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案

合集下载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海绵城市施工方案海绵城市是指通过灵活运用自然工程技术、人工工程技术和社会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洪涝灾害风险,提高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效能的城市形态。

为了打造更加可持续的城市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下是海绵城市施工方案。

1. 雨水收集系统:施工过程中,首先应建设雨水收集系统。

在道路和建筑物周围设置排水沟、雨水花园,用于收集雨水并将其导入雨水花园。

此外,可以在屋顶安装雨水收集设备,将雨水储存起来,以备后续使用。

2. 雨水渗透系统:在城市的绿地和公共空地上应设置雨水渗透系统,通过铺设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材料,使雨水能够透过地面渗入土壤中,增加地下水的补给量。

3. 河道改造:对于城市内的河流,应进行河道改造工程。

可以增加河道的宽度,加深河床,增强河流的容水能力,减少因暴雨而引发的洪水灾害。

4. 城市绿化:城市绿化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重植树造林,建设花坛和草坪,增加城市绿地的面积。

同时,选择抗旱、抗寒、抗盐碱的植物,提高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

5. 管网改造: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管网改造工程。

将原有的排水管网与雨水收集系统相连接,将收集到的雨水导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达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6. 建设湿地公园:在城市的低洼地区建设湿地公园,用于收集雨水和提高城市水环境的质量。

湿地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可以吸附有害物质,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7. 加强监测及预警系统: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城市的监测及预警系统。

通过安装遥感设备、感应器等技术手段,及时监测城市的气候变化、水位变化等情况,并提前发出预警,为城市居民避免洪涝灾害提供时间窗口。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施工方案包括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渗透系统、河道改造、城市绿化、管网改造、建设湿地公园和加强监测及预警系统。

通过这些工程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城市洪涝灾害风险,提高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城市面临着一系列的水问题,如内涝频发、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恶化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思路及方案。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与原则(一)目标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有效缓解城市内涝,补充水资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减少雨水径流通过各种措施,降低雨水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量径流的情况,减轻排水系统的压力。

2、提高雨水利用率将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合理利用,用于城市绿化灌溉、景观用水、道路清洗等,节约水资源。

3、改善城市生态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修复水生态系统,提升城市的生态品质。

(二)原则1、规划引领在城市规划阶段就要充分考虑海绵城市的建设需求,将其理念融入到城市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各类专项规划中。

2、生态优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保护生态本底。

3、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以及城市的发展现状和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建设方案。

4、统筹协调统筹协调城市建设中的给排水、园林绿地、道路交通等各个方面,形成合力。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措施(一)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一种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

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的作用,对雨水进行净化和渗透。

(二)绿色屋顶在建筑物屋顶种植植物,既能减少雨水径流,又能起到隔热降温的作用。

(三)透水铺装在城市道路、广场等区域采用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材料进行铺装,让雨水能够迅速渗透到地下。

(四)下沉式绿地比周边地面低的绿地,能够接纳周边地面的雨水径流,增加雨水的下渗量。

(五)蓄水池建设雨水蓄水池,将雨水储存起来,用于非雨季时的使用。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问题和水环境污染,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成为了一种趋势和目标。

本文将围绕海绵城市的概念和目标,探讨其施工方案以及相应的实施细则。

一、海绵城市概述海绵城市是指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以自然的方式处理和管理城市的水资源,实现城市内外水循环的良性闭合,降低洪涝风险,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的建设原则包括“渗、蓄、滞、净”,即渗透、蓄水、滞留和净化。

二、施工方案1. 绿地建设:海绵城市的核心是增加绿地和湿地的建设。

绿地可以增加土壤的渗透性,减少地表径流;湿地则能够对污水进行净化,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2. 雨水收集系统建设: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包括设置雨水收集器、雨水廊道和雨水蓄滞洪区,将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进行有机结合,实现雨水的最大化利用。

3. 硬质铺装改造:将部分传统硬质铺装改造为透水铺装,增加地表的渗透性,减少地表径流和城市内涝。

4. 整体排水系统综合改造:通过建设综合排水系统,包括雨水管网、污水管网、地下蓄滞洪区等,实现雨水与污水的分类、处理和利用。

5. 智能监测系统建设: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建设智能监测系统,对海绵城市的各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城市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情况。

三、实施细则1. 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海绵城市的方案,制定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2. 建设标准:制定相应的建设标准和设计规范,确保海绵城市的施工质量和效果。

3. 监测评估:建设过程中,设置监测评估机制,对施工过程和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 资金投入: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通过政府支持、社会资本和市场机制等多种方式,筹集相应资金。

5. 宣传推广:开展海绵城市的宣传和推广活动,增加市民对海绵城市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参与度和支持度。

通过以上施工方案和实施细则,可以有效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和水环境污染,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海绵城市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工程和管理措施,以减少城市洪涝灾害风险、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的城市建设模式。

下面是一个海绵城市施工方案,包括雨水利用、生态绿化、低影响开发等方面的内容。

一、雨水利用1.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包括雨水花园、雨水湖泊和雨水收集池等建筑设施。

