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道路平⾯交叉⼝设计道路平⾯交叉⼝设计第⼀节交叉⼝设计概述⼀、基本要求和内容平⾯交叉:道路与道路(或铁路)在同⼀平⾯上相交的地⽅称为平⾯交叉,⼜称交叉⼝。
基本要求:(1)保证车辆和⾏⼈在交叉⼝处能以最短的时间顺利通过,通过能⼒满⾜⾏车要求。
(2)正确设计交叉⼝的“⽴⾯”,保证⾏车稳定,且符合排⽔要求。
主要内容:1. 正确选择交叉⼝的形式,确定各个部分的⼏何尺⼨2. 进⾏交通组织,合理布置各种交通设施。
3. 验算交叉⼝⾏车视距,保证通视条件。
4. 交叉⼝“⽴⾯”设计、布置⾬⽔⼝和⾬⽔排⽔管道。
⼆、交叉⼝的交通分析交叉⼝的车辆来⾃不同⽅向,⼜向不同⽅向⾏驶,车辆之间会产⽣不同的交错⽅式,交通性质也不同。
分流点:同⼀⾏驶⽅向的车辆向不同⽅向分离⾏驶的地点称为分流点。
合流点:不同⽅向⾏驶来的车辆以较⼩的⾓度向同⼀⽅向汇合⾏驶的地点称为合流点。
冲突点:来⾃不同⽅向⾏驶的车辆以较⼤的⾓度相互交叉的地点称为冲突点。
这三种交错点的存在是影响交叉⼝通⾏能⼒和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
影响程度的⼤⼩依次为:冲突点,合流点,分流点特点:1. 交叉道路条数越多,交错点越多,其中冲突点增加的最快。
各条路均为双车道时:分流点=合流点=n(n-2)冲突点=n — 交叉⼝相交道路的条数2. 产⽣冲突点的⼤多是左转弯车辆(处理好左转车辆⾄关重要)减少或清除冲突点的⽅法:(1)交通管制(信号)(2)渠化交通(设交通岛,标志线,增设车道,环岛)(3)交体交叉三、交叉⼝的类型及其适⽤范围1. 加铺转⾓式:交叉⼝⽤适当半径的圆曲线将各条道路平顺连接。
优点:简单,造价低,设计⽅便不⾜:车速低,通⾏能⼒低适⽤:交通量⼩,车速低,转弯车辆少的三、四级公路和城市次⼲路、⽀路。
2. 分道转弯式采取设导流岛、划分车道等措施,使转向车流以较⼤半径分道⾏驶。
优点:右转车辆速度快,提⾼通⾏能⼒(不乱挤)不⾜:占地多,造价较⾼适⽤:交通量较⼤,转弯车辆较多的道路3. 扩宽路⼝式在交叉⼝处增设变速或转弯车道。
公路工程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原则和要点
公路工程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原则和要点公路工程中,平面线形交叉是指两条或多条道路在平面上的交叉部分。
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是公路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公路的安全、流畅和舒适性。
本文将介绍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原则和要点。
一、设计原则1. 安全原则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首要考虑的是安全。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车辆的行驶速度、交通流量、视距条件、道路标志和标线等因素,以确保交叉口的安全性。
2. 流畅性原则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应该尽可能地保证交通的流畅性。
设计师应该考虑到车辆行驶的方向、速度、转弯半径等因素,以确保交叉口的流畅性。
3. 舒适性原则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应该尽可能地保证交通的舒适性。
设计师应该考虑到车辆行驶的垂直度、水平度、减速度等因素,以确保交叉口的舒适性。
4. 经济性原则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应该尽可能地节约成本。
设计师应该考虑到交叉口的规模、材料、施工工艺等因素,以确保交叉口的经济性。
二、设计要点1. 交通流量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应该考虑到交通流量。
设计师应该根据交叉口的交通流量确定交叉口的规模和形式,以确保交叉口的安全和流畅。
2. 转弯半径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应该考虑到车辆的转弯半径。
设计师应该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转弯半径确定交叉口的半径和弧度,以确保交叉口的安全和流畅。
3. 视距条件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应该考虑到视距条件。
设计师应该根据交叉口的位置和形式确定视距条件,以确保交叉口的安全和舒适性。
4. 道路标志和标线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应该考虑到道路标志和标线。
设计师应该根据交叉口的形式和交通流量确定道路标志和标线,以确保交叉口的安全和流畅。
5. 环境因素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应该考虑到环境因素。
设计师应该根据交叉口所处的环境确定交叉口的规模和形式,以确保交叉口的安全和美观。
6. 施工工艺和材料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应该考虑到施工工艺和材料。
设计师应该根据交叉口的规模和形式确定施工工艺和材料,以确保交叉口的经济性和质量。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及计算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及计算一、交叉口类型1.十字型交叉口:适用于交通流量较大、道路宽度较宽的情况。
设计时需要合理设置红绿灯信号控制,确保交通流畅。
2.T型交叉口:适用于次要道与主干道交叉的情况。
设计时需要考虑次要道交通流的安全性,并设置合适的交通标志和标线。
3.Y型交叉口:适用于高速公路出口与次要道交叉的情况。
设计时需要考虑高速公路的出口车流量和次要道的交通流量,确保安全通行。
4.环形交叉口:适用于交通流量较大、道路宽度较窄的情况。
设计时需要合理设置环形交通标志和标线,并设置合适的进出口位置。
5.立交交叉口:适用于大型道路或高速公路的交叉口设计。
设计时需要考虑立交桥的高度和梁间距,确保车辆的通行,以及合理设置匝道。
二、交叉口设计参数在进行交叉口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参数:1.交通流量:根据交通流的量级和流量分布,确定红绿灯信号控制的时长和配时方案。
2.车速和车道数: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车道数,确定交叉口的几何形状和直行车道、转弯车道的长度。
3.安全视距:根据道路曲线和坡度等条件,确定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视距要求,确保交叉口的安全性。
4.行人通行设施:根据交叉口周边的人流量和行人需求,合理设置人行横道和过街设施。
5.道路标线和交通标志:根据交叉口的交通流要求和交通安全需求,合理设置道路标线和交通标志,指示车辆和行人的行驶方向和规则。
三、交叉口设计计算交叉口设计的计算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流量计算:根据交叉口的道路类型、车道数和车速等参数,分析交叉口的交通流量,计算各个车道的流量以及总流量。
2.信号配时计算:根据交通流的量级和流量分布,确定红绿灯信号控制的时长和配时方案。
可以采用绿波带长度法或交通流模型进行信号配时计算。
3.安全视距计算:根据交叉口的道路曲线和坡度等条件,计算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视距要求,确定交叉口的安全性。
4.车道长度计算:根据车速和车道数,计算交叉口的直行车道、左转车道和右转车道的长度要求。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
12
(二)、左转弯车辆的交通组织 1、设置专用左转车道
2、实行交通管制 3、便左转为右转,环形交通,绕街坊转
.
