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作业(答案)

合集下载

第六章时间序列作业试题及答案 (2)

第六章时间序列作业试题及答案 (2)

第六章动态数列一、判断题二、1.若将某地区社会商品库存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属于时期数列。

()三、2.定基发展速度反映了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反映了现象比前一期的增长程度。

()四、3.平均增长速度不是根据各期环比增长速度直接求得的,而是根据平均发展速度计算的。

()五、4.用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只取决于最初发展水平和最末发展水平,与中间各期发展水平无关。

()六、5.平均发展速度是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也是一种序时平均数。

()1、×2、×3、√4、√5、√。

七、单项选择题八、1.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九、 A.几何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简单算术平均法 D.首末折半法十、2.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

AHA12GAGGAGAGGAFFFFAFAF十一、 A.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 B.工业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十二、 C.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数列 D.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十三、 3.已知某企业1月、2月、3月、4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190人、195人、193人和201人。

则该企业一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的计算方法为()。

十四、十五、AHA12GAGGAGAGGAFFFFAFAF4.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

A、环比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 D.环比增长速度5.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A.(102%×105%×108%×107%)-100%B.102%×105%×108%×107%C.2%×5%×8%×7%D.(2%×5%×8%×7%)-100%6.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的关系是()。

中学生认知与学习习题作业-第六章学习动机第二节习题作业和参考答案

中学生认知与学习习题作业-第六章学习动机第二节习题作业和参考答案

第六章学习动机第二节习题作业一、名词解释1.强化2.正强化3.负强化4.强化的依随性强5.普雷马克原理6.固定时间间隔强化7.变化时间间隔强化8.固定比率强化9.变化比率强化10.认知好奇心11.成就动机12.归因13.习得性无力感14.自我效能感二、填空题1.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强调对学习的外部控制,认为 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

2.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 曾在特制的实验箱内研究了白鼠的学习。

3.强化程序可以分为 和 两大类。

4.根据强化与反应次数之间的关系,可将部分强化分为 和 。

5.人类在婴幼儿时期通常以三种方式的探究活动来表现他们的好奇心,这三种方式是:感官探究、 和 。

6.认知的好奇心分为 和 。

7.阿特金森认为,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 ,一类是。

8.成就动机的测量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另一类为。

9.海德在其提出的归因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的原因可分为 和 。

10.罗特根据“控制的位置”把人划分成“ ”和“ ”。

11.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的个体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是 ,该现象最初由 通过实验发现。

三、判断下列各陈述的正误并说明理由1.负强化也叫消极强化是指当某一刺激消除或避免时所产生的行为降低的效果。

2.外部强化能提高动机水平,所以是万能的,应在实践中极力推崇。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的求知的需要属于基本需要。

4.维纳(Weiner,B)对成就行为的归因理论的研究影响最大,具有代表性。

5.根据无力感的归因理论。

外部归因会产生个人的无力感。

四、简答题1.根据实验说明外部强化的副作用。

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3.简述认知好奇心产生的条件和类型4.简单介绍“感觉剥夺实验”5.简述维纳的成就行为的归因理论6.简述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强化是指在行为发生频率或持续时间上的增加。

2.正强化也叫积极强化是指当某一刺激出现时所产生的行为增强的效果。

软件工程第6章-课后作业参考(附答案)

软件工程第6章-课后作业参考(附答案)

软件⼯程第6章-课后作业参考(附答案)第六章作业题参考答案3.画出下列伪码程序的程序流程图和盒图: STARTIF p THENWHILE q DO f END DO ELSEBLOCK g nEND BLOCK END IF STOP 答:(1)流程图如图6-1所⽰:图6-1从伪码变成的程序流程图(2)该程序的盒图如图6-2所⽰:图6-2 从伪码变成的程序盒图4.下图给出的程序流程图代表⼀个⾮结构化的程序,请问:(1)为什么说它是⾮结构化的?(2)设计⼀个等价的结构化程序。

(3)在(2)题的设计中你使⽤附加的标志变量flag吗?若没⽤,请再设计⼀个使⽤flag 的程序;若⽤了,再设计⼀个不⽤flag 的程序。

答:(1)通常所说的结构化程序,是按照狭义的结构程序的定义衡量,符合定义规定的程序。

图⽰的程序的循环控制结构有两个出⼝,显然不符合狭义的结构程序的定义,因此是⾮结构化的程序。

(2)使⽤附加的标志变量flag,⾄少有两种⽅法可以把该程序改造为等价的结构化程序,图6-3描绘了等价的结构化程序的盒图。

(a)解法1(b)解法2图6-3 与该图等价的结构化程序(⽤flag)(3)不使⽤flag把该程序改造为等价的结构化程序的⽅法如图6-4所⽰。

图6-4 与该图等价的结构化程序(不⽤flag)8.画出下列伪码程序的流图,计算它的环形复杂度。

你觉得这个程序的逻辑有什么问题吗?C EXAMPLELOOP:DO WHILE X>0A=B+1IF A>10THEN X=AELSE Y=ZEND IFIF Y<5THEN PRINT X,YELSE IF Y=2THEN GOTO LOOPELSE C=3END IFEND IFG=H+REND DOIF F>0THEN PRINT GELSE PRINT KEND IFSTOP答:(1)该伪码的流程图如图6-8所⽰:图6-8 程序流程图根据该程序流程图,可得该程序流图如图6-9所⽰:图6-9 程序流图环形复杂度V(G)=流图中的区域数=流图中判定结点数⽬+1=6+1=7 (判定结点为:1、3、6、8、10、11)(2)该算法问题在于控制最外层循环的变量Z不仅没有经过初始化,并且在该循环内部没有任何有可能该变Z的语句。

第六章 机械波作业及答案

第六章 机械波作业及答案

第六章 机械波作业及答案一、选择题1.频率为500Hz 的波,其波速为3601-⋅s m ,在同一波线上位相差为 60的两点的距离为 [ ](A );24.0m (B );48.0m (C );36.0m (D );12.0m2、一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3cos(1.0SI x t y πππ+-=,0=t 时刻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则 [ ](A)O 点的振幅为m 1.0-; (B) 波长为m 3;(C) a,b 两点间位相差为2π; (D) 波速为19-⋅s m .3、图为沿x 轴负方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在t = 0时刻的波形.若波的表达式以余弦函数表示,则O 点处质点振动的初相为 [ ](A) 0. (B)π21. (C) π. (D) π23.4、一平面简谐波沿Ox 轴正方向传播,t = 0 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则P 处介质质点的振动方程是 [ ](A))314cos(10.0π+π=t y P (SI).(B) )314cos(10.0π-π=t y P (SI).xyOu(C) )312cos(10.0π+π=t y P (SI).(D) )612cos(10.0π+π=t y P (SI).5、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已知 x = x 0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0cos()y A t ωϕ=+.若波速为u ,则此波的表达式为 (A) 00cos{[()/]}y A t x x u ωϕ=--+. (B) 00cos{[()/]}y A t x x u ωϕ=--+.(C) 00cos{[()/]}y A t x x u ωϕ=--+.(D) 00cos{[()/]}y A t x x u ωϕ=+-+. [ ]6、如图所示,S 1和S 2为两相干波源,它们的振动方向均垂直于图面,发出波长为λ 的简谐波,P 点是两列波相遇区域中的一点,已知 λ21=P S ,λ2.22=P S , 两列波在P 点发生相消干涉.若S 1的振动方程为 )212cos(1π+π=t A y ,则S 2的振动方程为 [ ](A) )212cos(2π-π=t A y . (B) )2cos(2π-π=t A y .(C))212cos(2π+π=t A y . (D))1.02cos(22π-π=t A y .二、计算题1 、已知一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为 )37.0125cos(25.0x t y -= (SI) (1) 分别求x 1 = 10 m ,x 2 = 25 m 两点处质点的振动方程;(2) 求x 1,x 2两点间的振动相位差;2、某质点作简谐振动,周期为2 s ,振幅为0.06 m ,t = 0 时刻,质点恰好处在负向最大位移处,求S(1) 该质点的振动方程;(2) 此振动以波速u = 2 m/s 沿x 轴正方向传播时,形成的一维简谐波的波动表达式,(以该质点的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3) 该波的波长.3、一列平面简谐波在媒质中以波速u = 5 m/s 沿x 轴正向传播,原点O 处质元的振动曲线如图所示.(1) 求解并画出x = 25 m 处质元的振动曲线. (2) 求解并画出t = 3 s 时的波形曲线.4.一横波方程为 )(2cosx ut A y -π=λ, 式中A = 0.01 m ,λ = 0.2 m ,u = 25 m/s ,求t = 0.1 s 时在x = 2 m 处质点振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6 一平面简谐波0=t 时的波形如图所示,且向右传播,波速为,2001-⋅=s m u ,试求 (1)o 点的振动表达式; (2)波的表达式;(3)m x 3=处的P 点振动表达式。

