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老舍)分析
老舍《我的母亲》赏析
相关资料老舍《我的母亲》赏析:在这篇散文里老舍是从母亲的身世谈起的。
这样追本溯源,使文章富于情节的发展变化,虽是散文笔法,却像小说一样能引人入胜。
情节感是本文的一个特色,也是老舍作为天才的小说家、戏剧家的本色,娓娓谈来,每一点竟然都令人感到饶有兴味。
这种情节感不仅没有削弱文章的真实性,反而使那些热爱老舍并且希望了解他的人们,找到了关于他的母亲及其亲人们的最可靠的资料。
老舍沿着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的线索,形象地写出母亲的种种优秀品质。
从“勤俭诚实”到“终年没有休息”,从“好客的习性”到“最会吃亏”,从“有求必应”到“并不软弱”的“软而硬的性格”,没有一句是落不到实地的溢美之词,没有一句后面不跟着一种具体、鲜明、生'动的形象。
这便是本文的另一个特色——形象感。
许多细节描写给人们的印象是难以磨灭的。
例如“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寥寥数笔,一位“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的勤勉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已是惟妙惟肖。
话剧( 大平湖) 中在表现母亲的形象时便从这两句中去体味,可以想见这一形象曾在剧作家的心灵中留下了多么深刻的震颤。
另外,当舅父与表哥们“自己掏钱买酒肉食”时,‘母亲竟“脸上羞得绯红”。
内心的倔强好胜,在白描笔法中却得到有力体现。
母亲的无私,还表现在对三姐的出嫁,“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这一幕,对于母亲来说,是悲壮的。
最催人泪下的,是母亲在除夕之夜的感情变化,从一.b4 笑”、一“愣”、一“叹”到“递给我一些花生”,说一句“去吧,小于”,母亲的音容笑貌尽在眼前,感情变化的层次跌宕有致。
泪遮迷了老舍的眼,读者也不免为之鼻酸。
形象感,是作为小说家、戏剧家的老舍对母亲的报答。
除了形象感和情节感之外,文中还有不少谈及作者自身和自己感想的议论,在回忆文章中,这是不可缺少的。
虽然是写母亲,是写一位普通的妇女,但她毕竟又有其不一般的地方,那就是她为中华民族生养了一位伟大的作家,给他以“生命的教育”,使他在性格、习惯、为人处世等等各方面都得到一种可贵的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优良传统的美德。
老舍《我的母亲》原文及赏析
老舍《我的母亲》原文及赏析我的母亲老舍母亲的娘家是北平德胜门外,土城儿外边,通大钟寺的大路上的一个小村里。
村里一共有四五家人家,都姓马。
大家都种点不十分肥美的地,但是与我同辈的兄弟们,也有当兵的,作木匠的,作泥水匠的,和当巡察的。
他们虽然是农家,却养不起牛马,人手不够的时候,妇女便也须下地作活。
对于姥姥家,我只知道上述的一点。
外公外婆是什么样子,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他们早已去世。
至于更远的族系与家史,就更不晓得了; 穷人只能顾眼前的衣食,没有功夫谈论什么过去的光荣; “家谱”这字眼,我在幼年就根本没有听说过。
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
这一点事实却极重要,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
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因为我的大姐现在已是六十多岁的老太婆,而我的大外甥女还长我一岁啊。
我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但能长大成人的,只有大姐,二姐,三姐,三哥与我。
我是“老”儿子。
生我的时候,母亲已有四十一岁,大姐二姐已都出了阁。
由大姐与二姐所嫁入的家庭来推断,在我生下之前,我的家里,大概还马马虎虎的过得去。
那时候定婚讲究门当户对,而大姐丈是作小官的,二姐丈也开过一间酒馆,他们都是相当体面的人。
可是,我,我给家庭带来了不幸: 我生下来,母亲晕过去半夜,才睁眼看见她的老儿子——感谢大姐,把我揣在怀中,致未冻死。
一岁半,我把父亲“克”死了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
父亲的寡姐跟我们一块儿住,她吸鸦片,她喜摸纸牌,她的脾气极坏。
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
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
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
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
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我的母亲》(老舍)分析
对母亲 深深的 惦念担 心
每逢接到家信, 我总不敢马上拆看, 我怕有那不祥的消 息。 有母亲的人多 少可以有些孩子气。 失去了母亲就像插 在瓶子里的花,虽 还有色有香,却失 去了根。有母亲的 人,心里是安定的。 我怕家信中带 来不好的消息,告 诉我已是失了根的 花草。
对母亲深 深的惦念, 得到母亲 去世的消 息悲痛难 过
写作背景
老舍的这篇散文发表在 1943
年4月《半月文萃》第九、十 期合刊上。 老舍自幼丧父,由母亲独自 带大,和母亲有着无比深厚 的感情。母亲病逝于1942年 夏季,在北平。当时老舍孤 身一人在大后方从事抗战文 艺创作和组织工作。
最初家人没敢把母亲病亡的消息 立即告诉他,害怕加重他的孤独 痛苦。拖了半年,才在家信里透 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舍每 次接到家信都不敢立即打开,怕 有不幸的消息。这次也是一样。 12月26日收到家信,仍不敢拆读, 临睡之前,才打开,这时,母亲 去世已一年了。本文便是为纪念 母亲而写的。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 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有
