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内容及目的

合集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2020年整理).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2020年整理).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它包括以下内容:(1)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的理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从实际出发发展和创新了对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认识,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从目的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十六大以后,党中央又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二是从制度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完整体系,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

三是从属性和要求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等重要论断。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

党的十五大报告正式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同时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两个基本原则,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指明了现阶段中国经济制度的根本性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可靠的经济基础。

(3)社会主义分配理论。

一是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实用版】目录1.背景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定义和特点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和意义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5.实现改革目标的措施和建议正文一、背景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这个过程中,经济体制改革一直是核心内容之一。

1992 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明确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定义和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基础上,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性调节手段,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体制。

它具有以下特点: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

2.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保障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3.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注重调整收入分配,保障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和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它有利于:1.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2.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增长。

3.调整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

4.提高国家竞争力,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根据党的十四大提出的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具体目标包括:1.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实现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

3.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确保经济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4.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和公共服务需求。

五、实现改革目标的措施和建议为实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现企业自主经营和市场化运作。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必然的选择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 然要求; 市场机制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 下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 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实行对外 开放、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 我国市场取向改革成功实践证 明可以搞市场经济。
什么是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
• ——就是要使市场在 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 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 础性作用。
宏观调控的目标
1、保持经济总量基本平衡。
2、保持物件稳定,抑制通货膨胀
物价稳中有升
3、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
4、优化国民经济产业和区域结构
西北
东北 东南
5、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调控的手段
计划手段 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 必要的行政手段
综合运用财政金融手 段调控经济增长速度
经 济 增
实行紧缩的财政金融政策 抑制经济增长



实行宽松的财政金融政策
0
刺激经济增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时间
中国
人民银行 中央
管银行 的银行
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
进出口信贷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商业 政策性
银行
金融活动 的基础
银行
金融活动 的补充
国有银行
非国有银行
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 农业银行 工商银行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一、 中国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 制选择的过程
• (5)保障制度社会化。
• 这是现代市场经济平稳运行的、支 撑和保障体系,市场竟争的规则要 求对市场竟争的失败者和需要照顾 的老弱病残、给予社会保障。这种 保障制度不是企业的,而是社会化 的。
• 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 事业都是国家通过立法实施的以保障基 本生活为目的的社会保障制度,满足最 基本的生活需求 。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改革开放所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时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共十四大正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所有制结构。

创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长期共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就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建议,也就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建议。

(2)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以产权明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要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根据市场变化,自主调整产品结构和经营战略。

其次,要实行政企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再次,要积极稳妥地扩大股份制企业的试点工作。

'(3)宏观调控体系。

转型政府职能,创建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转型政府职能,并使政府仅限于统筹规划、总量掌控、政策鼓励、组织协调、提供更多服务和验査监督等方面的职能。

创建以间接手段居多的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运用政府开支、税收等财政政策手段和货币发售、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货币政策手段,以及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国民经济的运转展开宏观调控,确保国民经济身心健康运转。

(4)价格制度和市场体系。

建立、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完善市场机制。

通过强化市场的调节作用建立完备的市场体系,在此基础上,积极培育金融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信息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要素市场,形成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相互衔接的全国统一的、开放的市场体系。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一、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一)中国社会历史上的特殊矛盾和特殊道路,是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层次原因1.中国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中国共产党在取得革命胜利,并经过短暂时期的经济恢复后,与1953年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要求在全国全面建立以国有和集体所有两种公有制为唯一经济基础的集权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不可否认,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经济结构较为简单的情况下,对原始积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通过集中人力、财力、物力,保证了国家重点建设,实现了国民经济的较快发展并增加了财政收入,抑制了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实现了较为公平的分配,使广大劳动者迅速摆脱了贫困状况。

2.中国传统计划体制的内在矛盾但随着社会主义初期任务的完成,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联系日益复杂,这种经济体制在实践中的矛盾伴随着高速工业化的负面效应逐渐凸现出来。

这种体制与实践的矛盾主要表现在:(1)组织机构上的条块分割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社会化的大生产程度越来越高。

分工越细,联系越紧密,开放度越高。

各个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地区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分工协作关系,只有通过市场才能得到有机联系和协调。

但是,在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为阻隔了国有经济的内在分工协作关系,阻碍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它造成了政企不分,条块分割,各地区、各部门采取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政策,之间的经济联系被割断,使个量资源难以通过横向流动实现优化重组同时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和交易成本的增加。

(2)政府权力的过分集中与政企关系危机的矛盾,束缚了企业手脚,扭曲了企业行为。

久而久之,企业普遍产生了两种与资源配置要求相悖的行为:一是企业只关心完成计划指标而不关心满足市场需要;二是企业普遍从事计划体制下的投机行为,企业行为的扭曲,必然阻碍经济发展。

