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ilogHDL的结构描述模块

物联网系统技术方案

物联网系统技术方案 南京绛门通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12月

目录 一.前言 (4) 1.1.建设背景 (4) 1.2.设计原则 (4) 1.3.系统分析 (5) 系统说明 (5) 运行环境与开发模式的选择 (5) 可行性分析 (7) 四大特点 (8) 二.解决方案 (8) 2.1.总体方案设计 (8) 系统框架结构 (8) 总体系统架构 (10) 系统组网图 (11) 物理组网图 (12) 系统总体功能构架 (12) 2.2.应用层功能需求详细设计 (12) 登陆 (12) 采集设备管理 (13) 监控管理 (14)

告警管理 (15) 统计分析 (15) 系统管理 (16) 2.3.基础层功能设计 (16) 身份认证 (16) 账户管理 (17) 权限管理 (17) 提醒机制 (17) 日志管理 (17) 三.关键性技术 (18) 3.1.系统技术架构方面的技术路线 (18) 3.2.Mysql集群部署 (19) 3.3.Nginx负载均衡 (20) 3.4.地图接口/工作流引擎集成/报表工具 (21) 四.性能配置 (21) 4.1.业务指标 (21) 4.2.性能指标 (22) 五.软硬件配置清单 (22) 5.1.软件方案 (22) 5.2.硬件方案 (23)

六.项目资金预估 (24) 七.项目实际计划 (24) 一. 前言 1.1.建设背景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其在2011年的产业规模超过2600亿元人民币。构成物联网产业五个层级的支撑层、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以及应用层分别占物联网产业规模的2.7%、22.0%、33.1%、37.5%和4.7%。而物联网感知层、传输层参与厂商众多,成为产业中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 1.2.设计原则 1、基础性和整体性 整个系统的各种软件应符合国际、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 2、技术的先进、实用性 目前技术发展迅速,本系统需要考虑未来的扩展性,在采用的技术方面应体现先进、实用,才能确保本项目建设结束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技术不落后。 由于此项目是工程建设项目,不是科研项目,所以使用先进技术并不能使用未经验证的、不成熟的技术和概念,而是以先进的、成功的理念为核心的成熟技术的组合。 3、系统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 开放的结构意味着通信协议的开放和数据与数据结构的开放和共享。通信协议开放,系统接口透明,便于与其它系统组网,实现系统的集成与资源共享;数据与数据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一、系统设计的原则 1、系统性 从整个系统的角度进行考虑,系统的代码要统一,设计规范要标准,传递语言要尽可能一致,对系统的数据采集要做到数出一处、全局共享,使一次输入得到多次利用。 2、灵活性 系统应具有较好的开放性和结构的可变性,采用模块化结构,提高各模块的独立性,尽可能减少模块间的数据偶合,使各子系统间的数据依赖减至最低限度。 3、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系统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及受外界干扰时的恢复能力。一个成功的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如安全保密性、检错及纠错能力、抗病毒能力等。 4、经济性 经济性指在满足系统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系统的开销。一方面,在硬件投资上不能盲目追求技术上的先进,而应以满足应用需要为前提;另一方面,系统设计中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复杂化,各模块应尽量简洁,以便缩短处理流程、减少处理费用。 二、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系统网络结构设计; 系统模块化结构设计。 2、代码设计 代码设计就是通过设计合适的代码形式,使其作为数据的一个组成部分,用以代表客观存在的实体、实物和属性,以保证它的唯一性便于计算机处理。 3、数据库(文件)设计

根据系统分析得到的数据关系集和数据字典,再结合系统处理流程图,就可以确定出数据文件的结构和进行数据库设计。 4、输入/输出设计 输入/输出设计主要是对以纪录为单位的各种输入输出报表格式的描述,另外,对人机对话各式的设计和输入输出装置的考虑也在这一步完成。 5、处理流程设计 处理流程设计是通过系统处理流程图的形式,将系统对数据处理过程和数据在系统存储介质间的转换情况详细地描述出来。 6、程序流程设计 程序流程设计是根据模块的功能和系统处理流程的要求,设计出程序模框图,为程序员进行程序设计提供依据。 7、系统设计文档 系统标准化设计是指各类数据编码要符合标准化要求,对数据库(文件)命名、功能模块命名也要标准化。 描述系统设计结果是指系统设计说明书,程序设计说明书,系统测试说明书以及各种图表等,要将他们汇集成册,交有关人员和部门审核批准; 拟定系统实施方案设计是在系统设计结果得到有关人员和部门认可之后,拟定系统实施计划,详细地确定出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时间和具体要求。 另外,为了保证系统安全可靠运行,还要对数据进行保密设计,对系统进行可靠性设计。 三、系统设计的步骤 1、系统总体设计 包括:系统总体布局方案的确定;软件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数据存储的总体设计;计算机和网络系统方案的选择。 2、详细设计

