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榫卯结构
140种榫卯结构详细图纸(附部份榫卯制作计算公式)
![140种榫卯结构详细图纸(附部份榫卯制作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add1e133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af.png)
140种榫卯结构详细图纸(附部份榫卯制作计算公式)
榫卯--红木家具的灵魂
榫卯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
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
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
可有效地限制木件向各个方向的扭动。
最基本的榫卯结构由两个构件组成,
其中一个的榫头插入另一个的卯眼中,
使两个构件连接并固定。
榫头伸入卯眼的部分被称为榫舌,
其余部分则称作榫肩。
燕尾榫:
半隐燕尾榫:
全隐燕尾榫:
口袋榫:
圆木销:
肩榫接合:
蝴蝶木销拼板:
方形木销贯穿带接合:
方形木销暗带接合:
穿带拼榫:
饼干榫:
斜角拼接:
三角形木销斜角接合:
斜角木销接合:
榫槽边角接合:
木板直角拼接:
木方平接:
木板平拼:
木板榫槽直角接合:
木板榫槽平接:
指接榫:
圆木销榫接:
其它:。
20种常用榫卯结构图纸大全
![20种常用榫卯结构图纸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712c5e0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0.png)
20种常用榫卯结构图纸大全古代的木工技艺一直是中国古典家具中令人神往的一面,木工运用巧妙的构思创造出传奇般的榫卯结构。
中国工匠从基本的榫卯结构中天才地发展出千变万化的各种形式。
随着对中国古典家具的深入研究,新的榫卯结构仍不断地被发现中,而且往往是复原工作中的木工赞叹不已。
粽角榫--俗称三碰肩说明:1、常用于柜、桌等无缩腰结构的家具,是面板与腿连接的常用榫;2、要注意留'抬肩'。
半榫人字肩单面留夹皮注:外面人字肩,夹皮;里面直肩。
说明:1、由于半榫强度不如透榫,留夹皮可以不损失榫卯深度,增大胶粘面积;2、使榫孔料少受损伤,最大限度增加外皮强度;3、常用于腿枨连接,有透榫、半榫之分。
半榫人字肩单面留卯舌注:外面人字肩,里面直肩。
说明:1、常用于腿枨连接;2、榫孔外皮剔除人字肩时,里面要留有'舌头',以增加腿外皮的强度。
完全剔除易使腿部强度受损;(关注定制家网,每天免费学定制)3、刹肩时不能再尖角外留有锯痕(俗称耗子尾巴)。
大割肩榫说明:1、此榫常用于面板攒边结构;2、常为透榫,如在表面雕花,则使用半榫,但半榫要尽量深些,且采用双榫或抄手榫以增加结构强度;(关注定制家网,每天免费学定制)3、面边超宽的大画案类家具,榫根处留减榫,以防止面边卷翘,加强榫的牢固程度;4、透榫宽度不宜过大,应比面边宽度尺寸1/2少2-5mm。
夹头榫说明:1、此结构常用于案形结构牙板与腿的连接,牙板与牙头攒成一体,里面开有凹槽,装配时牙板沿腿子中间凹槽自上而下推入;2、用于圆腿桌案时,牙板中心线与腿子中心线重叠。
挂钩楔钉榫注:底面被楔向上挤。
说明:1、此榫常用于霸王枨与桌腿连接,以增强桌腿稳定性及牢固程度;2、霸王枨与桌腿形成45°角,一端有挂钩榫,插入榫孔后向上推,用下面的楔钉将榫推向上部,形成挂钩;另一端则与面带底面用销钉连接。
除销钉外,常刻口顶住穿带,以使霸王枨定位。
单插皮透榫减榫说明:1、此结构常用于门边与抹头连接;2、减榫时注意留出堵槽部分。
盘点中国传统木制家具的榫卯结构大全,鲁班智慧强大!好好收藏
![盘点中国传统木制家具的榫卯结构大全,鲁班智慧强大!好好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f90d8d1d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5c.png)
盘点中国传统木制家具的榫卯结构大全,鲁班智慧强大!好好收藏以前的人们为了满足生产、生活需求,用智慧和汗水打造出一件又一件流传至今的艺术佳品。
中国古典家具有着浓厚的中国古典风格,人们以自然中的树木为材,利用榫卯加固家具,但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却对此知之甚少。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学习部分榫卯的结构类型。
以下图片非原创,若侵权请及时联系后台编辑删除。
1.直榫直榫是榫卯最基本的结构之一,榫头、榫眼皆为方形,彼此对应,可以根据场景的不同变换使用。
2.现代榫(U榫)U榫从直榫变形而来,相较于直榫,U榫结合处面积大大增加。
3.现代榫(十字榫)十字榫头断面为十字形,接触的面积更大更牢固,多用于两材直接连接。
4.燕尾榫两块平板直角相接,为防止受拉力时脱开,榫头做成梯台形,故名“燕尾榫”。
5.揣揣榫报条角接合所用,两条各出一榫互相嵌纳。
此款榫卯为正背两面格肩,两个榫头均不外露;也有正面格肩,背面不格肩的,常见于明式家具。
6.方材丁字形接合一般用于交圈的格肩榫,有大、小格肩,实肩、虚肩之分。
7.裹腿枨表面高出腿足,内藏格角相抵,两枨转角处相交将腿足缠裹,多用于圆腿家具。
8.十字枨两直材相交,上下各切去一半,合起来成为一根的厚度就是十字枨,常见于凳腿之间。