13
(三)渠化交通组织:交通岛、交通标志、交 通标线
.
14
(四)、调整交通组织
四、行人交通组织 1.加宽人行道 2.合理布置人行横断面 3.限制交叉口的人群集中出入 4.人行天桥、地道
20
二、环形交叉口的设计 (一)中心岛的形状和尺寸 1、中心岛的形状 一般多用圆形,椭圆形、卵形、方形圆角、
菱形圆角; 2、圆形中心岛的半径
V2
b
R127 (ih)
2
.
21
(二) 交织段长度
进环和出环的两辆车辆,在环通行驶时相 互交织 交换一次车道位置所行驶的距离 称为交织长度,交织长度的大小主要取决 于车辆在环道上的行驶速度。
标高相协调;
.
29
二、交叉口立面设计的基本类型 1、处于凸形地形上,相交道路的纵坡方向均 背离交叉口。
.
30
2、处于凹形地形上,相交道路的纵坡方向都 指向交叉口。
.
31
3、处于分水线地形上,有三条道路纵坡方向 背离而一条指向交叉口。
.
32
4、处于谷线地形上,有三条道路纵坡方向指 向交叉口而一条背离。
.
45
③计算标高计算线上的设计标高 每条标高计算线上标高点的数目,可根据路面宽度、施工需要以及 等高距来确定。对路宽、坡陡、施工精度要求高的,标高点可多些 ;反之,则少些。
y h1 x 2h1 x2 BB
B 14
.
y
h1 B
x
4h1 B3
x3
B 14 46
7、勾绘和调整等高线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2.设计车辆
1)平面交叉口旳设计也采用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 (或铰接车)作为设计车辆。
2)平面交叉转弯曲线旳线形和路幅宽度应以设计车辆转弯 时旳行迹作为设计控制,其转弯时旳行迹与行驶速度有关。
3) 各级公路旳平面交叉口应以16m总长旳鞍式列车进行控 制设计。
第一节 概述
四、交叉口旳设计根据
满足服务水平下旳通行能力
第二节 交叉口旳交通组织设计
一. 车辆交通组织
1. 任务
⑴.确保车流、行人安全 ⑵.提升通行能力
2. 措施
⑴.正确组织不同去向旳车流 ⑵.设置合适旳车道数 ⑶.合理布置交通岛、信号灯、交通标志 ⑷.渠化交通
3. 详细措施
⑴.设置专用车道 ⑵.组织左转车辆
着眼点:处理左转及直 行车辆旳交通组织
车辆一律按逆时针方向绕岛单向行驶,直至所要去旳路口离岛驶出旳
平面交叉,俗称转盘。
特点:驶入交叉口旳多种车辆可连续不 断地单向运营; 环道上行车只有分流与合流,消灭了 冲突点; 交通组织简便,不需信号管制; 缺陷是占地面积大,城区改建困难;增 长了车辆绕行距离,尤其是左转弯车辆; 一般造价高于其他平面交叉。
能看到相交道路上旳行车情况,以便能及时采用措施顺利驶过或安全停车。 这段必要旳距离应该不小于或等于停车视距。
视距三角形: 由相交道路上旳停车视距所构成旳三角形。在其范围内不能有任何阻挡 驾驶员视线旳障碍物。
第三节 交叉口旳视距与转弯设计
一、交叉口旳视距
(一)视距三角形
第三节 交叉口旳视距与转弯设计
2.设计车辆
4)公路左转弯曲线采用(5~15)km/h行驶速度旳鞍 式列车控制设计;
5)大型车百分比很小旳公路,可采用5km/h行驶速度旳 鞍式列车控制设计,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载重汽车低速 行驶时旳行迹控制。
平面交叉 公路平面交叉的勘测设计要点
1 公路平面交叉的勘测设计要点
公路平面交叉
01
公路 平面交叉
02
勘测要点 设计要点
公路平面交叉
勘测要点
1.搜集原有公路的等级、交通量、交通性质、 交通组成、交通流向等资料和远景规划。
2.根据地形和其他自然条件以及掌握的资料, 按照有关规定,拟定交叉口类型。
公路平面交叉
设计要点
公路平面交叉
4、视距 1)视距三角形:由相交道路上的停车视距所构成的三角形称为 视距三角形。在其范围内不能有任何阻挡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 。
设计要点
设计要点
公路平面交叉
4、视距 2)识别距离:为保 证车辆安全顺利通过 交叉口,应使驾驶员 在交叉口之前的一定 距离能识别交叉口的 存在及交通信号和交 通标志等,这一距离 称为识别距离。
公路平面交叉
3.交叉口的圆曲线半径
设计要点
1) 相交道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
在交叉口范围内,主要道路的设计速度仍采用路段规 定值,次要道路可取路段的0.7倍;横向力系数μ可按不 同设计速度在0.15~0.20之间选用;超高横坡ih,以不大 于2%为宜,最大不应超过6%。
公路平面交叉
2)平面交叉范围内各相交公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规定如下表。
勘测要点
3.选定交叉位置和确定交叉点,使各相交路线 在平、纵、横三方面良好衔接;通常交叉口设在原 有公路的中心线上或中心线的延长线上。
4.测量交叉角、中线、纵断面和横断面。
公路平面交叉
勘测要点
5.若地形复杂时,为合理选择交叉口的位置和类 型,应详测交叉口处的地形图。测图比例可采用1: 200~1:500,当范围较大时,也可采用1:1000。
5. 平面交叉间距
城市道路工程平面交叉设计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设计内容:确定交叉口类型、进行交通组织设计、视距保证、缘石半径、拓宽设计、环形交叉口设计、交叉口竖向设计。
一、平面交叉口的形式1、按交叉口形式分类十字形、X字形、T字形、Y字形、错位交叉、复合交叉等。
2、按渠化交通的程度分类简单交叉口、拓宽路口式交叉口、渠化交叉口。
3、按交通控制分类无信号控制交叉口、有信号控制交叉口(点控制、线控制、面控制)(定周期和不定周期、手工控制和自动控制)。
4、按交通组织方式分类A类:信号控制交叉口B类:无信号控制交叉口C类:环形交叉口二、 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1、交叉口的交通分析交错点的种类:分流点、合流点、冲突点。
冲突点数量多,影响大,主要与左转车流有关,与车道条数成正比。
设计时要尽量减少冲突点,如采用设置信号灯、合理组织左转车、实行单向交通等方法。
2、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一)车行道的交通组织1、设置专用车道2、合理组织左转车(1)设置专用左转车道(2)实行交通管制不准左转(3)变左转为右转(4)环形交通3、渠化交通组织4、调整交通组织交通语言包括道路语言和一切关于行的标记、符号、文字指示牌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道路语言。
