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状态监测代理(CMA)技术规范
输电I1接口规约(附录C)V1.0.0.1_征求意见版_2015_03_12
附录 C(规范性附录)应用层数据传输规约本附录规定了输电线路状态监测装置数据传输规约的基本功能、帧结构、报文内容结构、传输规则及校验算法。
本附录定义的数据传输规约为应用层数据规范,是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中输电线路状态监测装置(以下简称状态监测装置)与上级设备(输电线路状态监测代理装置CMA)进行通信的依据。
数据通信的传输方式采用基于公共无线网络(GPRS、CDMA、3G等)的虚拟专网和电力专网(OPGW、WIFI等)的方式。
C.1报文格式分类C.1.1监测数据报文格式状态监测装置由原始ID更改为通信ID后,向上级设备发送数据报,以及上级设备向状态监测装置发送响应数据报的格式。
监测数据报文类型包括:气象、杆塔倾斜、导地线微风振动、导线弧垂、导线温度、覆冰及不均衡张力差、风偏(包括导线风偏、绝缘子串风偏)、导线舞动、现场污秽度等。
C.1.2控制及配置数据报文格式上级设备与状态监测装置之间发送命令、响应控制指令的报文格式。
控制数据报文类型包括:状态监测装置网络适配器查询/设置、上级设备请求状态监测装置历史数据、状态监测装置采样周期查询/设置、状态监测装置指向上位机的信息查询/设置、状态监测装置ID 查询/设置、状态监测装置复位、状态监测装置模型参数配置信息查询/设置等。
C.1.3远程图像报文格式状态监测装置与上级设备之间发送远程图像、控制指令的报文格式。
远程图像报文类型包括:图像采集参数设置、拍照时间表设置、手动请求拍摄照片、装置请求上送照片、远程图像数据、远程图像数据上送结束标记、远程图像补包数据下发、摄像机远程调节等。
C.1.4工作状态报文格式由状态监测装置发给上级设备,表征状态监测装置工作状态的报文格式。
报文类型包括:心跳数据报、装置故障信息报等。
心跳数据报:表明装置在线状态和工作状态的数据报文格式。
装置故障信息报:由状态监测装置发给上级设备,辅助判断状态监测装置及所辖数据采集单元故障原因的文本报文格式。
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技术导则
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技术导则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适应国家电网公司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要求,促进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技术、状态监测装置和主站系统的统一和规化发展,实现输电线路和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的一体化建设,制定本技术导则。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性附录。
本导则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导则由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提出并解释。
本导则起草单位: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导则主要起草人:林峰、焦群、于钦刚、冀肖彤、阎春雨、晓帆、盛盛、朱江、维勇、莉、洪功义、景祺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技术导则1 围本技术导则规定了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的技术原则、系统架构、数据接入、功能要求、接口要求、通信要求、信息安全防护要求等方面的容。
本技术导则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35kV及以上变电设备、交流66kV~1000kV架空输电线路、直流±400kV~±800kV架空输电线路。
2 规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Q /GDW 383-2009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Q/GDW Z414-2010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导则DL/T 860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国家电网公司生产管理系统设备代码(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第462号文,2008年5月)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第34号文,2006年2月)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安全防护总体方案(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工作部第316号文,2008年)3 术语和定义3.1状态量 criteria指对原始采集量进行加工处理后,能直观反映输变电设备本体运行状态、气象、通道环境的物理量。
3.2状态监测装置 condition monitoring device指安装在被监测的输电或变电设备附近或之上,能自动采集和处理被监测设备的状态数据,并能和状态监测代理、综合监测单元或状态接入控制器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数据采集、处理与通信装置。
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的部署和应用
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的部署和应用摘要:输变电设备状态检测系统的开展,可以有效的减少在输变电设备现场维护运行中的工作量,提高了设备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升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为了更好的适应国家电网公司对于“大运行”建设机制等要求,对变电运行资源和国网调度实现各级调控的一体化,本文通过对各类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数据的规范接入以及设备的分析、评估、诊断等相关研究,系统的提供了状态监测数控,从而实现输变电设备状态的状态运行管理和全面监测。
关键词: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部署和应用概述各类输变电设备运行状态的监视预警、实时感知、评估预测和诊断分析是通过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对信息处理技术、广域通信技术以及传感信息技术的传递而实现的。
这是输变电设备状态运行中的重要检修管理手段,它不仅对推广和建设电网智能水平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更是提高精益化生产运行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也为实现良好的输变电设备运行管理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系统建设的目标和原则根据先试点再推广的原则,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具体要求进行统一的部署,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对系统数据的接入优先考虑,适当的对新建试点进行针对性的选择,将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和变电在线的监测进行紧密的结合,从而实现投资利益的最大化。
通过对试点工程的部署和建设,将现有的输变电设备状态的监测系统做出完善和整合,从而对新增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的装置及哦通讯方式进行确定。