9.圆材角接合两材接合处,外表为斜切45度相交,内藏榫卯,一端出单银锭榫,一端出双银锭榫,常用于椅子的扶手和前后腿接合。
10.攒边装板每段一端开口一端出榫,逐一衔夹形成圆框,常见于圆凳、香几面。
11.插肩榫多用于条案画桌,腿足开口嵌夹牙条,牙条又剔槽嵌夹腿足,扣合严密,结构稳固。
12.夹头榫发展于北宋,从木木梁架启发而来,与插肩榫同为案形结构的主要造法,明及前清家具的常见形式。
好啦,小编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大家有更多的榫卯结构知识,欢迎多多补充说明哦~。
100个常见榫卯连接方法图解大全
![100个常见榫卯连接方法图解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dd71fdf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b0.png)
100个常见榫卯连接⽅法图解⼤全对⽊⼯新⼿来说,刚开始打家具因为不懂得榫卯结构要怎么做,通常是简单的⽤钉⼦和⽊⼯胶⽔来进⾏连接,所以⽊叔就特地和⼤家分享100种榫卯的连接⽅法图⽚,让更多⽊⼯爱好者进⾏学习。
特别感谢作者@亚⽊从国外精⼼翻译整理。
(图⽚有点多,建议先收藏再学习!)榫卯连接:燕尾榫1燕尾榫半隐燕尾榫全隐燕尾榫全隐燕尾榫⼝袋榫⼝袋榫圆⽊销肩榫接合肩榫接合肩榫接合肩榫接合肩榫接合肩榫接合肩榫接合肩榫接合肩榫接合肩榫接合肩榫接合肩榫接合肩榫接合肩榫接合肩榫接合肩榫接合肩榫接合肩榫接合肩榫接合肩榫接合肩榫接合肩榫接合肩榫接合肩榫接合肩榫接合肩榫接合肩榫接合肩榫接合 肩榫接合肩榫接合肩榫接合肩榫接合肩榫接合蝴蝶⽊销拼板⽅形⽊销贯穿带接合 (1)⽅形⽊销贯穿带接合 (2)⽅形⽊销贯穿带接合 (3)⽅形⽊销贯穿带接合 (4)⽅形⽊销贯穿带接合 (5)⽅形⽊销贯穿带接合 (6)⽅形⽊销贯穿带接合 7)⽅形⽊销贯穿带接合 (8)⽅形⽊销暗带接合穿带拼榫饼⼲榫 (1)饼⼲榫 (2)饼⼲榫 (3)饼⼲榫 (4)饼⼲榫 (5)饼⼲榫 (6)饼⼲榫 (7)斜⾓拼接 (1)也可以使⽤⽊⼯胶,⽊⼯胶和⼀般的胶⽔不同,⽊头的表⾯也很特殊。
因为是⾃然材料,其植物细胞的粘合强度很好。
曾经有⼈做过实验,使⽤优质的⽊⼯胶所粘接两块断板,其强度甚⾄⼤于没有断之前的原板。
但这只是个别情况,⼀般情况下,都是原板更好。
斜⾓拼接 (2)斜⾓拼接 (3)斜边⽊销直⾓接合斜边⽊销直⾓接合榫槽边⾓接合 (1)榫槽边⾓接合 (2)榫槽边⾓接合 (3)榫槽边⾓接合 (4)榫槽边⾓接合 (5)榫槽边⾓接合 (6)榫槽边⾓接合 (7)⽊板直⾓拼接⽊板平拼⽊板直⾓拼接⽊板直⾓拼接⽊⽅平接 (1)⽊⽅平接 (2)⽊⽅平接 (3)⽊⽅平接 (4)⽊⽅平接 (5)⽊⽅平接 (6)⽊⽅平接 (7)⽊⽅平接 (8)⽊⽅平接 (9)⽊⽅平接 (10)⽊⽅平接 (11)⽊⽅平接 (12)⽊板榫槽直⾓接合 (1)⽊板榫槽直⾓接合 (2)⽊板榫槽直⾓接合 (3)⽊板榫槽直⾓接合 (4)⽊板榫槽直⾓接合 (5)⽊板榫槽直⾓接合 (6)⽊板榫槽平接 (1)⽊板榫槽平接 (2)⽊板榫槽平接 (3)⽊板榫槽平接(4)⽊板榫槽平接 (5)⽊板榫槽平接 (6)指接榫 (1)指接榫 (2)指接榫 (3)指接榫 (4)圆⽊销榫接 (1)圆⽊销榫接 (2)圆⽊销榫接 (3)圆⽊销榫接 (4)圆⽊销榫接 (5)圆⽊销榫接 (6)圆⽊销榫接 (7)圆⽊销榫接 (8)圆⽊销榫接 (9)后⾯是⼀些连接的⽅法的数据知识:。
榫卯自学入门知识点总结
![榫卯自学入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c1038c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1f.png)
榫卯自学入门知识点总结一、榫卯基本概念榫卯,是利用木材的物理特性,通过榫头和卯眼的结构相互嵌合,实现木料的连接。
榫头是榫卯连接中突出的部分,通常是方形、圆形或其他几何形状;而卯眼是榫卯连接中凹陷的部分,也是榫头的嵌入部分,榫头和卯眼通过配合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形成紧密的连接。
在木工制作中,榫卯连接常用于连接梁柱、框架等部件,以提高连接的牢固性和稳固性。
二、榫卯结构的分类1.直角榫卯:直角榫卯结构是指榫卯连接的连接面为直角的结构,是最常见的榫卯结构之一。
直角榫卯结构常用于梁柱、框架等部件的连接,具有稳固性好、制作工艺简单的特点。
2.斜角榫卯:斜角榫卯结构是指榫卯连接的连接面为斜角的结构,通常用于连接斜面结构,如楼梯的榫卯连接。
斜角榫卯连接具有紧固性好、结构牢固的特点,但制作工艺相对复杂。
3.榫卯榫:榫卯榫是指在榫卯连接中,既有榫头,又有卯眼的结构,通过双方榫卯的嵌合来实现连接。
榫卯榫常用于实现多木料的连接,如家具的角柜连接、橱柜的连接等。
三、榫卯制作的工具1.锯:用于切割木料,制作榫头和卯眼的结构。
2.凿子:用于在木料中凿出卯眼的结构,是制作榫卯连接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3.刨子:用于修整木料的表面,使其平整、光滑,有利于榫卯连接的尺寸精准。
4.锉:用于修整榫头和卯眼的结构,使其更好的嵌合在一起。
5.榫卯锤:用于将榫头和卯眼连接在一起的工具,需要选择质量好、手感舒适的榫卯锤。
四、榫卯制作的步骤1.设计:首先需要对榫卯的连接结构进行设计,确定榫头和卯眼的尺寸和形状,绘制详细的连接方案。
2.切割:根据设计方案,利用锯将木料切割成相应的形状和尺寸,包括榫头和卯眼的切割。
3.凿削:利用凿子在木料中凿出卯眼的结构,需要注意凿削的深度和精度,以确保与榫头的嵌合。
4.修整:利用刨子和锉对榫头和卯眼的结构进行修整,使其光滑、平整,有利于榫卯连接的精准。
