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检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检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检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基础与应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吟.咏(yín) 演绎.(duó) 霎.时(chà) 如丝如缕.(lǒu)

B. 内涵.(hán) 魅.力(mèi) 调侃.(k?n)接踵.而至(zhǒng)

C. 恐怖.(bù) 剥削.(xiāo)描摹.(mó) 强.词夺理(qiáng)

D. 阐.释(shàn) 严谨.(jǐn)精湛.(shèn) 旁征博.引(bó)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偏僻狡辨和颜悦色振耳欲聋

B. 燎原帷幕人情事故出类拔萃

C. 眼眶喧哗销声匿迹慢不经心

D. 浮躁震撼川流不息天衣无缝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

..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B. 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

....,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轻歌曼舞:轻快的歌声,柔缓的舞蹈。)

C. 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

冬季的缄默

..。(缄默:闭口不说话。)

D. 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在他行将就木

....时,给他致命一击使其崩溃。(行将就木:指人临近死亡。)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支乐曲,旋律急促,气势宏伟,当推向高潮时,又戛然而止

....,让人回味无穷!

B. .看待问题不妨从多角度去想,一切便会豁然开朗

....,存在是有其合理性的。

C. 他不懂古文,面对图书馆里满架的中国历史资料,只能叹为观止

....。

D. 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

....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了增强复习效果,老师采取了一系列诸如难易结合、化整为零、知识归类、注重训练。(在“注重训练”后面加上“的措施”)

B. 国外处罚出售他人信息的行为,对未构成犯罪的,一律施以严厉的经济罚款。(将“罚款”改为“处罚”)

C. 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将“和”改为“等”)

D. 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从而才能完成自己,升华自己,直到最后锤炼自己,成长自己。(将“完成自己,升华自己”与“锤炼自己,成长自己”互换位置)

6.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其中“月色”“便”“朦胧”“在”依次是名词、副词、动词、介词。

B. “传统文化”“低碳生活”“洒尽心血”“言谈举止”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C. “小时身体弱的我,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这句话的主干是:我不能玩。

D. “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目标的大雁相比。”可以缩为“与大雁相比”。 7.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一文以时空为顺序,以作者跟随摄制组探险的两天行踪为线索,抒写了自己在不同地点的见闻感受。

B. 《恐龙无处不有》中“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

C. 《灯笼》以小说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D.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 8.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B. 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

“太空步”。

C. 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D. 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9.班级开展“古诗苑漫步”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为了解中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的情况,活动小组对3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请根据表格内容完成题目。

中学生课外阅读诗词情况调查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学生在课外阅读古诗词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_______________;二是

_______________。

(2)“田园风光,水乡平昌”,山清水秀是平昌一大特色。为宣传这一特色,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准备搜集整理有关山水的诗句,请从你熟悉的古诗词中选出两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写句子,完成诗集的寄语。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

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

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____________。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____________,有的灿烂盛开。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10.古诗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缺月挂疏桐,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式微》)

(4)一日不见,_______________!(《子衿》)

(5)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陆游《卜算子·咏梅》中表达自己意志坚定、坚持正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7)《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古诗,完成各题。

野池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11. 诗歌的第一句描绘了池水满溢的景象,第二句描绘了植物 的景象。

12. 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乙】 《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虛言也。陛下秉“四海之众,曾亡柱干”之固守于四境?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

(节选自《汉书》)

【注释】: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⑤英俊:杰出人物。

13.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策.

之不以其道 (2)济济..

多士 (3)才美不外见.

(4)诏书进.

贤良 14. 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2处。

殆 开 之 不 广 取 之 不 明 劝 之 不 笃。

1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陛下秉四海之众,曾亡柱干之固守于四境?

