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生字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生字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生字一、生字1. 浊2. 浪3. 轻二、生字解释1. 浊:指水不清澈,有混浊的意思。

2. 浪:水波。

3. 轻:重量轻,不沉。

三、生字造句1. 河水浊浪滔滔,不见水底。

2. 浪花飞溅的声音,使人感到无限惊奇。

3. 风轻轻地吹过树叶,发出悦耳的声音。

四、生字课后练习1.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1) 河水______, 不见水底。

A. 清澈B. 浊(2) 浪花_______的声音,使人感到无限惊奇。

A. 幽静B. 飞溅(3) 风____地吹过树叶,发出悦耳的声音。

A. 重B. 轻2. 读句子,填生字(1) 河里的水______得使人无法看到水底。

(2) 海上不断掀起_______,显得非常汹涌。

(3) 风儿_________地吹过,树叶飞舞如舞蹈。

五、生字扩展1、《浊世》浊世风华秋之瘦,文人墨客尽红楼。

酒醒梦短深深瘦,君不见,亦如风流。

2、《浪之歌》浪奔浪退浪潮声,闻之在耳心旌蒙。

海水波涛情意长,深海轻浪梦魇踪。

3、《轻歌》轻舟斜靠细波中,春水东流情悠悠。

清风轻拂柳枝折,水天一色画中游。

《古诗三首》生字的扩展六、生字在古诗中的运用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李白的经典之作,其中“明月”虽然不是我们这次的生字,在这首诗中,“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句,描述了明月光线的洁净和透明,与本次学习的“浊”这个生字形成了鲜明对比,也反衬出古人对于清澈和洁净的向往之情。

2.《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在这首词中,巧妙运用了“月”、“云”、“水”等元素,其中的“明月”和“清影”相呼应,对应着我们这次的“浊”和“轻”。

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清澈和轻盈之美的追求,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慨。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以下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莱花无处寻。

注释①[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②[疏疏]稀疏。

③[阴]树荫。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① [杂兴]随兴而写的诗,“兴”这里读 x 1 ng② [蛱蝶]蝴蝶的一种。

清平乐•村居[ 宋 ]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① [清平乐]词牌名,“乐”这里读yu e o② [村居]词题。

③ [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江西饶州闲居时写的。

饶州,古代属于 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④ [翁媪]老翁、老妇。

⑤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1 我会写: 宿: 住宿寄宿 宿舍 宿敌 风餐露宿 徐: 徐徐徐缓 徐步 清风徐 来 不疾不徐 篱: 丙. 篱笆 竹篱茅舍 寄人篱 下W Uo疏:稀疏疏忽疏远疏导志大才疏杂:杂色杂事杂技夹杂人多手杂稀:稀疏稀客稀少稀有稀粥稀饭蜻:蜻蜓蜻蜓点水蜓:蜻蜓蜻蜓点水茅:茅草茅屋茅庐茅厕茅舍茅棚檐:屋檐房檐帽檐廊檐飞檐走璧翁:老翁渔翁翁婿主人翁塞翁失马锄:锄草锄田铁锄锄头锄奸赖:依赖抵赖诬赖赖账百无聊赖剥:剥削剥夺剥离盘剥生吞活剥多音字:宿:S U宿舍xi口一宿xi u星宿剥:b o剥削b ao剥皮形近字:徐(徐缓)途(路途)疏(疏远)蔬(蔬菜)茅(茅屋)矛(矛盾)篱(篱笆)离(离开)蜻(蜻蜓)晴(晴朗)赖(依赖)懒(懒散)课外扩展:描写农家生活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基础教育】四年级第一课古诗三首下册

【基础教育】四年级第一课古诗三首下册

四年级第一课古诗三首下册1️⃣ 引言:走进古诗的殿堂在四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第一课便以《古诗三首》拉开了我们与古代文学对话的序幕。

这三首古诗不仅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更是孩子们接触和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窗口。

