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教育模块化“人”字形课程结构探索

合集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创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

立德树人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创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

立德树人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创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发布时间:2021-07-13T16:03:03.957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月8期作者:叶静[导读] 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在“双创”的思维下构建“课程思政叶静宁波财经学院,浙江省宁波市 315175摘要: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在“双创”的思维下构建“课程思政”,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改变应用型本科院校传统的课程体系,推进双创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模式,对于培养创新创业型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对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建设现状,提出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模块化课程结构、构建“双创”价值引领下的课程标准、建立多元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等策略,提升应用型高校课程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立德树人;双创;课程思政;课程建设一、引言2019年教育部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因地制宜地设课,建设一批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流本科课程。

2020年5月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高校要结合学校发展定位,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潘懋元先生认为“课程居于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育的心脏。

”可见,课程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课程改革的成功最终决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功。

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已经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设置创新创业课程,并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

同时,课程思政是国家战略部署的新课程建设方向,双创教育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双创与课程思政融合将必然在课程建设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推动课程建设水平的提升,加快一流课程的建设进程。

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培养符合新时期发展应用型人才的必要举措和有效途径。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2019年6期师资·人才高教学刊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蒙昌宇,谭明雄,覃其品(玉林师范学院,广西玉林537000)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和社会需求变化,已形成了多元化的办学格局。

高等本科院校的发展分类型和层次,注重特色发展,调整办学定位,选择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已成为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2015年10月,教育部等三部委《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等方面转变。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要求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高校转型的内核是产教融合,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改革落到实处,确保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产业发展相适应,在结构、质量、水平上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相匹配,这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改革的最高使命。

然而,当前对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过程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如下问题与困境:(1)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不适应。

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在升级为本科院校后,没有确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仍然按教学型、研究型、教学研究型、研究教学型等思路来明确其办学定位,在师资力量和科研条件不完善的情况下盲目向研究型、综合型大学进行转型,抛弃了原有优势学科,失去了原有办学特色。

(2)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课程体系缺乏多元整合。

由于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产教融合的时间较短,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上,显得办学经验不足,相关课程体系的内容不够丰富,没有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多元课程体系。

地方本科院校课程规范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地方本科院校课程规范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地方本科院校课程规范化建设探索与实践【摘要】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以及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推动了课程规范化建设。

地方院校课程规范化建设应厘清概念,抓住重点,实现课程信息化和课程资源共享,服务于教学实践,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地方院校课程规范化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工作,而课程规范化建设是高等学校课程建设的中心环节,其建设水平是衡量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中,大批地方高校迅速成长起来,规模不断扩大,专业、课程不断增加,课程的规范化建设明显滞后于学校规模的扩张,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

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应及时启动新一轮课程规范化建设,搭建适合地方本科院校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框架,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

一、地方高校课程规范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重点地方高校进行课程规范化建设十分必要,原因在于:首先,地方本科院校经过近10年的发展,逐步由原来的单科性学校向多学科综合大学迈进,新学科和新专业的不断产生,带来了课程设置的混乱,很多专业开设课程的学期、学分数、课程性质、课程名称等不能有机统一,给教学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

其次,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来临,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也经历了大的变革,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果。

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地方院校课程设置结构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有待于规范。

最后,高校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仅引起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对课程建设的方方面面也都产生了深入影响,需要制定新的课程规范。