通过对智能变电站等相关输电设备的实时在线监控以及对电网运行数据的集中刺激,实现220KV的重要输电线路和超高电压线路的纵向贯通和横向集成,最终实现全面建成输变电设备的状况监测系统,这不仅适应了公司专业化和集约化的管理需要,更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输变电设备状态上的优质管理。
(一)数据的采集与传输通过对前置子系统和监测系统装置的运行进行提前实施和部署,在经过测评后,数据合格的可以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进行规范化的介入,并将采集和加工后的数据经过整合,统一上传至CAG(状态信息接入网关机)或者是CAC(状态信息接入控制器)中。
输电线路状态监测代理(CMA)技术规范
附件12:架空输电线路状态监测代理(CMA)技术规范国家电网公司生技部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2010 年9 月目次1范围 (3)2规范性引用文件 (3)3术语和定义 (4)4总则 (4)5接入监测装置类型及硬件组成 (5)6功能要求 (5)7技术要求 (7)8试验方法 (8)9检验规则 (11)10安装调试 (12)11验收 (12)12运行维护责任 (13)13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13)附录A(资料性附录)I1接口交互规范 (15)附录B(规范性附录)I1接口数据传输规约 (20)附录C(资料性附录)CMA安全防护 (34)附录D(资料性附录)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35)架空输电线路状态监测代理(CMA)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架空输电线路状态监测代理(Condition Monitoring Agent,以下简称CMA)的基本功能、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安装调试、验收、运行维护责任及包装储运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66kV~1000kV、直流±400kV~±800kV架空输电线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314 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GB 2887—2000 电子计算站场地通用规范GB 4208—93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 6388 运输包装图示标志GB 9361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 9969.1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GB 12632—90 单晶硅太阳电池总规范GB 50545-2010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T 2317.2—2000 电力金具电晕和无线电干扰试验GB/T 2423.1—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 2423.2—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高温GB/T 2423.4—199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GB/T 2423.10—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GB/T 6587.6—86电子测量仪器运输试验GB/T 6593电子测量仪器质量检验规则GB/T 7027-2002 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GB/T 11463—1989 电子测量仪器可靠性试验GB/T 14436工业产品保证文件总则GB/T 15464仪器仪表包装通用技术规范GB/T 15844.1—1995 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机通用技术条件GB/T 16611—1996 数传电台通用规范GB/T 16723-1996 信息技术提供OSI无连接方式运输服务的协议GB/T 16927.1 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一部分:一般试验要求GB/T 17179.1-2008 提供无连接方式网络服务的协议第1部分:协议规范GB/T 17626.2—1998 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1998 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8—1998 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7626.9—1998 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DL/T 741—2001 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DL/T 5154—2002 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 5219—2005 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YD/T 799—1996 通信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YD/T 1028—1999 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设备总技术规范:移动台部分YD/T 1214—2002 900/1 8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设备技术规范:移动台IEEE 802.11 TGI委员会TKIP协议规范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5号令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概要设计》《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接入数据规范》《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接入通信规约(输电I2接口)》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南方电网设备技术规范书-架空输电线路导线弧垂监测装置技术规范(通用部分)
南方电网设备技术规范书-架空输电线路导线弧垂监测装置技术规范(通用部分)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2022年10月架空输电线路导线弧垂监测装置使用说明1.本技术规范书分为通用部分、专用部分。
2.项目单位根据需求选择所需导线弧垂监测装置的技术规范书,技术规范书原则上不能更改。
3.项目单位应按实际要求填写“需求部分”。
如确实需要改动以下部分,项目单位应填写专用部分“表1.1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并加盖本单位公章,提交物资招标组织部门。
物资招标组织部门及时将“表1.1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移交给技术规范书审查会。
技术规范书审查会确认“表1.1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内容的可行性并书面答复:1)改动通用部分条款;2)项目单位要求值超出标准技术参数值;当发生需求变化时,需由技术规范书组织编写部门组织的规范书审查会审核通过后,对专用部分的修改形成“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放入专用部分中,随招标文件同时发出并视为有效,否则将视为无差异。
4.技术规范书的页面、标题、标准参数值等均为统一格式,不得随意更改。
5.投标人逐项响应技术规范书专用部分中“1项目需求部分”和“2投标人响应部分”两部分相应内容。
填写“1项目需求部分”时,应严格按“项目单位要求值”一栏填写相应的招标文件投标人响应部分的表格。
