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质世界的三大基本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物质世界的三大基本规律
摘要:
世界是物质的,马克思告诉我们在这个看似由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物质所组成的纷繁世界中,也是有规律可循的,物质也是在遵循一定的基本规律而存在的,这就是我要谈到的,在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占据极重要的地位,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发展自己具有重大意义的物质世界三大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原理矛盾对立统一质. 量否定之否定
一、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同时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础范畴的中心线索。自觉的坚持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世界本身就是矛盾,也可以说是各种矛盾组成了世界。矛盾的观点就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矛盾具有对立和统一的属性或者斗争性和统一性。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而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就如我们人类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一个男人,他可以是‘父亲’,也可以‘丈夫’,还可以‘儿子’。从字面和意义上这三个是根本不相关的三个词,这反映了矛盾的斗争性,但是从另一方面考虑,无论是‘父亲’、‘丈夫’还是‘儿子’。他同是指的一个人,那么这又反映了矛盾的统一性,矛盾就是通过其统一和对立两种属性相关联的。
另外,矛盾还分普遍性和特殊性。因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这反映了矛盾的普遍性,同时,不同的事物矛盾又各其特点。同一事物矛盾在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特点。还有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这反映了矛盾的特殊性。就像一个男人,在人类社会中,都可以作为一‘父子’、‘丈夫’、‘儿子’。这反映了矛盾的普遍性,但是同是扮演这些角色的不同人又有不同特点,有的可能年轻,有的年老;有的是胖,有的瘦;有的称职,有的不称职……这又说明了矛盾的特殊性,也正是由于这种特殊
性,才可以将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物区分开。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无论是在政外交,经济总量还是国防科技上,都可以说是一个奇迹,而这个奇迹的发展,我想应该归功于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国家领导人和亿万人民抓住了发展中的几个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然后认清矛盾的斗争性关系,及其特殊性,采用具体相结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化解矛盾,从而让国家走上了富强的道路,让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
二、质量互变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它揭示了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在对立统一的基础上存在和发展的状态。
我们知道:事物的发展都是遵循着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那么何为质,何为量呢?质就是使事物成为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一种内在规定性,而是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比如,物体的大小,运动的快慢,温度的高低,颜色的深浅等等。
量变到质变:通俗一点的理解就是:由于一切物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微小的变化,如果一种物质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微小变化,即量的变化,使其本质性质不同于原来那种物质,即出现了另外一种物质的根本性质那么它就发生了质变,就像是湖里边的水,从夏天到冬天,天气一天天变冷,从30℃到29.999…度逐渐到零度之前水还是水,但是过了30度后﹙量变达到一种程度﹚水的本质就发生了变化﹙液体变成固体,体积增大…﹚,不是变成了冰,即发生了质变,不仅量变可以引起质变,质变之后通过新的量变,又可能发生新的质变,就像冰变成了水﹙发生了质变﹚。把水放在炉子上,随着温度升高﹙量变又开始发生﹚,等量变积累到了一定的过程。﹙水温达到100℃﹚。水的本质性质有发生了变化﹙液体变成气体,体积增大…﹚。变成了水蒸气,即发生了新的质变。
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在遵循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无限的循环中,社会也在逐步的发展。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质变是原来量的终结,又是新的量变的开始;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进行着新的量变。质变是旧质向新质转化的决定性环节。没有质变,就没有新事物的产生,也不能有事物在新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另一方面,在质变向新的量变转化中,质变体现在和巩固着原来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量变和质变存在着这样的辩证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通过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可以很好的证明这一规律性。人类先由原始社会开始量变: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力不断地进步,生产关系逐渐改革。人类社会思想观念慢慢变化。于是发生了质变;第一个奴隶社会产生了,在奴隶社会的基础上,又逐渐发生量变﹙生产力继续随着时间而发展,生产关系由于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也在逐渐变革﹚量变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社会性质改变了即发生了质变。于是出现了封建社会,然后在封建社会基础上,随着量变的积累发生质变。质变之后,开始新的量变,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的社会。由此规律,我们可以知道,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都不是社会历史的终点。在适当的时
候,在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还会着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发展。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也是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事物内部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辩证否定观告诉我们: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转变,是旧质到新质的飞跃;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有保留其积极因素。
事物的发展就是一个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循环过程。也正是得益于这个过程,事物才能得到不断发展,使旧的,不适合的东西变成新的,更适合的东西。事物辩证的发展过程经过第一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的解决。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依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演变,经历了和将要经历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生产的产品只能勉强维持生活最低需要,不可能有人剥削人的现象,因而决定了生产资料的原始公有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生产力提高,于是就产生了生产个体性质和占有社会公共性的矛盾。这个矛盾使原始公有制走向自己的反面,为私有制所否定。这是第一次否定,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生产过程的社会公共性质就逐渐发展起来了。特别是伴随着机械化大生产的发展,生产过程的社会性迅速发展,同生产资料私有制发生了及其尖锐的矛盾,使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其对立面转化,私有制再次被生产资料公有制所否定,这是第二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经过这两次否定,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关系,从公有制开始又回到公有制,好像是向旧东西的恢复,但实际上这种公有制已不再是原始公有制,而是比原始公有制更高的公有制。
这就是事物发展过程也即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展现过程。
唯物辨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在理论内容上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整体。即同为揭示事物和发展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或者说同是揭示在自然、社会和思维中普遍起作用的规律。
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一直到今天。我们人类社会每天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方面,更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它促使着我们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让我们对自然的认识越来越多,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然而,随着我们人类懂得的东西越来越多,未知的事情也变得多了起来,有待于我们去认识,去了解并且拿来为我们所用,造福人类。而在这个认识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