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降水量变化事实
江苏省的气候特点
江苏省位于亚洲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带,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处在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地带。
一般以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一线为界,以北地区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以南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江苏拥有1000多千米长的海岸线,海洋对江苏的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
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以及江苏特定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的综合影响下,江苏基本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季风显著、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雨热同季、雨量充沛、降水集中、梅雨显著,光热充沛。
以秦岭--淮河线为分界线,江苏南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江苏北方是温带季风气候主要的气象灾害有暴雨、台风、强对流(包括大风、冰雹、龙卷等)、雷电、洪涝、干旱、寒潮、雪灾、高温、大雾、连阴雨等.一、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3.6~16.1℃之间,分布为自南向北递减,全省年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南部的东山,最低值出现在北部的赣榆。
全省冬季的平均气温为3.0℃,各地的极端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冬季的1月或2月,极端最低气温为-23.4℃(宿迁,1969年2月5日);全省夏季的平均气温为25.9℃,各地极端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盛夏的7月或8月,极端最高气温为41.0℃(泗洪,1988年7月9日);全省春季平均气温为14.9℃;秋季平均气温为16.4℃,二、降水丰沛,雨热同季全省年降水量为704~1250 mm,江淮中部到洪泽湖以北地区降水量少于1000 mm,以南地区降水量在1000mm以上,降水分布是南部多于北部,沿海多于内陆。
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在江苏最南部的宜溧山区,最少的地区在西北部的丰县。
全年降水量季节分布特征明显,其中夏季降水量集中,基本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冬季降水量最少,占全年降水量的十分之一左右,春季和秋季降水量各占全年降水量的20%左右。
夏季6月和7月间,受东亚季风的影响,淮河以南地区进入梅雨期,梅雨期降水量常年平均值大部地区在250 mm左右。
江苏省2007年气候公报
江苏省2007年气候公报综述2007年全省年平均气温继去年创纪录之后又刷新纪录,达到16.4℃,较常年偏高1.5℃,是1951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高值,其中冬、春季气温异常偏高。
年降水量较常年略偏多,但时空分布不均,变化起伏大,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占全年69%,汛期暴雨频发,降水强度大,主要降雨带在淮河流域,局部地区出现较严重洪涝。
日照时数较常年略偏少,尤其是12月偏少显著。
2007年江苏省气象灾害较多,影响较重,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因气象灾害死亡130人,其中雷电和大雾死亡人数为近几年之最。
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暴雨、雷电、大雾、寒潮、台风、冰雹、龙卷、干旱、飑线、大风等。
今年对农业、旅游、林业等行业为较好的气候年景,对海盐、渔业等行业气候年景较差。
第一章气候概况一、气温1、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5℃,为1951年来最高值全省各站年平均气温(2007年1月~2007年12月)15.1(赣榆)~18.1(苏州)℃(见图1),呈南高北低分布,较常年偏高0.9(泗洪)~2.2(靖江、南通、昆山、苏州)℃(见图2)。
南京年平均气温17.4℃,比常年偏高1.9℃,为1951年来最高值。
2007年全省平均气温16.4℃,比常年同期偏高1.5℃,为1951年来最高值,异常度值为1.95,属显著偏高年份。
其中淮北地区年平均气温15.6℃、江淮之间年平均气温16.3℃、苏南地区年平均气温17.5℃,均为1951年来最高值。
图1 江苏省2007年1~12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图2 江苏省2007年1~12月平均气温距平(℃)分布图2、冬季、春季气温异常偏高,为1951年来同期最高值冬季(2006年12月~2007年2月)全省各站平均气温为3.1(丰县)~7.1(苏州)℃,与常年同期相比偏高1.3(如皋、宜兴)~2.6(靖江)℃,全省冬季平均气温5.2℃,比常年偏高2.2℃,为1951年来同期最高值。
南京平均气温为5.8℃,较常年偏高2.1℃,与2001年并列为1905年来同期最高值。
江苏南部两次暴雨大暴雨过程分析
