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最新版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学案新人教版

最新版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学案新人教版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学习目标1.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

2.指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去分析原因,从而培养比较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由学生看图说文,提高观察想象能力。

3、认识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着名的文明古国。

一、自主学习(一)夏朝的兴衰①夏朝第二代国王是_________。

②_______是夏朝最后一个国王。

③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禹死后,____继承了最高统治者的位置。

从此,___________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____________”。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①夏朝衰败时,_________的商国强大起来。

商的国君汤,起兵攻夏,约_______年,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②商朝建立者是________,他任用有才干的_____等人做大臣。

要求臣下勤恳办事“_________”。

③商最后一个国王是_________,是有名的暴君。

④商朝灭亡,________建立周朝。

(三)西周的分封制①分封的对象: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封他们为诸侯。

②西周后期,政局混乱,终于发生了__________。

数十年后,_____________年,西周灭亡。

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谓大同。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意为“去”),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

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读一读上面的材料,议一议,从材料一所反映的时代过渡到材料二所反映的时代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谈谈你的看法。

探究点二:讨论夏、商、西周三代有何相似之处?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三、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我国历史上最早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是在(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2.商朝建立于( )A.约公元前2070年B.约公元前2046年C.约公元前1600年D.约公元前771年。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学习本课叙述的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汤灭夏建商、武王伐纣建立西周的经过,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讨论,让学生初步理解、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使学生首先认识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又认识到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压迫、剥削的残酷性。

其次,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夏、商、西周的建立和灭亡,构成了本课的主线索。

本课首先简要地叙述了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和夏桀无道为汤所灭、商朝建立的史实。

其次,叙述了盘庚迁殷后,商朝疆域不断扩大以及商纣的奢糜残暴和武王伐纣,西周的建立。

最后,叙述了周初统治者为巩固奴隶制政权而实行的分封制和西周的灭亡。

本课的重点有二。

其一是夏朝的建立。

首先,因为夏朝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国家,这也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生产关系方面的重大变革。

其次,因为夏王朝的建立,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

其二是西周的分封制。

言其为重点,主要在于二者都是西周的重要制度,起到拓展疆域、巩固统治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分封制同时也是本课的难点。

尤其是在不正面介绍宗法制的情况下,要使学生明了分封制的内容,难度更大。

二、教法建议1.讲述夏朝建立时,建议教师根据课文绘制一幅《夏朝统治区域示意图》,并用投影或其他方式展示给学生,指导学生阅读《自由阅读卡》,参看卡下面的宫殿遗址。

使学生对夏朝都城建立的位置、殿堂的建筑,有较为直观的认识。

随后引导学生讨论: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2.讲完夏朝建立后,建议教师说明,奴隶社会包括夏、商、西周、春秋,使学生对奴隶社会有一个整体了解。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1)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1)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2.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1)通过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取得胜利的历史史实的分析,让学生明白得民心者的天下的道理。

(2)看西周等级示意图了解其统治阶级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的简况。

4.情感态度目标: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举世瞩目的文明古国。

5.教学重点:我国的原始人类。

【教学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1.尧舜禹都是杰出的部落首领,原始社会的部落首领是怎样产生的?2.谁破坏了禅让制?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取而代之。

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禹破坏了民主推举部落首领的制度,禹是怎样做的?二、教授新课:(一)夏朝的兴亡(板书):学法指导:禹建立了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了解一个王朝,首先要知道开国帝王、都城(政治中心)国家建立的时间(学生)夏朝:开国帝王——禹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都城——阳城(今河南登封)老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登封发现了一座古城遗址,据分析是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群,他们认为这就是夏朝的都城。

夏朝是最早的国家,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国家机器,设置了国家机构,找出夏朝有哪些国家机构?学生活动:组建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这些机构是为了对付哪些人?老百姓)本质: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奴隶的工具过渡:夏朝延续了400多年最终被商朝取而代之,桀是夏朝的亡国之君。

在夏朝衰败的同时,商国逐渐崛起,汤举兵攻夏,打败桀夏朝灭亡,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

开国君主——汤思考题:商汤灭夏为什么会取得胜利?1.夏桀追求个人享乐,压迫百姓,失去民心,荒废了朝政2.商汤任用有才能的人,这些人成为汤成就伟业的得力助手3.汤联合周围小国部落,讨伐夏桀,顺应民心。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精品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一)知识目标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度价值观]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难点] 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我国夏、商、西周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教学思路]课前导学1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夏、商、西周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况表格。

3.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手抄报、课件等。

二、教学渗透1.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2.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总结知识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使文、史融为一体。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

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学设计(一)内容标准:1、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2、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3、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二)教材分析本课内容跨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知识点多,比较琐碎,但课程标准的层次要求低,属于识记层次要求。