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
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 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老舍
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 母爱似水”, 世上的母亲不 尽相同,她们有国别、肤 色、语言、性格的差别, 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点那 就是对孩子深深地爱。
铭记在心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笑——惊喜
愣——当头棒喝,愕然 叹——心中凄苦,无奈
找一找
从神态、语言、动作、 外貌等方面找出三个故事 里有关母亲的细节描写语 句。
伟大、无私的母爱
神 态 描 写
作了半个月的难 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一夜不曾合眼 一串串的眼泪 挣扎着 咬着嘴唇 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笑了 愣住了 半天才叹出一口气来
我的母亲老舍阅读理解
《我的母亲》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他的母亲的一生。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阅读理解:
一、文章结构
文章以时间为线索,按照母亲从年轻到年老的生命历程进行叙述。
通过描绘母亲在不同阶段的生活场景和经历,展示了母亲的勤劳、善良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二、主题思想
文章通过描绘母亲的生平,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尽感激之情。
同时,通过母亲的形象,传递了一种关于生活、关于母爱的深刻思考。
三、人物形象
母亲的形象被描绘得生动而立体。
她是一位勤劳的家庭妇女,日夜操劳,为了家庭默默付出。
她善良而坚韧,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挫折,从不抱怨,从不放弃。
她的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是作者心中永恒的楷模。
四、语言特色
老舍先生的语言朴实而富有感染力。
他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和贴切的比喻,将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同时,他的语言又充满感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尽感激之情。
五、总结与感悟
读完这篇文章,我们对母亲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母亲是勤劳的、善良的、坚韧的,她们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
我们应该珍惜与母亲相处的时光,感恩她们的付出,学习她们的优良品质。
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如何传承和发扬母亲的精神。
老舍《我的母亲》赏析
老舍《我的母亲》赏析《我的母亲》一文语言既朴素平实,流畅生动,又凝练含蓄隽永,是一篇叫人落泪的挚情之作。
下面是老舍《我的母亲》赏析,欢迎阅读。
老舍,1899年出生于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的一个贫困家庭。
母亲在41岁的时候生下了他,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在老舍一岁半的时候,阵亡在八国联军进北京的巷战中。
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母亲一个人的肩上,母亲柔弱的双肩是怎样支撑的呢?老舍笔下的母亲,虽然不识字,却是他遇到的“真正的老师”,因为她给老舍的是“生命的教育”。
沿着这条线索,老舍塑造了一个感人的母亲形象。
母亲勤劳朴实而且做事总是那么仔细仔细。
母亲帮人家洗衣服挣钱养家,手常年浸泡在水里,所以“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简单的一句话,一个不断在搓洗衣服的母亲的身影就如在眼前。
这一细节描写,具体而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读来令人心酸。
“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惜,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母亲的勤劳于此表现得淋漓尽致,母亲不仅勤劳养家,让孩子们有饭吃;母亲更是勤俭持家,让孩子们生活得体面些。
在如此窘迫的家境中,她保持着爱清洁,照顾花草的好性情。
而老舍爱花,爱清洁,守秩序的品性正是得益于母亲。
母亲热情好客。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穷,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
” 自小耳濡目染,老舍也养成了好客的习性,一生从未因为生活的清苦而改过。
母亲乐于助人,总不怕吃亏。
“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绞脸……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
”在“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的环境下,母亲又是那么的坚强,她咬牙挑起当家的重担,保护自己的儿女。