第49卷第1期2021年2月气象科技M 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V ol. 49,No. 1F eb.2021江苏南部两次暴雨-大暴雨过程分析雷正翠K2夏文梅2*徐芬2黄文彦1刘梅3刘银峰4(1江苏省常州市气象局,常州213022;2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08;3江苏省气象局,南京210008;4浙江省景宁县气象局,景宁323500)摘要2011年6月10日(简称“11.06”)和2017年6月10日(简称“17.06”)在江苏南部出现了两次暴雨-大暴雨过程,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 N L再分析资料和雷达资料等,对两次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异常的高低纬度环流形势配合,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
两次过程代表站的物理量场差异较大:“17.06”最大散度值约为“1卜06”的2倍;“17,06”最大垂直速度、最大水汽通量散度值约为“11 *06”的 1.8、1.3倍且大值维持时间均很长。
两次过程均为暖区低质心热带海洋型强降水•但“1卜06”强回波分散、伸展高度偏低、强度偏弱且无明显强回波的列车效应;“17*06”强回波排列紧密、伸展高度高、强度明显偏强且强回波列车效应明显。
螺旋度变化一般提前于降水变化,具有可预报性,可作为大面积降水开始一维持一结束的一个短时(临近)预报因子。
V W P产品中大风区底高的变化.有助于判断雷达站附近降水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暴雨-大暴雨;物理量;雷达回波;螺旋度;V W P中图分类号:P458DO丨:10. 19517/j. 1671-6345. 20200048文献标识码:A引言暴雨是江苏省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特别是连续暴雨和大暴雨极易造成洪涝灾害,常常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以常州为例,2015年6月26日夜里至29日的连续强降水导致常州受灾严重,直接经济损失达18. 8亿元;2016 年7月1一3日的连续强降雨导致常州直接经济损失达33. 29亿元;2017年9月25日的大暴雨和6 月10日的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造成了严重的积涝灾害。
江苏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
江苏省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已栽培的农作物有40多种,经济作物有260多种,蔬菜80多个种类、1000多个品种。江苏有淡水鱼类140余种,已利用的有40多种。沿海还有麋鹿、丹顶鹤、白鹤、天鹅等珍稀动物。江苏建立了大丰麋鹿保护区、射阳丹顶鹤保护区和洪泽湖湿地保护区等31个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约占全省陆上国土面积的7.19%。2007年江苏的森林覆盖率达到16.9%。
(四)支柱优势产业发展情况
江苏省的支柱优势产业主要有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基础材料与新材料产业(包括冶金、石化、建材等)、现代轻纺产业、现代服务业(主要有物流、软件、金融)等。2007年全省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8197.9亿元,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5181.7亿元,纺织业产值4323.8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值5147.6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3324.8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3994.6亿元,其他工业新产品产值3938.5亿元。
(三)工业能源利用
200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能源消费量中,煤炭占79.7%,焦炭占9%,原油占9.7%,汽油、柴油、燃料油及液化石油气共占1.6%。江苏2007年每万元GDP能耗为0.853吨标准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万元增加值能耗为1.408吨标准煤。2007年与2005年相比单位GDP能耗下降了7.63%。
江苏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目录前言第一部分江苏省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基本情况一自然环境与资源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三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四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与成就第二部分气候变化对江苏省的影响与挑战一江苏省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及趋势二气候变化对江苏省的影响三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挑战第三部分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与任务一指导思想二原则三目标与任务第四部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及其政策措施一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领域及其政策措施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及其政策措施第五部分保障措施一加强机构建设强化组织保障二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专项资金三加强科学研究提高支撑能力四加强国际交流深化科技合作五加强宣传教育促进公众参与前言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江苏详细气象信息
