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监测技术方法简化版

合集下载

使用遥感测绘技术进行农田水资源监测的方法和步骤

使用遥感测绘技术进行农田水资源监测的方法和步骤

使用遥感测绘技术进行农田水资源监测的方法和步骤农田水资源是农业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传统的农田水资源监测方法多为人工调查和直接测量,费时费力且不够精确。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遥感技术的成熟,利用遥感测绘技术进行农田水资源监测成为了现实。

遥感测绘技术是通过卫星、无人机等远程感应器获取地表信息的技术手段。

它可以获取大范围、多时期、全天候的农田水资源数据,为农田水资源管理提供了宝贵的信息支持。

首先,进行农田水资源监测之前,需要确定监测的范围和目标。

农田水资源是广阔的,涉及到水源、水田、水渠等多个方面。

因此,在确定监测范围时,需要明确关注的重点,是否是水资源分布、水量变化还是水质状况等。

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遥感测绘技术和相关指标。

接下来,选择适合的遥感数据源。

遥感数据源有多种选择,包括传统的卫星影像、高分辨率无人机影像、合成孔径雷达(SAR)等。

不同的数据源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传统卫星影像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农田水资源数据,但分辨率较低;无人机影像分辨率较高,适合获取小范围的农田水资源信息;SAR可以在夜晚或云层遮挡时获取数据。

根据监测目标和研究需求,选择适合的遥感数据源。

然后,进行遥感图像预处理。

遥感图像预处理是为了提高图像质量、降低噪声和干扰。

常见的预处理步骤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几何校正和噪声去除等。

这些步骤可以有效提高遥感图像质量,为后续的农田水资源监测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接着,进行农田水资源信息提取和分析。

根据监测目标,可以选择不同的遥感指标进行数据提取和分析。

例如,NDVI指数可以反映植被生长状况,可以用来监测农田灌溉水量;水体指数可以反映水体的分布和水量变化;水质指标可以用来评估水体的污染状况。

根据提取的数据,可以进行数据比较、趋势分析和差异研究等,从而获取农田水资源的相关信息。

最后,进行农田水资源监测结果评估和精度验证。

农田水资源监测结果的评估和精度验证是保证监测质量和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水文监测实施方案

水文监测实施方案

水文监测实施方案一、引言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水文监测是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

本文档旨在提出一套水文监测实施方案,以确保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

二、监测目标1. 监测水文要素,包括水位、流量、水质等,全面了解水资源的变化和情况。

2. 监测水文变化规律,掌握水资源的季节性、年际性变化规律。

3. 监测水文灾害,及时预警和应对水文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监测内容1. 水位监测:设置水位监测站点,利用水位计等设备,实时监测水位变化。

2. 流量监测:设置流量监测站点,利用流速计等设备,实时监测河流流量情况。

3. 水质监测:设置水质监测点,采集水样进行水质分析,监测水体污染情况。

4. 水文灾害监测:建立水文灾害监测系统,监测洪水、干旱等水文灾害情况。

四、监测方法1. 传统监测方法:利用水文测量仪器,定期对水位、流量等进行监测和数据记录。

2. 遥感监测技术:利用遥感卫星、无人机等技术,对水文要素进行遥感监测,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监测数据。

3. 无人值守监测:利用自动监测设备,实现水文要素的自动监测和数据传输,减少人力投入。

五、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1. 数据采集: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系统,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整理,形成规范的监测数据。

3. 数据分析:利用统计分析、模型计算等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掌握水文要素的变化规律和趋势。

六、监测成果应用1. 提供科学依据:监测成果为水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指导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 水文灾害预警:利用监测成果,及时预警和应对水文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 研究应用:监测成果为水文研究和应用提供数据支持,促进水文科学的发展和应用。

七、总结水文监测是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本文档提出的水文监测实施方案,将有助于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促进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和保护。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能够按照本方案,认真组织实施水文监测工作,共同保护好我们的珍贵水资源。

水环境监测方案

水环境监测方案

水环境监测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水环境监测方案作为一种能够了解和评估水环境质量的工具,对于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监测目标、监测方法、监测指标和监测技术等方面讨论水环境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标水环境监测方案的首要目标是了解水环境的质量和状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控和管理。

同时,水环境监测还应关注水体的污染源和排放情况,以及水资源的利用情况。

监测目标包括但不限于水质、水量、水体生物多样性等。

二、监测方法水环境监测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包括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两种主要方法。

现场监测是指直接在水环境中进行监测和观测,通过采集和分析水样来评估水质状况。

这种方法可以全面地了解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和分布情况,并可以实时进行监测。

实验室分析则是将采集的水样带回实验室进行综合分析。

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实验技术支持,能够更加准确地测定水样中的污染物浓度和特征。

三、监测指标水环境质量的评估需要借助一些监测指标,以便对水体的状况进行定量评价。

常见的水环境监测指标包括水温、溶解氧、pH值、电导率、浊度、氨氮、总氮、总磷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水环境的污染程度、富营养化程度、酸碱性、悬浮物含量等信息。

另外,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水环境的状况,还可以考虑监测一些生物指标,如浮游植物、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等。

这些生物指标能够反映水体的生态状态和生物多样性。

四、监测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水环境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传统的监测方法主要依靠人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具有准确性高的优点,但是在实时监测和大面积监测上存在学通限制。

近年来,一些新兴技术被应用于水环境监测中。

例如,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图像获取大范围的水体信息,从而对水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