老舍《我的母亲》赏析
老舍《我的母亲》赏析《我的母亲》是老舍回忆他母亲所写的一篇记叙文。
全文通过对母亲一生阅历往事的回忆,塑造了母亲的形象,凸起表现了母亲勤劳刻苦、善良宽容、乐于助人、意志坚强等性格与伟大无私的母爱,和母亲的人格气力对作者思想性格构成的深入影响。
而文章的最后一句:“唉!还说甚么呢?肉痛!肉痛!”更是以简朴的语句,表现出作者欲言又止,又难以尽述的追悔内疚之情和无从说起,又没齿难忘的养育教诲之恩。
作者在文章中叙述了母亲糊口中的一些片段,如“最会吃亏。
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然而吵嘴打架,永久没有她”,“在刺刀下,饥荒中,维护着儿女……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
这些都说明了母亲软而硬的个性,而母亲的这类个性又深深的影响到了作者,使得作者具有了“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固然”。
与下文的“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相照应。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尽管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这是作者经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从济南逃到西南对思母的那种繁杂心情。
或许咱们都不曾体会过,也不曾知晓过,但作者却觉得很痛苦,由于世界上没有甚么会比思乡情,念母情更来得强烈了。
作者把自己比喻成失去了根的花,是怕当每次收到家信的时候,就会有不详的动静从中渗露出来。
有母亲的人,心是安定的。
作者又何尝不想这样呢?“我疑惑,我怕”。
疑惑为甚么在一年的家信中都找不到关于母亲起居的情况,怕母亲早以有不策,只是作者不想捅破,捅破那层似窗纸同样的念母之情。
但噩耗仍是传来,原来母亲已去世有一年了。
作者最后也只剩下内疚而又惋惜不已的哀痛,只能以“肉痛!肉痛!”来收场全文。
作者在叙写个人糊口阅历和一些感受很深的事情时,把深沉的感情寄寓在平实简朴的语言中,读来亲切,使人动情。
而最后那句“肉痛!肉痛!”更是被人們视为经典。
咱们又何尝不能拿来借鉴呢?。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教材分析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教材分析教案标题:老舍《我的母亲》教案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我的母亲》是中国现代作家老舍的一篇散文作品,描写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对母爱的赞美。
通过对母亲形象的真实刻画,作品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深沉,引发读者对亲情的思考和感悟。
二、教材分析1. 文本特点- 散文形式:《我的母亲》采用散文形式,语言简练明快,情感真挚,适合学生阅读和理解。
- 描述与抒情并重:作品中既有对母亲形象的具体描写,也有作者对母爱的抒发,既展现了母爱的真实面貌,又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 主题明确:作品主题明确,突出了母爱的伟大和深沉,引发读者对亲情的思考和感悟。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老舍的作品《我的母亲》的背景和主题;理解散文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 情感目标:通过对母爱的描述和赞美,引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
3. 教学内容与步骤- 教学内容:1) 了解老舍的《我的母亲》的背景和主题。
2) 分析散文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3) 阅读和理解《我的母亲》的文本,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
4) 探讨作品中母爱的伟大和深沉,引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和感悟。
-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母爱的思考和回忆。
2) 介绍散文《我的母亲》的背景和主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分析散文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散文的写作风格和技巧。
4) 阅读和理解《我的母亲》,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
5) 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中母爱的理解和感悟。
6) 总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对亲情的感悟。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感恩文章。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示范法、合作学习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图片展示、小组讨论、个人写作。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讨论表现和问题解决能力。
《我的母亲》老舍写作手法
《我的母亲》老舍写作手法
老舍在《我的母亲》中运用了以下写作手法:
1. 真实生动的描写:
老舍在描写母亲的形象时,充分运用细腻、真实、朴素、生动的文字直观地描绘母亲的形象和性格特征,让人情感共鸣。