16. “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甲】文第一段的内容,说说文中末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17. 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甲】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_____________;文通过讲道理的方法,【乙】强调②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秋之天目湖

郭树清

①天目湖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之地,湖水由250平方公里的河湖水汇集而成,俊秀的山、柔情的水,富有神奇色彩。

②秋天的天目湖,宛如成熟的少妇,优雅而恬静。这里湖水清澈,波光潋滟,层林尽染,菊黃桂香,让人陶醉。“① ”,天目湖不仅风光秀美,物产也很丰富。据称,天目湖里鱼类和水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品种繁多。水中鲜品、山林野莱等美味佳肴一应俱全。其中鱼贝类有几十种之多。这里以茶香、水甜、鱼头鲜闻名于世。中国有句古话:“② ”。环湖而居的天目湖人守望着万顷碧波,充满了希望和自豪。

③在湖岸上行走,全身上下润润的,暖暖的,漾着一股浓浓的草香。目之所及,竹林苍翠,峰峦如黛,云天似锦,真令人恍然有出世之感,全身上下通畅,心似轻舞飞扬。

④当我们一行坐上观光船游览天目湖时,两岸景物,影影绰绰,到处可见一幅幅美妙的画面。时值秋日,正是千树金黄,枫叶正红,素雅娴静,山水相宜,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七彩的光泽,仿佛浩淼湖中的蜃楼渔火,恍然如入仙境。湖面上游艇穿梭不息,泛起层层涟漪。远处群山连绵,岗峦叠翠,山环水绕一直向天边延伸成浑然天成的山水画……天目湖无不呈现了自然、生态的怡静、舒适,顿觉快意与舒畅在心田流淌。

⑤此次天目湖之行,我们还来到距天目湖18公里的南山竹海。这里,山地、丘陵蜿蜒起伏,迎着晨曦,远远望去,云雾朦胧、重重叠叠,看不到尽头。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道幽径,步入竹林,晨雾散了,太阳出来了,眼前那漫山遍野青碧色的竹子挺拔清秀,碧翠葱郁,晶莹剔透。山间流水潺潺,河谷、翠竹相映生辉,临风起舞,婀娜多姿,真是入画成仙境,出音似天簌,给人以清新舒醉之感。这10万竹海即为10万亩的天然氧吧,在秋色正浓的季节里,更体现出它独特的魅力,自然美景幽静而壮阔,陶醉其中,它会让

你的心情变得如此轻松,精神变得更加旺盛,旅途劳顿之感顿时尽消。

⑥秋天温暖的阳光洒落在天目湖碧波荡漾的湖水上;洒落在天目湖流水淙淙的山涧旁;洒落在天目湖清香嫩绿的茶叶上;洒落在天目湖那修长摇曳的竹海间;洒落在天目湖那果实累累的田园里;洒落在天目湖那绿荫丛中的农舍小楼,秋风拂动游人醉。

⑦岁月流逝,水韵悠悠。天目湖的风光是美丽的,看不完的春波雪浪,望不尽的孤帆远影,听不够的涛声拍岸,闻不厌的草木芬芳。天目湖是自然资源的富饶地,勤劳的天目湖人抓住改革开放的契机,谋求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使这块古老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到处呈现新农村、新资源、新人居的繁荣景象。天目湖必将迎来更滋润、更美好的明天。

(选自《散文》2013年第5期)

18. 请将下面两句俗语填入文中第二段话的横线处,使之语句通畅、表意清楚。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A.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B.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19. 仔细阅读第②~④段,说说作者描写了天目湖的哪些景物?写出了天目湖怎样的特点?

20. 有人认为,文章第⑤段花大量笔墨写了距天目湖18公里的南山竹海,与写天目湖无关,可删去。你认为呢?

21. 联系上下文,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语句。

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七彩的光泽,仿佛浩森湖中的蜃楼渔火,恍然如入仙境。

22. 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天目湖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尊敬的胡锦涛主席,女士们,先生们:

(1)数千年前,中国伟大的哲人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天之道,利而不害。今天在座各位,以及千千万万中国人民正是这句古训最好的诠释。正是你们给我们带来了这一象征着希望的时刻,我们的感激无以言表。我们当然要对众多志愿者和主办方人士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

(2)但是更值得称颂的是我们的特奥运动员。你们的所得是那么少,你们给予这个世界的却是那么多。你们具备了一切:你们奋斗,哪怕机会渺茫;你们流汗,只为同命运抗争;你们坚持,勇于直面挑战;你们拼搏,从未有丝毫畏惧。