CORBA 构件模型综述

收稿日期:2004-05-19;修返日期:2004-06-26基金项目:国防预研基金资助项目(413160102) CORBA 构件模型综述 * 潘慧芳,周兴社,於志文 (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陕西西安710072) 摘 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应用的发展,分布构件技术成为分布式计算领域的热点,CCM 就是主流的分布构件技术之一。首先介绍了CCM 产生的背景,然后对CCM 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现有的基于CCM 的研究和实现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最后将CCM 与EJ B 和COM 进行了比较。关键词:构件;CORBA;CCM 中图法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3695(2005)05-0014-02 An Overview of CORBA Com ponent M odel PAN Hui-fang,ZHOU Xing-she,YU Zhi-wen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Nor thwester n Polytechnical Univers ity,Xi ’an Shanxi 710072,China) Abst ract :Along wit h t he developm ent of com puter net works and applica tions,distribut ed com ponent t echnolog y becam e t he hot spot of distribut ed com https://www.360docs.net/doc/5018939528.html, M is one of t he popular dis tribut ed com ponent technolog ies.This paper first int roduces t he background of CCM.It then describes t he m a in sect ions of CC M and a na ly zes the ex ist ing im plem ent at ions based on CC M.Fi-na lly,it com pares C CM with rela ted t echnolog ies.Key words:Com ponent;CORB A;C CM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单个计算节点的处理能力持续提高,不同厂商和异构技术环境的不断激增,使得分布式系统的应用和开发日趋复杂。在构建企业分布式应用系统的过程中,要求系统具有可配置性、可伸缩性、可重用性和可管理性,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企业应用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分布构件技术应运而生。通过采用分布构件技术,可以降低大型分布式系统的开发难度,重用已有的代码资源,提高分布式系统的开发效率。目前,主流的服务器端分布构件技术有OMG 组织的C CM (CORB A C om ponent Model,C CM )技术,M icrosoft 的C OM (Com ponent Object M odel,C OM)技术以及S U N 的EJ B(E nt er-prise J av a Bea n,EJ B )技术。因为C ORBA 采用远程对象调用机制,支持异构环境下分布式应用系统的开发和互操作,具有与底层硬件、操作系统、网络、通信协议和编程语言无关的特点,所以被广泛地应用于大型的分布式系统中。而CCM 作为C ORB A 3.0规范的一部分,对原有的对象模型进行了扩展,从而更易于服务器端软件的重复使用和CORBA 应用程序的动态配置,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CORBA 构件模型 传统的CORB A 对象模型(CORBA2.x 规范)具有一些明显的缺陷,如没有配置对象实现的标准方式,缺少对公共COR-BA 服务器编程模式的有效支持,对象功能难以扩展,CORBA 对象服务的可用性没有预先定义,对象生命周期管理没有标准化等。这些缺陷导致对象实现难以设计、重用、配置、管理和扩展。为此,OMG 在C ORBA 3.0中引入了CCM,C CM 是用于开 发和配置服务器端分布式应用的构件模型。 下面对CCM 中的抽象构件模型、构件实现框架(C IF)、容器编程模型、打包与部署模型进行详细的描述。1.1 抽象构件模型 CCM 构件提供了称为端口(Port s)的多种外部接口,以便与客户、其他构件、C ORB A 服务等进行交互。构件模型支持四种基本的Port s 。 (1)侧面(Facet s)。它是构件提供的与客户交互的相互独立的一组接口。一个构件能够提供多个对象引用,这些不同的对象引用被称为Facet s,Facet s 可以支持不同名字和功能的IDL 接口。客户通过唯一的等价接口(E quivalent Interfa ce)在构件的多个Facet s 间进行导航。Fa cet 接口的实现被封装在构件中,被看作是构件的一部分。 (2)插口(Recept acles)。它是一些指定的连接点(Connec-tion Point s),这些连接点描述一个构件使用外部构件提供的对象引用来调用其上的操作的能力。通过使用插口,构件能够与其他对象进行连接,并调用这些对象的操作。 (3)事件源/事件接收器(E vent Sources/Ev ent S inks)。它是指定发送/接收特定类型事件的连接点。事件源分为Em it-ter 和Publis her 两类,Em itt er 规定在某个时间只允许一个接收者与之连接,Publisher 允许同时有多个接收者与之连接。事件接收器允许有多个事件源与之相连。 (4)属性(At tribut es)。属性主要用于构件的配置,配置工具使用属性对构件的配置参数进行预先的设置。 CCM 引入了产地(Hom e)对构件的生命周期进行管理。一个Hom e 是某种类型所有构件实例的管理器,不同类型的 Hom e 能够管理同一类型的构件,但一个构件实例只能有一个Hom e 实例。Hom e 形式化了工厂(Fa ct ory)设计模式来管理同 ?41?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年

系统功能模块详细介绍

江苏省招标代理信用管理系统 操作使用手册

目录 第1章系统功能模块详细介绍 (3) 1.1 代理机构用户功能 (3) 1.1.1 代理机构登录 (3) 1.1.2 如何下载并安装加密狗驱动程序? (4) 1.1.3 新代理机构资质申请 (5) 1.2 代理机构信息变更 (9) 1.2.1 机构信息变更 (10) 1.2.2 法人变更 (11) 1.2.3 技术负责人变更 (12) 1.2.4 专职人员变更 (12) 1.3 信息查询 (13)

第1章系统功能模块详细介绍 省招标代理机构信用管理系统主要分为三大块: 1、招标代理机构用户功能模块 2、管理机构用户功能模块 3、系统管理员后台管理功能模块。 其中整个信用管理系统主要定义了以下角色名称:如下表格所示: 1.1代理机构用户功能 代理机构用户功能模块包括:新代理机构资格申请、代理机构信息变更、信息查阅、考试报名等。 1.1.1代理机构登录 代理机构用户领到管理机构授予的加密狗后,在电脑上插入加密狗,打开浏览器在地址栏输入本信用管理系统的网址后回车。便成功进入系统登录界面如下图所示:

