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变形记》深度解读课件
《变形记》PPT课件
![《变形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8ebfb6a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44.png)
心理描写的细腻
通过人物内心独白、梦境等展 现复杂心理变化
对比手法的突出
人物性格、家庭关系、社会环 境等方面的对比,凸显主题
荒诞与真实的融合
荒诞的情节与真实的社会背景 相结合,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
力
03
社会意义与价值观探讨
反映社会问题及现实意义
01
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下人性的异化
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与批判
小说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和批判,呼吁人 们关注社会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体现了批判现 实主义的社会责任感。
04
跨文化对比与影响研究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变形记》解读
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解读
在西方文化中,《变形记》被视为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现象的杰作,通过主 人公格里高尔的变形,展现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孤独、无助和绝望。
故事的结局与象征意义
人物形象分析
01
富有责任感,变 形后孤独、无助、渴望理解
父亲
严厉、粗暴,对儿子变形后失 去经济来源感到愤怒和失望
母亲
温柔、慈爱,对儿子充满同情 ,但无力改变现状
妹妹
开始时对哥哥关心备至,后来 逐渐疏远,追求自己的生活和
幸福
艺术手法探讨
象征手法的运用
《变形记》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社会意义与价值观探讨 • 跨文化对比与影响研究 • 拓展延伸:卡夫卡其他作品简介及欣赏 • 课堂互动环节
01
引言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 夫卡创作的中篇小说,完成于1912 年。该作品以荒诞的手法揭示了人性 的异化与困境。
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自身做起,注重培养自己的人文 素养和道德品质,同时积极关注和帮助他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变形记》赏析课件
![《变形记》赏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1a0142e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ab.png)
文学传统
卡夫卡在作品中借鉴了古希腊悲剧、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和犹太民族文学等传统文学的元素,使作品具有更强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
现代技巧
卡夫卡运用了现代主义文学的技巧,如反叙述、非线性叙事、多重视角等,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模式和时空观念,使作品更加具有现代感和新颖性。
对文学传统和现代技巧的借鉴
06
《变形记》的影响与评价
《变形记》的价值与意义
THANKS
感谢观看
故事中还有他的家人、朋友和同事等人物,以及各种矛盾冲突和情感纠葛。
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交替使用,使故事更加真实和客观。
时间顺序并不明显,而是以一种非线性方式展开,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情节。
叙事视角和时间顺序
VS
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荒诞不经,将人与动物的界限模糊化,用隐喻和象征手法展现出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和孤独。
05
《变形记》的艺术特色
卡夫卡运用简洁、冷峻、客观的语言,以平实的叙述和精准的描绘展现出人物和场景的细节,使读者感受到强烈的现实感和生活气息。
语言风格