此外,还可以利用屋顶、路面和其他硬化地面收集雨水。

2.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植物浇灌、公共绿地的水景、汽车冲洗和消防用水等。

通过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和对城市供水系统的压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生态绿化1.在城市中建设大量的绿地,包括公园、花坛和绿化带等。

通过增加绿地面积,可以增强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吸收雨水,减缓雨水径流速度,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2.采用多种植被形式,如草坪、乔木、灌木等,以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并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源,促进城市的生物多样性。

3.在城市中设置生物滞留设施,如湿地公园和湿地过滤池等。

这些设施不仅可以去除污染物,净化雨水,还可以作为公共娱乐空间,提供交流和休闲的场所。

三、低影响开发1.减少城市地面的硬化面积,尽量保留土地的自然状态。

通过增加透水性的铺装材料,如透水砖和透水沥青,来改善道路和人行道的排水能力。

2.在新建建筑物和街区时,注重建筑设计的低影响,采用绿色建筑标准,如屋顶绿化、太阳能利用和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等。

3.将雨水收集设施、生态绿化设施和低影响开发设施相结合,在城市规划中统一考虑设计和布置。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

四、建设监测系统1.建立城市雨水排放和水质监测系统,及时了解城市的排洪情况和水质状况,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参考数据,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安装雨水控制设备,监测和调控城市雨水的排放速度和水位。

在雨水过大或洪水来临时,可以通过控制排放速度和水位,减少洪灾的影响。

3.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远程监控和大数据分析,对城市的洪涝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海绵城市建设施工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施工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施工方案1. 简介海绵城市是指通过调整城市建筑布局和改善城市水环境,减少雨水径流对城市造成的负面影响,增强城市的适应能力和韧性,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城市规划理念。

本文将介绍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施工方案。

2. 目标与原则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减少城市洪水灾害风险、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可持续性。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综合性原则:海绵城市建设需要考虑城市的整体情况,综合运用不同的技术和手段,使其协同工作,发挥最大效益。

•水文原则:通过优化城市水文循环系统,减少雨水径流,降低洪水灾害风险。

•生态原则:通过增加绿地和湿地面积,增加城市植被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功能。

•整体原则: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城市整体规划中,与其他城市功能相融合,形成互利共存、协同发展的局面。

3. 施工内容3.1 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收集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建设下列设施:•雨水收集装置:安装屋顶雨水收集设备,在暴雨时将屋顶的雨水收集到贮水罐中。

•雨水渗透设施:在地面铺设透水材料,将雨水引导到地下渗透层,增加地下水储量。

•雨水利用设施:将收集到的雨水运用于绿化、冲洗、冷却等方面,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

3.2 绿地和湿地建设绿地和湿地的建设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实施以下措施:•建设城市公园和绿地,增加城市植被覆盖率,提高城市空气质量。

•建设湿地公园和雨水花园,增加城市湿地面积,提高湿地的水文功能。

•恢复和保护自然湿地,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和水源涵养能力。

3.3 防污染设施建设为了减少污染物对城市水环境的影响,需要建设防污染设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污染设施:•沉淀池:用于沉淀固体颗粒,净化雨水。

•油水分离器:阻止油类物质进入雨水管网,保护水环境。

•生物滤池:利用植物和微生物处理雨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

4. 施工流程海绵城市建设的施工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前期准备:成立项目组,确定施工目标、原则和内容,并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

海绵城市设计相关技术方案

海绵城市设计相关技术方案

海绵城市设计相关技术方案海绵城市是指通过模拟海绵的原理,利用各种水文工程技术和绿色灰化结合,将城市内外的雨水资源进行收集、渗透和净化,实现城市化进程中的水资源利用和环境改善。

海绵城市设计涉及多个方面的技术,下面将针对其中几个关键技术进行详细论述。

1.雨水收集利用技术:海绵城市的首要任务是收集城市内外的雨水资源。

这其中最常见的技术是通过设计合理的雨水收集系统,如设置蓄水池和水塘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雨水收集罐、绿色屋顶和雨水花园等方式,将雨水收集起来并进行大规模利用。

利用雨水可以用于城市绿化、冲洗道路、冷却工业设备等,减缓城市的排水压力。

2.绿色屋顶和墙体技术:绿色屋顶和墙体是海绵城市设计的核心要素,通过种植植被或利用浸渍式种植,能够有效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和雨水径流。

绿色屋顶和墙体能够吸收和蓄存降雨,并加强对吸附臭氧、颗粒物和有害物质的能力,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

3.河道雨洪治理技术:城市化进程中,河道雨洪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设计合理的河道,如设置河道梯级、湿地处理等,可以有效地降低洪峰流量,实现雨洪的自然调节和准备。

此外,对于城市中已经存在的污水管道和排水管道,也可以通过改善其排水能力和设置调蓄池等措施,提高排水效率。

4.城市湿地建设技术:湿地是海绵城市建设中重要的一环,通过人工建设或恢复自然湿地,能够提高城市的生态功能和水资源的净化能力。

湿地通过吸附和生物降解的作用,能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部分无机污染物,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保护城市的水质。

