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封建和礼乐文化
古代礼仪之邦周朝的礼乐制度解析
![古代礼仪之邦周朝的礼乐制度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98bdc6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4.png)
古代礼仪之邦周朝的礼乐制度解析周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不仅政治制度完善,经济繁荣,更是以其独特的礼乐制度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古代礼仪之邦周朝的礼乐制度进行深入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周朝文化。
一、周朝礼乐制度的背景解析1.1 礼乐制度的起源周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其礼乐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西周时期,周文王和周武王创立了周朝,他们重视礼乐,将其视为巩固王权、统一民心的重要手段。
1.2 礼乐制度的特点周朝的礼乐制度具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礼乐在周朝社会中占据了核心地位,几乎渗透到了各个方面,如政治、教育、婚嫁等。
其次,礼乐制度具有一定的义务性,每个人都必须按照规范进行行为,并受到相应的奖惩。
再次,礼乐制度在周朝的统治下起到了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加强了各个封建等级之间的联系。
二、周朝礼乐制度的主要内容2.1 礼制制度周朝的礼制制度包括了各个方面的规范和仪式,如祭祀、宴饮、婚嫁等。
其中,祭祀是最重要的礼制活动之一。
周朝的天子和诸侯都会定期举行祭祀活动,以表达对神灵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此外,周朝的宴饮也是一种重要的礼制活动,用来巩固各国和宗族之间的关系。
2.2 乐器制度周朝的乐器制度是礼乐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乐器在周朝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被用于各种场合和仪式。
周朝的乐器种类繁多,如钟、鼓、箫等。
其中,周朝最重要的乐器之一是钟,它被用于祭祀和宴会等庄重场合,代表了王权的崇高与庄严。
三、周朝礼乐制度的意义分析3.1 维系社会秩序周朝的礼乐制度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维系了社会的秩序。
周朝统治者通过规定各个封建等级的礼仪规范,使人们明确了自己的地位和责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稳定的社会秩序。
3.2 表达尊重与感激之情礼乐制度是一种表达尊重和感激之情的方式。
周朝的祭祀活动和宴饮仪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神灵和他人的表示感激之情的一种方式,也是表达自身地位和身份的一种手段。
3.3 传承文化传统周朝的礼乐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和传承了先秦时期的礼乐文化传统。
西周礼乐制度
![西周礼乐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ab8542a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c3.png)
西周礼乐制度西周礼乐制度是中国古代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一种政治文化制度,它是周朝在政治、宗教、教育、文化等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周礼乐制度严格区分等级,以尊卑有序为原则,体现了封建统治者的权威和统治地位,并通过礼乐制度来稳定国家,凝聚民心。
首先,西周礼乐制度建立了严格的官制等级。
周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将各个官职分为不同等级,确保了封建统治的稳定。
在这个制度下,天子为最高统治者,其下逐级分为三公、九卿、诸侯、卿、大夫等等。
各个官职都有相应的职责和权力,组成了一个严密的官僚体系,对国家的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次,西周礼乐制度以祭祀礼仪为核心。
西周重视祭祀活动,将其作为一种尊崇祖先、社会和谐的表达方式。
周官制定了详细的祭祀仪式,包括祭祀神灵的时间、地点、礼节等方面的规定。
在祭祀活动中,封建统治者扮演重要角色,展示了封建统治者的权威地位,并借此巩固封建统治的合法性。
此外,西周礼乐制度注重培养君子和教育的重要性。
西周注重人文教育,对于下一代的培养给予了重视。
官方设立了师友之职,由贵族子弟和贵族女子担任,负责教授士子礼仪、音律、乐舞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还制定了《乐府》和《诗经》等经典,成为后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教育方式塑造了西周贵族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形成了封建统治士人阶层的特色。
总的来说,西周礼乐制度在政治、文化和教育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严格分等级,体现尊卑有序,稳定了封建统治的地位。
通过祭祀仪式,展示了封建统治者的权威地位,巩固了统治的合法性。
此外,西周礼乐制度注重教育和文化的传承,培养了封建统治士人阶层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西周礼乐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对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谈谈周朝的礼乐制度
![谈谈周朝的礼乐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4fc0f3e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2f.png)
谈谈周朝的礼乐制度在我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西周是一个政治文化制度大变革的时期,它上承远古夏商的图腾崇拜、巫术祭祀文化,下启华夏礼乐文化的先河。
其中礼乐制度既是对历史的延续,又是对此之前文化体制的反映,同时也启发了后世人文精神和理性思想.由于礼乐是西周这一特定的时期出现的,其必定局限于社会上层的活动,因此,为了了解西周的礼乐制度,有必要先了解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及起主要作用的社会上层结构。
《左传》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也就是说,在奴隶社会的周代,国家大事有两件:一是要祭祀祖先,二是要带兵打仗.周武王死后,周公摄行王政。