例如,在小说中通过描写母亲的日常生活、睡姿、服装、饮食、语言等细节,塑造出了一个朴实快乐、默默守护家庭的母亲形象。
这些描写既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质朴,又彰显了人物的真实性和独特性。
2. 阐述主题的表现手法:
小说的核心主题是“母爱”。
老舍通过父亲的回忆、母亲的感悟、儿子的思绪、描写日常生活等手法,将母爱的伟大和神圣表达得淋漓尽致。
例如,小说中母亲的呼唤,让儿子瞬间想到了家的温馨和母亲无私的爱;母亲不舍地送儿子入学,无限关爱令人感动;母亲牺牲自己,照料病弱的家人,真实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3. 对话语言的运用:
老舍在刻画人物形象时,靠对话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感受,富有真实感和生动性。
例如,在小说中,通过母亲的语言表达,点出了母亲深沉的心境,如母亲对父亲的责备、温暖语言、建议和顾虑等,都恰到好处地表达母亲的情感状态,直观明了。
同时,在对话中,也反映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社会背景。
4. 揭示社会现象的批判意义:
虽然《我的母亲》是一篇以“母爱”为主题的小说,但老舍也通过父亲的教训、母亲的谦卑、儿子的追思等手法,寓意深刻,既揭示了家庭、亲情、人情等美好的社会现象,也批判了封建传统、女性歧视、道德缺失和物质价值观等负面社会现象。
这样既增强了小说的现实性,也追求了文化价值。
老舍《我的母亲》中母亲的形象
老舍《我的母亲》中母亲的形象老舍《我的母亲》中母亲的形象导语:《我的母亲》是小说家老舍的作品。
《我的母亲》是一篇质朴无华、情真意切的回忆母亲的散文。
文章中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子女对母亲的感激、怀念和赞颂之情。
母爱是伟大的!母亲是带领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人。
母亲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人格形成都有深刻的影响。
老舍的母亲有她独特的性格--软中带硬。
并且,这种性格在老舍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老舍本人的生与死都与这种软中带硬的.性格密不可分。
如老舍在文中所说,母亲给他的是“生命的教育”。
这不仅让读者看到了一位在苦难中保持着传统美德的伟大母亲形象,更让读者理解了中华民族品格的传承与延续。
作者笔下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母亲形象:她勤劳诚实而且做事认真仔细,她热情好客而且乐于助人不怕吃亏,她处事有度软中有硬,她善良坚强对子女的感情内敛而深厚。
老舍《我的母亲》的人物形象是什么样子的?是个善良、仁慈、朴实、和蔼可亲的母亲,她一生勤劳朴素、艰苦且无私。
也塑造了一位典型东方女的性格特征,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形象。
《我的母亲》是作者老舍为回忆母亲而写下的散文,记述了母亲一生的身世、经历、以及性格和遭遇。
每一句平凡的句子里记录着母亲一个个不平凡的事迹!她的手终年“鲜红微肿”。
从这句“鲜红微肿”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母亲的辛苦。
一句“把我揣着怀中,致为冻死。
”体现出一位母亲的责任与大爱无私!同时也表现出母亲对老舍的重视。
又如一句,“我这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是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
每一句话无时无刻不在体现出一位善良、仁慈、和蔼可亲且伟大的母亲。
天天为别人洗衣服,甘愿受苦受累,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子女,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精神,多么仁慈的的母亲啊!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母亲无尽的关怀!老舍《我的母亲》中母亲的形象母亲是个善良,仁慈和蔼可亲,她一生艰苦朴素,勤劳无私。
1、在我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2、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3、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
老舍的《我的母亲》写作手法
老舍的《我的母亲》写作手法
老舍的《我的母亲》采用了多种写作手法。
首先,他运用了白描手法,通过简练、质朴的语言,如实地刻画出母亲的形象,让读者感受到母亲的真实与鲜活。
其次,他运用了细节描写,通过描绘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使母亲的形象更加生动具体,也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母亲的内心世界。
此外,老舍还运用了情感抒发的写作手法,他在文章中直抒胸臆,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无尽怀念,使文章充满了感人的情感色彩。
综上所述,老舍的《我的母亲》通过白描、细节描写和情感抒发等写作手法,成功塑造了一位真挚、慈爱的母亲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怀念之情。
老舍散文《我的母亲》赏析
⽼舍散⽂《我的母亲》赏析⽼舍散⽂《我的母亲》赏析 《我的母亲》是⽼舍回忆他的母亲所写的⼀篇记叙⽂。
下⾯是⼩编帮⼤家整理的⽼舍散⽂《我的母亲》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我的母亲》赏析: ⼀、主题思想 母爱是伟⼤的! 母亲是带领孩⼦认识世界的第⼀⼈。