(3)你们深知,生命的乐章只有在彼此交融中才会奏出辉煌;你们深知,人生就应当充满激扬、开放与信任。你们践行的就是天道,你们朴素的话语把隔阂一扫而光。

(4)来吧,和我一起上场,冲破束缚,活出自我,这才是为人之道。如果这就是特奥运动员的精神,那么我也想成为一名特奥运动员!我们要改变这世界上所有的错;我们要向运动员们说声谢谢;我们要大声宣布:我们是特奥运动员的崇拜者!我们承诺将遍邀亲朋好友,共同加入到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来!因为每个支持特奥事业的人都相信坚持,相信胜利,相信人类。特奥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我们大家。

(5)好了运动员们,冲吧!金、银、铜牌正在等待着你们去摘取。去拼搏,去展示你们的技巧吧!在这场前所未有的体育盛会上尽情挥洒吧!你们是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全世界都在寻找的秘密就掌握在你们的手中。用你们的行动告诉大家什么叫包容、接受、尊严和欢乐,告诉他们,告诉全世界每个人:YES!YES!YES!我能行!你行我也行!

(本文是国际特奥会主席蒂姆·施来佛先生在2007年上海特奥会开幕式上的致词)

23. 第(1)段引用老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24. 作者赞扬了特奥运动员

的哪些精神?25. 请你从语言特色以及内容方面对第(3)段划线句进行赏析。26. 请你为演讲词拟一个标题并简述理由。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综合测算,2018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05亿人次,实

现国内旅游收入5836亿元,按可比口径前7天与2017年同比计算,分别增长11.9%和13.9%。

商务部新闻办公室消息,2018年“十一黄金周”,全国消费市场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新兴消费亮点纷呈、传统消费提质升级,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渐成消费新时尚,供给创新、线上线下融合、绿色共享、移动支付进一步拓展了消费增长新空间,消费供需结构升级有力增强了城乡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据商务部监测,10月1日至8日,全国零售和餐饮行业实现销售额约1.5万亿元,日均销售额比去年十一黄金周增长10.3%。

新闻网报道:2018年十一长假期间,共有7.05亿人次选择出游度长假。也就是说,中国的国庆节让全球十分之一的人口踏上旅程;10月1日,约10万民众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八达岭长城景区清洁工每日背十余吨垃圾下山;10月3日当天,浙江省旅游收入逾80亿。

蚂蜂窝旅行网联合“今日头条”发布了《2018国庆出游趋势报告》统计显示:

【材料二】

知名旅游专家刘思敏:黄金周已经成为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节满足的是民众对家庭团聚的传统精神需求,黄金周满足的是以旅游消费为载体的现代精神需求。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应当设置三个固定七天长假:春节家庭团聚,五一、十一远程出游释放社会压力,从而更好带动经济发展。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汪丁丁:“十一黄金周”的影响并非只有7天。假期临近,人心浮动,经过七天长途奔波,还要恢复体力,前后算起来大概是十天,劳动生产率会受影响。现在,黄金周出行人群中,有近2亿从事一线劳动的年轻人,按1人每天创造100元计算,10天损失2000亿……

北京大学世界遗产问题研究中心谢凝高教授:人满为患被一些发达国家视为破坏景观生态的严重现象,一些名胜古迹或坍塌或损坏,与其说是岁月的侵蚀,不如说是过度的游客量和垃圾污染使得他们不堪重负。

【材料三】

范戈成都:10月1日在家看全国高速堵车,2日在床上看各地景区排队,3日在家看全国酒店涨价,4日在家看景区公路变停车场,5日在家看游客到处被宰,6日在家看买不到火车票,7日在家看全国高速堵,8日在家看北上广进不了城。

杂谈五味:旅游是一种在辛苦和疲惫中寻找快乐和放松并增长见识的经历。十一黄金周给了我增长见识和经验的好机会。去名胜古迹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去自然风景区直面奇异景观,陶冶情操增长见闻;去繁华大都市目睹城市的时尚、繁荣和人间百态。

靓靚亮亮:有个十一真正好,七天的时间我做主,去和家人团个圆,去和朋友喝个茶,去到郊外采个风,再去图书馆看个书,生活因此变美好。

27. 材料一中列举了“十一黄金周”哪些现状?请简要概括。

28. 材料一中的《2018国庆出游趋势报告》统计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

29. 最近,关于“是否取消‘十一黄金周’”的讨论异常激烈。你认为是否应该取消“十一黄金周”?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四、名著阅读