江苏详细气象信息
江苏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东部。
由于地处沿海地区,江苏的气候受到季风和海洋影响,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江苏的冬季(11月至次年2月)寒冷干燥,平均气温在0°C左右,但偶尔也会有持续低温和降雪的情况。
夏季(6月至8月)炎热潮湿,平均气温在25°C至32°C之间,时常有高温天气,气温可达到40°C以上。
春季(3月至5月)和秋季(9月至10月)温暖宜人,气温适宜,多为晴朗或多云的天气。
这两个季节是江苏旅游的好时机。
江苏的降雨量较为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约为900毫米左右。
降水主要分布在春季和夏季,雨季多为连续阴雨,持续时间较长。
此外,江苏还受到台风的影响。
每年夏秋季节,台风经常来袭,给江苏带来大风和暴雨。
总体来说,江苏的气候以温暖湿润为主,有明显的四季变化,但具体的气象信息还需根据具体时间和地点查询当地天气预报。
干旱江苏案例分析报告
干旱江苏案例分析报告干旱江苏案例分析报告一、案例背景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全球多地发生了极端天气事件,其中包括干旱。
江苏省作为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省份,也受到了干旱的影响。
本报告以江苏省的干旱案例为研究对象,对案例进行分析。
二、案例描述江苏省的干旱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季,原因是降雨量不足、水资源短缺以及地下水位下降。
这些因素导致江苏省农田灌溉困难,农作物受到严重影响,农民生活受到重大困扰。
案例中受灾地区主要包括扬州、南京等地,农田面积达到数百万亩。
三、案例分析1.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导致江苏省干旱的主要因素之一。
全球变暖导致降雨量减少,同时也使得蒸发增加,增加了江苏省的干旱风险。
2.水资源短缺:江苏省作为沿海省份,淡水资源有限。
在干旱季节,江苏省的水资源供应紧张,无法满足农田灌溉和居民生活的需求。
3.地下水位下降:过度使用地下水资源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一步加剧了干旱问题。
江苏省部分地区长期以来就存在地下水过度开采的问题,加速了地下水位下降的速度。
四、案例影响江苏省的干旱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1.农业受灾严重:农田灌溉困难导致农作物歉收,农民收入减少,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2.生态环境受损:干旱导致土地退化、水资源供应减少,破坏了江苏省的生态环境,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3.社会稳定受威胁:农民生活困难、农作物减产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可能引发社会问题。
五、案例对策针对江苏省的干旱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水资源管理:建设水资源储备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合理分配水资源。
2.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加强地下水管理,限制地下水过度开采,保护地下水资源。
3.推广水资源节约措施:鼓励农民使用节水设备,提高农田灌溉效率,降低灌溉水需求。
4.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提前预测干旱和旱情,及时采取措施,减轻干旱造成的损失。
六、结论干旱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江苏省的干旱案例表明,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和地下水位下降是导致干旱的主要原因。
江苏省2010年气候公报
江苏省2010年气候公报综述2010年江苏省天气气候异常多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气象灾害种类多、范围广,主要表现为大范围雷暴出现早、连阴雨(雪)、多种复合性天气同日发生、夏季大范围连续性高温及秋冬连旱。
2010年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年内气温起伏大,入春晚,入冬晚。
降水较常年同期持平,汛期出现较强短期降水。
2010年江苏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雷电、干旱、大雾、寒潮、台风、冰雹、大风等,其中因强对流天气、大雾造成的灾害较严重。
但灾害造成的总体损失不大,较去年偏轻。
2010年对旅游行业为较好的气候年景,对农业、海盐、人体健康和林业等行业气候年景正常或正常偏差。
