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湿热体质的养生
【摘要】体质,即机体素质,是指人体秉承先天(指父母)遗传、受后天多种因素影响,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从九中体质中着重的系统阐述了湿热体质的养生方法。
【关键词】湿热体质养生脏腑
体质,即机体素质,是指人体秉承先天(指父母)遗传、受后天多种因素影响,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它反映机体内阴阳运动形式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由脏腑胜衰决定的,而且以气血为基础。
但是至今国外医学对体质的各种分类学说都无法直接指导临床实践与养生康复,只有中医体质学说与医疗实践、养生长寿密切结合。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里,就对体质学说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可以说,《黄帝内经》是中医体质学说理论的根源。《黄帝内经》不仅注意到个体的差异性,而且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的体质作了分类。如《内经·灵枢》的《阴阳二十五人篇》和《通天篇》,就提出了两种体质分类方法。前一篇运用阴阳五行学说,结合人的肤色、体形、禀性、态度以及对自然界变化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特征,归纳出木、火、土、金、水五种不同的体质类型。后一篇则根据人体体质的阴阳胜衰,把人分为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五种类型。
《内经》除上述两篇专门论述体质外,其他篇章散在论述也不少,如《灵枢·论勇篇》则对勇与怯两种体质类型的精神面貌,各部特征和内在脏腑功能的关系等进行了论述。在《素问·异法方宜论》里还指出由于地域环境气候不同,居民生活习惯不同,所以形成不同的体质,易患不同的病症,因此治法如用毒药、贬石、导引、按乔、艾灸、温针等也要随之而异。
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继承《内经》有关体质学说的理论,并以人体正气盛衰、脏腑属性为前提,结合实践,创造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将体质学说于辨证论治中。王叔和的脉学专著《脉经》也十分强调诊脉要注意体质特征,曰:“凡诊脉当视其人大小长短及性气缓急。”著名药王唐代孙思邈还指出:“凡人秉形气有中适,有躁静,各各不同,气脉潮动,亦各随其性韵”。这说明分
析脉要参考体质特征,不能惟以只脉辨病,另一方面,脉诊也是辨别体质类型的重要方面。
吴德汉在《医理辑要·锦囊觉后篇》中说的:“要知易风为病者,表气素虚;易寒为病者,阳气素弱;易热为病者,阴气素衰;易伤食者,脾胃必亏;易劳伤者,中气必损。”从而说明体质决定着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这就为因人摄生提供了重要理论根据。体质形成的机理是极其复杂的,它是机体内外环境多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
1.地理环境因素
徐徊溪《医学源流论》说:“人禀天地之气以生,故其气体随地不同。西北之人气深而厚,……东南之人,气浮而薄。”这说明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由于受着不同水土性质、气候类型、生活条件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不同地区人的体质。现代环境地质学研究也表明:在地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地壳表面元素分布的不均一性,这种不均一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控制着世界各地区人类的发育,形成了人类明显的地区性差异。
2.先天因素
先天因素即“禀赋”,先天禀赋就是指父母先天的遗传及婴儿在母体里的发育营养状况。按现代生物学的解释,遗传是由染色体传给后代的,父母的强弱肥瘦以及性格的类型可以通过染色体而遗传给后代,使后代亦可出现相应的强、弱、大、小、肥、瘦等不同的体型与性格。
3.性别因素
《灵枢·五音五味篇》提出“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的论点,对妇女的体质特点作了概括说明。中医认为男子以气为重,女子以血为先,所以体质对于男女也就不同了。
4.年龄因素
体质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因为人体的结构、机能和代谢是随着年龄而发生改变的。俗话说“一岁年纪,一岁人”便是这个道理。《灵枢·逆顺肥瘦篇》又具体指出:“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清代吴鞠通提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言“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说明了其发育阶段中的体质特点。而青壮年则不同,如《灵枢·营卫生会篇》说:“壮者之气
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老年人又不一样,《灵枢·营卫生会篇》亦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老年人之所以容易发病,这是由于体质因素决定的。
5.精神因素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由于长期处于悲悲戚戚的抑郁伤感情绪中,形成了“多愁多病的身”。这说明抑郁的精神状态不但对健康有害,还会促使某些疾病较早发生,衰老提前到来。此外,《淮南子·精神训》也说:“人大怒破阴,大喜坠阳,大忧内崩,大怖生狂”,同样说明了精神创伤可引起机体阴阳气血失调,改变体质。现代医学证实了精神心理因素能影响机体的免疫状态,临床上常见一些病人自知患癌症后,其精神萎靡而加速了死亡。
6.饮食营养因素
《素间·平人气象论》说:“人以水谷为本”,这说明体质不仅与先天享赋有关,而且依赖于后天水谷的滋养,水谷是人体不断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但营养不当,也会引起人体发病。《素问·至真要大论》里就指出:“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虽然五味本身不能致病,但一旦它们因为数量的积蓄,改变了机体的适应能力而激发反应力的时候,便可诱发疾病或改变机体生理效能,继而发生体质的变化,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体质形成的差异,还与社会因素、体育锻炼因素、疾病因素有关。如人们由于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因此情志、劳逸各不相同,物质生活也有优劣之分,从而导致了不同的体质特征。
由于先天禀赋有强弱,饮食气味有不同,方位地势有差异,贫富贵贱苦乐各不相同,从而导致了个体差异。因此,祖国医学非常重视对不同人体特征进行分析,从多方面对体质进行分类。正如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更没有相同的人。人后天形成的生活条件、各种文化教养、经济状态都不一样,构成了种族的多样性、个体的差异性。因此,人们的养生最应该注意的就应该是因人制宜的养生方法,因为最好的养生方法,不是名贵的东西,而是适合你的东西。例如王琦专家认为:“中国人心理、生理、遗传以及对社会和所在环境的适应性,从这四个维度去考察来划分人的特征,就形成了现在的九种体质。”其包括:怕冷派(阳虚体质);缺水派(阴虚体质);痰派(痰湿体质);长痘派(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