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说课PPT
《角的度量(二)》(说课课件)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角的度量(二)》(说课课件)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5fe40831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86.png)
1 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
2 运用多种感官,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 充分利用好多媒体白板辅助教学
说课完毕 谢谢大家
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角的度量(二)
演讲人姓名
教材分析
在本课时中,教材将引导学生进行发 豆芽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将学习如何 准备豆芽的发芽环境,并记录豆芽的 生长情况。接着,学生们将学习如何 将记录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 观察数据的变化趋势。教材还将介绍 一些常见的豆芽生长情况,例如豆芽 的生长速度、豆芽的重量变化等,以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变化过程。
教学目标
1
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
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
3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板画一些 特殊度数的角。
难点
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 殊度数的角。
教法学法
✓直观演示法 ✓引导观察法 ✓实践操作法
教法
学法
✓观察发现 ✓动手操作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情景导 入 引入新 课
探究新 知 认识平 移
学习迁 移 认识旋 转
闯关游戏 巩固新知
拓展升 华 回顾总 结
复习导入
数一数,比一比。(每个小角是10°)
>
∠1=( 70°)
∠2=( 60°)
探究新知
度量角的大小通常用量角器。
观察量角器,一认,说一说。
外圈刻度
内圈刻度
中心点 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
教材内容
本课内容主要是在上一课时的基础上, 通过更多的实例和练习,强化学生使 用量角器度量角的能力。教材会提供 一系列不同大小的角,让学生独立进 行度量,同时可能还会引入角的和、 差等简单计算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加深对角的度量概念的理 解。
《角的度量》PPT精品课件
![《角的度量》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ab5e583ee06eff9aff80722.png)
3
1、小小探索家 量一量,比一比:∠1和∠2哪个大?大多少?
1
2
小锦囊:
PPT课件
4
2 1
∠2>∠1
可是两个角究竟相差多少呢?
PPT课件
5
2、认识“度”、认识量角器
自学教材第40页,然后尝试完成以下问题。
(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并记录疑问)
(1)角的度量单位是( 度 ),可以用符号( ° )表示。 (2) 1°有多大?你能说说1°是怎么产生的吗? (3)度量角的工具叫( 量角器 )。你能说出它的各部分名 称吗?
PPT课件
11
量角的步骤:
50°
0
1、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 2、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3、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PPT课件
12
你还记得量角的步骤吗?
0
130°
总结“量角步骤”顺口溜
点对 点 ,线对 边 ,
然后再看 另一边 。
PPT课件
13
牢记“量角步骤”顺口溜
一个人负责找出身边的角,另 一个人量出它的大小。
选择二:
“我来画,你来量!”
一个人负责画出一个角,另一 个人量出它的大小。
PPT课件
21
3、我们一起看一看: 滑滑梯的角度一般在
40°~ 60 °最科学。
60°
P °~ 98 °为 佳。
PPT课件
23
4、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 了哪些新知识和新本领呢?
