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的复习要点第二章2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大纲及重点归纳以及考试试题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大纲及重点归纳以及考试试题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大纲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1、城市发展的动因城市形成和发展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

2、城市化概念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具体的分析包括:人口(农业、非农业);地域(农村、城市);产业(农业产业、非农产业);空间形态转化(城市空间形态、农村空间形态);文化和生活方式;基础设施和环境.3、城市化发展的S形曲线初期阶段(小于30%左右):生产力水平低,发展速度较缓慢;中期阶段(30%~60%或以上):快速发展期;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过程已基本完成,农业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转移,城市中工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1、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两种基本指向1、分散发展(指通过新建城市来缓解大城市的发展):1、田园城市(霍华德)2、卫星城、新城(恩维等)3、有机疏散(沙里宁)4、广亩城(赖特)2、集中发展:柯布西埃:指望通过对城市结构的重组在城市内部解决城市问题。

2、田园城市、卫星城、新城的概念⏹田园城市Garden City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以解决城市与自然隔离的矛盾和城市自发膨胀、土地投机等问题。

⏹卫星城: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元,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

⏹新城:改进的卫星城。

城中居住与就业岗位协调,具有与大城市相近似的文化福利设施配套,可以满足居民就地工作和生活所需,是一个职能健全的相对独立的城市。

3、有机疏散的城市发展方案、技术手段和特点指导思想:有机秩序的原则,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也应当成为人类建筑的基本原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第一章城市与城市规划1、城市的含义: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2、城市化含义:城镇化这一概念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3、城市化几个阶段:城镇化划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

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

随着城市中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2、现代城市规划思想:(1)田园城市理论:英国霍华德提出.意义:提出发展极限的概念;有机平衡的。

原则;动态管理的观点。

(2)卫星城镇理论:昂温提出。

这些卫星城镇独立性较强,城内有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3)雅典宪章:提出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座位一个整体来研究,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行。

(4)马丘比丘宪章:重视人与人的联系。

(5)邻里单位:要求在交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称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

第三章城乡规划体制1、一书两证:我国城市规划运作实施“一书两证”制度,即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价值观1、城市规划的含义: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2、城市规划任务:根据国民经济计划和城市既定的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城市的性质和规模。

《城市规划原理》规划原理复习提纲(2)

《城市规划原理》规划原理复习提纲(2)

《城市规划原理》规划原理复习提纲(2)城市规划原理(一)知识点1 1 、掌握:第一部分城市规划概论:城市、社会学家:城市是人口密集的社区,是一种生活方式(相对乡村);经济学家:城市是生产力的聚集区及经济活动的中心;地理学家:城市是人口和物质高度集中的特定地域;urban 政治学家:城市是政治活动的中心舞台。

city城市化(定义、表现特征)、定义:城市化 urbanization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表现特征:特征:1.人口与土地向非农业形态转化2.产业结构:一产比重降低;二、三产提高城市化水平往往是经济发达程度及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表现城市规划;1)必要性:城市化过程具有相当程度的自演进特征。

城市规划,作为应对城市问题,配置空间资源,有目的地干预城市化的一种社会分工。

2)内核:土地使用、道路交通、绿地生态、建筑形态、支持设施、环境景观 3)实质:具有空间属性和时间属性,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安排好城市中正在发生的和即将发生的与土地使用相关的事项。

4)特点:是一门综合的学科,这是因为城市土地是城市社会、经济以及所有物质要素形成的基础。

因此,规划通过对土地使用的调节,改善土地使用中包含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进而协调城市的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达到指导城市发展的目的。

《雅典宪章》、背景: :产生:1933 年,CIAM 在希腊雅典举行会议,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并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

大纲后来被称为《雅典宪章》(Charter of Athens)内容:1)提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

2)居住问题:城市的人口密度过大,生活环境质量差,公共设施少且分布不合理等。

建议住宅区按邻里单位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整理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整理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整理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第一节城市的产生与定义城市的产生?城市是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的产物,产生于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以后。

什么是城市?城市是非农业人口集中,以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是城市内外各部门、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为什么会产生城市?(一)比较优势如果人们在生产每一种产品时拥有相同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交换就不会产生。

李嘉图的相对优势。

比较优势是如何导致贸易产生的呢?(二)、生产中的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使得工厂最终替代了家庭个体生产,从而导致工业城市的出现。

规模经济产生的原因:专业化的分工;不可分割投入的存在。

有些成本,如研究和设计工作或初始成本,不能随着规模的减小而无限划分。

投入具有最小的效率规模,如果将不可分割的投入分为两半,两部分的总产出将小于整体投入的产出。

随着产出的增加,工人使用不可分割的投入越来越多,生产力就越来越高。

(三)集聚经济规模经济或比较优势直接的结果都是导致要素和生产的集聚。

厂商为了追求成本的降低而愿意集中在一起,城市由此产生了。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观点:集聚经济的两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集聚经济能为产业内部的厂商带来正的外部性,没有溢出到其他产业中。