为了巩固其统治,他依照周国原有的制度,制定了一整套维护奴隶制统治的制度。
西周统治的巩固,与这套稳定的制度很有关系.其中有四大制度:封建制、宗法制、礼乐制、井田制.根据封建制度,「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子把爵位、土地连同居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对天子有纳贡、从征等义务,但可把土地及居民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之下又有士。
这就构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形之贵族等级制。
为了维系封建制度,西周还形成了按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家族制度-—宗法制,规定从天子到士各级贵族的名位只能由嫡长子继承,并建立以全国最高宗主—-周天子为核心的层层藩屏。
封建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也是其统治的核心。
井田制是维持封建的经济制度。
宗法制度、礼乐制度,则是维持封建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制度。
从历史上考察,商代就有分封诸侯的现象,因为领土大了,分封便于统治.但商代没有把自己的同姓封到各地去。
周代也搞分封,应该说是取法于商的,但周人的分封,绝大部分封的是同姓,也就是把周的族人分封到全国各地去成为当地的统治者。
因此周代的分封诸侯,是把“宗法"与“封建(封侯建国)”结合起来的做法,由此便形成了围绕姬姓宗族的层层“大、小宗"的严密等级关系. 礼乐制度,正是对于这个严密的宗法等级网的强调和固定.某一等级的人,才能享用这一等级的礼乐。
名词解释礼乐制度
![名词解释礼乐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a2f9a6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04.png)
名词解释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起源于西周时期,它和封建制度、宗法制度一起,构成整个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对后世的政治、文化、艺术和思想影响巨大。
礼乐制度分礼和乐两个部分。
礼的部分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
乐的部分主要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
礼乐制度是周代建国初期由周公制定的,其目的之一是为巩固等级制社会,其次也是吸取商代灭亡的教训,反对"淫乐",采取"节乐"措施。
礼乐制的实施巩固了奴隶主阶级的社会地位,促进了音乐的发展。
但它又使乐成了礼的附庸,使音乐成为以礼为中心的模式音乐,并逐渐趋于僵化。
统治阶级为了推行"统治"制定了一整套十分烦琐的礼仪和与之相配合的音乐。
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的音乐也不一样。
如祀天神,"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祭地示,"乃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
(《周礼.春宫》)两君相见,例用大雅《文王》;诸侯设宴招待他国使臣则用小雅《鹿鸣》、《四杜》、《皇皇者华》、(《左传.襄公四年》)。
又如天子祭祖用《雍颂》,士大夫则不能用。
关于乐队和歌舞队的编制,也有严格规定。
总之,所有这些关于礼乐的规定,都是为了加强人们的等级观念,最后达到巩固其统治的政治目的。
要顺利地推行礼乐制度,必须加强有关礼乐方面的教育,这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周王朝设置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宫。
西周的礼乐制度与传统文化
![西周的礼乐制度与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aeafc95e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5b.png)
西周的礼乐制度与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乐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在东周时期的西周,礼乐制度的发展和演变尤为显著,不仅是中国早期礼乐制度的高峰,也是对后来的礼仪文化产生深刻影响的重要时期。
1. 西周的礼乐制度与其意义西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王朝,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比较繁荣。
在这一时期,礼仪文化也开始逐渐形成,并最终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主要是通过礼仪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达到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的目的。
2. 西周的礼乐制度的特点和内容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包括了广泛的礼仪、节日等方面的内容。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通过礼仪的实施,来展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例如在社交场合中,人们要遵循不同的规矩,穿不同的衣裳,使用不同的语言来展示自己的身份。
同时,各种节日也是礼乐制度的重要内容,例如春节、端午节等,这些节日通过特定的活动,来表达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感悟,进而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3. 西周的礼乐制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礼仪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使得它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成为了后来中国封建制度的重要基础,为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独特体现。
通过对其特点和意义的剖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从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演变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
西周政治制度
![西周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23d1793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c.png)