卡夫卡运用了虚实结合、意识流、内心独白等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手法,将现实与幻觉、过去与现在、意识与无意识等不同时空和心理状态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表现手法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
卡夫卡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真实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现象和人性的扭曲,使读者深切感受到现代社会中人的孤独、无助和绝望。
卡夫卡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元素,如甲虫、变形、城堡等,将抽象的观念和情感具象化,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意义。
现实主义
象征主义
对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融合
现代社会中的个体往往被孤立、被隔绝,无法与他人建立真实、亲密的联系。
《变形记》卡夫卡PPT课件
![《变形记》卡夫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325e7b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5e.png)
受到尼采、弗洛伊德等思想家影响, 作品呈现出荒诞、异化的特点。
文学地位与影响
文学地位
卡夫卡被誉为现代派文学 的奠基人之一,对后世作 家产生深远影响。
作品特点
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揭 示人类内心的孤独、异化 与困境。
对后世影响
启发了魔幻现实主义、荒 诞派等文学流派的发展, 对当代文学产生重要影响。
可添加简短的文字说 明,解释角色之间的 关系和变化。
通过箭头和线条的粗 细表示关系的亲疏和 变化。
03
象征手法与隐喻解 读
昆虫象征意义探讨
昆虫作为异化的象征
01
主人公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象征着人在社会中的异化和被边缘
化的状态。
昆虫的生理特征与社会角色的对应
02
甲虫的生理特征如甲壳、复眼等,与格里高尔在社会中的角色
简洁明快的语言
卡夫卡的语言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通过精炼的文字表达了丰富的内涵和情感。
象征性意象的运用
作品中运用了大量象征性意象,如甲虫、门、窗户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也 使得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
06
跨文化对比与当代 启示意义
不同文化背景下《变形记》解读差异
西方文化背景下的
解读
在西方文化中,《变形记》通常 被解读为对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 批判,揭示了人在现代社会中失 去自我、被异化的悲剧。
伦理观念的缺失对个体的伤害。
03
家庭伦理观念的重要性
探讨家庭伦理观念对个体成长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提出重建家庭伦理
观念的建议。
社会批判意识体现
社会批判意识的概念 阐述社会批判意识的概念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为解 读《变形记》提供理论视角。
《变形记》中的社会批判 分析作品中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人际关系和道德沦丧等 方面的批判,揭示卡夫卡对社会的深刻洞察。
变形记ppt课件
![变形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6222047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77.png)
探讨作者如何运用外貌、语言 、动作等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 象
讨论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及其 在故事中的作用
角色扮演:模拟故事情节发展过程
选择关键情节,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再现故事场景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 系
通过表演展示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和 矛盾冲突
创意写作:以变形记为主题创作短篇小说
借鉴变形记的故事结构和人物形象塑造技巧 发挥想象,创作一篇具有独特视角和创意的短篇小说
中西文化碰撞下的文学创新与探 索
作品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与 影响
04
变形记中的哲学思考与人 性探讨
