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植物的磷素营养与磷肥
7.2磷肥
2、过磷酸钙的性质
灰白色粉末,呈酸性反应,具有腐蚀
性和吸湿性,在贮存过程中容易吸湿 结块,产生磷酸退化作用,因此在贮 存过程中要注意防潮。 磷酸退化作用: 在贮存过程中,磷酸一钙与硫酸铁、 铝等杂质起化学反应,形成难溶性的 磷酸铁、磷酸铝沉淀。
(二)过磷酸钙在土壤中的转化
1、异成分溶解:
浓度高,H3PO4 不断地向 四周扩散,使施肥点四周的土壤PH急剧下降到 1—1.5,把土壤中的Fe、Al 、Mg、 Ca溶解 出来,并发生化学固定作用。 Fe PO4 、 Al PO4 → 粉红磷铁矿、磷铝 石→ 闭蓄态磷 Ca3(PO4)2 → 磷酸八钙 → 磷酸十钙
磷的有效性很低,植物很难吸收利用。
磷素过多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及其结果
磷肥施用与环境污染
(一) 对水体的影响 磷在土壤中被固定而不易流失,一般为 1-5%,但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磷的浓度也 很低,水体含氮>0.2ppm,而PO43-则只需 0.015ppm就可能出现“藻化”使水质恶化。 (二) 造成土壤中有害元素的可能积累 磷矿石中有各种杂质其中包括镉、铅、 氟等有害元素。
2、植物磷素过多的症状: 叶色浓绿,营养生长期 缩短,提前成熟,诱发 缺锌、缺铁、缺镁症状。
+P -Zn
+P +Zn
3、植物磷素丰缺 与产量、品质的关系:
植物缺P穗小粒少,子粒不饱满,
果树落花落果,果皮着色差,糖和 维生素C含量减少,产量下降,品 质降低。 植物磷素过多生长期缩短,产量下 降,品质降低。
(四)磷能促进脂肪代谢
糖 磷酸丙糖 甘油 (需磷) (需磷) 丙酮酸 脂肪酸 (需磷)
脂肪
油料作物增施磷肥提高含油率
(五) 提高作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植物磷素营养与磷肥优秀课件
473.4
89.4
P1
536.5 149.9 757.4 139.4
P2
810.0 318.3 757.4 168.3
P3
1104.5 331.7 778.5 178.9
3、参与脂肪代谢
糖类的合成和转化成甘油、脂肪酸,以及甘 油与脂肪酸合成脂肪均需磷参与。因此油料作物 是需磷较多的作物。
5、根际微生物 菌根 6、环境因素 如水分、温度、通气性等
表4-2 不同pH值下各种形态磷离子的比例
磷离子 形态
H3PO4 H2PO4HPO42PO43-
5 0.10 97.99 1.91
/
pH值
6
7
0.01
/
83.68 33.90
16.32 66.10
/
/
8 / 4.88 95.112 0.01
6P
UDP 磷酸蔗糖合成酶
蔗糖磷酸脂
蔗糖磷酸脂 磷 酸脂酶 蔗糖 Pi
淀粉合成
UDPG Pi 1 磷酸葡萄糖( G 1 p)
G
1
p
ATP /UTP A D P G / U D P G焦磷酸化酶
ADPG/UDPG
ADPG/UDPG
1、4
葡萄糖苷
ATP /UTP 淀粉合成酶
直链淀粉
3)促进碳水化合物在作物体内运输
RUD R CU P 2 O 缩 D H2O P 化 酶 2PEG PEP PE C 缩 P 2 O化 酶 OA A NA D Pm H al aC teH 3COC( OO 丙 H酮
2)蔗糖和淀粉合成
G
1
P
UDP U D P G焦磷酸化酶
脲苷二磷酸葡萄糖( UDPG)
土壤与植物磷素营养及磷肥2013
在酸性旱地土壤上,磷的分布形态次序为O-P> Fe-P > Al-P≈Ca-P,其中Al-P对作物磷营养贡献最 大,其次为Fe-P和Ca-P,O-P基本无效。
土壤有机态磷:占全磷比例的15%-80%,森林和草原植被
2、磷是生物膜主要成分磷脂类化合物中的酯的钙镁盐的成分—— 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淀粉的合成