(3)平均主义的分配倾向于劳动效率损失的矛盾。

高一历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历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历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试题答案及解析1.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目的是A.借鉴资本主义经验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C.宏观调控资源配置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答案】D【解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根据自身的特色制定出来的经济发展路线,毋庸置疑,经济发展之根本目的是发展社会经济,实现社会物质和文明的高度繁荣,提高人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

这里的“方向”概括而言是指A.从农村向城市全面改革B.扩大开放,参与经济全球化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历史阶段特征的准确把握。

材料关键时间为1992年。

从农村向城市全面改革的时间是1984年,故排除A项。

1987年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故排除C项。

1992年中共十二大召开,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伟大意义在于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方向,因此D项正确。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3.下图反映的是1978—198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变化图,贸易额不断增加的原因不包括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B.外交成就的突破C.经济特区的设立D.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图片材料中时间是1978—1985年,题肢中B、C和D均包含在图片时间范围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的时间是21世纪初期。

名词解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名词解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建立的一种市场经济体制。

它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来调节社会生产和流通,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以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几个关键特点:
1. 基本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 市场调节: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起着基础性作用,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机制来调节社会生产和流通。

3. 宏观调控:虽然市场起主导作用,但政府也会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自身的不足,确保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4. 发展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通过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增强综合国力等途径来实现这一目标。

5. 开放与合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注重国内发展,也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推动全球化进程。

6. 创新与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鼓励创新和改革,不断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模式,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总的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既符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要求,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经济体制。

它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内容及目的

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内容及目的

我国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内容及⽬的我国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内容及⽬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可以更好的发展和解放⽣产⼒,促进我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可以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平理论体系中极具创新意义的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发展。

依据这⼀理论,党确定了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标,进⾏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前⽆古⼈的探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商品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的经济。

1)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是⾼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这种体制的特点是国家运⽤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财物资源;权利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

(2)原有⾼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产⼒⽔平⾮常低下、经济结构⽐较简单的情况下,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起过⼀定的积极作⽤,但随着社会主义初期任务的完成,经济规模不断扩⼤、经济联系⽇益复杂,这种经济体制的弊端就逐渐显露出来。

(3)原有经济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在: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

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产、价值规律的作⽤;分配中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现象;经济形式和经营⽅式单⼀化。

由于存在这些弊端,所以在原有体制下,企业缺乏应有的⾃主权,企业吃国家的“⼤锅饭”,职⼯吃企业的“⼤锅饭”,企业和职⼯都缺乏⽣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本来应该⽣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程度上失去了活⼒。

(4)由于⾼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已经严重束缚了⽣产⼒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同时,通过改⾰,从根本上改变束缚⽣产⼒发展的旧的经济体制,建⽴充满⽣机和活⼒的新的经济体制,以解放⽣产⼒,发展⽣产⼒。

2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的必然选择,其原因在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由于社会主义⽣产是建⽴在社会化⼤⽣产基础之上的,社会分⼯得到了深⼊⼴泛的发展,同时,社会主义并没有消除⽣产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经济利益多元化的局⾯仍然存在。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一、我国深灰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特征:中国现代市场经济宏观体制的基本轮廓1、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建立以国有经济为主导,集团经济为主体,允许大量私人经济存在的所有制结构的新格局,我把这种格局称为“主导—主体—大量存在”的格局(1)“国有经济为主导”。

国有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主导地位,不占主体。

也就是说,国家只掌握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以及与此相关的一些大型、特大型企业,而在国民经济中可以不占多数。

(2)“集团经济为主体”。

在整个国民经济中,集团经济不占主导地位,但占主体。

也就是说,它们不掌握那些极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但在企业数量上和生产产值上占多数。

这样一来,即使集团经济占主体,也不会改变公有制的性质。

(3)“私人经济大量存在”。

就是说,个体经济和私人经济的产值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相当的数量。

这个相当的数量可以是20%,也可能是30%这样做不仅不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反而有利于私人经济进一步发展,从而繁荣社会主义经济。

中国现代市场微观体制的基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市场经济运行的机制与规则一、市场机制1. 价格机制2. 供求机制3. 竞争机制4. 风险机制二、供给与需求1. 需求(1)需求的含义及影响因素需求一般是指人们在一段时期内愿意并能够买某种商品和劳务的数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1)商品的效用,消费者的需要2)消费者的收入3)商品的价格4)相关商品的价格(2)需求规律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需求与商品或劳务的价格按反方向变化,即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3)需求弹性1)需求的价格弹性,简称需求弹性。