母亲的⼀⾔⼀⾏对孩⼦的⼈格形成都有深刻的影响。
⽼舍的母亲有她独特的性格——软中带硬。
并且,这种性格在⽼舍⾝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舍本⼈的⽣与死都与这种软中带硬的性格密不可分。
如⽼舍在⽂中所说,母亲给他的是“⽣命的教育”。
这不仅让读者看到了⼀位在苦难中保持着传统美德的伟⼤母亲形象,更让读者理解了中华民族品格的传承与延续。
⼆、写作⼿法 ⽂章通过记叙母亲⼀⽣的⾝世、经历、性格及遭遇,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限敬爱和⽆以报答母亲恩情的愧疚之情,也塑造了⼀位有着典型东⽅⼥性性格特征的平凡⽽伟岸的母亲形象。
⾸先,这篇⽂章多处运⽤了刻画⼈物的写法,使母亲的形象活灵活现。
本⽂采⽤⼝语与书⾯语相结合的形式,既流畅朴素⽣动,⼜凝练含蓄隽永,抒发了对母亲的敬仰感念追怀和永世不忘的深情。
叙述语⾔流畅、朴素、亲切,极富表现⼒。
三、语⾔特⾊ 本⽂系⼀篇回忆性记⼈散⽂。
主要表达⽅式:叙述,抒情,描写,议论。
1、叙述和描写语⾔流畅、朴素、亲切,极富表现⼒。
这也是⽼舍⽂学语⾔的基本特点。
如“兄不到⼗岁……⼀直到半夜”这⼀段记述就把⽗亲死后,母亲为了养活⼀家⼈,含⾟茹苦,⽇夜劳作的经历与精神写得很充分了。
⽽所⽤语⾔则是唠家常式的朴素、流畅、亲切的语⾔。
2、议论语⾔凝练、深情、隽永,蕴有哲理意味。
在⽂章中,⽼舍经常在叙述到⼀定的时候,便适时地插进议论⽂字,这对于深休全⽂题旨,抒发浓郁的感情,都发挥了如点睛般的作⽤。
例如“⼈,即使活到⼋九⼗岁……⼼⾥是安定的”,这段话是作者在抗战时期被迫躲到四川成才见不到滞留在北平的母亲,⽆⽐思念⼜担⼼年迈的⽼母遭遇不测所表达的'忧惧、思念交织的复杂感情的⼀段话,是⼈处在特定的环境中时才会有的感觉和想法,作者以其凝练的⽂字表达出来,其隽永意味是颇具启发性的,⾜以引发很多⼈的共鸣。
老舍《我的母亲》原文及赏析
老舍《我的母亲》原文及赏析我的母亲老舍母亲的娘家是北平德胜门外,土城儿外边,通大钟寺的大路上的一个小村里。
村里一共有四五家人家,都姓马。
大家都种点不十分肥美的地,但是与我同辈的兄弟们,也有当兵的,作木匠的,作泥水匠的,和当巡察的。
他们虽然是农家,却养不起牛马,人手不够的时候,妇女便也须下地作活。
对于姥姥家,我只知道上述的一点。
外公外婆是什么样子,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他们早已去世。
至于更远的族系与家史,就更不晓得了;穷人只能顾眼前的衣食,没有功夫谈论什么过去的光荣;“家谱”这字眼,我在幼年就根本没有听说过。
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
这一点事实却极重要,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
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因为我的大姐现在已是六十多岁的老太婆,而我的大外甥女还长我一岁啊。
我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但能长大成人的,只有大姐,二姐,三姐,三哥与我。
我是“老”儿子。
生我的时候,母亲已有四十一岁,大姐二姐已都出了阁。
由大姐与二姐所嫁入的家庭来推断,在我生下之前,我的家里,大概还马马虎虎的过得去。
那时候定婚讲究门当户对,而大姐丈是作小官的,二姐丈也开过一间酒馆,他们都是相当体面的人。
可是,我,我给家庭带来了不幸:我生下来,母亲晕过去半夜,才睁眼看见她的老儿子——感谢大姐,把我揣在怀中,致未冻死。
一岁半,我把父亲“克”死了。
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
父亲的寡姐跟我们一块儿住,她吸鸦片,她喜摸纸牌,她的脾气极坏。
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
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
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
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
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我的母亲老舍读后感
我的母亲老舍读后感《我的母亲》是老舍先生的一部家庭伦理小说,通过对母子关系的深刻剖析,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以及母子之间的深情厚谊。
这部小说让我深受触动,引发了我对母爱的思考和感悟。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小明的少年,他的母亲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
小明的父亲早逝,母亲一人承担起了照顾家庭的重任。
在艰难的环境下,母亲不仅兢兢业业地耕种田地,还要照顾年幼的小明。
她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这个家庭,她的坚强和无私让人感动。
在小明成长的过程中,母亲一直是他最坚强的后盾。
无论是生活上的困难还是学业上的挑战,母亲都默默地支持着他,给予他最大的关爱和鼓励。
母亲的爱让小明感到无比温暖和安心,他深深地感激着母亲。
然而,随着小明长大,他渐渐地忽略了母亲的辛苦和付出,开始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事业。
他在外面奔波,忙于工作,很少回家看望母亲。
母亲默默地支持着他,但内心却是孤独和寂寞的。
直到有一天,母亲生病了。
小明才意识到自己对母亲的忽略和冷漠,内心充满了愧疚和懊悔。
他把母亲接到城市的医院进行治疗,全心全意地照顾她。
在照顾母亲的过程中,小明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行为,明白了母亲的爱是多么的伟大和无私。
最终,母亲在儿子的呵护下康复了。
小明决定放下工作,回到家乡陪伴母亲。
他明白了家庭才是最重要的,母亲的爱是无法用任何东西来衡量的。