西周政治制度引言概述:西周政治制度是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西周政治制度的内容,包括国家组织、官制、土地制度、文化教育和礼制。
一、国家组织1.1 朝廷制度:西周政治制度以朝廷为核心,国家事务由君主和贵族共同决策。
朝廷设立君主和三公(太师、太傅、太保),负责辅佐君主处理政务。
1.2 封建制度:西周采用封建制度,将国家的土地分封给贵族,贵族拥有土地的同时也承担了管理土地和保卫国家的责任。
1.3 分封制度:西周在国家组织中采用了分封制度,将国家划分为诸侯国,各诸侯国有一定的自治权,但仍需向朝廷效忠。
二、官制2.1 三公制度:西周政治制度中设立了三公,他们是朝廷的最高官员,负责处理国家大事和辅佐君主。
2.2 九卿制度:西周设立了九个卿,分别负责国家的行政、军事、司法、礼仪等方面的事务。
2.3 地方官制:西周政治制度中设立了地方官,负责管理和维护各地的治安、土地分配和税收等事务。
三、土地制度3.1 封建土地制度:西周政治制度中的土地制度以封建制度为基础,贵族拥有土地的同时也享有相应的权益和特权。
3.2 井田制度:西周采用了井田制度,将土地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给贵族和农民,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农业的发展。
3.3 土地所有权:西周政治制度中规定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国家,贵族和农民只是土地的使用者和管理者。
四、文化教育4.1 书籍制度:西周政治制度中重视文化教育,设立了官方的书籍,用于记录国家的历史、法律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4.2 学官制度:西周设立了学官,负责教育和培养贵族子弟,传授礼制、音乐、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4.3 文化传承:西周政治制度注重文化传承,通过教育和培养贵族子弟,将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传承下来。
五、礼制5.1 礼仪制度:西周政治制度中重视礼仪制度,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礼节,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5.2 礼乐教化:西周政治制度中注重礼乐教化,通过音乐和礼仪的教育,培养贵族的品德和修养。
东周西周知识点总结
![东周西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6585a90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65.png)
东周西周知识点总结东周西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主要发生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之间。
这两个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也是中国社会政治制度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两个时期中,中国经历了不少重大事件和变革,史称“春秋战国”时期。
以下是对东周西周时期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东周时期1. 东周的建立东周是指以都城东周为中心的一个大一统政权。
公元前771年,周平王被叛军所杀,这标志着西周的统治走到了尽头。
而在周平王的兄长周桓王逃脱后,得到了商、叛军和土地贵族的支持,史称“周桓王复辟”,建立东周政权。
2. 东周的政治制度在东周时期,东周政权秉持了诸侯分封制度,并且采取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官的分权管理的方式。
此外,东周时期也进一步完善了官制,例如设立丞相、御史等官职来管理国家事务。
3. 东周的经济东周时期,周藩国的土地所有权逐渐演变为封地制度。
同时东周时期也促进了铁制农具的发展和冶炼工艺的进步,对于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4. 东周的文化东周时期是中国先秦时期的铸剑之始。
在经过了初期大规模、计划形冶铸出现后。
关于铁、钢和刀剑的制作技术都得到了很大发展。
5. 周鲜城的建立公元前771年,东周平王被叛军所杀,而周桓王的儿子周幽王幼年继位。
为了避免山东藩国之乱,迁都建立周鲜城。
二、西周时期1. 西周的建立西周建立于中国黄河流域,是指以都城西周为中心的大一统政权。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推翻了商朝,建立了西周政权。
2. 西周的政治制度西周时期实行世袭制,基本上是一种宗法制政治。
它由众多贵族地主家族组织成靠近国王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政治制度,史称“封建分封制度”。
3. 西周的礼乐文化西周时期,礼乐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在政治和宗教仪式中,礼乐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种行为准则,也是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
4. 西周的经济西周时期的农业生产日益繁荣,铁器制作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西周的礼乐制度
![西周的礼乐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fd72bae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8f.png)
西周的礼乐制度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以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和凝聚力极强的礼乐制度而闻名于世。
西周的礼乐制度不仅在当时达到了高度的繁荣,而且对后世的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西周的礼乐制度为主题,从多个角度介绍其特点、功能和意义。
一、礼乐制度的历史背景西周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初次形成和秩序稳定的时期,也是贵族阶层日益壮大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贵族在政治、军事以及经济方面都享有巨大特权,但在文化方面则注重礼仪、音乐的培养与传承。
礼乐制度的形成则是对贵族阶级的地位和权力的进一步巩固,同时也是饱含教育和文化素养的一种体现。
二、礼乐制度的内涵与功能(一)礼制的内涵与作用礼制是指一种规范行为、稳定秩序的制度,它包括了各种规定的礼仪、礼节和规范。
西周的礼制强调社会等级、尊卑有序的原则,通过制定各种礼仪和礼节,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以增强社会秩序的稳定性。