它们以精炼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展现了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与生活哲思,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 古诗解析:领略诗词之美第一首:《绝句》(杜甫)内容概述:这首诗以春日景色为背景,描绘了草堂周围明媚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关键词解析:“迟日江山丽”中的“迟日”指春日,以时间的悠长映衬出景物的美好;“春风花草香”则通过嗅觉的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花香四溢的春日之中。

意境营造:全诗以景寓情,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第二首:《惠崇春江晚景》(苏轼)内容概述:此诗为苏轼题画之作,根据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进行创作,展现了早春时节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

关键词解析:“竹外桃花三两枝”以桃花初绽暗示春天的到来;“春江水暖鸭先知”则通过鸭子的活动,生动描绘了春天的气息。

意境营造: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绘,又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第三首:《三衢道中》(曾几)内容概述: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所见的初夏风光,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愉悦和对自然的赞美。

关键词解析:“梅子黄时日日晴”点明时令,同时以“日日晴”烘托出旅途的愉快心情;“小溪泛尽却山行”则通过行程的变化,展现了旅途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意境营造:全诗以轻松愉悦的语气,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初夏山行图。

3️⃣ 教学建议:激发学习兴趣情境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如春天的景色、江南水乡的风光等,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情境之中。

诵读品味:鼓励学生反复诵读古诗,体会其中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可以组织小组朗读、个人展示等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创意表达: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画笔或文字等形式表达对古诗的感悟。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 《古诗词三首》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 《古诗词三首》知识点总结

课文1 古诗词三首一、多音字。

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剥:bō剥削bāo剥皮二、古诗内容宿新市徐公店[宋] 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

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

注释:①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②疏疏(shū):稀疏。

③阴:树荫。

④走:这里是跑的意思。

译文: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小路旁边的树上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

儿童们飞快地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寻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

可是黄色蝴蝶飞入一片金灿灿的黄色菜花中,再也找不到了。

主题:《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清新美丽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黄蝶的生动画面。

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以脏话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 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作者介绍:范成大,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

南宋诗人。

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注释:①杂(zá)兴:随兴而写的诗,“兴”这里读xìng。

②肥:诗中指杏花落后,杏儿越来越大,越来越肥。

③蛱(jiá)蝶:蝴蝶的一种。

译文: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主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诗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等描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及农人紧张的劳动气氛,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基础教育】四年级第一课古诗三首下册

【基础教育】四年级第一课古诗三首下册

四年级第一课古诗三首下册1️⃣ 古诗概览与背景介绍在四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第一课以《古诗三首》开篇,为学生们打开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这三首古诗不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而且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

它们分别是《绝句》(杜甫)、《惠崇春江晚景》(苏轼)和《三衢道中》(曾几),每一首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古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

《绝句》:杜甫的这首绝句,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日江边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的此作,则是根据惠崇的画作所作,诗中既有对画中景致的细腻描绘,又有诗人自己想象的补充,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三衢道中》:曾几的这首诗,则以其轻松的笔调,记录了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旅途中的愉悦与惬意。

2️⃣ 教学要点与难点分析理解诗意: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是首要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关键词汇、分析诗句结构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理解诗意。

体会情感:古诗的魅力在于其能够跨越时空,传达诗人的情感。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讨论等方法,深入体会诗中的情感,感受诗人的心境。

鉴赏语言:古诗的语言精炼而富有韵味,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欣赏古诗中的修辞手法、音韵美等。

文化背景拓展:结合古诗的背景知识,如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进行拓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 教学方法与策略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地展示古诗中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角色扮演与朗诵:通过角色扮演和朗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古诗中的情境,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创作实践:引导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小诗,模仿古诗的风格和形式,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精]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

[精]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

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1古诗词三首作者介绍【主题】《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在新市徐公店所见到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

在一派田园风光中,穿插了儿童追逐蝴蝶的场面,写出了儿童的天真烂漫,全诗富有童趣。

【译文】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小路旁边的树上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

儿童们飞快地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注解】①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②疏疏(shū):稀疏。

