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相四分说的逻辑求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相四分说的逻辑求证
——唐尚水
运用金文历日进行断代,关键之一在于如何解读青铜铭文上的月相词语,以及寻找到合乎历史事实的“建正”。由于诸家对金文中习见的初吉,既生霸,既望、既死霸等月相词语的认知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金文历日断代方法。最具影响力的主要有二种说法,即月相定点说和月相四分说(月相二系说只是一个混淆是非的折中方法,毫无理论价值)。本文旨在用文字解读和逻辑思辨的方法,叙述月相四分说的由来。
(一)
事物的生成,必有其内在的逻辑依据。也就是说,凡事必有因尔后有果。当原因成为一种普适性原因,并且呈现为一种规则时,便叫做逻辑依据。例如,当你阐述殷商的年首在“立黍”,即种植水稻这一时间,你所依据的“发生立新制”这一公理,便称之为逻辑依据。当然,你首先需要论述“发生立新”的起因,然后证明它的相对普适性。例如,“月首”在新月初出的那一天,“初”字为新衣初成,“刚”字为新网织就等等。这就是中国人通常所言:“你得说出个理”。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哲学家认为:逻辑比事实(材料)更真实,只有符合逻辑规则的事实才是真的事实。
当上古先民运用手指计数,从而创设出十进位制后,由之产生了小物积累的十进位制规则。例如,货贝单位中的一系为五,两系为一朋;兵阵中的五人为伍,十人为什以及百夫长、千夫长的累加构成,等等。
当上古先民面临大物分小时,当他们认识到一至十的自然数中“八”是可以连续平分的最大自然数,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八分半制”这一逻辑规则(分到一时,一可视为新的八而再次平分,即一尺之棰分而不断)。例如,“公、分、半、充、酋”中的字根“八”,便表示分割为二;又由铜锭的分切产生中国的量制单位:一斤等于16两,一两等于24铢。由地块的分割产生了中国古代的亩制单位,一亩等于240方步;由双臂长度的切分产生一寻等于八尺,一尺等于八寸,等等。同样,由“八分半制”产生了中国的四分月相制——状似“大物”的一个太阴月期被切分为四个星期,即四七二十八天(中国人习惯上连皮算,故为八天),大月外加无月(朔日)的两天,小月外加无月的一天,从而将约29.5天的太阴月期以简易性逻辑予以分割。
西周先民称月相为霸,霸者八也。源自中国人习惯的连皮算起。“初吉”不过是第一个“七天”,吉者七也。这就是说,“月相”概念的产生,来自大物分小的八分半制。“四分月相说”之所以符合历史事实,源自四分月相说有其逻辑依据,既实用又易于操作。
(二)
所谓月相,是人们在地球上所看到的因地月运动而不断变化的月体形象。正如“相”字从木从目,构形源自伐木人对一颗树的上下左右端相,本义为不断地、详细地观看(相、看、观、视、监、望等字有其不同的词义)。“相”因此与“象”同一音系。
在一个太阴月期中,月相一直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朔、朏、上弦、下弦、望”等文字就是古人对月相变化不同阶段,不同特征时的指谓。在西周时期的金文中,则用“初吉,既生霸、既望、既死霸”来作描述月亮盈亏变化的专门术语,目的在于对一个完整的太阴月期作出分段指称。
1、“初吉”。“初”字从衣从刀,两根会意,以裁衣始毕,新衣初成表示初始义。“初”与“出”因而同一音系。
“吉”字是一个依托象形字:下部之“口”源自男性阴囊,上部之“士”来自勃起的男性生殖器,“吉”与“起、及”同一音系,乃是一个物象指代音。“吉”字的顺遂义和显示义来自男性生殖
器的勃起;“吉”字的吉利义则来自勃起与阳痿,性欲与释放之间的比对。“初吉”一词,源自新月的显现,“初”已含有发生立新的内容。“吉”则表示出现、显示,同时含有“七天”之义。所以说,初吉从始端来讲是定点的,从内涵上讲已包含有时段之义。