4、磷是植物体内许多高能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 ATP、ADP——能量转移的贮存库和中转站
5、磷是各种脱氢酶、氨基转移酶以及辅酶的成分—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物质代谢
土壤磷的吸附,按其作用力不同可分为非专性 吸附和专性吸附:
非专性吸附发生在酸性土壤上,当土壤溶液中 的H+浓度较高时,粘土表面的OH-发生质子化 作用,吸附磷酸根离子。其特点是①由库仑力 作用引起,没有发生化学反应;②随pH降低, 吸附反应加快,吸附量增加;③反应不完全可 逆。
专性吸附由化学反应引起,发生了配位基团的 交换,多发生在铁、铝多的酸性土壤中和含钙 较多的石灰性土壤中。吸附过程缓慢,但作用 力较强,随时间的延长出现磷酸盐的“老化” 现象。
核酸、卵磷酯等。
(二)植物吸磷机理
主动吸收——H2PO4- /H+ 共运方式
外部溶液 细胞膜
细胞质
H+
H+-
ATPase
H+ 2H+
An-
协同 运输
ATP ADP
(三)影响植物吸收磷的因素 1、植物基因型 (1)植物根系吸收形态和吸收特性:根毛、根 长、排根等
(2)根系分泌物的种类和数量:H+、OH- 、 HCO3-、有机酸(如柠檬酸、麦根酸)、酸性磷 酸酶;
肥料学
营养学与肥料学肥料的积极作用:促进和改善土壤—植物----动物系统中营养元素的平衡、交换、循环。
提高土壤肥力,以致土地生产力,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农牧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使土壤这一非省资源获得永久使用氮肥引起的环境污染:氮的挥发和反硝化脱氮对大气环境的污染;造成地下水的污染。
磷素肥料引起的污染引起地下水污染;磷素在生产过程中引起的大气氟污染;施用时可能带来重金属镉的污染,放射性核素污染。
肥料施用不当,降低了农作物的抗逆能力,包括抗病虫、抗倒伏、抗旱、抗寒等,以致减产和产品品质恶化。
恶化了土壤的理化及生物学性状;破坏了土壤中营养元素的正常平衡比例,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和作物减产。
肥料的发展方向:高效化、复合化、液体化(流体化)、长效化和专一化。
植物营养与肥料的研究方法:调查研究和试验研究(田间试验、盆栽实验和化学分析)田间试验:研究土壤肥力和肥料效果最具体的方法,是附和生产实际的方法,可直接用于农业生产。
盆栽试验:亚牛植物营养的重要方面,包括土培法、沙培法、水培法以及灭菌培养法化学分析法:包括土壤分析、肥料分析和植物营养分析。
氮元素对植物的影响植物吸收的氮主要是无机态氮,即NH4+和NO3-,此外也可吸收某些可溶性的有机氮化物,尿素、氨基酸、酰胺等。
但数量有限,低浓度的亚硝酸盐也能被植物吸收。
硝酸盐的吸收与利用旱地植物以吸收NO3-为主,即使使用铵态氮,氮易被硝化,NO3-吸收速率快,是主动吸收。
植物体内吸收的NO3-须还原为铵才能合成氨基酸,这需要硝酸还原酶。
尿素和其他有机氮化物的吸收和利用尿素:植物根系能吸收简单的有机态氮如尿素等,但吸收首先分解产生NH3才被植物利用,它作根外追肥较其他形态的氮效果好,因其体积小,易透入细胞,而且它不易烧伤茎叶。
铵态氮和硝态氮的营养特点铵态氮是还原态的,在铵营养条件下,植物细胞的还原能力较强,形成还原性有机物多。
硝态氮是氧化态的,在硝酸盐营养条件下,细胞液的氧化优势占优势,有利于形成氧化性有机物,是植物体内有机酸含量增加。
植物磷素营养与磷肥
土壤有效磷(P)>10mg/kg,表示有效磷较高
土壤有效磷(P)<5mg/kg,表示有效磷不足
一、土壤中磷的质量分数
第二节 土壤中的磷素及其转化
二、土壤中磷的形态 1. 有机态磷 含量:占土壤全磷量的10~50% 来源:动物、植物、微生物和有机肥料 影响因素:母质的全磷量、全氮量、地理气候条件、 土壤理化性状、耕作管理措施等 2. 无机态磷 含量:占土壤全磷量的50~90% 包括:土壤液相中的磷(以H2PO4-和HPO42-为主)、 固相的磷酸盐、 土壤固相上的吸附态磷
03.