集聚经济对当地的产业产生正的外部性,但这个外部性只为当地的企业所有,促进当地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第二节城市的发展一、古代城市的发展1、城市与防御要求中国古代城市的两套城墙,都城三套城墙;罗马营寨城2、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布局社会阶级分化与对立在城市建设方面有明显的反映;曹魏邺城隋唐长安城卡洪城3、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中国封建城市的中心——宫殿、官府衙门欧洲封建城市的中心是神权统治的中心—教堂4、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经济制度影响城市的发展形态中国的城市是政治、经济生活的中心欧洲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促进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二、近代城市的发展工业革命后城市发展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工业化带来城市布局的变化,城市与环境,科技的发展当代城市:后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以制造业为主转为服务业为主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经济结构由水平型向垂直型转变等导致: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大都市连绵区第三节城镇化一、城镇化的含义人口的聚集往城市,乡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变城市化包含了乡村—城市之间的四种转型:人口结构的转型,经济结构的转型,地域空间的转型,生活方式的转型美国学者弗里德曼(J.Friedmann)将城市化过程区分为城市化Ⅰ和城市化Ⅱ。

城市规划原理各章知识点

城市规划原理各章知识点

第1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城市的形成与开展规律,了解城市化根本规律与中国城市开展,理解城市、城市化、城市规划的根本概念,熟悉中外主要城市规划的开展历程以及城市规划学科的开展历程,掌握城市规划学科的性质与学科体系,了解本书的结构,理解城市规划的学习方法。

二、课程内容1.1 城市的形成与开展规律1.2 城市化与城市开展方针1.3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开展1.4 城市规划学科的性质与体系1.5 城市规划学的内容结构与学习方法三、考核知识点1.城市的定义。

2.城市的本质。

3.古代城市规划的特点。

4.近现代城市规划的开展特点。

四、考核要求〔一〕城市的形成与开展规律识记:城市的概念领会:城市的形成与开展、城市开展的规律〔二〕城市化与城市开展方针识记:城市化的内涵领会:中国城市开展方针〔三〕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开展识记:城市规划领会:国外城市规划的产生与开展、中国城市规划的产生与开展〔四〕城市规划学科的性质与体系识记:城市规划学科,三大宪章领会:城市规划学体系简单应用:古代城市规划开展过程中的城市建筑特色。

综合应用:古代城市规划与近现代城市规划化的差异。

〔五〕城市规划学的内容结构与学习方法识记:城市规划学的内容结构领会:城市规划学的学习方法第2章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和编制程序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首先了解城市规划及城乡规划的定义和划分。

了解城市规划的作用、任务。

其次着重掌握我国现行城乡规划体制及对规划所应遵循的法律法规系统,以及组织开发操纵的程序等。

二、课程内容2.1 城市规划的作用和任务2.2 城市规划的要素2.3 城市规划体系三、考核知识点1.城市规划的任务。

2.城市规划的体系。

3.城市规划编制程序。

四、考核要求〔一〕城市规划及城乡规划识记:城市规划、城乡规划城市规划城乡规划的划分〔二〕城市规划的作用和任务识记:城市规划的作用、任务〔三〕城市规划的要素识记:城市规划的三大根本要素〔四〕城市规划体系识记:城市规划体系的演进领会:中国现行城市规划体系的内容简单应用:中国现行的城市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第3章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城市系统与构成,理解城市用地的根本功能,掌握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内容与方法,熟悉城市用地的分类与根本构成,理解城市用地的空间布局根本模式,掌握城市用地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主要原则和空间结构形态。

城市规划原理的复习要点第二章2-2

城市规划原理的复习要点第二章2-2

城市规划原理的复习要点第二章2-22.07城市分散发展模式-有机疏散理论城市发展的原则是可以从自然界的生物演化中推导出来的。

目标: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把上述腾出来的地区,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整顿,改作其他最适宜的用途;保护一切老的、新的使用价值。

把大城市这一整块拥挤的区域,分解成若干个集中单元,并把这些单元组织成为在活动上相互关联的有功能的集中点。

方法:"对日常生活进行功能性的集中";"对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的分散"。

广亩城:赖特的主张是将城市分散发展推向极端的状态,发挥到了极致,每户一英亩用地,依靠高速公路相互联系。

根据这一理论,城市就成为地球表面均匀分布的人类聚居地2.08城市集中发展理论1.聚集经济理论经济活动的聚集是城市经济的最根本特征之一。

聚集经济是城市活动集中的主要原因。

2.大都市、巨大城市、大城市带:城市的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出现大城市现象,这是由于聚集经济的使用而使大城市的中心优势得到广泛实现所产生的结果。

大都市:即大城市地区,指由主要大城市和郊区及附近的城市群组合而成的城市区域,其中,主要城市发挥着主导经济、社会影响的作用。

巨大城市:人口达800万人以上的城市。

(《人类聚居的全球报告》)大城市带:被一群密集的、连续的聚居地所形成的轮廓线包围的人口居住区,它和城市的行政界线不尽相同。

世界6个大城市带:日本太平洋沿岸东京大城市带、英国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的英格兰大城市带、欧洲西北部大城市带、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从波士顿到华盛顿的大城市带、美国五大湖大城市带、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密集地区。