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在作品中体现
03
强调个体存在和自由选择
存在的荒诞和无意义
反抗与自我超越
作品通过主人公格里高尔的变形经历,探 讨了存在主义哲学中个体存在和自由选择 的主题。
格里高尔的变形被视为一种存在的荒诞和 无意义的象征,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对于 人生意义的思考。
善良与残忍并存
一方面,人们表现出对格里高尔的同 情和关爱;另一方面,人们也表现出 对他的排斥和残忍,体现了人性的复 杂性和矛盾性。
对自由、责任和选择等议题探讨
1 2 3
自由与责任
作品探讨了自由与责任之间的关系,指出人们在 拥有自由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选择与后果
格里高尔的变形是他自由选择的结果,但同时也 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体现了选择与后果之间的紧 密联系。
妹妹
由最初的关心到最后的冷漠,反映了人 性的自私与残酷
艺术手法鉴赏
荒诞与象征
通过人变成甲虫的荒诞情节,象征 人性的异化与社会的冷漠
心理描写
深入剖析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人性 的复杂与多面性
对比与反讽
《变形记》课ppt课件
![《变形记》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a5b757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83.png)
现代派文学
现代派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 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
主要用象征性、荒诞性、意识流去表现荒诞的世界里异化的人的危 机意识;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 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
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 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②笨拙——他本来可以利用胳膊和手坐起来,但现在取代它们的是许多条 小细腿。它们不停地做着许多动作,控制不住。(9)
他想先将身体的下半部挪出床外,可是他还从未看见过、 也想象不出现在的下半身成了什么样子,只觉得它笨重 得很难移动。它只能十分缓慢地移动,到最后他几乎发 疯似的使出吃奶力气,不顾一切地向前推进(11)
格里高尔只听到来人的第一声招呼就知道他是谁——公司协 理本人;
在一家商号供职,发生一点儿小小的延误,马上就招致天大 的怀疑?难道所有的员工全都是无赖,他们中就没有一个忠实、 听话的人……
派个学徒来打听一下难道还不够,非要协理大人亲自出 马……(P127)
格里高尔“化虫”后的心理描写——真相败露
4.第28段:格里高尔心里清楚,他无论如何都不能让 协理怀着这种情绪回去,不然的话他在公司里的地位 会受到极大的损害。
他想到了他的父亲和那个使女——他俩只要把胳膊伸进 他隆起的脊背下面,这样把他从床上慢慢撬起来(14)
甲虫的特征
③脆弱——不过他的下颚倒好像非常结实;靠
着它倒真的把钥匙转动了,而并未注意他会因此 让自己付出某种代价:一种棕色的液体从嘴巴里 流了出来,从钥匙上滴落到地上。(23)
他抬起身体的一侧,斜躺在门框上,身上的那一 侧擦得满是伤痕,在洁白的门上留下难看的斑痕。 (29)
卡夫卡《变形记》深度解读优质课件
![卡夫卡《变形记》深度解读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0ac582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30.png)
卡夫卡《变形记》深度解读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以卡夫卡的代表作《变形记》为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小说的第一至三章进行深入解读。
详细内容涉及人物心理分析、社会背景探讨、象征手法解析以及小说主题的挖掘。
所使用的教材为《外国文学名著选读》中关于《变形记》的相关章节。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变形记》的主要情节、人物关系及背景设置。
2.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理解其在表达主题方面的作用。
3. 深入挖掘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困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说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及其意义的解读。