磷加强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运转
磷不足影响蔗糖运输,植株内糖相对积累,并形成较多的花青素,使植株呈紫红色。(缺磷症状)
Pi对光合作用中蔗糖及淀粉形成的调节
蔗糖合成不同途经的示意图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6-磷酸果糖 蔗糖
磷酸蔗糖
果糖
磷酸蔗糖 合成酶
01
脂肪合成过程中需要多种含磷化合物。
02
糖是合成脂肪的原料,而糖的合成、糖转化为甘油和脂肪酸的过程中都需要磷。
03
与脂肪代谢密切有关的辅酶A是含磷的酶。
04
实践证明,油料作物需要更多的磷。施用磷肥既可增加产量,又能提高产油率。
3.脂肪代谢:
脂肪合成途径示意图
糖
↑↓
O
OH
O P O
O
OH
O P O
O
OH
O P O
O
O
环己六醇
植酸
腺苷三磷酸(ATP) 植物体内糖酵解、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中释放出的能量常用于合成高能焦磷酸键,ATP就是含有高能焦磷酸键的高能磷酸化合物。 ATP能为生物合成、吸收养分、运动等提供能量,它是淀粉合成时所必需的。ATP和ADP之间的转化伴随有能量的释放和贮存,因此ATP 可视为是能量的中转站。
植物营养与施肥详解
B、Ca 缺素症状出现在新叶顶端分生组织 再利用程度很低
13
二、植物的氮素营养与氮肥
14
植物的氮素营养与氮肥——氮素分布与吸收
1、植物体内氮素的含量与分布 含量:占植物干重的0.3~5。植物种类:豆科植物>非豆科植物。 品种:高产>低产。器官:叶>根。 2、分布变化:营养生长期在营养器官。生殖生长期到贮藏器官。 3、植物对氮的吸收形态:无机态、有机态。 4、植物对尿素同化途径:脲酶途径、非脲酶途径:直接同化 5、植物对氨态氮的吸收与同化机理 : 被动渗透 、接触脱质子。 6、酰胺意义: a贮存氨基 ; b解除氨毒 ; c参与代谢。 7、尿素的毒害:当介质中尿素浓度过高时会出现受害症状
12
植物营养原理——营养最大效率及缺素表现
1、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 发挥其最大效能的时期
2、缺素症状表现部位与养分再利用程度之间的关系:
N、P、K、Mg
缺素症状出现在老叶 再利用程度高
S
缺素症状出现在新叶 再利用程度低
Fe、Zn、Cu、Mo 缺素症状出现在新叶 再利用程度低
2、氮过量外观表现:a营养体徒长贪青迟熟;b叶面积增大叶色浓绿 叶片下披互相遮荫;c茎杆软弱抗病虫,抗倒伏能力差;d根系短而 小,早衰。
18
植物的氮素营养与氮肥——氨态和硝态氮素
1、氨态氮素: a带正电荷,是阳离子。 b能与土壤胶粒上的阳离子交换而被吸附。 c被土壤胶粒吸附后移动性减少,不随水流失。 d进行硝化作用后。转为硝酸态氮,不降低肥效。 2、硝态氮素: a带负电荷,阴离子。 b不能进行交换而存在土壤溶液中。 c在土壤溶液中随水运动而移动,流动性大,易流失。 d进行硝化作用后形成氮气或氧化氮气而丧失肥效。
《磷素营养与磷肥》课件
未来磷肥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未来磷肥的发展趋势
未来磷肥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环保、高效、可持续等方面。新型磷肥的研发和应 用将更加广泛,同时,提高磷肥利用率的方法和技术也将不断涌现。
未来磷肥的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对环保的重视,未来磷肥将会更加环保、高效、可 持续。同时,随着人们对农业生产的认识不断提高,未来磷肥的使用也将更加 科学、合理。
化学磷肥
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的磷肥 ,如过磷酸钙、重过磷酸 钙等。