根据本学期你读的名著,完成下列小题。

30. 《傅雷家书》在12月的

家信中,傅雷说“毛选”中的《____》及《____》可多看看,因为这两篇文章可以帮助傅聪深切了解马列主义及辩证法,加强理智和分析能力。

31. 路遥《平凡世界》一书中写了孙少平和____、孙少安和____、田润生和郝红梅,这三对人物的经历和活动。

32. 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在《谈动》这封信中,他劝青年人烦恼时应该怎样做?简述大意。

33. 简述保尔·柯察金的四次生死经历。

五、作文 下面两题任选一题,按照要求作文。

34.题目一:

平昌县地处四川东北部,米仓山南麓,气候温和,风光秀丽。刘伯坚纪念馆、红军石刻标语园、英烈纪念园及7个4A 景区享誉巴蜀。

你一定到过其中一处或几处景点,请选择一处游览过的景点,以《参观____》为题,写一篇游记。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600字。

35.阅读下面泰戈尔的诗句,按要求作文。

最好的东西都不是独来的,它伴了所有的东西同来。 ——泰戈尔

你有什么最好的东西?它又是伴了什么东西同来?请结合泰戈尔这句话的意蕴,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阅读体验,以“最好的东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

答案与解析

一、基础与应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吟.咏(yín) 演绎.(duó) 霎.时(chà) 如丝如缕.(lǒu)

B. 内涵.(hán) 魅.力(mèi) 调侃.(k?n)接踵.而至(zhǒng)

C. 恐怖.(bù) 剥削.(xiāo)描摹.(mó) 强.词夺理(qiáng)

D. 阐.释(shàn) 严谨.(jǐn)精湛.(shèn) 旁征博.引(bó)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演绎.( yì) 、霎.时(shà)、如丝如缕.(lǚ)。

C. 剥削.(xuē)、强.词夺理(qiǎng)。

D. 阐.释(chǎn )、精湛.(zhàn) 。

故选B。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偏僻狡辨和颜悦色振耳欲聋

B. 燎原帷幕人情事故出类拔萃

C. 眼眶喧哗销声匿迹慢不经心

D. 浮躁震撼川流不息天衣无缝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狡辨——狡辩、振耳欲聋——震耳欲聋。

B. 人情事故——人情世故。

C. 慢不经心——漫不经心。

故选D。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

..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B. 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

....,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轻歌曼舞:轻快的歌声,柔缓的舞蹈。)

C. 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

冬季的缄默

..。(缄默:闭口不说话。)

D. 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在他行将就木

....时,给他致命一击使其崩溃。(行将就木:指人临近死亡。)

【答案】B

【解析】

【详解】B.理解有误。轻歌曼舞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轻松愉快的音乐,加上柔和的舞蹈。故选B。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支乐曲,旋律急促,气势宏伟,当推向高潮时,又戛然而止

....,让人回味无穷!

B. .看待问题不妨从多角度去想,一切便会豁然开朗

....,存在是有其合理性的。

C. 他不懂古文,面对图书馆里满架的中国历史资料,只能叹为观止

....。

D. 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

....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要有一定的成语的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理解成语的意思。选择题一般可用排除法选择出正确答案。C.“叹为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现多赞叹所见事物已好到极点,用在此句不合语境,应改为“望洋兴叹”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写作中,注意多积累,多思考,正确使用成语,拿不准的,多查字典。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

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了增强复习效果,老师采取了一系列诸如难易结合、化整为零、知识归类、注重训练。(在“注重训练”的后面加上“的措施”)

B. 国外处罚出售他人信息的行为,对未构成犯罪的,一律施以严厉的经济罚款。(将“罚款”改为“处罚”)

C. 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将“和”改为“等”)

D. 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从而才能完成自己,升华自己,直到最后锤炼自己,成长自己。(将“完成自己,升华自己”与“锤炼自己,成长自己”互换位置)

【答案】D

【解析】

【详解】D.“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也要互换。故选D。

6.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其中“月色”“便”“朦胧”“在”依次是名词、副词、动词、介词。

B. “传统文化”“低碳生活”“洒尽心血”“言谈举止”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C. “小时身体弱的我,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这句话的主干是:我不能玩。

