识
30
交替遮盖
判断有无隐斜视
方法:交替遮盖患者双眼,使双眼交替注视目 标,观察双眼在去除遮盖的瞬间的运动方向。
检查距离:33cm和5m 判断方法:双眼完全不动—无斜视
由内向中 —内隐斜或内斜视 由外向中 —外隐斜或外斜视 垂直方向运动—垂直斜视
自觉斜视角的定量检查 适用范围
具备双眼视功能(正常的网膜对应) 隐斜 后天的麻痹性斜视 检查距离:33cm和5m 原理:马氏杆由一系列平行柱镜组成, 将点光源变成一条线。
专业知识
47
图2-12 Maddox杆示意图
图2-13 Maddox杆置左眼前示意图
图2-14 Maddox杆检查各种可能结果
专业知识
13
右眼上斜肌麻痹的代偿头位
➢ 下颌的下收 ➢ 面向右转 ➢ 头向左肩倾
专业知识
14
眼位检查
定性
角膜映光
遮盖去遮盖 交替遮盖
定量
角膜映光 三棱镜+遮盖去遮盖 三棱镜+交替遮盖 三棱镜+角膜映光 三棱镜+马氏杆 同视机 视野弓
专业知识
15
斜视角的检查
判断是否有斜视∶ 诉说小儿眼斜视或看电视斜侧头,不
戴镜
左眼 裸眼 注视
戴镜
33cm
专业知识
42
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检查
检查目的:为他觉的斜视度定量检查,是分离 眼位下充分打破融合的眼位检查。
检查方法:先用交替遮闭法暴露患者的某种类 型的斜视度,再将三棱镜尖朝斜视的方向,逐 渐增加三棱镜的度数直至交替遮闭时放置三棱 镜眼不动为止,此时三棱镜的视度即为斜视度。
专业知识
斜视的检查与诊断
结果判断: (1)做交替遮盖时
发现眼球由内向正位移动时,则用底 向外三棱镜中和至眼球不动止,此度 数即为所测斜视的三棱镜。
第22页,共62页。
(2)做交替遮盖时
发现眼球由外向正位移动时,则用底向 外三棱镜中和至眼球不动时止,此度数 即为所测斜视的三棱镜度。
第23页,共62页。
立体视锐度一般认为在100秒弧以内。
第47页,共62页。
在同视机下水平、垂直各转15°,分别测定九 个诊断眼位的斜视度
L +20 +30 +35 R L -20 -30 -35 R
第48页,共62页。
R/L10
R/L8
பைடு நூலகம்
L
R/L8
R
R/L7
R/L6
左上直肌与右上斜肌鉴别诊断(歪头试验)
第49页,共62页。
第39页,共62页。
一侧的水平刻度盘 调至0° 令患者推拉另一侧的操纵杆,使两眼的物象重合。
此时的度数即为两眼的融合点(自觉斜视角) 交替熄灭灯光,双眼均不动,此时为他觉斜视角
如:融合点+3=他觉斜角
第40页,共62页。
如为斜视患者
正常视网膜对应 自觉斜视角=他觉斜视角 如:自觉斜角+20=他觉斜视角
第26页,共62页。
结果判断: 右眼放4Δ双三棱镜,若左眼线颞侧高,
鼻侧低,说明有外旋转斜度。 若左眼线颞侧低,鼻侧高,说明有内旋
转斜度。
第27页,共62页。
无旋转斜视
第28页,共62页。
第29页,共62页。
(三)眼球运动的检查
1. 双眼运动检查
2. 检查目的:
3. 了解一组配偶肌在各方向运动的协 调情况,是否不足或过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内容
27
共同性斜视
特点 无器质性障碍 无运动障碍 第一、二斜视角相等 无复视,无代偿性头位
发病机制 不清楚 与解剖、调节、神经支配等因素有关
分类 据偏斜的方向 : 内斜,外斜,上斜
优质内容
28
共同性内斜视(esotropia)
儿童斜视中最常见的斜视, 发病原因不 明,但与调节关系密切。
优质内容
❖ (8)隐斜的检查:用隐斜计做定量测定。集合近点的检测: 帮助诊断肌性视疲劳。
❖ (9)AC/A调节性集合/调节的比值:帮助判断斜视与调节 和集合的关系。
优质内容
10
斜视检查法
➢ 角膜映光法
➢ 遮盖-去遮盖实验
➢ 交替遮盖
➢ 眼球运动检查
单眼运动检查:
了解单眼某条肌肉最基本的功能及代偿情况
双眼运动检查:
优质内容
7
❖ 1.久视之后常出现头疼、眼酸疼、畏光,这是由于持 续使用神经肌肉的储备力而引起眼肌疲劳。
❖ 2.阅读时出现字迹模糊不清或重叠、串行,有时可出 现间歇性复视,间歇性斜视,如果用单眼看反而觉得 清晰、省力等,甚至发生双眼视觉紊乱。
❖ 3.立体感觉差,不能精确地判定空间物体的位置和距 离。隐斜视还可出现神经放射性症状,如恶心、呕吐、 失眠、结膜和睑缘充血等症状
29
共同性外斜视(comitant exotropia)
病因:
❖ 分开与集合之间不平衡
分类:间歇性、恒定性 临床特点
发病年龄较分散,间歇性可进展为 恒定性,斜视度随年龄增大而增加。
优质内容
30
共同性斜视的治疗
目的 恢复双眼单视功能 ! ! !