3.世界城市:世界城市是区域的政治中心、商业中心、集合各种专门人才的中心、巨大的人口中心、文化娱乐中心。

世界城市的指标:主要的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国际性机构的集中度;商业部门的高度增长;主要的制造业中心;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城市人口规模达到一定标准。

城市规划原理2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2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2重点第⼀章1、城市的概念:城:“城,廓也,都⾢之地,筑此以资保障也” 。

市:“⽇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退,各得其所”。

2、城镇与乡村的本质特征的区别:1)产业结构:城镇以⾮农业⽣产的产业为主2)⼈⼝规模:城镇⼈⼝规模⽐乡村⼤3)物质构成:城镇具有给排⽔﹑电⼒电讯﹑供暖供热﹑街道⼴场﹑影剧院﹑博物馆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4)职能:城镇是⼀定地域的政治﹑经济﹑⽂化的的中⼼5)景观:城镇有⽐乡村⼤得多的⼈⼝密度和建筑密度3、城市的特征密集性:⼈的密集,物质和资本的密集,⽂化的密集⾼效性:⾼效率,⾼效益多元性:多功能○1城市功能: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化⽣活中所承担的任务和作⽤,是城市⽣命⼒之所系。

○2城市:物质实体,经济实体,社会实体,⽂化实体多类型:○1⼯业城市○2交通港⼝城市○3商贸城市○4科研﹑教育城市○5综合中⼼城市○6县城○7特殊职能的城市外在性:⼀个⼈或⼀群⼈(制造者)的活动对其他⼈(接受者)的⾏为带来了影响,这种影响的接受者往往⽆意加⼊制造者的活动,但却要承担坏影响(如环境污染)的代价或享受好影响的收益。

4、城市规划学城市化(Urbanization )或城镇化是⼯业⾰命后农业⼈⼝及⼟地向⾮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GB/T 50280—98)城市化:⼈类⽣产和⽣活⽅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向城市⼈⼝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称城镇化、都市化。

5、城市化的测度的⽅法○1单⼀指标法○2⾮农业⼈⼝⽐重指标:某⼀地区的⾮农业⼈⼝占总⼈⼝的⽐重。

Y(PU)——城市化⽔平 W ——农业⼈⼝ V ——⾮农业⼈⼝ N ——区域总⼈⼝体现了⼈⼝在经济活动上的结构关系,较准确的把握了城市化的经济意义和内在动因,反映了⽣产⽅式变⾰的⼴度与深度,科学性较强○3城市⽤地⽐重指标○4综合指标法 N V W V V Y =+=6、城市化的动⼒机制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i.农业发展为城市⼈⼝提供商品粮ii.农业发展为城市⼯业提供资⾦原始积累iii.农业发展为城市⼯业提供市场iv.农业发展为城市提供劳动⼒⼯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7、城市化的相关因素○1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经济发展推动了城市化步伐城市化过程促进了经济发展○2经济类型与城市化:⼯业的轻重⽐例与城市化经济的内﹑外向度与城市化“进⼝替代”战略⼀种内向型的⼯业化道路;以本国⽣产的⼯业制成品来满⾜国内需求,取代进⼝货,并以此来逐步实现⼯业化:城市化速度缓慢“出⼝导向”战略⼀种外向型的⼯业化道路;发展⾯向出⼝的⼯业,并将其产品投⼊国际市场,⽤⼯业制成品的出⼝来代替农业和矿产等初级品的出⼝,以推动⼯业化的进程:城市化速度较快○3产业结构与城市化:城市化⽔平的提⾼主要靠第⼆﹑第三产业⽐重的上升,⼆者⼏乎同步进⾏○4科技进步与城市化8、城市化发展的S曲线(两个节点30、70)a)诺瑟姆的城市化发展S曲线i.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Ray M. Northam)1979年在研究了世界各国城市化过程所经历的轨迹后,把⼀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的变化过程概括为⼀条稍被拉平的S型曲线;ii.并将城市化过程分成三个阶段:1.城市化⽔平较低和发展较慢的初期阶段2.⼈⼝向城市迅速集聚的中期加速阶段3.进⼊⾼速城市化以后城市⼈⼝⽐重的增加⼜趋缓慢甚⾄停滞的后期阶段。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第一篇: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第一章复习课时所提重点:1.什么是城市?特征?内涵?2.不同阶段城市的发展特征3.什么是城镇化?定义、内涵、S型曲线3阶段 1.城市的概念:城:防御性的构筑物;市:交易的场所;字面意思:防御和交易的场所2.城市的内涵:一定数量的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的集聚地,一种有别于乡村的居住和社会组织形式;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职能(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的居民点)3.城市的特征:1)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职能2)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3)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4)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 4.城市发展不同阶段特征及影响因素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城市发展两阶段:农业社会(前工业化时期、古代的城市)---工业社会(工业化时代、近代的城市)1)古代城市的发展:城市与防御要求;社会形态发展(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与城市的布局;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中国:中央集权,政治统治中心;欧洲:封建城邦,神权统治经济体制对城市的影响;2)近代城市的发展: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工业化吸收大量的农业人口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的典型形态:圈层式向外扩张城市布局变化;城市与环境;居住条件恶化;卫生条件差;环境污染;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交通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和人口的聚集——生产力的聚集;3)二战后的城市的发展:城市/城镇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问题凸显;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变化;城镇群/城镇密集区的发展:城市群——有核心城市;城市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的外延扩展城市发展的主要形态:大城市----中心向外圈层式扩展;单中心----沿交通干线放射发展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发展形式多中心开放组合式发展以中心城为核心的城镇群城市:集聚效应----第三产业的集中造成辐射效应----强大的经济实力带动小汽车进入家庭会造成城市蔓延,市中心的衰退建新城的优点:与大城有关联,疏解城市人口,集聚效应大于卫星城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5.城镇化1)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镇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2)内涵:农业劳动力转移;人口地域空间积聚;城市物质和环境的改善;城市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的传播和完善3)“S”型曲线:三个阶段及其特征: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城镇化速度缓慢加速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速度加快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基本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中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的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1 现代城镇的本质特征产业结构、人口数量和职能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人口为主体的居民点,在产业构成上不同于村庄;相对于村庄,城镇一般聚居更多的人口;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和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城镇一般还具有如下特征:城镇一般拥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景观上不同于村庄,城镇一般拥有相对于村庄更为完备的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