第六章维生素和辅酶(作业答案)

第六章维生素和辅酶(作业答案)

第六章维生素和辅酶(作业答案)一、名词解释1.维生素(vitamin):是一类动物本身不能合成,但对动物生长和健康又是必需的有机物,所以必需从食物中获得。

许多辅酶都是由维生素衍生的。

2.水溶性维生素(water-soluble vitamin):一类能溶于水的有机营养分子。

其中包括在酶的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的B族维生素以及抗坏血酸(维生素C)等。

3.脂溶性维生素(lipid vitamin):由长的碳氢链或稠环组成的聚戊二烯化合物。

脂溶性维生素包括A,D,E,和K,这类维生素能被动物贮存。

二、填空题1.维生素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长所必需的一类微量_有机物质。

主要作用是作为_ 辅酶_的组分参与体内代谢。

2.根据维生素的溶解_性质,可将维生素分为两类,即_水溶性维生素和_脂溶性维生素。

3.维生素A的活性形式是_11-顺视黄醛,可与视蛋白组成视紫红质,后者是维持暗视觉所必需的。

4.维生素D在体内的主要作用是调节钙磷代谢,与骨骼生长有关。

5.维生素B5(PP)是吡啶衍生物,有烟酸,烟酰胺两种形式,其辅酶形式是 NAD+与NADP+,作为脱氢酶的辅酶,起递氢作用。

6.维生素在体内的活性形式有两种,即黄素单核苷酸FMN 和黄素腺嘌呤二苷酸FAD ,它们是体内氧化还原酶,在生物氧化过程中起着传递氢体的作用。

7.嘧啶;噻唑;亚甲基;TPP;脱羧酶;转酮酶8.二甲基异咯嗪基;核糖醇基;1,10位氮9.丁酸衍生物;β-丙氨酸;酰胺键;巯基乙胺;焦磷酸;3’-AMP;CoA;酰化;酰基10.尿素;噻吩;戊酸侧链;羧化酶;CO211.金属元素;咕啉环;核苷酸;5’-脱氧腺苷钴胺素;甲基钴胺素12.羟化;解毒三、单选题1.(B) CoQ不属于维生素,CoA是维生素B3的衍生物,NADP是维生素B5(PP)的衍生物,FMN是维生素B2的衍生物。

2.(E)肠道细菌可以合成维生素K,但不能合成维生素A、C、D、E3.(C)很多辅酶不包含维生素组分,如CoQ等。

5 第六章 酶学作业及答案

5 第六章 酶学作业及答案

班级学号姓名第六章酶学作业一.选择1.下列对酶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所有的蛋白质都是酶;B.所有的酶均以有机化合物作为底物C.所有的酶均需特异的辅助因子;D.所有的酶对其底物都是有绝对特异性E.少数RNA具有酶一样的催化活性2. 以下哪项不是酶的特点A.多数酶是细胞制造的蛋白质;B.易受pH,温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C.只能加速反应,不改变反应平衡点;D.催化效率极高;E.有高度特异性3.结合酶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才有活性A. 酶蛋白单独存在B.辅酶单独存在;C.亚基单独存在D.全酶形式存在;E.有激动剂存在4.下列哪种辅酶中不含核苷酸A.FAD B.FMN C.FH4 D.NADP+E.CoASH5.340nm紫外光有吸收特性的辅酶是A.FADH2 B.NAD+ C.FMN D.TPP E.NADH6.辅酶的作用机理主要在于A.维持酶蛋白的空间构象;B.构成酶的活性中心;C.在酶与底物的结合中起桥梁作用D.在酶促反应中起运载体的作用;E.辅酶为小分子物质有利于酶在介质中发挥酶促作用7.下列哪种酶含辅助因子Cu2+A.黄嘌呤氧化酶B.细胞色素氧化酶C.过氧化氢酶D.脲酶E.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8.酶保持催化活性,必须A.酶分子完整无缺B.有酶分子上所有化学基团存在C.有金属离于参加D.有辅酶参加E.有活性中心及其必需基团9.酶催化作用所必需的基团是指A.维持酶一级结构所必需的基团B.位于活性中心以内或以外的,维持酶活性所必需的基团C.酶的亚基结合所必需的基团D.维持分子构象所必需的基团E.构成全酶分子所有必需的基团10.酶分子中使底物转变为产物的基团称为A.结合基团B.催化基团C.碱性基团D.酸性基团E.疏水基团11.胰蛋白酶原的激活是由其N-端切除A.2肽B.4肽C.6肽D.8肽E.10肽12.有关同工酶的正确叙述是A.不同组织中同工酶谱不同B.同工酶对同种底物亲和力相同C.同工酶的一级结构一定相同D.组成同工酶的亚基一定相同E.组成同工酶的亚基一定不同13.含LDH5丰富的组织是A,肝组织B.心肌C.红细胞D.肾组织E.脑组织14.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是由H、M亚基组成的A.二聚体B.三聚体C.四聚体D.五聚体E.六聚体15.关于变构酶的结构特点的错误叙述A.有多个亚基组成B.有与底物结合的部位C.有与变构剂结合的部位D.催化部位与别构部位都处于同一亚基上E.催化部位与别构部位既可处于同一亚基,也可处于不同亚墓上16.关于变构剂的错误叙述是A.可与酶分子上别构部位结合B.可使酶与底物亲和力增强C.可使酶与底物亲和力降低D.可使酶分子的空间构象改变E.无以上作用17.关于酶促反应特点的错误描述是A酶能加速化学反应B.酶在生物体内催化的反应都是不可逆的C酶在反应前后无质和量的变化D酶对所催化的反应有选择性E能缩短化学反应到达反应平衡的时间18.在形成酶-底物复合物时A.酶的构象和底物构象都发生变化B.主要是酶的构象发生变化C.主要是底物的构象发生变化D.主要是辅酶的构象发生变化E.酶和底物构象都不发生变化19.其他因素不变,改变底物的浓度时A.反应初速度成比例改变B.反应速度成比例下降C.反应速度成比例增加D.反应速度先慢后快E.反应速度不变20.在酶浓度不变的条件下,以反应速度V-对底物[S]作图,其图像为:A.直线B.S形曲线C.矩形双曲线D.抛物线E.钟罩形曲线21.底物浓度达到饱和后,再增加底物浓度A.反应速度随底物增加而加快B.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酶逐渐失活C.酶的结合部位全部被底物占据,反应速度不再增加D.增加抑制剂,反应速度反而加快E.形成酶-底物复合体增加22.Km是A.饱和底物浓度时的反应速度B.是最大反应速度时的底物浓度C.饱和底物浓度50%时的反应速度D.50%最大反应速度时的底物浓度E.降低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23.酶的Km值大小与A.酶性质有关B.酶浓度有关C.酶作用温度有关D.酶作用时间有关E.酶的最适pH有关25.能使唾液淀粉酶活性增强的离子是A.氯离子B.锌离子C.碳酸氢根离子D.铜离子E.锰离于26.各种酶都具有最适PH,其特点是A.最适pH一般即为该酶的等电点B.最适pH时该酶活性中心的可解离基团都处于最适反应状态C.最适pH时酶分子的活性通常较低D.大多数酶活性的最适州曲线为抛物线形E.在生理条件下同一细胞酶的最适pH均相同27.属于不可逆性抑制作用的抑制剂是A.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B.EDTA对金属活化酶类的抑制作用C.磺胺药类对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抑制作用D.麦芽糖对淀粉酶水解淀粉的抑制作用E.反应产物对酶的反馈抑制28.对可逆性抑制剂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使酶变性失恬的抑制剂B.抑制剂与酶是共价键相结合C.抑制剂与酶是非共价健结合D.抑制剂与酶结合后用透析等物理方法不能解除抑制E.可逆性抑制剂即指竞争性抑制29.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是A.反馈抑制B.非竞争抑制C.竞争性抑制D.非特异性抑制E.反竞争性抑制30.反竞争性抑制剂具有下列哪一种动力学效应A.使Km值升高,Vmax不变B.使Km值降低Vmax不变C.使Km值不变,Vmax升高D.使Km值不变Vmax降低E.使Km值和Vmax均降低31.酶活性是指A.酶所催化的反应B.酶与底物的结合力C.酶自身的变化D.无活性的酶转变成有活性的酶E.酶的催化能力32.纯化酶制剂时,酶纯度的主要指标是A.蛋白质浓度B.酶量C.酶的总活性D.酸的比活性E.酶的理化性质33.有关酶的以下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同工酶是一组功能与结构相同的酶B.诱导酶是指细胞中固有而含量又多的酶C.在酶的活性中心中只有侧链带电荷的氨基酸直接参与酶的催化反应D.酶催化反应初速度取决于酶的浓度E.非竞争性抑制剂只能改变酶促反应V,而不改变该酶Km值34.酶的活性中心是指:A.酶分子上含有必需基团的肽段B.酶分子与底物结合的部位C.酶分子与辅酶结合的部位D.酶分子发挥催化作用的关键性结构区35.酶催化作用对能量的影响在于:A.增加产物能量水平B.降低活化能C.降低反应物能量水平D.降低反应的自由能E.增加活化能36.竞争性抑制剂作用特点是:A.与酶的底物竞争激活剂B.与酶的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C.与酶的底物竞争酶的辅基D.与酶的底物竞争酶的必需基团;E.与酶的底物竞争酶的变构剂37.竞争性可逆抑制剂抑制程度与下列那种因素无关:A作用时间;B抑制剂浓度;C底物浓度;D酶与抑制剂的亲和力的大小;E酶与底物的亲和力的大小38.哪一种情况可用增加[S]的方法减轻抑制程度:A.不可逆抑制作用B.竞争性可逆抑制作用C.非竞争性可逆抑制作用D.反竞争性可逆抑制作用E.无法确定39.酶的竞争性可逆抑制剂可以使:A.Vmax减小,Km减小;B.Vmax增加,Km增加;C.Vmax不变,Km增加;D.Vmax不变,Km减小;E.Vmax减小,Km增加40.下列常见抑制剂中,除哪个外都是不可逆抑制剂:A 有机磷化合物B 有机汞化合物C 有机砷化合物D 氰化物E 磺胺类药物41.酶的活化和去活化循环中,酶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位点通常在酶的哪一种氨基酸残基上:A.天冬氨酸B.脯氨酸C.赖氨酸D.丝氨酸E.甘氨酸42.在生理条件下,下列哪种基团既可以作为H+的受体,也可以作为H+的供体:A.His的咪唑基B.Lys的ε氨基C.Arg的胍基D.Cys的巯基E.Trp的吲哚基43.对于下列哪种抑制作用,抑制程度为50%时,[I]=Ki :A不可逆抑制作用;B竞争性可逆抑制作用;C非竞争性可逆抑制作用;D反竞争性可逆抑制作用;E无法确定44.下列辅酶中的哪个不是来自于维生素:A.CoA;B.CoQ;C.PLPD;.FH2;E.FMN45.下列叙述中哪一种是正确的:A.所有的辅酶都包含维生素组分;B.所有的维生素都可以作为辅酶或辅酶的组分C.所有的B族维生素都可以作为辅酶或辅酶的组分;D.只有B族维生素可以作为辅酶或辅酶的组分46.多食糖类需补充:A.维生素B1;B.维生素B2;C.维生素B5;D.维生素B6;E.维生素B7 47.多食肉类,需补充:A.维生素B1;B.维生素B2;C.维生素B5;D.维生素B6;E.维生素B7 48.以玉米为主食,容易导致下列哪种维生素的缺乏:A.维生素B1;B.维生素B2;C.维生素B5;D.维生素B6;E.维生素B749.下列化合物中除哪个外,常作为能量合剂使用:A.CoA;B.ATP;C.胰岛素;D.生物素50.下列化合物中哪个不含环状结构:A.叶酸B.泛酸C.烟酸D.生物素E.核黄素51.下列化合物中哪个不含腺苷酸组分:A.CoA;B.FMN;C.FAD;D.NAD+;E.NADP+52.需要维生素B6作为辅酶的氨基酸反应有:A成盐、成酯和转氨;B成酰氯反应;C烷基化反应;D成酯、转氨和脱羧;E转氨、脱羧和消旋二.判断( )1. 酶实际上催化所有生物学上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