第一章气候概况一、气温1、全省大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偏高2010年全省各站年平均气温13.4℃(赣榆)~17.1℃(苏州)(见图1),呈南高北低分布。
较常年除赣榆和连云港偏低0.1~0.2℃外,其他地区偏高0.2℃(泗洪、如皋)~1.4℃(昆山)(见图2)。
2010年全省平均气温15.8℃,与常年同期相比偏高0.9℃,异常度值为1.6,属偏高年份。
南京年平均气温16.3℃,比常年偏高0.8℃。
图1 江苏省2010年1~12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图2 江苏省2010年1~12月平均气温距平(℃)分布图2、冬季、夏季、秋季气温偏高,春季气温略低冬季(2009年12月~2010年2月)全省冬季各站平均气温为0.4(赣榆)~5.9(苏州、昆山)℃。
全省冬季平均气温3.7℃,比常年偏高0.7℃,除赣榆偏低0.7℃外,其他地区偏高0.1~1.4℃。
南京冬季平均气温4.7℃,与常年同期相比偏高1.0℃。
春季(3~5月)全省春季各站平均气温11.7(赣榆)~14.7(高淳)℃,除无锡、昆山等地较常年同期略偏高外,其他地区偏低0.1~1.1℃。
全省春季平均气温为13.3℃,较常年偏低0.6℃,为1992年以来同期最低值。
南京春季平均气温14.2℃,较常年同期偏低0.6℃。
江苏省2008年气候公报
江苏省2008年气候公报(摘要)综述2008年全省年平均气温正常略高,较常年偏高0.6℃,为2000年来第二低值,仅高于2003年(15.3℃),其中春季、秋季气温偏高。
年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变化起伏大。
淮北和苏南南部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其它地区偏少,1月底到2月初我省淮河以南地区遭受了历史罕见的区域性暴雪天气。
汛期暴雨频发,降水强度大,主要降雨带在江淮之间北部和淮北地区,局部出现较严重积涝。
年日照时数较常年略偏少。
2008年江苏省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暴雪、雷电、寒潮、大雾、台风、暴雨、冰雹、龙卷、干旱等,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因气象灾害死亡85人,伤458人,农田损失面积1318831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5.66亿元。
今年对农业生产为较好的气候年景,对海盐、林业等行业气候年景较差,而对人民生活、旅游而言,有利有弊。
第一章气候概况一、气温1、全省年平均气温正常略高全省各站年平均气温13.9(赣榆)~16.9(昆山)℃(见图1),呈南高北低分布,较常年偏高0.1(泗洪)~1.3(昆山)℃(见图2)。
2008年全省平均气温15.5℃,与常年同期相比偏高0.6℃,异常度值为0.78,属正常年份。
南京年平均气温16.1℃,比常年偏高0.6℃。
图1 江苏省2008年1~12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图2 江苏省2008年1~12月平均气温距平(℃)分布图2、春季、秋季气温偏高,冬季、夏季气温持平二、降水1、年降水量淮北和苏南南部地区较常年偏多,其它地区偏少全省各站年降水量为779.6(海门)~1360.5(金坛)毫米,空间分布不均(见图3),与常年同期相比,苏南南部和淮北大部地区较常年偏多1~4成,其它大部地区偏少1~3成(见图4)。
全省降水量为1026.3毫米,接近常年同期值。
南京全年降水量为977.2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少近1成。
图3 江苏省2008年1~12月降水量(毫米)分布图图4 江苏省2008年1~12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分布图2、各季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冬季 (2007年12月~2008年2月) 与常年同期相比,淮北部分地区偏少1成以下,其它地区偏多0.3~8成。
江苏省雨日及降水量的气候变化研究
雨 日的 时 空 特 征 和 雨 日的气 候 变 化 。结 果 表 明 , 苏 省 的年 雨 日已 经 明显 减 少 , 均 每 1 江 平 0a雨 日 减 少 1 . 。 各 季 的雨 日都 呈 负 趋 势 , 均 每 1 季 雨 日减 少 2 6d o4d 平 0a . 。而 秋 季 雨 日减 少 最 明显 也 最 多 。雨 日长 期 趋 势 变 化 有 明显 的 空 间 变 化 。江 苏 省 的年 雨 日东 部 比 西 部 减 少 的 多 , 部 雨 日每 东 1 减 少 1 . 。月 雨 日也 呈 减 少趋 势 , 以 4月 、 0a 4 6d 尤 9月 明 显 。雨 日的 长 期 趋 势 变 化 与 降 水 量 的 长 期 趋 势 变 化 并 不 完 全 一致 , 种 不 一 致 表 现 在 长 期 趋 势 变 化 的强 度 上 、 围 上 。总 的 来 说 , 目 这 范 雨 的负 趋 势 变 化 要 强 于 降 水 量 , 趋 势 的 范 围 也 要 比降 水 量 来 得 广 一 些 。 负
王 颖 封 国 林 施 能 甄 淑 红
( 京 信 息 工 程 大 学 KI 1南 ME, 京 2 0 4 ) 2国 家 气 候 中 心 气 候 研 究 开 放 实 验 室 , 京 1O 8 南 104( 北 O O)
摘 要
利用江苏省 16-20 9 0 0 0年 1 个 测 站 逐 日降水 资 料 , 析 了 4 江 苏 省 年 、 、 3 分 1 a来 季 月
关键 词 分类号 雨 日 长期变化 P 6 48 趋 势 系数 A ・
文献标识码
引 言
降水 作为 气候 的最 基本 要素 之一 , 直为 人们 所研 究 。而对 于 降水 的研究 , 由过 去单 一 的对降 水量研 一 也
南京市近50年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 358 —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年第 40 卷第 12 期