5.连接:最后,利用榫卯锤将榫头和卯眼连接在一起,确保紧密的嵌合,形成稳固的连接结构。
榫卯结构种类及图片详解
![榫卯结构种类及图片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f1f8b2bebed5b9f3f80f1ca5.png)
榫卯结构种类及图片详解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榫卯结构在中国的运用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的一大特色。
许多明清时期的红木家具距今已几百年的历史了,虽略显陈旧,但家具整体的结构仍然完好如初,其中,榫卯结构可是功不可没的。
传统红木家具各连接部位,一律以榫卯相接,不仅严谨、牢固,还有装饰作用。
榫卯结构的种类很多,就其使用的部位、功能和形态而言,大体可分为明榫、暗榫、套榫、夹头榫、插肩榫、抱肩榫、钩挂榫、燕尾榫、楔钉榫及走马销等。
燕尾榫结构图燕尾榫:相传为鲁班发明,被后世尊称为“万榫之母”,是明清家具中不可缺少的榫卯连接法。
燕尾榫是指两块平板直角相接时,为了防止受拉力时脱开,将榫头做成梯台形,形似燕尾,故名“燕尾榫”。
明榫结构图明榫:制作好家具之后,在家具的表面能看到榫头的称为明榫。
明榫多用在桌案板面的四框和柜子的门框处。
暗榫结构图暗榫:制作好家具之后,在家具的表面不能看到榫头的称为暗榫,也称“闷榫”。
暗榫的形式多种多样,就直材角结合而言,就有单闷榫和双闷榫之分。
明式和靠椅的椅背搭脑和扶手的转角处常用暗榫。
楔钉榫结构图楔钉榫:是用来连接弧形弯材的常用榫卯结构,它把弧形材截割成上下两片,将这两片的榫头交搭,同时让榫头上的小舌入槽,使其不能上下移动。
然后在搭扣中部剔凿方孔,将一枚断面为方形,一边稍粗,一边稍细的楔钉插贯穿过去,使其不能左右移动。
圈椅、的扶手一般都是使用楔钉榫。
套榫结构图套榫:椅子搭脑与腿料连接时不用夹头榫,而是将腿料做成方形出榫,搭脑也相应的挖成方形榫眼,然后将二者套接,这类榫卯结构称为“套榫”。
抱肩榫结构图抱肩榫:这种榫卯结构常用在束腰家具的腿足与束腰、牙条相结合处。
抱肩榫常采用45度斜肩,并凿三角形榫眼,嵌入的牙条与腿足构成同一层面。
从外形看,此榫的断面是半个银锭形的“挂销”,与开在牙条背面的槽口套挂,从而使束腰及牙条结实稳定。
钩挂榫结构图勾挂榫:通常用在霸王枨与腿的结合部位。
32种常见的古建梁类榫卯
![32种常见的古建梁类榫卯](https://img.taocdn.com/s3/m/0d038cc8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a6.png)
32种常见的古建梁类榫卯了解中国古建筑的结构后,对应木结构构件的种类,我们把榫卯也定为六大类,即柱类榫卯、梁类榫卯、枋类榫卯、檩类榫卯、板类榫卯和椽类榫卯。
常见梁类榫卯知识点1常见的梁类榫卯包括:(1)大进小出榫;(2)燕尾榫;(3)半榫;(4)透榫;(5)鼻子榫;(6)老(仔)角梁桁(檩)椀;(7)老角梁槽齿(闸口)榫;(8)老(仔)角梁等掌刻半榫;(9)老角梁后尾,三岔头头饰;(10)仔角梁后尾扣桁(檩)椀头饰;(11)仔角梁套兽榫;(12)仔角梁头大连檐口子;(13)仔角梁小连檐口子;(14)椽槽;(15)老角梁霸王拳头饰;(16)仔角梁出峰三岔头头饰;(17)角梁销子榫;(18)趴梁(阶梯)榫;(19)腰子榫;(20)销子榫;(21)馒头榫卯口(海眼);(22)瓜柱双直半榫卯口;(23)垫板卯口;(24)椽窝;(25)楞木卯口;(26)裹(滚)棱;(27)拔腮榫;(28)梁(檩)头十字卡腰榫卯;(29)实(平)肩;(30)抱肩;(31)担梁挂柱卯口;(32)角云(花梁头)头饰。
知识点2梁类榫卯使用部位图解(1)大进小出榫。
用于抱头梁、桃尖梁、插金角梁、递角梁与柱连接部位,见下图:梁(枋)大进小出榫示意梁(枋)类榫卯:大进小出榫(2)燕尾榫。
用于随梁与柱子、梁与梁相连接的部位,见下图:梁(枋)类榫卯:燕尾(大头)榫(一)注:A=1/4 ~ 3/10D;a=0.8A;① =1/4 ~ 3/10D;D 为柱径。
榫头尺寸:燕尾榫头上端头部宽为柱径的 1/4 ~ 3/10,上端根部按头部宽 1/10 各向两侧收“乍”,榫头长同榫头上端头部宽;枋子榫头下端除长同上端外,榫宽由上端榫两侧各按 1/10 向内收“溜”;榫头高同枋子高。
带袖肩燕尾榫其袖肩部分长按 1/8 柱径,宽按榫头上端头部宽,高同榫头高。
榫肩做法:两种,一种为撞肩做法,常用;另一种为回肩做法,不常用。
撞肩做法:设燕尾榫榫根至梁(枋)外皮的距离为 H,分为三份;一份随柱径做抱圆,另两份按正圆向枋子外皮做回肩(俗称:撞三回七、撞一回二,另有“三开一等肩”之说,与“撞三回七”类同)。
中国古代木建筑常见的33种榫卯结构
![中国古代木建筑常见的33种榫卯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2202ea0ccc22bcd127ff0c6e.png)
中国古代木建筑
常见的33种榫卯结构
楔钉榫
挖烟袋锅榫
夹头榫(腿足上端嵌夹牙条与牙头)
扇形插肩榫
云型插肩榫(牙条、牙头分造)
传统粽角榫
双笋粽角榫
带板粽角榫
高束腰抱肩榫
挂肩四面平榫
圆柱丁字结合榫
圆方结合裹腿
圆柱二维直角交叉榫
圆香几攒边打槽
攒边打槽装板
一腿三牙方桌结构
抄手榫
方材角结合床围子攒接万字
方形家具腿足与方托面结合
插肩榫变形
平板明榫角结合
柜子底枨
方材丁字结合(榫卯大进小出)
厚板闷榫角结合
厚板出透榫及榫舌拍抹头
椅盘边抹与椅子腿足的结构
直材交叉结合
弧形直材十字交叉
弧形面直材角结合
走马销
方材丁字形结合榫卯用大格肩