另外,生物传感技术和生物芯片技术等新技术也正在逐渐应用于水环境监测领域,可以快速、高效地检测水体中的污染物。

总之,水环境监测方案是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工具。

如何进行水文测量与水资源调查

如何进行水文测量与水资源调查

如何进行水文测量与水资源调查水文测量和水资源调查是水资源管理和规划的重要基础工作,通过对水文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水资源的分布、量度和变化规律,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水文测量和水资源调查的方法和必要性,并着重探讨如何进行水文测量和水资源调查。

一、水文测量的方法和意义水文测量是指对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流量、水位、水温、悬浮物、溶解物质等水文要素进行实时或周期性的观测和测量。

水文测量可以采用地面观测和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常用的测量方式有下游控制法、上下游控制法、浮标法、静态观测法等。

水文测量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通过准确测量水量,可以为水库蓄水、洪水预警、排水调度等提供数据支持,保障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其次,研究水文测量数据对水文过程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揭示水循环和径流形成的规律,为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水文测量数据的长期积累和分析,可以把握水资源的分布和变化趋势,为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参考,保障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水资源调查的方法和步骤水资源调查是指对一定区域内水资源的总量、质量、分布、供需情况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

水资源调查的主要方法包括野外调查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主要步骤包括目标确定、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等。

水资源调查的目标确定是指明确调查的范围、目的和侧重点,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野外观测点和调查对象。

数据收集是调查的基础,包括野外观测和室内实验。

野外观测主要采集水质、水量、水温、水体生态等数据,室内实验主要进行水样分析和实验验证。

数据分析是调查数据处理和结果推断的重要环节,包括数据质量评估、统计分析等。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了解水资源的分布规律、供需状况、水质状况等。

结果呈现是将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整理、计算和展示,如制作水资源分布图、统计图、报告等,以便于调查成果的传播和应用。

三、如何进行水文测量与水资源调查1. 确定调查区域和目的: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调查区域和目标进行水文测量和水资源调查。

水利工程水文监测工作的方法和难点分析

水利工程水文监测工作的方法和难点分析

水利工程水文监测工作的方法和难点分析水利工程水文监测工作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水文要素进行系统监测和分析,以实现对水利工程运行状态、水资源调控和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科学管理。

水文监测工作对于保障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合理利用水资源、预防水灾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水利工程水文监测工作的方法和难点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水文监测工作的方法1. 实地观测法实地观测法是指通过人工巡视、实地测量等方式进行水文要素的监测和记录。

该方法可以直接获取实时数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某些特殊情况的监测具有独特的优势。

该方法成本较高,人力物力投入较大,同时受到天气、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的限制。

2. 自动监测法自动监测法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传感器、遥测设备等自动采集水文数据,并传输到相关监测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

该方法具有高效、便捷、连续性强等优点,能够实现对水文要素的全天候、全方位监测。

自动监测设备的安装、运行和维护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资金投入,同时受到设备故障、电源供应等因素的影响。

3. 遥感监测法遥感监测法是利用卫星、航空遥感技术获取水文要素信息,通过遥感图像解译、数字模拟等手段进行水文要素的监测和分析。

该方法具有广覆盖、高分辨率、多时相、实时性强等优点,能够实现对大范围水文要素的监测和分析。

遥感监测技术受到云层、大气、地物遮挡等因素的影响,同时需要针对不同水文要素进行不同的遥感监测技术选择与应用。

1. 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水文监测工作的核心是获取准确、可靠的水文数据,但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监测设备质量、技术手段等影响,水文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常常受到挑战。

如何提高监测设备的精度,采用合理的数据处理方法,是当前水文监测工作中的难点之一。

2. 监测范围和时空分辨率对于大型水利工程和湿地生态环境等复杂环境的水文监测工作,如何实现对不同时空尺度的水文要素进行全面、精准的监测与分析,是当前水文监测工作的难点之一。

水资源监测技术方法

水资源监测技术方法

水资源监测技术方法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压力和威胁。

因此,对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水资源监测技术方法。

1.卫星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通过卫星获取的遥感数据可以用于监测水资源的变化。

通过监测地表水的蒸发量、降水量和地表水体积的变化,可以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卫星遥感技术具有遥感范围广、周期短等优势,能够提供较为全面的水资源信息。

2.地面监测技术地面监测技术包括水文站点观测、水质监测和流速测量等。

水文站点观测通过安装液位计、雨量计等设备,获取地下水位、地表水位和降水量等信息。

水质监测通过采集并测试水样,了解水质状况并分析水资源的污染情况。

流速测量通过使用流速仪等设备,测量水体流动速度,从而计算出水体的流量。

3.数学模型技术数学模型技术是利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模拟技术来模拟水资源系统,并预测其变化趋势。

通过建立水循环模型、水量平衡模型等数学模型,可以对水资源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

数学模型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预测性,可以辅助制定水资源管理和调度策略。

4.水量遥感技术水量遥感技术是通过利用遥感影像获取水体的水量信息。

通过颜色、纹理、形状等特征,可以识别和分析不同类型的水体,并计算出其水量。

水量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较大范围的水体水量信息,为水资源管理和调度提供决策依据。

5.水资源数据挖掘技术水资源数据挖掘技术是通过对大量水资源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揭示其中的规律和趋势,为水资源管理和调度提供参考。

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帮助发现水资源的优化利用方式、提前预警水资源的短缺情况等。