5.防洪设施和排水系统技术:季节性洪水是城市化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城市需要建立合理的防洪设施和排水系统来减轻洪害的风险。

这些设施包括拦洪墙、滑坡堰、护岸等,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排水管网和调蓄设施,确保城市的排水能力。

6.废水处理技术:废水处理是完善海绵城市的关键环节,城市内大量的废水需要进行净化后再次利用。

可以利用生物滤池和植物净化池等技术,对废水进行有效的净化处理,获得可再利用的水资源。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案海绵城市建设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控制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面临的洪涝灾害和水资源环境问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下面是一种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案,对于水资源利用和城市排水进行了综合考虑。

一、雨水收集与利用1.设立雨水收集系统:在建筑物的屋顶和道路等表面设置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并储存雨水。

2.雨水储存和利用:收集到的雨水通过净化和过滤处理,用于植物浇灌、冲厕、消防等非饮用用途。

3.雨水渗透:为减少地表径流,可在公园、绿地等地方设置雨水渗透设施,将雨水通过渗透池或花洒头渗透入土壤中,充分利用降雨水资源。

二、城市排水系统建设1.分流排水系统:将不同类型的雨水和污水分开收集和处理,减少排水系统负荷。

2.提高排水系统容量:通过调整排水管道直径、增加污水处理设施和缓冲设备,以适应城市排水需求。

3.建设适度湿地:在城市规划中合理布置湿地,可以起到过滤和净化水质的作用,减少雨水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

三、城市规划与绿地建设1.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在城市规划中注重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在易涝地区增加建筑物密度,减少城市洪涝风险。

2.建设绿地和湿地:绿地可以增加雨水的渗透和蓄水量,减少洪涝风险;湿地可以净化水质,同时也可以提供生态环境。

3.利用自然地形:在城市规划中充分利用自然地形,修建小型水库、蓄水沟和水渠,分流和储存雨水。

四、建筑设计与绿色建筑1.全面加强建筑工程防水:在建筑设计中,加强墙体、屋顶、地下室的防水技术,减少雨水渗透。

2.绿色屋顶和墙体:在建筑设计中增加绿色屋顶和墙体,提高雨水保持量,减少雨水的排放。

3.使用透水材料:在城市道路和广场等场所使用透水材料,减少地面积水,增加雨水渗透性。

五、居民参与与教育宣传1.居民参与:鼓励居民参与雨水收集和利用,提高居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可度和参与度。

2.水资源教育宣传:通过举办水资源和海绵城市技术的宣传活动、专题讲座等方式,增强公众对水资源的认识和节约使用的意识。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与实施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与实施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与实施方案1.引进先进雨水管理技术-利用低影响开发技术,采用透水铺装和绿色屋顶,以增加土地的透水性,降低城市的雨水径流量。

-建设地下储水设施,包括地下蓄水池、蓄水井和地下渗透层,以提升地下水资源的储量和利用效率。

-引入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并用于灌溉和冲厕等非饮用水用途。

-建设雨水花园和雨水湿地,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和生物多样性。

2.建设自然退水系统-建设湿地和河流自然退水系统,通过滞洪区、滞水区和湿地能力的增加,来抵御洪水的影响。

-增加湖泊和水库的容量,以缓解洪峰流量,并利用其自然蓄水能力,减少排放到下游的洪水流量。

3.推广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包括河道和下水道的整治和改造,以提高排水能力。

-强化城市排水管道的维护和清洁工作,减少堵塞和水质污染问题。

-利用自然处理系统,如湿地和植物滤池,来净化污水和雨水中的有害物质。

4.生态修复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植树造林和绿化工程来提高城市的植被覆盖率,加强土壤保持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建设绿色屋顶和立体绿化,以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和生物多样性。

-修复和保护湿地和河流生态系统,以提高生物吸附和自净能力。

5.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广中水回用技术,将污水处理后的中水用于景观水体和工业用水,降低对淡水的需求。

-建设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将雨水用于景观灌溉和冲厕等非饮用水用途。

-提倡居民家庭和商业单位的节水措施,减少饮用水的浪费。

6.加强多部门合作与公众参与-成立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由相关政府部门和专家组成,负责规划、协调和监督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组织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和参与度。

-加强与流域管理和城市规划部门的合作,确保海绵城市建设与区域发展和城市规划相协调。

总结: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与实施方案主要包括引进先进雨水管理技术、建设自然退水系统、推广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生态修复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加强多部门合作与公众参与。

城市海绵工程技术方案

城市海绵工程技术方案

城市海绵工程技术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城市的水环境问题。

城市水logging、水质污染等问题不断凸显,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危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城市海绵工程技术应运而生。

城市海绵工程技术是以海绵为比喻,通过构建城市生态系统,模拟自然生态系统,采用土地利用和管理措施,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现在,本文将对城市海绵工程技术方案做一些探讨。