2 城镇化水平的概念及城镇化进程的表现特征(12)城镇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现特征:城镇化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城镇化水平高,不仅建立在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3 诺瑟姆曲线的主要内容(13):在总结总结欧美城镇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把城镇化的轨迹概括为拉长的S形曲线,并将城镇化划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城镇化水平<30%加速阶段:城镇化水平30~60%稳定阶段:城镇化水平>60%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4 田园城市(Garden city)理论的主要观点(28)(PPT)霍华德把城市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联系城乡的关系,提出适应现代工业的城市规划问题,对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城市绿化的重要性等问题都提出了见解,对城市规划学科的建立起了重要的作用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与一般意义上的花园城市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般的花园城市是指在城市中增添了一些花坛和绿地,而霍华德所说的"garden"是指城市周边的农田和园地,通过这些田园控制城市用地的无限扩张(书)城市无限制发展与城市土地投机是资本主义城市灾难的根源,建议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并将城市土地归于城市的统一机构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是由于城市吸引人口“磁性”所致,如果把这些磁性进行有意识的移植和控制,城市就不会盲目膨胀,如果将城市土地统一归城市机构,就会消灭土地投机,而土地升值所获得的利润,应该归城市机构所支配;城市经费可从房租中获得,城市是会发展的,当其发展到规定人口,便可在离它不远的地方,另建一个相同的城市5 卫星城镇规划理念及其发展阶段(29)建立卫星城旨在控制大城市的过度扩展,疏散过分集中的人口和工业,在大城市外围建立既有就业岗位,又有教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具有相对独立性,但是在行政管理﹑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上同它所依托的大城市有较密切的联系,与城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以农或绿带隔离,但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发展阶段:卧城,居民的工作和文化生活仍在主城;半独立的卫星城镇,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公共设施,居民可就地工作;独立于主城的新城,具有就业机会,其中心也是现代化的;多中心敞开式的城市结构用高速交通线把卫星城和主城联系起来,主城的功能扩散到卫星城中去6 (雅典宪章)的主要内容城市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1)建议居住区要用城市中最好的地段,规定城市中不同地段采用不同的人口密度。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1.居民点发展与分类;居民点的含义:人们为共同生活和生产而聚集的定居场所,是人类社会空间结构的一种基本形式。

居民点的发展:无固定居民点——固定居民点——城市型居民点居民点的分类:城镇型居民点(城市、城镇)和乡村型居民点(中心村、基层村、自然村)2.城市产生的主要原因;第二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与农牧业分离)3.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工业化不仅促进原有城镇的发展,而且导致新型城市的涌现。

4.城市定义及界定标准现代城市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和行政管辖。

城市可以理解为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

世界城市界定的标准:1.人口规模标准,通过人口的集聚程度和数量为标准划分城市;2.人口密度标准,通过单位地域空间内聚集人口的密度高低划分城市;3.行政区划的标准,通过政府规定或立法宣布的结果划分城市; 4.职业构成的标准,通过人口职业的构成划分城市。

5.古代城市(古埃及、古中国)特点古埃及时期城市对后世的影响1.用地选择上,注重因地制宜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3.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4.早期规划的“死亡之城”和新王朝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和城市景观设计。

中国古代城市对后世的影响1.选择城市位置特别重视水文地理条件2.绝大多数城市平面为方形,道路为方格网结构3.城市的功能分区逐渐明显4.体现城乡一体、区域规划和大城市地区规划的思想5.中轴线对称的格局6.考虑防洪、防火的要求7.城市规模之大,世界少有6.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城市是国家按照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和镇,一般又分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和县级市四个级别。

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副省级城市: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成都、西安、武汉、济南、青岛、南京、杭州、宁波、厦门、深圳、广州地级市:受省、自治区政府直接领导和管辖,一般均为设区的市。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DOC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DOC