教学重点:人物心理分析、社会背景探讨以及小说主题的挖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卡夫卡的生平简介,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情节梳理:概述小说《变形记》的主要情节,分析人物关系,为学生深入解读打下基础。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变成甲虫后的生活变化,以此加深对小说情节的理解。
4. 例题讲解:以小说中的人物心理分析为例,讲解如何从文本中提炼有效信息,进行深度解读。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如“甲虫”象征的含义,并讨论其在表达主题方面的作用。
6.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社会背景、人性困境等方面,深入挖掘小说的主题思想。
六、板书设计1. 《变形记》深度解读2. 内容:人物关系与情节梳理象征手法解析社会背景与主题探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分析小说中主人公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心理变化。
(2)谈谈你对小说《变形记》主题的理解。
2. 答案:(1)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经历了恐惧、绝望、孤独等心理变化,反映了人在面对突发困境时的心理状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深度解读卡夫卡的《变形记》,使学生掌握了小说的主要情节、人物关系、象征手法以及主题思想。
经典小说卡夫卡《变形记》阅读鉴赏课件
![经典小说卡夫卡《变形记》阅读鉴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810c4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84.png)
通过对格里高尔变形之后的种种遭遇的叙述, 这推动着社会不断发生异化,并
无情地扭曲着人们的灵魂,使得人世间原本美好的感情烟消云散,被一种恶心、 无助甚至无奈的消极情绪所笼罩。
葛蕾特是格里高尔的妹妹,
她的生活里只有穿漂亮的衣服,睡睡懒觉,
在家帮着做做家务,有时出去参加一些花费不大的娱乐。
“母亲”身体高大消瘦,满头蓬着白发,
,在家里走动都成问题。
格里高尔变形前的生活是很艰辛的,长年累月在外推销产品,常受老板申斥,又怕被解聘,同 事说长道短,在这样的环境中是活得很累的。并且,残酷的现实将他这种受压抑受欺侮的最起 码的生存资格也剥夺了,将他异化成了一只不能自食其力,喜欢吃“一半腐烂的蔬菜”和“剩 下的肉骨头”,“变稠的白酱油”等食物的大甲虫。尽管他曾经“竭尽全力”攒钱,让全家人 过着“甜蜜温暖”的日子,但变形后最终还是被亲人唾弃,成了一具“又干又瘪”的尸体。
,然后他的头就不由自主 地垂倒在地板上,鼻孔呼出了最后一丝 气息, 带着满腹的担忧和内疚看着家 庭的不幸,而更不幸的是他终遭社会和 家庭的唾弃,在无声无息中死去。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一觉醒来,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小说中的格里高尔只是一个名 字,一个符号,它实际上是没有所指的,没有对他的外貌描写,没有对他的性格描绘,甚至在小 说中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在小说中一直活动的其实只是这只大甲虫,具有虫性、仍具人的思维、 仍能听懂别人话的大甲虫,想爬出去看看母亲时,父亲看着他的样子,竟然气坏了,将一个个苹 果无情地掷向了格里高尔,一只苹果“打中了他的背并且还陷了进去”,从此以后腐烂的苹果就 和格里高尔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一直到他生命的结束。
14.2《变形记》课件(共31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14.2《变形记》课件(共31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https://img.taocdn.com/s3/m/957fc174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e6.png)
姓名 格里高尔
人 物
职业
旅行推销员
形 人物 一夜之间,人变成了虫
象 遭遇
档 人物
案 关系
卡 人物
性格
1.格里高尔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身体、声音的变化,即生理上的变化,动作的变化。
身形的变化: (1)肚子高高隆起,并被分成许多弧形硬片 (2)细的可怜的腿脚 (3)腿上有白色斑点 (第1段,第4段)
• 第三是各种人际关系的变形。他变成虫之后跟社会、跟家人之间的关
系完全颠覆了,让格里高尔得以看到了人与人关系的最阴暗的一面。
活动二:抽丝剥茧,窥一斑而知全貌
探究变形之因