③阴:树荫。

④走:这里是跑的意思。

【鉴赏】①前两句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

宽广的篱落与窄小的一径相对照,稀稀疏疏与绵绵长长相对照,互相映衬,突出了农村的清新与宁静。

路旁,树叶刚刚长出,展示出农村自然、朴素的风貌。

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②后两句描绘了儿童捕蝶时的欢乐场面。

"急走"和"追"这两个动词,写出了儿童的天真烂漫,极富童趣。

而黄蝶更加顽皮,它置身于黄色的菜花之中,让人无法找到。

全诗至此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和回味的空间。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南宋文学家,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

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

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的作品成就最高。

著有《石湖集》《揽轡录》等。

诗(词)主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通过描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及农人紧张的劳动气氛,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

【译文】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也越长越大了,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夏季白天很长,篱笆墙外无人走过,四周静悄悄的,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注解】①杂(zá)兴:随兴而写的诗,"兴"这里读xìng。

②肥:诗中指杏花落后,杏儿越来越大,越来越肥。

③蛱(jiá)蝶:蝴蝶的一种。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古诗词三首如下:
1.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王之涣写的唐代著名古诗,《登鹳雀楼》以秀丽的自然景色引人入胜,表达了登高远望的美好心情。

2.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李白写的唐代名篇,以月亮为素材,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柳宗元写的唐代名篇,以描绘冬日江边的景色,表达了寂寞凄美的意境。

四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

四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

四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
1.《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解释:这是一首描写登高远眺的诗。

诗人站在高楼上,眺望山水,感慨自己虽然已经观尽了千里风光,但仍然有更高层次的追求。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

2.《悯农》-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解释:这是一首描写农民生活的诗。

诗人感慨农民辛勤劳作却仍然生活困苦,没有闲暇之地,不免要饿死。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农民的同情和关爱。

3.《夜泊牛渚怀古》-杜甫。

牛渚西江夜。

青天无片云。

登高壮观天地间。

大江茫茫去不尽。

江上明月共潮生。

解释:这是一首描写夜游江南名胜的诗。

诗人在牛渚观江登高,看到江面上闪烁着明月,大江之水奔腾不息,让人感叹自己的渺小。

诗人通过描写大自然的美丽和宏伟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诗意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诗意

古诗三首是四年级下册语文的第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三首古诗,分别是《春晓》、《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古诗是我国文学的瑰宝,它们深刻地反映了古代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展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魅力与深远。

一、《春晓》1.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

2. 诗中以“春雨轻”、“东风快”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

3. 通过“出门看”、“街尘”、“行人”等描写,诗人表现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世界的向往。

4. 《春晓》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静夜思》1.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通过夜晚的寂静和自我的思索,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2. 诗中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细腻的描写,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意境。

3. 通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文字,诗人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之情,展现了浓厚的乡愁情怀。

4. 《静夜思》通过对大自然和内心的观察和思考,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给人以深远的启迪。

三、《登鹳雀楼》1.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通过对登高远眺的景象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和命运的思考。

2. 诗中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雄伟壮阔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气势磅礴的视觉和心灵震撼。

3. 通过“登高”、“望远”等动作的表现,诗人表达了对博大世界的向往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4. 《登鹳雀楼》通过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的豪迈与激情,激励人们勇攀高峰,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

通过学习古诗三首,《春晓》、《静夜思》和《登鹳雀楼》,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艺术魅力,也可以感悟到我国传统文化所传达的智慧和启迪。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到诗意的美好,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培养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和人生感悟,不断提升自我修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笔记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笔记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笔记(大全)一、【课文译文】《田园四时杂兴》(其二十五首)原文意思:初夏时节,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杏子鲜艳饱满,田里麦花已雪白,油菜花谢了在结子,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变长了,路边的篱笆在夏日映照下,没有行人经过,一切都是那样安静,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注:这首诗描写了初夏江南乡村生活的恬静安详,表达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

)《宿新市徐公店》原文意思:稀稀疏疏的篱笆旁,一条乡间小路伸向远方,客店旁的树枝上刚长出嫩绿的新叶,还未形成浓密的绿荫。

忽有几个儿童嬉笑着跑来,追捕翩飞的黄蝴蝶,却见蝴蝶飞入黄灿灿的菜花丛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注: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明丽、活泼的乡村春景图,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境。