城市规划原理C 复习重点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6.25%)1 .城市的定义一一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 .现代城镇的三个本质特征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3 .人口老龄化的标准:按照联合国的有关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 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 7%以上的人口型态就属于 老年型人口 ”。

4 .城镇化的含义:(1)人口职业转变: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2)产业结构转变:农业产业转换为非农产业(二、三产业);(3) 土地及地域空间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4)城市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扩散过程。

5 .理解城镇化的含义要从 人口、产业、空间和文化 四个方面。

6 .城镇化水平 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

7 .城镇化定义:城镇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8 .城镇化进程的表现特征:(1)城镇化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3)城镇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第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9 .绘制城镇化发展的 S 形曲线: 10 .城镇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征:起步阶段一一生产力水平尚低,城镇化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 30%左右。

加速阶段一一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快速提升阶段。

城镇化速度加快,在不长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就达到 60%或以上。

稳定阶段一一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转化为城市人口。

随着城市中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11 .城镇化测度方法: 人口指标法、复合指标法 12 .当前我国所处的城镇化发展阶段: 加速发展阶段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6.25%)1. 《周礼.考工记》记述的周代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制度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城市规划原理的详细复习要点第二章

城市规划原理的详细复习要点第二章

第⼆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与发展2.01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最初的城市规划表现在对住所空间的⾃觉与不⾃觉的规划建设上,随着⽣产⼒发展、经济发展,⼈们的居住环境复杂化,逐渐形成城市居住环境。

2.02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政治体制1.⽂献《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城市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代表封建社会以礼制为主导的皇权⾄上的规划理念。

《商君书》: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的⾓度,对城市的发展及城市管理制度等问题进⾏阐述,开创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研究中区域城镇研究的先河。

《管⼦》:打破《周礼》规划的单⼀模式思想,提出因地制宜的规划思想。

代表了崇尚⾃然、⾃然⾄上的规划理念。

2.规划理念来源: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始终体现了农耕⽂化时代顺应⾃然与改造⾃然并重的整体观念,城市格局体现了农业社会时期以图腾崇拜为哲理思想的权⼒中⼼结构形态,即天⼈合⼀、⼈与⾃然和谐共存的观念。

3.典型城市(1)唐长安城:中轴对称的格局,规整的⽅格路,居住分布采⽤⾥坊制。

(2)元⼤都和明清北京城:三套⽅城,宫城居中,轴线对称布局。

2.03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政治体制1.⽂献《建筑⼗书》: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所著,是西⽅古代保留⾄今完整的古典建筑书籍。

在第⼀卷及第五卷中的“建筑师的教育、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及“其他公共建筑”中提出不少关于城市规划、建筑⼯程、市政建设⽅⾯的论述。

《按艺术原则进⾏城市设计》:西特(Camillo,Sitte)著。

从城市美学和艺术⾓度来解决当时⼤都市的环境问题、卫⽣和社会问题,是⼀本较早的城市设计论著。

2.规划理论欧洲是封建领主制,政治中⼼在城堡,经济中⼼在城市。

规划体现封建社会突出统治者地位的以图腾崇拜为主要哲理思想的权⼒中⼼结构。

3.典型城市(1)古希腊城市:格状布局,⼴场和公共建筑作为城市的核⼼。

(2)古罗马城市:⼴场群、⼴场、铜像、凯旋门和纪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与焦点;道路、桥梁、城墙、输⽔管道等城市设施齐备(罗马)。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1.城市的产生:原始人过穴居、村居开始有了不予、狩猎集中种植植物出现可农业集中饲养动物出现了畜牧业人们聚居形成了居民地产品有剩余出现了交换形成的商业居民地的演化成为城市2 现代城市十一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镇3 人类最初的固定居民点就有防御要求,最初是泛指野兽的侵袭,后来由于原始部落之间的战争,进而加强了防御的功能4 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布局变化圈层式扩张成为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的典型形态出现城市仓储用的出现商务贸易活动的地区道路系统布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类型增加5 城镇化含义农业和农业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妆花的现象及过程具体包括 a 人口职业的转变b产业结构的转变c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6 城镇化的进程的变现特征: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b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c城镇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第二、三产业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7 城市化水平测度 a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b 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1 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 a空想社会主义乌托邦b:“太阳城”方案c资本主义制度形成d城市矛盾突出2 城市发展的四大块 a田园城市:霍华德提出,写了《明天——一条引向真正的和平道路》b 《雅典宪章》 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制定《城市规划大纲》后改名《雅典宪章》c《马丘比丘宪章》d邻里单位和小区规划。

3.《雅典宪章》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马丘比丘宪章》还提出了城市急剧发展中如何更有效的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如何解决城市与周围地区的关系,提出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问题。

4.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与一般意义上的城市本质区别:一般的花园城市指在城市中添加一些花坛和绿地,而霍华德所说的田园城市是指城市周围的农田和原地,通过这些田园控制城市用地的无限扩张。

城市规划原理要点复习

城市规划原理要点复习

城市规划原理要点复习第一篇:城市规划原理要点复习现代城市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行政管辖城市具备的基本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城市化包括:人口职业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不断变化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成正比,城市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城市外延扩展的主要发展形式:中心向外圈层式扩展、单中心沿交通干线放射发展、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发展、多中心开放组合式发展、以中心城为核心形成紧密联系的城镇群形态。