变形压力源之一:社会 公司压榨和环境冷酷
我选了个多么艰辛的职业啊!成天都在奔波。在外面出差为业务操的心比 坐在自己的店里做生意大多了。加上旅行的种种烦恼,为每次换车操心, 饮食又差又不规律,打交道的人不断变换,没有一个保持长久来往,从来 建立不起真正的友情,这一切都见鬼去吧!(第4段)
把人弄得傻不愣登。人哪里少得了睡眠。别的推销员活得就像后宫里的娘 娘(第5段)
他是老板的奴才,没有脊梁骨,也没有头脑。
说他请病假如何?但这会使他十分犯难,因为格里高尔在职五年,一次也 没有病……也因为在医生看来,世界上就有那种完全健康而厌恶工作的人。 (第6段)
变形压力源之二:父母 寄生无情
假如我不考虑我父母的态度,我早就辞职了,那样我就会走到我的 老板面前,把我的所有想法都一股脑儿倒出来,他不从高高的桌子上掉 下来才怪……等我攒够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大概还得五六年— —我一定办理这件事。(第5段)
案 关系 人态度发生了转变,家庭关系不和谐。
卡 人物 善良、宽厚、隐忍、孤独、有责任感 性格 与奉献精神
《变形记》赏析ppt课件
![《变形记》赏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514d786294dd88d1d26b13.png)
其行列中的一员。由于卡夫卡的作品往往突破事
物的表象而表现事物内在的实质,通过对人的行为
的描写而揭示其内在的灵魂,超越对暂时现象的捕
捉而展示永恒的品质和真理,描写人们的主观世界、
直觉和潜意识,用特殊手法来反映现实世界,评论
界一般将其归入表现主义流派。
2
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社会过度,人们的价
值理念由“生存”到“生活”转变。
断这种关系,则那种亲热的外观马上就消失而暴露出冷酷
和冷漠的真相。
6
二、荒诞的情节
这篇小说,情节有很大的荒诞性,尽管在现实生活中
是不可能存在的,但反思人变甲虫的深层原因,这种荒诞揭
示深刻而尖锐地表现了社会与人之间一种可怕的“异化”
关系。在冷漠的现实世界中,人已经难以保全自己的本性,
人被分裂、异化了。
如果我们联想一下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情,当我们
自身的存在被一些谁也无法预料、无法逃避的境况所决定
时,生活的荒诞与这个故事的荒诞就有了一种比拟的联系,
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尖锐了:当我们突然无法动弹,
丧失了人的一切自主性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办,卡夫卡
的小说带给了我们深深的疑问。显然,在如此荒诞的突变
需要一种特殊的艺术手段,把描写的客观对象加以“陌生
化”的处理,以造成审美主体与被描写的客体之间的距离,
这种艺术手段通称“间离法”。《变形记》的变形即是一
种间离技巧。作者想借以揭示人与人之间—包括伦理之
间—表面亲亲热热,内心里却是极为孤独和陌生的实质;之
所以亲亲热热,因为互相有共同的利害关系维系着,一旦割
以机器生产经济模式为核心的工业文明社
会对效率的要求束缚了人,使人人成了他的创造
物的奴隶。工业文明社会对个人的控制力量已经
《变形记》赏析课件
![《变形记》赏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3a6df11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92.png)
夸张与变形
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夸张与变形手法,如人物形象的刻画、场景的描绘等,营造出一种荒诞不经的氛围。
象征与隐喻
通过象征与隐喻手法,小说将现实与超现实、理性与非理性、人与非人等相互矛盾的元素并置,传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对比与反讽
作品通过对比与反讽手法,将人性的丑恶、社会的荒诞和人生的异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变形记》的主题思想
通过格里高尔变形后的遭遇和家人的反应,反映了现代社会中道德和法律的荒诞性。
通过对格里高尔变形后的生活和家人的反应的描写,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孤独和无助。
03
深入分析
格里高尔的“异化”现象
在工业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发生异化,导致人的精神、行为和语言发生异化。
格里高尔的“异化”表现
《变形记》的文学地位
02
作品概述
《变形记》的主要情节
家人从震惊到接受这一事实,经历了一系列反应。妹妹逐渐接受并开始与其建立深厚的感情。
最后,家人为了旅行公司的利益,将格里高尔房间的钥匙交给了公司代表,使格里高尔的变形成为永远的秘密。
格里高尔是旅行公司的推销员,他不安于现状,对工作充满热情。某天早晨,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虫。