它是指需求量对商品或劳务自身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2)需求收入弹性。

是指需求量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3)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是指一种商品或劳务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或劳务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2. 供给(1)供给的含义及影响因素供给是指生产者或销售者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并能提供给市场的商品或劳务数量。

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40张ppt)-2025年高三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新高考通用)

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40张ppt)-2025年高三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新高考通用)
高标准市场体系的特征: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
2、为什么要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的基础。 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必须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
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3、怎样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1)要强化市场基础性制度规则统一。要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实行统 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
起点:放宽市场准入规则 支点: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价格、供求、竞争机制)
终点:消费者受益。(商品价格下降,质量上升,选择增多)
政府放宽市场准入规则会增加市场活力,最终使消费者受益。结合材料和 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消费者 受益的。(14分)
① 放宽市场准入规则可以降低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提高企业进入市场的积 极性和速度,使市场上企业的数量增加,从而导致供给增加和竞争加大;
一般情况下,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 时,生产者获利 增加 ,生产 扩大 ,供给增加 ;
(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呈反方向变动) (价格与供给量的变化呈同方向变动)
P
D(需求曲线)


P
S(供给曲线)


标题内容
Q需求
Q供给
时政热点
2021年1月31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 案》公布,提出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 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 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2023·浙江·高考真题)由于国内取暖设备企业近年来不断提升产品

人教版高中政治2019新教材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2019新教材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2019新教材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二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知识点总结第一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1、市场调节(1)配置资源的必要性:人类的需要是多种多样、不断变化的,而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又是相对有限的。

为了更好满足人类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必须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

(2) 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计划经济体制: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3)市场如何配置资源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产品如何分配,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来调节。

市场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和调节着资源在全社会的配置。

(4) 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①市场价格及其波动,能够反映供求状况及其变化,市场供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市场价格。

②市场竞争能够引导资源流向效率高的领域和企业,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实现优胜劣汰。

注:商品价格与供给、需求之间一般存在以下关系:商品供不应求→商品价格上涨→企业增加产量、消费者减少需求→商品供求平衡商品供过于求→商品价格下跌→企业减少产量、消费者增加需求→商品供求平衡2、市场体系(1)含义:每类市场都是由交易双方、交易对象、交易价格等基本要素组成的。

这些市场相互作用,形成有机联系的市场体系。

(2)地位: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3)什么样的市场体系要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

(4)怎样建设现代市场体系①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要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要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要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要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从而实现市场准人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

为什么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为什么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九、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46.为什么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认为,在整个社会全部实行公有制时,交换和商品将不复存在,产品生产根据统一的计划安排。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新认识计划经济体制,以极大的理论勇气,把计划、市场与社会制度脱钩,从根本上解除了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

1992年6月9日,江泽民根据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明确表示,“我个人的看法,比较倾向于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

他说,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至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终于得到确立。

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刨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因为市场经济的功能体现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其配置资源的功能优于传统的计划经济,能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蓝图和基本框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映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基础,计划手段与市场手段相结合,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又要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对市场活动加以正确的指导和调控,保证经济运行活而有序。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摸着石头过河‛
经济体制的转型是从农村向 城市逐步推进的
“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 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 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 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 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 贫困‛。
“小岗村事件‛
1983年底实行生产责任制
97.8%
99.5%
生产队
50
70 农户数
其中包干到户
94.5%
97.1%
生产队
50
70 农户数
转型是由体制外向体制内推进的
温州民营经济快速 崛起并迅猛发展
国有企业
中国的转型是由沿海向内地逐步推进的
深圳市中心
汕头特区 厦门特区
珠海大桥
经济体制的转型是由点到面,由局部到 整体逐步推进的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殊性
“我们要建立的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 主义国家调控下对资 源配置起基础性作 用 。‛ ——江泽民
收 入 分 配 制 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十五大正式明确 提出:‚公有制为主 体、多种所有制共同 发展,是我国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 本经济制度‛。
十五大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主要原因: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 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 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 的前提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该用来为社会主义社会服务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
1993年11月14日,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 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 题的决定》。 《决定》提出了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基本框架的具体步骤和 实现途径。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3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容说课】本课介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对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的指导下,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就是要改变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目的是解放生产力,满足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

十四大确立的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模式,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为落实十四大确立的经济体制改革任务,在经过一年的探索和借鉴外国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十四届三中全会设计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蓝图,它成为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

为此,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理顺经济体系,发展和培育市场体系;推进金融和外汇改革;实行所得税统一的税制改革;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

为趋利避害,政府注意加强改善国家宏观调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市场体制中的宏观控制作用,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