数据结构 第六章 树和二叉树作业及答案

数据结构 第六章 树和二叉树作业及答案

第六章树和二叉树作业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 一棵二叉树的顺序存储情况如下:树中,度为2的结点数为( C )。

A.1 B.2 C.3 D.42. 一棵“完全二叉树”结点数为25,高度为(B )。

A.4 B.5 C.6 D.不确定3.下列说法中,(B )是正确的。

A. 二叉树就是度为2的树B. 二叉树中不存在度大于2的结点C. 二叉树是有序树D. 二叉树中每个结点的度均为24.一棵二叉树的前序遍历序列为ABCDEFG,它的中序遍历序列可能是(B )。

A. CABDEFGB. BCDAEFGC. DACEFBGD. ADBCFEG5.线索二叉树中的线索指的是(C )。

A.左孩子 B.遍历 C.指针 D.标志6. 建立线索二叉树的目的是(A )。

A. 方便查找某结点的前驱或后继B. 方便二叉树的插入与删除C. 方便查找某结点的双亲D. 使二叉树的遍历结果唯一7. 有 D )示意。

A.B.C.D.8. 一颗有2046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第10层上共有(B )个结点。

A. 511B. 512C. 1023D. 10249. 一棵完全二叉树一定是一棵(A )。

A. 平衡二叉树B. 二叉排序树C. 堆D. 哈夫曼树10.某二叉树的中序遍历序列和后序遍历序列正好相反,则该二叉树一定是( C )的二叉树。

A .空或只有一个结点B .高度等于其结点数C .任一结点无左孩子D .任一结点无右孩子11.一棵二叉树的顺序存储情况如下: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A B C D E 0 F 0 0 G H 0 0 0 X结点D 的左孩子结点为( D )。

A .EB .C C .FD .没有12.一棵“完全二叉树”结点数为25,高度为( B )。

A .4B .5C .6D .不确定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18分)。

1. 树的路径长度:是从树根到每个结点的路径长度之和。

对结点数相同的树来说,路径长度最短的是 完全 二叉树。

离散数学 尹宝林版 第6章作业答案

离散数学 尹宝林版 第6章作业答案

第六章习题答案2. 设P = {< 1, 2 >, < 2, 4 >, < 3, 3 >},Q = {< 1, 3 >, < 2, 4 >, < 4, 2 >}找出P⋃Q, P⋂Q, dom(P), dom(Q), ran(P)及ran(Q),并证明:dom(P ⋃ Q) = dom(P) ⋃ dom(Q)ran(P⋂ Q) ⊆ ran(P) ⋂ ran(Q)解P ⋃ Q ={< 1, 2 >, < 2, 4 >, < 3, 3 >, < 1, 3 >, < 4, 2 >},P ⋂ Q ={< 2, 4 >}dom(P)={1, 2, 3},dom(Q)= {1, 2, 4},ran(P) = {2, 3, 4},ran(Q) = {2, 3, 4}。

x∈ dom(P⋃Q)⇔∃y (< x, y > ∈ P ⋃ Q)⇔∃y (< x, y > ∈ P∨ < x, y > ∈ Q)⇔∃y (< x, y > ∈ P) ∨∃y (< x, y > ∈ Q)⇔ x∈ dom(P) ∨ x∈ dom(Q)⇔ x∈ dom(P) ⋃ dom(Q)y∈ ran(P⋂ Q)⇔∃x (< x, y > ∈ P⋂Q)⇔∃x (< x, y > ∈ P ∧ < x, y > ∈ Q)⇒∃x (< x, y > ∈ P) ∧∃x (< x, y > ∈ Q)⇔y∈ ran(P) ∧ y∈ ran(Q)⇔y∈ ran(P) ⋂ ran(Q)如上例,ran(P⋂ Q) = {4}⊂ {2, 3, 4} = ran(P) ⋂ ran(Q)3. 若关系R和S自反的,对称的和传递的,证明:R⋂S也是自反的,对称的和传递的。

(完整版)第六章销售与收款核算与管理作业答案

(完整版)第六章销售与收款核算与管理作业答案

销售与收款核算与管理一、名词解释1. 销售与收款子系统: 是适用于各类工业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往来账款和销售业务管理及核算的会计电算化子系统,是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此子系统中完成对销售与收款管理业务流程的全面管理工作, 就是从客户资料、报价单、销售合同及销售发票的输入到实现销售、收到货款的全过程进行管理。