他决心好好地孝顺母亲,让她过上幸福的生活。
通过这部小说,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母亲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甚至可以牺牲自己。
她们默默无闻地为家庭奉献,从不求回报。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往往忽略了母亲的爱,忽略了她们的付出。
我们应该珍惜眼前人,好好孝顺母亲,让她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通过阅读《我的母亲》,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我会珍惜眼前人,好好孝顺母亲,让她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同时,我也会把这份爱传递给自己的孩子,让家庭充满温馨和幸福。
这部小说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感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老舍散文《我的母亲》赏析
老舍散文《我的母亲》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老舍散文《我的母亲》赏析老舍散文《我的母亲》赏析《我的老舍的母亲》是老舍回忆他老舍的母亲所写的一篇记叙文。
老舍《我的母亲》写作手法
老舍《我的母亲》写作手法老舍的《我的母亲》主要采用白描手法。
文章中绘画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肖像、动作和语言的描述上。
所谓的绘画,最初是指中国画的一种技术,即用墨线勾勒物体,没有颜色,以吸收物体的魅力,使其形状和精神,完美的表情,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后来,人们用文章的描述技巧,即用非常节俭的语言描述人物的动作、表情、对话,写人物的特点,反映作者的感情,不需要或少用浓墨重彩来雕刻、衬托、夸张。
此外,文章还运用了反问和反复的修辞,通过记叙母亲一生的身世、经历、性格及遭遇,表现出作者欲言又止却难以尽述的追悔内疚之情,以及对母亲无从说起又没齿难忘的养育之恩的感激,也塑造了一位有着典型东方女性性格特征的平凡而伟岸的母亲形象。
老舍的《我的母亲》是一篇深情而质朴的回忆性散文,通过对母亲身世、性格和遭遇的记叙,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无限敬爱和无以报答母亲恩情的愧疚之情。
文章多处运用了刻画人物的写法,让读者仿佛能够看到母亲的音容笑貌和日常生活,同时也展现了老舍文学语言的基本特点。
首先,文章开篇就点明了母亲的出生背景和家庭状况,让读者对母亲的身世有了初步的了解。
接着,通过描写母亲的性格特点和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琐事,让读者感受到了母亲的善良、勤俭和坚强。
特别是母亲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更是让人敬佩不已。
在描写母亲的形象时,文章采用了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的形式,既流畅朴素生动,又凝练含蓄隽永。
这种语言风格不仅符合回忆性散文的特点,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例如,“我生在一个小市镇上”,这样的表述方式既简单明了,又让人感到亲切自然。
在叙述过程中,文章还运用了反问和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作者对母亲的情感表达。
例如,“可是,母亲并不软弱”,这句话反复出现了多次,每一次都强调了母亲的坚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同时,文章中还出现了很多反问句,例如,“她能干,又肯吃苦,什么苦都能吃”,“她终年没有休息”,这些反问句进一步强调了母亲的性格特点和付出。
老舍我的母亲赏析
老舍我的母亲赏析老舍我的母亲赏析老舍《我的母亲》是一篇佳作,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母亲的描写,赞美了母亲的伟大以及母亲对于儿女浓浓的爱。
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老舍我的母亲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老舍《我的母亲》赏析篇一:散文被称为是,“用心歌唱的文字”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散文写作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来书法作者的思想感情。
此篇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是对母亲的崇敬以及感谢。
作者崇敬的是母亲在遭遇家庭变故和生活苦难的时候,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顽强不屈的与其抗争。
感谢的是母亲传给自己的优秀品质,并给了自己生命上的教育,还有母亲对自己的付出。
通观此文,文章开头作者对母亲粮价的家庭状况和“我”的家庭状况进行说明,写出了“我”家庭的窘迫以及生活变故给家庭造成的巨大压力。
然后通过描写母亲为支撑家庭帮人家洗衣服,帮人做针线活的苦难与艰辛。
文中还用了很大的篇幅描写了,虽然母亲生活忙碌但还保持了勤快、好客、热心助人等优良品质,以次来说明母亲对“我”生命的教育以及对“我”性格的影响,文章对母爱的升华则是通过母亲同意“我”不结婚,母亲一个人过除夕等事来表现的,同时还写出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愧疚。
整篇文章行文流畅、自然,浑然一体。