参照上图:新代理机构进行资格申请时,要通过管理机构授予的加密狗(usb 接口设备)来登录进入系统。系统通过直接读取加密狗中的编码信息,从而替代再次输入“登录名、密码”的方式,直接进入系统。(前提条件是已安装加密狗驱动程序,系统并检索到插入的加密狗) 注意事项:在新代理机构进行资质申请第一次使用本系统时,首先要下载安装加密狗的驱动程序,只有成功安装了加密狗的驱动程序,计算机才能识别代理机构操作人员插入的加密狗设备,信用管理系统才能正确的读取其中的编码数据。从而确保新代理机构操作人员能顺利使用本系统进行资质申请。 1.1.2如何下载并安装加密狗驱动程序? 在信用管理系统登录界面的底部区域,系统给出的红色提示信息中,鼠标右 键点击的“下载”,系统弹出保存对话框,然后选择驱动程序保存到用户的本地计算机盘符中,选择完毕点击按钮,成功将加密狗驱动 程序保存到计算机对应的路径中,变完成了驱动程序的下载。如下图所示:

层次分析法案例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萨蒂于1982年提出,它综合了人们主观判断,是一种简明、实用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与评价的方法。目前,该方法在国内已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广泛应用于能源问题分析、科技成果评比、地区经济发展方案比较,尤其是投入产出分析、资源分配、方案选择及评比等方面。它既是一种系统分析的好方法,也是一种新的、简洁的、实用的决策方法。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从一堆同样大小的物品中挑选出最重的物品。这时,一般是利用两两比较的方法来达到目的。假设有n 个物品,其真实重量用w 1,w 2 ,…表示。要想知道w 1 ,w 2 ,…的值, 最简单的就是用秤称出它们的重量,但如果没有秤,可以将几个物品两两比较,得到它们的重量比矩阵A。 如果用物品重量向量[w 1,w 2 ,…]T右乘矩阵A,则有:

由上式可知,n是A的特征值,W是A的特征向量。根据矩阵理论,n是矩阵A的唯一非零解,也是最大的特征值。这就提示我们,可以利用求物品重量比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的方法来求得物品真实的重量向量W。从而确定最重的物品。 将上述n个物品代表n个指标(要素),物品的重量向量就表示各指标(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向量,即权重向量;可以通过两两因素的比较,建立判断矩阵,再求出其特征向量就可确定哪个因素最重要。依此类推,如果n个物品代表n个方案,按照这种方法,就可以确定哪个方案最有价值。 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系统评价的主要步骤如下: (1)将复杂问题所涉及的因素分成若干层次,建立多级递阶的层次结构模型(目标层、判断层、方案层)。 (2)标度及描述。同一层次任意两因素进行重要性比较时,对它们的重要性之比做出判断,给予量化。 (3)对同属一层次的各要素以上一级的要素为准则进行两两比较,根据评价尺度确定其相对重要度,据此构建判断矩阵A。 (4)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以此确定各层要素的相对重要度(权重)。 (5)最后通过综合重要度(权重)的计算,按照最大权重原则,确定最优方案。 具体案例: 市政部门管理人员需要对修建一项市政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可选择的方案是修建通往旅游区的高速路(简称建高速路)或修建城区

结构方程sem模型案例分析

结构方程SEM模型案例分析 什么是SEM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是一种融合了因素分析和路径分析的多元统计技术。它的强势在于对多变量间交互关系的定量研究。在近三十年内,SEM大量的应用于社会科学及行为科学的领域里,并在近几年开始逐渐应用于市场研究中. 顾客满意度就是顾客认为产品或服务是否达到或超过他的预期的一种感受。结构方程模型(SEM)就是对顾客满意度的研究采用的模型方法之一。其目的在于探索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并将这种关系用因果模型、路径图等形式加以表述。如下图: 图: SEM模型的基本框架 在模型中包括两类变量:一类为观测变量,是可以通过访谈或其他方式调查得到的,用长方形表示;一类为结构变量,是无法直接观察的变量,又称为潜变量,用椭圆形表示。 各变量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可以计算的。计算出来的值就叫参数,参数值的大小,意味着该指标对满意度的影响的大小,都是直接决定顾客购买与否的重要因素。如果能科学地测算出参数值,就可以找出影响顾客满意度的关键绩效因素,引导企业进行完善或者改进,达到快速提升顾客满意度的目的。 SEM的主要优势 第一,它可以立体、多层次的展现驱动力分析。这种多层次的因果关系更加符合真实的人类思维形式,而这是传统回归分析无法做到的。SEM根据不同属性的抽象程度将属性分成多层进行分析。 第二,SEM分析可以将无法直接测量的属性纳入分析,比方说消费者忠诚度。这样就可以将数据分析的范围加大,尤其适合一些比较抽象的归纳性的属性。 第三,SEM分析可以将各属性之间的因果关系量化,使它们能在同一个层面进行对比,同时也可以使用同一个模型对各细分市场或各竞争对手进行比较。