道路语言是指道路上的交通标线、标示、交通标志和交通信号,还包括以物理形式出现的交通岛、分离岛和栅栏等物理渠化设施(一种特殊的“道路语言”)。
有路必须有道路语言,道路语言是道路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二)行人的交通组织1、交叉口人行道的宽度及行人的组织2、人行横道的设置(位置、形式、宽度、通行能力)3、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三、简单交叉口设计1、交叉口的车道宽度一般采用 3.0~3.5米,平面交叉口一条进口车道的宽度宜为3.25m,困难情况下最小宽度可取3.0m;当改建交叉口用地受到限制时,一条进口车道的最小宽度可取 2.8m。
转角导流交通岛右侧右转专用车道应按设计速度及转弯半径大小设置车道加宽。
2、平面交叉口计算行车速度平面交叉口内的设计速度宜为路段的0.5倍-0.7倍。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2)
公平原则
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的 通行权利,设置合理的 交叉口信号灯周期和相
位。
环保原则
降低交通噪音和空气污 染,合理设置绿化带和
隔音设施。
设计要素
01
02
03
04
道路等级与交通量
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量确定交 叉口形式和规模。
交通组织
合理组织各类交通流,提高交 叉口通行效率。
道路几何设计
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需求,确 定交叉口进出口车道数、车道
T型交叉
总结词
T型交叉是道路平面交叉的一种类型,其中一条道路与另一条道路垂直相交,形 状类似于英文字母“T”。
详细描述
在T型交叉路口,车辆通常直行或左转,右转车辆需在交叉点之后进行。这种交 叉类型适用于交通量较小的地区,可以减少交叉口冲突点,提高安全性。
Y型交叉
总结词
Y型交叉是道路平面交叉的一种类型,其中一条道路与另一条 道路分叉后垂直相交,形状类似于英文字母“Y”。
方案实施
按照最优方案进行交叉口设计 和施工,包括道路几何设计、 交通标志标线设置、信号灯安
装等。
02 道路平面交叉类型
十字交叉
总结词
十字交叉是最常见的道路平面交叉类型,由两条相交的道路形成,具有四个象 限。
详细描述
在十字交叉路口,车辆通过交叉点进行转向,通常设有交通信号灯或交通标志 来管理交通流。这种交叉类型在城市和乡村地区都很常见,易于设计和建造。
03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要点
交通流量分析
交通流量分析
在道路平面交叉设计过程中,需 要对各个方向的交通流量进行详 细分析,以确定交叉口的通行能
力和需求。
交通流量调查
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了解各 个方向的车流量、人流量以及车流 组成等信息,为设计提供依据。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渠化十字交叉
交叉口设计技术要求及类型
次要公路设分隔岛的渠化T形交叉
适:主要公路为二级公路的T形交叉,当直行交通量不大,而与次要公路间的转弯交通量占相当比例。
交叉口设计技术要求及类型
当主要公路的直行、转弯交通量较大时,则采用在主要公路和次要公路上均设分隔岛的渠化T形交叉。
主、次要公路上均设分隔岛的渠化T形交叉
பைடு நூலகம்
添加标题
第八章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添加标题
交叉口设计技术要求及类型
添加标题
加铺转角式交叉口设计
添加标题
环形交叉口设计
添加标题
概述
添加标题
交叉口的渠化设计
添加标题
交叉口的立面设计
添加标题
扩宽路口式交叉口设计
车辆行人顺利通过 行车稳定,符合排水要求
二、设计任务
正确选择交叉口型式,合理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尺寸 ; 确定必须保证的行车视距,从而确定交叉口的视距范围 ; 正确合理地进行交通组织和交通管制; 立面布置需符合行车和排水的要求。
2
类型 渠化交叉 交通组织方式 扩宽路口式 环形交叉式
交叉口设计技术要求及类型
非加宽十字交叉
添加标题
非渠化交叉
添加标题
非加宽T形交叉
添加标题
增设右转减速车道的加宽式T形交叉
添加标题
增设左转减速车道的加宽式T形交叉
添加标题
加宽式十字交叉
添加标题
非渠化平面交叉 设计速度较低,交通量较小的双车道公路相交,可采用非渠化交叉。
三路相交叉的交叉口
四路十字形交叉口
五路交叉口
概述
四、平面交叉口的交通分析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形式与选择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形式与选择1、道路与道路交叉可分为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交叉形式应根据道路网规划、相交道路等级及有关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分析合理确定..2、平面交叉口应按交通组织方式分类:1.平A类:信号交叉控制平A1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出口道展宽交叉口;平A2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出口道不展宽交叉口;2.平B类:无信号控制交叉口平B1类:之支路只准右转同行的交叉口;平B2类:减速让行或停车让行标志管制交叉口;平B3类:全无管制交叉口3.平C类:环形交叉口关于平面交叉口的选用类型应符合下表;平面交叉口类型选型推荐形式可选形式主干路-主干路平A1类——主干路-次干路平A1类——主干路-支路平B1类平A1类次干路-次干路平A1类——次干路-支路平B2类平A1类或平B1类支路-支路平B2类或平B3类平类或C平A2类3、交叉口的形式平面交叉口的形式设计得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投资和使用价值;所以应切合实际地考虑远期的需要和近期的可能两方面因素;选择合理的方案..