其中经过销售报价、销售合同签订、销售开票、销售收款、销售退货等活动。

2. 客户付款条件: 由现金折扣比率和最长的信用期间构成。

企业针对当前的销售业务, 确定客户在不同期间的付款可以获取的现金折扣比率及最长的信用期间,系统将根据所选客户自动输出其对应的应付款条件。

3. 现金折扣: 是指供应商为了鼓励用户偿还货款而允诺在一定期限内给予规定的折扣优待 , 是客户付款条件的组成内容。

4. 销售报价单:记录企业向客户提供货品、规格、价格、结算方式等信息,双方达成协议后, 销售报价单转为有效力的销售合同。

5. 销售报价: 从商品档案获取商品的销售价格,同时考虑客户适用折扣率以及批量购买引起的价格折扣因素, 系统自动生成销售报价。

销售报价 = 销售单价×客户适用折扣率×批量折扣率6. 销售合同: 本章所指的是企业传统意义上的销售合同中关于货物的明细内容,也可以是一种订货的口头协议,是反映由购销双方确认的客户要货需求的单据。

企业根据销售合同组织货源,并对告同的执行进行管理、控制和跟踪。

7. 销售发票:是指在销售过程中所开具的原始销售单据, 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等。

销售二支票是确认和计量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应收账款的依据。

8. 销售方式 : 如直销、赊销、预付货款、预付定金、分期付款等。

主要供用户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统计报表之用。

9. 销售文件:是系统根据销售发票文件记账生成的数据文件,该文件用来存储每笔销售业务的详细数据,有关销售的统计分析数据均可由此数据文件加工处理生成。

10. 基础设置: 也称系统初始化,是指企业在开始使用销售与收款子系统时,根据本企业的业务特征、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要求而设置的一系列基础信息,为日常核算和管理提供支持。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6章作业的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6章作业的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作业参考答案第六章应用层6.2域名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域名系统中的本地域名服务器、根域名服务器、顶级域名服务器及权限域名服务器有何区别?解析:域名系统中的服务器主要包括:根域名服务器,授权域名服务器和本地域名服务器三种。

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回答此题的基础。

答案:域名系统DNS是因特网使用的命名系统,用来把便于人们使用的机器名字即域名转换为IP地址。

根域名服务器是最高层次的域名服务器。

所有的根域名服务器都知道所有的顶级域名服务器的域名和IP地址。

顶级域名服务器负责管理在该顶级域名服务器注册的所有二级域名。

权限域名服务器就是负责一个区的域名服务器,用来保存该区中的所有主机的域名到IP地址的映射。

本地域名服务器也称为默认域名服务器,每一个因特网服务提供者,或一所大学,甚至一所大学里的系,都可以拥有一台本地域名服务器。

当一台主机发出DNS查询请求时,这个查询请求报文就发送给本地域名服务器。

6.3举例说明域名转换的过程。

域名服务器中的高速缓存的作用是什么?解析:域名转换的过程是首先向本地域名服务器申请解析,如果本地查不到,则向根服务器进行查询,如果根服务器中也查不到,则根据根服务器中保存的相应授权域名服务器进行解析,则一定可以找到。

举例说明即可。

答案:假定域名为的主机想知道另一个域名为的主机的IP地址。

首先向其本地域名服务器查询。

当查询不到的时候,就向根域名服务器 查询。

根据被查询的域名中的“”再向授权域名服务器发送查询报文,最后再向授权域名服务器查询。

得到结果后,按照查询的路径返回给本地域名服务器。

域名服务器中的高速缓存的用途是优化查询的开销,减少域名查询花费的时间。

6.5文件传送协议FTP的主要工作过程是怎样的?为什么说FTP是带外传送控制信息?主进程和从属进程各起什么作用?解析:文件传输协议只提供文件传送的一些基本服务,使用TCP提供可靠的运输服务。

FTP 采用客户服务器方式运行。

经济学原理作业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附答案

经济学原理作业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附答案

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一、名词解释参照课本注释1、价格上限price ceiling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高价格;2、价格下限price floor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低价格;3、税收归宿tax incidence关于由谁来承担税收负担的研究;二、选择题1、为了使价格上限成为一种对市场的约束性限制,政府应该使它B A.高于均衡价格B.低于均衡价格C.正好在均衡价格上D.在任何一种价格时,因为所有价格上限都是限制性约束;2、假设公寓的均衡价格时每月500美元,而政府规定租金控制是250美元;由于租金控制,下列哪一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DA.住房短缺;B.房东可以对公寓租赁者进行歧视;C.为了租到公寓要向房东行贿D.公寓的质量将提高;E.等待租房的买者会排长队3、下面哪一种关于约束性价格上限的表述是正确的DA.由于价格上限引起的过剩在短期中大于长期中;B.由于价格上限引起的过剩在长期中大于短期中;C.由于价格上限引起的短缺在短期中大于长期中;D.由于价格上限引起的短缺在长期中大于短期中;4、对一种消费者必需的物品征收税收,很可能使税收负担AA.更多地落在买者身上;B.更多地落在卖者身上;C.买者与卖者平等地分摊;D.完全落在卖者身上;5、以下哪一种关于税收负担的表述是正确的 DA.对一种消费者感到必需的物品征税所引起的税收负担主要落在这种物品的卖者深身上;B.税收负担主要落在当价格变得不利于自己时最愿意离开市场的一方买者或卖者身上;C.税收负担落在纳税的市场一方买者或卖者身上;D.税收负担的分摊由供给和需求的相对弹性而不由立法决定;6、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其均衡价格的的支持价格;政府为了维持支持价格,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是CA.增加对农产品的税收B.实行农产品配给制C.收购过剩的农产品D.对农产品生产者予以补贴7、如果政府对生产者征产品税,什么情况下消费者负担的税收较重BA.需求弹性较小,供给弹性也较小B.需求弹性较小,供给弹性较大C. 需求弹性较大,供给弹性也较大D. 需求弹性较大,供给弹性较小三、问答题书后问题与应用:2、5、7、10、112、政府确信奶酪自由市场的价格太低了;a.假设政府对奶酪市场实行限制性价格下限;用供求图说明,这种政策对奶酪价格和奶酪销售量的影响;是存在奶酪的短缺还是过剩➢奶酪价格上升,销售量下降;存在奶酪的过剩;b.农民抱怨价格下限减少了他们的总收益;这种情况可能吗并解释之;➢有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当需求富有弹性时,销售量下降的百分比会大于价格上升的百分比,则总收益下降;c.针对农民的抱怨,政府同意以价格下限购买全部过剩奶酪;与基本的价格下限政策相比,谁从这种新政策中获益谁受损失➢农民从新政策中获益,因为他们以高价卖出了自己愿意卖出的奶酪;而纳税人由于要支付高额税收来支持政府购买,因此受损;5、一个参议员想增加税收收入并使工人的状况变好;一个工作人员建议增加由企业来支付的工薪税,并用部分额外收入来减少工人支付的工薪税;这能实现这个参议员的目的吗答:不一定能实现;因为由谁来承担税收并不取决于由谁来支付税收,而是取决于供求双方的弹性,当劳动供给的弹性小于需求时,工人承担大部分的税收,即获得部分税收的补偿,其状况仍然变坏;7、国会和总统决定,美国应该通过减少使用汽油来减少空气污染;他们对所销售的每加仑汽油征收美元的税收;a.他们应该对生产者收税呢还是对消费者收税认真地用供求图加以解释;➢对谁征税效果都是一样的;b.如果汽油需求较富有弹性,这种税收对减少汽油消费量有效,还是无效并用文字和图形作出解释;➢有效;c.这种政策使汽油消费者受害还是受益为什么➢受害;因为他们获得更少的汽油并要支付更高的价格;d.这种税收使汽油行业工人受益还是受害为什么➢汽油行业工人同样受害,因为汽油的生产者同样收到税收的影响,从上图可以看出,生产者收取的实际价格减少,同时销售量也下降,因此,汽油行业工人将会面临着降薪和失业;10、美国政府实施了两项影响香烟市场的计划;媒体宣传和贴警示语规定的目的是使公众认识到吸烟的危害;同时,农业部继续实行对烟农的价格支持计划,该计划使烟草价格高于均衡价格;a.这两项计划如何影响香烟的消费量在你的答案中运用香烟市场的图形;➢媒体宣传和贴警示语使需求曲线由D1左移至D2;农业部的价格支持使供给曲线从S1左移至S2;因此,消费量从Q1减少到Q2;b.这两种计划对香烟价格的综合影响是什么➢对价格的影响不确定,媒体宣传和贴警示语使香烟需求减少,价格降低;而价格支持使香烟c.也可以对香烟征收重税;这种税对香烟的消费量有什么影响➢对香烟收税使香烟的消费量进一步下降至Q3;11、补贴与税收相反;在对冰淇凌蛋卷购买者征收美元税收时,政府对每购买一个冰淇凌蛋卷收取美元;而对冰淇凌蛋卷购买者补贴美元时,政府对每购买一个冰淇凌蛋卷支付美元;a.说明每个美元补贴对冰淇凌需求曲线、消费者支付的有效价格、卖者得到的有效价格,以及销售量的影响;➢美元的补贴使需求曲线向上移动美元的单位,则此时消费者支付的有效价格为P D,卖者得到的有效价格为P S,销售量从Q1上升至Q2;b.消费者由于这种政策收益还是受损政府收益还是受损➢消费者收益,因为他们支付更少的价格还获得了更多的商品;而政府则受损,因为要为消费者的消费提供补贴;补充题:1、假定向豪华轿车征收汽油消耗税;谁的税收负担可能更大,是豪华车的买车还是卖者为什么答:卖者将承担很多的税收负担,因为豪华车属于奢侈品,而奢侈品的需求是极富有弹性的;这就是说,当买者支付的价格由于税收而上升时,富有的买者可以轻而易举地把他的购买转向其他东西,而生产者在他们得到的价格下降时不能很快地减少生产;负担落在市场上缺乏弹性的一方身上;2、假设政府需要筹集税收收入;一个政治家建议,政府对食物征收税收,因为每个人都必须吃饭,从而食物税可以筹集到大量税收收入;但是,由于穷人把其大部分收入用于食物,应该只向食物的卖者杂货店征收,而不向食物的买者征收;政治家认为,这种类型的税收将把税收负担加在连锁店身上,而不是贫穷的消费者身上;A.政府能立法规定,食物税的负担只落在食物的卖者身上吗为什么能或不能➢不对;税收负担由供给与需求的相对弹性决定;税收负担主要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这就是说,负担会落在当价格发生不利变动时,最不愿意离开市场的一方;B.你认为食物税的负担会落在食物的卖者身生,还是食物的买者身上为什么➢无论是向买者收税还是向卖者收税,负担主要落在食物购买者身上;因为食物是生活必需品,从而食物需求较为缺乏弹性;当价格由于税收上升时,人们仍然必须吃东西,而杂货店由于税收得到的价格下降时,他们可以转向销售其他商品;。