投标人填写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时,如有偏差除填写“表2.1投标人技术偏差表”外,必要时应提供相应试验报告。
目录1总则............................................................. .............12应遵循的标准............................................................. .....13术语与定义............................................................. . (2)3.1导线弧垂监测装置............................................................. ...................................................23.2接触类导线弧垂监测装置............................................................. .......................................23.3非接触类导线弧垂监测装置............................................................. ...................................33.4监测对象............................................................. ............................................................... ....33.5受控采集方式............................................................. ...........................................................33.6自动采集方式............................................................. ...........................................................33.7采集间隔............................................................. ............................................................... ....33.8无效数据............................................................. ............................................................... ....33.9数据缺测率............................................................. ...............................................................33.10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33.11装置运行状态............................................................. ..........................................................33.12装置掉线............................................................. ............................................................... ..33.13监测装置运行峰值功耗............................................................. .........................................33.14监测装置运行在线采集功耗............................................................. .................................33.15监测装置运行在线静态功耗............................................................. .................................33.16监测装置运行休眠功耗............................................................. .........................................43.17监测装置运行日耗电量............................................................. .........................................43.18最小启动电流............................................................. .........................................................44工作环境............................................................. .........45功能技术要求............................................................. .. (4)5.1安全性能要求............................................................. .. (4)5.2功能要求............................................................. ............................................................... .......45.3通信方式及规约............................................................. ..........................................................67质量保证和试验............................................................. ..118技术文件要求............................................................. . (13)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架空输电线路导线弧垂监测装置技术规范书1总则1.1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采购的导线弧垂监测终端,它提出了该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线路避雷器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线路避雷器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规范》《线路避雷器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规范》中国标准化协会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线路避雷器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由中国标准化协会批准立项(中国标协〔2018〕274号),由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提出,由中国标准化协会归口。
2.协作单位本标准起草单位为: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等。