同时,礼制也具备一种教化的功能,通过严格的礼仪教育,培养贵族阶层优雅的风度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二)乐律的内涵与作用乐律是指一种具有和谐美感的音乐体系。
西周的乐律主要以雅乐为主,通过礼器上的铭文以及后世的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乐律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乐律的目的是通过音乐表达美和情感,同时也起到团结人心、助于治理和增强族群凝聚力的作用。
三、西周礼乐制度的体系结构(一)礼制体系在西周的礼制体系中,礼以官职等级作为衡量标准,礼仪礼节以各种朝拜、出行、丧葬等仪式为核心。
同时,礼制还规范了亲民政策、婚嫁礼仪以及生活礼节等。
这种礼制的核心是尊崇君主及其子弟、对贵族进行尊崇和奖励。
(二)乐律体系西周的乐律体系是以乐律作为基础,通过乐器、乐舞、乐歌等多个元素的相互配合来达到审美和情感的目的。
乐律体系在当时有着严格的规范和要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乐律体系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西周礼乐制度的意义与影响在西周的时间范围内,礼乐制度对于社会及个人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周公制礼作乐的时代背景
![周公制礼作乐的时代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c0d8278c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a.png)
周公制礼作乐的时代背景周公制礼作乐是指中国古代周朝时期的国家行为礼仪和音乐规范,受到了后世礼制和音乐的影响,对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公制礼作乐的时代背景是在周朝,这个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对周公制礼作乐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对周公制礼作乐的时代背景进行详细的介绍。
周朝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周朝时期主要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较为重要的一个朝代。
周朝是一个世袭的封建王朝,国家制度以封建制度为基础,实行世袭的国家制度,周朝王室封建制度的发展,周王朝的历史价格呢用了约800多年。
周朝前期是一段逐步发展的过程,从封建的乡村组织向中心政权的集权化过程。
西周时期,周王朝中央政权的建立,国家的基本制度发生了较大变化。
太公望对于周王朝权利的稳定和继承,做了重大贡献。
周朝制礼作乐的背景与周朝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周朝的社会经济基础主要是农业生产,同时也兼有手工业和商业。
农业是周朝社会生产的主要形式,农村经济起着主导作用,周朝社会是以农业为基础,以手工业和商业为辅助的农业经济社会。
城市也是此时,将力道维护雄厚的国力提升国民生活标准。
周朝时期,政治组织形成了一个成熟的、较为严密的统一国家政权。
这个时期的国家政权已封建的西周时期为核心,逐步形成了以国家集权为基础的封建国家。
主客者使王权是国家权利的代表,王室为国家政权的中心。
太公望就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提出制礼作乐。
周朝制礼作乐的背景与周朝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周朝时期,文化知识比较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比较充实。
周王朝的统治者非常重视文化教育,努力推进教育改革,以夯实政权根基。
太公望提出制礼作乐就是因为这个时期文化的繁荣才得以实施。
周公制礼作乐是在周朝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所实施的,它是在周朝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基础上产生的,受到了周朝封建社会、农业经济、中央政权集权和文化教育的影响。
西周时期的礼制习俗与社会规范
![西周时期的礼制习俗与社会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0204c8c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d0.png)
西周时期的礼制习俗与社会规范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礼制习俗与社会规范对于后世的影响深远。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西周时期的礼制习俗与社会规范。
首先,西周时期的礼制习俗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礼乐文化。
在西周时期,礼乐文化发扬光大,成为国家统治和社会秩序的一种重要手段。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讲究举止得体、言谈文雅,尊重长辈,注重家族血缘和亲戚关系。
礼制的规范在西周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完善,成为统治者管理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
西周时期还有一种重要的礼制习俗叫做封建制度。
在西周时期,封建制度得到了较为完善的发展。
诸侯国尊奉周天子,诸侯之间也有明确的等级和称谓。
周天子赋予诸侯相应的封号,以体现天子对各个诸侯的赏识和封赏。
同时,周天子有权废黜诸侯,以维护封建制度的稳定性。
这种封建制度在西周时期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为后来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此外,西周时期的礼制习俗也反映在婚姻制度上。
在西周时期,婚姻是受到严格礼制规范的。
贵族阶层之间的婚姻往往是为了政治目的,婚姻关系的建立通过礼仪和仪式来确认。
同时,家族和血统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强调,婚姻关系往往是为了维护家族的利益和威望。
这种婚姻制度的落实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保持各个家族之间的利益平衡。
在宗教和祭祀方面,西周时期也有严格的礼制习俗。
周天子作为天命之子,代表着天的意志。
他担负着代表天行使祭祀的重任。
每年的祭祀活动都需要按照周天子的命令进行举行,以祈求风调雨顺、丰收祥和。
同时,周天子在祭祀活动中也用祭品来赐予诸侯,以体现天子的至高无上的尊崇和恩典。
这种祭祀制度加强了天子的统治地位,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总结起来,西周时期的礼制习俗与社会规范在古代中国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这些礼制习俗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为后世的社会发展和演变奠定了基础。