地方院校新一轮课程规范化建设,除按课程对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多媒体课件、考试大纲等外在形式要件对课程进行规范统一外,重点应对课程内容是否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学分学时、教学进程是否合理、考试考核是否适当等进行重新规范,对课程信息化建设、开放性课程建设及核心课程建设作出规范要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值分析”的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值分析”的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
【 摘
展。
要】 本文从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 才培养 出发 , 从教 学观念、 教 学内容 、 教 学环节等方 面探讨 了基 于模 块化的数值分析教 学改革与发
【 关键词 】 应 用型人才 ; 模块化 ; 数值 分析 ; 教 学改革
应 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 内涵 是随着高等教育 的发展而不断 发展的“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 以能力 为中心 . 以培养技 术应用型专 门人才为 目 标 的” Ⅲ 本科应用型是本科 层次教育 . 既有着普通本科教 育的共性 , 又有别于普通本科的 自身特点 , 它更加注重的是实践性 、 应 用性和技术性 。 合肥学院的办学定位为 “ 地方性 、 应用 型、 国际化 ” 。 模块化教学 改革是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 点项 “ 改革高等学校应用 型人才培养模 式” 的重要改 革内容 。 根据我院的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 , 扎实有效地推 进模块化教育教 学改革是社会 、 经济和科技发展 的需要 。 在此背景下 .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必将进入一个新 的高潮 。 如何对数值分析课程进行模块化教学改革, 构建应 用型人才培养 目 标 要求的课程体系, 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 与实践 的课题 。笔 者在 多年讲 授“ 数值分析” 基础上 . 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基于模块 化的“ 数值分析 ” 教 学改革作 了思考与探讨 时. 在其毕业证书上就可更清 晰地记 录已修模块 . 一个模 块化的专业 的内容 比起非模块化专业来说则更具有说服力 。此外 , 不 间断 的记录 已完成模块及成绩 . 又能使学生在毕业之前 每一时刻 的已具备 的能力 更加透明地得到反 映。 第 四, 简化 的学习成绩的认定 。 模块化 的教学体 系可 以简化高校间的成绩 的认定 方便转学或出 国学习。 模块 描述包 含有完成 该模 块 的工作花 费—— “ 学 习负担( w o r k l o a d ) ” , 使得对 已取 得成绩的评定变得简单 。 ( 注: 学习负担是用来描述一个大学生 在学 习 上 的时间花费 , 是计算学分 的依据 . 如 1 学分= 2 8 学 时的学 习负担 , 即 学生必须投入 2 8学时学习. 通过考核才可获得 1 学分 : 如果一个模块 为 6学分 . 其学习负担为 1 6 8学时 . 以每学期 5个模块计算 , 一个 学期 的学习负担就为 8 4 0学时 , 一学年 1 6 8 0学时 一个学生必须完成 2 4 0 学分的学 习任务 .即必须投入 6 7 2 0学时的时间学习并通过考试才能 获得学士学位 ) 第五 . 个性化的学 习进程 的塑造 。 对学生而言 . 模块化 能够为其个性化的塑造提供可能 。 较小的 、 灵 活的、 彼此相互联系的模 块比 起 内容庞大 的专业课程来说 可以产生更多的组合。 学生个性化的 1 数值分析的模块化教学观念改革 程度则取决于在人才培养方案 中模块选择的 自由度 一个模块化的教 所谓模块 ( M o d u 1 ) . 描述 的是 围绕特定 主题 或 内容 的教学 活动的 学活动 能够把不 同领域的能力 培养有机地联系起来 。 基 于以上特点 . 对“ 数值分 析” 课程 的模块化教学作 了以下思考 。 组合, 或者说 , 一个模 块是一个内容上及时 间上 自成一体 、 带学分 、 可 “ 数值分析 ”课程是研究各种数学 问题求解的数值计算方法及其 检测 、 具有 限定 内容的教学单元 , 它可 以由不 同的教学活动组合而成。 可以促进学 模块 内容包括单一课程 , 若干相关课程知识点的组合 . 实验课 程 . 或实 理论的一门课程 通过这门课 程的理论分析与实验设计 . 生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和解决 问题 .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和独立 思考能 习, 理论课程与实践的组合 。 围绕特定 主题或 内容的教学单元 。 模块是 有效培养学生 的算法分析设计 、 程序设计能力 , 进而提高学生科学 以应用能力为出发点进行设计的 . 当学 生修 完某一模块后 . 就应该能 力 . 要实现这样 的 目 标. 就要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协调配合 , 启 够获得相关方面 的能力 。 从 以知识输人为导 向( I n p u t —O f e n t a t i o n ) 的 计算的能力 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 大胆创新 教学理念的 “ 哪些内容我要 讲授” 变成 以知识输 出为导 向 f 0 u t p u t — 在教学内容上 . 数值分析课程教学内容进行 了优化 。基于教学 内 O r i e n t a t i o n 1 的教学 理念 的“ 哪些能力学 生通过学 习应 该获得 的” 促使 浓缩性和趣味性 的分析, 我们首先根据应用型本科 院 教育方式公开化 和灵活化 . 满足高校及学生 日 益增长的对灵活性的需 容要具有先进性 、 校人才培养的特点. 合理地制定数值分析课程 的教学基本要求 其 次优 求以及 实现教学组织更高的透明化及 有效性 使其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 系统性 、 思想性和启发性 。譬如 “ 数值分析 ”是研究各种数 学问题求解 的数值计算方法及其理论 选教学内容, 将数学实验融合到数值分析 、 数学建模 中。最 的一门课 程目 。在理 、 工科数学类科 目教学体 系中. “ 数值分析” 起着承 对相近课 程进行 了整合 . 该课程是- -I ' q 实践 陛较强的课程 。我们对 上启下的作用 . 是高等理工科 院校的重要基础课程 . 同时也具有培养 后实验课程教学 内容优化 。 以达到学以致用的 目的。具体做法是 : 从实 际问 学生创新 思维 、 创新能力 的特点。数值 分析的教学 目的不是让学生仅 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 , 核辐射量的测量 仅会利用 己有 的算法去解决某些 问题 , 而应有理有据 地、 系统地传授 题 出发设计实验题 目提 高学生的兴趣 。如网络流量 、 根据 山区地形采样点数据来绘制 地形 图与插 其基本思想 、 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 。数值分析 的宗 旨应是提高学生数 与计算与数据拟合理论 . 导弹追踪问题 与微分方程数值解 , 核废料 的妥 善处理 、 油罐刻 学素养和使学生 掌握实用算法并重。这就是说要使学生能够知其然 . 值理论 . 都是把数值分 析与工程实例 相结 更得知其所以然 . 并能让学生在遇到新问题时有能力依靠数值方法去 度设计 问题与方程组的求根 问题等 . 另外, 在实验中。 可以通过引入无法手工完成 的实例, 如规模较大的 解决 , 注重培养学 生举一反三 的能力。 因此 . 理论方法和应用 都不可忽 合日 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让学生真正体会 到使用计算机编程 的重要性 。 在编 视, 这就要求对教学 内容 、 环节等重新优化设计 。 程 和运行 的过程 中. 一方面学生对 已学习的算法会有 更深的理解 。 另一 2 数值分析的模块化教学 内容、 环节等改革 方面。 通过程序运行结果的显示。 以及各种算法之间的 比较实验结果分 可 以帮助学生通过图像动态直观地理解算法的优缺点 。 模块化教学具有 以下优点 : 第一 , 灵活的教学安排 。 模块化的教学 析. 在教 学方式 上 . 首先讲清每一个 主题 的背景 、 目的和算法 设计的 结构能够更好 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 对一个 高校而言 . 面临着 这是讲课 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 的环节 。通过对实际应用背景 日 益增长的竞争压力并 为有 限的资源所 困扰 . 因此必须将 自身的优 势 出发点 . 可 以激发 学生的学习欲望 . 提供建立数值 方法 的实 际应用源 集 中起来 教学安排 的灵活 陛还可满足不断强化 的跨学科和 国际化的 的描述 . 体现数值方法 的价值和意义 以实例启示学生为什么建立数值方 需要。 第二 , 有效的教学组织。 因为所有 的模块大多数都是在一个学期 泉 . 应该 如何引进数值方法_ 引 。 例如 , 在教学中利用 M A T L A B 强大的数 之内或在一个 集合块结 束之后进行考核 .这使的教 学结构 较为紧凑。 法、 应用 于汽车 、 飞机 等的外型设 计 , 计算 机的 图 这 同时又是一种较为严格的教 学组织 . 能够促使学生在规定的学期 期 值图形 图像处理功 能 . 图像模式识 别与处 理 , 样条技 术的引人使 外型设 ( 下转第 5 9页 ) 限内较快完成学业。 第三 . 透明的个 性化学 习进程 。 当学生完成其学业 形 、