2、“既生霸”的“既”字,在金文中写作“”。其构形源自一个人吃饱后的打嗝,故而张口向后,与“即”字的物象场景同源(即字的表意为俯就进食)。“既”的本义为已经。
“生”为依托象形字:上部为一株小草的描摹,下部一横表示地面。“生”便是小草钻地而出,即生长、长出来了。在此表示生出了“霸”(与星下有生的观念相系连)。
“霸”字从雨从革从月。三根会意,表示月亮从雨后如革的天幕中钻了出来。“霸”字的本义为月亮显现而出,也表示月光倾泄而下。引申后又表示独占覆盖(春秋五霸由此得名)。初吉与既生霸在词义上的比对十分形象,一个是已经初成且慢慢膨胀,一个是从雨后积云中钻出。既生霸中的已经之意昭然若揭。做为一个词组,既生霸便是已经出现了月光覆盖。霸的发音,同时也表示八天,即初月出现后的第八天。所以,“既生霸”一词,来自月相的定点,但已将前置的“初吉”断切为一个时段。既生霸便是由初月显现的第八天始,由此往后的七天。
古人划分月相时段的生活背景,来自初吉时段的月相光亮不足。由于光亮不足,无论夜晚野外行路,还是月光下的劳作都十分困难。既生霸以后,月光下的世界已通亮起来,方便许多,这便是古人强调“夙夕不隊”的原因。
3、“既望”的“既”字同前,仍表示某种状态的完成,即已经。“望”字原本写作“”,金文增添“月”形写作“”,其构形源自月圆之后,可以站在高处向远处观望(臣讹变为亡乃是顺应音变的结果)。月圆之后,月光以满轮反射,此时自然可以望远了。这便是“望”与“往”同一音系,因而是一个包含有“远望”之义的物象指代音。
“既望”指月圆之后已经可以望远这一时段。从既望的初始定点上讲,既望乃是初月显现后的第十五天。从既望包含的时段讲,乃是由此而后的七天。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从词义上讲,“既望”的词义重在已经月圆,也就是说,如果初二为月朏(初吉),那么,既望的定点始自阴历十六日;如果初吉(月朏)在初三,那么既望便指阴历十七后的七天。古人为什么不选择月圆之日为既望月相的始点,而要选在阴历十六或十七日,其原因便在于28天的两次均分,它所依据的是逻辑规则,而不是现实中的月圆之日。
既死霸与既生霸只有一字之差。“死”字乃是一个会意字,从歹从反人,构形源自一个人观看躺在地上不能动的人逐渐咽气,变得僵硬起来。“死”的本义为活人的逐渐死去,引申后,又表示已经死去。
在既生霸一词中,“死”用其原始本义,即逐渐死去。所以,既死霸乃是指月亮的形状逐渐走向“死去”,走向“朔”,月亮的光辉逐渐减弱,从无法借助月光在野外活动,直到彻底无月的“朔日”。既死霸的起点乃是指既望以后的第八天,其时段则是由此往后的七天。
总之,初吉、既生霸、既望、既死霸作为月相时段的概念,有其显明的物象场景作为依托,更有逻辑公理在其中。它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之中,不仅实用,而且极易操作。做为共性生活经验下的西周月相时段四名词,仍然遵循了汉字的三大原则,即以形表义、共性经验和人本主义原则。
(三)
月相定点说来自古人(刘歆、俞樾等人)对古典文献材料的解读。例如下面几条材料:
(1)“惟一月壬辰旁死霸,若翌日癸巳,武王乃朝步自周,于征伐纣。”“粤若来三月既死霸,粤五日甲子,咸刘商王纣。”“惟四月既旁生霸,粤六日庚戌,武王燎于周庙。翌日辛亥,祀于天位。粤五日乙卯,乃以庶国祀馘于周庙。”
(2)“惟一月丙辰旁生魄,若翼日丁巳,王乃步自于周,征伐商王纣。越若来二月既死魄,越五日甲子朝至,接于商,则咸刘商王纣。……时四月既旁生魄,越六日庚戌,武王朝至燎于周”。
(3)“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则至于丰。惟太保先周公相宅,越若来三月,惟丙午朏,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于洛卜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