D. “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目标的大雁相比。”可以缩为“与大雁相比”。【答案】B

【解析】

【详解】B.四个短语依次是偏正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并列短语。前两个结构相同。故选B。

7.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一文以时空为顺序,以作者跟随摄制组探险的两天行踪为线索,抒写了自己在不同地点的见闻感受。

B. 《恐龙无处不有》中“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

C. 《灯笼》以小说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D.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答案】C

【解析】

【详解】C.理解错误,《灯笼》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故选C。

8.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B. 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

C. 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D. 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D项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D运用了拟人。

点睛:这里是从修辞角度来对语言进行赏析,学生应了解常用修辞的特点及作用。如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对比: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反复: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夸张: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对偶:语句整齐、意韵铿锵。反问:增强语气,强烈抒情。学生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9.班级开展“古诗苑漫步”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为了解中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的情况,活动小组对3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请根据表格内容完成题目。

中学生课外阅读诗词情况调查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学生在课外阅读古诗词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_______________;二是

_______________。

(2)“田园风光,水乡平昌”,山清水秀是平昌一大特色。为宣传这一特色,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准备搜集整理有关山水的诗句,请从你熟悉的古诗词中选出两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写句子,完成诗集的寄语。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

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

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____________。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____________,有的灿烂盛开。

【答案】(1). (1)绝大多数中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时缺乏计划性,随意性比较强(2). 绝大多数中

学生不做读书笔记,缺少阅读积累和思考的习惯(3). (2)【示例】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4). (3)【示例】有的澎湃激昂(5). 有的含苞待放

【解析】

【详解】(1)解答此题要注意题干信息和表格内容。阅读题干可知此题是针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表格内容主要分两大部分,即“读书计划情况”和“读书笔记情况”。其中“读书计划情况”分为“有计划”“有时有计划”“没有计划”三个百分比的分析,观察数据可以看出近一半的同学读书没有计划;“读书笔记情况”针对“是否做读书笔记”分为“每读必做”“凭借兴趣做”“从不做”三种情况的百分比,观察数据可知,绝大多数学中学生不做读笔记。针对数据的分析回答即可。

(2)考查对诗句的积累与默写。根据题目要求写出有关山水的诗句即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3)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语言运用试题,答案不唯一。解答此类试题,需要仔细观察例句,抓住例句的句式、修辞进行仿写,语意连贯即可。“婀娜隽秀”与“巍峨挺拔”意思相对,据此,第一处横线上应紧扣“水”的特点,填写一个与“婉转低回”相对的短语即可。而第二处横线上应紧扣“花”的特点,填写一个与“灿烂盛开”相对的短语即可。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10.古诗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缺月挂疏桐,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式微》)

(4)一日不见,_______________!(《子衿》)

(5)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陆游《卜算子·咏梅》中表达自己意志坚定、坚持正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7)《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无为在歧路(2). 漏断人初静(3). 微君之躬(4). 如三月兮(5). 窈窕淑女(6). 君子好逑(7). 零落成泥碾作尘(8). 只有香如故(9). 可怜身上衣正单(10). 心忧炭贱愿天寒(11). 潭中鱼可百许头(12). 皆若空游无所依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诗词在背诵时不仅要注重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填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分,一些易错字可结合词义去背诵。本题注意“窈窕”“逑”“碾”的写法。

阅读古诗,完成各题。

野池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11. 诗歌的第一句描绘了池水满溢的景象,第二句描绘了植物的景象。

12. 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11. 丰茂(茂盛、果实丰硕)

12. 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

【11题详解】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时就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特征。“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野外的池塘水满的已经连到河堤,菱花已经结了果实,蒲叶茂盛。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满溢,植物结果、繁茂的景象。根据以上分析填充即可。

【12题详解】

考查诗句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根据意象特征,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蜻蜓上下鱼东西”:蜻蜓上下翩飞,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通过对野池中蜻蜓、鱼儿富有生命力的特征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点睛】诗歌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

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乙】

《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虛言也。陛下秉“四海之众,曾亡柱干”之固守于四境?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

(节选自《汉书》)【注释】: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⑤英俊:杰出人物。

13.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策.之不以其道

(2)济济

..多士

(3)才美不外见.

(4)诏书进.贤良

14. 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2处。

殆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

1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陛下秉四海之众,曾亡柱干之固守于四境?