应用型高校数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与研究

应用型高校数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与研究

应用型高校数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与研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应用型高校的培养目标已经从培养理论知识为主转变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

在这种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数学课程的模块化教学改革变得尤为关键。

模块化教学是将复杂的课程内容分解为一个个独立的模块,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和教学。

每个模块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通过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逐步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在进行应用型高校数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时,首先需要对现有的课程进行分析和整理。

确定数学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将其拆分为独立的模块。

还需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具实际操作性的数学课程。

模块化教学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将课程知识拆分为不同的模块,学生可以更加集中地进行学习,同时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学习,更好地消化和吸收知识。

模块化教学还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模块的难易程度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模块化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数学课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问题,设计相关的模块,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问题解决中。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

要实现应用型高校数学课程模块化教学的改革,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首先是教师培训问题,只有经过专业培训,教师才能够熟练掌握模块化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其次是课程管理问题,需要建立相应的课程管理体系,监控和评估模块化教学的实施情况。

最后是学生评价问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馈对于模块化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估。

应用型高校数学课程模块化教学的改革是必然的趋势。

通过模块化教学,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习效果和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做中学,在学习中构建理论体 系
Learning By Doing Instead Of Teaching
方法:目标驱动 、产学研结合
4.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3]
服务 面向
地方性
开放性
应用型
服务 平台
理念 借鉴
国际化
开放性
5.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三段式[1]
专业课 专业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
封闭,没有意识到全球化导致国际化办学,领导出国多,老师出国少; 没有意识都高等教育大众化必然导致多样化办学,依然求大、求全、求高;
硕士点、博士点等。
5.确定正确的办学定位[1]
培养目标 培养途径 培养体系
创新特征
应用型本科
应用型人才
知识、能力、素质并重
学术性与职业性并重 知行合一 专业与素质结合
文理是知识的两面,屈原有离骚也有天 问,亚当斯密有《国富论》也有《道德 情操论》。
民国时期的理工人才都有很好的国学根 底与文学修养。60年的文理分割 文理融通的案例:断代工程、郑和下 西洋。
6.应用型大学课程体系:知识的整体性[1.2]
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知识、能力、素质(人格)的提 法;这也是教育部的提法。
4.教育经济学的视角[3]
教育经济学这个视角也是要回答,为什么人才培养目标中要强调 创新型。
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普通教育。 Krueger和Kumar(2002)的研究指出,欧洲和美国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表现
和其教育系统中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导向密切相关。 相对于美国、欧洲国家的中等和高等教育中,更偏重于特殊技能培养挂钩的
课程体系指构成某一学科、 专业的课程及其之间的关系
微观的教材体系,是某专业 内某些具体课程的教学内容。