综上所述,水资源监测技术方法包括卫星遥感技术、地面监测技术、数学模型技术、水量遥感技术和水资源数据挖掘技术。

这些技术方法可以提供全面、准确的水资源信息,帮助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调度策略,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城市水质监控的现代化方法

城市水质监控的现代化方法

城市水质监控的现代化方法水质监控是城市环保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保护公众健康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化方法在城市水质监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现代化方法,包括传感器技术、遥感技术、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一、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现代城市水质监控的基础。

通过安装在水体中的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和测量水质参数,如溶解氧、酸碱度、浊度和温度等。

传感器可以与数据收集系统相连,将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进行分析和处理。

传感器技术的优势在于实时性和准确性,可以帮助监测人员及时了解水质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遥感卫星或无人机获取地表信息的方法。

在城市水质监控中,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水体的颜色、浑浊度和营养盐含量等指标。

通过分析遥感图像,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水质信息,帮助监测人员及时调整监测重点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水体的变化趋势和水质污染源等方面,为水质监控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

三、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在城市水质监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收集和整合来自传感器、遥感和其他监测设备的大量数据,可以利用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大规模、全面的水质评估。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发现水质异常和趋势,定位污染源,并进行风险预警和预测。

大数据分析还可以帮助监测人员制定更科学、更有效的水质监控和管理策略,提高监测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种综合运用传感器技术、遥感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的系统。

它可以实时监测水质状况,并根据监测数据进行预警和决策支持。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可以根据水质情况进行自动调整和控制,帮助监测人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还可以提供实时监控和远程操作功能,方便监测人员进行远程水质监控和管理。

总结:城市水质监控的现代化方法包括传感器技术、遥感技术、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水利部工作人员在水文监测与数据分析中的方法与技巧

水利部工作人员在水文监测与数据分析中的方法与技巧

水利部工作人员在水文监测与数据分析中的方法与技巧近年来,随着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水利部工作人员在水文监测与数据分析方面的方法与技巧也显得尤为关键。

有效的水文监测和准确的数据分析有助于及时了解水资源的状况,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可靠的支持。

本文将讨论水利部工作人员在水文监测和数据分析中应采用的一些方法与技巧。

一、水文监测在水文监测方面,水利部工作人员需要掌握并应用多种方法和技巧来收集和分析各类水文数据。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水文监测方法:1. 水位测量:通过测量河流、湖泊和水库的水位,可以及时了解水体的蓄水和排放情况。

水利部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类水位测量设备的使用,如浮子式水位计、压力式水位计等。

2. 流量测量:准确测量河流水体的流量是水文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

工作人员可以使用流速仪、流量计等设备进行现场测量,或借助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进行间接测算。

3. 降水量测量:降水量对水资源管理和气象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水利部工作人员需合理设置降水量观测站,并运用标准的降水量计进行准确测量。

在水文监测中,工作人员还需掌握数据的记录和整理技巧。

他们应熟悉各类数据记录表格的使用,并及时整理和存档监测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二、数据分析水利部工作人员在数据分析中应善于运用各类统计方法和工具,以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和技巧:1. 趋势分析:通过对长期水文数据的趋势分析,可以判断水资源的变化趋势,并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水利部工作人员应熟悉线性回归分析、指数平滑等方法,准确分析水文数据的变化规律。

2. 相关性分析:水文数据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

通过相关性分析,可以揭示各类水文要素之间的关联程度。

工作人员可以运用相关系数、散点图等方法,来判断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

3. 风险评估:水资源管理中的风险评估是重要的工作环节。

水利部工作人员应掌握风险评估方法,如灰色关联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等,以评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风险。

利用遥感技术研究水资源的遥感监测方法

利用遥感技术研究水资源的遥感监测方法

利用遥感技术研究水资源的遥感监测方法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水资源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研究和监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准确的工具,为水资源的研究和监测提供了很多可能。

本文将探讨利用遥感技术研究水资源的遥感监测方法,包括流域尺度的水资源监测、水体遥感监测和水文过程遥感监测等。

一、流域尺度的水资源监测1. 遥感影像获取流域尺度的水资源监测需要获得大范围内的遥感影像。

遥感卫星如Landsat、MODIS等可以提供高分辨率和多谱段的影像,可用于监测流域内的陆地表面水文参数和水文循环过程。

2. 地表水资源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和估算流域内地表水资源的状况。

通过分析遥感影像上的水体分布、水体面积和水位高程等信息,可以获得流域内各水体的面积、容积和水深等重要参数。

同时,对于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的变化情况进行时序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水资源的动态变化。

3. 地下水资源监测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之一,遥感技术同样可以用于地下水的监测。

通过分析地表温度、地表湿度以及地表的植被指数等遥感数据,可以估算出地下水的分布和潜在蓄水量。

结合地质、地形和气象等因素,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流域内的地下水资源。

二、水体遥感监测1. 水体边界提取利用遥感图像进行水体边界的提取是水资源遥感监测中的重要一步。

可以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图像处理和分类,如阈值分割、最大似然分类等方法,提取出水体的边界信息。

同时,结合地形和河道等特征,可以优化水体边界的提取效果。

2. 水体参数估算通过遥感影像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估算水体的重要参数,如水体表面温度、光学特性和光谱反射率等。

这些参数与水体的水质和水量等息息相关,因此在研究水体资源的监测和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三、水文过程遥感监测1. 降水监测降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遥感技术进行降水监测可以提供全球范围内的降水信息。