3.编制背景、必要性及意义随着线路避雷器在国家电网公司输电线路上运行数量逐渐增多,故障事件也随之增加,各网省电力公司对避雷器运行状态和运行数据掌握要求越来越高,国家电网公司在提出持之以恒地建设运营好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同时也提出充分应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通信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个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打造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应用便捷灵活的泛在电力物联网,线路避雷器在线监测装置跟踪避雷器运行状态和工作可靠性,采用无线组网和数据网进行数据传输,实现人机交互,信息高效处理,为线路的运行维护、检修提供有力数据资源支撑。
就是落实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有力举措。
由于传统的机械指针计数器只能反映雷击动作次数,不能反映每次动作时间和避雷器的运行状态,且只能现场读数,需定时派人员巡视消耗大量人力物力。
目前市场上研制线路避雷器在线监测装置厂家众多,且挂网运行也有一些,但缺少技术性标准规范,因此有必要开展线路避雷器用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规范标准制定工作,针对产品运行范围、功能要求、技术参数、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等关键内容进行研究确定,为其后续建设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4.主要工作过程(1)前期基础国网电科院武汉南瑞拥有国家电网公司雷电监测与防护技术实验室,成立了电网雷击特性与预警技术科技攻关团队,长期以来在开展电网防雷关键技术的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针对电力系统中的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的防雷有扎实的研究基础。
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技术导则
备案号: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GDWxxx—2010
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 for condition monitoring system of
transmissionand transformation equipment
(报批稿)
2010-xx-xx发布2010-xx-xx实施
3.4
综合监测单元comprehensive monitoringunit
部署于变电站内,以变电站被监测设备为对象,接收与被监测设备相关的状态监测装置发送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实现与状态接入控制器(CAC)进行标准化数据通信的一种装置。
3.5
状态接入控制器conditionacquisitioncontroller(CAC)
部署在变电站内的,能以标准方式对站内各类综合监测单元或状态监测装置进行状态监测信息获取及控制的一种装置。
3.6
状态接入网关机conditionacquisitiongateway(CAG)
部署在主站系统侧的一种关口设备,能以标准方式远程连接状态监测代理(CMA)或CAC,获取并校验CMA或CAC发出的各类状态监测信息,并可对CMA和CAC进行控制的一种计算机。CAG有变电CAG和线路CAG之分。
f)在输电线路状态监测部分,系统和装置应尽可能在软硬件方面考虑节电技术的应用,通过智能控制策略等方法逐步降低现场端总功耗,为解决现场电源问题提供技术手段。
g)系统应用软件应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操作简单,便于使用。
h)系统应能灵活适应各种通信技术的发展变化。
i)系统应充分考虑与本系统相关的各类系统边界和接口,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系统建设效益。
《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正式稿
公பைடு நூலகம்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1
目
录
第一部分 总体要求 ...................................................................................1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总 则 .............................................................................................................. 1 系统规划与建设 ............................................................................................ 1 系统运行与管理 ............................................................................................ 2 信息监测与发布 ............................................................................................ 3 路网协调管理 ................................................................................................ 4 路网应急处置 ................................................................................................ 5 附则 ................................................................................................................ 5
输电I1接口规约(附录C)现行版
C. 2. 5 采集时间定义 表示方法:世纪秒法,使用 32bit 长整型表示。世纪秒是指从 1970 年 1 月 1 日 0 时 0 分到指定时间过去的秒数,应用程序通过相应的处理函数实现世纪秒与实际的年、月、日、 时、分、秒的转换。 C. 2. 6 重发机制定义 被定义为监测数据报的报文,如在 4 秒内没有收到响应数据报,或响应表明接收失败, 则继续发送该数据报文,直至收到成功响应数据报。如发送 5 次不成功后则停止发送。 C. 3 监测数据报文格式 C. 3. 1 气象数据报 气象的数据报文格式见下表,默认上送周期为 10 分钟: 表 C3-1 气象数据报文格式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1 1 字节 1(0x04) 字节 2(0x03)
表 C2-4(续)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1 字节 1(0x02) 字节 2(0x01)
——控制数据报文格式中, 相关的 IP 地址 (4 字节) , 以高位字节在前方式存储。 如状态监测装置 IP 地址为“192.168.1.1”,排列格式为: 表 C2-5 状态监测装置 IP 地址数据排列格式
21
响应方式的数据报文格式见下表: 表 C3-2 响应方式数据报文格式
序号 1 2 3 4 5 6 7 8 报文名称 Sync Packet_Length CMD_ID Frame_Type Packet_Type Frame_No Data_Status CRC16 End 长度(Byte) 2 2 17 1 1 1 1 2 1 报文头:5AA5 报文长度 状态监测装置 ID(17 位编码) 帧类型—参考附表 C8-1 相关含义 报文类型—参考附表 C8-2 相关含义 帧序列号(无符号整数) 数据发送状态:①0xFF 成功 ②0x00 失败 校验位 报文尾:0x96 含 义
输电线路状态监测通信系统的研究
输电线路状态监测通信系统的研究陶耕(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3)摘要: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是智能电网在输电环节的重要内容,通信在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利用华为的行业积累和ICT产品和解决方案分析了输电线路状态监测通信系统的网络组成,给出了适用于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的多种通信方案以及方案实现的具体方法;通过对通信方案的比较分析,提出了通信方案选择的建议原则;并分析了通信电源系统的组成和设计。