约公元前21世纪,即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之时,我国古代社会进入文明时代。

本课内容分成三目,“夏朝的兴衰”、“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西周是分封制”,前两目依次介绍夏商西周三朝的更替,教学中要注意介绍更迭的顺序,建国时间,建立者,国都等。

第三目主要介绍了最高统治者周王是如何通过分封制来维系等级关系、管理广大地区的,涉及到西周的灭亡。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三朝更替的基本史实;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并概括其相似之处;掌握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识读“周初分封略图”,提高识图能力,并注意古今地名(或简称)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本课叙述的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汤灭夏建商、武王伐纣建立西周的经过,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通过阅读和独立思考,可用表格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概括和比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夏朝知识的学习,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史实,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了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奴隶和平民的艰苦劳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夏商西周的更迭过程;掌握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难点:区分禅让制和王位世袭制。

(五)教学流程【导入新课】用“嫦娥奔月”的故事导入,可由老师讲,也可由学生讲,以“传说中的嫦娥和后羿是夏朝人,那夏朝是如何建立的?经历了哪些岁月?此后的两个朝代又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历史篇章?”引起学生回忆并引入本课的学习。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设计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设计

2.4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题:科目:班级:课时:计划1课时教师:单位: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西周的更替”,主要包括夏朝、商朝和西周王朝的历史更迭。

具体内容涉及:1. 夏朝的建立与灭亡,包括夏朝的建立背景、主要君主如大禹、夏桀等,以及夏朝的衰落和灭亡原因。

2. 商朝的兴衰,包括商朝的建立、商汤的改革、商朝的繁荣与衰败,以及商纣王的暴政和商朝的灭亡。

3. 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包括周文王、周武王的努力、周朝的制度建设、周朝的对外关系等,以及西周后期的问题和衰败。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

1. 时空观念:通过学习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替,使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念,理解这三个朝代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位置。

2. 史料实证:培养学生运用史料来验证历史事实的能力,例如通过考古资料、古籍记载等来了解夏商西周的历史。

3. 历史解释:使学生能够对夏商西周的更替有一定的解释能力,理解朝代更替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4.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我国古代的王朝更替,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对国家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 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迭过程及其原因。

2.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特点。

难点:1. 夏朝的建立与灭亡的具体过程和原因。

2. 商朝的兴衰及其原因。

3. 西周王朝的制度建设及其影响。

解决办法:1. 对于重点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结合地图、图片等资料,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迭过程。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各个朝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特点。

2. 对于难点内容,可以通过史料实证的方式,引导学生查阅相关史料,深入了解夏朝的建立与灭亡、商朝的兴衰以及西周王朝的制度建设。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素养提升教案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一、课标内容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二、素养目标1.唯物史观:知道国家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认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时空观念:知道夏、商、周三代更替,国家疆域不断扩大,掌握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

3.史料实证:知道考古学者发掘了夏、商、周时期的都城遗址及其大量文物,学会依靠可信史料了解和认识历史,形成重证据的意识。

4.历史解释:知道二里头遗址及其文物的发掘,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证实了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及其文明进程,学会在理解和辨析史料的基础上,形成历史认识。

归纳西周分封制的有关内容,结合文字和图片史料,概括分封制的作用。

5.家国情怀:通过理解夏、商、周朝代兴衰和更替的原因,明白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理解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分析夏商周灭亡的原因。

【教学难点】分封制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史记·夏本纪》书影“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si)氏。

”这是《史记·夏本纪》中对禹建立夏朝的描述。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王朝的产生。

后继的商朝和西周,国家的地域更为广大,建立了各项制度,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

夏、商、西周三朝是怎样更替的?(二)新课探究探究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建立教师讲解: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禹的儿子启不接受传统举贤禅让做法,直接继承禹的王位。

“家天下”形成:从此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材料研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合作探究:“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各指什么制度?“家”指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天下为公:禅让制,传贤。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名师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名师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一)知识目标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二)能力目标通过对夏朝奴隶制国家建立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去感悟历史;通过制作年代尺、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西周分封制;教学难点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平等对话式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看flash动画──“大禹治水”导入:师:大禹因治水而威望大增,他凭借日益增长的威望和权力,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学生回忆夏朝建立的时间及意义)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建都阳城。

师:(出示幻灯片──夏朝统治范围示意图:指出阳城的地理位置,夏朝的统治中心,国家统治机器-修筑城堡、宫殿;建立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制订刑法;设置监狱)(出示幻灯片──说说你的想法: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生:(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师:是社会的进步。

因为原始社会虽然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但那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之上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低,生活质量很差,文化的发展极为缓慢。

而在奴隶制国家中,奴隶主役使众多奴隶从事生产,才使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师:夏朝的建立,意义深远,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同时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的开始。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师:展示大禹治水的画面,问图中包含了哪一历史事件?生:大禹治水。