作品评分及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版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译林出版社亦有出版)。
推荐阅读人群
文学爱好者、大学生及文艺青年。
豆瓣评分
8.5/10
谢谢您的观看
THANKS
揭示了现代人面临的生存困境
对人性的深刻剖析
对现代社会的反思
《变形记》的意义与价值
创新性叙事手法
小说运用了荒诞、夸张和变形等叙事手法,对后来的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变形记》赏析课件
![《变形记》赏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116156e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41.png)
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也充满了荒诞元 素,比如主人公变成甲虫后的房间 ,充满了压抑和荒诞的氛围。
象征手法的运用
甲虫的象征意义
主人公变成的甲虫,象征着人类在现代社会中的异化和孤 独。
家的象征意义
作品中描绘的家,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象征着人类 的精神家园。然而,这个家园却显得冷漠和压抑,反映了 现代社会的精神危机。
创作特点
作品多涉及人类存在的困境、孤独、异化等主题,以及现代工业社会对个体的压迫。
《变形记》背景介绍
01
02
03
创作时间
1912年,属于卡夫卡早期 作品。
社会背景
当时欧洲正处于工业革命 高峰期,现代社会中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逐渐疏离。
文学背景
受现代主义思潮影响,强 调对个体内心世界的关注 。
故事简介
拓展卡夫卡作品的研究领域
目前卡夫卡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和哲学领域,未来可以将其 研究领域拓展到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多维度地研究卡夫卡的作 品。
THANK YOU
社会历史价值
作品通过对于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和孤独的描述 ,反映了现代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社 会历史价值。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关注人类精神状态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物质化,容易使人产生孤独感和异化感,应该 关注人类的精神状态,注重心理健康。
反思现代科技
现代科技的发展,虽然带来了便利,但也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 越远。应该反思现代科技的作用,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作 用。
《变形记》赏析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作品概述 • 主题分析 • 角色塑造 • 艺术手法 • 总结与展望
01
作品概述
卡夫卡《变形记》 ppt课件
![卡夫卡《变形记》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8d2c8d631b765ce04081477.png)
“卡夫卡式”风格
整体暗示象征的特征 以类型化、抽象化的模
式塑造人物 用简洁冷漠语言进行叙
述
卡夫卡《变形记》
2
卡夫卡《变形记》
Kafkaesk(卡夫卡式) 即指那些表现主人公在一种任人摆布、无法自主、错
综复杂、似真似幻的境地中的虚幻感、孤独感、灾难 感和无能为力感的作品。
3
变成甲虫 成为累赘 绝望而死
17
卡夫卡《变形记》
4.格里高尔死后家人的欢乐:
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利己的,自私的,每个人其实都 无法得到救赎。欢乐的心情用残酷的东西烘托出来, 而欢乐本身也反衬了这个残酷,人生的真相无非如此。 局中人可能体会不到,发现不了,而艺术家的价值却 在于他总能在幸福、欢乐中发掘出被遮蔽、被忽视的 人类生存的真相,尽管这种真相也许是惨不忍睹的。
8
卡夫卡《变形记》
《变形记》解读
第一段重在展示“震惊”“ 1.第一句话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在不安的睡梦醒来,发现自己躺
在床上变成一只巨大的甲虫”的意义。 荒诞语境 震惊体验 冷静叙事
9
卡夫卡《变形记》
2主人公定位: A、农业社会,主人公往往被塑造成生机勃勃的个人
英雄。如《鲁滨逊漂流记》、《红与黑》等。 B、工业社会,主人公主要“被抛”(海德格尔语),
2.吃和住的细节
他妹妹再也不考虑拿他喜欢的东西来喂他,只是在中 午上班前匆匆忙忙把东西用脚踢进去,手头有什么就 给他吃什么,到晚上,用扫把一下子扫出去,也不管 他尝了几口,还是一动没动,而经常的情况是一动也 没动;给他打扫是不能再马虎了,墙上到处是灰尘记》