根据目前输电线路状态监测通信的发展现状,许多结论和原则可以作为今后输电线路状态监测通信系统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输电线路状态监测;通信;现场网络;远传网络;公网;专网;通信电源0 引言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是智能电网建设在输电环节的重要内容,是实现输电线状态运行检修管理,提升输电线专业生产运行管理精益化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
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通过各种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广域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实现各类电网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监视预警、分析诊断和趋势预测。
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通过分布在输电线上的各种传感器来采集数据,并通过通信的手段这些监测信息传送到主站系统以实现集中监测的功能,华为公司提出需要设计一个专门的接入通信网络来解决各类传感器、状态监测数据代理(CMA,Condition Monitoring Agent)、状态监测信息接入网关机(CAG,Condition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Gateway)之间的通信问题。
1 通信网络组成华为公司提出完整的输电线路状态监测通信网络可分为现场网络段、远传网络段2部分,如图1所示。
在通信网络中,把传感器看作为终端通信节点,把CMA看作为汇聚通信节点,把部署主站或变电站的通信节点看作为数据通信网接入点。
现场网络段是指终端通信节点到汇聚通信节点之间,可采用有线或无线方式;远传网络段是指汇聚通信节点到数据通信网接入点之间,可采用公网或专网方式。
输电线路等值覆冰在线监测装置
浙江的覆冰厚度计算主要依据模拟导线,而模拟导线的故障率较高,根据2012年过冬后统计故障率50%以上。针对该情况分析如下:
地线拉力替代金具选择及存在问题
南方电网公司在地线上也安装了拉力传感器,称为两导一地,广西则安装三导两地。无论是开始还是目前安装的地线拉力传感器的失效数量均是一个不可低估的数量。其失效原因分析如下:
拉力传感器的技术指标:
拉力传感器的精度技术指标:以10t拉力传感器为例各项指标最大允许误差范围: 回零误差:±10Kg,示值误差:±20Kg,重复性:±20Kg,滞后:±30Kg,长期稳定性:±20Kg
拉力传感器的选型统计表:
替代金具的统计及调整; 审核图纸,确认项目名称、安装线路、杆塔号图纸、绝缘子金具图号、替代金具型号、数量、列出清单表格;表格格式如下:
覆冰装置安装大小号侧及导线资料的调研
导线的直径、比载、绝缘子重量、导线的长度(大小号侧杆塔水平档距、大小号侧塔与中心杆塔的相对高差)。
调研内容、要求:
现场通讯信号强度;GPRS信号强度,手机采用上网方式看是否满足通讯。OPGW光缆两点的距离)哈郑线。
遇到问题后的解决办法:
老的杆塔图纸没有、通过绝缘子串型号和照片判断球头挂环及地线连接金具可能的型号。 其他安装事项的调研、如广西主机安装在呼高的方案。 当地历史冬季的连续雨雪天情况。(电池配置)
高低温环境设备同时开启,球机分为两组分别放置在低温箱和高温箱,内胆放置在机箱外与球机电缆连接,达到3小时后,原来两个环境内球机互换,高低温设备不停止工作。循环更换5次。
覆冰监测方法及要求
覆冰监测的方法是:称重法, 将拉力传感器替换连接金具,测量在一个垂直档距内导线的质量,利用倾角传感器,计算出风阻系数和绝缘子串的倾斜分量,采用排除法,计算覆冰质量,以0.9g/cm3密度换算为等值覆冰厚度。该方法称之为称重法。 数据采集要求 a) 能完成绝缘子串拉力、绝缘子串角度及气温、湿度、风速及风向数据的采集、测量,通过网络将测量结果传输到状态监测代理装置或状态监测主站系统。 b) 具备自动采集功能。按设定时间间隔自动采集绝缘子串拉力、绝缘子串角度及温度、湿度、风速及风向数据,最小采集间隔宜大于 10 分钟,最大采样间隔应不大于 40 分钟,默认采样间隔为30分钟。在监测到存在覆冰可能的情况下,具备加密采集拉力及绝缘子串角度的功能; c) 具备受控采集功能,能响应远程指令,按设置采集方式、自动采集时间、采集时间间隔启动采集; d) 宜具备电池电压等采集功能; e) 应具备良好的同步机制,保证各参数采集时刻的同步性。
国家电网企业标准目录(截止2010年)
Q/GDW Q/GDW Q/GDW Q/GDW Q/GDW Q/GDW Q/GDW Q/GDW Q/GDW Q/GDW Q/GDW Q/GDW Q/GDW Q/GDW Q/GDW Q/GDW Q/GDW Q/GDW Q/GDW Q/GDW Q/GDW Q/GDW Q/GDW Q/GDW Q/GDW Q/GDW Q/GDW Q/GDW Q/GDW Q/GDW Q/GDW Q/GDW Q/GDW Q/GDW Q/GDW Q/GDW Q/GDW Q/GDW Q/GDW Q/GDW Q/GDW Q/GDW Q/GDW Q/GDW Q/GDW Q/GDW Q/GDW
421-2010 422-2010 424-2010 425-2010 426-2010 427-2010 428-2010 429-2010 430-2010 431-2010 432-2010 433-2010 434.1-2010 434.2-2010 435-2010 436-2010 437-2010 439-2010 440-2010 441-2010 445-2010 446-2010 447-2010 448-2010 449-2010 450-2010 451-2010 452-2010 453-2010 454-2010 455-2010 456-2010 457-2010 458-2010 459-2010 460-2010 Z 461-2010 462-2010 463-2010 464-2010 465-2010 466-2010 467-2010 468-2010 469-2010 42.2-2008 232.20-2008 232.21-2008 232.22-2008 232.23-2008 232.24-2008 232.25-2008 232.26-2008 232.27-2008 232.28-2008 232.29-2008 232.3-2008 232.30-2008 232.31-2008 232.32-2008 232.33-2008 232.34-2008 232.4-2008 232.5-2008 232.6-2008 232.7-2008 232.8-2008 232.9-2008 242-2010 243-2010 244-2010 245-2010 246-2008 247.1-2008 247.1-2008 247.2-2008 247.3-2008 247.4-2008 247.5-2008 247.6-2008 247.7-2008 248-2008 250-2009 267-2009 274-2009 335-2010 338-2009 339-2009 340-2009 341-2009 342-2009
南方电网公司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装置通用技术规范
(4)最大风速:35m/s(离地面10m高,10min平均风速)(户外)
(5)最大日温差:25℃(户外)
(6)日照强度:0.1W/cm2(风速0.5m/s)(户外)
(7)覆冰厚度:10mm(户外)
(8)耐地震能力:地震烈度7级地区(地面水平加速度0.20g,地面垂直加速度0.10g,地震波为正弦波,持续时间三个周波,安全系数1。67)
3。3
传感器
变电设备的状态感知元件,用于将设备某一状态参量转变为可采集的信号.如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传感器、容性设备监测装置的电流传感器等。
3。4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装置相邻两次故障间的工作时间的平均值。
3。5
年故障次数
装置年故障的平均次数。
4
4。1正常工作条件
(1)环境温度:–15℃~+50℃
(2)环境相对湿度:5%~95%(无凝露、无积水)