《人体形态学》模块化教学改革方案

《人体形态学》模块化教学改革方案

《人体形态学》模块化教学改革方案《人体形态学》模块化教学改革方案一、引言在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中,人体形态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它涉及人体结构、器官形态、解剖学和组织学等内容。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很难持续保持学习的兴趣。

本文将探讨《人体形态学》模块化教学改革方案,以期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分析1. 缺乏趣味性:传统的教学内容以死记硬背为主,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知识点繁杂:人体形态学知识点多且杂,学生容易感到困惑和压力。

3. 教学资料单一:传统的教学资料形式单一,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三、模块化教学改革方案1. 引入多媒体教学:结合实际案例、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生动直观地理解人体结构。

2. 设计生动有趣的实验课: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实验课,让学生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以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3. 分模块授课:将原本杂乱的知识点分门别类,按照模块化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点。

4. 引入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四、总结与回顾通过对《人体形态学》模块化教学改革方案的分析和探讨,我们可以看到,模块化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尤其是引入多媒体教学、设计实验课和互动式教学等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体形态学知识。

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并实施模块化教学改革,为医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人体形态学》的教学工作者,我对模块化教学改革方案持支持态度。

通过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他们更加活跃地参与课堂,对知识点的掌握也更加扎实。

我坚信模块化教学改革方案对于《人体形态学》课程的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

思路延伸:1. 模块化教学对医学生学习成绩与职业素质的提高有哪些影响?2.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的方式?3. 模块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及解决办法是什么?结语:通过对《人体形态学》模块化教学改革方案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模块化教学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大学语文模块化教学模式探索

大学语文模块化教学模式探索

大学语文模块化教学模式探索本文根据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现状和课程特点,把“模块式教学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大学语文教学模式中,对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和课堂结构进行模块化整合,构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使大学语文教学更加平台化、整合化、现代化,充分发挥本课程的优势,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标签]大学语文教学模式内容模块结构模块[文献标识码]A大学语文是大学人文教育的主要课程,承载着中华民族母语教育的重要功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大学生语文水平呈整体下降趋势,人文素质不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大学语文课程在许多高校仍处于一种边缘状态,其重要性与受重视程度并不相匹配。

从大学语文的研究现状看,对其性质、功能等理论研究较多,而在教学实践领域研究较少,尤其是对具有可行性教学模式的研究更加薄弱。

从大学语文的教学现状看,教学中的一些潜在问题也日渐凸显,如教学内容庞杂、散乱,缺少整体性、针对性和系统性;教学方式、方法陈旧、呆板,缺少互动性和现代性等。

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发挥大学语文的教育功能。

为此,要使大学语文走出边缘状态,充分发挥其在全面培养人才中的作用,除了决策者的重视外,大学语文教师也应高度重视教学领域中的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使大学语文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指出:应该把教学看成一个系统,综合地研究教学过程,用系统的观点、方法来考察教学,对教学应综合分析、整体设计,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诸要素构成的合力;“模块式教学法”(目前在理工科的教学中有所应用)的主要优势在于根据培养人才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等,按需施教,目标明确,在优化教学资源、整合教学内容、培养能力等方面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等。

下面以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为依据,来探讨大学语文模块化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内容模块化的教学模式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涉及面极广,要在十分有限的课时内,要求教师面面俱到地去讲授所有的知识是不可能的;又因为各高校大学生的专业、语文水平的差异性等因素,不可能有万能的教材去适合和满足所有高校的需求。

新文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新文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新文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作者:姜家磊来源:《公关世界》2024年第16期摘要:新文科建设是我国文科教育的重要改革,为了适应新文科建设的要求,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产教融合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融合了高校和企业的优质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氛围和就业出路。

在新文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存在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不完善、实践课程与实务工作不匹配等问题。

结合新文科发展的要求,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应该通过以市场需求和企业实际岗位专业技能要求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以多元主体参与的方式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等措施优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

关键词:新文科建设;产教融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引言2018年我国提出“新文科”概念,并于2019年将“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纳入本科教育改革。

新文科建设是应对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国家战略之一[1]。

新文科建设是指打破传统文科思维界限,以传承创新的方式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与协同共享[2]。

新文科的建设也是培养储备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举措。

2024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的通知》,要求“加大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力度,通过校企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应用型专业人才缺口较大,特别是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等先进技术为代表的创新型产业。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企业输送了大量适用人才,有力支撑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也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主要模式。