二、城市海绵工程技术发展现状1. 国内外发展情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国内外不少城市都面临着水logging、水质污染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城市海绵工程技术应运而生,并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通过构建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海绵工程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城市的水logging、水质污染等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 技术方案城市海绵工程技术方案主要包括:雨水利用、雨水花园、湿地构建、水槽绿道、地面透水铺装、森林城市园林、地面水文调控等技术。

这些技术方案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的水logging、水质污染等问题,使城市的水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三、城市海绵工程技术应用案例1. 上海世博园案例上海世博园是一个现代化的园林城市,该地区的雨水利用率达到了80%,通过雨水花园、湿地构建等技术方案,解决了城市的雨水logging、水质污染等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城市的水环境质量。

2. 深圳湾公园案例深圳湾公园是一个具有现代化园林特色的城市公园,该地区通过水槽绿道、地面透水铺装等技术方案,解决了城市的雨水logging、水质污染等问题,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的水环境。

四、城市海绵工程技术方案1. 雨水利用雨水利用是城市海绵工程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

通过收集、储存和利用雨水,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的雨水logging、水质污染等问题。

在城市雨水收集管网的基础上,逐步普及各类规模的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如屋面雨水收集、地表雨水收集、路面雨水收集等。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案海绵城市(Sponge City)是指利用新兴技术和理念,通过人工手段模拟海绵的吸水蓄水、净化径流和减缓径流峰值的能力,以减缓城市排水系统压力并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的城市建设方案。

下面将介绍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方案。

首先,建设海绵城市需要改变城市规划理念,采用“自然而然”的设计原则。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内部的绿地,增加景观水体、湿地和绿色屋顶等自然要素,提高城市的吸水蓄水能力。

此外,要避免城市过度密集,合理分布建筑和道路,减少地面排水的压力。

其次,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改善城市排水系统。

传统排水系统以速度为主,把降雨径流迅速引导入水体,容易造成城市内涝和水体污染。

海绵城市建设中,可以采用分布式排水系统,即将降雨径流分散收集在城市不同区域的绿地、湿地和雨水花园等处。

通过带有透水层的铺装材料,以及利用植物根系和土壤的水分吸附能力,实现雨水在地表的保持和自然渗透。

将雨水分散处理后,可以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减缓径流峰值。

其三,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改善城市水资源管理。

通过收集和利用雨水,可以缓解城市的用水压力。

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储存后用于景观灌溉、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此外,可以采用植物过滤和湿地处理技术,将雨水和废水经过自然的净化过程后,用于灌溉或回收利用。

最后,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加强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程度。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合理利用雨水和水资源,减少排放和浪费。

同时,鼓励居民参与社区绿化和环保活动,如参与绿地的建设和维护,参与废水处理和分散式雨水收集系统的建设等。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案包括改变城市规划理念、改善城市排水系统、改善城市水资源管理以及加强居民环保意识和参与程度。

通过这些技术方案的实施,可以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减轻排水系统负荷,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与实施方案解答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与实施方案解答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与实施方案解答海绵城市是指通过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以及改变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方式,实现城市雨水的自然回灌、净化和滞留,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与实施方案如下:1.绿色屋顶和立体绿化:采用绿色屋顶和立体绿化技术,即在建筑物屋顶和立面上种植绿植,以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

同时,这些绿色屋顶和立体绿化能够吸收雨水,减少雨水径流的形成,实现雨水的自然回灌和滞留。

2.生物滞水与雨水花园:采用生物滞水与雨水花园技术,将雨水收集到地下的生物滞水层和雨水花园中,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土壤的滞留作用,过滤和净化雨水,达到回灌和滞留的效果。

3.雨水收集与储存系统:建立雨水收集与储存系统,将雨水收集到地下水库或地下水井中,并通过地下管道输送到需要用水的地方。

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污水处理厂的负荷,还能够提供自给自足的灌溉水源。

4.水面透水铺装:采用水面透水铺装技术,将城市的道路、人行道和广场改造为透水铺装,使雨水能够通过铺装层渗透到土壤中,减少雨水径流的形成。

同时,透水铺装还能够改善城市的排水系统,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5.蓄滞洪设施和雨水花园:建设蓄滞洪设施和雨水花园,用于暂时储存和滞留雨水。

这些设施能够吸收和滞留大量的雨水,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

6.建筑物雨水回用系统:建立建筑物雨水回用系统,将雨水从屋顶收集到地下水箱中,并经过过滤和净化处理后,再次利用于灌溉、冲厕和清洗等用途。

这样不仅能够节约水资源,还能够减少城市的污水排放。

7.水资源管理和科学规划: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科学规划,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政策与规划,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与节约利用。

同时,加强水资源监测与调度,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体系,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城市的水资源安全。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与实施方案的成功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参与。

政府需要加强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力度,鼓励企业和居民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并提供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措施。

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方案设计技术导则

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方案设计技术导则

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方案设计技术导则一、项目简介海绵城市建设是指通过科学规划、绿色建筑和智能化技术等手段,实现城市在水资源、水环境、水管理等方面具备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的城市发展理念。