榫卯结构的几种方式
![榫卯结构的几种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bafb85d0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f9.png)
榫卯结构的几种方式
榫卯结构是一种古老的木构建筑技术,它通过榫和卯的相互套合来固定木材,使建筑更加牢固耐用。
榫卯结构有多种不同的方式,以下是其中几种:
1. 贯穿式榫卯结构:这种结构方式采用长钉或螺栓将榫和卯穿透整个木材,从而固定木材。
这种结构方式适用于大型木构建筑,如古代城门等。
2. 卯头榫结构:这种结构方式是通过将卯头和榫头套在一起来固定木材。
这种结构方式适用于家具、门窗等小型木制品。
3. 隐形榫卯结构:这种结构方式是将榫和卯藏在木材内部,使它们不可见。
这种结构方式适用于一些需要美观的木制品,如家具、雕刻等。
4. 翼榫结构:这种结构方式是通过将榫头加上翼,通过与另一块木材的卯的搭配来固定木材。
这种结构方式适用于需要承受横向力的木构建筑,如古代桥梁。
总之,榫卯结构是一种重要的木构建筑技术,不同的结构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建筑和木制品,使它们更加牢固、美观和实用。
- 1 -。
榫卯结构类型介绍
![榫卯结构类型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b2942d81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77.png)
榫卯结构类型介绍
榫卯结构是一种古老而且经典的建筑结构。
它是通过将木料的榫
头和卯口相互咬合,来固定木料连接的结构。
榫头是木料的凸出部分,而卯口是木料的凹槽部分。
榫头和卯口之间的咬合关系可以使木料基
本保持不动,并且不需要使用螺钉、螺栓等连接件来固定,具有很好
的承重性和稳定性。
榫卯结构主要有单榫、双榫、暗榫、明榫等类型。
单榫是指将一
根木料的榫头插入另一根木料的卯口中,这种结构比较简单,应用较
广泛。
双榫则是两根木料相互咬合,可以增强连接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暗榫则是将榫头和卯口安装在木料的内部,外表不可见,更美观。
明榫是将榫头和卯口露在外面的榫卯结构,常常用于建筑的梁柱连接处。
总之,榫卯结构是建筑史上经典的建筑结构之一,具有较强的承
重能力和稳定性,也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代表之一。
这些古代经典榫卯结构,值得收藏。
![这些古代经典榫卯结构,值得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f04d77c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0b.png)
这些古代经典榫卯结构,值得收藏。
榫卯,是中国古代古建筑和家具中两构件相结合的一种结构。
凸出的部分叫做榫头,凹的部分叫榫眼。
在六七千年前,祖先们就用这种结构修房造屋。
在家具方面这种结构也沿用至今,明式家具最具代表性,不光结构牢固可靠,外观也给人一种几何美学的视觉感。
榫卯是古代家具的精髓,也考验着匠人们的手艺,手艺好不好,看榫卯。
手艺好的匠人做出来的榫卯结构精丝严缝,牢固可靠。
一榫一卯透露出中国几千年传统家具文化的精髓。
我们一起来认识下这些常用的榫卯结构。
1.装板粽角榫
2.粽角榫
3.攒边打槽装板
4.云边插肩榫
5.扇形插肩榫
6.高束腰抱肩榫
7.楔钉榫
8.圆香几攒边打槽
9.烟袋锅榫
10.厚板出头榫舌拍抹头
11.挂肩平榫
12.十字榫
13.圆木十字直角交叉榫
14.抄手榫
以上为比较常用的几种榫卯结构,经过匠人们一代代不断的改良,现已经高达几十上百种榫卯结构,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它们在古代家具甚至现代家具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典家具常见的几种榫卯结构(附图)
![中国古典家具常见的几种榫卯结构(附图)](https://img.taocdn.com/s3/m/952ac76e7e21af45b307a871.png)
中国古典家具常见的几种榫卯结构中国古典家具发展到了明清之际,除部分民间家具外,大部分宫家具及城市高档家具均采用了南洋的硬质木料,外表经水磨汤蜡处理,非常华美。
而内部则处理成半榫、闷钉、抄手榫等形式,保存外观的纹理齐整、线条顺畅。
圈口穿销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结构,做工十分讲究,明代黄花梨万历柜及圈椅上应用,可作鉴定断代的依据。
半榫破头楔破头楔用在半榫之内,易入难出。
破头楔一旦在半眼的卯里撑开后,榫头将很难再退出,是一种没有可逆性的独特而坚固的结构,最适宜用在像抽屉桌桌面下的矮老等悬垂而负重的部件上。
这种作法不常使用,因为它没法修复,被称为“绝户活”。
中国古典家具结构方法──挤楔楔是一种-头宽厚,一头窄薄的三角型木片,将其打入榫卯之间,使二者结合严密,榫卯结合时,榫的尺寸要小于眼,二者之间的缝隙则须由挤楔备严,以使之坚固。
挤楔兼有调整部件相关位置的作用。
明式官帽椅上的管门钉苏式家具通身无一处透榫,也不施胶,只是在几个关键部位用几枚竹钉来固定。
这种竹钉俗称“管门钉”,取自古代管城门的兵士“管门丁”之意。
如图中所示,搭脑与扶手上的四颗竹钉其实起到了固定全身的作用走马销“走马”源于古建术语“走马板”,是活动自由的意思。