封建制度、婚姻制度和祭祀制度等都是西周时期礼制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社会的规范和秩序。
西周礼乐制度的内容7篇
![西周礼乐制度的内容7篇](https://img.taocdn.com/s3/m/10ec6567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e0.png)
西周礼乐制度的内容7篇古代礼乐制度篇一在西周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
《释名》曰:“礼,体也。
言得事之体也。
”《礼器》曰:“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
无本不立,无文不行。
”礼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
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准。
故《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
西周乐的定义在西周,以五声八音为乐,五声为音阶,即宫、商、角、征、羽。
八音为器乐之分类,即埙、笙、鼓、管、弦、磐、钟、柷等。
西周的礼乐制度就是等级制度西周春秋时代所讲究的“礼”,是贵族根据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制阶段的风俗习惯加以发展和改造,用作统治人民和巩固贵族内部关系的一种手段。
目的在于维护其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具有维护贵族的世袭制、等级制和加强统治的作用。
当时许多经济和政治上的典章制度,常常贯串在各种礼的举行中,依靠各种礼的举行来加以确立和维护。
到春秋后期,就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这些卿大夫在夺取国君权力的同时,不但僭用诸侯之礼,甚至僭用天子之礼。
按礼,天子的舞用“八俏”(“佾”是“列”的意思,每列八人,八佾六十四人),这时季孙氏也用“八佾舞于庭”,孔丘斥责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按礼,天子祭祖唱《雍》诗来撤除祭品,这时鲁的三家都“以《雍》撤”,孔丘认为这种事不该出于“三家之堂”。
按礼,只有天子可以“旅”(祭祀)于泰山,这时季孙氏“旅于泰山”,孔丘又指责他不懂礼(《论语·八佾篇》)。
卿大夫这样“僭礼”,实质上就是夺取政治权力的一种表现。
礼乐制度主要用来维护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
《荀子·礼论篇》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族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所说“礼之三本”,天地代表神权,先祖代表族权,君师代表君权。
周朝礼乐制度(经典)
![周朝礼乐制度(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8a798373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c8.png)
周朝礼乐制度(经典)周朝礼乐制度(经典)周灭商后,西周统治者为巩固本身的统治,建立稳定的政治制度,支撑周朝天下的有四大制度: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礼乐制。
礼乐制是维护封建制度的文化制度。
下面是我为大家推举的关于周朝礼乐制度的内容,感爱好的网民们可以看看哦!中国古代的乐器浩如烟海,周朝时有记载的就有80多种,仅《诗经》中提到的乐器就有29种之多,周朝以制作乐器的材料的不同而进行分类,依照这种方法乐器被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亦称八音。
金乐居八音之首单纯从乐器进展史来说,最早显现的乐器应当是石乐,可为什么金乐在周朝却高居八音之首呢?我们所讲的金乐,最出名的代表乐器就是钟。
钟能代表金乐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这还得从商周两朝音乐的区分及周朝的礼乐制度说起。
周人玩音乐与商人玩音乐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分。
《周礼》对此曾有认真比较: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而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
商朝时,人们对自然认得不足而敬畏鬼神,有全职的巫师负责人与神之间的沟通,商朝的巫师的工作职能就是娱神与媚神,换句话说就是让鬼神们快乐欢乐心情愉悦以便让它们施福人间。
所以商朝巫师的工作更像是一台演唱会的总导演,人们在巫师的带领下一起娱神和媚神,每个人都手拿两根牛鞭跟着音乐的节拍起舞。
所以在甲骨文中,巫与舞其实就是同一个字,其字形就是一个人手拿两根牛鞭跳舞的样子。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商朝的音乐是一种歌舞结合的艺术,一种真正的万民同乐,算是一项公益活动。
而到周朝,音乐的功能与目的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更改。
周朝由于农业的`发达,人们对自然的敬畏感消失了很多,而富起来的少数统治者已经不充足于与民同乐,于是他们订立了特别严格的礼乐制度。
而在当时全部乐器当中,钟由于是用金属冶炼而成的,属于当时的高科技产品,钟的生产从来都是限量版的,因此钟渐渐成为统治阶层所独享的乐器。
为此周朝的礼乐制度当中,就特意为钟量身定做了一套制度悬。
在周朝什么人听什么级别的音乐,那都是有严格规定的:宫悬,即四周都挂上编钟,此为王之特权;次之,为轩悬,即三面挂上编钟,这是赐给诸侯们的;再次为判悬,即二面挂上编钟,这是赐给大夫们享用的;特悬即一面挂上编钟,这则是给士所享用的。
西周的礼乐制度
![西周的礼乐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a0be34b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a0.png)
西周的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是周代维护封建制度而建立起的文化制度。
周武王灭商后,西周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建立稳定的政治制度,支撑周朝天下的有四大制度:封建制(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礼乐制。
西周礼,在西周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
西周乐,在西周,以五声八音为乐,五声为音阶,即宫、商、角、徵、羽。
八音为器乐之分类,即埙、笙、鼓、管、弦、磬、钟、柷等。
礼作为阶级分化的象征,自部落时期的贫富差距就已有所形成,这里按下不表。
单谈一下乐。
早在部落时期,中国的古代人民就发明了诸如骨笛等乐器,还创造了音律,为音乐的出现作出了巨大贡献。