)《清平乐•村居》原文意思:低矮的茅屋旁,一条清澈的小溪缓缓流淌,溪边长着翠绿的小草。

那是谁家的老两口啊,带着微醉的吴地口音相互逗趣取乐?大儿子勤劳,在溪东的豆田间锄草;二儿子手巧,正在纺织鸡笼;三儿子最淘气可爱,卧在溪边剥莲蓬。

(注:首词描写了春末夏初乡村生活的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生活画面,表达作者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二、【课文难点解析】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景象。

1.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远处寻。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解析:(1)初夏时节,白昼变长,太阳高挂在天上,篱笆旁边整日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2)一个孩子欢快地奔跑着追捕一只黄蝴蝶,可蝴蝶飞到菜花从中后就再也找不到了。

(3)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着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地上,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三、【会认字及组词】锄:锄头、锄草四、【会写字及组词】杂:杂物、杂质稀:稀疏-稀奇蜻蜓蝴蝶宿:住宿、归宿徐:徐徐-徐缓疏:疏通-疏远茅:茅屋、茅草檐:屋檐-房檐翁:老翁-富翁笼:灯笼、牢笼赖:无赖-依赖剥:剥落、剥皮。

四年级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诗意

四年级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诗意

四年级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诗意
以下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的诗意解释:
1.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首诗的意思是:稀稀疏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新叶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荫。

小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儿童天真烂漫的赞美之情。

2.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这首诗的意思是: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也越长越大了;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这首诗通过对梅子、杏子、麦花、菜花等景物的描绘,展示了江南初夏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诗的意思是: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水东边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画面,表现了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优质课件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优质课件
1 古诗词三首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南宋 诗人,字廷秀,吉水(今属江西)人。 其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 称“中兴四大家”。
主要作品:《宿新市徐公店》 《小池》《新柳》等。
读古诗,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宿新市徐公店 lí shū【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 气、“亡”这里读“wú”。
诗意:(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 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 可爱调皮的小儿子最讨人喜欢,他正在溪边 趴着剥莲蓬。
这首词写了几个孩子?他们分别在做什么?
写了三个孩子。大儿子锄草,二儿子 编织鸡笼,三儿子剥莲蓬。
篱落(l√í ní ) 锄豆(ch√ú zhù) 剥莲蓬(bāo b√ō)
无赖(là√i nài) 蜻蜓(tín√ɡ tín) 稀疏(sh√ū sū)
二、古诗词默写。 (1)篱落疏疏一径深,树__头__新__绿__未__成__阴__。 (2)日长篱落无人过,惟__有__蜻__蜓__蛱__蝶__飞__。 (3)大儿_锄__豆__溪__东__,中儿_正__织__鸡__笼__。 最喜小儿亡赖,_溪__头__卧__剥__莲__蓬___。
·
板书设计 清 环境 平 乐 村 环境 居
茅檐 低小 溪上 青草 乡村之美
翁媪—相媚好
大儿—锄豆
人情
中儿—织鸡笼 之美
小儿—卧剥莲蓬
无生 忧活 无之 虑趣
课堂小结
《清平乐·村居》以简练的笔触勾 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风景图,描绘出一 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了人 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第一课

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第一课

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第一课一、生字组词杂复杂杂货稀稀少稀疏篱篱笆竹篱蜻蜻蜓点水蜓蜻蜓蜻蜓蝶蝴蝶粉蝶宿宿舍寄宿徐徐徐徐步疏稀疏生疏茅茅屋茅草檐屋檐房檐翁老翁渔翁赖依赖信赖剥剥夺剥削二、多音字。

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剥:bō(剥削)bāo(剥皮)三、形近字。

徐(徐缓) 途(路途)篱(篱笆) 离(离开)疏(疏远) 蔬(蔬菜)蜻(蜻蜓) 晴(晴朗)茅(茅屋) 矛(矛盾)赖(依赖) 懒(懒散)四、课文内容解析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小路旁边的树上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