视频结构化技术方案

2、技术服务方案 2.1 建设内容 本次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视频结构化,同时对接整合县局建设的监控视频前端等系统,通过后端建设平台实现视频分析、实战、案件研判、案件侦办等功能。 2.2 系统结构 本次项目设计的平台系统,采用先进的架构体系,实现智能监控,社会资源,案件侦查、研判等功能,同时与警用地理信息系统,警综系统等资源对接,实现地图展现,视频联动、案件侦查等功能。 系统建设在公安信息网和视频专网上,系统总体架构如图所示: 2.3 视频结构化 简单来讲,视频结构化技术是一种将视频内容(人、车、物、活动目标)特征属性自动提取技术,对视频内容按照语义关系,采用目标分割、时序分析、对象识别、深度学习等处理手段,分析和识别目标信息,组织成可供计算机和人理解的文本信息的技术。 从数据处理的流程看,视频结构化描述技术能够将监控视频转化为人和机器可理解的信息(如下图),并进一步转化为公安实战所用的情报,实现视频数据向

信息、情报的转化。在视频结构化描述的内容方面,公共安全关注的视频信息主要是:人员、车辆、行为。 2.3.1 人员结构化 在视频中除了包括人员的面部精确定位、面部特征提取、面部特征比对,人员的性别、年龄等特征范围外,还可对人的衣着、运动方向,新增是否戴帽子、是否戴眼镜、是否背包、拎包、打伞、是否骑车等信息进行结构化描述。 2.3.2 车辆结构化 随着智能交通高清电警、卡口、虚拟卡口、停车场的广泛建设和应用、借助智能识别算法将电警、卡口、停车场出入口等场所的车辆相关结构化信息存入车辆主题库,包括车牌、车型、车牌颜色、车辆品牌、车辆类型、车身颜色、车标及遮阳板、是否系安全带、打电话、车辆年检标、摆件挂件、司乘人员的人脸。 基于这些车辆关键特征信息,形成上亿条过车记录数据,从而推动了后台大数据分析服务的发展应用和行业数据挖掘,形成隐匿车辆挖掘、套牌车辆筛选、初次入城、一车多牌、一牌多车、频繁过车、相似车辆串并、高危车辆积分模型、车辆行驶轨迹分析、时空碰撞等实战技战法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对车辆特征数据的大数据搜索,即可迅速找到所有符合条件的车辆信息,包括行驶时间与方向、行驶速度、车标、车牌、年款等,还可结合以图搜图的检索方法,在实战平台上调取相关视频和图像文件,快速查询到有关嫌疑车辆信息,还原车辆行驶的轨迹历史信息,实现嫌疑车辆在整个城市的全程运行轨迹查询或结合视频监控信息,

视频结构化技术方案

2、技术服务方案 建设内容 本次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视频结构化,同时对接整合县局建设的监控视频前端等系统,通过后端建设平台实现视频分析、实战、案件研判、案件侦办等功能。 系统结构 本次项目设计的平台系统,采用先进的架构体系,实现智能监控,社会资源,案件侦查、研判等功能,同时与警用地理信息系统,警综系统等资源对接,实现地图展现,视频联动、案件侦查等功能。 系统建设在公安信息网和视频专网上,系统总体架构如图所示: 视频结构化 简单来讲,视频结构化技术是一种将视频内容(人、车、物、活动目标)特征属性自动提取技术,对视频内容按照语义关系,采用目标分割、时序分析、对象识别、深度学习等处理手段,分析和识别目标信息,组织成可供计算机和人理解的文本信息的技术。 从数据处理的流程看,视频结构化描述技术能够将监控视频转化为人和机器

可理解的信息(如下图),并进一步转化为公安实战所用的情报,实现视频数据向信息、情报的转化。在视频结构化描述的内容方面,公共安全关注的视频信息主要是:人员、车辆、行为。 人员结构化 在视频中除了包括人员的面部精确定位、面部特征提取、面部特征比对,人员的性别、年龄等特征范围外,还可对人的衣着、运动方向,新增是否戴帽子、是否戴眼镜、是否背包、拎包、打伞、是否骑车等信息进行结构化描述。 车辆结构化 随着智能交通高清电警、卡口、虚拟卡口、停车场的广泛建设和应用、借助智能识别算法将电警、卡口、停车场出入口等场所的车辆相关结构化信息存入车辆主题库,包括车牌、车型、车牌颜色、车辆品牌、车辆类型、车身颜色、车标及遮阳板、是否系安全带、打电话、车辆年检标、摆件挂件、司乘人员的人脸。 基于这些车辆关键特征信息,形成上亿条过车记录数据,从而推动了后台大数据分析服务的发展应用和行业数据挖掘,形成隐匿车辆挖掘、套牌车辆筛选、初次入城、一车多牌、一牌多车、频繁过车、相似车辆串并、高危车辆积分模型、车辆行驶轨迹分析、时空碰撞等实战技战法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对车辆特征数据的大数据搜索,即可迅速找到所有符合条件的车辆信息,包括行驶时间与方向、行驶速度、车标、车牌、年款等,还可结合以图搜图的检索方法,在实战平台上

青鸟构件库概念模型

青鸟构件库概念模型 一、引言 二、语法结构 2.1功能移出部分 2.2模板参数 2.3特例化实例化描述 2.4协作规约、成员规约和规约互联 2.5协作对象、成员对象和对象互联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青鸟构件描述语言BNF 回页首 一、引言 在过去三十年中,软件生产率一直稳步增长,但仍不足以满足社会对软件产业的需求[1,2]。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技人员在软件工程和人工智能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近几年来,人们开始认识到,要真正实现软件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保证软件生产的高效率和高质量,软件复用是一条现实可行的途径[3]。 作为软件复用中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构件描述与复合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70年代