PPT课件
6
度是计量角的大小的单位。用符号 “°”来表示。比如:1°、10°
30°
10°
1°
角的度量精品ppt课件
![角的度量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863862b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fc.png)
角度的物理应用
力的分解
在物理中,力可以分解为水平分 力和垂直分力,这种分解可以通
过角度的测量和计算来实现。
运动学
运动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 一,涉及到速度、加速度等参数 的计算,而这些参数需要通过角 度和时间等参数来描述和计算。
电磁学
电磁学是物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 内容,涉及到电场、磁场等参数 的计算,而这些参数需要通过角 度和强度等参数来描述和计算。
一边重合,避免产生误差。
使用电子测角仪度量
电子测角仪是一种先进的测量 角度的仪器,可以快速准确地 测量角度。
测量步骤包括:将电子测角仪 放置在角上,调整测角仪的探 头使其与角的顶点对齐,然后 读取角度值。
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电子测 角仪需要定期校准,使用前需 要进行准备工作,如电源连接 、仪器调试等。
角度的日常生活应用
建筑学
在建筑学中,角度的测量和计算非常重要,例如确定坡度、垂直 度等参数,以及进行结构设计等。
车辆驾驶
车辆驾驶中需要对方向盘、后视镜等进行调整,这时就需要使用角 度的测量和计算,以确保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摄影
摄影中需要对相机进行角度的调整,以便拍摄出具有最佳视觉效果 的图片,这时就需要使用角度的测量和计算。
角的度量精品ppt课 件
汇报人:Βιβλιοθήκη 2023-11-29目录
CONTENTS
• 角的度量概述 • 角的度量方法 • 角的应用 • 角的度量注意事项 • 角的度量总结与展望 • 精品课件推荐
01
角的度量概述
什么是角
01
角是由两条射线或线段在一个端 点相交而形成的图形。
02
角可以看作是平面内的一条射线 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 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角的度量复习课件共54张PPT
![角的度量复习课件共5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0cd655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c6.png)
•
15、最终你相信什么就能成为什么。因为世界上最可怕的二个词,一个叫执着,一个叫认真,认真的人改变自己,执着的人改变命运。只要在路上,就没有到不了的地方。
•
16、你若坚持,定会发光,时间是所向披靡的武器,它能集腋成裘,也能聚沙成塔,将人生的不可能都变成可能。
•
17、人生,就要活得漂亮,走得铿锵。自己不奋斗,终归是摆设。无论你是谁,宁可做拼搏的失败者,也不要做安于现状的平凡人。
综合运用过关
1 线段 直线 射线
综合运用过关
1 线段 直线 射线
思维能力拓展
13
2 角 角的度量
基础知识达标
边 顶点
边
2 角 角的度量
基础知识达标
角
射 量角器
2 角 角的度量
基础知识达标
顶点 重合
度数
2 角 角的度量
基础知识达标
°
度 ∠2
2 角 角的度量
基础知识达标
×
×
2 角 角的度量
•
5、也许有些路好走是条捷径,也许有些路可以让你风光无限,也许有些路安稳又有后路,可是那些路的主角,都不是我。至少我会觉得,那些路不是自己想要的。
•
6、在别人肆意说你的时候,问问自己,到底怕不怕,输不输的起。不必害怕,不要后退,不须犹豫,难过的时候就一个人去看看这世界。多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已经为了梦
•
2、人生就有许多这样的奇迹,看似比登天还难的事,有时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其中的差别就在于非凡的信念。
•
3、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和成就,甚至一生。
•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不幸。
《角的度量》PPT课件
![《角的度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115460f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f2.png)
例1:比较48o22′13″与48.37o哪个大?
解: 0.37o = 60′×0.37=22.2 ′ 0.2 ′=60 ″×0.2=12 ″ 所以 0.37o = 22 ′+0.2 ′= 22 ′+12 ″ = 22 ′12 ″ 因为 22 ′12 ″< 22 ′13 ″
所以48.37o < 48o22′13″
4.∠α与∠β的度数分别是2m-67和68-m, 且∠α与∠β都是∠γ 的补角,那么
∠α与∠β的关系是( D ).
A.互余但不相等 C.相等但不互余
B.互为补角 D.互余且相等
作业
课本 P.12第3题 P.13第1题
1、53.37º=_5_3_º_2_2_′_1_2__〞; 24º12′36〞=__2_4_._2_1_º 90º-35º27′=5__4º_3_3_′。
2.下列各对图形一定是互为余角的是( B )
A
B
C
D
3.如果 ∠α= 20o ,那么的补角等于( D )
A. 20° B.70° C. 110°D.160°
2
图1
B C
2
果两个角的和是180°,那么这
图2
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 D
C
在图1、图2、图3中找出互余的角
和互补的角.
A
)
O
B
图3
1.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已知,如图
∠AOC= ∠ BOD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 ∠COE=90 °,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找出(1)互余的角;
C B
D 2
例3:一个角的补角是它的余角的3倍, 求这个角的度数.