当前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不仅是教学改革的制度安排,而且成为经济制度、产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3],作为来自企业管理实践的管理类专业,其与产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学校与企业广泛展开合作,协同教学育人一直是管理类专业的重要教育方式。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路径选择r——以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的转型实践与探索为例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路径选择r——以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的转型实践与探索为例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路径选择r——以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的转型实践与探索为例潘美金;陈国荣【摘要】实现部分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既是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总体部署和全局要求,也是高校全面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内涵质量的战略机遇和必然选择.为此,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在应用型的办学顶层设计、学科专业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团队、教学体系、办学特色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特色的转型道路,以真正激发起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自身活力.【期刊名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28)002【总页数】6页(P58-63)【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转型实践与探索;路径选择【作者】潘美金;陈国荣【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福建福清 350300;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福建福清 35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0最近几年,地方本科院校主动向应用型转变,不仅在各高校间达成共识,而且也普遍付之以行动。

然而,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从应用型本科建设成效看,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不少困惑和问题。

尤其是如何有效转型,不仅是地方本科院校普遍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是急待研究的现实课题。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于2015年作为福建省首批被确定为整体转型的试点高校,立足产业、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纽带,充分利用福建“六区叠加”的区位优势,坚持学校的整体转型与福建省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同频共振。

在5个省级服务产业试点专业群的示范下,全面加强各专业群间的融合发展。

在与福建师大本部差异化发展中寻求突破,不断提出新举措、新思路,有力地促进学校的整体转型。

自2015年以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福建省也相继出台了关于引导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总体要求。

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地方院校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国家各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

由于地方院校在师资力量、教学条件以及学科建设等方面与重点院校存在差距,如何构建适合地方院校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从产学研结合的角度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要以产学研结合为基础。

这就要求地方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联系,促进校企合作,强化人才培养的实践和应用能力。

地方院校可以依托当地企业和产业,开展实践教学和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就业和社会适应能力。

2. 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也是关键。

地方院校可以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需求特点,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

地方院校还应该注重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在于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地方院校可以通过开设实训基地、实验课程、实践项目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实验室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地方院校可以通过加大实验室建设的投入,提高实验设备的先进性和完备性,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验条件。

地方院校还可以与当地企业合作,建设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展地方院校可以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如企业实训基地、科研合作项目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习机会。

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地方院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打造模块化课程,重构能力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合肥学院 蔡敬民

打造模块化课程,重构能力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合肥学院 蔡敬民
人才培养 方案 重构课 程体系 质 量监 控体系 学生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构建实 践教学体系
师资队 伍建设
系统设计 分步实 施 项 目推动
合肥学院

*
二、借鉴 德国应 用型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构建人才培养 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理论课程体系
学 校 办 学 定 位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合肥学院

*
五、改革成效——试 点专业毕业 生就业 率高
省教育厅审定就业率(%) 试点专业
共建专业
生物工程
Biotechnologie
化学工程
Chemietechinik
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
Fachhochschule Hannover
电子技术
Elektortechinik
机械制造
Maschinenbau
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
Fachhochschule Osnabrück
经济
Wirtschaft
合肥学院 *
2008,8
h h h
上课 h
h
练习
四、我校推进 模块 化的路径——理论 研究与探索是基础
Ø 2004年,我校和德、奥、泰高校承担欧盟亚 洲链项 目(39万欧元) 。 该项 目主要是构建环 境工程专业 模块 化教学体系。 Ø 2007年通过 欧盟项 目验 收。 Ø 2010年,获 得省级 重点教学研究项 目《合肥学院模块 化课 程体系改 革研究》。 项 目名称: Curricula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oriented sustainable resource management in China and Thailand 项 目号:ASI/B7-301/98/679-048(75355)

民办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民办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民办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作者:高敏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1年第20期[摘要]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中后期,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课程、人才培养等都向应用型转型、转变。

到2022年,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

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并以青岛恒星科技学院为例,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现存的问题进行阐述并分析原因,提出了有效应对策略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切实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关键词] 民办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特色[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1)20-0218-02一、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分析民办大学以其办学类型的多样化和灵活性,满足了社会不同层次和行业受教育的需求。

同时,民办大学重点培养高级技能人才,根据市场需求,随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所以充分满足了经济发展对适用人才的需求。

民办高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在专业设置、合作模式、办学层次等方面体现了一定特色的运作机制,凭借其自身鲜明的办学特点和办学形式在高等教育领域开拓了一片新天地,是中国教育不可忽视的有生力量。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从2014年升本后至今一直致力于应用型本科的探索研究,创建了基于产权为纽带的产教深度融合,学研企融为一体的运行机制。

方向集中在提升应用型大学内涵建设,以打造一流应用型大学为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一)教师队伍建设1.青年教师占比过大,教师队伍结构需进一步优化。