儿童们飞快地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寻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

可是黄色蝴蝶飞入一片金灿灿的黄色菜花中,再也找不到了。

主题:《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清新美丽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黄蝶的生动画面。

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以及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译文: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主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诗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等描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及农人紧张的劳动气氛,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年级下册第一课 古诗三首

年级下册第一课 古诗三首

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古诗三首》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的三首古诗分别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清平乐·村居》、《宿新市徐公店》。

以下是这三首诗的原文及内容分析:1.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问,惟有蜻蜓蛱蝶飞。

这首诗的大意是: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蝴蝶和蜻蜓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诗人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的颜色和季候特征;后两句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侧面写出农民劳作的忙碌。

2. 《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的大意是: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清澈照人的小溪。

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带着微醉的神态,亲热地用吴地的方言在一起聊天。

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门口编织鸡笼。

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全词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静和美好的氛围。

它描绘了一个五口之家:老两口、大儿子、二儿子和小儿子。

他们各自忙碌着自己的事情,体现出乡村生活的平静和安宁。

3. 《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首诗的大意是: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树上的新芽刚刚抽出,还没有形成树荫。

儿童们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这是一幅农村的风景画。

其中的人物和动物都栩栩如生:篱笆、小路、绿树、黄蝶、儿童等。

而这一切都呈现在春末夏初的田园中。

儿童们兴奋地追逐黄蝶,但当黄蝶飞入菜花时,却无法再找到它了。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古诗词三首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古诗词三首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课《古诗词三首》分别是《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店铺为四年级师生整理了第1课《古诗词三首》课文资料,希望大家有所收获!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课《古诗词三首》原文1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①[唐]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②。

相看两不厌③,只有敬亭山。

注释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

②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③厌:满足。

望洞庭①[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②,潭面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④。

注释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②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③潭面:指湖面。

④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忆江南①[唐]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②。

是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注释①忆江南:词牌名。

原题下有词三首,这里是其中第一首。

②谙:熟悉。

③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课《古诗词三首》教材解读独坐敬亭山1.课文简说。

这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 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

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全诗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我静静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2.词句解析。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了孤独之感: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远离而去。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境界;在飘忽的白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精]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

[精]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

[精]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古诗三首》是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第一课,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可以了解一些古代诗歌的特点和欣赏其中的美感。

本文将对《古诗三首》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

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以优美的语言形式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作品。

在中国古代,古人创作了许多绝美的诗歌,成为后人传诵的经典之作。

《古诗三首》这篇课文选取了三首不同类型的古诗,包括《池上》、《蜻蜓》和《荷叶》。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首诗《池上》。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优美的景象:“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通过这几句诗,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景的赞美。

同时,诗中也蕴含了一种追求自由和渴望探索的情感。

接下来是第二首诗《蜻蜓》。

这首诗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蜻蜓的形态和飞行:“蜻蜓满身血,飞也无声色。

四万万神仙,皆成蜻蜓虫。

”作者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将我们引入到了蜻蜓的奇妙世界中。

这首诗使我们了解到了蜻蜓的特点和儿童对自然的好奇心。

最后一首诗是《荷叶》。

这首诗以荷叶为主题,借其形态来描绘人物的情感和思绪:“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诗人通过诗中的形象描写,表达了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这首诗给人一种深深的思索和共鸣。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我们可以从中获取到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首先,古诗常常使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和夸张等。

在这三首诗中,作者通过运用这些手法,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感。

其次,古诗也常常描绘自然景观,通过对自然的描写来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感受。

最后,古诗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通过学习古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情感和思想。

与此同时,学习古诗也要注意一些技巧和方法。

首先,要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古诗往往言简意赅,通过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其次,要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古诗不仅在内容上有讲究,而且在诗句的排列和朗读上也有一定的要求。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课文原文】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莱花无处寻。

注释__________①[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②[疏疏]稀疏。

③[阴]树荫。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__________①[杂兴]随兴而写的诗,“兴”这里读xìng。