GB/T 17626。1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抗扰度试验总论
GB/T 17626.2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5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0。5 kV
Ur>60V
2。0 kV
注: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试验电压采用Ur>60V的要求。
5。4。3冲击电压
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设备的电源输入回路、交流信号输入回路、数据输入回路等各回路对地、以及各回路之间,应能承受1。2/50μs的标准雷电波的短时冲击电压试验.当额定大于60V时,开路试验电压为5kV;当额定电压不大于60V时,开路试验电压为1kV。试验后设备应无绝缘损坏和器件损坏。冲击试验后,装置的测量准确度应满足其等级指数要求。
输电电缆综合在线监测预警系统
输电电缆综合在线监测预警系统摘要:当前我国的电力设施建设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善的电网布局,输电电缆线路已经能够满足我国的生产生活需要,同时输电电缆线路的规模还在保持着每年刚性增长。
因此未来输电电缆线路的可靠性仍然是我国电网发展的重要关注点,根据我国输电电缆线路“一强三优”的战略目标实现高效管控输电电缆线路运行状况,这其中传统的电缆线路运行模式必然需要进行改革转变,因此本文就以输电电缆线路综合检测预警系统的应用进行分析,通过对综合检测系统运营内容做法与实施效果的分析,从而为我国的输电线缆建设的信息化发展起到有效的推进作用,实现我国电网发展的新形势和专业管理的新要求。
关键词:输电电缆;在线监测;实施效果1、内涵和主要做法1.1、明确综合监控系统标准化建设指导思想,确定工作目标输电电缆线路综合检测系统要能够具备路勘测数字化、设计模块化、运行状态监测实时化、信息标准化和网络化的四大特点,在建设电缆线路综合检测系统是需要考虑到线路设计、施工、运行、检修、试验等一整套业务流程,并结合检测数据库和典型案例库作为数据分析的判断依据,从而达到降低电缆线路易发性故障和突发性故障频率,已达到问题快速解决与电缆线路全寿命周期管理,进行提升设备的健康水平与公司电缆线路管理水平。
1.2、制定综合监控系统标准化建设系列标准,确保工作质量(1)制定综合监控系统技术标准根据高压电缆线路综合监控系统的建设要以安全运行的需求为本,首先明确系统的监控对象,根据电缆及电缆通道运行的环境要求、线路布局、整体运行状况三个类别确定系统范围,明确检测子系统功能需求与模块划分,其次电缆综合检测预警系统必然要涉及到传感器的信息采集功能,在各子系统中对传感器的精度和频度要做统一规定,规范传感器采集数据后的传输方式,保证监控系统末级系统与上层控制模块的有效结合。
最后要从电缆安全稳定运行角度出发制定采集数据的诊断标准,最终建立出输电电缆线路综合监控预警的传感器——监控子站——监控中心三级系统结构。
架空输电线路状态监测装置通用技术规范
(3)有建议或意见的回函数: 个;
(4)没有回函数: 个;
(5)提出建议和意见条数: 条;
(6)采纳建议和意见条数: 条。
编写组联系人:电话:EMAIL:
请对电源部份详细描述,
6
其它
没对太阳板பைடு நூலகம்行描述;例规格要求、数量、安装位置等
太阳板为设备的供电发电源头,需要多少输出的电压多少伏;安装的位置没有对杆塔的运行无影响,对太阳板板面的朝南无遮挡
7
其它
没有对所实用的线材有一个技术的规范
设备的线材抗磁场抗磨损抗静电抗腐蚀等详细的规范
说明:(1)发函数: 个;
杆塔已发生倾斜仍满足运行要求,但是应有继续倾斜的可能,此类杆塔应进行动态观察,以便为日后改造提供依据,进行合理安排(例:杆塔倾斜设备的数据可以为以后改造线路的依据)
国网宁波供电公司李明磊
1
5.4.3
建议考虑风速风向和温湿度的工作的稳定性,长久性,固定式的抗风性能
风速风向及温度度的时间在线路运行长久,大自然的一些气候条件会造成数据上的偏差及不稳定
没有对供电电源进行具体描述
国网宁波供电公司李明磊
2
6.1
表2
其他建议
应考虑风速对在线监测可靠正常工作的影响
夏、秋季节会有台风登陆,沿海线路常年风速较大,应考虑风速对在线监测装置机械构件的影响,尤其是太阳能电极板
国网宁波供电公司李明磊
3
6.2.3
应满足防腐蚀、防霉菌、防潮湿、防盐雾要求。
应满足防腐蚀、防霉菌、防潮湿、防盐雾、防动物影响等要求。
根据实际运行经验,会有蜜蜂,鸟类在主机箱内筑巢,影响稳定运行
国网宁波供电公司李明磊
4
南方电网设备技术规范书架空输电线路山火监测装置专用部分
架空输电线路山火监测装置
技术规范书
(专用部分)
版本号:2016版V1.0
编号: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11月
目录
1 项目需求部分 (1)
1.1 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 (1)
2 投标人响应部分 (1)
2.1投标人技术偏差 (1)
2.2 备品备件清单 (2)
2.3 主要元器件来源 (3)
2.4 投标方需说明的其他问题 (4)
1 项目需求部分
1.1 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
项目单位原则上不能改动通用部分技术条款,根据实际情况,如有差异,应逐项在“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中列出。
表1.1 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项目单位填写)(本表是对技术规范书的补充和修改,如有冲突,应以本表为准)
2 投标人响应部分
2.1投标人技术偏差
投标方应将所供设备与本采购标准有差异之处,无论优于或劣于本规范书要求,均汇集成此表。
表2.1 技术差异表(投标方填写)
投标方:盖章:
2.2 备品备件清单
投标方需将架空输电线路山火监测装置的主要部件(包括电源模块、插板、电池等)作为备品备件在本表中列出。
每种类型装置的主要部件报价总和不得高于装置价格。
表2.2 备品备件清单(投标方填写)
2.3 主要元器件来源
表3.3 主要元器件来源一览表(投标方填写)
2.4 投标方需说明的其他问题
如有需说明的其他问题,投标方应通过书面形式提交,并加盖公章。
输电线路外力破坏故障的分析与研究
输电线路外力破坏故障的分析与研究肖丽佳(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摘 要:输电线路外力破坏是指人们故意的或无心无意地所引起成的线路出现问题故障的状况,其主要是人为破坏线路设备,有意酿造线路故障,窃取线路设备,疏忽工作或由于电力知识薄弱而造成的不明原因的故障。
输电线路普遍具有较长路径,线路沿途地形复杂多变,区域跨度大,受环境气候影响大,巡检时间长等特点,因此特别容易就会受到外力的破坏。
本文主要通过对输电线路外力破坏的成因和危害进行分析,提出有关的解决思路和设计方案构想,通过发展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在线监测技术可有效预防减少异物入侵引起的破坏,保证输电线路运行安全。
关键词:输电线路;外力破坏;在线监测0 引言电网是配送电力能源的主要也是必要的手段,同时更是电力系统网络的组成的必要不可少的部分。
在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手段不断进步,以及电力需求不断增加的压力环境条件下,电力系统的运行营运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与困难。
可以说,电能不仅是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依托,更是承担着减少环境污染、减少资源浪费的重任。
因此,提升能源的有效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确保电力网络系统的安全、可靠、高质量的运作发展是智能电网的基础本质要求,这也是推动新时代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唯一途径。
输电线路作为电网组成的重要部分,保证输电线路的完整安全,提高输电线路的运作效率,能够对电力运作的质量提升,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为能供应更具安全的,稳定的,环保的电能起到保障性作用[1]。
1 输电线路外力破坏现状分析作为电力输送的载体——输电线路,基本都是暴露于户外,日晒风吹雨淋,长期受自然因素、人为破坏等影响,常常会出现线路短路跳闸等故障,严重影响电力输电网的安全运行和供电可靠性。