城市规划面临城市发展趋势的挑战城市全球化、空间市场化、信息网络化、全球城市化城市规划的作用: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综合性、法治性、政策性、地方性、长期性和经常性、实践性城市系统的特性:整体性、综合性、层次性、结构性、动态性、环境联系性城市系统的构成: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空间系统、生态系统和基础设施系统城市社会系统的构成:政治系统、文化系统、人口系统城市产业系统:第一、二、三产业。

城市产业:主导、配套、服务性产业城市用地的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法律属性。

城市用地分类一、居民用地二、公共设施用地三、工业用地四、仓储用地五、对外交通用地六、道路广场用地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八、绿地九、特殊用地十、水域和其他用地城市用地分类的作用:有利于土地的利用和管理;在不同规划方案直接可进行比较;便于规划指标的定量和统计。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城市与自然环境分析、自然环境条件分析、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一类、二类、三类用地)用地选择的原则: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规定、开发选址满足空间与环境需要、用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估、生态环境、文化的保护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建设现状、基础设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文化遗存、社会问题城市自然条件的分析的方面:地质,水文,气候,地形城市问题:环境恶化、交通拥塞、住宅及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关系城市功能是发展的动力因素,结构是构成城市的主体,形态是城市空间形式的表象。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前提。

下面是店铺收集的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希望大家认真阅读!第一章:城市化S形曲线(可惜没考过,但需知道)第二章: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周代王城,长安城,开封城,曹魏邺城,明清北京城等重点必考(原理上可只做了解,重点看中国城建史)现代规划思想:一些经典的城市规划思想要掌握:田园城市,卫星城,带型城市,工业城市,有机疏散等这些理论是重点。

还应特别注意与之相关的规划类如(雅章与马章)。

第三章:这章有点鸡肋呀,基本不会考原内容,但其确是了解城市规划运作的很重要章节,在真题中也会涉及与之相关的内容,所有还是好好看吧。

第四章:和谐城市的“柱锥模型”。

(重点,但没考过,需要学习,在回答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与海绵城市等方面都可以涉及,看自己如何去理解把握了。

)其于内容需了解(因为涉及过真题:2011年真题----如何理解“知识、技能、价值观”在城市规划专业和职业中包括哪些内容。

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重点(生态与环境最近这几年的重点)特别是其中的城市环境容量与城市环境质量已在真题中连续出现多次。

第六、七、八、九章:属于规划的'扩张,了解便可。

第十章:重中之重,做规划的至少得知道该做什么吧,所以看吧。

第十一章:重点,出题的方向不确定,但是看得越细越好。

(2015年出的真题)p199---原文----为有利于城市的自然通风,在城市布局、道路走向和绿地分布等方面,考虑与城市盛行风向的关系,而留出楔形绿地、风道等开敞空间第十二章:区域规划,现城市规划的重点,好好看书同时记得多延伸与扩展,例如:城乡统筹、大都市建设、城镇体系规划等等。

第十三章:总规不多说重点,仔细看(p298有真题)第十四章:控规考不是很多,但其也是规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后也会用到所以还是看看吧。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2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2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2第四讲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七通⼀平”指供⽔、排⽔、供电、电信、供热、供燃⽓、道路通,⼟地平整。

“三通⼀平”:指供⽔、供电、道路通,⼟地平整。

第⼀节城市供⽔⼯程规划⼀、城市供⽔⼯程规划的主要内容:①预测城市⽤⽔量;②进⾏⽔资源的供需平衡分析;③确定城市⽔⼚的布局和供⽔能⼒;④布置输⽔管(渠)、配⽔⼲管和其他配⽔设施;⑤划定城市⽔源保护区范围,提出⽔源保护措施。

⼆、城市供⽔系统的构成三部分取⽔⼯程(地表⽔,地下⽔)----⼀级泵站净⽔⼯程(⽔⼚)----⼆级泵站输配⽔⼯程(输⽔和配⽔)----加压泵站三、城市供⽔⼯程规划1、⽤⽔量预测GB50282-98 ----《城市给⽔⼯程规划规范》主要包括:居民⽣活⽤⽔公共设施⽤⽔⼯业⽤⽔其他⽤⽔(道路浇洒、绿化⽤⽔以及管⽹漏损、⽔⼚⾃⽤⽔等)。

预测⽅法:⼈均综合⽤⽔指标法、单位⽤地指标法、分类加和法2、⽔源选择(1)地下⽔源:潜⽔(⽆压地下⽔)、⾃然流(承压地下⽔)和泉⽔。

⽔源良好,分布较好;⽔量较⼩,矿化度⾼,应防⽌过量开采。

地表⽔源:江河、湖泊、⽔库、海洋。

⽔量⼤,矿化硬化低。

较浑浊,易污染。

是城市的主要⽔源。

(2)选择⽔源要考虑:有充沛的⽔量,长期的需求;有较好的⽔质,处理过程简化,可降低成本;⽔源地选择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与城区的距离要适当; ?地形复杂的城市分区供⽔,城市布局分散的,可多个⽔源.(3)⽔源的保护:按时常年监视,防⽌污染⽔源;设⽴⽔源保护区,可为⼀级、⼆级和准保护区;取⽔点100m半径内要禁⽌捕捞、泊船、游泳等;取⽔点上游1000m以内⾄下游100m不得有⼯业及⽣活污⽔排⼊.3、城市供⽔⼯程系统的布置形式统⼀给⽔系统分质给⽔系统a并联分区b串联分区a、b为分区供⽔系统4、供⽔管⽹布置(1)管线分类供⽔管⽹的管线分为:⼲管、⽀管(配⽔管)、接户管。