师资短缺、数量不足,是民办本科院校一直存在的问题。

由于民办本科院校发展不成熟,本科专业和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为满足本科教学需要,学校积极招聘教师。

几年来,虽然师资队伍规模不断扩大,但是新进教师以青年教师为主,造成了青年教师比例偏高。

2.各专业教师队伍发展不均衡。

学校虽然对专业发展及师资建设制定了整体规划,但由于部分专业的师资人才缺乏,导致各专业教师队伍发展相对不均衡。

应用型高校数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与研究

应用型高校数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与研究

应用型高校数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与研究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应用型高校数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成为了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模块化教学是指将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要求进行划分,然后将每个模块独立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教学方式。

它以学生为中心,突破传统课程安排,将知识进行重新组织,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应用型高校数学课程模块化教学的改革是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

应用型高校数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的意义。

传统的数学课程教学往往都是按照一定的知识点和章节展开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容易迷失在大量的知识之中,缺乏整体性的认识和把握。

而模块化教学改革可以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划分,并进行交叉引用和延伸,使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明了。

通过模块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

应用型高校数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

模块化教学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是如何准确划分模块。

模块的划分应该是有机的、有序的,同时要符合学科的规律,不能过于碎片化,也不能过于复杂。

其次是教师的角色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而在模块化教学中,教师更像是引导者和组织者,需要更加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再次是评价体系的建立。

模块化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传统的考试评价体系往往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在模块化教学中,还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接着,应用型高校数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对策和方法。

在模块划分方面,教师可以从数学知识的逻辑关系和实际应用出发,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划分,在每个模块中加入丰富的例题和实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校模块化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

高校模块化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

高校模块化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高校课程设计与实施也在不断创新与完善。

近年来,模块化课程设计与实施在高校教育中逐渐受到关注与重视。

本文将围绕高校模块化课程设计与实施展开研究,探讨其意义、方法、挑战和发展趋势。

一、模块化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意义1. 个性化学习:模块化课程设计与实施可以满足学生因素差异,更好地满足个体学习需求,提供学习的个性化选择。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和学习进程选择适合的模块,提高学习效果。

2. 多元发展:模块化课程设计与实施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多元发展的能力。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不同的模块进行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

3. 提高教育质量:模块化课程设计与实施可以促进高校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提高教育质量。

模块化课程设计能够更好地结合实际需求,将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模块化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方法1. 分析需求:在进行模块化课程设计与实施前,首先需要对学生的需求进行仔细分析。

通过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和形式的需求,为后续的课程设计提供依据。

2. 设立课程模块: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适合的课程模块。

每个模块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学习单元,包括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学习目标。

3. 制定学习计划:对于每个模块,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应该明确学习的目标、内容和学习时间,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进程。

4. 教学组织与实施:根据学习计划,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座、实验、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5. 学习评价和反馈:在模块化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及时进行学习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三、模块化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挑战1. 师资力量:模块化课程设计与实施需要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师队伍支持。

现阶段,要想同时具备各个领域教师的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与模块化教学实施的研究与探索

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与模块化教学实施的研究与探索

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与模块化教学实施的研究与探索
随着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与改进,模块化课程体系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课程设计模式。

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模块化教学实施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研究基于对国内外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与模块化教学实施的
综述和分析,着重探讨了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概念、特点、优势和实施过程。

同时,本研究还分析了模块化教学实施中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和建议。

通过实证研究,本研究发现,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而模块化教学实施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经验,而学生则需要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基于本研究的结论,我们建议高校应加强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教师的教学培训和支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 1 -。

应用型高校数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与研究

应用型高校数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与研究

应用型高校数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与研究一、模块化教学的理论基础模块化教学是一种以模块为单位的教学方式,把学科知识划分成几个模块,每个模块有不同的目标、内容和要求。

模块化教学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采用学科知识的分解与集成的教学策略,将学习任务按照不同的模块进行安排,使学生在不同的阶段掌握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模块化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学生中心教学理论、差异化教学理论、知识结构理论和认知策略理论等。

学生中心教学理论强调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位置,从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出发,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我发现。

差异化教学理论则强调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利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材和实践活动,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和兴趣。

知识结构理论则认为知识是由不同的组成部分构成的,应该把同一领域的知识划分成不同的模块,明确知识的内部结构和逻辑关系。

认知策略理论则认为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包括问题解决策略、学习策略和创新策略等,以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二、模块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模块化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1. 灵活性强:模块化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进行个性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目标。

2. 教学内容精细:模块化教学能够将复杂的知识点划分成多个模块,每个模块的内容都非常精细,方便学生确切地了解和掌握知识。

3. 教学流程连贯:模块化教学能够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同时也能够逐步完善和丰富知识,使学习过程更加流畅和连贯。

4. 学生参与度高:模块化教学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他们的自我发展和全面成长。

5. 教学效果显著:模块化教学实际应用证明,通过模块化教学,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理解更深入,效果更明显。