常用的遥感降水监测方法包括监测云图、利用微波遥感和红外遥感等技术。

水体监测方案

水体监测方案

水体监测方案一、背景介绍水是生命之源,水体的污染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护水资源和守护生态环境,制定一个科学有效的水体监测方案至关重要。

二、监测目标1. 水质监测:对水体中的主要参数进行监测,包括溶解氧浓度、pH 值、浊度、电导率、氨氮含量等。

2. 水量监测:监测流量、水位等水量指标,了解水体的供需情况。

3. 溶解性有机物监测:对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监测,包括化学需氧量(COD)、总有机碳(TOC)等。

4. 饮用水源地保护:对饮用水源地进行监测,确保水源地的水质安全。

5. 水文监测:监测水文要素,如水温、湿度、降水量等。

6. 水生态监测:监测水生态系统的指标,如水生物数量、生物多样性等。

三、监测方法与频率1. 高精度仪器监测:使用专业的水质监测仪器,如多参数水质检测仪、COD 分析仪、流量计等,对水体参数进行准确测量。

2. 定点监测与漫游监测相结合:设立定点监测站,对特定区域的水体进行长期监测;结合漫游监测,覆盖更广泛的水域。

3. 定期监测: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监测,确保水质与水量数据的连续性和可比性。

4. 应急监测:对突发事件或异常情况进行紧急监测,包括重大污染事件、水源地灾害等。

四、数据采集与分析1. 自动采集系统:建立自动化的数据采集系统,实时监测水体参数,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误差。

2. 数据管理与分析:使用专业的数据管理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储存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监测结果报告与应对措施1. 监测结果报告:定期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布监测结果报告,包括水质状况、水量变化趋势、污染源分析等,提高透明度。

2. 应对措施:根据监测结果制定应对措施,如加强污染治理、推动环境法律法规的落实、加强水资源管理等,以保障水环境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六、监测技术与设备更新1. 技术更新:及时了解和应用水体监测的最新技术、方法和标准,推动监测技术的不断创新与提升。

2. 设备更新:根据最新技术需求,适时更新、维护水体监测设备,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地下水位监测技术的方法与要点

地下水位监测技术的方法与要点

地下水位监测技术的方法与要点地下水位监测是一项重要的环境监测工作,它对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准确地监测和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可以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也能够为地下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地下水位监测技术的方法与要点。

一、地下水位监测的方法地下水位监测有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条件,可以选择相应的监测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地下水位监测方法:1. 钻孔法监测钻孔法是一种传统的地下水位监测方法,通过在地下钻孔中设置水位计或水位测量仪器,实时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这种方法具有准确度高、可靠性强的优点,适用于研究区域较小且需要高精度的地下水位监测。

2. 井管法监测井管法是通过在建立的井管中安装水位计或水位传感器,来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

井管法监测地下水位的优点在于装置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地下水位变化较大而需要频繁监测的情况。

3. 水压法监测水压法是通过设置水压计或水压传感器,测量地下水位对应的水压值来进行监测。

水压法监测的优点在于感应器安装相对简单,适用于地下水位变化较小且需要长期连续监测的情况。

4. 遥感监测遥感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地下水位监测方法,通过卫星或无人机等遥感平台获取地表信息,进而推断地下水位的变化。

这种方法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适用于大范围地下水位监测。

二、地下水位监测的要点在进行地下水位监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监测点的设置监测点的设置是地下水位监测的关键,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点。

监测点应选择在地下水位变化相对敏感的区域,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2. 监测设备的选择与安装根据监测要求和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并确保设备的安装牢固可靠。

设备的选择应考虑到监测范围、监测精度和稳定性等因素。

3. 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地下水位监测的数据采集应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采集到的数据应及时进行整理和处理,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地下水资源测量技术与地下水位监测方法

地下水资源测量技术与地下水位监测方法

地下水资源测量技术与地下水位监测方法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对于社会和环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下水资源测量技术以及地下水位监测方法是保护和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地下水资源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地下水位监测方法的原理和常用手段。

地下水资源测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地下水资源测量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来获取和分析地下水的数量和质量信息。

随着科技的进步,地下水资源测量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

常用的地下水资源测量技术包括地下水位测量、地下水流速测量、地下水含水层厚度测量等。

地下水位测量是衡量地下水资源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传统的地下水位测量主要是采用井口标尺、浮标测井等方法,但这些方法操作繁琐,测量精度有限。

近年来,随着无线传感技术的发展,地下水位测量越来越趋向自动化和无人化。

例如,现代化的地下水位监测系统采用了压力传感器和无线传输技术,可以实现实时测量和数据远程传输,大大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和效率。

地下水流速测量是评价地下水运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地下水流速的测量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示踪试验法和流速计测量法等。

示踪试验法是通过在井孔中注入示踪剂,然后观测其在地下水中的扩散和迁移速度来计算地下水流速。

流速计测量法则是通过直接测量地下水运动的速度来估算地下水流速。

这些测量方法的应用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地下水的运动规律,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除了地下水位和流速的测量,还有地下水含水层厚度的测量。

地下水含水层厚度的测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储量和分布情况,为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依据。

常用的地下水含水层厚度测量方法包括地下水位差法、电法和雷达等物理探测方法。

这些方法通过测量地下电阻率和电导率的变化来推断出地下含水层的厚度。

地下水位监测方法的原理和常用手段地下水位监测是指对地下水位的定期观测和记录。

地下水位监测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地下水的变化趋势和水平,评估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情况,为地下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如何进行地下水位监测和水质测定