Parnas所提出的模块[4]。早期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模块互联语言(Module Interconnection Language)方面,如MIL75[5]、Intercol[6]等。进入80年代,研究重点开始转向构件描述语言(Component Description Language),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工作包括Gougen开发的OBJ[7]和LIL[8],“Berlin approach”开发的ACT TWO[9],以及Meld[10]等。Litvintchouk和Mastsumoto指出两种语言的区别主要在于,模块互联语言是描述性的(declarative),而构件描述语言是强制性的(imperative)[11]。进入90年代,研究重点转向如何将模块互联语言的优点引入到构件描述语言当中,即使构件描述语言同时具有描述构件和构件子系统的能力,主要的工作包括Π[12]、CDL[13]、CIDER[14]、LILEANNA[15]、RESOLVE[16]以及OOMIL[17]以及等。 青鸟构件描述语言的主要作用是描述构件接口,它可以应用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工具的支持下实现自动或半自动的构件复合;2、利用接口描述中的形式化信息来进行构件验证;3、利用规约匹配技术来进行构件查询。JB_CDL的设计目标是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方面的应用,目前的实现方案主要针对第一方面应用,但同时也考虑了今后扩展的可能。JB_CDL的特点在于:1、以采用面向对象范型的代码件和设计件为描述对象;2、语言本身也采用面向对象范型;3、以一致的形式描述类和框架等不同形态的构件;4、与青鸟构件库系统紧密结合。 回页首 二、语法结构 JB_CDL分九个部分来描述规约,即功能移出、模板参数、特例化实例化描述、协作规约、成员规约、规约互联、协作对象、成员对象、对象互联,其BNF范式如表1所示。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规约声明必须以句号结束。以下分别介绍这几个部分的语法和语义。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在深入分析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将有关的各个因素按照不同属性自上而下地分解成若干层次,同一层的诸因素从属于上一层的因素或对上层因素有影响,同时又支配下一层的因素或受到下层因素的作用。最上层为目标层,通常只有1个因素,最下层通常为方案或对象层,中间可以有一个或几个层次,通常为准则或指标层。当准则过多时(譬如多于9个)应进一步分解出子准则层。 构造成对比较阵 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2层开始,对于从属于(或影响)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用成对比较法和1—9比较尺度构造成对比较阵,直到最下层。 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 对于每一个成对比较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及对应特征向量,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做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特征向量(归一化后)即为权向量:若不通过,需重新构追成对比较阵。 计算组合权向量并做组合一致性检验 计算最下层对目标的组合权向量,并根据公式做组合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则可按照组合权向量表示的结果进行决策,否则需要重新考虑模型或重新构造那些一致性比率较大的成对比较阵。美国运筹学家 A.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hyProcess,简称AHP方法),是对方案的多指标系统进行分析的一种层次化、结构化决策方法,它将决策者对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过程模型化、数量化。应用这种方法,决策者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因素,在各因素之间进行简单的比较和计算,就可以得出不同方案的权重,为最佳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运用AHP方法,大体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步骤1:分析系统中各因素间的关系,对同一层次各元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 步骤2: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并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步骤3:计算各层次对于系统的总排序权重,并进行排序。最后,得到各方案对于总目标的总排序。 构造判断矩阵 层次分析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用两两重要性程度之比的形式表示出两个方案的相应重要性程度等级。如对某一准则,对其下的个方案进行两两对比,并按其重要性程度评定等级。记为第和第因素的重要性之比,表3列出Saaty给出的9个重要性等级及其赋值。按两两比较结果构成的矩阵称作判断矩阵。判断矩阵具有如下性质:, 且/ ( =1,2,… ) 即为正互反矩阵表3比例标度表 因素比因素量化值 同等重要 1 稍微重要 3 较强重要 5 强烈重要7 极端重要9 两相邻判断的中间值2,4,6,8