本方案旨在通过制定技术导则,指导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

二、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依据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和城市现状,在确保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

2.综合性原则:将城市建设各个领域的技术要求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协调的方案。

3.适应性原则:根据厦门市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技术指南。

4.创新性原则:鼓励引入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推动海绵城市建设不断创新。

三、基础设施建设1.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在城市中设置雨水收集设施,收集并储存雨水供后续使用,包括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桶等。

2.绿色屋顶系统:鼓励在新建、改建和翻修的建筑上设置绿色屋顶,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提高雨水的滞留和透水能力。

3.慢行系统:设置步行和非机动车道,优化行人和自行车交通,减少机动车污染和道路拥堵。

4.污水处理系统:建设高效、集中的污水处理厂,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再利用,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依赖。

5.河道改造和生态修复:对城市内的河道进行改造,增加河岸带植被覆盖,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四、绿色建筑设计1.建筑节能:在建筑设计中采用节能材料、设备和技术,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

2.雨水利用:在建筑设计中考虑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如设置雨水收集设施、雨水花园等。

3.绿化设计:在建筑周边设置绿化带、绿化景观和绿色屋顶,增加植被覆盖率,并增加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度。

4.太阳能利用:在建筑设计中考虑太阳能的利用,如设置光伏发电设备、太阳能热水器等。

5.绿色交通:在建筑设计中设置有机交通系统和绿色交通设施,减少汽车尾气和道路拥堵。

五、智能化管理系统1.数据监测与分析:通过传感器和GIS技术,实时监测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和水环境的状况,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城市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水资源短缺、城市内部的水logging、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以及水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因此,发展海绵城市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整体思路和方案两个方面探讨海绵城市的建设。

一、整体思路1.整体目标:建设具备水循环、景观、生态三个特点的可持续城市。

2.核心理念:将水的自然循环引入城市管理,利用海绵特性调节城市水资源。

3.全过程管理:涵盖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工程实施和运维等各个环节。

二、方案1.规划设计阶段(1)水资源评估:对城市各个区域的水资源进行评估,包括降雨量、污水排放、地下水等。

(2)空间布局规划:合理划定城市绿地、湿地、水系等基础设施的分布,形成有机衔接的海绵网络。

(3)风险评估与适应性设计:考虑到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进行风险评估并在规划设计中采取适应性设计策略。

2.建筑设计阶段(1)绿色建筑:建筑内部采用节能环保材料,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自然通风与采光能力。

(2)屋顶花园和雨水收集系统:建筑利用屋顶空间种植植被,减少热岛效应,同时收集雨水用于浇灌和冲洗等。

(3)生物滞留设施:在建筑内部设置生物滞留设施,通过滞留和过滤的手段改善水质。

3.工程实施阶段(1)改善排水系统:引入中央排水和分布式雨水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承载能力。

(2)构建湿地与河道:建设湿地和河道,增强城市的自然保护能力,调节城市的洪水和干旱问题。

(3)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开展水资源回用工程,将污水处理达到再生水标准,用于绿化、清洗和工业用水等。

4.运维阶段(1)制定管理维护计划:建立全面的管理维护计划,包括设施巡检、定期清理、设备更新等。

(2)建立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城市水资源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3)加强公众教育与参与:通过举办培训、宣传等活动,提升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知度,促进公众参与和支持。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案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已经不可避免,如城市排水量大、雨水集中、城市热岛效应明显等。

和水有关的问题尤为严重,因此,海绵城市概念应运而生。

一、海绵城市的概念和原理1. 概念海绵城市是指将城市规划和建设设计成一种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能力保持水资源平衡、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

2. 原理海绵城市的核心原理是涵养、滞蓄、渗透、净化和利用雨水。

这种设计思路不仅能够规避城市化进程中带来的环境问题,同时也能够满足城市居民的实际需求。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方案1. 道路、广场和人行道的设计在道路和公共空间设计中,应采用透水铺装材料,以保证雨水的顺畅流动,同时减缓了雨水的滞留速度。

2. 绿色屋顶和绿色墙壁绿色屋顶和绿色墙壁能够有效的减少热岛效应,过滤雨水中的污染物质。

通过自然的水循环,绿色屋顶和墙壁可以使得雨水减缓流动,同时改善市区生态环境。

3. 雨水收集与利用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强调雨水的收集和利用,观念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工程设施上,在雨季的时候将雨水保留下来,然后通过净化技术可以得到更好的水质量,水资源就可以得到更好的利用。

对于需求雨水的市民,可通过一定的管道将雨水储存,以备普通生活和工业制造使用。

4. 回归自然的景观设计海绵城市不仅考虑道路和生活环境的自然设计,同时也非常注重景观设计的自然化。

通过以自然的景观为中心展开城市规划,能够减缓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并且会增添生活的乐趣。

5. 植物栽培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植物的栽培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桶栽等非传统植物栽培方法可以增添城市绿化率,同时对于“城市森林”的打造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植物可以吸收城市中的大量CO2和其他有害物质,保持城市环境的良好状态。