结构力学_第六章_作业参考答案(整理_BY_TANG_Gui-he)

结构力学_第六章_作业参考答案(整理_BY_TANG_Gui-he)

结构力学 第六章习题 参考答案TANG Gui-he6-1 试用积分法求图示刚架B 点的水平位移。

q解:(1) 实际状态下的内力AC 杆:22P qx M qlx =−+BC 杆:2P qlxM =(2) 虚拟状态下的内力AC 杆:M x = BC 杆:M x = (3)求Bx Δ200411()223 ()8l lp Bx M M ds qlx qx xdx qlx xdx EIEI EI qlΔ==+−+=∑∫∫∫i i→6-2 图示曲梁为圆弧形,EI =常数。

试求B 的水平位移。

1解:(1) 实际状态下的内力(sin 2p FM R R )θ=− (2) 虚拟状态下的内力1sin M R θ=i (3)求 Bx Δ/2312(sin )sin 22p Bx M M ds F F R R R Rd EIEIEIπθθθΔ==→−=∑∫∫ii i ()R6-3B AAB解:(1) 实际状态下的内力20sin()(1cos )p M qRd R qR θϕθϕθ=−=−∫i(2) 虚拟状态下的内力1sin M R θ=i(3)求 Bx Δ/2421(1cos )sin ()2p Bx M M ds FR qR R Rd EIEIEIπθθθΔ==←−=∑∫∫i i6-4 图示桁架各杆截面均为,32210m A −=×210 GPa E =,40 kN F =,。

试求:(a) C 点的竖向位移;(b) 角ADC 的改变量。

2 m d =F (kN)NP解: 实际状态下的桁架内力如上图。

(a )在C 点加上一个单位荷载,得到虚拟状态下的内力如上图。

11[2()(222322]22210)()N Np Cy F F l F d F d EAEA FdEAΔ==−−+↓++=+∑i i i i i i iNPNP(b)虚拟状态下的内力如上图。

11(22()(]4) ()N NpADCF F lF dEA EA dFEAϕ∠Δ==++−=∑ii i i增大6-6 试用图乘法求指定位移。

管理学第六章作业

管理学第六章作业

管理学第六章在线作业单选题1、计划由于具有确认组织目标的独特作用,而成为其他各项职能执行的基础,这是指计划具有A、目的性B、首位性C、普遍性D、效率性你的答案: B2、根据计划的明确程度,可以把计划分为A、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B、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C、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D、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你的答案: C3、按计划范围的广度可将计划分为A、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B、战略计划、策略计划和作业计划C、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D、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你的答案: B4、长期计划的时间跨度通常为A、5年以上B、5-10年C、5年左右D、3-5年你的答案: A5、只规定一些重大方针,指出重点但不把管理者限定在具体的目标或特定的行动方案上,这类计划是A、策略计划B、作业计划C、指导性计划D、具体性计划你的答案: C6、明确规定了目标,并提供了一整套明确的行动步骤和方案的是A、长期计划B、战略计划C、指导性计划D、具体性计划你的答案: D7、把计划分为一种层次体系的是A、孔茨和韦里克B、德鲁克C、西蒙D、亨利•甘特你的答案: A8、在计划的层次体系中最抽象的是A、政策B、预算C、使命D、战略你的答案: C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强调()的重要性。

A、领导B、计划C、组织D、控制你的答案: B10、有一种计划是一份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可以称为是一份“数字化”的计划,这种计划是A、政策B、预算C、规划D、规则你的答案: B11、有一种计划使各级管理人员在决策时有一个明确的思考范围,同时也有利于统一和协调组织成员之间的思想和行动,这种计划是A、使命B、政策C、程序D、规则你的答案: B12、计划工作的真正起点是A、确定目标B、认清前提C、估量机会D、拟订可行方案你的答案: C13、以下属于现代计划的技术和方法的是A、定额换算法B、经验平衡法C、系数推导法D、甘特图你的答案: D14、以下属于传统计划技术和方法的是A、滚动计划法B、经验平衡法C、网络计划技术D、甘特图你的答案: B15、有一种计划方法的优点是直观地标明了各活动的计划进度和当前进度,能动态地反映项目进展情况,缺点是难以反映多项活动之间存在的复杂的逻辑关系,这种计划方法是A、滚动计划法B、线性规划方法C、网络计划技术D、甘特图你的答案: D16、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一步工作是A、建立模型B、因素分析C、实际应用D、参数估计你的答案: B17、有一种定期修订未来计划的方法,这种计划方法是A、甘特图B、计划评审方法C、关键路线法D、滚动计划法你的答案: D18、1954年,()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A、西蒙B、德鲁克C、梅奥D、亨利•甘特你的答案: B19、目标管理思想诞生于美国,最早应用却是在A、日本B、英国C、中国D、德国你的答案: A20、以下哪个是不可评估的目标A、在本年末实现利润15%B、产品抽查的不合格率低于2‰C、主管人员增加与下属的沟通D、在不增加费用和保持现有质量水平的情况下,本季度的生产率比上季度增长10% 你的答案: C多选题21、计划的性质包括A、目的性B、普遍性C、创新性D、艺术性E、效率性你的答案: A,B,C,E22、计划的作用体现在A、计划是管理者开展活动的有力依据B、计划是管理者降低风险、掌握主动的手段C、计划是管理者提高效益的重要方法D、计划是管理者进行控制的标准E、计划能保证管理者实现其目标你的答案: A,B,C,D23、以范围广度为分类标准,计划可分为A、战略计划B、策略计划C、指导性计划D、具体性计划E、作业计划你的答案: A,B,E24、以明确程度为分类标准,计划可分为A、战略计划B、策略计划C、指导性计划D、具体性计划E、作业计划你的答案: C,D25、以下属于现代计划的技术和方法的是A、甘特图B、线性规划方法C、关键路线法D、经验平衡法E、系数推导法你的答案: A,B,C26、最早的网络计划技术有A、甘特图B、计划评审方法C、关键路线法D、线性规划方法E、系数推导法你的答案: B,C27、应用网络计划技术进行项目进度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A、计划阶段B、进度安排阶段C、试验阶段D、控制阶段E、实施阶段你的答案: A,B,D28、网络计划技术与甘特图相比,具有以下一些特点:A、系统性B、动态性C、有效性D、可控性E、易掌握你的答案: A,B,D,E29、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包括如下步骤:A、因素分析B、建立模型C、资料统计D、参数估计E、实际应用你的答案: A,B,D,E30、目标管理的特点有A、参与管理B、自我控制C、下放权力D、群众监督E、注重成果你的答案: A,B,C,E31、目标管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A、环境调查B、目标的设置C、组织实施D、目标分解E、检查和评估你的答案: B,C,E32、目标设置的过程包括A、企业经营环境调查B、初步在最高层设置目标C、设置部门和员工的目标D、反复循环修订E、检查和评估你的答案: A,B,C,D33、以下对目标的描述中恰当的是A、一项陈述中包含两个或多个承诺B、仅以过程或活动的形式来表述C、没有完成目标的具体期限D、尽可能地用数字精确地说明E、从公司管理的实际出发你的答案: D,E34、目标管理的优点有A、关注长期目标B、使组织的目标性增强,促成了管理的改进C、有助于改进结构和职责分工D、目标设置容易E、形成激励你的答案: B,C,E35、目标管理的缺点有A、偏重短期目标B、不能形成激励C、无助于改进职责分工D、目标设置困难E、缺少灵活性你的答案: A,D,E。