生物磷肥
通过微生物发酵制成的磷 肥,如磷细菌肥料等。
常见磷肥的成分与性质
过磷酸钙
主要成分为磷酸一钙,含 有少量游离酸,易溶于水 ,呈酸性。
重过磷酸钙
主要由磷酸二钙组成,含 有少量游离酸,易溶于水 ,呈酸性。
钙镁磷肥
主要成分为磷酸钙和氧化 钙,含有少量镁、铁、铝 等元素,不易溶于水,呈 碱性。
THANK YOU
感谢聆听
钾磷关系
钾和磷在植物生长中具有协同 作用,适量的钾肥施用可以提 高植物对磷的吸收和利用效率 。
钙磷关系
钙和磷之间存在拮抗作用,过 多的钙可能会影响植物对磷的 吸收和利用。因此,在施肥时 需要注意钙磷的比例。
02
磷肥的种类与特性
磷肥的分类
01
02
03
天然磷肥
主要来源于天然矿石,如 磷灰石、鸟粪石等,经过 加工制成。
了解土壤条件
在施用磷肥前,需要了解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质地、土壤 水分等条件,以便选择合适的磷肥品种和施用量。
选择合适的磷肥品种
根据土壤条件和作物需求,选择合适的磷肥品种,如过磷酸钙、钙 镁磷肥等。
控制施用量和施肥方式
根据土壤条件和作物需求,合理控制磷肥的施用量和施肥方式,避 免过量施用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磷肥对植物的作用
磷肥对植物的作用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须的大量元素。
植物体生长发育所需的磷素主要通过土壤磷库中获得,或通过施肥使得植物可以吸收足够的磷素。
缺磷对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生物合成过程都有影响。
植物缺磷一大因素是因为磷的利用率极低造成了植物缺磷以至于植物没有健
康生长发育。
在(土壤科学)中谈到磷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须营养素之一,磷的缺乏将导致植物发生形态和生理上的变化。
磷肥对植物的作用
1、植物的呼吸、光合作用等等都离不开磷,特别是果菜类,其
花芽分化在苗期就开始,若缺磷或磷供应不足就会影响和制约花芽的分化,所形成的花序少且开花质量差,严重影响到产量。
2、大多数磷肥均为难溶性磷肥,直接施入土壤中很容易与土壤
中的钙镁离子结合固定或成为植物难以的吸收盐类,同时造成土壤板结;当磷肥与有机肥一起堆沤时,有机肥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出
各种有机酸,可以将磷肥中的水溶性磷分解出来供植物吸收利用。
磷肥若与有机肥一起堆沤,才能很好地为植物吸收。
植物磷素营养与磷肥
钾肥主要作用是促进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运输,提高植物的抗逆性。适量的钾肥能够促进 植物对磷的吸收和利用,提高磷肥效果。但是,过量施用钾肥可能会对植物吸收其他养分 产生拮抗作用。
04
CHAPTER
磷肥的增产效果与环境影响
磷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促进作物生长
磷肥能够促进作物的根系发育和光合 作用,提高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 能力,进而提高产量。
02
CHAPTER
磷肥的种类与特性
天然磷肥
天然磷肥是指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取的 磷矿资源,经过加工制成的肥料。其 主要成分是磷酸钙、磷酸镁等,含有 植物生长所需的磷元素。
天然磷肥的优点是含磷量高,使用方 便,但其缺点是含有杂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磷肥,主要成分是磷酸一 铵、磷酸二铵等。
