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抗凝PPT演示幻灯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到体外抗凝作用强于患者体内抗凝作用的效果。
36
肝素全身抗凝
负荷剂量2 000~5 000 IU,维持剂量500-2 000 IU/h 负荷剂量25~30 IU/kg,维持剂量5~10 IU/(kg·h) 每4~6 h监测APTT,调整普通肝素用量,以保证APTT维持在正常 值的1~1.4倍
37
推荐意见
30
重症患者抗凝的特点
• 对于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而言,大多数合并过度全身炎性反应, 尤其是在脓毒血症早期常常伴有内皮细胞损伤,导致凝血因子激 活,出现消耗性血小板减少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倾向。其次,部 分创伤,手术重症患者,往往合并严重活动性出血或出血倾向。 上述患者在需要行CRRT时,抗凝不当可能增加大出血和血栓形成 的风险,甚至危及生命。
• 15mg/h,静脉注射;治疗结束前 30~60 分钟停止追加。抗凝药 物的剂量依据患

• 者的凝血状态个体化调整;治疗时间越长,给予的追加剂量应逐
渐减少。
40
肝素抗凝操作
• 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 采用前稀释的患者,一般首剂 量 15~
• 20mg,追加剂量 5~10mg/h,静脉注射或持续性静脉输注(常 用);采用后稀释 的患者,一般首剂量 20~30mg,追加剂量 8~15mg/h,静脉注射或持续性静脉 输注(常用);治疗结束前 30~60min 停止追加。抗凝药物的剂量依据患者的凝 血状态个体 化调整;治疗时间越长,给予的追加剂量应逐渐减少。
34
肝素抗凝的优势
• 文献报道,UFH全身抗凝占所有抗凝方法的42.9% • 有拮抗剂 • 可靠的监测指标
35
普通肝素(UH)的优缺点
UH的最大优点是相关临床经验多,半衰期短,约为0.5-2h,有拮 抗剂,常规实验室检查能监测其作用,价钱便宜。
不利之处:个体之间差异很大,无法预测,容易引发出血。 肝素很少被滤器清除 • 选择普通肝素作为血液透析的抗凝剂,推荐在血滤器前给药以达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 监测抗凝活性 根据体重调整 骨质疏松 T1/2 鱼精蛋白中和
普通肝素 高
15-30% 强 强 1%
常规 需要
高 1-1.5h 可以
低分子肝素 低 90% 弱 弱 0.1%
非常规 需要 低 3-4h 部分
24
肝素与抗凝
• CRRT抗凝治疗的历史
25
CRRT抗凝治疗的目的
复合体存在
7
肝素的结构
8
肝素的发现及发展
• 1916 Mclean • 1937 大规模生产 • 1968 肝素通过AT发挥作用(肝素纯化、凝血瀑布) • 1976 只有部分肝素分子能与AT结合(30-50%) • 1976 抗IIa活性与肝素分子长度有关,抗Xa活性与
肝素分子长度无关 • 1976 LMWH发明 • 1981 特殊的戊糖序列四肝素与AT的结合位点
• 无活动性出血且基线凝血指标基本正常患者的RRT,可采用普通 肝素全身抗凝,并依据APTT或ACT调整剂量。(E级)
38
CRRT肝素抗凝的剂量和监测
APTT(s) <40
40.1~45 45.1~55 55.1~65
>65
负荷剂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000U 无 无 无 无
速率 增加200U/h 增加100U/h
12
肝素的抗凝机制
13
肝素的抗凝机制
14
肝素的特点
• 增强微血管的通透性 • 肝素和血小板相互作用 • 药理作用和药物清除都受糖链长度的影响
15
肝素的局限性
• 个体化差异大 • 反弹 • 骨质疏松症和血小板减少症(HIT) • 脂肪代谢紊乱
16
LMWH的作用特点
•作用机制来自于较低的结合力 •灭活Ⅱa的能力较差 •抗栓作用大于抗凝
31
理想抗凝剂
32
33
什么情况下选择肝素抗凝?
• 对于临床上没有出血性疾病的发生和风险;没有显著的脂代谢和 骨代谢的异常;血浆抗凝血酶III活性在50%以上;血小板数量、 血浆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 D一双聚体、纤维蛋白原定量正常或升高的患者,推荐选择普通 肝素作为血液透析的抗凝药物。
28
凝血状况的评估
• 无出血风险重症患者行CRRT时,可采用全身抗凝 • 高出血风险的患者,如存在活动性出血、血小板<60×109/L、
INR>2.0、APTT>60s或24 h内曾发生出血者在接受RRT治疗时, 应首先考虑局部抗凝
29
危重病患者的凝血状况的特殊性
• 脓毒血症患者凝血障碍特点与抗凝 • 创伤患者凝血障碍特点与抗凝
17
低分子肝素的作用机制-血液净化
• 无法同时与AT和凝血酶结合,因此对凝血酶的作用减弱 • 但与AT的结合力增强,从而可迅速灭活Xa • 保留了抗栓活性,且抗栓作用大于抗凝
18
戊糖序列
19
21
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抗Xa与抗IIa活性
22
肝素-低分子肝素作用比较
蛋白、内皮细胞、巨噬细胞 生物利用度 激活血小板 血小板4因子
26
CRRT中影响凝血的因素
• 自身的凝血病理生理变化 • 滤器膜材料及几何特性与凝血 • 血流速度与凝血 • 血路管理等其他因素与凝血
27
凝血状况的评估
(一)出血及血栓形成风险的评估
Swartz分级标准
危险度 极高危 高危 中危
低危
出血倾向 活动性出血
活动性出血停止或手术、创伤后<3d 活动性出血停止或手术、创伤后>3d而 <7d 活动性出血停止或手术、创伤后>7d
肝素与抗凝
李阳
1
血液中的抗凝物质
•丝氨酸蛋白抑制物 1、抗凝血酶(抗凝血酶Ⅲ) 2、HCⅡ 3、血浆肝素和肝素样物质???
•蛋白质C系统 •TFPI(主要抗凝物质) •肝素:正常人血浆中肝素的含量为0.1U/毫升
6
肝素是什么
• 因最初得自肝脏而得名 • 是分子量大小各异的一种硫酸化的葡萄糖胺聚糖的统称 • 肝素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肝、肺、肠黏膜中,多与蛋白质结合成
9
UFH与LMWH
•普通肝素(UFH): 分子量 3K-56K T1/2=1.0-2h
•低分子量肝素: 分子量 4.5K-5K T1/2=3-5h
10
肝素的抗凝机制
• 作为抗凝血酶的辅因子 • 刺激VEC释放TFPI
11
肝素的抗凝机制
•需要AT •加速AT活性 •与AT形成复合物
----《临床荟萃》 2004年4月5日 第19卷 第7期 胡大一
不变 减少50~100U/h 减少100~200U/h
APTT复查间隔 每6小时 每4小时 每6小时 每4小时 每4小时
39
肝素抗凝操作
• 1、普通肝素 采用前稀释的患者,一般首剂量 15~20mg,追 加剂量 5~
• • 10mg/h,静脉注射;采用后稀释的患者,一般首剂量 20~30mg,
追加剂量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