第六章---应收款项作业答案

第六章---应收款项作业答案

第六章应收款项作业答案一、单选题1.在我国,应收票据是指( D )。

A.支票B.银行本票C.银行汇票D.商业汇票2.超过承兑期收不回的应收票据,应(C )。

A.转作管理费用B.冲减坏账准备C.转作应收账款D.冲减营业收入3."应收票据"科目应按(A)做账。

A.票据面值B.票据到期价值C.票据面值加应计利息D.票据贴现额4.带息票据每期计提利息时,借记“应收票据”科目,贷记(A)科目。

A.财务费用B.管理费用C.营业费用D.其他业务收入5.企业销售商品时,根据情况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扣除,称为(A)。

A.商业折扣B.现金折扣C.销货折扣D.购货折扣6.企业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由于承兑人的银行存款不足,银行将商业承兑汇票退还给企业,并从贴现企业的银行账户中扣款,银行扣款的金额是(B)。

A.票据票面金额B.票据到期价值C.票据贴现额D.票据票面金额加上贴现息7.将未减去现金折扣前的金额作为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的方法称为(A)。

A.总价法B.净价法C.混合法D.市价8.企业在采用总价法入账的情况下,发生的现金折扣应作为(C )处理。

A.营业收入B.营业费用增加C.财务费用增加D.管理费用增加9.坏账实际发生时,确认坏账损失,并计入期间费用的核算方法称为(A)。

A.直接转销法B.间接法C.备抵法D.成本法10.一张5月26日签发的30天的票据,其到期日为(A )。

A.6月25日B.6月26日C.6月27日D.6月24日11.如果企业将预付货款记入“应付账款”科目,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应( C )。

A.以预付账款抵减应付账款金额B.将预付账款金额反映在应收账款项目中C.将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的金额分开报告D.以预付账款抵减预收账款的金额12. 2002年7月2日某企业将一张带息应收票据到银行贴现。

该票据面值为1 000 000元,2002年6月30日已计利息1 000元,尚未计提利息1 200元,银行贴现息为900元。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章作业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章作业

第6章MCS51得定时器/计数器1.如果晶振得频率为3MHz,定时器/计数器工作在方式0、1、2下,其最大得定时时间各为多少?2.定时器/计数器用作定时器时,其计数脉冲由谁提供?定时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3.定时器/计数器作计数器模式使用时,对外界计数频率有何限制?4.定时器/计数器得工作方式2有什么特点?适用于什么应用场合?5.一个定时器得定时时间有限,如何实现两个定时器得串行定时,来实现较长时间得定时?6.定时器/计数器测量某正单脉冲得宽度,采用何种方式可得到最大量程?若时钟频率为6MHz,求允许测量得最大脉冲宽度就是多少?7.判断下列说法就是否正确?(1)特殊功能寄存器SCON,与定时器/计数器得控制无关。

(2)特殊功能寄存器TCON,与定时器/计数器得控制无关。

(3)特殊功能寄存器IE,与定时器/计数器得控制无关。

(4)特殊功能寄存器TMOD,与定时器/计数器得控制无关。

8.设定1ms得定时,可以在P1、0引脚上产生周期为2ms得方波输出,设晶体振荡器得频率为6MHz,分别写出在方式0与方式1时,赋给T0得常数。

9.设MCS51单片机得晶振频率为12MHz,请编程使P1、O端输出频率为20kHz得方波。

10.要求采用定时中断得方式,实现下图所示流水灯得双向循环(D1—D8—D1)流动功能。

其中流水灯得闪烁速率为每秒1次。

11.设单片机得fosc = 12MHz,使P1、O与P1、1分别输出周期为1ms与lOms得方波,请用定时器TO方式2编程实现。

附录2:作业及答案1.如果晶振得频率为3MHz,定时器/计数器工作在方式0、1、2下,其最大得定时时间各为多少?(12/3×8192=32、768ms;12/3*65636=262、144ms; 12/3*256=1、024ms)2.定时器/计数器用作定时器时,其计数脉冲由谁提供?定时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定时得计数脉冲来自于单片机内部,即每个机器周期产生一个计数脉冲,也就就是每个机器周期计数器加1。

第六章基础和地下室6章作业答案

第六章基础和地下室6章作业答案

第六章基础和地下室一.判断题1.当地下水常年水位和最高水位都在地下室地坪标高以上时,地下室应采用防水处理。

()2.基础埋深是指从建筑的±0.000处到基础底面的距离。

()3.钢筋混凝土基础底面宽度的增加,应控制在刚性角的范围内。

()4.受刚性角的限制的基础称为刚性基础。

特点是抗压好,抗拉、弯、剪差。

包含砖、石材基础等()5.按受力方式分,桩基础包括端承桩基础和摩擦桩基础。

()6.箱形基础整体空间刚度大,对抵抗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有利,适用于高层建筑或在软弱地。

()7.地下室因为在地下,没办法开设窗户。

()8.地下室应特别注意防水,依据建筑的重要性,分有五个防水等级。

()9.地下室的防水层主要设置在迎水一面。

()10.地下室内的水,是采取措施现将其汇集到集水坑,再用水泵抽取走。

()11.钢筋混凝土基础抗压好,属于刚性基础。

()12.筏形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强较小。

()13.强夯法是人工基础的处理方法之一。

()14.地下水位较高时,基础应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下200mm处或更深。

()15.条形基础一般用于砖混结构建筑。

()二.选择题1.当地下水位很高,基础不能埋在地下水位以上时,应将基础底面埋置在()以下,从而减少和避免地下水的浮力和影响等。

A. 最高水位200mmB. 最低水位200mmC.最高水位500mmD. 最高和最低水位之间2.基础埋置的最小深度应为()。

A. 0.3mB. 0.5mC. 0.6mD. 0.8m3. 地下室墙面防水有()的作法:I.涂沥青两遍 II.设置多道水平防水层 III.外贴防水卷材Ⅳ.外墙采用防水混凝上A. I和IIB.II和IIIC.III和ⅣD. I和IV4. 深基础是指建筑物基础的埋深大于()。

A 6mB 5mC 4mD 3m5. ( )不是建筑常用基础的类型。

A、条形基础B、单独基础C、片筏基础D、砂基础E、箱形基础6. 当设计最高地下水位()时,必须作好地下室的防水构造。

信号与系统 第6章-作业参考答案

信号与系统 第6章-作业参考答案

Hd
(z)
=
Hc(z)
s
=1− 1+
z z
−1 −1
证明:H������(z)有一个位于单位圆内的极点和一个位于单位圆外的零点
c)对于系统函数H������(z),证明�H�������ejω�� = 1
证明:
16
第六章 z 变换
第 6 章 习题参考答案
6-4 计算机设计题 答案暂略
17
和 x2(n) = �14�n u(n)
设序列x1(n)的单边和双边 变换分别为 X1( X2(z) 和 X2d (z) 。
1) 根据双边 z 变换的定义和卷积定理,求出g(n) = x1(n) ∗ x2(n); 2) 根据单边 z 变换的定义和卷积定理,求出g(n) = x1(n) ∗ x2(n); 3) 解释 1)和 2)的结果为何不同。 解:
,试用
z
变换的初值
和终值性质确定离散序列 x(n) 的初值 x(0) 和终值 x(∞) 。
6
第六章 z 变换 解:直接求出。
第 6 章 习题参考答案
6-2-26 某离散LTI系统由差分方程
y(n)