1. 对数学课程进行模块化设计应用型高校数学课程一般分为大学数学、线性代数等基础课程和概率论、数理统计等应用课程。

地方应用型高校师范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地方应用型高校师范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地方应用型高校师范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作者:于亚楠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第10期【摘要】“模块化”课程设计是依照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思想和原则来设计的课程设计管理新模式,它是以课程设计教学形式、管理分析为基础,充分考虑课程设计管理和课程设计实施要求,将课程设计内容分为相对应的课程设计模块。

本文研究了地方应用型高校师范专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认为当前地方应用型高校师范专业在课程教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构建地方应用型高校师范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知识点模块化,完善教学方法和体系,完善制度建设和建立评价机制。

【关键词】模块化课程高校师范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0-0190-03模块教学法最初是在职业教育的背景下提出,以其培养学生实践、创新、学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通过理论知识的转移促进专业技能的提高[1-2]。

它可以把复杂庞大的系统分解成若干个灵活的小模块,通过解决每个模块,达到优化整体问题的目的,从而明晰学生的学习目标,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3-5]。

在新课标发布后,我们将“模块”的概念引入到课程构建中,使静态的、分离的、单一的教学转变为动态的、一体化的、开放的教学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本文分析了模块化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高校师范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希望通过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革除目前教学弊端,发挥释放学生学习动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1.模块化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并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以固定的教学大纲进行按部就班的模式展开教学,这类教学模式僵化,也并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存在一定弊端。

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模块式教学并不是按照教学大纲,按部就班的全面讲授书本内容,而是结合學生自身的专业特点,选择性地建立教学模块,深入讲授相关的知识内容,并通过一定的规划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将所学模块串联为一个整体,从而掌握知识方法,模块化教学模式将学生看作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从学生角度出发,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能动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教育模块化“人”字形课程结构探索摘要: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教育定位还有待完善,尤其课程体系仍处于不断探索中。

围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准则、价值取向,提出了由基础理论素质模块、人文素质模块、专业素质模块组成的模块化“人”字形课程结构,并分析了模块化“人”字形课程结构的内涵和特点。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课程结构;模块化“人”字形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248-02课程结构是指在学校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将所有课程类型或具体科目组织在一起所形成的课程体系的结构形态。

它是课程体系的骨架,规定了组成课程体系的学科门类,也是培养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

应用型本科教育以培养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使用面宽、创新意识浓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将企业需求和学校需求统一起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而,其课程结构必须体现出它的价值取向,根据生源个体差异来设置课程和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出符合地方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一、应用型本科课程结构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和价值取向专业性质与特点决定了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结构应该遵循:(1)课程设置多维性。

既要满足高等教育的学科体系,又包含职业教育元素,侧重技术、技能及知识的应用性。

(2)课程开发多元性。

培养目标、市场需求、行业规范、学生特点,构成课程开发多元性。

(3)课程目标定向性。

遵循“鸟型不离卵”原理,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课程目标的应用性始终不变。

(4)课程形态的自组织性。

在知识体系中,基础理论处于稳定层,专业理论处于亚稳定层,技术知识处于不稳定层。

因此具有职业性、技术性特征的应用型本科教育要实现持续、协调发展,其课程形态须具有较强的自组织性。

(5)课程内容的实践性。

由模仿性实践向开发型、智力型、创新型实践转换。

(6)课程体系模块化。

主要解决人才培养周期长和市场需求变化快之间的矛盾;解决知识适应性与职业岗位针对性矛盾;解决学生个性与课程计划相适应矛盾。

(7)课程设置的灵活性。

应用型本科教育在于体现人的自我实现,课程设置多类型便于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进行学习。

同时,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结构的价值取向要以能力为中心。

这里所要求的“能力”不仅是岗位能力,更应是职业岗位群能力;不仅是专业能力,也是综合能力;不仅是就业能力,更应是一定的创业能力;不仅是再生性技能,也是创造性技能。

这样的应用型人才在以成熟的技术和规范为基础、具有某种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技艺和运用能力的同时,具有构建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的二次开发的能力、科学研究的能力。

所以,实现“以能力为本位”是构建其课程体系的价值取向。

二、应用型本科课程结构的构建思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课程结构应具有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课程结构的均衡性要求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而综合性更加注重加强学科的综合性,它要求学生将经验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对不同的学科提倡追求彼此之间的关联,相互补充,从而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改变现行课程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对于选择性,主要是针对地方需求、学生的个性差异而言,它要求课程的多元性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以显著的特色来突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方向,从而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

均衡性保证了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相互平衡,综合性体现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宽口径,选择性突出了课程结构的差异化。

三者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充分反映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本质特色。

基于以上考虑,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结构的构建思路应从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出发,围绕着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以高级职业资格认证为载体,强化职业技能和现代应用能力的培养。