山海经中就有夏后启得天乐改九招的神话记载。
到了商朝,乐作为祭祀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出现在了历史的舞台,贵族之间也开始盛行音乐。
到了周王朝,周公为了巩固统治,集前朝之大成。
从礼巩固阶级分化,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舆论,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的阶级区分。
乐则被升华成了一种待遇,对于不同阶级有着不同的待遇,也是为了更好的宣传和巩固阶级统治。
礼乐制也是在这个时候才正式定型。
礼乐制度在西周社会稳定和文化繁荣中的作用
![礼乐制度在西周社会稳定和文化繁荣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c60f1e2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22.png)
礼乐制度在西周社会稳定和文化繁荣中的作用礼乐制度在西周社会稳定和文化繁荣中的作用西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礼乐制度发展的高峰时期。
在这个时期,礼乐制度被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生活中,对于西周社会的稳定和文化繁荣起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深入探讨礼乐制度在西周社会中的作用。
政治方面礼乐制度在政治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西周时期,礼乐制度被用来监督社会秩序,保证各个阶层之间的和谐,确保国家的稳定。
西周王朝采用分封制度,使各个封建诸侯对周王朝忠诚。
与此同时,各个诸侯之间也要相互保持礼制的规范。
西周时期,礼乐制度在朝廷内部也被广泛运用。
礼乐制度使周王朝的官员在任教期间必须遵守一定的规范,如遵守官品制度、礼仪规范等等。
因此,礼乐制度在政治方面起到了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
经济方面礼乐制度在经济方面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西周时期,礼乐制度被用来规范商业活动,保障市场秩序。
商人们必须遵守各种礼仪规范,否则将会被视为不守商道。
同时,贵族们在商业活动中也需要遵守礼仪规范,以显示自身社会地位。
另外,礼乐制度也规定了不同职业的人们在商业活动中的不同地位,比如铁匠在当时的社会中是相当尊贵的。
因此,礼乐制度在经济方面起到了规范市场秩序,保证商品的品质和贸易的公平性的作用。
文化方面西周时期,文化繁荣、艺术荟萃,礼乐制度在文化方面的作用也非常突出。
礼乐制度规定了一套完整的乐曲、礼仪、节日等等,这套规范被王朝内部广泛使用,也在民间广泛流传。
这些礼乐制度不仅被作为国家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视为人类喜闻乐见的美学和文化活动。
同时,礼乐制度还规定了官员任职考核的标准,以及对文化和教育有广泛鼓励的规定,这些为文化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结语综上所述,礼乐制度在西周社会的稳定和文化繁荣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礼乐制度确保社会秩序稳定,规范经济活动,促进文化繁荣,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的成果不仅为西周社会带来了繁荣,也给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历史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fd3b4ef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ae.png)
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历史发展中国古代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发展与中国文化史密切相关。
礼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核心,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在古代,礼乐文化主要体现在社交礼仪、宗教崇拜、教育培养和精神寄托等方面,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道德观念和文化传统。
礼乐文化的历史可追溯到殷商时期。
在殷商时期,中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礼制文化。
周朝时期,礼乐制度更加完善,成为封建王朝的核心文化。
西周时期,周文王和周武王都十分注重礼乐文化的发展,积极推行礼乐制度,并将礼乐制度纳入国家法律法规,成为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
为此,当时的社会具有极为严格的礼乐标准。
随着时代不断演进,礼乐文化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汉朝时期,礼乐文化更加丰富多样,不仅仅局限于族谱礼仪、商业礼仪和文学艺术等范畴,还进一步拓展到政治、教育和经济领域。
唐朝时期,礼乐文化达到了巅峰,礼仪、音乐、舞蹈、诗歌、书画等各种形式的艺术充盈着这个时代的生活,礼乐文化在当时已经与帝王、官僚、文人、士族等各个社会群体的行为方式以及道德标准密不可分。
明清时期,礼乐文化经历了一定的变化。
在这个时代,礼乐文化逐渐由王朝文化向市民文化转变。
随着商业活动和市民社会的兴起,民间礼仪、民间音乐等传统文化逐渐发展,形成了具有民间特色的礼乐文化。
同时,中国的文化传统也在这个时代遭受到一定的冲击,许多传统礼乐文化逐渐式微。
现代时代,随着中国的现代化和国际交往,礼乐文化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
许多传统的礼乐活动已经逐渐消失,但中国的传统礼乐文化依然在中国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传统礼乐文化经过数千年的演进,不仅立足于中国文化,更成为了影响国际文化的重要力量。
总之,中国古代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文化形式。
其历史演变与中国文化史密切相关,是中国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感谢您能够阅读我的文章,希望它能对您有所帮助。
周朝礼乐制度
![周朝礼乐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6ac5390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3b.png)
周朝礼乐制度周朝礼乐制度是以封建制为基础的,以礼乐为中心的一套完备的制度体系。
它包括了官方的礼制、音乐、舞蹈以及礼仪方面的规范,是周朝社会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朝礼乐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周公旦。