土壤中磷的含量
土壤中磷的含量因土壤类型、土壤质 地、土壤pH值等因素而异。一般来 说,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较低,因此 需要施用磷肥来补充。
土壤中磷的分布
土壤中磷的分布不均匀,通常集中在 土壤表层。这主要是因为磷素在土壤 中的移动性较差,难以渗透到深层土 壤中。
磷肥的施用方法
01
基肥
基肥是在播种或种植前施用的肥料,主要作用是为植物提供持续的营养
磷肥与其他肥料的配合施用
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富含有机质和微生物,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同时,有机 肥料中的有机酸能够促进土壤中磷的释放,提高磷的有效性。
氮肥
氮肥与磷肥的配合施用对植物生长至关重要。适量的氮肥能够促进植物对磷的吸收和利用 ,提高磷肥的利用率。但是,过量施用氮肥会导致植物对磷的吸收受到抑制,因此应合理 搭配氮磷比例。
05
CHAPTER
植物磷素营养与磷肥的研究 进展
植物磷素营养
植物磷素营养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下面是对植物磷素营养的详细介绍:
磷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磷是植物细胞核和原生质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起重要作用。
它参与了植物生命过程中的光合作用、糖和淀粉的利用和能量的传递过程。
此外,磷还对植物体内多种酶的活性有调节作用,并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
磷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磷可以促进植物根系和芽的发育,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充足的磷营养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而缺乏磷营养则会导致植物生长缓慢、发育不良、分枝和分蘖减少,甚至可能导致植物死亡。
土壤中磷的供应和吸收:
磷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元素,土壤中的磷素主要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
作物对磷的吸收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磷酸盐来实现。
然而,土壤中可利用的磷往往不足,因此需要施用磷肥来提高土壤中可利用磷的含量。
磷肥的种类和应用:
磷肥是一种以磷为主要成分的肥料,其种类繁多,根据其溶解性可分为水溶性磷肥、弱酸溶性磷肥和难溶性磷肥。
水溶性磷肥主要包括过磷酸钙和重过磷酸钙等,主要用于土壤改良和作物基肥;弱酸溶性磷肥主要包括钙镁磷肥和窑灰
钾肥等,主要用于土壤改良和果树基肥;难溶性磷肥主要包括磷矿粉和骨粉等,由于其溶解性差,主要用作基肥。
总之,植物磷素营养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植物磷素营养的基本知识有助于合理施用磷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植物的磷素营养与磷肥磷于1669年为德国汉堡炼金家布兰德所发现。
地壳中磷(P2O5)平均含量大约为0.28%。
而土壤表土一般变动在0.04-0.25%之间。