10 3
y(n)
+
y(n
+
1)
=
x(n)
描述。试求系统的单位样值响应 h(n) ,并确定系统的稳定性。
解:
5
第六章 z 变换
第 6 章 习题参考答案

∑ 6-2-21 序列 x(n) 的自相关序列定义为φxx (n) = x(k)x(n + k) 。试利用 x(n) 的 z 变换 k =−∞
求出φxx (n) 的 z 变换。
解:

第6章作业及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第6章作业及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六6-1 气体在平衡态时有何特征?气体的平衡态与力学中的平衡态有何不同?答:气体在平衡态时,系统与外界在宏观上无能量和物质的交换;系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力学平衡态与热力学平衡态不同.当系统处于热平衡态时,组成系统的大量粒子仍在不停地、无规则地运动着,大量粒子运动的平均效果不变,这是一种动态平衡.而个别粒子所受合外力可以不为零.而力学平衡态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所受合外力为零. 6-2 气体动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理想气体的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各如何? 答:气体动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大量微观粒子组成的系统.是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分子运动论出发,运用力学规律,通过统计平均的办法,求出热运动的宏观结果,再由实验确认的方法.从宏观看,在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大时,实际气体都可近似地当作理想气体来处理,压强越低,温度越高,这种近似的准确度越高.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是把分子看成弹性的自由运动的质点.6-3 何谓微观量?何谓宏观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答:用来描述个别微观粒子特征的物理量称为微观量.如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等)的大小、质量、速度、能量等.描述大量微观粒子(分子或原子)的集体的物理量叫宏观量,如实验中观测得到的气体体积、压强、温度、热容量等都是宏观量.气体宏观量是微观量统计平均的结果. 6-5 速率分布函数)(v f 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试说明下列各量的物理意义(n 为分子数密度,N 为系统总分子数).(1)v v f d )( (2)v v nf d )( (3)v v Nf d )( (4)⎰vv v f 0d )( (5)⎰∞d )(v v f (6)⎰21d )(v v v v Nf解:)(v f :表示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为T 的平衡态时,分布在速率v 附近单位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1) v v f d )(:表示分布在速率v 附近,速率区间v d 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2) v v nf d )(:表示分布在速率v 附近、速率区间dv 内的分子数密度. (3) v v Nf d )(:表示分布在速率v 附近、速率区间dv 内的分子数. (4)⎰vv v f 0d )(:表示分布在21~v v 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5)⎰∞d )(v v f :表示分布在∞~0的速率区间内所有分子,其与总分子数的比值是1.(6)⎰21d )(v v v v Nf :表示分布在21~v v 区间内的分子数.6-6 最概然速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方均根速率、最概然速率和平均速率,它们各有何用 处? 答:气体分子速率分布曲线有个极大值,与这个极大值对应的速率叫做气体分子的最概然速率.物理意义是:对所有的相等速率区间而言,在含有P v 的那个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最大.分布函数的特征用最概然速率P v 表示;讨论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用方均根速率,讨论平均自由程用平均速率.6-7 容器中盛有温度为T 的理想气体,试问该气体分子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为什么? 答:该气体分子的平均速度为0.在平衡态,由于分子不停地与其他分子及容器壁发生碰撞、其速度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分子具有各种可能的速度,而每个分子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概率是相等的,沿各个方向运动的分子数也相同.从统计看气体分子的平均速度是0.6-8 在同一温度下,不同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相等,就氢分子和氧分子比较,氧分子的质量比氢分子大,所以氢分子的速率一定比氧分子大,对吗? 答:不对,平均平动动能相等是统计平均的结果.分子速率由于不停地发生碰撞而发生变化,分子具有各种可能的速率,因此,一些氢分子的速率比氧分子速率大,也有一些氢分子的速率比氧分子速率小.6-10 题6-10图(a)是氢和氧在同一温度下的两条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哪一条代表氢?题6-10图(b)是某种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两条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哪一条的温度较高? 答:图(a)中(1)表示氧,(2)表示氢;图(b)中(2)温度高.题6-10图6-11 温度概念的适用条件是什么?温度微观本质是什么?答:温度是大量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集体表现,是一个统计概念,对个别分子无意义.温度微观本质是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 6-13 试说明下列各量的物理意义. (1)kT 21 (2)kT 23 (3)kT i2 (4)RT iM Mmol 2(5)RT i2(6)RT 23解:(1)在平衡态下,分子热运动能量平均地分配在分子每一个自由度上的能量均为k 21T .(2)在平衡态下,分子平均平动动能均为kT 23.(3)在平衡态下,自由度为i 的分子平均总能量均为kT i 2.(4)由质量为M ,摩尔质量为m ol M ,自由度为i 的分子组成的系统的内能为RT i M M2mol .(5) 1摩尔自由度为i 的分子组成的系统内能为RT i 2.(6) 1摩尔自由度为3的分子组成的系统的内能RT 23,或者说热力学体系内,1摩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之总和为RT 23.6-14 有两种不同的理想气体,同压、同温而体积不等,试问下述各量是否相同?(1)分子数密度;(2)气体质量密度;(3)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总平动动能;(4)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的总动能. 解:(1)由kTp n nkT p ==,知分子数密度相同;(2)由RTp M VM m ol ==ρ知气体质量密度不同;(3)由kT n23知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总平动动能相同; (4)由kT in 2知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的总动能不一定相同.6-15 何谓理想气体的内能?为什么理想气体的内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解:在不涉及化学反应,核反应,电磁变化的情况下,内能是指分子的热运动能量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之总和.对于理想气体不考虑分子间相互作用能量,质量为M 的理想气体的所有分子的热运动能量称为理想气体的内能.由于理想气体不计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内能仅为热运动能量之总和.即RT iM M E 2mol =是温度的单值函数.6-16 如果氢和氦的摩尔数和温度相同,则下列各量是否相等,为什么?(1)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2)分子的平动动能;(3)内能. 解:(1)相等,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都为kT 23.(2)不相等,因为氢分子的平均动能kT 25,氦分子的平均动能kT 23.(3)不相等,因为氢分子的内能RT 25υ,氦分子的内能RT 23υ.6-21 1mol 氢气,在温度为27℃时,它的平动动能、转动动能和内能各是多少? 解:理想气体分子的能量RT i E 2υ=平动动能 3=t 5.373930031.823=⨯⨯=t E J 转动动能 2=r 249330031.822=⨯⨯=r E J内能5=i 5.623230031.825=⨯⨯=i E J6-22 一瓶氧气,一瓶氢气,等压、等温,氧气体积是氢气的2倍,求(1)氧气和氢气分子数密度之比;(2)氧分子和氢分子的平均速率之比. 解:(1)因为 nkT p =则1=HO n n(2)由平均速率公式mol60.1M RT v =41mol mol ==OH HO M M v v。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决策哪些不属于短期决策(D)A、生产决策B、追加订货决策C、定价决策D、设备更新改造2、以下项目中不属于短期经营决策得就是(D)A、在生产多种产品品种得情况下,如何实现产品得最优组合B、在自制零部件需要投入一定专属固定成本得情况下,对自制与外购方案进行选优C、寻找最佳得产品定价D、对联产品进一步加工所需要得新设备作出就是否投资得决策3、下列决策那些不属于长期决策(D)A、扩建厂房B、更新设备C、新产品试制D、定价4、影响决策得因素不能肯定,且出现这种可能结果得概率也无法确切预计,这类型决策成为(B)A、确定型决策B、非确定型决策C、风险型决策D、定价决策5、按决策者所掌握得信息特点不同来分类,决策不包括(C)A、确定性决策B、风险性决策C、互斥方案决策D、不确定性决策6、某工厂经过一定工序加工后得半成品可立即出售,也可继续加工后再出售。

若立即出售可获利5 000元,继续加工后再出售可获利6 510元,则继续加工方案得机会成本为(B)A、1 510元B、5 000元C、6 510元D、11 510元7、下列成本中属于决策无关成本得就是(B)A、机会成本B、联合成本C、可分成本D、差别成本8.当企业生产能力有剩余时,不同产量得差别成本应主要考虑(B)A、总成本B、变动成本C、付现成本D、固定成本9、当企业得生产能力有剩余时,增加生产量会使得企业利润增加或亏损减少得条件就是(B)A、增量得销售单价高于单位边际成本B、增量得销售单价高于单位产品成本C、增量得销售单价高于基础生产量得销售单价D、增量得销售单价高于每单位产品固定成本分摊数10、用统一设备生产甲产品还就是乙产品得选择就是通过比较甲、乙两种产品得________来进行得。