如何进行地下水位监测和水质测定

如何进行地下水位监测和水质测定地下水位监测和水质测定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

有效的监测与测定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下水资源的状况,为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地下水位监测和水质测定的方法与技术。

一、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监测是指通过测量地下水位的变化,了解地下水的水位变化趋势和规律。

这对于农田灌溉、城市供水、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地下水位监测方法。

1. 钻孔法: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地下水位监测方法。

通过在地下钻孔中设置水位计测点,利用压力传感技术或浮子技术测量地下水位高度变化。

这种方法具有精度高、数据可靠等优点,但在操作上较为复杂,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投入。

2. 井点法: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地下水位监测方法。

通过在地下挖掘井点,同时记录地下水位的数据。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成本较低,适用于大面积的水位监测。

二、水质测定水质测定是指对水体中溶解于其中的各种溶质和悬浮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水体的污染程度和污染物的种类,为科学治水提供依据。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水质测定方法。

1. 野外检测:这是一种直接在野外进行的水质测定方法。

可以通过目测、味觉、气味等多种感官指标对水质进行初步判断。

这种方法简单快捷,适用于初步了解水质状况。

2. 传统化验法:这种方法是通过采集水样后,将水样带回实验室进行化学分析。

包括pH值、溶解氧浓度、亚硝酸盐、硝酸盐、氨氮等指标的测定。

这种方法操作较为复杂,需要一定的实验室条件和仪器设备。

3. 便携式仪器法:随着科技的发展,便携式水质测定仪器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现在市面上有许多可以迅速检测水质的仪器,如PH计、电导率计、溶解氧计等。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适用于野外或临时应急测定。

三、数据处理与应用地下水位监测和水质测定所获得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与应用,才能发挥其价值。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数据处理与应用方法。

1. 数据分析:通过采集到的地下水位和水质数据,可以进行统计分析和趋势分析。

地下水位测量与监测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地下水位测量与监测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地下水位测量与监测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地下水是地球上极其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它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等方面。

地下水位的测量和监测对于科学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地下水位测量与监测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一、地下水位测量地下水位测量是指通过测量水位的高度来确定地下水位的位置。

地下水位的测量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水位计法这是最常用的测量地下水位的方法之一。

通过将水位计下放到地下水中,让水位计与地下水平衡后,测量水位计与地面之间的高度差即可得知地下水位的高度。

2. 插水法插水法是利用管道将水从地面注入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方,观察水注入地下后上升的速度和高度变化,从而推断地下水位的高度。

3. 探井法探井法是通过钻孔或探井的方式,直接观测孔内的水位高度来测量地下水位。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操作和成本都较高。

以上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一般来说,水位计法在测量上更为简便和直观,适用于较浅的地下水位测量;而探井法则适用于较深的地下水位测量。

二、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的监测是指对地下水位进行系统的、长时间的观测和记录。

地下水位的监测有助于了解地下水动态的变化,以及构建地下水的数值模拟模型,从而更好地管理和保护地下水资源。

1. 确定监测点位地下水位的监测点位的选择十分重要。

一般来说,需要选择代表性的点位,涵盖不同地理环境、地质条件和水文特征的地区。

同时,监测点位的设置要考虑其易于操作和维护,并与其他地下水位监测点形成合理的网络。

2. 地下水位的定期测量地下水位的定期测量是地下水位监测的核心内容。

一般而言,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间隔进行测量,对于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要保持高度的重视。

3.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地下水位监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对于深入理解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以通过绘制水位曲线、统计数据变化和趋势来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地下水位变化的规律与特点。

水资源(水量)监测技术规范(DB37/T 3858-2020)

水资源(水量)监测技术规范(DB37/T 3858-2020)

ICS13.060.10A 0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 3858—2020水资源(水量)监测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water resources (Water volume) monitoring2020-02-25发布2020-03-25实施目次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水量监测 (2)4.1 一般规定 (2)4.2 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 (2)5 管道监测 (3)5.1 一般规定 (3)5.2 监测断面选择 (3)5.3 安装方式 (3)5.4 监测仪器使用与推荐 (3)5.5 通用技术要求 (4)5.6 监测仪器及技术参数 (4)5.7 安装基础及附属设施 (6)6 明渠监测 (6)6.1 监测断面选择 (6)6.2 安装方式与要求 (7)6.3 监测仪器使用与推荐 (9)6.4 通用技术要求 (9)6.5 监测仪器及技术参数 (10)6.6 监测精度要求 (11)6.7 率定与比测 (11)6.8 安装基础及附属设施 (12)7 数据传输 (12)7.1 一般规定 (12)7.2 地址域约定 (13)7.3 链路检测约定 (13)7.4 自定义自报实时数据 (13)7.5 设置遥测终端的数据自报种类及时间间隔 (14)7.6 设置遥测终端的工作模式 (15)7.7 设置遥测终端地址 (16)7.8 设置遥测终端时钟 (17)8 安装调试 (18)8.1 安装调试之前 (18)8.2 安装调试之中 (18)8.3 安装调试完成 (19)附录A(资料性附录)取用水户水量监测点基本信息采集表 (20)附录B(资料性附录)监测设备安装机箱样式示意图 (25)附录C(资料性附录)电波流速仪波束水平角及俯仰角示意图 (26)前言本规范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范由山东省水利厅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如何进行水资源勘探测绘

如何进行水资源勘探测绘

如何进行水资源勘探测绘水资源勘探测绘在如今全球范围内具有巨大的意义。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可用的水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因此,学会如何进行水资源勘探测绘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该领域的技术和方法,并介绍一些成功的案例。