大的波动,但春季降水量总体呈略有下降的趋势,变化幅度为 - 2. 00 mm /10 年。夏季降水量在 1991 年最多,年计总量高 达 383. 63 mm; 在 1966 年最少,仅为 55. 77 mm,夏季降水量 总体呈显 著 上 升 的 趋 势,其 变 化 幅 度 为 四 季 中 最 大,高 达 9. 44 mm /10 年。 秋 季 降 水 量 在 1961 年 达 到 最 高,为
131. 87 mm,之后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这一波动趋势; 在 1995 年降到最低,仅为 14. 97 mm,秋季降水量总体呈现下降 趋势,其变化幅度为 - 4. 26 mm /10 年。冬季降水量在 2001 年最多,为 82. 53 mm; 在 1999 年最少,仅为 13. 70 mm,总体 呈现上升趋势,变化幅度达到 2. 99 mm /10 年。
摘要: 根据南京市 1959—2008 年 50 年降水资料,运用相关分析、回归以及滑动平均等方法对当地的降水变化进 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 50 年来南京市降水量总体变化趋势不明显,呈现略有增加的趋势,但春、秋季节降水量有减 少的趋势; 年平均雨日呈现下降的趋势,综合对比显示雨势呈增强趋势。这为合理安排农牧业生产布局和结构做好了 准备工作,并为未来防汛防旱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变化; 特征; 降水量; 雨日 中图分类号: TV1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 - 1302( 2012) 12 - 0357 - 02
降水变化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环 境密切相关。人类必须了解其变化的历史及其变化的幅度、 机制,才能预测将来的变化趋势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国 内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的降水也发生了明 显变化,并呈 现 逐 渐 减 少 趋 势[1] 。 南 京 地 处 长 江 下 游,降 水 量的异常是引起这一地区旱涝等灾害的最主要原因。由于南 京位于东亚季风区,靠近北亚热带的北缘,是我国降水变化率 比较大、多旱涝灾害的地区之一[2],对各项经济建设的影响 很大。同时,南京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2005 年 底,南京 市 人 口 密 度 为 905. 20 人 / km2 ,是 全 国 平 均 水 平 的 6. 6 倍,城市化水平已达 73% ,高出世界平均水平 26 百分点。 随着社会 经 济 的 发 展,市 区 内 建 成 区 面 积 也 由 1985 年 的 121 km2[3] 迅速扩张到 2005 年的 513 km2[4],城市化进程加 剧。因此,分析降水的时间序列特征对深化认识南京市降水 特征及其变化、探究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以及提出区域可持 续发展的宏观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江苏省一次暴雨过程成因分析
江苏省一次暴雨过程成因分析近日,江苏省多地发生了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了重大威胁。
造成这次暴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一、气象因素气象因素是造成暴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这次暴雨过程中,气象因素主要表现在大气稳定不良,和大量水蒸气的输入两个方面。
首先,随着夏季气温的升高,江苏省的地区性大气环流开始逐渐变得不稳定。
而在暴雨过程中,持续的高温天气加强了大气垂直运动,使得大气对流越来越明显,又因为水汽的输入,造成了大量的云团,天气开始变得异常恶劣。
当焦点汇合在某一点上时,就会发生强降雨的过程。
其次,水汽含量的增加也极大地增加了暴雨的发生概率。
因为在夏季,江浙沪一带的大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这也是暴雨天气的先决条件。
而当一些东北冷空气和台湾气旋的影响合并到一起时,就会加强了水汽的输入,更容易形成强降雨。
二、地形因素地形因素也是造成暴雨的重要原因之一。
江苏省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很容易形成积水和涝水。
特别是在当地降雨量很大的地方,由于排水系统不完善,往往导致泛滥成灾的情况。
而在江苏省的山区,由于地势高,泉源多,所以降水量往往比较大,积水的情况相对较少。
此外,山地地区往往比低洼地区更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在暴雨的过程中,这些灾害也会袭击地下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恶劣的影响。
三、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也是造成暴雨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利用的不合理和过分开发等原因,使得自然环境过度扰动,容易产生气温异常和排水乏力的情况。
人们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破坏,不仅对地球的生态环境产生了长期的不良影响,也会造成灾区灾难的加剧。
总的来说,暴雨是由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产生的。
人们必须密切关注气象和地质环境的变化,加强对社会公众的防灾意识,积极开展抵御自然灾害的科学研究。