物联网的六域模型架构

物联网的六域模型架构 目前,包括ISO/IEC JTC1/WG10、ITU SG20、IEEE P2413、IIC、IoT-A、OneM2M等在内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或联盟都在研究物联网的参考体系结构。这些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表现形式不同,但本质基本一致,主要与描述物联网的视角有关。 从系统组成角度看,物联网是由用户域、目标对象域、感知控制域、服务提供域、运维管控域和资源交换域等六个域组成,即简称“物联网六域模型”。 图1 物联网六域模型的原理图 物联网六域模型是依据由中国主导的全球首个物联网顶层架构国际标准(ISO/IEC 30141-IoT Reference Architecture)提出。 该ISO/IEC 30141标准已通过国际标准草案(Draft International Standard,DIS)投票,2018年1月进入发布阶段的审议。 物联网六域模型的主要内容有: (1)用户域 用户域是不同类型物联网用户和用户系统的实体集合。具体是指物联网用户可通过用户系统及其它域的实体获取物理世界对象的感知和操控服务。 物联网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其源头是用户需求。设计物联网系统,首先要通过定义用户域来识别用户对物理世界的感知和控制需求。 (2)目标对象域 通过用户域定义了用户需求,该需求便映射了物理对象以及所需的信息参数。目标对象域是用户期望获取相关信息或执行相关操控的对象实体集合,包括感知对象和控制对象。 ●感知对象:是用户期望获取信息的对象; ●控制对象:是用户期望执行操控的对象。 感知对象和控制对象可与感知控制域中的实体(如传感网系统、标签识别系统、智能设备接口系统等)以非数据通信类接口或数据通信类接口的方式进行关联,实现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接口绑定。 (3)感知控制域 感知控制域是各类获取感知对象信息与操控控制对象的软硬件系统的实体集合。感知控制域类似层级架构中的感知控制层,但该域完整地定义了前端实际场景中获得对象信息的感知控制系统,可实现针对物理世界对象的本地化感知、协同和操控,并为其它域提供远程管理和服务的接口。 (4)服务提供域 服务提供域是实现物联网基础服务和业务服务的软硬件系统的实体集合。该域可对感知数据、控制数据及服务关联数据的加工、处理和协同,为用户提供对物理世界对象的感知和操控服务的接口。 (5)运维管控域 运维管控域是实现物联网运行维护和法规符合性监管的软硬件系统的实体集合。该域可保障物联网的设备和系统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及保障物联网系统中实体及其行为与相关法律规则等的符合性。 (6)资源交换域 资源交换域是实现物联网系统与外部系统间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换,以及实现物联网系统信息和服务集中交易的软硬件系统的实体集合。该域可获取物联网服务所需外部信息资源,也可为外部

视频结构化技术方案

2、技术服务方案 2.1建设内容 本次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视频结构化,同时对接整合县局建设的监控视频 前端等系统,通过后端建设平台实现视频分析、实战、案件研判、案件侦办等功 能。 2.2系统结构 本次项目设计的平台系统,采用先进的架构体系,实现智能监控,社会资源, 案件侦查、研判等功能,同时与警用地理信息系统,警综系统等资源对接,实现 地图展现,视频联动、案件侦查等功能。 2.3视频结构化 简单来讲,视频结构化技术是一种将视频内容(人、车、物、活动目标) 征属性自动提取技术,对视频内容按照语义关系,采用目标分割、时序分析、 象识别、深度学习等处理手段,分析和识别目标信息,组织成可供计算机和人理 解的文本信息的技术。 从数据处理的流程看,视频结构化描述技术能够将监控视频转化为人和机器 可理解的信息(如下图),并进一步转化为公安实战所用的情报,实现视频数据向 系统建设在公安信息网和视频专网上, 系统总体架构如图所示 : K>艮毂具皐甲台]3=[> M ---- 盃畀魅人平合 P 1|h- ■- t : ■■?■ =^ -■ ■ ■(■ [-■ I I "H|ri ■- h< !■?■>; - ■■1|h*—\ li-rj 企刼fir 息网观颠 V 昼fe 輾网平台

信息、情报的转化。在视频结构化描述的内容方面,公共安全关注的视频信息主要是:人员、车辆、行为。 231人员结构化 在视频中除了包括人员的面部精确定位、面部特征提取、面部特征比对,人员的性别、年龄等特征范围外,还可对人的衣着、运动方向,新增是否戴帽子、 是否戴眼镜、是否背包、拎包、打伞、是否骑车等信息进行结构化描述。 ■ ? 2.3.2车辆结构化 随着智能交通高清电警、卡口、虚拟卡口、停车场的广泛建设和应用、借助 智能识别算法将电警、卡口、停车场出入口等场所的车辆相关结构化信息存入车辆主题库,包括车牌、车型、车牌颜色、车辆品牌、车辆类型、车身颜色、车标及遮阳板、是否系安全带、打电话、车辆年检标、摆件挂件、司乘人员的人脸。 基于这些车辆关键特征信息,形成上亿条过车记录数据,从而推动了后台大数据分析服务的发展应用和行业数据挖掘,形成隐匿车辆挖掘、套牌车辆筛选、初次入城、一车多牌、一牌多车、频繁过车、相似车辆串并、高危车辆积分模型、车辆行驶轨迹分析、时空碰撞等实战技战法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对车辆特征数据的大数据搜索,即可迅速找到所有符合条件的车辆信息,包括行驶时间与方向、行驶速度、车标、车牌、年款等,还可结合以图搜图的检索方法,在实战平台上调取相关视频和图像文件,快速查询到有关嫌疑车辆信息,还原车辆行驶的轨迹历史信息,实现嫌疑车辆在整个城市的全程运行轨迹查询或结合视频监控信息,