近年来,外力破坏输电线路更是层出不穷。
表1给出了在2020年到2022年期间,国家电网的输电线路受到外力破坏影响所引起的事故故障统计,可以看出,外力破坏严重影响了线路的安全稳定的运作,给线路运行维护和电网安全运行带来了不必要的隐患和损失。
输电线路图像监控装置(标准版)
输电线路图像监控装置(标准版)产品手册2018-12一、产品概述输电线路图像在线监测装置由摄像机、图像处理单元、通讯单元、供电单元组成,可对输电线路本体和线路走廊环境进行远程图像巡视,装置通过3G/4G无线或有线通讯方式将图像传输到CMA或输变电状态监测系统,系统可远程进行云台控制、主动拍照、定时拍照以及拍照时间、图片分辨率等参数设置。
装置较视频监测装置体积小、成本低,同时可灵活设置拍照频率实现通道远程可视化监控。
装置监控对象包括输电线路本体和通道环境,其中本体包括输电导线、杆塔、绝缘子串以及间隔棒、线夹金具等运行情况及导线覆冰情况,通道环境包括施工、树木生长等。
二、主要特性1.内置安全加密芯片,可选南瑞信通、中电普华芯片,通过安全接入平台测试;2.通讯协议符合Q/GDW1242-2015《输电线路状态监测装置通用技术规范》I1标准,通过输变电状态监测系统测试;3.装置符合国网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装置规范要求,通过中国电科院型式试验检测;4.采用500万高清摄像机,图片分辨率最高支持2592*1944,图片质量可调,适应不同场景下对图像质量、流畅性的不同要求;5.最低低照度0.05Lux@F1.2;6.支持前端图像循环覆盖存储,存储卡最大支持64G TF卡(标配8G);7.支持定时拍照及远程主动拍照,可远程设置拍照时间表;8.支持远程云台控制,多预制位拍照;9.支持远程升级维护接口;10.支持4G全网通通讯卡;11.采用太阳能+高性能电池供电,配置25Ah磷酸铁锂电池,支持无光照条件下连续使用30天;12.低功耗设计,整机静态运行功率≤3W,控制主机静态运行功率≤0.8W;13.采用标准化、小型化、一体化设计安装方便,整机质量(含配件)8千克,安装支架可水平、上下调整视角;14.装置防护等级IP66,装置外壳采用铸铝材质,安装附件采用304不锈钢;15.装置运行温度范围:-40℃~+70℃,电磁兼容满足Q/GDW 1560.2要求。
输电线路工程检测试验项目计划
输电线路工程检测试验项目计划目录一、项目概述 (3)1.1 项目背景 (4)1.2 项目目标 (4)1.3 项目范围 (5)1.4 项目原则 (6)二、检测试验分类与依据 (7)2.1 检测试验分类 (8)2.1.1 常规检查 (9)2.1.2 功能测试 (10)2.1.3 性能测试 (12)2.1.4 破坏性试验 (13)2.2 试验依据 (14)2.2.1 国家标准 (15)2.2.2 行业标准 (16)2.2.3 企业标准 (17)三、检测试验项目规划 (18)3.1 地线项目 (19)3.1.1 地线导通性测试 (20)3.1.2 地线绝缘耐受性测试 (21)3.1.3 地线机械性能测试 (22)3.2 导线项目 (23)3.2.1 导线导电性能测试 (23)3.2.2 导线热稳定性测试 (24)3.2.3 导线机械性能测试 (25)3.3 绝缘子项目 (27)3.3.1 绝缘子憎水性测试 (28)3.3.2 绝缘子机械强度测试 (29)3.3.3 绝缘子电气性能测试 (31)3.4 金具项目 (31)3.4.1 金具连接强度测试 (32)3.4.2 金具绝缘性能测试 (33)3.4.3 金具机械性能测试 (33)四、检测试验计划表 (34)五、检测试验结果分析 (34)5.1 数据采集与处理 (35)5.2 结果评价与判断 (37)5.3 异常原因分析与处理 (38)5.4 改进措施建议 (38)六、项目总结与展望 (38)6.1 项目总结 (40)6.2 项目成果展示 (41)6.3 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 (42)6.4 未来发展规划 (44)一、项目概述输电线路工程检测试验项目计划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
本计划旨在明确试验的目标、范围、方法、周期及人员组织,为输电线路的建设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输电线路作为电力传输的通道,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2:架空输电线路状态监测代理(CMA)技术规范国家电网公司生技部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2010 年9 月目次1范围 (3)2规范性引用文件 (3)3术语和定义 (4)4总则 (4)5接入监测装置类型及硬件组成 (5)6功能要求 (5)7技术要求 (7)8试验方法 (8)9检验规则 (11)10安装调试 (12)11验收 (12)12运行维护责任 (13)13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13)附录A(资料性附录)I1接口交互规范 (15)附录B(规范性附录)I1接口数据传输规约 (20)附录C(资料性附录)CMA安全防护 (34)附录D(资料性附录)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35)架空输电线路状态监测代理(CMA)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架空输电线路状态监测代理(Condition Monitoring Agent,以下简称CMA)的基本功能、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安装调试、验收、运行维护责任及包装储运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66kV~1000kV、直流±400kV~±800kV架空输电线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314 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GB 2887—2000 电子计算站场地通用规范GB 4208—93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 6388 运输包装图示标志GB 9361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 9969.1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GB 12632—90 单晶硅太阳电池总规范GB 50545-2010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T 2317.2—2000 电力金具电晕和无线电干扰试验GB/T 2423.1—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 2423.2—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高温GB/T 2423.4—199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GB/T 2423.10—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GB/T 6587.6—86电子测量仪器运输试验GB/T 6593电子测量仪器质量检验规则GB/T 7027-2002 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GB/T 11463—1989 电子测量仪器可靠性试验GB/T 14436工业产品保证文件总则GB/T 15464仪器仪表包装通用技术规范GB/T 15844.1—1995 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机通用技术条件GB/T 16611—1996 数传电台通用规范GB/T 16723-1996 信息技术提供OSI无连接方式运输服务的协议GB/T 16927.1 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一部分:一般试验要求GB/T 17179.1-2008 提供无连接方式网络服务的协议第1部分:协议规范GB/T 17626.2—1998 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1998 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8—1998 