通过多种形式的防范措施,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使灾害事故对人们的生命财产产生最小的影响。
常州地区1978年—2012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
常州地区1978年—2012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作者:潘杰来源:《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5年第02期摘要:利用1978年-2012年26个雨量站资料,基于线性回归、小波分析、滑动平均曲线等方法分析了常州地区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5年来常州地区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降水变化存在5 a、10 a两个主周期;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总体呈西南向东北递减的趋势,全区多年降水存在两个上升中心;城区降水多于郊区,20世纪80-90年代前期尤为明显。
关键词:常州地区;降水量;时空分布中图分类号:P4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1683(2015)02-0245-04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pitation in Changzhou Area from 1978 to 2012PAN Jie(Changzhou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Exploratory Survey Office,Changzhou 213000,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precipitation data at 26 stations from 1978 to 2012 in Changzhou Area,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pitation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liner regression,wavelet analysis,and moving average curve method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nnual precipitation has an increasing trend,and there are two main periods of precipitation variation:5 years and 10 years.Precipitation has significantly spatial variations with higher values in southwest and lower values in northeast,and there are two precipitation rising centers based on average annual precipitation data.Precipitation is higher in the urban and lower in the suburbs,especially from 1980s to early 1990s.Key words:Changzhou Area;precipitation;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常州地区地处太湖流域上游湖西区,北枕长江,南临太湖,是典型的平原水网区,下辖武进、新北、钟楼、天宁、戚墅堰五区及溧阳、金坛两市。
2009江苏省水情年报
江苏省雨水情年报(2009年)第一章概述 (1)第二章雨情 (3)2.1 全年雨情 (3)2.1.1 年降雨量时程分配 (3)2.1.2 年降雨量空间分布 (3)2.1.3 年降雨量与多年平均、2008年对比 (4)2.2 汛前(1~4月)雨情 (5)2.2.1 汛前降雨量时程分配 (5)2.2.2 汛前降雨量空间分布 (7)2.2.3 汛前降雨量与多年平均、2008年比较 (7)2.3 汛期(5-9月)雨情 (9)2.3.1 降雨量时程分配 (9)2.3.2 降雨量空间分布 (9)2.3.3 场次降雨 (10)2.3.4 汛期降雨量与多年平均、2008年对比 (12)2.3.5 梅雨期雨情 (13)2.4 汛后(10~12月)雨情 (14)2.4.1 汛后降雨量时程分配 (14)2.4.2 汛后降雨量空间分布 (15)2.4.3 汛后降雨量与多年平均、2008年对比 (16)2.5 台风雨情 (17)第三章水情 (2)3.1 淮河流域 (21)3.1.1 淮河水系 (21)3.1.2沂沭泗水系 (26)3.2 长江流域 (30)3.2.1 长江干流 (30)3.2.2 秦淮河、滁河、固城湖水系 (33)3.3 太湖流域 (33)3.4 台风水情 (34)3.5 苏北供水 (35)3.6 引江济太 (36)第一章概述2009年我省面平均降雨量1068mm,略多于多年平均,比2008年偏多近1成。
其中淮北地区752.6mm,较多年平均偏少16%,较去年偏少26%;江淮之间1063.5mm,略多于多年平均,较去年偏多15%;苏南地区1325.1mm,较多年平均多21%,较2008年偏多24%。
从流域看,淮河流域较多年平均偏少8%,长江流域偏多19%,太湖流域偏多17%。
2009年淮河以南地区6月27日入梅,7月15日出梅,梅雨期长19天,入梅偏迟,梅雨量偏少,梅雨期全省面平均降雨量159mm,其中淮北地区141 mm,江淮之间130mm,苏南地区203mm,与多年平均梅雨量相比,淮北地区偏少近2成,江淮之间偏少近4成,苏南地区偏少1成。
江苏水资源量
