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连庆《国际关系史》(战后卷)(下册)配套题库【专项题库】 专项练习四 论述题【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项练习四论述题

1.比较分析艾森豪威尔主义与卡特主义的联系与区别。

答:(1)艾森豪威尔主义的含义和内容

①艾森豪威尔主义是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冷战时期提出的对外政策。20世纪50年代,在中东和北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下,为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对中东的影响,艾森豪威尔于1957年1月5日正式向国会提交一份关于中东问题的特别咨文。其中心思想是“中东出现的真空必须在俄国人进来之前由美国来填补”,要求国会授权他在中东实行“军事援助和合作计划”。3月7日美国国会通过决议。3月9日由艾森豪威尔签署生效。决议宣称:保持中东地区国家的独立和完整关系到美国的重大利益,授权总统动用2亿美元,给这些国家以经济和军事援助,美国可在这一地区使用武力,以对付所谓“国际共产主义的武装侵略”。

②1958年7月,根据艾森豪威尔主义,美国出兵黎巴嫩,干预该国国内事务。朝鲜战争后美国调整了它的全球战略。一是提出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解放战略”,企图用战争以外的手段,把社会主义国家纳入西方“自由世界”,军事上提出“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策”,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讹诈。二是在亚、非、拉加紧,全面扩张,先后提出“多米诺骨牌理论”和“艾森豪威尔主义”,在印度支那和中东地区大肆渗透。

(2)卡特主义的含义和内容

①卡特主义的含义

1979年12月,苏联出兵阿富汗,导致美苏关系的全面紧张。卡特政府不得不改变对苏政策。1980年1月卡特在国情咨文中警告苏联不要利用伊朗和阿富汗的动乱作为借口,谋求实现苏联长期以来企图获得一个温水港的目标。他声称:“外部势力攫取控制波斯湾地

区的任何企图,都将被看作是对美国根本利益的进攻。对于这种进攻,美国将使用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任何必要手段,予以击退。”这一声明被称作“卡特主义”。

②卡特主义的内容

卡特主义认为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面临着最为严重的挑战,这是因为:苏联军事力量的稳步增长和在国外军事行动的增加;西方民主国家对中东石油的严重依赖,而中东处于动荡之中;许多发展中国家仿效伊朗革命、进行社会和宗教压迫以及经济与政治的变革。卡特强调,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中,美国要保持自己的目标,追求国家的最大利益。卡特主义强调地区性安全结构,表明美国把它所关心的三个安全地带,即西欧、中东和远东联结起来了。本着这种安全结构设想,美国加紧改善与加强同有关国家如巴基斯坦、埃及、沙特阿拉伯等的关系,并向这些国家提供援助,特别是向巴基斯坦提供大量的经济和军事援助,使之成为抗击苏联继续南下的前哨基地。在中东,美国鼓励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的和解进程。卡特政府还决定扩充军力,建立快速反应部队,使之有能力在一些关系到美国切身利益的地区部署军队,并决定调整核战略。

(3)艾森豪威尔主义与卡特主义的对比

①艾森豪威尔主义和卡特主义的相同之处,在于都非常注重美国的国家利益,强调美国在中东和海湾地区的利益,为保护这一利益不惜代价与苏联对抗,具有美苏争霸的强烈色彩。

②艾森豪威尔主义和卡特主义的不同之处,在于艾森豪威尔强调战争,卡特注重以缓和中的争夺。

2.从政治、经济、宗教、战略角度分析巴以冲突的的深层次原因。

答:巴以矛盾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包括:

(1)政治原因

①犹太复国主义思潮得到大国的支持,犹太人建国成功,以色列成立;而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颠沛流离,巴勒斯坦国尚未建立起来。根据1947年11月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第181号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犹太人同意决议并建立“以色列国”,阿拉伯国家反对该决议未在规定地区内建立阿拉伯国。

②几次中东战争,加深了以色列同阿拉伯国家的矛盾与裂痕。

1967年的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当时约旦和埃及控制的巴勒斯坦其他地区(即西岸和加沙地带),这包括之前未被以色列占领的耶路撒冷残留的地区,其后这些地区也被以色列兼并。这次战争导致了第二次巴勒斯坦人的大量外逃。安理会于1967年11月22日通过第242号决议,敦促以色列从它在1967年占领的地区撤离。

(2)经济原因

①土地问题。巴以矛盾的主要是围绕土地原因开展的。联合国的决议土地分配不公,犹太人获得了多半的土地,且多为沿海的平原和水源充足的地方,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却是所占面积较小且不连成片,多为气候恶劣,水源缺乏。

②水资源。中东水资源奇缺,以色列国内将近70%的用水都来自占领的阿拉伯国家的领土,让其在水的问题上让步比在领土上让步更难,尤其是中东水塔之称的戈兰高地。以色列境内无大河,北部雨量较多,南部为大片沙漠。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缺水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水荒,以色列通过戈兰高地和约旦河西岸拦截约旦河及其直流河水,并在被占领土地上大量抽取地下水。

(3)宗教原因

巴勒斯坦地区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法院地区,耶路撒冷包括新旧两个城区,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将旧城尊称为“圣城”。宗教的对立是终身挥之不去的阴影。

(4)战略原因

①地缘战略。巴勒斯坦地区地处五海三洲的中东地区,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边缘,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②大国推行霸权战略的需要。美国的等西方国家扶持犹太人的以色列国,是出于分制衡阿拉伯世界的需要,并在此基础上分化阿拉伯国家,确保在此地的霸权地位和绝对的利益。

3.试分析欧洲一体化的动因、发展历程及其对当代国际关系体系的影响。

答:(1)欧洲一体化的动因

①生产力迅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战后,生产力大大提高,这时候经济协作范围更加广阔,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大大加强,出现了许多大型的跨国公司,这就使西欧六国经济联系变得更加密切。如何处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需要一个超出一国范围的国际机构进行协调。

②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为国际间的协调提供了基础。二战后,各国为协调经济,普遍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干预经济的体制日趋完善,这就为国际间的协调准备了条件。国际间的协调实际就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原则在国际间的运用。

③战后国际形势与西欧地位的变化促使西欧走联合之路。战后初期西欧各国痛感苏联的威胁,不得不依赖美国的保护,这又导致了西欧与美国之间的政治的不平等,经济上受约束,失去了往日的大国地位。他们认识到单靠一国的力量根本无法与美苏相抗衡,因此只有加强各国之间的联合,才能维护他们在欧洲乃至世界上的地位,五六十年代西欧经济迅猛发展,使得要求联合的呼声更为强烈。

④美国战后初期的对欧政策,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欧的联合;主要是指战后初期美国的马歇尔计划。美国在推行马歇尔计划的时候,有一个前提条件,要求西欧各国联合起来向美国提出一个总的援助计划,并且要求承诺减少关税和贸易壁垒;政治上允许西德加入北约,在大西洋内部解决了重新武装德国的问题,这就缓解了法国对重新武装德国的恐惧感,使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