16. “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甲】文第一段的内容,说说文中末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17. 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甲】文用托物寓意写法,强调①_____________;文通过讲道理的方法,【乙】强调②___________。

【答案】13. (1)用马鞭驱赶(2)众多(3)同“现”(4)选拔

14. 殆开之不广 /取之不明 /劝之不笃。

15. (1)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2)陛下拥有天下这么广阔的土地,怎么会没有栋梁之材可以固守四境呢?

16. 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无限痛惜的感情。(能答出“痛惜”即酌情给分)

17. (1). ①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2). ②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

【解析】【1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的文言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实词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注意:策:鞭打,用

马鞭驱赶。才美不外见(xiàn):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见,同“现”,表露。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

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根据语境作出相应调整。这句话意思是:原因大概

在于人才仕进之路开得不广,选拔任用不明,勉励又不笃厚。据此可断句为:殆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

笃。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

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

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之:定语后置的标志。或:有时。食:喂养。秉:

执掌。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句子情感的能力。“其真不知马也”的意思是“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结合整个句

子及前面一句“其真无马邪”,可以知道,不是没有千里马,是没有人认识千里马,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千

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分析文章论证方法的能力。根据“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可知甲

文是强调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乙文中多为引用名人或一些书中的语言进行论证,很明显是道理论证(引

用论证),从“以博聚英俊”可以看出,作者是希望统治者采取措施,招贤纳士。

【点睛】参考译文:

【甲】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

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诗经》说“因为有众多的贤士啊,文王得以安享天下”,孔子说“只有十家的小邑,也一定有忠信之人”,这些都是实话呀.陛下拥有天下这么广阔的土地,怎么会没有栋梁之材可以固守四境呢?原因大概在于人才仕进之路开得不广,选拔任用不明,勉励又不笃厚.传上说:“好的土质善于养育禾苗,圣明的君主善于供养人才.”中等资质的人都可以让他们成为君子.陛下应下诏书选拔贤良,赦免小的过错,不要求全责备,从而广聚英才.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秋之天目湖

郭树清

①天目湖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之地,湖水由250平方公里的河湖水汇集而成,俊秀的山、柔情的水,富有神奇色彩。

②秋天的天目湖,宛如成熟的少妇,优雅而恬静。这里湖水清澈,波光潋滟,层林尽染,菊黃桂香,让人陶醉。“① ”,天目湖不仅风光秀美,物产也很丰富。据称,天目湖里鱼类和水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品种繁多。水中鲜品、山林野莱等美味佳肴一应俱全。其中鱼贝类有几十种之多。这里以茶香、水甜、鱼头鲜闻名于世。中国有句古话:“② ”。环湖而居的天目湖人守望着万顷碧波,充满了希望和自豪。

③在湖岸上行走,全身上下润润的,暖暖的,漾着一股浓浓的草香。目之所及,竹林苍翠,峰峦如黛,云天似锦,真令人恍然有出世之感,全身上下通畅,心似轻舞飞扬。

④当我们一行坐上观光船游览天目湖时,两岸景物,影影绰绰,到处可见一幅幅美妙的画面。时值秋日,正是千树金黄,枫叶正红,素雅娴静,山水相宜,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七彩的光泽,仿佛浩淼湖中的蜃楼渔火,恍然如入仙境。湖面上游艇穿梭不息,泛起层层涟漪。远处群山连绵,岗峦叠翠,山环水绕一直向天边延伸成浑然天成的山水画……天目湖无不呈现了自然、生态的怡静、舒适,顿觉快意与舒畅

在心田流淌。

⑤此次天目湖之行,我们还来到距天目湖18公里的南山竹海。这里,山地、丘陵蜿蜒起伏,迎着晨曦,远远望去,云雾朦胧、重重叠叠,看不到尽头。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道幽径,步入竹林,晨雾散了,太阳出来了,眼前那漫山遍野青碧色的竹子挺拔清秀,碧翠葱郁,晶莹剔透。山间流水潺潺,河谷、翠竹相映生辉,临风起舞,婀娜多姿,真是入画成仙境,出音似天簌,给人以清新舒醉之感。这10万竹海即为10万亩的天然氧吧,在秋色正浓的季节里,更体现出它独特的魅力,自然美景幽静而壮阔,陶醉其中,它会让你的心情变得如此轻松,精神变得更加旺盛,旅途劳顿之感顿时尽消。