3.冲突高潮:
分析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具体行为举止,可以看出 :他尽管有人的思想,但是他的行为完全是动物化的 ,这种矛盾性暗示了后面的悲剧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言;他既不是完全的奥国人,也不是捷克人。他在
一家意大利保险公司做小职员,虽有犹太血统,却
又与犹太人的生活、宗教和习俗保持着非常大的距
离。
孤独的人生
• 卡夫卡敏感而封闭。事实上他
外形俊朗而富于吸引力,一生
艳遇频频。然而,对家庭生活
的恐惧感使他三次订婚又三次 退婚,终生未娶。
• 德国社会学家
学术大爆炸
•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
• 《资本论》
• 马克思真实经历了欧洲社会的阶级冲突,
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他所
创立的理论和领导的革命,不断撞击着 顽固的社会结构。
马林诺夫斯基
• 波兰裔英国人类学家
学术大爆炸
• 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人
• 开创社会人类学课程
•
人类学原本是基于实证主义的研究从
„„
达尔文
• 英国生物学家
学术大爆炸
• 进化论的奠基人
• 《物种起源》
• 他提出了“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概念, 而“物竞天择”也为后来的社会学、人
类学采用,人类社会内在的残酷竞争,
有了理论依据——“社会达尔文主义”。
巴甫洛夫
• 俄国生理学家
学术大爆炸
• 条件反射理论的创建者
• 获诺贝尔生理学奖
• 由于认定可以通过干预预影响条件反射 的形成,巴甫洛夫之后的行为心理学家
泰勒
• 美国管理学家 • “科学管理之父” • 《科学管理原理》
• 科学管理学大大提高了效率,是工业标准
化进程在人这一层面的延伸。但泰勒虽然提 出了“以人为本”,却只是关注人的能力和
学术大爆炸
逐利心,不关注人的内在需求,因而再起影
响下社会管理大大细化,人却只被当作具有 某种功能的工具、机器。
马克思
“你换来的是一个体弱多病、不
擅交际、沉默寡言、神情沮丧、
举止待板、几乎不可救药的人,
这个人只有一种美德,那就是他 爱你。”
和女友菲利斯
紧张的父子关系
• 卡夫卡的父亲赫尔曼·卡夫卡是一个白
手起家的商人,对儿子粗暴而专制。卡
夫卡一生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中。他对于 儿子的兴趣无法给予哪怕一丁点儿的理 解。 • 在他的作品中,关于万能的、神一样的
古典艺术区别开来。
• 在美术领域,重视光影表现的梵高、塞尚、高更等,被视为现 代派美术思潮的先行者。艺术家们不再满足于对客观对象的如 实表现,而追求表达内在自我,强烈的色彩,奔放的线条和扭
曲夸张的形体被用于表达对客体的主观感受。
莫奈《印象·日出》,1872
梵高《星夜》,1889
蒙克《呐喊》,1893
父亲以及关于罪恶感的题材都经常有所
表现,体现了卡夫卡矛盾的审父心理。
个人化写作
• 他后悔对他的“日常工作”,即 (“生计”)投入了过多的关注。 • 仅有少部分卡夫卡的作品是在他生 前出版的:故事集《沉思》、故事 集《乡村医生》和刊登在文学杂志
上的单一故事作品(如:《变形
记》)。
个人化写作
• 卡夫卡未完成的作品,包括他的小 说《审判》、《城堡》和《美国》 都是在卡夫卡去世后,由他的挚友 马克斯·布洛德帮忙出版的,但这 违背了卡夫卡生前想要销毁掉自己 手稿的意愿。
学术大爆炸
现代社会
• 社会学是源于19世纪末期的一门年轻的学 科,它使用各种研究方法对人类社会的结 构和活动展开研究,建立了一套理论。
社会学概念划分 • 社会学最初得名于空的,而其发源即与19
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形态的巨大变化有关。 • 社会学中,“现代社会”是与“传统社会” 相对的概念。
传统社会
什么是未被“异化”的人?
• 那么未被异化的人是什么呢?就是自由和独立没有屈服于虚假的
拜物偶像和虚假消费需求的幻觉中的反抗主体。而这种心灵主体
的形成,是反抗消费主义的自我革命的开始,最后达到‛复归‚。
• 观看影片《雇佣人生》
个人化写作
• 卡夫卡说:‚为了我的写作我需要孤独, 不是‘像一个隐居者’,仅仅这样是不
够的,而是像一个死人。写作在这个意
义上是一种更酣的睡眠,即死亡。正如 人们不会也不能够把死人从坟墓中拉出 来一样,也不可能在夜里把我从写字台 边拉开。‛
• 写作被他视为唯一立足之地的精神生活。
大师
• 卡夫卡的作品文笔明净而想象奇特,常用寓言体。寓意丰富而晦涩。 • 他描写的都是生活在下层的小人物,他们在这充满矛盾、扭曲变形的
谐的两物彼此分离、甚至互相对立。异化一词最重要的用法是表示人
与其“类本质”(Gattungswesen)的异化。 • 马克思的异化论基于他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过程的观察:工人不可避 免地失去对自己工作的控制,从而失去对生活及自我的控制。工人从 来都不是自主、自我实现的人类存在,他只能以资产阶级欲其所是的 模式而存在。
卓别林的《摩登时代》
背景