由于作者选材贴近生活,并且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是读者与读时不禁产生感同身受的感觉,在加之作者的写作语言平时质朴,是读者很容易就被文章透出的浓浓感情所吸引。
创作散文最重要的一个要求就是文体美,而文体美的最重要特征又可以概括为:精悍、清新、流动这六个字。
本文的语言就非常有特点。
首先,文章非常之精悍。
他运用含笑的篇幅,集中展现了母亲与“我”几十年的生活,并通过这几十年内发生的事情来抒发情感,文章短小精悍,表意深刻透彻,干净利落。
其次,文章语言清新脱俗。
作者摈弃了陈词滥调,没有用华丽的词藻和过多的修饰,而是采用质朴、平实的语言,使其更贴近地方,跟贴近读者。
第三,文章文体流动富于变化。
作者通过句式的变化是文章更具流动性,最终使自己的思想随语言文字的节奏而前进、铺展。
老舍写的《我的母亲》的写作手法
老舍的《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主要采用了白描手法,文章中绘画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肖像、动作和语言的描述上。
白描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它用简练的语言来描述事物,不侧重华丽的语言修饰,而是用朴实的文字描绘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生活画面。
在《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中,老舍运用白描手法来刻画母亲的形象,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母亲的言行举止和性格特点。
此外,老舍还运用了绘画中的“留白”技巧,在描写母亲形象时,通过省略一些不必要的细节,突出母亲的形象特征,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母亲的伟大和亲切。
这种留白的手法也使得文章更加简洁明了,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
同时,《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也运用了反复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反复是一种强调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通过反复强调某些词语或句子,可以加深读者对作者意图的理解。
反问则是一种加强语气、强调观点的重要手段,通过反问句式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在《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中,老舍运用了反问的手法来强调他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和追悔内疚之情。
例如在文章开头,他就用反问句式表达了对母亲的无限感激之情:“如果……你便不会有今天的我……”。
这种反问的手法使得作者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刻、有力。
老舍在《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中运用了多种文学表现手法来刻画母亲的形象和表达作者的情感。
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感人,让读者对母亲的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我的母亲老舍读后感
我的母亲老舍读后感题目:母亲——老舍读后感导语:《母亲》是中国现代著名戏剧家老舍所写的一部小说,通过对在战争时期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三代人的命运的描述,展现了母亲对家庭的坚守与付出,以及对家庭冷漠与不负责任的社会现象的批判。
本文将从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作品主题三个方面来展开对《母亲》的读后感。
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母亲》中的人物形象鲜明而生动,每个人物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让人印象深刻。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母亲的善良、坚强和无私。
在困苦的生活中,母亲无私地奉献自己,牺牲个人幸福,承受着一切压力和痛苦。
她用自己的血汗努力让孩子们吃饱穿暖,并为他们的将来付出一切努力。
她的伟大与牺牲精神感动着读者的心灵。
同时,其他人物的形象也各具特点,如送秧儿、洗衣妇等,他们都是社会底层人物的真实写照,他们对生活无奈,却以一种乐观的态度面对困境,生活在无尽的艰辛中,他们的人性和团结力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情节发展的紧凑:《母亲》的情节发展紧凑、扣人心弦。
作品以女主人公送秧儿的经历为引子,通过她的一连串经历展开全方位描写,带领读者进入全书的世界中。
女主人公不断面对着各种磨难和不公正的待遇,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和对家庭的坚守,以乐观向上的态度不断努力着,为使儿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而奋斗。
整个故事情节凝聚了无数人物的命运,在塑造女主人公的同时也勾勒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底层的生活样貌。
三、作品的主题浓厚:《母亲》的主题是家庭的温暖和感人,同时也对当时社会上存在的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反击。
母亲的无私奉献、坚强勇敢和家庭观念的强烈是这部小说的主旋律。