平面交叉口的形式取决于道路网的规划和周围建筑的情况;以及交通量、交通性质和交通组织..常见的几何形状有:十字形环行交叉T形极其演变而来的X形Y形错位交叉多路交叉畸形交叉T形平面交叉口:T形交叉口是指交角为75~105的三路相交..T形交叉口适用于主次道路的交叉;主要道路应设在直行方向..Y形平面交叉口:Y形交叉口为三路相交直行方向的交角小于75或大于105的交叉口;Y形交叉口在交角较小的时候交通不利;而且锐角街口处的视线条件不好..十字形平面交叉口四条道路相交交叉口;交角为75~105.十字形交叉口形式简单;交通组织方便;街角建筑易于处理;使用范围广;是最基本的交叉口形式(1)简易十字交叉口:设计车速不高;交通量不大的三四公路或一般城市道路相交的十字交叉;可采用简易十字交叉(2)设附加车道的十字交叉口:主要公路的设计速度为80km/h;次要公路为县乡公路或三四级公路且转弯交通量不大的十字交叉口..(3)渠化十字交叉口主要公路为四车道公路以及设计速度为80km/h的双车道公路;或虽然设计速度为60km/h;但属区域干线的双车道公路;可采用渠化十字交叉..环形平面交叉口在交叉口中央设置中心岛;用环岛组织渠化交通;使进入环道的所有车辆一律按逆时针方向绕道单向行驶;直至所要去的路口离岛驶出的平面交叉;俗称转盘..环形交叉口的特点:●驶入交叉口的各种车辆可连续不断的单向运行;没有停滞;减少了车辆在交叉口的延误时间..●环道上行车只有分流与合流;消灭了冲突点;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交通组织简便;不需要信号控制..●一般高于其他平面交叉..环形交叉适用于交通量适中;经过验算后出、入口间的距离能满足交织长度的要求;或按“入口让路”规则设计能满足交通量需要的3~5岔的交叉..“入口让路”环形交叉适用于一条四车道公路和一条双车道公路相交的交叉;以及两条高峰小时不明显的四车道公路相交的交叉..4、平面交叉口形式的选择1形式要简单;相交道路的条数要少..尽可能选用正交或接近90度的十字交叉..2尽量是相邻交叉口直通..一般情况下;干道与干道相交不易选用T形交叉口..除非在市区;因受地物条件限制必须设置T形交叉口3交叉道路应避免锐角相交;尽量以近似于90 度相交..a.改斜交为十字交叉b.改斜交为双T形交叉错位交叉c.改小交角为大交角d.禁止左转e.改Y形交叉为正交或接近T形正交(4)应尽量避免近距离的错位交叉(5)道路规划和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多路和畸形交叉..平面交叉口拓宽条件:1、高峰小时一个信号周期进入交叉口左转车辆多于3或4pcu小交叉口为3;大交叉口为4时;应增设左转专用车道..高峰小时一个信号周期进入交叉口右转车多于4pcu时;应增设右转专用车道..2、根据交叉口形状、交通量、流向和用地条件设置交通岛..交通岛应以缘石围砌..人行横道处缘石高度可降为零..3、交叉口进口车道宽度;小型汽车车道可采用3m;混入普通汽车和铰接车的车道与左、右转专用车道可采用3.5m;最小3.25m..4、交叉口的进口道设右转专用车道时;右侧横向相交道路的出口道应设加速车道..右转专用车道长度应保证右转车不受相邻停候车队长度的影响;加速车道应保证加速所需长度..两者均应调查后计算确定..各级道路路口拓宽的规定:主干路当路段单向车道为3车道时;进口道拓宽为5车道;出口道为4车道;拓宽段长度在交叉口进口道或出口道外侧路缘半径的端点向后起算;下同80m;当路段单向车道为2车道时;进口道为4车道;出口道为3车道;拓宽长度为80m..以上拓宽段两侧红线宽度各增加5m详见图8—1..次干路当路段单向车道为2车道时;进口道拓宽为3~4车道;出口道为2~3车道;拓宽段长度在交叉口进口道或出口道外侧缘面半径的端点向后起算;下同70m;当路段单向车道为1车道时;进口道为2~3车道;出口道为1~2车道;拓宽长度为60m..以上拓宽段两侧红线宽度各增加2~5m详见图8—2、8—3..无论什么道路;在其交叉口拓宽时;拓宽车道数一般为1~2条;过多的拓宽车道对于提高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并无多大意义;拓宽长度也不能过长;一般只要满足车辆排队长度即可;入口拓宽段和出口拓宽段可对称布置;或入口拓宽段长度略大于出口拓宽段长度..拓宽渐变段的长度;一般不得小于20m;在条件较困难的地带也不能小于15m..当主干路、次干路交叉口附近有广场时;靠近广场一侧对的道路拓宽段长度可适当延长;用于广场附近的临时停车..于支路与主干路或次干路相交的交叉路口;一般无需拓宽..平面交叉口的人行道应该布置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线的靠近道路交叉口中心一侧;宽度不要小于5m..拓宽后的平面交叉口的出入口道路宽度最好能有供机动车左行、直行和右行的三条车道;这样可以使交叉口的交通秩序大为改观..图8—1 主干路与主干路路口渠化标准图图8-2主干路与次干路路口渠化标准图图8-3 次干路与次干路路口渠化标准图。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道路平面交叉设计是指在城市道路交叉口处,根据交通流量、交通需求以及道路空间等因素,设计合理的平面布局和交通信号设施,以保障交通安全和交通效率的一种工程设计。
本文将详细介绍道路平面交叉设计的背景、设计原则、设计要素以及常用的交通信号设施。
一、背景道路平面交叉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交通流的通行安全性和通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车辆数量的快速增长以及人们出行需求的不断增加,道路交叉口成为交通事故高发区域。
因此,通过合理设计道路平面交叉,能够降低事故发生率,保障交通安全。
二、设计原则1.安全性原则:在交叉口设计中,安全性是首要考虑因素。
应尽量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包括车辆之间的碰撞、行人的闯入等。
因此,设计时要考虑车辆的转弯半径、行人过街设施的设置等。
2.通行效率原则:道路平面交叉设计应既能满足交通流量需求,又能保证交通的高效率。