三、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1. 改善环境面貌海绵城市的建设程度高,比传统的城市可以更好的控制水文环境,避免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质量问题,提高了城市的整体生态环境,使城市人口的健康受益更多。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海绵城市建设是一种旨在应对城市水资源管理和灾害风险管理的新型城市规划和设计理念。

它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最大程度地模拟和恢复自然水循环过程,减少城市面临的洪涝、干旱、水质污染等风险,并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下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

基本概念:1.雨水管理:海绵城市通过采用雨水收集、蓄存和利用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径流,改善城市排水系统的工作效率。

例如,通过建设雨水花园、绿色屋顶、河岸带和湿地公园等生态设施来收集和储存雨水。

2.绿色基础设施:海绵城市将生态系统与城市基础设施相结合,通过建设湿地、绿地、景观河道等生态设施,提高城市的雨水补给能力,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3.多模态交通:海绵城市鼓励使用非机动交通工具(如步行和自行车),并优化公共交通系统,减少汽车使用量。

同时,建设支持可持续交通的基础设施,如自行车道、步行街、电动车充电桩等。

4.生态水利工程:海绵城市通过建设雨水花园、水岸景观、生态廊道等,提高城市内涝和洪水风险管理能力,减少城市污水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技术措施:1.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通过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如雨水桶、雨水花园等),将雨水储存和利用于家庭、酒店、商业和公共场所的冲洗、冷却和灌溉等用途,减少对地下水的依赖。

2.湿地处理系统:通过建设湿地公园和人工湿地等,提高城市的雨水滞留能力和水质净化能力,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3.绿色屋顶和雨水花园:通过在建筑物屋顶和周围空地上种植植物,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提高雨水的渗透和蓄存能力。

4.雨水渗透系统:通过建设透水铺装、植被格栅和雨水花园等,促进雨水的地下渗透,减少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位的上升。

5.绿色交通系统:通过建设自行车道、步行街、轨道交通等,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减少汽车使用量,改善交通环境。

6.抗洪设施:通过建设河岸带、防洪墙、堤坝等,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和损失。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设采用了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模拟和恢复自然水循环过程,改善城市的水资源管理和灾害风险管理能力。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面临着一系列的水问题,如内涝频发、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建设强调通过自然的力量和生态的方法,实现城市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从而构建一个更加宜居、可持续的城市环境。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指南。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与目标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是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其主要目标包括:减少雨水径流,降低城市内涝风险;补充地下水,缓解水资源短缺;改善水质,减轻水污染;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措施(一)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一种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

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的作用,雨水得到净化,并慢慢渗入地下。

在设计雨水花园时,要选择合适的植物,如耐水湿的草本植物、灌木等。

同时,要注意土壤的渗透性和排水性能,以确保雨水能够顺利下渗。

(二)绿色屋顶绿色屋顶是在建筑物屋顶上种植植物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有效减少雨水的径流量,降低雨水的流速,并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城市微气候。

绿色屋顶的建设需要考虑屋顶的承载能力、防水性能以及植物的选择和养护等问题。

(三)透水铺装透水铺装是指采用透水性能良好的材料,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铺设在城市道路、广场等地面上。

它可以让雨水迅速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减少地表径流。

在选择透水铺装材料时,要确保其质量和透水性能符合要求,同时要做好基层的排水设计。

(四)下沉式绿地下沉式绿地是低于周边地面一定深度的绿地,能够收集周边雨水,并通过植物和土壤的过滤、渗透作用,净化雨水。

下沉式绿地的下沉深度要根据当地的降雨量和土壤渗透性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

(五)蓄水池蓄水池用于储存雨水,以备后续利用,如灌溉、景观用水等。

蓄水池可以是地下式的,也可以是地上式的,其规模和形式要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技术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技术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技术措施海绵城市建设是一种新型城市建设理念,旨在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实现城市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水环境的改善和城市生态环境的提升。

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技术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雨水收集利用技术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收集利用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

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湖泊等设施,将城市中的雨水收集起来,用于浇灌绿化带、街道绿化等用途,减少城市排水量,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

2. 绿色屋顶技术绿色屋顶是一种利用植物覆盖建筑屋顶的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同时,绿色屋顶还可以吸收雨水,减少城市排水量,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

3. 生态河道技术生态河道是一种模拟自然河流生态系统的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通过建设生态河道,可以减少城市排水量,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

4. 湿地技术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技术,可以有效地净化城市污水,提高城市水环境质量。

通过建设湿地,可以减少城市排水量,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

5. 道路渗水技术道路渗水技术是一种将道路表面设计成渗水性的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城市的积水和洪涝灾害,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道路渗水技术,可以将雨水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技术措施包括雨水收集利用技术、绿色屋顶技术、生态河道技术、湿地技术和道路渗水技术等。

这些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城市水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是未来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

创建海绵城市实施方案

创建海绵城市实施方案

创建海绵城市实施方案一、规划设计。

1. 在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中,要充分考虑海绵城市的理念,将雨水资源利用、雨水渗透、雨水收集等纳入规划设计范畴,合理规划城市绿地、水系等,实现雨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自然渗透。