走马销是栽销的一种,即在两顺材之间,用燕尾状栽销连接,其巧妙的结构,可使二都既紧密结合,又可拆卸自如,所以又名“仙人脱靴”。
是罗汉床围板、太师椅扶手上最常见的方便用销。
穿销穿销是在栽销的基础上延长其一端,使其贯穿于牙板的内铡,一般穿销通常有梯形的角度,边沿有燕尾形的榫口,可在增强部件强度的同时,管束其干缩湿涨的方向,使二木永远贴紧。
栽销是在两顺向木材之间凿眼垂直栽上的薄方木片,以联结固定二者间的位置。
如在桌面心板之间,床牙板与大边之间等等。
半粘牙板用钉常见有清初精美的吴式家具,通身无一处透榫,也不施胶。
只是在几个关键部位用三两枚钉来固定。
历经数百年后仍完好如初。
常见的10种榫卯结构
![常见的10种榫卯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949cb308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cd.png)
常见的十种榫卯结构包括:
1. 槽口榫:一种作为面与面的接合,也可以是两条边的拼合,还可以是面与边的交接构合的榫卯结构。
2. 企口榫:用于作横竖材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的榫卯结构。
3. 燕尾榫:用于面与面的接合,也可以是两条边的拼合,还可以是面与边的交接构合的榫卯结构。
4. 穿带榫:一种用于面与面的接合的榫卯结构。
5. 扎榫:一种作为面与面的接合的榫卯结构。
6. 格肩榫:一种作为“点”的结构方法,主要用于作横竖材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
7. 双榫:一种作为“点”的结构方法,主要用于作横竖材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
8. 双夹榫:一种作为“点”的结构方法,主要用于作横竖材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
9. 勾挂榫:一种作为“点”的结构方法,主要用于作横竖材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
10. 托角榫:一种将三个构件组合一起并相互连结的构造方法。
以上就是常见的十种榫卯结构,希望对解决您的问题有所帮助。
榫卯结构制作工艺
![榫卯结构制作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e08f8690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c1.png)
榫卯结构制作工艺1. 榫卯结构概述榫卯结构是一种古老而经典的木结构建筑技艺。
它利用不同形状、大小、数量的榫头和卯口,将多个木构件精密嵌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紧密牢固、稳定耐久的结构系统。
榫卯结构在古代中国、日本、欧洲等地都受到广泛应用,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之一。
2. 榫卯结构的种类榫卯结构按照构件形状、连接方式、应用领域等不同维度可以分为多个种类。
其中,最常见的榫卯结构包括:1.固定榫卯结构:榫卯连接之后,没有任何可调节的空隙,构件间紧密粘合,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适用于重要建筑和桥梁等。
2.活动榫卯结构:榫卯连接之后,留有一定空隙,允许构件相对移动,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变形能力,适用于地基不稳定或变形较大的建筑和桥梁等。
3.卯榫配对:将卯口和榫头按照特定的比例和形状精密加工,以便将多个构件整合成一个整体,配对精度要求较高,适用于大型建筑和桥梁等。
3. 榫卯结构的优点榫卯结构的优点主要包括:1.紧密稳固:通过榫卯连接可以增强木构件的结合力,使得整个结构更加紧密稳固。
2.耐久性好:榫卯结构耐久性较高,对于气候变化和时光侵蚀能够有所抵抗,使用年限较长。
3.造型美观:榫卯结构在设计上有较大的自由度,可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造型,从而赋予建筑更强的艺术价值。
4. 榫卯结构的制作步骤榫卯结构的制作步骤主要包括:1.材料准备:选择高质量的木材作为构件材料,应尽可能确保它们的质量、干燥度、强度等各项参数符合要求。
2.制作榫头和卯口:按照设计要求用各种机械设备和手工工具对原木进行精密切割、钻孔、挖槽等处理,将榫头和卯口加工成符合要求的形状和尺寸。
3.组装构件:将经过加工的构件按照设计图样逐步组装起来,要求拼接精度高、榫卯紧密匹配、间隙均匀、构件平整。
4.定制部位:对于需要定制的部位(如榫卯腰、柱脚等),需要进行特殊加工,以保证结构的稳定和平衡。
5.涂刷保护漆:为了保护木材的质量和美观度,需要对整个榫卯结构涂刷上防水、保护漆以延长使用寿命。
榫卯结构的主要类型
![榫卯结构的主要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aac7e394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dc.png)
榫卯结构的主要类型
榫卯结构是中国传统建筑和家具中的一种连接方式,是指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