我国许多土壤磷素供应不足。
解放前磷肥工业几乎空白,1953年研制生产了过磷酸钙,1957年在南京建成年产40吨的过磷酸钙厂。
至1984年磷肥产量已达235.96吨(P2O5),在美国、苏联之后具第三位,N: P2O5从1970年1:0.6降至1980年1:0.23,(1981-1985期间1:0.25)。
第一节磷的营养作用一、植物体内磷的含量和分布植物体内磷的含量(P2O5)一般为植株干重的0.2-1.1%,其中大部分以有机态磷形式存在,如核酸、核蛋白、磷脂、植素,约占全磷的85%。
其余是以钙、镁、钾的磷酸盐存在。
不同作物,同一作物不同器官,不同生育期,含磷量是有变化的。
生殖器官>营养器官,种子>叶片,叶>根系>茎杆,幼嫩部位>衰老部位。
新芽、根尖等分生组织中,磷显著增高,表现出顶端优势,磷在作物体内分配。
再利用的能力强。
因而植株缺磷症状首先是从最老的器官(一般为底层老叶)组织开始表现出来。
二、磷的营养功能(一)、磷是植物体内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1、核酸与核蛋白核酸是作物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变异中极为重要的物质,磷的正常供应,有利于细胞分裂、增殖,促进根系的伸展和地上部的生长发育。
2、磷脂:磷脂在种子内含量较高,说明在其繁殖方面有重要作用,磷脂分子中既有酸性基因,又有碱性基因,对细胞原生质的缓冲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磷脂提高作物对环境变化的抗逆能力3、植素:是磷的特殊贮藏形态,主要集中在种子中,种子中磷80%以植素存在,植素的形成有利于淀粉合成,但在后期磷供应过多,导致淀粉的合成逆向发展。
4、含磷的生物活性物质腺苷三磷酸(ATP)、乌苷三磷酸(GTP)、脲苷三磷酸(UTP)、胞苷三磷酸(CTP)。
它们在物质新陈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ATP。
磷还存在于许多酶中,辅酶Ⅰ(NAD)、辅酶ⅡNAPT、辅酶A(HS-CoA),黄素酶(FAD)等。
(二)、磷能加强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运转。
虽然碳水化合物本身不含磷,但它的合成及运输却需要磷参加,光合作用一开始就需要磷参加,另一重要作用是光合磷酸化(变成ATP),磷还能促进碳水化合物在体内的运输(三)、促进氮素代谢磷是作物体内氮素代谢过程中的组成成分之一,如氨基转移酶,硝酸还原酶。
磷还能提高豆科作物根瘤的固氮活性(以磷增氮)(四)、磷能促进脂肪代谢糖磷酸丙糖甘油(需磷)(需磷)脂肪丙酮酸脂肪酸(需磷)油料作物增施磷肥提高含油率。
(五)、提高作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磷能提高作物的抗旱、抗寒、抗病等能力。
磷能提高细胞结构的水化度和胶体束缚水的能力,减少细胞水分的损失,并增加原生质的粘性和弹性,提高了原生质对局部脱水的抵抗能力,根系利用深层水分等(抗旱)。
磷能促进各种合成过程,在低温下仍能进行,增加体内可溶性糖类、磷脂等浓度,提高了细胞液浓度,增加了作物抗寒性。
磷能提高作物对外界pH变化的适应能力OH-KH2PO4 K2HPO4 缓冲作用在pH6-8时最大H+盐碱地上施用磷肥可提高作物抗盐碱能力。
三、作物对磷的吸收作物通过根系和叶部吸收无机磷和有机磷。
无机磷:主要吸收正磷酸盐,其次有偏磷酸盐 H2PO4-最易被作物吸收。
有机磷:己糖磷酸脂,蔗糖磷酸酯、核糖核酸。
影响磷素吸收的土壤因素主要有:pH、通气、温度、质地、土壤离子种类等。
pH=7.2时 H2PO4-=HPO4=pH>7.2时 H2PO4-<HPO4=pH<7.2时 H2PO4->HPO4=因此在pH5.5-7.0之间,磷素有效性最高。