解:设这个角是X o ,那么它的补角是(180- X o ) 余角是( 90- X o )根据题意,得 180- X =3( 90- X )
《角的度量》PPT课件
![《角的度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3c8072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6e.png)
角的大小与其边的长 度无关,只与边之间 的夹角有关。
02
CHAPTER
角的度量单位与换算
角的度量单位
度
角的大小可以用度(°)作为单位来度量,一个圆周被分成360等份,每一份称 为1度。
弧度
弧度(rad)是另一种角的度量单位,它是根据圆的半径来定义的。弧长等于半 径的弧所对的圆心角为1弧度。
度与弧度的换算
03
CHAPTER
角的度量方法
量角器的使用
量角器的构造
量角器是一种测量角度的专用工具, 由半圆形或圆形的刻度盘和固定臂组 成,刻度盘上标有度数。
使用方法
将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固 定臂与角的一条边重合,然后通过读 取刻度盘上的度数来确定角的大小。
角度的测量与标注
01
02
03
角度的概念
角度是由两条射线或线段 与它们的公共端点所组成 的图形,通常用度数来衡 量。
测量方法
使用量角器测量角度时, 需要注意刻度盘上的内外 圈度数,以及测量起点和 终点的位置。
标注方法
在几何图形中标注角度时 ,通常在角的内部或外部 靠近顶点处标上表示度数 的数字或字母。
特殊角的度量技巧
直角
平角
直角的度数为90度,可以使用量角器直接 测量,也可以通过其他已知角度推算得出 。
平角的度数为180度,相当于一条直线,可 以使用量角器测量,也可以通过两个直角 相加得到。
谢谢
平行线与交替内角
当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 所截,交替内角的度数相 等,这一性质在几何证明 中经常用到。
多边形的内角和
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 )×180°,其中n为多边形 的边数。
三角函数中的角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优秀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优秀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854c469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1d.png)
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构成旳图形叫做角。 复
习
回
边
忆
顶点 边
比一比
测量时要注意: 1、线段旳一种端点和零刻度线对齐; 2、线段要和直尺边重叠;
外圈刻度
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
刻度线
外圈0刻度线
中心点
0刻度线
内圈刻度 内圈0刻度线
• 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旳角
叫做一度角。记作 “ 1”°。
判断对错
这个角是30°
30°
√
判断对错
这个角是26 °
新
26°
知 探
×
索
判断对错
60°
新 知
×
这个角是60 °
探索Βιβλιοθήκη 判断对错这个角是30°
30°
新 知
√
探
索
判断对错
这个角是120°
120°
新 知
×
探
索
判断对错
这个角是60 °
60°
新
知 探
√
索
判断对错
90°
新 知
这个角是90 °
√
探
索
判断对错
这个角是130 °
130°
新
知 探
√
索
2、用量角器量下面旳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旳大小。
(1) (2)
用量角器量下面旳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旳大小。
(1)
45°
45°
你能发觉什么?
(2) 20°
90°
120°
角旳大小与角旳两边画 角旳大小,要看两条边张开旳 出旳长短没有关系。 大小,张开得越大,角越大。
∠4 = 36° ∠5 = 110°
《角的度量》第1课时课件
![《角的度量》第1课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443687b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c.png)
第1课时
角的组成
边 顶点
边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是角,这个点 是角的顶点,两条射线是角的边。
认识量角器
量角器外刻度
量角器内刻度
量
零 刻 度 线
角 器 的 中 心
零 刻 度 线
认识1°的角
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量。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 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
怎样量角的大小
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 零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 角的另一边在量角器上所对的刻度是多少,这个角就是多少度。
估一估,量一量。
估一估,量一量。
估一,量一量。
估一估,量一量。
这个多少度?