榫卯结构是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具有结构稳定、易于拆卸和维修等优点。
以下是榫卯结构的主要类型:
1. 燕尾榫:燕尾榫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榫卯结构,其特点是在两个构件相交处,一个构件的端部做成榫头,另一个构件的端部做成榫眼,榫头插入榫眼,从而实现两个构件的连接。
燕尾榫可以有效地防止构件的移动和变形,是古代建筑和家具中常用的一种榫卯结构。
2. 格角榫:格角榫是一种用于板材连接的榫卯结构,其特点是在两个构件相交处,一个构件的端部做成直角,另一个构件的端部做成斜角,直角插入斜角,从而实现两个构件的连接。
格角榫可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和牢固性,是古代建筑和家具中常用的一种榫卯结构。
3. 穿带榫:穿带榫是一种用于板材连接的榫卯结构,其特点是在两个构件相交处,一个构件的端部做成榫头,另一个构件的端部做成榫眼,榫头插入榫眼,同时在榫眼的两侧设置穿带,穿带穿过榫头,从而实现两个构件的连接。
穿带榫可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同时可以防止木材的变形和开裂,是古代建筑和家具中常用的一种榫卯结构。
4. 粽角榫:粽角榫是一种用于板材连接的榫卯结构,其特点是在两个构件相交处,一个构件的端部做成直角,另一个构件的端部做成斜角,直角插入斜角,同时在直角的两侧设置粽角,粽角插入另一个构件的内部,从而实现两个构件的连接。
粽角榫可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同时可以增加结构的美观性,是古代建筑。
常见的榫卯结构
![常见的榫卯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b00a13056edb6f1aff001f4a.png)
常见的榫卯结构mqjjdcyjg-20110627-1.jpg(22.06 KB, 下载次数: 203)下载附件保存到相册2011-9-19 23:03 上传(一)、龙凤榫加穿带一块薄板不够宽,需要两块或更多块薄板拼起来才够宽时,就要用“龙凤榫加穿带”。
(如插图1所示)先把薄板的一个长边刨出断面为斗个银锭形的长榫,再把与它相邻的那块薄板的长边开出下大上小的槽口,用推插的办法把两块板拼拢,所用的榫卯叫“龙凤榫”。
这样可以加大榫卯的胶合面,防止拼缝上下翘错,并不使拼板从横的方各拉开。
薄板依上法一一拼完,用胶粘牢后,横贯背面,开一下大上小的槽口,名叫“带口”;穿嵌一面做一梯形的长榫的木条,名叫“穿带”。
带口及穿带的梯形长榫都一端稍窄,一端稍宽。
长榫由宽处推向窄处,这样才能窗紧。
穿带两端出头,留做榫子。
穿带根数视拼板的长度而定,一般每隔40cm穿一根。
最后在拼板的四周刨出榫舌,名叫“边簧”,以便装入木框里口的槽口内。
(二)、攒边打槽装板上述用“龙凤榫加穿带”拼成的木板是为了装入攒边的木框而准备的。
木框四根,两根长而出榫的叫“大边”,两根短而凿眼的叫“抹头”。
在木框的里口打好槽,以便容纳木板边簧。
穿带出头部分则插入大边上的卯眼内。
把木板装入木框的做法叫“攒边打槽装板”;把薄板装入木框,使薄板能厚板使用,同时能把色暗无纹的木材断面完全隐藏起来,外露的都是美丽的木纹,所以是一种合理、美观而又节省的做法。
传统家具的桌案面,柜门、柜帮、柜背等大都用此方法做成。
说品天地:“趱边打槽装板”此种木工的造法,远在西周的青铜器上已反映出来了,它是木材使用的一项成功的创造。
长期以来,此法在家具中广泛使用,如凳椅面、桌案面、柜门柜帮以及不同部位上使用的条环板等等,举不胜举。
趱边打槽装板的优点是首先在将板心装纳在四根边框之中,是薄板能当厚板用。
木板因气候变化难免胀缩,尤以横向的胀缩最为显著。
木板装入四框,并不完全挤压,尤其在冬季制造的家具,更须为木板的膨胀留余地。
榫卯结构类型介绍
![榫卯结构类型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48aee25a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23.png)
榫卯结构类型介绍
榫卯结构,是一种传统的木结构建筑技术,常用于搭建古建筑、寺庙、宫殿等建筑物。
它采用卯榫和榫卯相嵌的方法,将木材连接在一起,形成牢固的结构。
根据结构的不同形式和用途,榫卯结构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有斗拱式、单榫卯式、对称式、不对称式、山形式等。
斗拱式榫卯结构是一种采用斗拱作为支撑结构的建筑形式,具有较高的空间性能和承重能力。
单榫卯式榫卯结构则是一种采用单一的榫卯连接方式的建筑形式,适用于小型建筑、桥梁等。
对称式榫卯结构是指左右对称的建筑结构,适用于门楼、神殿等建筑物的搭建。
不对称式榫卯结构则是指左右不对称的建筑结构,适用于斜坡、天花板等建筑部位的连接。
山形式榫卯结构则是一种采用山形结构作为主要承重结构的建
筑形式,适用于楼房、桥梁等建筑物的搭建。
总之,榫卯结构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多样的类型和形式,为我们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建筑技术。
- 1 -。
榫卯结构的几种方式
![榫卯结构的几种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d8518e8c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e3.png)