⑥秋天温暖的阳光洒落在天目湖碧波荡漾的湖水上;洒落在天目湖流水淙淙的山涧旁;洒落在天目湖清香嫩绿的茶叶上;洒落在天目湖那修长摇曳的竹海间;洒落在天目湖那果实累累的田园里;洒落在天目湖那绿荫丛中的农舍小楼,秋风拂动游人醉。

⑦岁月流逝,水韵悠悠。天目湖的风光是美丽的,看不完的春波雪浪,望不尽的孤帆远影,听不够的涛声拍岸,闻不厌的草木芬芳。天目湖是自然资源的富饶地,勤劳的天目湖人抓住改革开放的契机,谋求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使这块古老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到处呈现新农村、新资源、新人居的繁荣景象。天目湖必将迎来更滋润、更美好的明天。

(选自《散文》2013年第5期)

18. 请将下面两句俗语填入文中第二段话的横线处,使之语句通畅、表意清楚。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A.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B.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19. 仔细阅读第②~④段,说说作者描写了天目湖的哪些景物?写出了天目湖怎样的特点?

20. 有人认为,文章第⑤段花大量笔墨写了距天目湖18公里的南山竹海,与写天目湖无关,可删去。你认为呢?

21. 联系上下文,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语句。

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七彩的光泽,仿佛浩森湖中的蜃楼渔火,恍然如入仙境。

22. 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天目湖怎样的感情。

【答案】18. ①B ②A

19. 景物有:湖水、竹林、枫叶、群山写出了天目湖风景秀丽、优雅恬静、令人心旷神怡的特点。

20. 不能删去,详写南山竹海,再现此处迷人的景色,道出作者怡悦的心情,衬托了天目景色的优美,同时也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为后面抒情蓄势。(意近即可)

21.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阳光照射在枫叶上闪烁的光泽比作辱楼渔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此时

湖中流光溢彩、神秘变幻的景色特点。(意近即可)

22. 对天目湖景色的喜爱与赞美,对天目湖未来的美好祝福。(意近即可)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选取语句。需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相应的语句。“秋天的天目湖……这里湖水清澈,波光潋滟,层林尽染,菊黃桂香,让人陶醉。”景美人醉,结合这里的语境,应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天目湖里鱼类和水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品种繁多。水中鲜品、山林野莱等美味佳肴一应俱全。其中鱼贝类有几十种之多。这里以茶香、水甜、鱼头鲜闻名于世。中国有句古话:‘② ’。”先介绍天目湖的鱼类和水生动植物资源,以茶香、水甜、鱼头鲜闻名于世。然后用古话“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总结。所以答案为:①B②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筛选。仔细阅读第②~④段,可结合语句“这里湖水清澈,波光潋滟,层林尽染”“目之所及,竹林苍翠,峰峦如黛,云天似锦”“枫叶正红,素雅娴静,山水相宜,……湖面上游艇穿梭不息,泛起层层涟漪。远处群山连绵,岗峦叠翠”提取信息作答第一问。结合“天目湖不仅风光秀美,物产也很丰富”“真令人恍然有出世之感,全身上下通畅,心似轻舞飞扬”“天目湖无不呈现了自然、生态的怡静、舒适,顿觉快意与舒畅在心田流淌。”可概括作答第二问。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情节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重要情节作用类题型,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揣摩写作技巧,要根据语段写了哪些内容,与全文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对于主题有什么帮助等加以综合分析。文章第⑤段花大量笔墨写了距天目湖18公里的南山竹海,是为了衬托天目优美秀丽的景色,“它会让你的心情变得如此轻松,精神变得更加旺盛,旅途劳顿之感顿时尽消。”烘托出作者轻松的心情,使文章内容更丰富。所以这段不能删去。

【21题详解】

这里是从修辞角度来对语言进行赏析,学生应了解常用修辞的特点及作用如: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学生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仿佛浩森湖中的蜃楼渔火”明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湖光闪耀、恍如仙境的特点外,还要答出“我”对天目湖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2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情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的句子或段落去概括。我们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