水资源勘探测绘是通过使用各种仪器和技术来确定地下水的位置和含量。

这些技术主要包括地球物理勘探、遥感技术和地下水井探测。

地球物理勘探可以通过测量地下电磁场的变化来确定地下水的位置和形态。

遥感技术则利用卫星图像和空中摄影来观察地表水体的分布和变化。

地下水井探测则通过在地下钻探井,并通过测量水位和水质来确定地下水资源的可行性。

在水资源勘探测绘中,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地球物理勘探可以通过测量地下电磁场的变化来确定地下水的位置和含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地质环境,包括沙漠、盆地和山地等。

地球物理勘探通常使用电磁感应仪器和重力仪器。

电磁感应仪器通过测量地下电阻率的变化来确定水的位置,而重力仪器则通过测量地下质量的变化来确定水的含量。

遥感技术在水资源勘探测绘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卫星图像和空中摄影,可以观察地表水体的分布和变化。

这有助于确定地表水体的水量和质量,并提供了对地下水系统的一些线索。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计算地表反射率和植被指数来确定水的蒸散发速率,并通过这些指标来预测可利用的水资源。

地下水井探测是水资源勘探测绘中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在地下钻探井,并通过测量水位和水质来确定地下水资源的可行性。

地下水井是由勘探工程师根据地下水位和水质等数据分析,确定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向的一种基础设施。

地下水井探测通常使用地下水位测量仪器、地下水质监测仪器和地下水压力仪器。

这些仪器在井下进行各种数据采集和监测,并将数据传输到地上分析。

在我们国家的一些地区,水资源勘探测绘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比如,在北方干旱地区,通过地球物理勘探和地下水井探测,成功地发现了多个地下水蓄水层,并实施了多个地下水井工程。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水资源调查与管理的方法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水资源调查与管理的方法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水资源调查与管理的方法引言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测绘技术在水资源调查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探讨使用测绘技术进行水资源调查与管理的方法。

一、水资源调查1.卫星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是一种高效、经济、快捷的水资源调查方法。

通过使用卫星影像,可以直接获取水体的空间分布和变化情况。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水体的水质、水位和水量等关键信息,为水资源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2.地面测量技术地面测量技术是传统的水资源调查方法,通过使用全站仪和GPS等测量设备,可以获取水源地的地形、地貌和地下水位等信息。

这些数据对于确保水源地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同时,地面测量技术还可以用于测量河流、湖泊和水库的水位变化,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

二、水资源管理1.水资源分区管理水资源分区管理是基于测绘技术的一种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方法。

通过划定不同的水资源分区,可以根据各区域的水资源状况和需求,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政策。

测绘技术可以提供精确的空间数据,帮助决策者进行分类管理和资源调配,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

2.水资源动态监测水资源动态监测是使用测绘技术进行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利用卫星遥感和地面测量等技术手段,可以实时监测水体的水位、水质和水量等指标。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预警水灾、干旱和水污染等事件,及时采取措施,保障水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3.水资源保护和治理水资源保护和治理是测绘技术应用的重点领域之一。

通过测绘技术,可以对水源地的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源,保护水体的生态系统。

同时,测绘技术还可以用于水库和水渠的安全评价,预防水利工程的破坏和事故的发生。

结论使用测绘技术进行水资源调查与管理是一种高效、精确的方法。

卫星遥感技术和地面测量技术能够提供准确的空间数据,帮助决策者做出科学决策。

水资源计量及监测方法与设备

水资源计量及监测方法与设备

水资源计量及监测方法与设备1.1 一般规定1.1.1 水资源计量及监测分为地表水流量监测和地下水监测;地表水流量监测分为明渠取水计量与监测和管道取水计量与监测,地下水监测分为地下水位监测和地下水水量监测。

1.1.2 明渠取水计量与监测根据河道及明渠断面、水流等实际情况可以选用流速面积法、水工建筑物法、堰槽法、比降面积法、末端深度法等。

明渠取水计量与监测测验断面选择应满足GB50179-2015的有关规定。

1.1.3 管道取水计量与监测指封闭有压管道(满管)的流量测量,流量传感器有电磁流量计、超声流量计以及电子远传水表等,可输出瞬时值和累计值。

非满管流量测量可参考明渠取水计量与监测。

1.1.4 流速面积法按测量流速的方法和仪器分为测量点流速的流速面积法、测量剖面流速的流速面积法和测量表面流速的流速面积法。

1.1.5 用于水资源计量与监测的水工建筑物其边界条件和水力条件应符合SL537-2011的有关规定。

1.1.6 水资源计量与监测常用的测流堰主要形式有矩形薄壁堰、三角形薄壁堰、矩形宽顶堰、圆缘宽顶堰、锐缘矩形宽顶堰、V型宽顶堰、梯形宽顶堰等。

测流槽主要适用于较小河流或人工河渠的水资源计量与监测,可以用于高精度连续水资源计量与监测,主要形式有巴歇尔槽、孙奈力槽、矩形槽和无喉道槽。

1.1.7 比降面积法是利用明渠测验实测水位和断面资料,利用水力学公式计算瞬时流量的方法,当测验河段基本顺直,无明显收缩或扩散,河床稳定,无冲淤变化,水位等要素与糙率有较好的相关性,糙率实测资料大于10年,可以使用比降面积法进行水资源计量监测。