他以礼乐来调和政治,使国家保持和谐稳定。
他修订了一部礼乐制度书,成为统治者及贵族们的行为准则。
礼乐制度在西周时代日益完善,成为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
周朝礼乐制度的核心是礼制,它规定了人们在各种场合下的行为、礼仪及礼节。
礼制分为三个层次,包括宗庙、公私场所以及宴会等各种场合。
在宗庙中,人们要进行祭祀仪式,祈求神灵保佑。
在公私场所,人们注重礼仪、膜拜、行屈膝之礼。
在宴会上,人们要遵循规定的席次、坐姿及礼仪。
通过这些礼制的规范,周朝统治者可以维护天地间秩序的和谐。
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音乐。
音乐在周朝有两个主要的用途,一是作为宗庙祭祀的伴奏,二是作为排遣疲劳和娱乐的手段。
在宗庙中进行祭祀时,音乐被广泛运用,以达到神明兴奋、感动之目的。
在排遣疲劳和娱乐方面,音乐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宴会上,音乐与舞蹈相结合,为人们提供欢乐和快乐。
舞蹈也是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舞蹈被用作宗庙祭祀仪式的一部分,目的是表达敬意和诚心祈祷。
在民间生活中,舞蹈是一种流行的娱乐形式,也是人们交际和互动的重要手段。
周朝礼乐制度对于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
它不仅规范了人们的行为,还培养了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通过礼乐制度的规范,社会秩序得到了维护和巩固。
同时,它也加强了统治者的威望和权威,维护了统治者的地位。
总的来说,周朝礼乐制度是一个完备的规范体系,包含了礼制、音乐、舞蹈等多个方面。
它是周朝社会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秩序和统治者的地位具有重要作用。
西周到东周的制度演变
![西周到东周的制度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db360711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02.png)
西周到东周的制度演变背景介绍在中国历史上,周朝是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历时约800年,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西周时期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东周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56年。
西周到东周的制度演变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进程,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任务主题。
西周时期的制度1. 封建制度西周时期的制度以封建制度为基础,国家由君主统治,君主通过封爵制度来管理贵族阶层,以确保君主的权威和统治稳定。
2. 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是西周时期的重要制度之一,它以家族为单位,通过世袭的方式传承权力和财产。
宗法制度对社会的稳定和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
3. 礼乐制度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十分重要,它规定了各种礼仪和音乐的规范,用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礼乐制度也是贵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文化教育制度西周时期注重文化教育,设立了太学和博士等机构,对贵族子弟进行教育。
这些制度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文化人才,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东周时期的制度演变1. 封建制度的衰落东周时期,封建制度逐渐衰落。
贵族阶层的势力日益削弱,君主的权威受到挑战。
这种衰落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
2. 分封制度的改革为了应对社会动荡和分裂的局面,东周时期进行了分封制度的改革。
君主将封地分封给诸侯,以维护君主的权威和统治稳定。
3. 郡县制度的建立东周时期建立了郡县制度,将国家划分为若干个郡县,由官员负责管理。
郡县制度的建立加强了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4. 法律制度的发展东周时期的法律制度逐渐完善,出现了一系列法律文书,如《周礼》、《鲁迅》等,用于规范社会秩序和人民行为。
法律制度的发展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治理。
总结西周到东周的制度演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西周时期以封建制度、宗法制度、礼乐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为主要特点,而东周时期则经历了封建制度衰落、分封制度改革、郡县制度建立和法律制度发展等重要变革。
这些制度的演变对于周朝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后来的历史进程奠定了基础。
西周封建制度的内容
![西周封建制度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4a773ab5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5e.png)
西周封建制度的内容
1. 西周封建制度那可是有讲究的呀!好比分蛋糕一样,周天子把天下分成好多块,这就是分封啦。
比如说姜子牙就被封到齐国去了。
这一块块的分封,不就像是把一个大拼图拆成小块分给大家嘛!
2. 还有宗法制呢,这就是按照血缘关系来决定地位的呀!你想想,要是你爸是老大,你在家族里的地位是不是也不一般呀?就像周王室里,嫡长子那就是稳稳的继承王位呀,多重要啊!比如周成王就是这样继承的嘛。
3. 西周封建制里的诸侯权力也很大的呀!他们在自己的封地里那可就是大王呀,但他们也要对周天子负责啊。
这不就像是你在自己家里可以做主,但也要听爸爸妈妈的话一样嘛。
像晋国的诸侯不就治理得挺好嘛。
4. 礼乐制度也不能小瞧呀,那可是规范大家行为和等级秩序的。
不同等级享用的音乐、礼仪都不一样,就像在学校里,老师和学生的待遇就有区别呀。
像周天子祭祀用的礼仪就特别隆重,这就是规矩呀!
5. 西周封建制也带来了一定的稳定呢,大家各守其位,多和谐呀。
就像一家人各司其职,共同维护家庭的稳定一样。
周初的那段时间不就是挺安稳的嘛。
6. 那些诸侯也要向周天子进贡的哟,这就是表示忠心和尊重呀。
你想想,你过年给长辈拜年送礼物,不也是这个道理嘛。
像卫国就经常给周天子进献好东西呢。
7. 西周封建制度虽然有很多好处,但也不是完美的呀,到后来不也出现问题了嘛。
就像一个东西用久了可能会坏一样。
但不管怎么说,它对历史的发展那可是有着深远的影响呢!