榫卯结构的几种方式
榫卯结构是一种传统的木结构连接方式,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榫卯结构方式:
1. 榫头榫尾结构:榫头和榫尾分别插入对应的孔内,通过插销固定。
这种结构常用于桥梁和建筑结构中。
2. 榫肩结构:榫头和榫尾处都有肩部榫口,榫头的肩与榫尾的肩相互贴合,通过插销固定。
这种结构常用于家具和门窗中。
3. 榫卯半凹半凸结构:榫头和榫尾分别有半凹和半凸的形状,相互契合,通过插销固定。
这种结构常用于木制工艺品中。
4. 榫卯抽象结构:榫头和榫尾的形状和位置不一定规则,可以通过设计和制造实现多种奇特的结构效果。
这种结构常用于艺术和装饰品中。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榫卯结构mqjjdcyjg-20110627-1、jpg(22、06 KB, 下载次数: 203)下载附件保存到相册2011-9-19 23:03 上传(一)、龙凤榫加穿带一块薄板不够宽,需要两块或更多块薄板拼起来才够宽时,就要用“龙凤榫加穿带”。
(如插图1所示)先把薄板的一个长边刨出断面为斗个银锭形的长榫,再把与它相邻的那块薄板的长边开出下大上小的槽口,用推插的办法把两块板拼拢,所用的榫卯叫“龙凤榫”。
这样可以加大榫卯的胶合面,防止拼缝上下翘错,并不使拼板从横的方各拉开。
薄板依上法一一拼完,用胶粘牢后,横贯背面,开一下大上小的槽口,名叫“带口”;穿嵌一面做一梯形的长榫的木条,名叫“穿带”。
带口及穿带的梯形长榫都一端稍窄,一端稍宽。
长榫由宽处推向窄处,这样才能窗紧。
穿带两端出头,留做榫子。
穿带根数视拼板的长度而定,一般每隔40cm穿一根。
最后在拼板的四周刨出榫舌,名叫“边簧”,以便装入木框里口的槽口内。
(二)、攒边打槽装板上述用“龙凤榫加穿带”拼成的木板就是为了装入攒边的木框而准备的。
木框四根,两根长而出榫的叫“大边”,两根短而凿眼的叫“抹头”。
在木框的里口打好槽,以便容纳木板边簧。
穿带出头部分则插入大边上的卯眼内。
把木板装入木框的做法叫“攒边打槽装板”;把薄板装入木框,使薄板能厚板使用,同时能把色暗无纹的木材断面完全隐藏起来,外露的都就是美丽的木纹,所以就是一种合理、美观而又节省的做法。
传统家具的桌案面,柜门、柜帮、柜背等大都用此方法做成。
说品天地:“趱边打槽装板”此种木工的造法,远在西周的青铜器上已反映出来了,它就是木材使用的一项成功的创造。
长期以来,此法在家具中广泛使用,如凳椅面、桌案面、柜门柜帮以及不同部位上使用的条环板等等,举不胜举。
趱边打槽装板的优点就是首先在将板心装纳在四根边框之中,就是薄板能当厚板用。
木板因气候变化难免胀缩,尤以横向的胀缩最为显著。
木板装入四框,并不完全挤压,尤其在冬季制造的家具,更须为木板的膨胀留余地。
一般板心只有一个纵边使鳔,或四边全不使鳔。
装板的木框趱成后,与家具其她部位连结的不就是板心,而就是用直材造成的边框,伸缩性不大, 这样就使整个家具的结构不至由于面板的胀缩而影响起稳定坚实。
木板断面没有纹理,装板后使木材断面隐藏起来,外露的都就是花纹,色泽优美的纵切面。
因此趱边打槽装板就是一种经济、美观、科学合理的造法。
(三)、楔钉榫楔钉榫就是用来连接弧形弯材的一种十分巧妙的榫卯,圈椅的扶手,部分圆形桌、几的面与托泥用此法做成。
楔钉榫基本上就是两片榫头合掌式的交搭,但两片榫之端又各出小舌,小舌入槽后便使两片榫头紧贴在一起,管住它们不能向上或向下移动。
此后更在搭口中部剔凿方孔,将一枚断面为方形的、头粗尾细的楔钉贯穿过去,使两片榫头在向左与向右的方向上也不能拉开,于就是两根弧形弯形材便严密地接成一体了。
说品天地:关门钉,极少数明式家具在榫卯拍合后,用趱打眼,销入一枚木钉或竹钉,目的就是使榫卯固定不动。
北京匠师称之为“关门钉”,意思就是门已关上,不再开了。
修理古典家具,遇到这种情况时须将钉凿碎,方能拆卸,否则会把榫卯拆坏。
良工制榫实在无此的必要,故疑此乃一般工匠所为,或因当时定制者有此要求,不得已而为之。
(四)、抱肩榫抱肩榫就是有束腰家具的腿足与束腰、牙条相结合时使用的榫卯。
以有束腰的方桌为例,腿足在束腰的部位以下,切出45°斜肩,并凿三角形榫眼,以便与牙条的45°斜尖及三角形的榫舌拍合。
斜肩上还留做上小下大、断面为半个银锭形的“挂销”,与开在牙条背面的槽口套挂,明及清前期的有束腰及牙条结结实实、服服贴贴地与腿足接合在一起。
到清中期以后,也还就是抱肩榫,挂销省略不做了,牙条与束腰也改为两木分做,比明及清前期的做法差多了。
到清晚期,不仅没有挂销,连牙条上的榫舌也没有了,只靠用胶粘合,抬桌子时往往会把牙条掰下来,真就是每下愈况了。
(五)、霸王枨前代工匠会这样设想,桌子四足之间不用构件连接,而设法把腿足与连接起来,这样不会有枨子碍腿而能将桌面的承重直接分递到腿足上来。
“霸王枨”正就是为实现此种设想而创造出来的。
霸王枨的上端托着穿带,用销钉固定,下端交代在腿足部靠上的地位。
战国时已经在棺椁铜环上使用的“勾挂垫榫”,用到这里来真就是再理想也没有了。
枨子下端的榫头向上勾, 并且做成半个银锭形。
腿足上的榫眼下大上小而且向下扣。
榫头从榫眼下部口大处插入,向上一推,便勾挂住了。
下面的空隙再垫塞木楔,枨子就被关住,拔不出来了。
想要拔出来了不难,只须将木楔取出,枨子打下来,榫头落回到原来入口处,自然就可以拔出来了。
枨名“霸王”,寓有举手擎天之意,用来形容远远探出、孔武有力的枨子倒就是颇为形象的。
(六)、夹头榫夹头榫就是案形结体家具最常用的榫卯结构。
四足在顶端出榫,与案面底面的卯眼结合。
腿足上端开口,嵌夹牙条及牙头,故其外观腿足高出在牙条及牙头之上。
此种结构,四足把牙条夹住,连接成方框,上承案面,使案面与腿足的角度不易变动,并能很好地把案面的重量分布传递到四足上来。