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7626.9—1998 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DL/T 741—2001 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DL/T 5154—2002 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 5219—2005 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YD/T 799—1996 通信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YD/T 1028—1999 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设备总技术规范:移动台部分YD/T 1214—2002 900/1 8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设备技术规范:移动台IEEE 802.11 TGI委员会TKIP协议规范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5号令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概要设计》《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接入数据规范》《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接入通信规约(输电I2接口)》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智能监测装置intelligent monitoring device指那些安装在输电线路不同位置的基于各种原理进行状态数据测量、计算的传感器类设备,此类设备可将测量到的原始数据加工计算成能直观反映被监测设备运行状态的数据,通过信道传送到CMA。
3.2状态监测代理装置condition monitoring agent简称CMA,指安装于线路上或变电站内的,能在一个局部区域跨厂家、跨专业甚至跨线路汇集各类状态监测数据并与上级系统进行安全数据双向通信的统一信息接入代理装置。
3.3状态信息接入网关机condition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gateway简称CAG,指部署在主站侧的,能以标准方式远程连接各类状态监测代理,接收它们所发出的标准化状态信息,并对它们进行标准化控制的计算机。
3.4主站监控系统或主站supervision system指部署在网省侧的系统组成部分,包括线路CAG、集中状态监测数据库、状态监测数据服务、状态监测数据加工以及网省侧PMS中的各种状态监测功能模块。
3.5受控采集方式central controlling mode智能监测装置按照CMA发出的指令进行数据采集、存储、传输。
3.6自动采集方式automatic controlling mode智能监测装置按照设定的时间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存储,并将数据上传到CMA。
4 总则4.1输电线路CMA的功能应满足公司建设输变电状态监测系统“集约化、标准化、面向未来”的设计原则。
4.2应具备自检、自恢复、远程更新的功能特征。
4.3可安装在输电线路的杆塔上,其工作应满足野外恶劣环境的要求。
4.4其设计和工作方式应有利于降低其自身和现场系统的功耗;有利于提高数据准确性、装置稳定性以及可靠性。
4.5应充分考虑接入监测装置的灵活性和可能出现的各种接入方式。
5 接入监测装置类型及硬件组成5.1 接入监测装置类型CMA接入的监测装置类型包括杆塔倾斜、导线弧垂、导线温度、微风振动、风偏、覆冰、绝缘子污秽度、微气象、图像等9种。
5.2 硬件组成CMA的硬件设备由主控模块、安全模块以及通信模块组成。
主控模块,负责调度整个CMA的运行情况,实现所有的软件功能;安全模块负责监测装置安全接入主站,包括身份认证及数据加密;通信模块包括I1通信接口与I2通信接口,分别表述如下:5.2.1 I1通信接口1)以太网接口:标准:100M:100Base-tx 100Base-FXa)光口:多模光纤,850nm, SC接口;单模光纤1310nm,FC接口。
b)电口:100BASE--TX支持Category 5 UTP最长可达100m,连接器:RJ45。
2)RS485接口:RS-485电气标准,最大速率1Mbps,平衡双绞线最长100米。
3)现场无线接口:WIFI无线标准,IEEE 802.11a/g/b,工作在2.4GHz,定向天线距离1km。
4)ZIGBEE接口:无线接口,IEEE 802.15.4无线物理层,采用2.4G频段。
5)RFID射频接口:自定义物理层,采用2.4G频段。
5.2.2 I2通信接口1)以太网接口:标准:100M:100Base-tx 100Base-FXa)光口:多模光纤,850nm, SC接口;单模光纤1310nm,FC接口。
b)电口:100BASE--TX支持Category 5 UTP最长可达100m,连接器:RJ45。
2)光中继接口各种无源和有源光网络接口3)无线中继接口WIFI无线标准,IEEE 802.11a/g/b,工作在2.4或5.8GHz,定向天线距离5km。
4)无线公网接口:GPRS、CDMA、3G。
CMA采用何种I1通信接口与智能监测装置通信,采用何种I2通信接口与主站系统通信由现场的通信环境决定,CMA必须分别具备I1通信接口和I2通信接口中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的接口。
6 功能要求根据《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概要设计》的定义,CMA是状态监测领域传统的“集中器”和“监测基站”等理念的继承和发展。
在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的现场端,CMA和监测装置共同构成了一个“前端微系统结构”,这个微系统结构中的CMA和监测装置之间通过I1接口互连,I1接口交互规范参见附录A,I1接口数据传输规约参见附录B,根据上述功能定位,CMA的基本功能详细要求如下。
6.1 I2接口交互要求CMA的I2接口功能要完全遵照《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接入通信规约(输电I2接口)》的相关要求,数据格式要完全遵照《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接入数据规范》。
6.2 监测数据采集与转发要求(1)采集监测数据CMA接收监测装置发送来的数据报文,以获取监测数据并转发。
数据格式遵照《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接入数据规范》。
(2)采集监测装置运行状态CMA接收监测装置发送来的心跳报文,以获取监测装置运行状态并转发。
数据格式遵照《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接入数据规范》。
(3)数据格式转换CMA将监测装置的标识、监测数据、运行状态转换成符合I2接口标准的报文格式。
(4)告警生成通过分析获取到的监测数据和监测装置的状态信息,产生需要即时上送的告警事件并转发。
(5)采集方式CMA同时支持自动采集方式与受控采集方式。
(6)测量周期可根据监测专业类型和客户需求设定,监测周期不低于5分钟。
6.3 监测装置控制与调节要求(1)控制监测装置在监测装置运行时,CMA可以控制其运行状态。
(2)调节监测装置在监测装置运行时,CMA可以对其各项监测参数进行调整,比如更改摄像头云台转动角度等。
6.4 监测装置管理要求(1)自动发现监测装置符合CMA接入标准的智能监测装置,在与CMA正确连接后能够被CMA自动发现。
CMA将自动发现的监测装置的标识信息发送给主站系统,由主站系统的操作人员决定是否对该监测装置进行注册。
为节约通信资源,本功能可以被主站关闭。
(2)唤醒监测装置CMA可对其所辖的监测装置发送激活(唤醒)指令,让监测装置进入到工作状态;当工作完成后CMA可发送指令或者监测装置自动判断进入休眠状态。
(3)采集监测装置配置信息CMA接收监测装置发送来的配置信息报文,以获取监测装置配置信息。
数据格式遵照《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接入数据规范》。
(4)配置监测装置CMA可以在监测装置进入运行之前对其进行初始化配置,在监测装置投入运行后根据需要情况更改其配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