青岛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度量》复习说课教学课件
![青岛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度量》复习说课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a46eba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e3.png)
2
图1
B C
2
)1
A
O
B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那么这
图2
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 D
C
在图1、图2、图3中找出互余的角
和互补的角.
A
)
O
B
图3
1.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已知,如图
∠AOC= ∠ BOD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 ∠COE=90 °,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找出(1)互余的角;
C B
D 2
=2107/13//
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8.3 角的度量
学习目标:
1.认识度、分、秒,会进行它们之间的简单换算, 并会通过角度比较角的大小.
2.会用度数,计算两个角的和、差. 3.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会判断两个角的互余和
互补关系,探索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知识回顾
1、你记得角的单位吗?还会用量角器量角吗?
3
(2)互补的角; (3)相等的角.
A
4
1
O
E
(直角均除外)
(1) ∠1与∠3, ∠1与∠4, ∠1与∠3, ∠1与∠4;
(2) ∠1、 ∠2与∠AOD, ∠3、 ∠4与∠BOE;
(3) ∠1=∠2, ∠3= ∠4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角度的单位及进位关系 2、两个角的互余和互补关系 3、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3)(
1 8
) °等于多少分?
等于多少秒?
思考:1.46°应该换算成 °
′″
用度、分、秒表示: (1)16.24°= 16 ° 14 ′ 24 ″ (2)34.37°= 34 ° 22 ′ 12 ″
角的度量ppt课件
![角的度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b45d68a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2b.png)
为什么两个滑梯的体验感觉不一样呢?
靠着舒服的靠背角度
足球射门的角度
1
2
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相差多少呢?
直尺测量
2
1厘米
∠2是∠1的2倍多一点
用三角尺上的角测量
1
2
1
2
同一个角,用大小不同的角去测量,结果是不同的
小角测大角
用∠1测∠2
11
用∠1的一半测∠2(小角) 用∠1一半的一半∠2 (小小角)
11
1
1
比2个∠1多一些
比4个小角多一些
比9个小小角多一些
准确测量角的大小,需要有合适的角作为计量单位来测量
长度 面积 角
1度
1度
1度
度量角的工具诞生了——量角器
1度
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量角器的组成
外圈刻度 刻度线
内圈刻度
外圈0°刻度线
内圈0°刻度线
中心
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
另一条边在量角
60°器上所对的刻度
是60,这个角就 是60°。
读刻度
1
中心点与角 的顶点重合。
点重合
0°刻度线和角 的一条边重合。
边重合
怎样测量∠1的度数?
1
怎样测量∠2的度数?
量出下面两个角的度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角的边线太短如何测量?
差多少呢?
角的度量说课课件(共24张PPT)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角的度量说课课件(共24张PPT)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d846463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a9.png)
角的度量说课课件(共24张PPT)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共24张PPT)四年级上册一、教材与学情分析二、教法与学法三、说教学过程四、板书设计说课流程一、教材与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了直线、射线、知道了角是有两条射线组成的。
这节课是学生在此基础上认识量角器,进一步学习角的测量,会用度数来表示角的大小,更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跟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教材的主要内容是怎样学好角的度量,从学生在认识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从各种学习方向进行,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帮助他们学习空间的观念。
这样可以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周围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对角的度量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通过自主学习,观察,相互介绍来认识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了解角的计量单位。
2.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自主归纳出角的测量方法,并能运用量角器进行角的测量,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3. 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测量,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有关,而与边长的长短无关。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进行测量角的大小,会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自主归纳出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以及内外圈刻度线的认识。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带好量角器、三角板等。
二、教法与学法1、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自主探索法,同伴交流等方式来掌握测量角的技能。
3、动手操作法,通过画一画、比一比等亲身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容易达到在学生头脑建立各种角的表象。
从而加快学生对度量角的操作技能的形成目标。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探究新知展开讨论动手操作巩固内化课堂小结拓展延伸三、教学过程有始有终有始无终无始无终(打三种图形名称)(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什么叫角?2.角有()个顶点,()条边。
3.你会画角吗?角的画法经过一点可以画多少条射线?A.取其中的两条,它们组成了什么图形?你能说出这个图形的特征吗?请你画出一个角。
《角以及角的度量》PPT优秀课件
![《角以及角的度量》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06b9bf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5b.png)
(2) 16°59′15″.