⼲管:200mm以上⽀管:⾄少100mm,⼤城市100-200mm,同时供给消防⽤⽔的管径⼤于150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原理的复习要点第二章2现在对住所空间的自觉与不自觉的规划建设上,随着生产力发展、经济发展,人们的居住环境复杂化,逐渐形成城市居住环境。

2.02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政治体制 1.文献《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城市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代表封建社会以礼制为主导的皇权至上的规划理念。

《商君 书》: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的发展及城市管理制度等问题进 行阐述,开创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研究中区域城镇研究的先河。

《管子》:打破《周礼》 规划的单一模式思想,提出因地制宜的规划思想。

代表了崇尚自然、自然至上的规划理念。

2 .规划理念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始终体现了农耕文化时代顺应自然与改造自然并重的整体 观念,城市格局体现了农业社会时期以图腾崇拜为哲理思想的权力中心结构形态,即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

3 •典型城市(1)唐长安城:中轴对称的格局,规整的方 格路网,居住分布采用里坊制。

(2)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三套方城,宫城居中,轴线对称布局。

2.03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政治体制 1 •文献《建筑十书》:公元前 1世纪,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所著,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完整的古典建筑书籍。

在第一卷 及第五卷中的“建筑师的教育、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及“其他公共建筑”中 提出不少关于城市规划、建筑工程、市政建设方面的论述。

《按艺术原则进行城市设计》:西特(camillo,sitte ) 著。

从城市美学和艺术角度来解决当时大都市的环境问题、卫生和社会问题,是一本较早的城市设计论著。

2 •规划理论欧洲是封建领主制,政治中心在城 堡,经济中心在城市。

规划体现封建社会突出统治者地位的以图腾崇拜为主要哲理思想的 权力中心结构。

3•典型城市(1)古希腊城市:格网状布局,广场和公共建筑作为城市的核 心。

(2)古罗马城市:广场群、广场、铜像、凯旋门和纪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与焦点;道路、桥梁、城墙、输水管道等城市设施齐备 (罗马)。

(3)中世纪城市:教堂成为城市中心;不规则的街道和广场;城市的有机发展;后期的公共建筑成为城市活动中心 萨)。

(4)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欧洲城市: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圣马可广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广场)。

绝对君权时期出现轴线放射的街道、宫殿花园和 规整对称的公共广场(巴黎的城市改建----爱丽舍田园大道、凡尔赛宫、协和广场)。

*中 世纪的欧洲进入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防御作用的城堡,城市发展缓慢,形成了十分有机的城市形态和很不规则的街道和广场。

公元前 5世纪古希腊当时的城市、广场和公共建筑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2.01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最初的城市规划表(佛罗伦(威尼斯取代了宫殿,作为市民集会场所,形成了城市的核心,体现了** 和平等的城邦精神。

中世纪欧洲的教会势力十分强大,教堂占据了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的庞大体量和高耸尖塔成为城市空间布局和天际轮廓的主导因素。

由于中世纪的城市发展缓慢,形成了十分有机的城市形态,以及很不规则的街道和广场,但却有特别的景观魅力。

在17 世纪后半叶,新生资本主义为了维护其社会秩序,与国王结盟,建立了一批中央集权的绝对君权国家,形成了城市建设的古典主义思潮。

14 世纪后的文艺复兴是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以罗马和巴黎为代表的城市,有古典主义风格的、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宏伟壮观的宫殿花园。

*2.04 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1.社会经济背景工业化伴随着城市问题的产生,人口暴涨,居住环境恶劣,交通拥挤,卫生、清洁问题突出。

2.知识背景空想社会主义-- 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基础。

(莫尔、欧文、傅立叶) 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 现代城市规划的法律基础。

奥斯曼的巴黎改建-- 现代城市规划实施的行政权力实验。

城市美化-- 空间景观与建筑艺术传统结合。

奥姆斯特德的纽约中央公园。

伯汉姆完成的芝加哥规划则被称为第一份城市范围的总体规划。

公司城-- 私人投资建设。

*伯汉姆是城市美化运动的主将,于1909 年完成了芝加哥城市规划。

2.05 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管理。

2.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设想城市应当集中发展,由此而带来的城市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 采用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提高密度和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

3.其他的探索(1) 索里亚? 玛塔的线形城市: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前提;(2) 戈涅的工业城市:现代城市在生活和技术基本背景中的组织功能、用地功能分区的雏形;(3) 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对当今城市设计产生影响;(4) 格迪斯的学说:城市-- 区域研究;先诊断后治疗:调查-- 分析-- 规划。