我的观点结论:西周封建制度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它构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格局,但随着时间推移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影响却不可忽视。
礼乐制度与周礼制度区别
![礼乐制度与周礼制度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eb709ca3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ca.png)
礼乐制度与周礼制度区别引言礼乐制度和周礼制度都是古代中国的重要制度,两者都以社会秩序的维持和道德规范的传承为目的。
然而,尽管两者都有共同的目标,它们在具体的实施方式和功能上存在一些区别。
本文将探讨礼乐制度与周礼制度的区别。
一、起源背景的区别1. 礼乐制度的起源背景礼乐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宫廷仪式体系,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礼制。
礼乐制度主要强调宫廷礼仪和音乐,受到儒家学派的推崇。
礼乐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古代礼仪的发展进程。
2. 周礼制度的起源背景周礼制度是西周时期的一种礼制体系,其主要起源于传统的封建制度。
周礼制度是由周朝的周公所创立的,旨在通过它来管理国家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事务。
周礼制度是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核心制度之一。
二、内容和功能的区别1. 礼乐制度的内容和功能礼乐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宫廷礼仪和音乐。
它注重各种社会仪式的规范和音乐的表演,旨在弘扬尊重和和谐的价值观念。
礼乐制度的功能是加强社会秩序,维护统治者的权威,并传播儒家的道德观念。
2. 周礼制度的内容和功能周礼制度的内容包括乐府诗、礼乐、礼仪、典章等方面的规范。
它旨在规范各个社会阶层的行为,并建立一套明确的封建制度。
周礼制度的功能是保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实施方式的区别1. 礼乐制度的实施方式礼乐制度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宫廷仪式和音乐表演来传达。
宫廷仪式包括各种祭祀、朝觐、宴宴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展示统治者的威严和社会的秩序。
音乐表演则是通过演奏各种乐器来表达对天地万物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2. 周礼制度的实施方式周礼制度的实施方式主要是通过制定各种法令和规章制度来达到其目的。
它通过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对各个社会阶层进行约束和管理。
同时,周礼制度也通过礼仪和仪式来强调对权威的尊重以及封建制度的稳定性。
结论综上所述,礼乐制度和周礼制度虽然都是古代中国的重要制度,但在起源背景、内容和功能以及实施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邦建国和礼乐文化
[教学目标]
1.识记西周建立的年代、建立者及都城,了解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简单了解西周的井田制经济制度;识记周公“制礼作乐”,了解西周的礼乐文化;
2.通过分析分邦建国体制和礼乐文化的内容、作用,辨识西周分封形势图,初步掌握读通相关历史文献的能力,体验利用课本内外的史籍、图片、音乐等资料探寻史实的过程。
3、肯定周初分封的积极意义,理解分封制的发展趋势。
认识周公创立的礼乐制度既顺应了当时国家政治的需要,又对后世的儒家学说和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理解礼乐制度对文明建设的正面影响,激发对为古代中国政治文明做出贡献的人们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
难点:西周礼乐制度的内容与影响
说明:
1.西周的分封制相当发达,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也是西周历史的一个显著特点。
这种分封制从西周初年开始到春秋战国,一直待续了800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才结束,即从公元前1046年至前221年。
通过分封,西周的疆域、统治地区大大扩大了。
从历史作用上说,西周初年推行的分封制,在历史上是有进步意义的,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有助于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它又通过对姬姓诸侯和异姓诸侯的布局,建立了从西方伸向东、北、南三方的统治基地,深入到原来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加强了民族之间的融合和和经济文化上的交流,有助于广大地区进一步开发。
2. 西周确立的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使中国历史由“方国联盟”走向“天下共主”,走向血缘集权统治时期;三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维护了西周政局的稳定。
但就一般学生而言,这段历史比较遥远,与现实联系相对较少,学生对现代音乐很感兴趣,但古代连音乐也有制度,让学生理解这一抽象概念,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课文大量的实例、具体图片、相关活动等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来理解制度的产生与作用。
[教学设计]
1. 课前活动。
2. 导入新课。
3.探究西周封邦建国体制。
4.讨论:西周的分封制与中世纪欧洲的分封制有何不同?
5.西周的经济发展概况。
6.师生探究西周的礼乐文化
7.如何评价周公?
8.小结
[资料附录]
材料一:
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
……封诸侯……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封召公奭(shi)于燕。
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
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欧洲:“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西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材料三:
“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
”
——《尚书大传》
材料四:
1. 不同等级对死的称呼。
天子──驾崩、崩;诸侯──薨;卿大夫──卒;士──不禄;平民──去世。
2. 西周王“礼”为“吉礼”(祭礼),凶礼(丧礼),军礼(行军、出征),“宾礼”(朝觐),“嘉礼”(婚宴、加冠)等使贵贱有差,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实行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3. 西周的服饰分弁、冕、冠、巾、帻,其中弁为天子服饰,冕为王公诸侯服饰,冠为
有身份的人的服饰,巾、帻则是一般人的服饰。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材料五: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论语》
材料6:
1. 礼不下庶人。
——《礼记》
2. 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
——《荀子》
3. 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爱百姓故刑罚中,刑罚中故庶民安,庶民安故材用足,材用足故百志成,百志成故礼俗刑,礼俗刑然后乐。
——《礼记》
4.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大小轻重。
王孙满对曰:“在德不在鼎。
”这即是历史上有名的“问鼎中原”之典。
[训练设计]
材料一: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
——《左传》
问题1:材料一中所述的是一种什么政治制度?
周初的分封制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守。
巡守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问题2:根据材料二概括出诸侯对周王有何义务?诸侯与天子之间是何关系?
义务:忠于职守,拱卫王室;保卫封地,定期朝见天子,述职。
关系:诸侯服从天子。
材料三:(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
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
……(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问题3:材料三所述事件说明诸侯与天子间出现了什么问题?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问题:王室衰微,诸侯不朝。
实质:分封制崩溃。
材料四:(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之大小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
”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王孙满曰:“……周德虽衰,天命未改。
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楚王乃归。
——《史记.楚世家》
问题4:楚王问鼎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想替代周王号令天下。
问题5:西周时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的肉食种类: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和大夫五鼎、士三鼎。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西周时已有表示等级制度的规定,即周礼。
问题6: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是为了维护哪一制度?
分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