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交通流量的分配和高峰期的通行能力,合理设置车道数量和交通灯控制等装置,以提高交通流的通行效率。
3.秩序原则:为了保障交通秩序,设计时应考虑各方车辆和行人的流线,尽量减少交叉口内的冲突和混乱,提高交通的顺畅度。
这包括合理设置车辆的转弯区域、行人的过街设施以及车辆的黄标线等。
三、设计要素1.车道设置:根据交通流量的需要,设计合理的车道数量和宽度。
在交叉口的前方,根据道路转向需求,设置直行车道、左转车道、右转车道等。
2.交通灯控制:交通灯是交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引导交通流量,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设计时要根据交通流量的需要,设置合理的交通灯控制方式,包括绿灯时间的设定以及交通灯的安装位置等。
3.行人设施:为了保障行人的安全通行,交叉口设计中要考虑行人过街设施的设置,包括人行横道线、人行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等。
4.车辆引导:为了减少交叉口内的交通混乱和冲突,设计时应设置车辆的引导标志和线路,包括转弯标志、直行标志、可变导向箭头等。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PPT课件
43
对渠化的改进方案
44
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1)优先合理组织机动车交通; 2)组织行人交通应以保证行人安全为前提,同时注意 使行人交通尽量少的干扰其他交通方式。 3)保证非机动车快速,安全的通过交叉口,同时着眼 点放在减少非机动车对机动车的干扰和如何提高非机动 车的通过能力上。
55
拓宽车道的长度计算
56
2.交叉口拓宽车道的设计
3)拓宽车道的长度lW值 拓宽车道的长度lW值,应能使右转车辆(如向进口道的左侧拓
反应时间可以忽 略,集团式进入
交叉口 以均匀的速度缓 慢通过人行横道
线
弱势
46
三种方式拓宽机动车 道数: 1)压缩左侧进口道; 2)压缩非机动车道 3)压缩人行道
47
一、机动车辆交通组织
1.进口道车道的划分
交叉口处车辆必须要减速或等待以后通过,其一个车 道的通行能力低于路段车道的通行能力,因此为保证在 交叉口上的通行能力不过多的低于路段通行能力,通常 采用在交叉口进口处增加车道的办法来解决。
5
2.交叉口存在的交错点 此外还有行人过街产生的冲突点。 非机动车与行人、机动车产生的危险面。 注意: 非机动车与行人过街呈面状散开,因此造成局部交 通的冲突面。
6
从这张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7
交通畅通和效率问题
混乱交叉口 的冲突点
8
交通冲突分析(2/3)
交通冲突区
图例
机动车冲突区 机动车、非机动车冲突区 机动车、行人冲突区 非机动车、行人冲突区
2.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 1)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使车辆和行人在交叉口能以最 短的时间顺利通过。 2)正确设计交又口立面,保证转弯车辆的稳定,同时保 证交叉口范围内的地面水迅速排除。 3)交叉口设计应根据相交道路的功能、性质、等级、计 算行车速度、设计小时交通量、流向及自然条件等进行。 前期工程应为后期扩建预留用地。
路线平面交叉设计
路线平面交叉设计路线平面交叉设计是现代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一个关键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为安全、顺畅、快速地管理车辆和行人提供必要的条件。
设计一条高质量、安全、可靠、高效的道路交通网络是道路工程师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这里,我们将探讨一些关于路线平面交叉设计的基础知识和重要的原则。
路线平面交叉设计:相关概念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一些路线平面交叉设计的相关概念。
平面交叉:在路线平面上,由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道路,在同一路口或交叉点相交所形成的部分。
交叉口:两条或多条道路在同一点或附近交汇所形成的区域。
交叉点:交叉口中的具体位置。
路肩:道路旁边不铺设机动车道或人行道的区域,可供车辆临时停靠或行驶。
过街天桥:设置在道路上空,用于人行道上的人员跨越车道或马路的桥梁。
交叉口通行能力:交路口在规定时段内单位时间内可通行的最大车辆数。
交叉口通行状况:指交叉口内交通流动的顺畅程度、安全状况和远距离可见性等方面的综合情况。
路线平面交叉设计的原则一般来说,路线平面交叉设计的原则可以通过一些关键因素来综述。
这些因素包括了设计速度、交叉口类型、车道数目、过街天桥、交通信号灯等等。
设计速度:设计速度将决定道路的各种参数,包括弯道半径、坡度、行车道宽度和交叉口半径等。
在城市内,交叉口减速带应保证车辆在进入下一条街道前安全减速,因此应首要考虑路肩的安全宽度和车道行驶方向的显然标记。
交叉口类型:十字路口、T字路口和环形交叉口分别适用于强大、中、小流量的道路。
在交叉口极少或车流量不大的区域,无交叉口设施的设计将越发凸显。
车道数目:车道的数目以交通量为主。
在短路段内,车道的数目不宜过多,因为车辆频繁变道会影响交通的流畅性。
另外,车道的条数应按照车道的方向、速度和流量来设置。
过街天桥:过街天桥的设计对于行人的出行安全非常的重要。
特别是在总路网中,沿路有人行穿梭的要点,应尽量设置过街天桥等有关的设施,以保障人行的安全出行。
交通信号灯:信号灯的设计需要考虑交叉口交通流线的长度、流向和流量状况等一些重要的因素。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n 4、交叉口范围布置雨水口时,一条道路得雨水不应流过交叉口 得人行横道,或流入另一条道路,也不能使交叉口内产生积水。
n 5、交叉口范围内横坡要平缓些,一般不大于路段横坡,以利于行 车。纵坡度宜不大于2%,困难情况下应不大于3%。