江苏水资源量1、地表水资源江苏省各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在800—1100mm之间,平均降水总量(系列1956~2000年)为1020.6亿m3,相当于降水深999.8mm;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系列同上)为256.24亿m3,相当于年径流深251.0mm。
年降水量、年径流深均自北向南逐渐增加。
降水量、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匀,绝大部分集中在汛期,汛期降水量与全年降水量之比由北向南逐渐减少,北部沂沭泗地区汛期雨量占年雨量的70%左右,中部及苏南地区在60%左右;多年平均连续四个月径流占全年径流的比例自北向南由85%逐步递减到约50%;降水量、径流量年际变化也较大,从全省看,特丰水年(1991年),降水总量为1432.9亿m3,相当于降水深1403.8mm,径流量为619.34亿m3。
最枯水年(1978年),降水总量为567.2亿m3,相当于降水深555.7mm,径流量为-3.476亿m3,特丰水年与最枯水年降雨量的比为2.5,径流量特丰水年比最枯水年多622亿m3。
2、地下水资源地下水资源量为各项补给量之和。
经计算,全省多年平均地下水总补给量151.77亿m3,其中矿化度小于2g/l的地下水淡水水资源量全省120.24亿m3。
地下水主要消耗于潜水蒸发,约占73%,开采量仅占6%左右。
地下水可开采量是地下水资源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
全省淡水的可开采量为78.83亿m3,其中淮河流域48.38亿m3、长江下游干流区15.97亿m3、太湖流域14.49亿m3。
3、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之和减去重复计算量,即为水资源总量,其中重复计算量为地表水体补给地下的部分。
江苏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34.57亿m3。
江苏省多年平均分区的水资源量见下表。
江苏省多年平均分区的水资源总量表从上表可以看出淮河流域、长江下游干流区、太湖区的总水资源量分别占全省总水资源量的58.6%、18.6%、22.9%,其中地表水资源分别全省地表水资源的56.4%、18.6%、25.0%,地下水资源分别占全省地下水资源的62.4%、18.6%、19.0%。
江苏近年来暴洪的降水强度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江苏是一个受暴雨影响较大的地区,近年来江苏暴洪的降水强度和时空分布特征经历了一些变化。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降水强度方面,江苏近年来暴雨降水强度有所增加。
根据江苏省气候中心的数据,近十年来,江苏省的暴雨降水量逐年上升。
特别是2024年至2024年,江苏省下暴雨的频率和强度均明显增强,暴雨降水量超过200毫米的事件频繁发生。
这主要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江苏省的降水规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暴雨天气增多。
另外,城市化进程加速,水泥、沥青等非透水材料的大量使用导致地表径流增加,降雨水无法迅速排走,从而引发暴雨洪涝。
其次,时空分布特征方面,江苏省近年来暴洪的时空分布特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在时域上,暴雨发生频率主要集中在夏季,特别是6月至8月。
这是因为夏季气温升高,水汽含量增加,加上热带气旋、锋面和对流活动等多种气候系统的相互作用,形成了较强的降雨条件。
在空间上,江苏省南部和中南部地区的暴雨发生频率较大。
这是因为江苏省南部地区地势低平,蓄水能力较差,再加上雨水容易聚集在低洼地区,导致洪水的发生。
最后,对于江苏近年来暴洪的原因,除了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外,江苏省的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江苏省地势平坦,水网丰富,多河流、湖泊和水库。
这样的地理环境使得江苏省更容易发生洪涝。
此外,近年来,江苏省的农田集约化和城镇化进程推进较快,大量土地被用于工业和城市建设,土地覆盖情况发生了变化。
这些土地的覆盖情况改变导致地表径流增加,进而加重了暴雨洪涝的发生。
综上所述,江苏省近年来的暴洪降水强度和时空分布特征发生了一些变化。
由于气候变化、城市化进程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江苏省暴雨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夏季和南部地区成为暴雨发生的高峰期和高发区。
针对江苏省的暴洪问题,应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能力,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改善水利设施和城市排水系统,加强防汛减灾工作,提高江苏省抵御暴洪的能力。
江苏省各地多年月平均降雨量
附录A江苏省各地不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降雨量日值
表A 江苏省各地不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降雨量日值
注:本表中数据统计年限为1986 ~ 2015年,数据参考《江苏省海绵城市建设导则》(2017)相关成果。
附录B江苏省各地多年月平均降雨量
表B 江苏省各地多年月平均降雨量(1981-2010年)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气象中心江苏地面累年值日值数据(1981-2010年)。
附录C 江苏省各地暴雨强度计算公式
表C 江苏省各地暴雨强度计算公式
注:数据来源于江苏省各市近年来修订并公布的地区暴雨强度公式。
附录D 江苏省各区域不同月份平均蒸发量表D 江苏省各区域不同月份平均蒸发量Em (mm)