师:大禹还有什么历史功绩?生:大禹建立了夏朝。

师:大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夏朝和夏朝以后的历史又是怎样的?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来感受早期王朝的兴盛与衰亡吧。

出示课题和内容标准并让学生仔细阅读。

二、落实课标1、自主探究师:每个朝代都有它建立、兴盛和衰亡过程。

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完成表格。

出示表格,强调标注课本、同桌讨论。

谁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哪位能帮他一下?生:自主完成表格,一位学生板书答案。

师生看答案,共同还核对答案,强调字的读音和写法以及不同的称呼。

2、重难点释疑师:你们还想了解更多有关夏商周的知识吗?首先来思考一个问题:禹在建立夏朝之前是一位部落联盟首领,他是怎样当上部落联盟首领的?生:通过禅让制的办法。

师:夏的第二代国王又是谁?他又是怎样当上国王的?这有何不同?生:启,他的父亲禹死后启成为国王。

师:这种“父死子继”的制度就是世袭制,自启开始世袭制逐渐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为了“家天下”。

夏朝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修筑了城墙宫殿,建立了军队监狱,制定了刑法。

展示最早的宫殿图片,夏朝又是怎样灭亡的呢?生:观看商汤灭夏的动画。

师:商朝又叫殷朝,为什么?这与哪一位帝王有关?生:由于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多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把都成迁到殷才稳定下来,后人称商朝为殷朝。

师:展示盘庚迁殷动态图。

同学们都喜欢看《封神榜》吗?里面的故事有真也有假,其中武王伐纣就是真实的历史故事。

展示牧野大战的图片。

生:看路线图,说出交战双方、战争地点、时间、结果。

师:以上我们学习了夏、商、西周的更替过程,在商与周的建立和强大中,有几个人可以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大家看图并回答问题:商汤和周文王部落是怎样强大的?生:小组讨论,把答案汇总找小组代表发言。

新课标人教版历史社会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导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历史社会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导学案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摘自《孟子·告子》
据史料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项目
内容
分封对象
主要封国
诸侯义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首先认识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又认识到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压迫、剥削的残酷性。
(2)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三.学习方法
阅读浏览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自主学习。
列表比较法:做一个夏、商、西周大事年表。
讨论法:组内要相互讨论,各抒己见,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四.导学问题
(一)自主学习(快速浏览教材,独立完成下列问题,完不成的作好标志)
9、在西周时期,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是()
A郡县制B分封制C礼乐制D中央集权制
10.阅读材料:
材料一:夏桀说:“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日有之哉?日亡吾亦亡矣。”
材料二:商纣说:“呜呼,我生有命有天!”
请回答:(1)夏桀将自己的统治比喻为像太阳一样长久,商纣说他会有上天的保佑,没有人能能灭亡他们的统治。他们的话对吗?假如不对,请你用具体的史实加以说明。
A.商汤伐夏B.牧野之战C.盘庚迁都D.武王伐纣
3.常言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当年姜尚等待的贤明君主是()

历史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学案.

历史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学案.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一)知识目标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了解夏、商、西周更替顺序及其原因,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

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学习过程一、夏朝的兴衰基础填充:1.禹死后,_______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从此,______代替______,“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 ______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早期国家的产生。

夏朝的统治中心地区在今______。

3.相传,禹把都城建在______。

4.夏朝经历了______多年,最后一个国王______,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自主探究:1.看看谁找得快:你知道右图中人物的暴政有哪些吗?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基础填充:1.生活在________的商国的国君________于公元前________年,灭夏,建立了商朝。

2.汤是位有作为的君主,任用________做大臣,关心百姓,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3.因为________,商王________把都城迁到________,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一)知识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标
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度价值观]
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 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夏、商、西周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教学思路]
课前导学
1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夏、商、西周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况表格。

3.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手抄报、课件等。

二、教学渗透
1.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2.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总结知识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使文、史融为一体。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

“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

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


2、学习新课
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夏、商、西周三朝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

再通过填充历史再现表格从整体上有一个脉络清晰的掌握。

一、夏朝
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
2、都城:阳城
3、建立人:禹
4、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5、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
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暴君),酷刑“炮烙”
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三、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暴动,赶走了周厉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3、课堂小结:多媒体显示历史坐标图,对本节课内容作一个概括总结。

4、开发思维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引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

就“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人民的反抗。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分组讨论。

同学们还可绘制漫画,讲故事,写诗以及一切可以表现自己观点的形式都可以用来为自己服务,在形式问题上可以大胆探索,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5、自我测验
利用选择题和材料题两种题型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作一个了解。

所以,选择题主要是基础知识的再现,材料题是一个知识拓展题。

向学生提供了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处境,加深对
讨论问题的理解。

这部分采用抢答的方式,使学生有兴趣参与进来,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附:板书设计
一、夏朝
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
2、都城:阳城
3、建立人:禹
4、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5、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6、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
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
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暴动,赶走了周厉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