n 6、交叉口立面设计标高应与周围建筑物得地坪标高协调一致。
(1)渐变段长度ld
ld
vA 3.6J
B
(m)
vA----路段平均行驶速度(km/h) B ----右转车道宽度(m) J----车辆行驶时变换车道得侧移
率(m/s),一般取1、0m/s
三、扩宽车道长度
n(一)右转车道长度 n 在进口道得右侧或同时在出口道得右侧拓宽右转车道。
(2)减速所需长度lb或加速所需长度la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二)识别距离
n识别距离:为保证车辆安全顺利通过交叉口,应使驾驶员在交叉 口之前得一定距离能识别交叉口得存在及交通信号与交通标志 等,这一距离称为识别距离。
n1、无信号控制得交叉口
n 对无任何信号控制得交叉口,可采用各相交道路得停车视距 。
n 2、有信号控制得交叉口
n 对有信号控制得交叉口,在车辆正常行驶条件下,识别距离力使 驾驶员能瞧清交通信号与显示内容,能有足够时间制动减速直至 停车,但这种制动停车并非急刹车。
环道车道数可布置四条;若相交道路得车行道较窄,也可设二 条车道。 ▪ 每条车道宽3、50~3、75m,当中心岛半径为20~40米时,环
道机动车道宽度一般为15~16米 。
(四)交织角
▪ 交织角:就是进环车辆轨迹与出环车辆轨迹得平均相交角度。 它以距右转机动车道得外缘1、5m与中心岛边缘1、5m得两 条切线交角来表示得。
道路勘测与规划设计第八章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 适用:交通量小,车速低,转弯车辆少的次要道路或地方道 路: 也可用于转弯交通量较小的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交叉。
(2)分道转弯式:
➢ 通过设置导流岛(方向岛,是在交叉口为将交通流引导到 规定路线,防止其无秩序地行驶为目的而设置的岛)、划 分车道等措施,使单向右转或双向左、右转车流以较大半 径分道行驶的平面交叉。
(2)采用渠化交通。在交叉口内合理布置交通岛、交通标 志和标线、或增设车道等,引导各方向车流沿一定路径行 驶,减少车辆之间的相互干扰。如环形平面交叉可消灭冲 突点。平面上分离
(3)修建环形交叉,将冲突点变为交织点;或者修建立体 交叉,将相互冲突的车流从通行空间上分开,使其互不干 扰。这是解决交叉口交通问题最彻底的办法。空间上分离
三、平面交叉的交通管理方式
三种交通管理方式: ①、无优先交叉:交通量小,无任何交通管理措施; ②、主路优先交叉:分停车让行和减速让行控制两种; ③、信号控制交叉:常采用多相位定周期配时方法。
交通管理方式的选择: ⑴、道路功能、等级、交通量有明显差别两道路交叉或
交通量较大的T形口,采用主路优先交叉; ⑵、交叉口视距不良时,采用停车让行控制交叉; ⑶、相交道路等级低,交通量小,采用无优先交叉; ⑷、采用信号控制:①交通量均大的同等级道路相交;
➢ 特点:驶入交叉口的各种车辆可连续不断地单向运行,没 有停滞,减少了车辆在交叉口的延误时间;环道上行车只 有分流与合流,消灭了冲突点,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交 通组织简便,不需信号管制;对多路交叉和畸形交叉,用 环道组织渠化交通更为有效。主要解决中心岛的形状和半 径、环道的布置和宽度、交织段长度、交织角、进出口曲 线半径和视距要求等问题。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设计
平 面 交 叉 口 规 划 范 围
平面交叉口的形式
效果图
二.交叉口的形式及其选择
1.十形交叉:相交道路夹角为 90°或90±15°范围内的四 路交叉。
2.T形交叉:相交道路夹角为90°或90±15°范围内 的三路交叉
3.Y形交叉:相交道路夹角为<75°或>105° 范围内的三路交叉
4.环形交叉:多路交叉、公路交叉、交通量 不太大
交错点数量
交叉口类型
冲突点
分流点
合流点
总数
三路交叉口
3
3
3
9
四路交叉口
16
8
8
32
五路交叉口
50
15
15
80
对交通影响最大的是冲突点,其次是合流点,再次 是分流点。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左转车辆。 有无交通管制,交叉口的交错点数量是不一样的。无交 通管制,相交道路均为双车道时,各交错点数量:分(合)流 点=n(n-2);冲突点=n2(n-1)(n-2)/6。
3.在确定交叉口的车道数和车道宽度时,必须考虑到我国城市 目前自行车交通日益发展的客观需要,尽可能组织机动车和非机 动车分流行驶,以保证交通安全。
4.所设置的车道数,其通行能力的总和必须大于高峰小时交通 量的要求,否则,交叉口会产生交通拥挤和阻塞的现象。
确定方法
• 首先选定交叉口的形式,然后根据设计年限的高峰小时 交通量和不同行驶方向的交通组成,进行交通组织设计, 由此初定出车道数。按照所确定的交通组织设计方案,对 初定的车道数进行通行能力验算,如车道通行能力总和小 于高峰小时交通量的要求,则必须增加车道重新验算,直 到满足交通量的要求为止。
缺点
①在车流量大的十字路口, 通行速度明显会受到影响;②
城市道路交叉设计之平面交叉口设计
城市道路交叉设计之平面交叉口设计平面交叉口设计是城市道路交叉设计的一部分,它对于交通的安全和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平面交叉口设计的要点和一些常用的设计原则。
1.设计要点平面交叉口设计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交通流量:需要根据交叉口所在道路的交通流量确定交叉口的容量和车道数目,以确保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交通安全:需要合理设置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线,提高交叉口的交通安全性。
行人通行:需要保证行人在交叉口附近的安全通行,设置人行横道和行人信号灯等设施。
交通流动性:需要考虑交叉口的通行的流畅性,合理设置转弯车道和加速减速车道等。
土地利用和环境:需要考虑交叉口周边的土地利用情况和环境因素,合理设计交叉口的布局和景观。
2.设计原则平面交叉口设计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设计原则来确保交叉口的安全和效率。
可视性原则:保证交叉口进口和出口的车辆和行人在交叉口附近的可视性,避免盲区。