夹头榫就是案形结构的主要造法之一,也就是明及清前期家具最常见的两种形式。
说品天地:夹头榫结构:夹头榫就是从北宋发展起来的一种桌案的榫卯结构,实际就是连结桌案的腿子、牙边与角牙的一组榫卯结构。
把高桌的腿足造成有显著的侧脚来加强它的稳定性,又把柱头开口、中佳“绰幕”的造法运用到桌案的腿足上来。
制作时在案腿上端开口,嵌夹两段横木,将横木的两端或一端造成开口式样,继而将两断横木改成通长的一根,这样就成了夹头榫的牙条了,最后有在牙条之下加上了牙头。
其优点在于加大了案腿上端与案面的接触面,增强了刚性结点,使案面与案腿的角度不易变动,同时又能把案面的承重均匀地分布传逸至四条腿足上。
较常见的有五种:牙子牙头为一联,常见于明代黄花梨家具,就是典型的“苏作”工。
牙子牙头分作,常见于“苏作”的油桌或小条案。
牙子牙头交接出现45度割角线,就是一种很地道的作法。
另外,夹头榫常见于紫檀的宫廷家具。
一些善于应变的木工会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单独连结牙头。
有些就是云形牙头用载榫嵌入牙条来固定;也有合掌榫结构;还有银锭形榫结构。
银锭形榫结构就是指用一银锭形榫锁住整个插兼榫的牙头,牙头的背面有一道浅槽固定住桌腿;民国与现代伪制家具的夹头榫作法,为“偷手”作法。
(七)、插肩榫插肩榫也就是案形结体使用的榫卯,外观与夹头榫不同,但在结构上差别不大。
它的腿足也顶端出榫,与案面接合,上端也开口,嵌夹牙条。
但腿足上端外皮削出斜肩,牙条与腿足相交处剔出槽口,当牙条与腿足拍合时,又将腿足的斜肩嵌夹起一,形成平齐的表面,故与夹头榫不同。
插肩榫的牙条在受重下压时,可与腿足的斜肩咬合得更紧,这也就是与夹头榫有所不同的地方。
(八)、走马销走马销就是“栽销”的一种,就就是另外用木块做成榫豆栽到构件上去,而不就是就构本身做成榫头,它一般安在可装可卸的两件构件之间。
其做法就是榫销下大上小,榫眼的开口就是半边大、半边小。
榫销从榫眼开口大的半边插入,推向开口小的半边,就扣紧销牢了。
如要拆卸,还须退回到开口大的半边才能拔出。
它与霸王枨有相似处,只就是不垫塞木楔而已。
(九)格肩榫结构(大格肩虚肩):格肩部分与阳榫之间还凿剔开口的,为带夹皮的格肩榫,它又叫“虚肩”。
带夹皮的由于开口,加大了胶着面,比不带夹皮的要坚牢一些,但倘用料不大,则因剔除较多,反而对坚实有损[图]。
名词【实肩】:实肩就是在横材两端做出榫头,在榫头的外侧做出45度等边直角三角形斜肩,三角形斜肩紧贴榫头,然后在竖材上凿出榫窝,并在外侧开出与榫头上三角形斜肩相等的豁口,正好与榫头上的斜肩拍合。
格肩的作用,一就是辅助榫头承担一部分压力,二就是打破接口处平直呆板的气氛,这种做法称为大格肩。
(十一)格肩榫结构(小格肩实肩): 大格肩有实肩与虚肩之分,小格肩都就是实肩;小格肩就是把紧贴榫头的斜肩抹去一节,只留一小部分,其目的就是为了少剔去一些竖材木料,以增加竖材的承重能力,就是一种较科学的做法。
它既保持了竖材的支撑能力,同时也照顾到了辅助横材承重的作用。
这种做法一般用于柜子的前后横梁或横带上。
(十二)丁字形结合结构:丁字形结合的例子特多,大自桌或大柜的枨子与腿足的连结,次如衣架或四出头官帽椅的搭脑、扶手与腿足的相交,或杌凳横枨、椅子管脚枨与凳椅的腿足的相交,小至床围子、桌几花牙子的横竖材攒接。
先说圆材的丁字形结合,如横竖材同粗,则枨子裹外皮做肩,榫子留在正中。
如腿足粗于枨子,以无束腰杌凳的腿足与横枨相交为例,倘不交圈,则枨子的外皮退后,与腿足外皮不在一个平面上,枨子还就是裹外皮做肩,榫子留在月牙形的圆凹正中。
倘交圈的话,一圈椅的管脚枨与腿足相交为例,枨子外皮与腿足外皮在一个平面上,造法就是枨端的裹半留榫,外半做肩。
这样的榫子肩下空隙较大,有飘举之势,故有“飘肩”之称。
北京匠师又因它形似张口的蛤蟆,故又称之曰“蛤蟆肩”。
(十三)暗榫(闷榫):暗榫的形式多种多样,仅就直材角接合而言,就有单闷榫与双闷榫。
单闷榫就是在横竖材的两头一个作榫头,一个作榫眼,双闷榫就是在两个拼头处都作榫头,紧靠榫头处又凿出榫眼,使两个榫头可以互相插入对方的榫眼。
由于榫头形成横竖交叉的形式,加强了榫头的预应能力,使整件器物更加牢固。
【名词】平板角接合用燕尾榫而不外露的称“暗榫”,或叫“闷榫”;但由于榫头不外露,故板头根据板料的厚薄,均需留出一段45°的夹角做法,大大增加了工艺难度,但考究的硬木家具均采用暗榫而不用明榫。
另外半榫也有称做暗榫的。
说品天地:清中期宫廷家具的制作多使用暗榫,不论就是广式风格还就是苏式风格,都极少见到明榫,这显然就是当时主理造办处的官员做了统一规定。
但就是暗榫的制作难度要远大于明榫,其要求榫卯的结合必须严丝合缝,因为暗榫加明楔就是要不得的。
暗榫加暗破头楔就是绝活儿,永远拆不下来的,除非将其破坏。
随着暗榫结构在家庭家具中的使用,清中期的民间硬木家具也有相当一部分使用了暗榫结构。
(十四)直材角结合结构(单闷榫)(十五)直材角结合结构(双闷榫)(十六)角结合结构(暗销一)(十六)角结合结构(暗销二)(十七)直材角结合结构(挖烟袋锅):“挖烟袋锅”做法:明清家具工艺术语。
北方木工: 把做“套榫”的作法称之谓“挖烟袋锅”。
说品天地【套榫】:明清椅子的搭脑不出挑,与腿交接处不用夹头榫,常用腿料作方挖出榫,搭脑部位则挖方形榫眼,套接,故名。
(十八)粽角榫结构:棕角榫因其外形像粽子角而得名,从三面瞧都集中到角线的就是45度的斜线,又叫“三角齐尖”。
多用于框形的连接。
另外,明式家具中还有“四平式”桌,其腿足、牙条、面板的连接均要用棕角榫。
此桌造型的特别之处在于桌面与腿采用的就是双棕角榫结构, 这种形制的桌子具有典型的清式家具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