②[蛱蝶]蝴蝶的一种。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__________①[清平乐]词牌名,“乐”这里读yuè。

②[村居]词题。

③[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江西饶州闲居时写的。

饶州,古代属于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④[翁媪]老翁、老妇。

⑤[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wú。

【知识点1】我会写:宿:住宿寄宿宿舍宿敌风餐露宿徐:徐徐徐缓徐步清风徐来不疾不徐篱:篱笆竹篱茅舍寄人篱下疏:稀疏疏忽疏远疏导志大才疏杂:杂色杂事杂技夹杂人多手杂稀:稀疏稀客稀少稀有稀粥稀饭蜻:蜻蜓蜻蜓点水蜓:蜻蜓蜻蜓点水茅:茅草茅屋茅庐茅厕茅舍茅棚檐:屋檐房檐帽檐廊檐飞檐走璧翁:老翁渔翁翁婿主人翁塞翁失马锄:锄草锄田铁锄锄头锄奸赖:依赖抵赖诬赖赖账百无聊赖剥:剥削剥夺剥离盘剥生吞活剥多音字:宿:sù宿舍 xiǔ一宿 xiù星宿剥:bō剥削 bāo剥皮形近字:徐(徐缓)途(路途)篱(篱笆)离(离开)疏(疏远)蔬(蔬菜)蜻(蜻蜓)晴(晴朗)茅(茅屋)矛(矛盾)赖(依赖)懒(懒散)课外扩展:描写农家生活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都各司其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

01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Chapter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及成就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一生游历了很多地方,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的诗歌创作涉及山水、酒仙、人生等各个领域。

李白的诗歌风格奔放、意境开阔、语言生动,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创作背景及动机《望庐山瀑布》一诗是李白在游览庐山时,被壮观的瀑布景色所震撼,有感而发创作的。

《望天门山》一诗则是李白在乘船经过天门山时,被山势的险峻和江水的奔腾所感染,借景抒情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则是李白在黄鹤楼为好友孟浩然送行时创作的,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

02文本解读与赏析Chapter诗词内容概述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江雪》中,诗人运用“千山”、“万径”、“孤舟”、“独钓”等意象,描绘了一个幽静、寒冷的冰雪世界。

同时,通过“鸟飞绝”、“人踪灭”的对比,突出了渔翁的孤独和坚韧。

整首诗的画面简洁而富有意境,给人以清旷、凄寒的审美体验。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诗人通过对“苍山”、“白屋”、“柴门”、“犬吠”、“风雪”等意象的描绘,构成了一幅风雪夜归图。

诗中的自然意象和人文意象相互交织,共同营造了一种荒凉、孤寂的氛围,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在逆境中的坚韧和乐观精神。

《梅花》一诗中,诗人通过对“墙角”、“梅花”、“凌寒”、“独自开”、“暗香”等意象的描绘,赞美了梅花坚强和高洁的品格。

整首诗的画面清新、淡雅,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思考。

《江雪》表达了诗人在遭受打击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

诗中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是诗人自身的写照,体现了诗人在逆境中的孤独和坚韧。

同时,这首诗也引发了读者的共鸣,让人们感受到在困境中坚持信念和追求理想的重要性。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表达了诗人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诗中的“风雪夜归人”形象代表了那些在艰难环境中努力奋斗的人们,他们的坚韧和乐观精神激励着读者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基础教育】四年级第一课古诗三首下册

【基础教育】四年级第一课古诗三首下册

四年级第一课古诗三首下册1️⃣ 引言与背景介绍在四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第一课以“古诗三首”拉开了新学期的序幕,这不仅是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一次致敬,更是对孩子们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一次重要培养。

这三首古诗各具特色,既有描绘自然风光的佳作,也有抒发诗人情感的诗篇,通过学习,孩子们能够初步领略到古诗的韵味与魅力。

2️⃣ 古诗内容解析第一首:《绝句》(杜甫)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春日里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象。