值得注意的是,课程结构设计不能一劳永逸,应适时调整课程,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要求,使得人才培养方案具有现实性、现代性、可操作性。

三、模块化“人”字形课程结构探索当前,国内外高等教育课程结构大致分为:专业纵深“i”型结构,在一定理论基础上为某个专业服务;专业分支“丫”型结构,理论基础是为同一类多个专业方向服务;基础宽厚“a”型结构以基础面广、根基扎实为特点;纵条“m”型结构,以岗位知识与技能要求为依据决定课程内容与课程排序,针对性强;倒“t”字形结构,用于专业方向单一、专业面较窄专业;“山”字形结构,适用于专业方向较多的专业。

根据以上课程结构多种类型分析,结合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结构的基本准则和价值取向,构建的模块化“人”字形课程结构(见示意图),既体现了“a”形、“y”形结构的特征,又包含了“m”形、“山”字形结构元素。

同时破除了学科之间的壁垒,突出了以人为本、彰显学生个性发挥、重在素质教育、技能培养、创新发展的应用型本科教育特色。

1.基础理论素质模块。

理论素质模块的构建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的课程设置指导思想,也兼顾了生源基础理论知识差异化现实。

三个子模块中分别设置若干基础理论课,虽然部分课程名称相同,但学分不同,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标准不同,供学生自选。

2.人文素质模块。

人文素质模块主要是培养人的政治修养、敬业精神、诚信、责任心、行为规范、法规意识、人际交往能力、职业道德。

同时提供了文理科学生互补的学科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依示意图所示,人文素质模块是支撑“人”字立稳的支柱,该支柱缺失,“人”字就会立不起来,自然倒下,因此任何类型层次的教育,必须重视先树人后成才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

3.专业素质模块。

专业素质模块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顶层设计,它紧扣培养目标分解成为四个子模块。

其中,专业基础课程内容、知识范围介于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在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起桥梁与纽带作用。

专业技能培养主要是为了拓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专业技能在求职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之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计算机应用水平、外语水平等正是学生进入职场的教育资本。

面对这一现实,通识能力培训专门对学生设置了外语、计算机能力提升相关课程和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志向加以选择,全方位拓展个人就业能力,为学生尽快就业提供一条快捷通道。

实践实训课是专业素质模块的关键环节,它让学生亲自顶岗操作,使学生加深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同时,可以将专业知识与实践实训课进行匹配,使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对应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在理论中提升实践。

从示意图看出,基础理论素质模块、人文素质模块好比人的左腿和右腿,专业素质模块好比人的整个上身。

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其中,人文素质模块是做人的基础,理论素质模块是知识的铺垫与承接,专业素质模块是培养目标的核心。

四、模块化“人”字形课程结构的特点1.正视学生的差异。

应用型本科教育生源质量整体参差不齐。

因地域因素、政策因素,许多学生入学起点不同,甚至生理、心理素质也有差别。

模块化“人”字形课程结构充分考虑了这点,学生可以按照课程设置,依据自己的基础和需求在每个子模块里选择适合自身学习的课程。

同时,采用分层教育的教学手段,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寻求自身的发展空间。

例如,学校可以按照学生的差异制定不低于最低学分数要求的教学标准,由老师指导在三个模块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必修和选修课程,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模块化“人”字形课程结构给学生搭建了较宽的课程选择平台,较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大模块中,每个大模块又由若干子模块组成,每个子模块又由若干课程构成,使“人”字形课程结构的组成有骨有肉,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基础情况以及个人的志向选择适合自身学习的课程。

同时,课程设置配套弹性选课制度及学分制度,学生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课程、选择教师及修读方式。

3.注重人文教育培养。

由于社会功利主义现实的侵蚀,伴随着人成长过程的各阶段教育过分强调分数的价值,教育的客体以考试成绩为核心,漠视了学生人格的塑造,扭曲教育的本质,从而造成学生竞争的压力和心理上的失衡。

因此将人文素质模块视为“人”字形的支柱,缺少这一支柱人就会自然倒下。

该模块重在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独立思考,重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可以看出,“人”字形课程结构十分注重人文素质培养,将其视为整个人才培养的根基。

4.增强实践教学环节。

纵观整个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技能培养所占比重较原教学计划有较大提升,并贯穿整个专业素质模块中。

在专业素质模块中,专业理论及专业模块与实践实训模块相互依存。

不同的理论课程安排相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使得学生能够从实践中深化理论,从理论中提升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实践实训模块还采用“校企合一,产学一体”的培养模式,使得学校为企业提供科技新成果,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场所。

校企合作教学使得技能训练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得以实现,从而增强实践教学实效性。

五、结语本文在探索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准则和价值取向的基础上,从“人”字形角度,用模块化方式构建了其课程结构,认真剖析了“人”字形课程结构的特点,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定位、培养目标,提高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