母亲用执着的眼光看待家庭,坚守着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时刻为儿女着想,牺牲自己的幸福。
与此同时,作品中也揭露了当时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如人情冷漠、道德沦丧等,对于这些现象作者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通过作品,读者可以看到那个时代下社会底层人士的生活状况和他们的心灵世界,以及他们对待困境的勇敢和积极。
老舍《我的母亲》原文及赏析
老舍《我的母亲》原文及赏析我的母亲老舍母亲的娘家是北平德胜门外,土城儿外边,通大钟寺的大路上的一个小村里。
村里一共有四五家人家,都姓马。
大家都种点不十分肥美的地,但是与我同辈的兄弟们,也有当兵的,作木匠的,作泥水匠的,和当巡察的。
他们虽然是农家,却养不起牛马,人手不够的时候,妇女便也须下地作活。
对于姥姥家,我只知道上述的一点。
外公外婆是什么样子,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他们早已去世。
至于更远的族系与家史,就更不晓得了;穷人只能顾眼前的衣食,没有功夫谈论什么过去的光荣;“家谱”这字眼,我在幼年就根本没有听说过。
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
这一点事实却极重要,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
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因为我的大姐现在已是六十多岁的老太婆,而我的大外甥女还长我一岁啊。
我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但能长大成人的,只有大姐,二姐,三姐,三哥与我。
我是“老”儿子。
生我的时候,母亲已有四十一岁,大姐二姐已都出了阁。
由大姐与二姐所嫁入的家庭来推断,在我生下之前,我的家里,大概还马马虎虎的过得去。
那时候定婚讲究门当户对,而大姐丈是作小官的,二姐丈也开过一间酒馆,他们都是相当体面的人。
可是,我,我给家庭带来了不幸:我生下来,母亲晕过去半夜,才睁眼看见她的老儿子——感谢大姐,把我揣在怀中,致未冻死。
一岁半,我把父亲“克”死了。
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
父亲的寡姐跟我们一块儿住,她吸鸦片,她喜摸纸牌,她的脾气极坏。
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
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
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
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
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浅析老舍《我的母亲》对比手法的运用
袁海燕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朴实无华,意蕴丰富。
文章字字句句都饱含真情,读来非常感人,充分体现了母亲的传统美德和对儿女无私而深沉的爱,同时也表达了子女对母亲的感激和愧疚之情。
作者用朴素的语言却能力透纸背,感人肺腑,笔者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运用了对比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对比手法是一种运用广泛、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技巧,它是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在艺术创作中的具体运用。
作者在创作中,把相互对立的事物合乎逻辑地联系在一起,加以对照,突出对立双方最本质的特征,使作品的形象更鲜明、更突出,使作品的主题思想更深刻,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在《我的母亲》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主要表现在:一、家庭的穷苦潦倒和母亲勤劳热情的对比。
比如,“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洗得雪白。
”母亲每天要洗一两大绿瓦盆衣服,缝补衣服一直要到半夜,可就是在这样的繁忙中,她还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
布袜洗前黑如铁,洗后却雪白,在当时简陋的洗涤条件下,要达到雪白的效果,母亲需要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
这一组对比的运用,简洁却有力地表现了母亲的勤劳认真。
同样是表现母亲的勤劳认真,文中还有一处对比,“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桌椅虽然是旧的,铜活虽然是残缺不全的,但在整日操劳的母亲手里却没有尘土,发着光,这强烈的反差也足以让读者体会到母亲的勤劳。
母亲生活的境遇是悲惨的,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四十多岁丈夫去世,一个人抚养着三个孩子,和丈夫脾气极坏的寡姐生活在一起,靠终日缝缝补补勉强维持生计,可就是在这样的艰难困苦中,她仍然热情好客,乐于助人。
客人来,不论高低贵贱,不论亲疏远近,不论自己的生活有多艰难,她都要设法款待客人。
遇上亲友家中的红白喜事,母亲都要穿得千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一份礼,哪怕是两吊小钱。
“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在如此贫困的生活中母亲的乐于助人、热情好客显得多么难能可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