1.1.8 末端深度法水资源计量与监测适用于渠底水平或平缓倾斜,渠底末端有坎跌,能形成自由射流的断面,主要测量要素有末端水深和临界断面面积。

1.1.9 当流量监测断面能建立稳定可靠的水位流量关系时,可采用水位流量关系推流。

标准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法、水位+点流速测流法在不具备长期率定(比测)条件和能力的站点不建议采用。

水资源(水量)监测技术方法

水资源(水量)监测技术方法

取水计量监测目标
大中型灌区取水口取水计量和资料复核 率达到60%
2015年 大中型灌区取水口取水量监测与资料复 核率达80%
基本满足各流域各省级行政区取水许可 总量控制监测要求
行业用水监测目标
2015年前,对确定的国家重点用水监控单位,重
点监控万元GDP用水量、农田实际亩均灌溉用 水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城镇人均生活用水 量等指标
5.信息共享,利用已有资源的原则
流域与有关省的信息共享,保证未设站省(流域)及时、 同步得到监测信息,保证量化考核公开、公平性 。
2.2.3 规划要注意坚持五个结合
一是要结合水文事业发展规划、十二五建设规划等成 果进行规划;
二是要充分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河湖普查相关成果; 三是地下水监测站选择应充分考虑国家地下水监测工
---结合参考:全国水文站网普查与功能评价报告 水资源水量监浊技术导则
②设区市界控制断面监测
设区市界控制断面定义:由各省(区、市)根据
区域实际情况和水量控制需求来确定。
设区市界控制断面的选取原则:
省界断面中可以兼做区市界断面的应作为区市界 控制断面(涉及到左右岸界时应根据实际用水量 情况在市际河段内加密布设监测断面);
大江大河的二级支流或河流集水面积>500 km2 的区市界应设置控制断面;
重要的跨区市界、跨流域(水系)调水(供水) 线路上应布设控制断面。
水系集水面积<500Km2水事敏感区域河流的设区 市界应设置控制断面、开展监测。
2、地下水监测
地下水的监测依托现有地下水监测站网,并结 合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和各省已建和规划建设 的地下水自动监测系统的站网,满足分层位对 地下水位、开采量考核指标的监控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用水效率控制红线 监督考核指标
2015年,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现状 下降30%以上,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 到0.53以上。
监测评价指标
2015年,农田实际亩均灌溉用水量降到400立 方米以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重复率提 高到90%,城镇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85%以上。
3.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
2015年,饮用水源区水质达标率总体上不低于 90%,省界缓冲区水质达标率不低于60%, 保护区和保留区水质达标率有所提高。全国重 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化学需氧量(COD) 和氨氮达标率达到60%以上。
注: 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 动物性有 机物的含氮量一般较植物性有机物为高。同时,人畜粪便中含氮有机物很不稳定, 容易分解成氨。因此,水中氨氮含量增高时指以氨或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氨。
2.2.2 规划的主要原则 1.统一部署、突出重点的原则
统一部署监测站网,优先对拟确定开展水量分配方案的54 条河流进行建设;逐步推进与开展其他省界站建设。
2.水量水质兼顾,发挥整体功能的原则
同一断面能够同时开展水量水质监测的,应首选作为省界 站。水量水质监测断面难以统一在同一位置的,可以省界水 质断面等代表的省界缓冲区的水质与水量监测站相匹配。
• 1.1.1 定义
水资源监测(water resource monitoring ) – 对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开发利用保护现 状进行定时、定位分析与观测的活动。 • 水资源监测从广义上讲就是对自然水循环和社会水循环过 程中水文要素进行监测。 • 自然水循环主要包括:降水、蒸发、地表径流、土壤水、 地下水;社会水循环主要包括对供、取、耗、排用水过程 进行监测。
流域与有关省的信息共享,保证未设站省(流域)及时、 同步得到监测信息,保证量化考核公开、公平性 。
2.2.3 规划要注意坚持五个结合
一是要结合水文事业发展规划、十二五建设规划等成 果进行规划; 二是要充分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河湖普查相关成果; 三是地下水监测站选择应充分考虑国家地下水监测工 程项目和机井普查成果; 四是要重点规划好拟开展水量分配方案的54条河流;
2、地下水监测
地下水的监测依托现有地下水监测站网,并结 合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和各省已建和规划建设 的地下水自动监测系统的站网,满足分层位对 地下水位、开采量考核指标的监控要求。
监测站点选取原则
以水文地质单元和地市或县级行政区相结合为原 则。浅层开采模数大于1万方/km2的每县不少于5 眼,其余1-3眼;深层应在主要开发利用的含水层 中布设控制代表井,开采模数大于0.3万方/km2每 县不少于3眼,其余不少于1眼;若主采层包含多 个含水层,则应分别布设。 特殊类型区可适当加密。其中地下水大型严重超 采区不少于20眼,中小型严重超采区不少于10眼, 大型一般超采区不少于10眼,中小型一般超采区 不少于5眼。水源地要求开展水位、水量、水质同 步监测,宜采用自动监测,大型水源地不少于10 眼,中小型水源地不小于5眼。
取水计量监测目标
大中型灌区取水口取水计量和资料复核 率达到60% 大中型灌区取水口取水量监测与资料复 2015年 核率达80% 基本满足各流域各省级行政区取水许可 总量控制监测要求
行业用水监测目标
2015年前,对确定的国家重点用水监控单位,重
点监控万元GDP用水量、农田实际亩均灌溉用 水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城镇人均生活用水 量等指标 通过典型监测与抽样调查,基本满足用水效 率控制指标监督考核和监测评价的有关要求
---结合参考:全国水文站网普查与功能评价报告 水资源水量监浊技术导则
②设区市界控制断面监测
设区市界控制断面定义:由各省(区、市)根据
区域实际情况和水量控制需求来确定。
设区市界控制断面的选取原则:
省界断面中可以兼做区市界断面的应作为区市界 控制断面(涉及到左右岸界时应根据实际用水量 情况在市际河段内加密布设监测断面); 大江大河的二级支流或河流集水面积>500 km2 的区市界应设置控制断面; 重要的跨区市界、跨流域(水系)调水(供水) 线路上应布设控制断面。 水系集水面积<500Km2水事敏感区域河流的设区 市界应设置控制断面、开展监测。
地下水监测目标
重点对地下水超采区、保护区和水源地等进行 地下水水位监测。 2015年,对超采区进行监测与调查;抓紧落实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项目,加快国家地下 水监测网络系统建设,基本满足对各水资源一 级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全面监控,地下水监测 基本满足地下水禁采、限采等要求。
2.3 水资源水量监测站网布设原则
3、措施