现代派
• 西方国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历了
重大的社会变革。在艺术领域,变革同样
剧烈。 • 与传统古典美术相区别,20世纪初现代美 术中的一些流派如印象派、表现主义、立 体主义被统称为现代派。 • 此概念后来也运用于建筑领域和文学领域。
手法的革新
现代派
• 现代派艺术可识别性很强。许多新手法的使用,使之与传统的
马蒂斯《舞蹈》,1909-1910
康定斯基《红黄蓝》,1925
蒙德里安《蓝红黄的构成》,1921
主题的发展
现代派
• 在迈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代,艺术家更为积极地参与对社会的
思考,艺术更多地成为一种表达手段。因而,艺术主题更为现
实。
• 现代艺术扩展了审美的范围。传统艺术只能审美,而现代艺术
可以审丑。现代艺术追求新奇、刺激,并将“荒诞”作为新的
对教育和管理都产生了不太好的影响。
出于功பைடு நூலகம்目的,人被看作可以操作的动 物。
弗洛伊德
• 奥地利心理学家
学术大爆炸
•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建者
• 《梦的解析》
• 在弗洛伊德看来,人的梦境是被压抑的 内在情感的形象化展现和释放,在其影
响下,文学中对虚幻情景的描绘开始有
了更明确的目的,人们也开始更关注人 类的内心。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学术大爆炸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学术大师们: 达尔文(1809-1882),生物学家 巴甫洛夫(1849-1936),生理学家 弗洛伊德(1856-1939),心理学家 马克思(1818-1883),社会学家 马林诺夫斯基(1884-1942),人类学家
爱因斯坦(1879-1955),物理学家
思考:
• 小说最荒诞的地方在于无人关心格里高尔为何会变 形及无人关心他如何变回来。
• 格里高尔家人对待他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格里高尔家人对甲虫的态度变化:
格里高尔 有用 压力感 关心 妹妹 她每天给格里 高尔送饭;甲 虫喜欢在墙上 爬,于是妹妹 清空家居 害怕 母亲 这时候母亲突然 厌恶 伸开手臂,撑开 手指跳了起来, 并且叫道:“救 命呀!”她低了 头,好像要仔细 看看格里高尔, 可与此相反,下 意识倒退了几步。 “让我去见格里 狠毒 高尔吧!我要去 他那里,你们怎 么不理解我呢?” 萨姆沙太太带着 忧伤的微笑说 喜悦 父亲 父亲左手拿着手 杖,右手从桌子 拿了一张报纸, 蹬着脚,扬着手 杖和报纸将格里 高尔往他的房间 里赶。
而对民族、种族、社会发表看法的。后
来被纳粹利用,使其分支“人种学”被 深深误解。这就是政治对学术的影响。
爱因斯坦
• 德国理论物理学家
学术大爆炸
• 相对论的奠基者
• 20世纪最重要物理学家
•
爱因斯坦的理论是颠覆性的。关于时
空旅行的疯狂想象开始有了理论依据。
人们看待地球有了新的方式,眼界被大 大拓宽。
世界里惶恐、不安、孤独、迷惘,遭受压迫而不敢反抗,也无力反抗。
• 卡夫卡被许多20世纪文学流派追奉为先驱。阿尔贝·加缪、加西 亚·马尔克斯和萨特三位大作家都受到卡夫卡作品的影响。 • 英语中有"Kafkaesque"(即卡夫卡式的)这一词来描述生活中像卡夫 卡作品里那样离奇的现象。
• “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
• 马克思将资本主义下劳动的异化划为四类:
1. 工人与他的“类本质”的异化。
2. 工人之间的异化,这是因为资本主义将劳动化约为市场上待价而沽的商品,
而非社会关系。
3. 工人与其劳动产品的异化,因为产品脱离工人自身的控制,反而成为异己
的、敌对的关系。 4. 工人与其劳动行为本身的异化,劳动成为无意义的活动,无法带来真正的 满足。
审美对象引入到创作中。
变形记
弗朗茨·卡夫卡
卡夫卡
• 弗朗茨·卡夫卡(1883-1924),奥
地利小说家。他出生于布拉格一个
犹太商人家庭。
• 他生活在奥匈帝国风雨飘摇的末期,
社会转型阶段,现代人的不适感在
其作品中表现明显。
多元的文化背景
卡夫卡作为犹太人,与斯拉夫人没有什么来
往,而他长期居住的布拉格的多数民族是斯拉夫人,
是现代人的困境。”
— ———美国诗人奥登
思考
1、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2、在课文里圈画出重点句子,指出甲虫的形态特征。
3、格里高尔在发现自己变成甲虫之后想的是什么?
4、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之前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5、格里高尔在家中是什么样的地位? 6、你觉得小说中,最荒诞的地方在哪里?
7、是什么使格里高尔变成甲虫?
无用
孤独感
同情
妹妹工作劳累 不堪,但还是 和以前一样侍 候他,尽管不 耐烦 “他必须走 人!”
同情
“我早就料到了, 我一直给你们讲, 可你们母女就是 不听。” “现在我们要感 激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