因为作物吸收磷素是主动吸收,需要消耗能量,在土壤通气和温度适宜条件下,有利于作物对磷的吸收。
由于磷在土壤中的扩散系数很小,移动性小,植物仅能吸收距根表面1-4mm根际土壤中的磷,粘质土壤只有1mm左右仅相当于根毛的长度,由此可见,土壤质地和根系伸展对有效利用磷也有重要意义。
菌根能增加植物吸磷的能力,因为菌根的菌丝能延伸到由根际吸收活动所形成的根际无磷圈以外的地方,从而增大根的吸收面积,增加磷的吸收量。
水分对磷的影响最为明显,影响磷酸盐的溶解和转移,故灌溉能提高P的利用率。
NH4+、K+ Mg2+ 等离子能促进作物对磷的吸收。
(协助)NO3- Cl- OH- 等离子则降低作物对磷的吸收。
(拮抗)作物特性:不同植物种类,甚至不同栽培品种对磷的吸收都有明显影响,豆科绿肥、油菜、荞麦等对磷酸盐最敏感,其次是一般豆类、越冬禾本科作物,再次是水稻。
四、磷与作物产量、品质的关系影响作物品质和产量的诸环境因素中,肥料是最有效,作用最快的变量,大量资料表明,增施磷肥可以提高油菜、向日葵等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含量1-4%,还能改善脂肪品质,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减少饱和脂肪酸含量,提高食用价值和工业利用价值。
蛋白质含量高低是评价禾谷类作物的籽粒及豆科作物种子与饲料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增磷、增强生物固氮可显著地提高豆科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磷对作物的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分解和运输起着重要的作用,适宜的磷素营养对果树、蔬菜以及烟草等经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均有良好的作用,糖分、Vc、糖酸比、着色和适口性等,但磷过多会有副作用。
①、重要大田作物体内磷的丰缺指标。
P80、表3-4②、几种蔬菜体内磷的丰缺指标。
P81,表3-5④、苹果和柑橘体内磷的丰缺指标。
P81,表3-6③、土壤速效磷丰缺指标(Olsen-p NaHCO3浸提钼锑抗法)﹤5mg/Kg 缺磷, 5-10mgKg 中等,﹥10mg/Kg不缺。
五、作物磷素营养失调的症状缺磷时,各种代谢过程受到抑制,植株生长迟缓、矮小、瘦弱、直立、根系不发达,成熟延迟、籽实细小、植株叶小、叶色暗绿或灰绿、缺乏光泽,主要是细胞发育不良致使叶绿素密度相对提高,同时,Fe的吸收间接地促进叶绿素合成,使叶色暗,严重缺磷时,在不少作物茎叶上明显地呈现紫红色的条纹或斑点(花青苷)甚至叶片枯死脱落,症状一般从基部老叶开始。
逐渐向上部发展。
缺磷造成玉米果穗秃顶,油菜脱荚,棉花和果树落蕾、落花,甘薯及马铃薯薯块变小,耐贮性变差。
磷素过剩,谷类无效分蘖,秕粒增加,叶肥厚而密,植株早衰。
由于磷过多,而引起的病症,通常以缺Zn、Fe、Mg等的失绿症表现出来。
第二节土壤中的磷素一、土壤中磷的含量地壳平均全磷(P2O5)0.28%,土壤0.04-0.25%,低者,砖红壤,浸蚀型红壤小于0.01%,高者,海南岛达0.4%,土壤含磷量与气候因素有关。
北方雨量少,淋融弱,含磷量较高,南方淋溶强,含磷量低,地带性规律:北南、西东,逐渐递减。
土壤全磷量并不能作为土壤磷素供应水平的确切指标,因为大部分是迟效的,全磷与有效磷之间缺乏相关性。
二、土壤磷素的形态1、无机磷①磷酸钙(镁)类(Ca-P)石灰性土壤磷酸盐的主要形态。
②磷酸铁(铝)类(Fe-P、Al-P)酸性土壤主要形态。
③闭蓄态磷(O-P)由氧化铁胶膜包被着磷酸盐,石灰性土壤15-30%以上,酸性土壤超过50%。
2、有机磷主要磷酸肌醇、磷脂、核酸、磷蛋白和磷酸糖约占1/2,另一半不清楚。