由于正确的处理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经济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好时期,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并从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本节教学内容有着极强的时代感和理论性,主要采用讲授法和谈话法。

在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方面,以讲为主;而对于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知识点方面则以谈话和讨论法为主。

在教学过程应注意既要兼顾政治学科和日常政治生活对本节教学内容的渗透,突出用历史思维来看今天政治的学科特点,又要突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性。

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的和学会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基本特征、重大措施;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

2、技能: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生产力的解放,有利于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有利于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的不足:
① 对经济总量的平衡、宏观经济结构的 调整、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等的调节 显得无能为力; ② 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容易造成经济失 衡和出现盲目性,导致资源的浪费; 市场规律的作用会引起贫富差距的扩 大和出现两极分化等现象。


根据计划与市场各自具有的特点,在实 际工作中应切实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 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段,并使两种手段 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者的长处, 真正做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 只要能够正确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就一定能够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充 满活力,又协调稳定地发展。

1979年11月,邓小平在接见来访的林 达光时说:“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 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 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 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 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 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 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 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 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 市场经济。”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 三、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有机结合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 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 基本特征。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我国建立 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经济调节 方式上排斥市场手段对经济的调节。
(一)企业的一般特征 是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 是以实现一定的经济利益 为目的的营利性组织 是一个实行独立核算、 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在法律面前具有法人地位
企业
(二)企业的两重性


生产力属性:是生产要素结合的组织形式。 是企业的共性——不论何种性质的企业都 是生产力的具体组织者,通过生产经营活 动,为社会提供产品和劳务,满足社会各 种需求; 生产关系属性:体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 是企业的特殊性——不同生产资料所有制 形式下的企业,其社会经济性质不同,体 现不同社会经济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 引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按照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市场经济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基本特征、运行机制、政策体系等方面,详细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历史背景2.1 计划经济体制的困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在这一体制下,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企业只需按照计划执行。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如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企业缺乏竞争力、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等。

2.2 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1978年,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首先在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随后,改革开放逐渐拓展到城市,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引入市场机制,提高企业效益。

这一时期,我国开始尝试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逐步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此后,我国加快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逐步完善市场体系、价格体系、企业制度等方面,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3. 基本特征3.1 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党的领导是这一体制的根本保证。

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主要体现在制定大政方针、把握发展方向、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等方面。

3.2 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

3.3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同时,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3.4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第8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8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计划经济时代的票证
群众凭票排队购物
从主观认识来看,当时在理论上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 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因此,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也是在这一理论 指导下的必然产物。
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
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实力非常弱小的条件下,我过集中精
力开展了以156个重大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并在此基础上 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画龙点 睛‛,‚所谓‘画龙点睛’就是点 名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
——江泽民
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展。 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 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
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第一,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社会主义优越 性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但共同富 裕不是同步富裕,而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
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鼓励先进,
促进效率,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实行按劳分配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
位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基础。
当前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
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体现:
按劳分配是全社会分配领域中主体的分配原则,
也是公有制经济内部主体的分配原则。
只要企业仍然是公有制或公有控股企业,按劳分
配应当仍然还是企业内部职工收入的主要形式,职工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具体目标

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具体目标

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具体目标 1、必须确立具体目标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已经在社会经济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深深地扎下了根,要改变这种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并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更难一步到位。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明确目前建立市场经济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明确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任务,也就是目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没有具体目标,或者具体目标不明,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就无法行动,市场经济体制也就永远无法确立起来。

由于我国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能在以往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基础上诞生,而且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还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所以要最终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不仅需要继续进行针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而且需要深化和加快这种改革,甚至需要在政治、法律、政策、方针等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

这些具体的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目前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的和具体的目标。

就经济体制方面而言,目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进行的具体改革,既有所有制方面的,又有分配制度方面的,还有企业制度方面的,也有整个社会经济调控方面的。

这些不同方面的具体目标的实现,是最终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前提。

2、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大力发展其他经济成分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所有制结构问题,14大报告确立了根本的原则,即“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

” 就大的方面来说,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这一目标目前已经基本实现。

但是,目前的问题是,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在以往是通过行政命令的手段确立的,是在没有竞争或者基本上没有竞争的情况下实现的,而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逐渐就不能再以行政命令的手段来确立,它对其他经济成分的主导作用必须通过市场竞争来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内容及目的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可以更好的发展和解放生产力,促进我国的经济力和科技力发展.可以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极具创新意义的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

依据这一理论,党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进行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前无古人的探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商品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1)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这种体制的特点是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利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2)原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经济结构比较简单的情况下,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初期任务的完成,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联系日益复杂,这种经济体制的弊端就逐渐显露出来。