(A)A、边际贡献B、单价C、变动成本D、销售量11、对亏损得B产品就是否停产,应根据下面方法来决策(C)A、瞧B产品亏损数就是否能由盈利产品来弥补,如能弥补,继续生产B、B产品亏损数如能由盈利产品来弥补,也应停止生产C、B产品得边际贡献如为正数,不应停止生产D、B产品得边际贡献如为正数,应停止生产12、生产能力无法转移时,亏损产品满足________条件时,应当停产。

(D)A、该亏损产品得单价大于其单位变动成本B、该亏损产品得单位边际贡献大于零C、该亏损产品得边际贡献总额大于零D、该亏损产品得变动成本大于其单价13、在零部件自制或外购决策时,如有剩余生产能力,且无其她用途。

此时,固定成本属于(B)A、相关成本B、无关成本C、机会成本D、边际成本14、对联产品作出就是否进一步加工得决策要运用差量分析法,这一方法对比得对象就是(A)A、预期增加得收入与预期得可分成本B、联产品收入与联产品成本C、语气增加得收入与联产品成本D、联产品收入与可分成本15、联产品就是否进一步加工得决策中,无关成本就是(B)A、可分成本B、联产品成本C、追加成本D、机会成本16、在管理会计中,将决策分析划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决策所依据得分类标志就是(B)A、决策得重要程度B、决策条件得肯定程度C、决策规划时期得长短D、决策解决得问题内容17、在管理会计中,将决策分析区分为短期决策与长期决策所依据分类得标志就是(C)B、A、决策得重要程度B、决策条件得肯定程度C、决策规划时期得长短D、决策解决得问题18、根据管理会计得理论。

短期经营决策分析得目标就是(C)A、企业价值最大化B、股东财富最大化C、企业短期利润最大化D、企业长期盈利能力最大化19、在管理会计中,单一方案决策又称为(A)A、接受或拒绝方案决策B、互斥方案决策C、排队方案决策D、组合方案决策20、在经济决策中应由中选得最优方案负担得。

按所放弃得次优方案潜在受益计算得那部分资源损失,就就是所谓(B)A、增量成本B、机会成本C、专属成本D、沉没成本21、下列各项中,属于无关成本得就是(A)A、沉没成本B、增量成本C、机会成本D、专属成本22、下列决策方法中,能够直接揭示中选得方案比放弃得方案多获得得利润或少发生损失得方法就是(C)A、单位资源贡献边际分析法B、贡献边际总额分析法C、差别损益分析法D、相关损益分析法23、在管理会计得生产经营决策中,如果相关成本中涉及专属成本,同时有三个以上备选方案,则下列方法中最应当考虑选用得就是(D)A、单位资源贡献边际分析法B、贡献边际总额分析法C、差别损益分析法D、相关损益分析法二、多项选择题1、决策根据决策者所掌握得信息特点不同可分为(ACD)A、不确定型决策B、概率型决策C、风险型决策D、确定型决策E、短期决策2、下列存在差量成本得决策包括(ABCDE)A、生产能力利用程度变动得决策B、零部件外购或自制得决策C、特定订货应否接受得选择D、某种产品得生产应否停产得决策E、联产品应否进一步加工得决策3、下列项目中,属于相关成本得有(ABC)A、机会成本B、增量成本C、可避免成本D、沉没成本E、不可避免成本4、按照决策条件得肯定程度,可将决策划分为以下类型,即(CDE)A、战略决策B、战术决策C、确定型决策D、风险型决策E、不确定型决策5、下列各项中,属于多方案决策得有(BCD)A、接受或拒绝方案决策B、互斥方案决策C、排队方案决策D、组合方案决策E、单一方案决策6、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经营决策得有(ABCD)A、亏损产品得决策B、深加工得决策C、生产工艺技术方案得决策D、最优售价得决策7、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经营能力具体表现形式得有(ABCDE)A、最大生产经营能力B、正常生产经营能力C、绝对剩余生产能力D、相对剩余生产能力E、追加生产经营能力8、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经营决策相关成本得有(ABC)A、增量成本B、机会成本C、专属成本D、沉没成本E、不可避免成本9、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经营决策方法得有(ABCDE)A、差别损益分析法B、相关损益分析法C、相关成本分析法D、成本无差别点分析法E、直接判断法10、下列各项中,属于联产品深加工决策方案可能需要考虑得相关成本有(BCE)A、加工成本B、可分成本C、机会成本D、增量成本E、专属成本11、在就是否低价追加订货得决策中,如果发生了追加订货冲击正常任务得现象,就意味着(AC)A、会因此带来机会成本B、追加订货量大于正常订货量C、追加订货量大于绝对剩余生产力D、自制或外购得决策E、生产工艺技术方案得决策三、判断题1、简单地说,决策分析就就是领导拍板作出决定得瞬间行为。

(F)2、决策分析得实质就就是要从各种备选方案中作出选择,并一定要选出未来活动决定最优得方案。

(F)3、科学得决策就就是其决策结果没有误差或错误得决策。

(F)4、在生产经营决策中,确定决策方案必须通盘考虑生产经营能力、相关业务量、相关收入与相关成本等因素。

(T)5、相关业务量通常就是通过对相关收入与相关成本得影响而实现对决策方案得影响。

(T)6、机会成本就是指应由中选得最优方案负担得,按所放弃得其她方案最低收益计算得那部分资源损失。

(F)7、在短期经营决策中,所有得固定成本或折旧费都属于沉没成本。

(F)8、对于那些应当停止生产得亏损产品(假性亏损)来说,不存在就是否应当增产得问题。

(F)9、按照管理会计得理论。

即使追加订货得价格低于正常订货得单位完全生产成本,也不能轻易作出拒绝接受该项订货得决定。

(T)10、在“就是否接受低价追加订货得决策”中,如果追加订货量大于剩余生产能力,必然会出现与冲击正常生产任务相联系得机会成本。

(T)11、在管理会计得生产决策中,只有满足一定得前提条件,才可能应用直接判断法进行决策。

(T)四、计算分析题1、某企业生产乙产品14 000件,单位产品直接材料费35元,直接人工费25元,变动性制造费用1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10元,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10元,单位产品销售价格为105元,现有另一企业要求追加订货5 000件,其特殊订价为75元。

要求:分别就一下几种情况进行就是否接受订货得决策。

(1)企业最大生产能力为20 000件,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不需追加专属成本。

(2)企业最大生产能力为20 000件,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但需追加专属成本40 000元。

(3)企业最大生产能力为20 000件,剩余生产能力可对外出租,租金收入为15 000元,且需追加专属成本20 000元。

(4)企业最大生产能力为18 400件,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不需追加专属成本。

【答案】(1)接受订货可获得销售收入=5 000x75=375 000元接受订货需追加得成本=5 000x(35+25+10)=350 000元接受订货可以获得边际贡献=375 000-350 000=25 000元,所以应接受该订货。

(2)接受订货可获得销售收入=5 000x75=375 000元由于需追加专属成本40 000元,属于机会成本,会增加决策方案成本。

接受订货需追加得成本=5 000x(35+25+10)+40 000=390 000元接受订货可以获得边际贡献=375 000-390 000=-15 000元,所以不应该接受该订单。

(3)接受订货可获得销售收入=5 000x75=375 000元企业剩余生产能力可对外出租,租金收入为15 000元,且需追加专属成本20 000元,两者都属于机会成本,应加入到方案得相关成本中。

接受订货需追加得成本=5 000x(35+25+10)+20 000+15 000=385 000元接受订货可以获得边际贡献=375 000-385 000=-10 000元,所以不应该接受该订单。

(4)接受订货,将因产量减少而减少正常销售得边际贡献:600x(105-75)=18 000元,属于接受订货得机会成本。

接受订货会增加得边际贡献:4 400x(75-70)-18 000=4 000元所以,可接受订货。

固定成本120 000 90 000 30 000 240 000销售成本合计480 000 360 000 135 000 975 000 毛利120 000 90 000 15 000 225 000 销售费用变动费用40 000 30 000 15 000 85 000 固定费用30 000 22 500 75 000 60 000销售费用合计70 000 52 500 90000 145 000 净收益50 000 37 500 (7 5000) 80 000【答案】预判产品C就是否停产得标准就是销售C产品就是否能提供边际贡献。

产品C得销售收入150 000,变动成本105 000+15 000=120 000,边际贡献150 000-120 000=30 000。

所以产品C虽然亏损75 000元,但它仍可提供边际贡献30 000元,也就就是全厂目前实现得最终利润87 500元中含产品C得贡献毛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