解:(1)75°24′36″=75.41°
(2)16°59′15″=16.987 5°
2. 计算:(1) 70°56′-26°31′
(2) 90°-32°51′18″.
解:(1)70°56′-26°31′=44°25′ (2)90°-32°51′18″=57°8′42″
3 1°等于( C )
1. 如图所示. (1)写出能用一个字母表示的角; (2)写出以B为顶点的角; (3)图中共有几个角?(不包括平角和周角)
解:(1)∠A,∠C. (2)∠ABC,∠ABD,∠CBD. (3)共有9个角.
2. 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1与∠AOB表示同一个角 B.∠AOC也可用∠O来表示 C.图中共有三个角:∠AOB、∠AOC、∠BOC D.∠β表示的是∠BOC
0.2′ = 60"×0.2 = 12". 所以57. 32°=57°19′12".
总结
注意度、分、秒是六十进制.
例4 将 10°6′36" 用度表示.
解:先把36" 化为分,
36″=
1 60
×36=0.6′
,6′
+0.6′
=
6.6′.
再把6.6' 化为度,
3.6′=
1 60
×6.6=0.11°,
问 题(二)
你能举出几个在现实生活中反映角是由一条 射线绕其端点旋转而成的例子吗?
定义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 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如图,点O是角的顶点,射线OA和OB是角的边. 角 可以看做一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 成的图形.
《角的认识和角的度量》(课件)-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共39张PPT)
![《角的认识和角的度量》(课件)-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共3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331896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ff.png)
(3)如下图,测量角的工具是把半圆平均分成( 180 )份,其中1份所对的角是(1度 ),记作( 1° )。请 在下图中填出各部分名称。
中心 0°刻度线
知识点 2 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2.量一量,填一填。
70°
用量角器量角,把量角器的( 中心 )与角的顶点 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 重合 ),另一条 边所对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 度数 )。
C.无数
知识点 2 数角的方法
4.数一数,填一填。 (1)图中一共有( 10 )个角。 (2)数角时,先看一共有( 4 )个基本
角,再列式:( 4 )+( 3 )+ ( 2 )+( 1 )=( 10 )个。
提升点 1 数平面图形中的角
5.数一数,下列各图中分别有多少个角? (1)下图中一共有( 8 )个角。
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 1° 其中每1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
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作了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探索新知
外圈刻度
仔细视察,量角器上有什么? 刻度线
中心 0°刻度线 0°刻度线
内圈刻度
探索新知
0 0
外圈刻度
内圈刻度 中心
0度刻度线
探索新知
小组讨论: 怎样测量下面这个角的度数?
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一对应: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 ,就是 这个角的度数。
课后作业
作 业 请完成教材 “做一做” 第1题,练习七第2题、第 3题。
知识点 1 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和量角器
1.填一填。 (1)角的度量单位是( 度 ),用符号( °)表示。 (2)测量角的大小,要用( 量角器 )。
探索新知
角 • 我是一个小小角 • 一个顶点两条边 • 想知我的大与小 • 要看张口不看边
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四年级上《角的度量》说课课件(共22张PPT)
![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四年级上《角的度量》说课课件(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f7f86a4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e1.png)
说教学反思
这节课数学概念比较多,如中心、0°刻度线、内圈刻度、 外圈刻度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的概念。量角的方 法操作程序复杂,尤其是对动手经验不足的四年级学生 来说,是一次挑战。度量不角的同度方量(位一的)角时,到底是读内 圈刻度还是读外圈刻度对学生来说更加困难,所以教师 在梳理量角步骤的过程中,提炼出了12个字的量角方法: 点点重合,线边重合,读准刻度。学生明确了相应的方 法步骤,再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就能熟练掌握量角的技 能。
❖六、说教学过程
一、借助问题,统一认知
这是什么图形?它们谁大谁小呢?