完全层次结构模型

层次分析模型 一、层次分析法讲解 在现实世界中,往往会遇到决策的问题,比如如何选择旅游景点的问题,选择升学志愿的问题等等。在决策者作出最后的决定以前,他必须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或者判断准则,最终通过这些准则作出选择。比如下面的问题: 例1 选择旅游地 国庆节即将来临,张鶇一家准备去旅游,他们想从黄山、桂林、北戴河三个旅游景点选出一个,请帮助他们作出最佳选择。 根据什么作出选择呢?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作问题的分析,以便得到选择景点要考虑的因素. 问题的分析:景点的选择大体上有两方面要考虑: 1、是旅游者自身的情况; 2、是对景点的评价。 首先分析旅游者的情况: 如果经济条件宽绰、醉心旅游,自然特别看重景色条件,那么景色在他的心目中的比重就大。 如果平素俭朴,则会优先考虑费用,即费用的比重就大. 中老年旅游者还会对居住条件,旅游条件,饮食比较关注。 因此,应该考虑景色、费用、居住、饮食、旅途条件等因素在张鶇一家心目中的重要程度. 如何衡量这五个因素的重要程度呢? 其次,如何评价景点呢? 自然应该就上面的五个因素景色、费用、居住、饮食、旅途条件对景点进行评价。 最后,还要把旅游者的情况和对景点的评价进行综合,以便选定最佳的旅游景点. 可是如何综合呢? 下面我们用层次分析法解决上面提出的问题。 层次分析法的第一步: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深入分析实际问题,将有关因素自上而下分层,上层受下层影响,而层内各因素基本上相对独立,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模型。大体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1)最高层(目标层):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一般它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 (2)中间层(准则层):这一层次中包含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它还可以由若干个层次组成,包括所需考虑的准则、子准则;(3)最低层(方案层):这一层次包括了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 就本例题而言,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建立如下层次模型:

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结构图

郑州华信学院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课程名称: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项目名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报告名称:功能结构图 指导老师:王国君老师 专业班级: 0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小组编号:第6组

系统功能结构 1.结构设计 根据对系统进行的需求分析,本系统将分为4个模块: 1>学生管理 管理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个人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以及选课信息的添加。 2>课程管理 管理课程的基本信息,包括课程信息的添加、修改和删除。3>成绩管理 管理学生选课的成绩信息,包括成绩的登记与修改。 4>信息查询 查询已经登记的信息,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课程的基本信息成绩信息。 2.功能结构图 2.1系统功能结构如图所示:

2.2功能流程及工作流描述 1>增加学生信息 系统操作人员打开学生信息增加界面,输入相关信息(姓名、民族、籍贯、出生日期、入学年份、专业和学院等),在数据库中添加相关数据。

2>修改学生信息 根据学生学号查询出该学生的相关信息,修改相关条目后保存在数据库中。 3>删除学生信息 根据学生学号查询出该学生的相关信息,确定删除后,在数据库中删除该信息。 4>学生选课 根据学生学号与需要选择的课程,确认无误后保存,数据库中将自动添加新的选课记录。 5>增加课程信息 系统操作人员根据打开的课程信息增加界面,输入相关信息(课程名称、授课教师、上课时间、上课地点和课程类型等),在数据库中添加相关数据。 6>修改课程信息 根据课程号查询出课程的相关信息,修改相关条目后保存在数据库中。 7>删除课程信息 根据课程号查询出该课程的相关信息,确定删除后,在数据库中删除该信息。 8>登记成绩 根据学号以及该学生所选择的课程,进行成绩登记,未选课的学生无法进行登记

服务描述模型

来源于书面向服务的计算―原理及应用 我们在第1章介绍软件编程范型的发展时就提到:服务事实上是一种网络环境下具有自治、自描述等特征的特殊构件,因此合理的构件描述模型同样也适用于服务。 此处我们要介绍的是Will Tracz提出的3C模型(Will 1990)。该模型从构件的概念(Concept)、内容(Content)和上下文(Context)三个方面来刻画构件。其中: ●概念是对构件做什么的抽象描述,可以通过构件的概念了解构件的功能。构件的概 念包括构件的接口规约和语义两个方面。 ●内容是对概念的具体实现,描述构件如何去完成概念所刻画的功能。 ●上下文是构件和构件执行环境之间的关系。上下刻画构件的运行环境,为构件的选 择和修改提供指导。 3C模型到Web服务技术规范的对应关系如下: ●概念:Web服务描述语言(如WSDL) 显然WSDL描述了Web服务的接口规范,从接口我们可以了解Web服务的功能,包括其包含的操作以及这些操作的输入和输出。 ●内容:Web服务组合语言(如BPEL4WS) 通过BPEL4WS我们可以具体描述Web服务在接收到操作调用消息后的处理细节。 ●上下文:Web服务策略、协作、安全、事务等语言 除了基本的概念和内容,Web服务还需要许多上下文描述以刻画其具体的执行环境,比如通过WS-Policy可以描述Web服务使用者的偏好,通过WS-CDL可以描述多个Web服务在协作时要遵循的规则,通过WS-Security可以描述Web服务的安全上下文,而通过WS-Transaction可以描述Web服务的事务上下文。 因此构件描述的3C模型同样也为Web服务描述语言提供了良好的分类模型。 Web服务描述语言WSDL(Web Service Description Language)只描述了Web服务三方面的内容:接口、和网络传输协议的绑定、以及服务的访问端点。 我们已经知道,自描述是服务的基本特征之一,服务的松耦合特性正是基于服务描述来实现的。服务描述是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消费者之间的纽带,服务提供者通过服务描述展示其功能、访问方式以及各种其他属性,而服务消费者也是通过服务描述了解服务,使用服务。 服务描述涉及服务的各个方面,以Web服务为例,很多规范都是为了描述Web服务,比如: ●WSDL:描述Web服务的接口、访问方式和地址。 ●BPEL4WS:以过程的方式描述一个组合Web服务的内部结构。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案例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将问题包含的因素分层:最高层(解决问题的目的);中间层(实现总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必须考虑的准则等。也可称策略层、约束层、准则层等);最低层(用于解决问题的各种措施、方案等)。把各种所要考虑的因素放在适当的层次内。用层次结构图清晰地表达这些因素的关系。 〔例1〕购物模型 某一个顾客选购电视机时,对市场正在出售的四种电视机考虑了八项准则作为评估依据,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如下: 〔例2〕选拔干部模型 对三个干部候选人y 1、y 2、y3,按选拔干部的五个标准:品德、才能、资历、年龄和群众关 系,构成如下层次分析模型:假设有三个干部候选人y 1、y 2、y3,按选拔干部的五个标准:品德,才能,资历,年龄和群众关系,构成如下层次分析模型