附录E 常用土壤渗透系数表E 常用土壤渗透系数。
江苏省各地多年月平均降雨量
92.6
39.8
33.4
15.7
赣榆
17.5
21.7
31.9
41
76.4
108.3
243.2
199.8
86.7
42.9
30.3
14.5
西连岛
20.9
23.5
33
42.6
69.7
100.4
225.3
192.9
103.7
40.7
35.3
16.5
连云港
16.9
20.5
32.4
43
66.8
103.6
107.5
183.2
161.2
153.5
91.1
62.9
53.4
39
城市
降雨量(mm)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吴江
64.4
62.4
102.9
83
108.4
177.4
165.6
131.4
106.5
63.1
52.3
36.2
海门
52.9
49.8
80.3
67.6
85
172.4
173.6
236.4
150.1
90.6
52.6
58
26.5
江都
43.9
45.9
73.1
69.9
79.8
138.2
205.1
136.9
84.6
55.3
57.5
29.3
扬州
1969-2016年江苏省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Key words precipitation曰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曰empirical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渊EOF冤曰wavelet analysis曰Jiangsu Province曰1969-2016
近 100 年来袁全球气候逐渐变暖袁伴随着极端天气发 生频率不断上升遥我国年平均地表气温在近 50 年来上升 1.1 益[1-3]遥由于我国的地形复杂袁海拔高度变化大袁受多种气 候因素影响袁导致区域气候差异较大袁使得境内气候变化区 域差异显著遥气候变化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后果袁如冰川融 化尧海平面上升尧天气变化异常尧暴雨干旱等灾害事件增加 以及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等袁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压 力袁由此引起了各个国家的关注遥江苏省位于我国的南北 交界处袁是中国政治尧经济和文化最发达的省区之一遥受全 球变暖的影响袁江苏省受旱涝灾害的影响越发严重袁降水在 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匀袁导致了江苏省干旱和洪涝灾害时 有发生袁给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产活动造成了较大影 响[4-5]遥邱新法等[6]利用江苏省近 45 年降水资料分析了江苏 省降水变化趋势袁结果表明袁该省年降水无明显变化趋势袁 秋季降水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袁冬季降水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曰 傅 帅等[7]利用江苏省近 55 年逐日降水资料袁研究了该省降 水及极端降水呈现的状况和趋势袁提出了该省降水和极端 降水具有年际波动大且变化趋势不明显的特点曰肖艳兵等[8] 研究了江苏省年降水的一般规律曰曹乃和等[9]尧扬宏青等[10]对 长江流域的降水变化进行研究袁指出江苏省处于二类和三 类雨型的边缘袁无法用此分类方法准确判断江苏省降水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降水量变化事实
1、近50年江苏省夏季旱涝区域分布特征的变化
江苏省夏季降水分布年代际变化:夏季降水具有明显的旱涝区域变化特征,60和70年代北部正常,南部偏少,80年代转变,90年代北少南多,2001年以后,淮北进入偏多期。
自1997年起,淮河流域处于降水偏多期,长江流域处于偏少期,其中淮北地区降水量有6年呈正距平(2007年也很有可能偏多),其中2000、2003和2005年偏多5成以上;苏南地区有4年呈正距平,仅1999年偏多5成以上,其它年份均正常或偏少。
2、全省夏季降水量的时间变化
近几十年江苏省全省夏季降水量变化相对平稳,区域变化特征明显。
其中淮北地区近十几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苏南地区降水量呈减少趋势。
0200
400
600
800
1000
1961196419671970197319761979198219851988199119941997200020032006
200
400
600
800
1000
1961196419671970197319761979198219851988199119941997200020032006
200
400
600
800
1000
1961196419671970197319761979198219851988199119941997200020032006
200
400
600
800
1000
1961196419671970197319761979198219851988199119941997200020032006
3、梅雨的变化
近几十年,江苏省梅雨变化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80年代梅雨强度偏强,之后梅雨量呈缓慢下降趋势,目前处于偏弱时段,近十年里除1999年和2003年以外,其余年份梅雨量偏少。
此外,梅
雨期间,淮北地区降水量明显偏多,表明近些年,梅雨期间雨带偏北。
4、暴雨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196119651969197319771981198519891993199720012005
5、全省雷暴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