布局原则:合理设置交叉口的车道数目和线形,根据交通流量确定交叉口的容量,确保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交通安全原则:合理设置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线,提高交叉口的交通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
交通流动性原则:合理设置车道、转弯车道和加速减速车道,确保交叉口的通行流畅。
行人通行原则:设置人行横道和行人信号灯等设施,保障行人在交叉口附近的安全通行。
环境景观原则:考虑交叉口周边的土地利用和环境因素,合理设计交叉口的布局和景观,提升城市形象。
3.设计流程平面交叉口设计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收集数据:收集交叉口所在道路的交通流量和行人通行量等相关数据。
确定要求:根据数据分析,确定交叉口的容量和通行能力要求等。
初步设计:根据要求,进行初步的交叉口布局设计,确定车道数目、转弯半径等。
优化设计:根据初步设计结果进行优化调整,确保交叉口的安全和通行效率。
细化设计:进行细化设计,包括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线等的设置。
施工图设计:根据细化设计结果,绘制出具体的施工图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人行横道与道路应垂直,特殊情况下可斜交。宽 度为4~8m,长度大于30m或路幅6车道以上时,应 在道路中线位置设宽度不小于1m的安全岛。停车线 应布置在斑马线后至少1m处。 • 应避免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出入口设在交叉 口处,必要时在转角处用栏杆隔离人、车流。斑马 线两端设置信号灯。
(二)非机动车交通组织
• 平面交叉应保证进、出口道车道数平衡,原则上 出口道车道数必须大于或等于进口道车道数。 • 进口道直行车流在交叉口范围不改变驾驶方向即 可驶入出口车道。
左转弯车辆的交通组织: • 1.设置专用左转车道 • 2.实行交通管制 通过信号控制或交警指挥,规 定的时间内不准左转或允许左转。 • 3.变左转为右转(环行交通;街坊绕行;远引掉头)
2、设计车辆: 平面交叉也采用小汽车、载重汽车和鞍式列 车(或铰接车)三种车辆作为设计依据。 各级公路的平面交叉应以16m总长的鞍式列车, 5~15Km/h转弯速度的行驶轨迹作为控制设计。条 件受限时,可采用12m总长的载重汽车较低速度的 行驶轨迹进行控制设计。 城市道路的平面交叉应根据道路与交通的性质、 交通组成等情况,选择合适设计车辆的转弯行迹作 为设计控制。
3.扩宽路口式:
是指在接近交叉口的道路两侧展宽或增辟附加 车道的平面交叉。 可单增左、右转车道,也可同 时增设左、右转车道。
3.扩宽路口式:
特点:减少转弯车辆对直行车的干扰,车速高,事 故率低,通行能力大,占地多,投资大。
适用:交通量大,转弯车辆较多的干线公路和城市 主干道。 设计主要解决拓宽车道数、位置、视距、转角半径。
(二)组织渠化交通
• 在车道上划线,或用绿带和交通岛来分隔车流, 使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速度的车辆能象渠道内的水 流那样,沿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行驶的交通组织。
(二)组织渠化交通
(二)组织渠化交通
•
渠化的作用:①利用分车线或分隔带、交通岛来 分隔车流,使各种不同类型和速度的车辆分车道行 驶;②利用交通岛限制车辆行驶方向;③限制车道 宽度,控制车速,防止超车;④利用交通岛或分隔 带,设置各种交通标志,并可作为安全岛。 按功能分为:方向岛(导流岛)、分隔岛(带)、 中心岛、安全岛等四种。 导流岛 ( 分隔同向车流 ) ;分隔岛 ( 分隔不同类型 车流、对向车流);中心岛(组织左转弯、分隔对向 车流) ;安全岛(行人过街避让)
3、设计交通量: 平面交叉多采用相交道路设计小时交通量作为 交叉口设计交通量,并按实测的交通组成比例确定 左转、右转和直行车的交通量。
确定设计交通量时,还应考虑车辆种类、自行 车和行人交通等其他影响通行能力的因素。
4、通行能力: 具体计算详见《交通工程》。
六、公路平面交叉口的间距要求 • 一、二级公路平交口间距见P238表8—3,三级公 路≥150m。 • 为保证间距,在规划、设计时应限制平面交叉和 出、入口数量,设置互通式立交、分离式立交、通 道、天桥等。 • 一级、二级公路作干线公路时,平面交叉应保持 足够大的间距或修建立交。当作集散公路时,宜将 地方公路或乡村道路布置在与干线公路相交的次要 道路上或与干线公路平行,提供有限出入口的次要 道路上。 • 沿线开发程度较高的路段,应将街道或小区道路 布置在与公路相交的支路上或平行于公路而与公路 间只提供有限出、入口的辅道上。
1. 在交叉路口,非机动车道通常布置在机动车道和人 行道之间。 2. 在交叉口内,一般车流量下非机动车随机动车按交 通规则在右侧行驶,不设分离设施。 3. 车流量较大时,可采用分隔带(或墩)将机动车与 非机动车分离行驶,减少相互干扰。
4. 当车流量很大,机、非之间干扰严重时,可考虑采 用立体非机动车交通组织,并与人行天桥或地道一 起考虑。人行天桥或地道可用梯道、坡道或混合式。
三、平面交叉的交通管理方式
三种交通管理方式: ①、无优先交叉:交通量小,无任何交通管理措施; ②、主路优先交叉:分停车让行和减速让行控制两种; ③、信号控制交叉:常采用多相位定周期配时方法。 交通管理方式的选择: ⑴、道路功能、等级、交通量有明显差别两道路交叉或交 通量较大的T形口,采用主路优先交叉; ⑵、交叉口视距不良时,采用停车让行控制交叉; ⑶、相交道路等级低,交通量小,采用无优先交叉; ⑷、采用信号控制:①交通量均大的同等级道路相交;② 道路虽有等级区别,但交通量均较大,主路优先交叉易出 事故;③主路交通量太大,无足够多的间隙供次要道路车 流行驶④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干扰⑤环形交叉入口交通量大 造成延误。
二、平面交叉的转弯设计 • 为保证右转车顺利转弯,平交口转角处的缘石 或行车道边缘应做成圆形或复曲线,圆曲线半径 称为转角(缘石)半径。 • 不考虑机动车道加宽, 转角半径为:
B R1 R ( F ) 2