有机磷占全磷的20-50%,与有机质有好的相关性。
三、土壤中磷的固定土壤中可溶性或速效性磷化合物转变为不溶性或缓效性状态,称为土壤的固磷作用。
磷肥的利用多数或利用率仅10-30%,土壤固磷机制主要有以下四种:1、化学固定作用,Ca、Mg控制,Fe、Al控制2、吸附作用,专性吸附,非专性吸附(一半交换吸附)3、闭蓄作用:与氧化还原性关系直接4、生物固定作用:有机残体的C/p比率大于200-300时,则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初期,能源充足而磷的供应不多,就吸收土壤速效磷,以组成其有机体,固定是暂时的。
第三节磷肥的种类、性质及施用一、我国磷矿资源及其合理利用我国农民最早用骨粉作磷肥施用,我国磷矿资源较为丰富,蕴藏量仅次于摩洛哥、美国和苏联,大多集中分布在西南和中南地区,云南的昆明、贵州的开阳、湖北的荆襄、四川的什仿(全河)等地,还有江苏锦屏、安徽宿松,按矿石中全磷量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级:全磷(P2O5﹥28% 1/3,称高品位磷矿、18-28%中品位 47%、﹤18%低品位 20%。
制造磷肥的方法有三种:1、机械法:机械磨碎后直接利用,磷矿粉2、酸制法:硫酸、硝酸、盐酸、磷酸,处理磷矿粉而成,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
沉淀磷肥、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硝酸磷肥。
3、热制法:高温分解磷矿粉(石)而得,钙镁磷肥、脱氧磷肥、钢渣磷肥、偏磷酸钙、钙钠磷肥。
酸制磷肥对磷矿质量要求较高,热制磷肥要求较低。
二、常用磷肥的性质和施用按所含的磷酸盐溶解度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难溶性磷肥、水溶性磷肥、弱酸溶性(构溶性)磷肥(一)、难溶性磷肥磷矿粉、鸟粪磷矿粉和骨粉,只能溶于强酸中,肥效迟缓。
肥效长。
为迟效性磷肥。
1、磷矿粉①、磷矿粉的成分和性质:大多呈灰褐色,95%以上是磷灰石矿物,主要是氟磷灰石[Ca10(PO4)6F2]极难溶于水。
②、磷矿粉直接施用的条件:a、磷矿的结晶性质;原生的或沉积变质的磷灰石,结晶完整,结构致密,直接施用效果相对较低,一般都小于30%(以等量的钙镁磷肥为100)次生的磷灰石直接施用相对效果高,一半大于60%。
构溶率:用2%柠檬酸溶液浸提的有效磷及其占全磷的百分率。
构溶率在15%以上的可直接作为肥料,而全量高构溶率低于5%时,只能作加工原料。
磷矿粉的细度也影响肥效,90%的粉体通过100目筛孔,最大粒径为0.149mm为宜(以表面积大,接触机率大)b、土壤条件:酸性介质对于磷矿粉溶解是有利的,酸度过高,Al、Ca也影响肥效,因此,在盐基饱和度小和pH低的土壤上施用磷矿粉易于发挥肥效,交换量大小(大)、粘土矿物类型(蒙脱石)、土壤熟化程度(低)效果高。
c、作物特性:油菜、萝卜、荞麦,利用能力最强;豆科绿肥作物及豆科作物较强;玉米、马铃薯、芝麻中等;谷子。
小麦水稻等,最弱。
③磷矿粉的施用方法和后效宜作基肥,不宜作追肥和种肥,以撒施深施为好,用量,每亩50-100Kg。
磷矿粉与酸性肥料或生理酸性肥效混施,可提高当季肥效,磷矿粉具有较长的后效。
2、鸟粪磷矿粉和骨粉①鸟粪矿矿粉在长期有海鸟群栖的海洋岛屿上(我国海南诸岛上)有较厚的鸟粪堆积形成鸟粪石,开采磨细后称为鸟粪磷矿粉,1/2以上的磷可被中性柠檬酸铵提取是一种优质磷肥,效果接近钙镁磷肥,施用方法与普通磷矿粉相似。
②、骨粉系动物骨骼加工而成(磷酸三钙)58-62%,肥效缓慢,宜作基肥,可先与有机肥发酵后施用,骨粉在夏季施用肥效比冬季快。
有生骨粉(22%)、蒸制骨粉(29%)、脱胶骨粉(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