获得正常眼位(美容)
优质内容
31
治疗方法
1、矫正屈光不正 2、治疗弱视 3、手术治疗: 斜视角已稳定或非手术治疗后仍偏斜
4
基本概念
➢ 斜视:双眼注视物体时,物像不同时落在 双眼的黄斑中心凹上,即一眼注视 目标时,另一眼偏离目标
优质内容
5
常见斜视种类
优质内容
6
医学症状
儿童轻度的内、外隐斜视不会引起眼睛不 舒服,斜度高的才有眼睛不适垂直性隐斜视 有较明显的眼睛不舒服,旋转性隐斜视引起 眼睛及全身不适症状很明显。隐斜视的症状 也与全身健康情况、精神状态等因素有关。 隐斜视常出现以下症状:
❖ (4)眼球运动检查:以判断眼外肌的功能。 眼球运动检查: 以判断眼外肌的功能。
❖ (5)有没有代偿头位:不同的头位姿势可以帮助诊断是哪一 条眼外肌麻痹。
❖ (6)确定麻痹肌的检查:红优镜质内片容 试验或用Hess屏方法检查。9
❖ (7)牵拉试验: ①术前牵拉正位后估计术后复视及病人耐 受情况。②被支牵拉试验:可以了解有无眼外肌机械性牵制 或肌肉的痉挛情况。③主动收缩试验:了解肌肉的功能。
眼球运动 运动受限
无受限
斜视角 第二斜视角>第一斜视角 两个斜视角相等
复视
有
无
代偿头位 有
治疗
戴镜,手术
优质内容
无
病因治疗,神经营养
三棱镜,手术
35
麻痹性斜视(右内直肌麻痹),右眼内转运动受限
第二斜视角
第一斜视角
麻痹性斜视(右眼外直肌麻痹优)质,内第容 二斜视角>第一斜视角
36
共同性
❖ 1.眼球运动无障碍。 ❖ 2.在任何注视方向上斜视角无变化。 ❖ 3.左、右眼分别注视时的斜视角相等或相差<5°
优质内容
21
优质内容
22
优质内容
23
优质内容
24
相关分类
❖ 1.隐斜 ❖ 2.共同性
(1)共同性内斜视 (2)共同性外斜视
3.非共同性
(1)麻痹性斜视 (2)特殊类型斜视
优质内容
25
常见隐斜
优质内容
26
隐斜
眼球仅有偏斜趋向,但能被大脑融合机能所控制,使斜 视不出现,并保持双眼单视。这种潜在性眼位偏斜,称为隐 斜视。绝对正位眼很少,约占10%,90%的人有隐斜,多为 轻度水平性隐斜而无症状。根据眼位元潜在性偏斜方向分为: 内隐斜、外隐斜、垂直性隐斜和旋转性隐斜。其中内隐斜和 外隐斜(两者亦称为水平性隐斜)在临床上最为常见,垂直 性隐斜和旋转性隐斜少见。其病因可能与解剖异常、屈光不 正或神经源性因素有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视力疲劳。
斜视
优质内容
1
什么是斜视???
眼睛歪 了呗☺
优质内容
2
斜视的解释
一种眼病。当一只眼睛直视目标时, 另一只眼便斜向一侧。多由眼球位置不 正,或眼肌平衡失调所致。
优质内容
3
眼外肌的解剖及其功能
四条直肌,两条斜肌
除下斜肌外,均起源于总腱 环; 上下直肌与视轴成230 ,上 下斜肌与视轴成510
51
优质内容
优质内容
8
常规检查
❖ (1)双眼视功能的检查: ❖ ①国内普遍使用同视机检查双眼视功能的三级情况。②立体
视功能的定量测定,用同视机立体定量画片或颜氏随机点立 体图测定立体视锐度。 ❖ (2)屈光检查:阿托品麻痹睫状肌验光,一是要了解有无弱
视,二是要了解斜视与屈光的关系。
❖ (3)眼位和斜视角的测定:确定是哪一类斜视。为了手术设 计必须检查斜视角的大小。
(8.5△),但应注意,旁中心注视者在双眼分别注 视时的斜视角不相等。 ❖ 4.向上、下方注视时的斜视角相差<10△。
优质内容
37
(一)共同性内斜视
❖ 1、先天性(婴儿性)内斜视 出生时或生后6月内(含6月)发病,斜度
大,多数病人双眼视力相等而呈交替性,少 数为单眼性,屈光状态为轻度远视,戴眼镜 不能矫正眼位,可能有家族史。
优质内容
38
❖ 2.调节性内斜视
(1)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多为2-3 岁发病,发病时多呈间歇性,中高度远视, 戴矫正屈光不正的眼镜后能够矫正眼位, 可伴有单眼或双眼弱视,AC/A值正常。
(2)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多在1- 4岁发病,轻度远视,看近时斜视角明显 大于看远时,AC/A值高。
了解在各方向运动的一组配偶肌协调情况,是否不足或过强
优质内容
11
优质内容
12
斜视检查法
❖ 斜视的定量检查
角膜映光法, 最简单 和常用
优质内容
13
优质内容
14
优质内容
15
优质内容
16
内斜 Or 外斜?
斜视多少度?
优质内容
17
内眦赘皮所致的假性内斜视
优质内容
18
优质内容
19
优质内容
20
➢ 内斜:内直肌后退,外直肌缩短 ➢ 外斜:外直肌后退,内直肌缩短
优质内容
32
术前
术后
优质内容
33
非共同性斜视
主要指麻痹性斜视(少数痉挛性),是由 于支配眼肌运动的神经核、神经或眼外肌本身器 质性病变 所引起
优质内容
34
*麻痹性斜视与共同性斜视鉴别*
麻痹性
共同性
病因
器质性改变
不清楚
发病
骤然
逐渐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