首句“两个黄鹂鸣翠柳”,通过黄鹂的欢鸣和翠绿的柳枝,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次句“一行白鹭上青天”,则以白鹭的飞翔和广阔的蓝天,展现了自然的辽阔与高远。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则通过窗前的雪山和门前的船只,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世界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第二首:《春晓》(孟浩然)《春晓》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春日赞歌,诗人以清晨的梦境为起点,通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春日早晨的宁静与美好。

接着,“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则透露出诗人对春夜风雨的关切和对花落的无尽遐想,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细腻感受。

第三首:《静夜思》(李白)不同于前两首对春日景象的描绘,《静夜思》是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佳作。

诗人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开篇,通过明亮的月光和疑似的霜雪,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孤寂的夜晚氛围。

接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乡的深深思念,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3️⃣ 学习方法与教学建议朗读与背诵:鼓励孩子们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图画辅助:利用插图或引导孩子自己绘制古诗意境图,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

情境模拟: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古诗中的场景和情感。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诗人的其他作品或同类题材的古诗,拓宽孩子们的文学视野。

总之,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不仅是对孩子们语文能力的锻炼,更是对他们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熏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和谐融合
颔联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颈联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碧绿 尾联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轻轻的田螺
(772--846),字 乐天,晚年又号 香山居士,今河 南郑州人,我国 唐代伟大的现实 主义诗人,有 “诗魔”和“诗 王”之称。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唐代诗人, 被白居易称作“诗 豪”。他的许多作品, 立意新颖,思想深刻; 七言绝句受到民歌的 启发,写得明快清新, 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 色彩。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首联
青莲居士。纵情诗 酒,以诗著称于世。 与诗人杜甫合称 “李杜”,后人言 其书得自张旭,飘 然有仙气。传世之 作有《上阳台帖》 等。著有《李太白 集》。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 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 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淡凉的滋味, 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 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 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 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这首 诗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寂,在 大自然的怀抱里得到安慰的情景。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赞美祖国山河的词语
锦绣中华、山河壮丽、 大好河山、江山如画、 山明水秀、青山绿水、 风光旖旎、人间天堂…
面对着鸟飞尽,孤云去的寂寞,让诗人感到欣慰的是什么?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 面对着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 在诗人心中,此时的敬亭山 就像诗人的什么人?它会对 李白说些什么呢?
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 长江南岸, 为中国 第二大淡水湖,古称“云梦泽” 。跨湘鄂两 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水, 号称“八百里洞庭...现水面被分割为东洞庭 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三部分。 洞庭湖的风光极为秀丽,许多景点都是 国家级的风景区,如:岳阳楼、君山、杜甫墓、 杨么寨、铁经幢、屈子祠、跃龙塔、...面积 约3900平方公里,
哪些词体会到诗人的孤独?
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是李白。 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 李白的时候,他除了孤独, 还有什么?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状眼前之景,流露出孤独之感。天上众多 的鸟儿高飞远去,无影无踪了;连仅有的 一片孤云也不肯稍驻片刻,独自远远地飘 走了,山中显得格外幽静。在诗人看来, 世间万物都厌弃他,离他而去。“尽”、 “孤”、“独”、“闲”等词,表现了诗 人强烈的孤独感。这正是封建社会中许许 多多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 的士大夫所共有的精神面貌。
敬 亭 山 远 景
独坐敬亭山
结合注释:逐句说说诗意。 众鸟:鸟儿们 尽:消失 孤云:孤独的白云 独去闲:悠闲自在独自飘远
独坐敬亭山
李 白
众鸟高飞尽, 所有的鸟儿都向着高空飞散了, 孤云独去闲。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了。 相看两不厌,山和我互相对视而不感到厌倦, 只有敬亭山。这时,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
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不识( 庐山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故人西辞( 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 天门 )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朝辞( 白帝 )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欲把( 西湖 )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其他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单元内容:江山如画
学习要求:体会作者对山山 水水的热爱之情,并体会作 者是怎样用优美的词句表达 情意的。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独:独自一人。 敬亭山:山名。在今安徽省 宣州市郊外。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吾乃诗仙也!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