1
一、借助问题,统一认知
下面两个角哪个大? 大多少? 要知道大多少就得准确测量。
3
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应该用一个合适的角 作单位来量。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量角器是把半圆分成 180等份制成的。
◆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 ◆将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 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 记作1°。
谢谢观看!
重合;
3.边重合 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
重__合__;
4.读度数 从零__刻__度__线__开始数,角的另
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 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1.看量角器上的刻度,填出每个角的度数。
[选自教材P41页 做一做 第1题]
( 50°)
( 55°)
易与错哪点一:圈用的两量0°次角刻读器度度量线数角重,时合零要,刻分读度清数线内时位圈就置刻读相度那同和一吗外圈?圈读的刻法数度有。,什角么的不起同始呢边?
义务教育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 说课
目录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准备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完成“做一做”第二题、第三题, 动手用量角器量一量下面各个角的度数 和三角板的度数。 2、小组活动,动手,动脑,用一副三 角板制作各种各样的角。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让学生自己说说,通过今天的学 习,你们学会了什么?
四、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边 顶点
零线对一边
中心对顶点
对边看度数
边
内外要分辨
外刻度
90 °刻度线
中心点 内刻度
零刻度线
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 1° ” 。 角叫做 一度角 。记作 “
量角器
1°
2.观察量角器,找出常见角的大小
在第一段的时候,学生已经学习了直角,因此先让学 生观察90°的大小,并体会到与直角相联系,得出直 角就是90°。之后再让学生相互之间找一找60°120° 180°有多大。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进行测 量角的大小,会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自主归纳出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 以及内外圈刻度线的认识。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带好量角器、三角板等。
二、教法与学法
1、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兴 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自主探索法,同伴交流等方式来掌握测量 角的技能。 3、动手操作法,通过画一画、比一比等亲身 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容易达到在学 生头脑建立各种角的表象。从而加快学生对度量 角的操作技能的形成目标。
2
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并进一步推进说说哪个角大多少。让学生回顾第一 段所学的知识——角的大小跟两边长短无关。(板 书:角的度量)
(二)探究新知,展开讨论 外刻度 1.认识量角器
先让学生自学课本P37页,给予提示。与此同时, 教师出示PPT演示,并加以辅助和完善学生的知识, 知道量角器是测量角的大小的工具,计量单位用符 号表示“°”。
三、教学过程 创 设 情 境 引 入 新 课
探 究 新 知 展 开 讨 论 动 手 操 作 巩 固 内 化
பைடு நூலகம்
课 堂 小 结 拓 展 延 伸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说说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边
顶点 边
1.复习角的各部分名称 请学生来说说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下面两个角中,哪个角大?为什么?
1 2.创设情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四年级上册
说课人:韩 咏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说 课 流 程
二、教法与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册的时候初步认识了角, 知道了角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也已经初步感知 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角的边 长的长短无关。同时在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学 生也学习了直线、射线、知道了角是有两条射线 组成的。这节课是学生在此基础上认识量角器, 进一步学习角的测量,会用度数来表示角的大小, 更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 跟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90°
180°
120°
60°
怎样测量下面两个角的度数?
1
3.学生自主探索角的测量方法。
2
先小组间进行讨论,如何测量角1与角2的度数。之后 再组内交流,得出测量角的方法。这一环节我主要是 让学生学习量角器的测量方法,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同时通过小组派代表汇报,集体评价,突破了教学的 难点。
(三)动手操作,巩固内化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主学习,观察,相互介绍来认识量角器各部 分的名称,了解角的计量单位。 2.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自主归纳出角的测量方 法,并能运用量角器进行角的测量,正确读出角的 度数。 3. 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测量,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 跟角的两边叉开有关,而与边长的长短无关。
教学重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