[编辑] 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比较第i 个元素与第j 个元素相对上一层某个因素的重要性时,使用数量化的相对权重a ij 来描述。设共有n 个元素参与比较,则称为成对比较矩阵。 成对比较矩阵中a ij的取值可参考Satty 的提议,按下述标度进行赋值。a ij在1-9 及其倒数中间取值。 ?a ij = 1,元素i 与元素j 对上一层次因素的重要性相 同; ?a ij = 3,元素i 比元素j 略重要; ?a ij = 5,元素i 比元素j 重要; ?a ij = 7,元素i 比元素j 重要得多; ?a ij = 9,元素i 比元素j 的极其重要; ?a ij = 2n,n=1,2,3,4,元素i 与j 的重要性介于a ij = 2n ? 1与a ij = 2n + 1之间; ?,n=1,2,...,9,当且仅当a ji = n。

物联网的六域模型架构教学文案

物联网的六域模型架 构

物联网的六域模型架构 目前,包括ISO/IEC JTC1/WG10、ITU SG20、IEEE P2413、IIC、IoT-A、OneM2M等在内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或联盟都在研究物联网的参考体系结构。这些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表现形式不同,但本质基本一致,主要与描述物联网的视角有关。 从系统组成角度看,物联网是由用户域、目标对象域、感知控制域、服务提供域、运维管控域和资源交换域等六个域组成,即简称“物联网六域模型”。 图1 物联网六域模型的原理图 物联网六域模型是依据由中国主导的全球首个物联网顶层架构国际标准(ISO/IEC 30141-IoT Reference Architecture)提出。 该ISO/IEC 30141标准已通过国际标准草案(Draft International Standard,DIS)投票,2018年1月进入发布阶段的审议。 物联网六域模型的主要内容有:

(1)用户域 用户域是不同类型物联网用户和用户系统的实体集合。具体是指物联网用户可通过用户系统及其它域的实体获取物理世界对象的感知和操控服务。 物联网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其源头是用户需求。设计物联网系统,首先要通过定义用户域来识别用户对物理世界的感知和控制需求。 (2)目标对象域 通过用户域定义了用户需求,该需求便映射了物理对象以及所需的信息参数。目标对象域是用户期望获取相关信息或执行相关操控的对象实体集合,包括感知对象和控制对象。 ●感知对象:是用户期望获取信息的对象; ●控制对象:是用户期望执行操控的对象。 感知对象和控制对象可与感知控制域中的实体(如传感网系统、标签识别系统、智能设备接口系统等)以非数据通信类接口或数据通信类接口的方式进行关联,实现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接口绑定。 (3)感知控制域 感知控制域是各类获取感知对象信息与操控控制对象的软硬件系统的实体集合。感知控制域类似层级架构中的感知控制层,但该域完整地定义了前端实际场景中获得对象信息的感知控制系统,可实现针对物理世界对象的本地化感知、协同和操控,并为其它域提供远程管理和服务的接口。 (4)服务提供域

软件体系结构 4+1模型案例

案例教学1:4+1视图方法进行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要开发出用户满意的软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软件体系结构师必须全面把握各种各样的需求、权衡需求之间有可能的矛盾之处,分门别类地将不同需求一一满足。本文从理解需求种类的复杂性谈起,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展示了如何通过RUP的4+1视图方法,针对不同需求进行体系结构设计,从而确保重要的需求一一被满足。 1、呼唤体系结构设计的多重视图方法 灵感一闪,就想出了把大象放进冰箱的办法,这自然好。但希望每个体系结构设计策略都依靠灵感是不现实的--我们需要系统方法的指导。 需要体系结构设计的多重视图方法,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需求种类的复杂性所致。以工程领域的例子开道吧。比如设计一座跨江大桥:我们会考虑"连接南北的公路交通"这个"功能需求",从而初步设计出理想化的桥墩支撑的公路桥方案;然后还要考虑造桥要面临的"约束条件",这个约束条件可能是"不能影响万吨轮从桥下通过",于是细化设计方案,规定桥墩的高度和桥墩之间的间距;另外还要顾及"大桥的使用期质量属性",比如为了"能在湍急的江流中保持稳固",可以把大桥桥墩深深地建在岩石层之上,和大地浑然一体;其实,"建造期间的质量属性"也很值得考虑,比如在大桥的设计过程中考虑"施工方便性"的一些措施。 和工程领域的功能需求、约束条件、使用期质量属性、建造期间的质量属性等类似,软件系统的需求种类也相当复杂,具体分类如图1所示。

图1 软件需求分类的复杂性 2、超市系统案例:理解需求种类的复杂性 例子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更好地理解软件需求种类的复杂性,我们来分析一个实际的例子。在表1中,我们列举了一个典型的超市系统的需求子集,从这个例子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需求可以分为两大类: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