(3)原有经济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在: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

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的作用;分配中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现象;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单一化。

由于存在这些弊端,所以在原有体制下,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企业和职工都缺乏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4)由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已经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同时,通过改革,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的经济体制,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其原因在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由于社会主义生产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之上的,社会分工得到了深入广泛的发展,同时,社会主义并没有消除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经济利益多元化的局面仍然存在。

所以,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而且商品经济的发展也要求市场在配置社会资源方面发挥作用,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需要。

目前,世界经济正朝着国际化、集团化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都已经不再可能游离于世界经济体系之外来求得自身的发展,世界经济通行的是市场经济,我们要与国际经济接轨,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就必须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

要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从根本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否则,就不可能有足够的资源和资金去实现这一战略目标。

而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政企不分,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作用的原有经济体制。

建立起能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注重结构优化以及规模经济效益和科技进步效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的一个根本性原因就是由于我们进行了市场取向改革,逐渐引入了市场机制。

事实证明,凡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的活力就比较强,经济增长就较快,经济效益就比较高,人民生活改善的幅度就比较大,社会发展态势就比较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共性,主要有以下几点:(1)个人和企业等市场主体的独立性,它们自主地作出经济决策,独立地承担决策的经济风险。

(2)竞争性的市场体系,保证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对资源配置起基础的作用。

(3)宏观经济调控机制,对市场运行实行导向和监控,弥补市场经济本身的弱点和缺陷。

(4)有完备的经济法规,保证经济运行的法制化。

(5)遵守国际
经济交往中通行的规则和惯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从经济上说,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从政治上说,是以共产党为领导。

二者都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社会目标。

首先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国有制、集体所有制以及不同公有制形式共同出资的股份制等。

以往的国有制形式,与市场经济尚不完全适应,经过改革,在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和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后,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结构,特别是国有及由国家控股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将会具有更强的活力和更高的效益。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原则。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私有制为基础,财产的私人所有必然导致私人资本的无限扩张和收人的两极分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鼓励先进、提高效率、展开合理竞争,同时又不会导致两极分化。

这是因为:(1)以公有制为主体,会使私人资本的膨胀受到制度的制约;(2)经济技术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成熟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有助于贯彻按劳分配原则;(3)个人天赋和劳动能力的差异毕竟是有限的,为保证社会公正,协调地区发展,政府会通过自己的调节机制和社会政策,防止收人差距的过分扩大,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允许合理的收人差距但又避免两极分化而最终将要实现共同富裕。

这样的分配原则和经济目标,是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同的另一个特征。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机制,政府可以通过经济社会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创造一个稳定的、安全的和公平的社会环境,确保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

原因:第一,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和方式
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核心问题。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以后经济运行的重心便转向资源配置问题,即如何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社会的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生产目的。

计划和市场都是配置社会资源的基本方式和手段。

在经济运行中,市场受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支配,发挥第一次调节作用,计划受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支配,发挥第二次调节作用,二者互为条件,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不可或缺,在经济运行层次实现了有机结合。

过去人们把计划和市场人为“提升”到基本经济制度层次范畴,并将二者加以对立,因而在理论上长期找不到计划和市场的结合点,实践上丧失了资源配置的最佳形式和效率,错失了宝贵的发展良机。

小平在理论上把计划和市场定位为“经济手
段” , 从基本经济制度层次范畴“降位”到“经济运行”层次范畴,这无疑使社会主义在资源配置层次上成功地解决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和结合点问题。

.
第二,强调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必须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阐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它成功解决了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难题,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找到了一种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体制,也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实现了体制上的革命。

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这种体制的特点是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利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2)原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生产力水
平非常低下、经济结构比较简单的情况下,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初期任务的完成,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联系日益复杂,这种经济体制的弊端就逐渐显露出来。

(3)原有经济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在:政
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

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的作用;分配中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现象;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单一化。

由于存在这些弊端,所以在原有体制下,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企业和职工都缺乏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4)由于高度集中的计
划经济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已经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同时,通过改革,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的经济体制,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市场是市场经济的舞台。

市场状况如何,体系是否完善,机制是否健全,决定着整个经济运行的效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由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包括: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

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是市场经济有效配置资源的条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环节。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应该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所谓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有序性是它的重要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体系有了很大发展,但还不够完善,要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还需要经历一个过程。

目前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体系不健全、各类市场发育程度参差不齐、有些要素市场严重滞后、市场竞争机制不健全、市场运行的法规制度建设滞后、由地方保护主义导致的全国统一开放市场体系还没有最终形成。

能否形成一个健全的完善的市场体系,事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最终建立,因此必须加快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