• 一是要加快水文站网建设,夯实水利发展基础。 • 二是加强水文监测,提高应急监测能力。 • • 三是加强水文服务,全面提高服务水平。 •
• 四是切实加强对水文工作领导,积极推进水文现 代化建设。
1.2.4 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需要
• 总体目标: 自2012年起,用三年时间完成近期建设, 基本建立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框架,初步 形成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相适应 的水资源监控能力,逐步增强支撑水资源 科学管理和“三条红线”监督考核的能力。 • 水利部决定依托水利部水文局组建部项目 办。
2、问题
一是当前我国水文站网总体密度较低,不能满足防汛抗旱减灾、 水资源管理、水环境和水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要求,特别是为中 小河流治理、防治山洪灾害、抗旱、行政区界水资源管理服务 的站网非常稀少。 二是自动监测与应急机动监测能力较低,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整 体覆盖率不高,特别是地下水、土壤墒情、水质等要素的监测, 大部分还是人工监测;应急机动监测能力整体不强,没有形成 应急机动监测体系。 三是水文信息服务整体水平不高,目前大多数信息服务还处在 基本信息提供方面,深入分析的成果与产品较少;在山洪、城 市洪涝预警预测、旱情定量综合分析评价、水资源配置与水生 态修复分析评价等还相当薄弱。 四是服务领域还比较狭窄,在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城乡发展以 及农村水利、饮水安全、水土保持、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等方面 的还不够深入。 五是水文管理体制与机构设置还不能满足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 管理制度需要。
2.2 水资源水量监测站网规划的思路与目标 2.2.1 基本思路
围绕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用水效率红线控制目标要求, 明确行政区界(省界、地市界)、地下水、取用水监 测站网布设的原则,提出具体的行政区界监测断面名 录、地下水控制代表井名录、取用水监测站点; 优先对流域和行政区域水量分配方案确定的地区进行 部署(25条河流、54条河流);对用水效率指标已分 解到地区、行业和重点用水监控单位的,开展用水效 率监测与复核; 加快开展水资源监测工作,满足对相应流域和行政区 域水资源管理监测评估和监督考核的要求。
• 1.2.2 《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 意见》 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以国发〔2012〕3号 文件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 度的意见》,这是继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 利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 来,对实行该制度作出的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 《意见》明确了主要目标: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 控制红线,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 立方米以内;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 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 值用水量(以2000年不变价计)降低到40立方米 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 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主要污染 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1、地表水
①省界断面监测
省界断面定义:本规划中的省界断面是指上下游 分别穿越不同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界 或左右岸分界的主要河流(湖泊)的水量监测断 面。凡省界附近一定范围内设有水文站(水文控 制断面),区间无支流分散,水量连续的,或通 过上下游断面量测的水量数据内插计算能满足精 度要求的,可作为省界监测断面。
3.避免重复、节约投资的原则 一是充分利用已有的省际河流水文测站,确立已建站优 先原则;二是确立流域机构优先原则,加强流域与省、省与 省之间的协调,避免站点重复布设;三是与“十一五”、 “十二五’水文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相协调,避免重复投资。 4.以人为本、适度超前的原则
在测站建设中考虑交通便利、坚持以人为本。根据水文 测站(监测断面)条件,驻测站以提高自动监测能力为主, 新建站优先采用巡测和自动监测方式。 5.信息共享,利用已有资源的原则
省界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
大江大河干流的省界必须设置监测断面(涉及到 左右岸界时应根据实际用水量情况在省际河段内 加密布设监测断面); 流域内一级支流或水系集水面积>1000Km2的河 流所涉及的省界应设置监测断面; 重要调水(供水)沿线跨省界、跨流域的应设置 监测断面; 水系集水面积<1000Km2水事敏感区域或水质污 染严重的河流所涉及的省界应设置监测断面、开 展监测。
二、水资源监测站网规划主要原则
2.1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红线控制目标
1. 用水总量控制指标
以2008年《水资源公报》统计的全国用水量5910 亿立方米为基础, 2015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200亿立方米以 内; 2020年,全国年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 方米以内; 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7000亿立方 米以内。
1.2 为什么要开展水资源监测
• 1.2.1 中央1号文件要求
• 1、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 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 邦的大事。
பைடு நூலகம்
• • • • •
2、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1)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 (2)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 (3)建立水资源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 (4)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1.2.3 是实施大水文发展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