二、建设工程。

1. 在城市建设中,要注重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等设施,将雨水纳入城市景观设计中,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环境。

2. 在建设排水管网时,要采用透水铺装、透水砖等材料,减少城市硬化面积,增加雨水渗透面积,降低城市内涝风险。

三、管理维护。

1. 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管理和维护,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长效机制,确保海绵城市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2. 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鼓励市民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和管理,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共同维护好城市的生态环境。

四、政策支持。

1. 加大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引导和鼓励城市开发建设单位和市民积极参与海绵城市建设。

2. 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公众对海绵城市理念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五、技术创新。

1. 加大对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科研院所等加大对雨水资源利用、城市排水系统等方面的技术创新。

2. 推动海绵城市建设与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的深度融合,提高城市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实现城市雨水资源的精准利用和智能调控。

六、国际合作。

1. 加强与国际上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的合作交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国际化进程。

2. 积极参与国际海绵城市建设的合作项目,加强国际间的经验交流和人才培养,提升我国在海绵城市建设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七、风险防控。

1. 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的预判和防控,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和应急预案,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安全可控。

2. 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的监测和治理,确保海绵城市建设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城市目的?
将城市建设和生态 保护结合起来,将景观 生态资源和雨水控制利 用设施结合,切实起到 减缓城市内涝、削减面 源污染、减少溢流污染、 利用雨水资源的目的, 同时取得改善环境、减 轻热岛效应、增强生态 效果的综合环境效益。
传统排水系统
生态型排水系统
海绵城市建设途径
海绵城市常用技术措施
都市自然排水系统
生态植草沟
下沉式绿化带及齿形路缘石
透水铺装
下沉式中央分隔带
下沉式侧分带
生态滞留塘
生态排水沟
生态排水沟道路标准横断面
生态滞留塘
生态滞留塘
三、某区域当前可行性方案
设计原则
规划引领 生态优先 安全为重 因地制宜 统筹建设
某区域应用生态排水系统建设技术应用条 件
(1)生态排水系统应用城市道路宜结合生态 湿地统筹考虑;
(2)生态排水系统应用于城市道路适合于生 活性及景观性道路,重点打造“宜居”、“生 态”、“景观”、“安全”等概念;
(3)城市道路规划断面应预留足够宽度设计 生态设施;
(4)生态排水系统应重点分析城市内涝风险 地段,宜在该地段汇水范围设计相关储蓄、滞 留设施;
(5)生态排水系统宜采用成熟可靠的新技术 新材料、应保证道路交通安全性,满足相应国 家规范要求。
海绵城市建设城市道路雨水系统典型流程示意图
城市道路设计优化技术指南
(1)城市道路应在满足道路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达到相关规划提出的开发控制目标和指标。 (2)道路人行道宜采用透水铺装,非机动车道和车行道可采用透水铺装,但应满足道路交 通功能及荷载要求。 (3)道路横断面设计应优化道路横坡坡向、路面与道路绿化带及周边绿地或湿地系统的竖 向关系。 (4)规划作为超标雨水径流下泄通道的城市道路,其断面及竖向应满足相应设计要求,并 与区域内涝防治系统相结合。 (5)路面排水宜采用生态排水方式。 (6)城市道路两侧或雨水管下游宜设计储存及应急设施,缓解和净化初期雨水或事故污染 水,保护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 (7)生态排水设施内应根据当地气候、水文条件及水质选择合适的植物。
海绵城市的规划指标(深圳)
• 建筑场地类
(类别代码) 大类
R
C GIC M W
中类
用地类型
R1,R2,R3
R4
C1,C2, C4,C6(C5 参照公园类执行)
GIC1, GIC2, GIC3, GIC5, GIC7 M0,M1 W0,W1
一类、二类、三类居住用地 四类居住用地(原农村居民住
宅形成的屋村用地)
(6)生态排水系统需统筹规划管理,建成后 维护管理应高标准维护其“颜值”。
纵11#路规划横断面
生态滞留塘 透水铺装 生态植草沟 常规道路沥青路面铺装
常规道路沥青路面铺装 生态植草沟 透水铺装
方案一(生态植草沟+部分透水铺装+路侧绿地布置生态滞留塘)
生态滞留塘 透水铺装 生态植草沟 透水沥青路面铺装
约投资
度增加,影响较大
推荐
coefficient
≤0.1-0.15
≤0.2-0.30
海绵城市的设计参数(深圳)
类别
用地性质
用地代 绿地下沉比例 绿色屋顶 透水铺装地 不透水下垫面径

