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教育模块化“人”字形课程结构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教育模块化“人”字形课程结构探索
摘要: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教育定位还有待完善,尤其课程体系仍处于不断探索中。围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准则、价值取向,提出了由基础理论素质模块、人文素质模块、专业素质模块组成的模块化“人”字形课程结构,并分析了模块化“人”字形课程结构的内涵和特点。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课程结构;模块化“人”字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248-02
课程结构是指在学校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将所有课程类型或具体科目组织在一起所形成的课程体系的结构形态。它是课程体系的骨架,规定了组成课程体系的学科门类,也是培养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应用型本科教育以培养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使用面宽、创新意识浓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将企业需求和学校需求统一起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其课程结构必须体现出它的价值取向,根据生源个体差异来设置课程和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出符合地方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一、应用型本科课程结构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和价值取向
专业性质与特点决定了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结构应该遵循:(1)课程设置多维性。既要满足高等教育的学科体
系,又包含职业教育元素,侧重技术、技能及知识的应用性。(2)课程开发多元性。培养目标、市场需求、行业规范、学生特点,构成课程开发多元性。(3)课程目标定向性。遵循“鸟型不离卵”原理,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课程目标的应用性始终不变。(4)课程形态的自组织性。在知识体系中,基础理论处于稳定层,专业理论处于亚稳定层,技术知识处于不稳定层。因此具有职业性、技术性特征的应用型本科教育要实现持续、协调发展,其课程形态须具有较强的自组织性。(5)课程内容的实践性。由模仿性实践向开发型、智力型、创新型实践转换。(6)课程体系模块化。主要解决人才培养周期长和市场需求变化快之间的矛盾;解决知识适应性与职业岗位针对性矛盾;解决学生个性与课程计划相适应矛盾。(7)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应用型本科教育在于体现人的自我实现,课程设置多类型便于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进行学习。
同时,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结构的价值取向要以能力为中心。这里所要求的“能力”不仅是岗位能力,更应是职业岗位群能力;不仅是专业能力,也是综合能力;不仅是就业能力,更应是一定的创业能力;不仅是再生性技能,也是创造性技能。这样的应用型人才在以成熟的技术和规范为基础、具有某种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技艺和运用能力的同时,具有构建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的二次开发的能力、科学研究的能力。所以,实现“以能力为本位”是构建其课程体系的价值取向。
二、应用型本科课程结构的构建思路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课程结构应具有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课程结构的均衡性要求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而综合性更加注重加强学科的综合性,它要求学生将经验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对不同的学科提倡追求彼此之间的关联,相互补充,从而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改变现行课程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对于选择性,主要是针对地方需求、学生的个性差异而言,它要求课程的多元性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以显著的特色来突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方向,从而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均衡性保证了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相互平衡,综合性体现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宽口径,选择性突出了课程结构的差异化。三者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充分反映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本质特色。
基于以上考虑,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结构的构建思路应从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出发,围绕着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以高级职业资格认证为载体,强化职业技能和现代应用能力的培养。
值得注意的是,课程结构设计不能一劳永逸,应适时调整课程,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要求,使得人才培养方案具有现实性、现代性、可操作性。
三、模块化“人”字形课程结构探索
当前,国内外高等教育课程结构大致分为:专业纵深“i”型结构,在一定理论基础上为某个专业服务;专业分支“丫”型结构,
理论基础是为同一类多个专业方向服务;基础宽厚“a”型结构以基础面广、根基扎实为特点;纵条“m”型结构,以岗位知识与技能要求为依据决定课程内容与课程排序,针对性强;倒“t”字形结构,用于专业方向单一、专业面较窄专业;“山”字形结构,适用于专业方向较多的专业。
根据以上课程结构多种类型分析,结合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结构的基本准则和价值取向,构建的模块化“人”字形课程结构(见示意图),既体现了“a”形、“y”形结构的特征,又包含了“m”形、“山”字形结构元素。同时破除了学科之间的壁垒,突出了以人为本、彰显学生个性发挥、重在素质教育、技能培养、创新发展的应用型本科教育特色。
1.基础理论素质模块。理论素质模块的构建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的课程设置指导思想,也兼顾了生源基础理论知识差异化现实。三个子模块中分别设置若干基础理论课,虽然部分课程名称相同,但学分不同,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标准不同,供学生自选。
2.人文素质模块。人文素质模块主要是培养人的政治修养、敬业精神、诚信、责任心、行为规范、法规意识、人际交往能力、职业道德。同时提供了文理科学生互补的学科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依示意图所示,人文素质模块是支撑“人”字立稳的支柱,该支柱缺失,“人”字就会立不起来,自然倒下,因此任何类型层次的教育,必须重视先树人后成才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
3.专业素质模块。专业素质模块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顶
层设计,它紧扣培养目标分解成为四个子模块。其中,专业基础课程内容、知识范围介于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在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起桥梁与纽带作用。专业技能培养主要是为了拓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专业技能在求职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之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计算机应用水平、外语水平等正是学生进入职场的教育资本。面对这一现实,通识能力培训专门对学生设置了外语、计算机能力提升相关课程和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志向加以选择,全方位拓展个人就业能力,为学生尽快就业提供一条快捷通道。实践实训课是专业素质模块的关键环节,它让学生亲自顶岗操作,使学生加深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可以将专业知识与实践实训课进行匹配,使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对应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在理论中提升实践。
从示意图看出,基础理论素质模块、人文素质模块好比人的左腿和右腿,专业素质模块好比人的整个上身。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其中,人文素质模块是做人的基础,理论素质模块是知识的铺垫与承接,专业素质模块是培养目标的核心。
四、模块化“人”字形课程结构的特点
1.正视学生的差异。应用型本科教育生源质量整体参差不齐。因地域因素、政策因素,许多学生入学起点不同,甚至生理、心理素质也有差别。模块化“人”字形课程结构充分考虑了这点,学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