V2 R 127( ih )
上式中: B—机动车道宽,一般取3.5m; V—取路段设计速度的0.5~0.7倍; μ—横向力系数0.15~0.20; ih—路面横坡度,一般采用2%。
第二节 交通组织设计
一、车辆交通组织方法 常用的交通组织方法有设置专用车道、组织渠化交通、实 行信号管制、调整交通组织等。 (一)设置专用车道 • 组织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在各自的车道上分道行驶,互不 干扰,根据行车道宽度和左、直、右行车辆的交通量大小可 作出多种组合的车道划分。
(一)设置专用车道
第三节 平面与视距设计
•
• •
•
•
一、平面交叉处道路的平面线形 平交范围内两相交道路应正交或接近正交,平面 线形宜为直线或大半径曲线,尽量避免采用需设超 高的圆曲线半径。特殊情况下,应保证斜交不小于 70°(改建为60°),否则应进行扭正设计。 详见P246图8-17: a、b图扭正成垂直交叉,该法次要道路增加几个 曲线段,会成为危险路段,应与减速措施和前置警 告标志相结合。 c 图为逆错位交叉,右转进入主要道路后,需再 左转重新进入次要道路;d图为顺错位。如次要道路 交通量也较大时,需要的交织段比较长,应避免采 用错位交叉。 e 图曲线和切线相交,为避免超高影响,改为正 交。最好避免在具有超高的曲线段设置交叉口。
四、交叉口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 平面交叉口的形式: “十”字形,“T”字形及 其演变而来的X形、Y形、错位、多路交叉。
四、交叉口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
平面交叉的布置类型: 1 .加铺转角式:交叉口用适当半径的圆曲线平顺 连接相交道路的路基和路面。
1.加铺转角式: 特点:
交叉口形式简单,占地少,造价低,设计方便, 但行车速度低,通行能力小。
五、交叉口的设计依据 1、交叉口的设计速度:
主要道路的设计速度原则上应与路段设计速度相同,差 值不大于20km/h 。 两相交公路的等级或交通量相近时,不得低于路段设 计速度的70%。主、次道路相交时,次要道路可适当降低 设计速度。 转弯车道:由路段设计速度、交通量、交叉类型 、 交通管理方式、用地及变速行驶需要等因素决定。 右转弯车道:设计速度不宜大于40km/h; 左转弯车道:设计速度不宜大于20km/h。 我国《城规》规定:交叉口内的设计速度应按路段设 计速度的0.5~0.7倍计算,直行车取大值,转弯车取小值。
• 交通岛设计
(二)组无缘石的浅碟形岛。 设计包括岛的形状、尺寸、偏移量、后退量等。 • 公路平面交叉的渠化布设 ①T形交叉:当主路直行交通量不大,与次要道路 间转弯车辆较多时,在次要道路上设分隔岛;当主 要道路直行车较多时,主要道路上也应设分隔岛。 如主路是双车道,设隐形岛;如是四车道,设实体 岛。 ②十字形交叉:按 P244 图 8-15 布设分隔岛和导流 岛。
(三)实行信号控制 采用自动控制的交通信号指挥系统,提高车速 和通行能力。 (四)调整交通组织 当旧城道路改建困难时,可采取改变交通路线, 限制车辆行驶,控制行驶方向,组织单向交通, 适当封闭一些主要干道上的支路等措施调整。
二、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组织
(一)行人交通组织 行人交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行人在人行道上 行走,在人行横道线内安全过街,使人、车分离, 干扰最小。
二、平面交叉口的交通分析
进出交叉口的车辆可能产生的交错点 :
分流点——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离行驶的地点; 合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 向汇合行驶的地点; 冲突点——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
c)五路交叉口
对交通影响最大的是冲突点,其次是合流点,再 次是分流点。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左转车辆。
城市单、双幅路,R1值见P247表8-9;三、四幅 路交叉口的缘石半径应满足非机动车行车要求。 公路交叉口应满足16m鞍式列车转弯的要求,宜 采用双心或三心复曲线。 简单非渠化平交口以载重汽车为主时,可采用 15m半径圆曲线。
七、平面交叉的设计步骤
1、收集资料 收集与设计有关的测量资料、交通资料、道 路资料、用地资料、水文资料等; 2、交叉口方案设计或形式的确定; 3、详细设计: ①、确定交通管理方式 信号交叉口设计计算交通管制的具 体方法和控制参数; ②、根据规划交通量和交通管理方式检验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计算车道数,确定平交各部分的尺寸和平面设计参数,布置 附加车道、交通岛、斑马线和停车线等; ③、绘制平面图 在大比例地形图上绘制平面设计详图, 范围一般为转角圆曲线切点外5~30m,平面设计完成后应检 查视距和用地条件; ④、立面设计,计算工程数量; ⑤、编制工程概(预)算。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第一节 概述 一、平面交叉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定义:道路与道路(或其他线形工程)在同一平面上相 互交叉称为平面交叉,又称为交叉口。
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保证车辆、行人能以最短时 间通过交叉口,交叉口通行能力能适应各条道路的要求;立 面设计能保证排水和转弯车辆的行车稳定。 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 (1)选择交叉口的交通管理方式和交叉口的类型; (2)进行交通组织,合理布置各种交通设施; (3)平面设计,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尺寸; (4)验算交叉口的行车视距,保证安全通视条件; (5)交叉口立面设计与排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