覆盖比例 面比例
流控制比例
建筑与小区 居住用地 商业服务业用地
R ≧30% C ≧40%
—— ≧50%
≧50% ≧50%
≧50% ≧50%
公共管理与服务设施用地 GIC
(类别代码) 大类
S
中类 S1 S3,S4,S5
• 绿化、广场类
(类别代码) 大类 G
中类
G1 G4
用地类型
城市道路用地 交通设施用地
综合雨量径流系数 Comprehensive runoff
coefficient
≤0.60
≤0.50-0.70
用地类型
公园绿地 广场用地
综合雨量径流系数 Comprehensive runoff
商业服务业用地
公共管理与服务设施用地
新型产业用地、普通工业用地 物流仓储用地
综合雨量径流系数 Comprehensive runoff
coefficient ≤0.40-0.45
≤0.55-0.60
≤0.45-0.50
≤0.40-0.45
≤0.45-0.50 ≤0.50
海绵城市的规划指标(深圳)
• 道路类
车行道保留传统铺装,行车舒适度 良好,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采用透 水铺装,雨季不易积水,舒适度佳 。
车行道采用透水铺装因无级配 砂砾,路面较粗糙,胎噪较大 ,不适宜高速行车,行车舒适 度一般;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 采用透水铺装,雨季不易积水 ,舒适度佳。
50400每延米
44800每延米
672车行道改透水铺装,结构层厚
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 市政道路
广场、停车场 绿地
M、W ≧40%
≧50%
S1、S2 ≧80%(占绿化 —— 带面积)
G3、S3、 ≧60% S4、S9
G1 ≧10%
—— ——
≧30%
≧50%
≧20%(占道 路面积,人 行道、自行 车道) ≧60%
≧40%(占道路面 积)
≧50%
≧80%
≧80%
二、应用于城市道路中的技术措施
透水沥青路面铺装 生态植草沟 透水铺装
方案二(生态植草沟+全透水铺装+路侧绿地布置生态滞留塘)
方案比较
项目 描述
规划方案 传统铺装及绿化
方案一(部分透水铺装)
方案二(全透水铺装)
非 侧 结分 合机带 绿动增 地车加 布道生 置和态 生人植 态行草 滞道沟 留采, 塘用道 。透路水两铺侧装, 车均生地采态布行用植置道透草生、水沟态非铺,滞机装道留动,路塘车侧两。道分侧和带结人增合行加绿道
景观效果
3米侧分带偏窄,景观效果一般
侧分带宽度增加至6.5米,景观效果 侧分带宽度增加至6.5米,景观
好!
效果好!
交通性 舒适度
经济比较
推荐
双向六车道满足交通要求,非机 双向六车道满足交通要求,非机动 双向六车道满足交通要求,非
动车道过宽不够安全。
车道宽度适宜。
机动车道宽度适宜。
传统铺装,舒适度良好
1.植被浅沟;2.小型蓄水池; 3.植草洼地;4.植草沟渠等
1.种植本土植物;2.更新林木; 3.种植耐旱植物;4.改良土壤等
海绵城市常用技术措施
适宜采用的设施: 透水铺装、收集回用设施、植被草沟、入渗设施、滞留(流)设施,滞留(流)雨水湿地
分项设计要点
绿地
1、绿地应尽量低于周围硬化地面,并应建导流设施,以确保流入绿地的雨水能够迅速入渗; 2、雨水口宜设于绿地内,雨水口高程高于绿地而低于周围硬化地面。 3、绿地植物宜选用耐涝耐旱本地生植物,以乔灌结合为主。 4、在绿地适宜位置可推广建设浅沟、洼地等雨水滞留(流)、渗透设施。 5、绿地临近水体时,应结合水体进行整体雨水综合利用设计。
道路广场 1、公园非机动车道路、人行道、林荫小道、广场、停车场、庭院必须采用透水铺装地面。
水景
1.景观水体应做为雨水调蓄设施,并与景观设计相结合。调蓄池应设溢流口,超过设计标准的雨水 可排入市政管系。 2.景观水体可与蓄水设施,湿地建设有机结合,雨水经适当处理可回用于公园杂用水,满足公园雨 季用水等。
收集回用设 1、绿地适宜位置可建雨水收集回用系统,为确保安全和节省用地,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可建于地下

。雨水经适当处理可回用于道路浇洒和灌溉。
滞留(流) 设施
1、适当位置可建雨水滞留(流)设施,如可建人工湿地或雨水生态塘。
山体截洪沟
1、充分利用山坡地形设计集水地形及其他渗透设施,山坡可考虑设计为梯田形,分段消能,滞蓄 雨水,使雨水能就地渗透,涵养山林。 2、结合截洪沟,可考虑建设渗井和蓄水池,也可在山下建蓄水池,蓄水池雨水在非雨季时可利用 。
绿色街道 可渗透 路面
海 绵
绿色屋顶


雨水花园
滞留草沟
雨水再生系统
1.限制路宽;2.保护开放空间; 3.集中开发;4.改造车道等
1.绿色街道;2.渗透性铺设; 3.渗透池(坑);4.绿地渗透等
1.蓄水池;2.雨水桶;3.绿色屋顶; 4.调节池;5.下凹式绿地等
1.人工湿地;2.植被过滤带; 3.植被滤槽;4.雨水花园等
海绵城市建设 技术方案
一、海绵城市概念综述 二、应用于城市道路中的技术措施 三、某区域当前可行性方案研究
一、海绵城市概念综述
什么是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 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 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