这一思想经芒福德等人发扬光大,形成了对区域的综合研究和区域规划。

*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中,霍华德希望通过在大城市周围建设一系列规模较小的城市来吸引大城市中的人口;柯布西埃则指望通过对大城市结构的重组,在人口进一步集中的基础上,在城市内部解决城市问题。

这两种思想界定了当代城市发展的两种基本指向:城市的分散发展和集中发展。

* 霍华德的规划是直接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而建构其体系的,体现出入文的关怀和对社会经济的关注;柯布西埃则从建筑师的角度出发,对建筑和工程的内容更为关心,并希望通过对物质空间的改造来改造整个社会。

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控制是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为准则,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针对工业革命后的城市问题,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其中索里亚玛塔提出以城市运输为前提的线形城市;戈涅的体现现代城市基本组织原则的工业城市;西谛的艺术性原则基础上对城市形态的研究;格迪斯奠定区域规划理论的生态学研究。

格迪斯提出原来局限于城市内部空间布局的城市规划应当成为城市地区的规划,即将城市和乡村的规划纳人同一体系,这一思想经路易斯? 芒福德发展,形成区域规划。

1931 年,柯布西埃发表的“光辉城市”的规划方案是以前各种规划的深化。

2.06 城市分散发展模式-从田园城市到新城卫星城: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

经历了 3 个阶段:第一代卫星城仅供居住之用,有基本的生活服务设施,但生产与公共生活仍有赖于母城解决,称为卧城;第二代卫星城提供居住和一定的工业与服务设施,可以使一部分人在当地工作,但另一部分人仍去母城,对问题解决不彻底,称半独立的卫星城;第三代卫星城即独立的新城,距大城市约30-50km,有相应工业区与居住区,有配套的文化福利设施,可以保证居民在当地就业和生活。

新城:对按规划设计建设的新建城市的统称,强调了新城市的相对独立性。

它基本上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为其本身周围的地区服务,并且与中心城市发生相互作用,成为城镇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涌入大城市的人口起一定的截流作用。

2.07 城市分散发展模式-有机疏散理论城市发展的原则是可以从自然界的生物演化中推导出来的。

目标: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把上述腾出来的地区,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整顿,改作其他最适宜的用途;保护一切老的、新的使用价值。

把大城市这一整块拥挤的区域,分解成若干个集中单元,并把这些单元组织成为在活动上相互关联的有功能的集中点。

方法:“对日常生活进行功能性的集中”;“对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的分散”。

广亩城:赖特的主张是将城市分散发展推向极端的状态,发挥到了极致,每户一英亩用地,依靠高速公路相互联系。

根据这一理论,城市就成为地球表面均匀分布的人类聚居地2.08 城市集中发展理论1.聚集经济理论经济活动的聚集是城市经济的最根本特征之一。

聚集经济是城市活动集中的主要原因。

2.大都市、巨大城市、大城市带:城市的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出现大城市现象,这是由于聚集经济的使用而使大城市的中心优势得到广泛实现所产生的结果。

大都市:即大城市地区,指由主要大城市和郊区及附近的城市群组合而成的城市区域,其中,主要城市发挥着主导经济、社会影响的作用。

巨大城市:人口达800万人以上的城市。

(《人类聚居的全球报告》) 大城市带:被一群密集的、连续的聚居地所形成的轮廓线包围的人口居住区,它和城市的行政界线不尽相同。

世界6 个大城市带:日本太平洋沿岸东京大城市带、英国以伦敦-- 利物浦为轴线的英格兰大城市带、欧洲西北部大城市带、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从波士顿到华盛顿的大城市带、美国五大湖大城市带、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密集地区。

3.世界城市:世界城市是区域的政治中心、商业中心、集合各种专门人才的中心、巨大的人口中心、文化娱乐中心。

世界城市的指标:主要的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国际性机构的集中度;商业部门的高度增长;主要的制造业中心;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城市人口规模达到一定标准。

2.09 区域规划城市体系:区域内所有城市在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经济学的地区分工和生产力布局学说;城市规模上的相互关系-- 等级--规模分布关系;城市在地区空间分布上的关系-- 中心地理论。

区域规划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地区范围内,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和区域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的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城镇居民点以及其它各工程建设事业和重要工程设施进行全面的发展规划,并做出合理的空间配置。

简言之,区域规划就是在一个地区内对整个国民经济社会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

2.10 城市规划方法的发展1.综合规划:以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为其基础。

特征:综合性、总体性和长期性。

2.分离渐进规划:分解问题,就事论事地解决。

3.混合审视规划:基本决策-- 综合规划;项目决策-- 分离浙进规划。

4.连续性城市规划:不同城市规划要素的不同时效性;城市规划应当是从现状出发的不断推演过程。

2.11 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1.《雅典宪章》(ciam ,1933 年):城市规划的出发点: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观。

城市的功能分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将各种预计作为居住、工作、游憩的不同地区,在位置和面积方面作一个平衡,同时建立一个联系三者的交通网。

思想基础:即物质空间决定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含义在于通过物质空间变量的控制,可以形成良好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能自动地解决城市中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