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调研》解读2012年考试大纲(化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题调研》解读2012年考试大纲(化学)
专题十无机化学综合应用
考纲原文
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高频考点1 无机化合物的鉴别
【样题1】(选择题)据悠视网2012年1月3日报道,安徽省泗县黄圩镇一家人为孩子办满月酒宴请亲朋,不料却致80人食物中毒,疑亚硝酸钠(NaNO2)引起。NaNO2是一种白色不透明晶体,形状很像食盐,有毒性和咸味,对人体有害。下列各组试剂不能鉴别NaNO2和NaCl溶液的是()
A.AgNO3溶液和稀硝酸B.酚酞试液
C.淀粉KI溶液和稀硫酸D.NaHCO3溶液
【解题指导】比较NaNO2和NaCl的阴、阳离子的性质差异,选择合适的鉴别试剂。A项NaCl与AgNO3溶液反应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而NaNO2则不能;B项NaNO2发生水解,其水溶液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而NaCl不发生水解,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C项NaNO2中N元素为+3价,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使淀粉KI溶液变蓝(在酸性溶液中能将KI氧化成I2),而NaCl则不能;D项NaNO2和NaCl溶液与NaHCO3溶液均不发生反应,无法鉴别。答案:D
【命题解读】本题考查了常见化学物质的鉴别,要求根据物质的特征反应,选择恰当的方法和试剂,准确观察反应中的现象(颜色的改变、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生成及和吸收、气体的气味、焰色等)加以区分。物质的鉴别问题一直是高考测试的重点,涉及的大都是教材上考生较为熟悉的物质,一般有不用任何试剂、只用一种试剂和任选试剂等题型,例如2011年重庆理综卷第11题,2010年天津理综卷第3题和重庆理综卷第9题,2009年上海卷第16题等。解答此类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应以最简单的方法(能用一步检验出的就不用多步),用最少的试剂(能用一种试剂的就不用两种),取得最明显的现象,达到方案简便、操作合理、现象明确、结论可靠的最佳鉴别效果。
【样题2】(选择题)物质的鉴别有多种方法。下列能达到鉴别目的的是()
①用H2O2溶液鉴别FeCl2和KCl溶液;②用相互滴加的方法鉴别Ca(OH)2和NaHCO3溶液;
③点燃鉴别H2和CO;④用加热的方法鉴别NH4Cl和Na2SO4固体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③④
【解题指导】①H2O2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将FeCl2氧化成FeCl3,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棕黄色,但H2O2溶液和KCl溶液不发生反应;②用相互滴加的方法鉴别时,正滴和反滴发生反应的现象不同,但Ca(OH)2和NaHCO3溶液混合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无法鉴别;③点燃H2和CO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液滴的是H2,无此现象的是CO;④加热时NH4Cl固体分解变成NH3和HCl气体,遇冷重新结合生成NH4Cl固体,但Na2SO4固体受热不分解。答案:D
【命题解读】本题考查了鉴别物质的多种方法,如相互滴加法、点燃法、加热法等,体现了高考命题中综合应用层次的能力要求。鉴别物质时,在操作方法上要注意以下五点:①不得在原瓶中进行实验,每次取样一般只能做一次实验,继续鉴别时应重新取样;②试样若是固体,一般要用蒸馏水配成溶液再检验;③鉴别多种物质,应将原物质和试样编号,以免操作过程中弄乱,得出错误的结论;④要仔细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然后根据现象得出结论,在叙述时不能先作结论后写现象;⑤防干扰,必须充分考虑相关离子的干扰,如Cl-、SO42—鉴别时用Ba2+而不用Ag+[即用Ba(NO3)2溶液而不用AgNO3溶液]。
高频考点2 无机化合物的推断
【样题3】(选择题)已知甲、乙、丙、X是4种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符合
下图所示,则甲和X (要求甲和X 能互换)不可能是( )
A .C 和O 2
B .SO 2和NaOH 溶液
C .Cl 2和Fe
D .AlCl 3溶液和NaOH 溶液
【解题指导】解答本题时,可将甲和X 代表的物质代入图中转化关系,并将甲和X 互换代入进行验证。A 项若甲和X 分别为C 和O 2,则乙为CO ,丙为CO 2;若甲和X 分别为O 2和C ,则乙为CO 2,丙为CO 。B 项若甲和X 分别为SO 2和NaOH 溶液,则乙为NaHSO 3,丙为Na 2SO 3;若甲和X 分别为NaOH 溶液和SO 2,则乙为Na 2SO 3,丙为NaHSO 3。C 项Fe 与Cl 2反应的产物为FeCl 3,与反应物的量无关;若甲和X 分别为Cl 2和Fe ,则乙为FeCl 3,丙为FeCl 2;若甲和X 分别为Fe 和Cl 2,则乙为FeCl 3,而FeCl 3与Cl 2不发生反应。D 项若甲和X 分别为AlCl 3溶液和NaOH 溶液,则乙为Al(OH)3,丙为NaAlO 2;若甲和X 分别为NaOH 溶液和AlCl 3溶液,则乙为NaAlO 2,丙为Al(OH)3。答案:C
【命题解读】本题立足教材基础知识,考查了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体现了高考综合应用层次的能力要求,“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近几年,高考试题比较注重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无机物的推断问题,例如,2011年福建理综卷第9题,2010年福建理综卷第9题,2009年江苏卷第3题、福建理综卷第7题和北京理综卷第12题,此类问题的共同特点是提供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选择符合(或不符合)题给转化关系的物质,题目的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问题时,可采用“代入法”,结合物质的性质及相互转化进行验证,即可快速得出答案。
【样题4】(非选择题)多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或产物已略去):
已知:①A 、B 、C 、D 、G 含有同种元素,且它们的状态与颜色如下表:
②E 是通常情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B 与AgNO 3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一种氧化物通入B 溶液可被氧化为F ,F 是含有三种元素的共价化合物,F 与A 反应生成E 和G 。依据以下信息填空: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D ;F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只写离子方程式:
①E →A : ;②G 与HClO 反应: 。
(3)选用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验证D 中含有FeO 。提供的试剂有稀盐酸、稀硫酸、KSCN 溶液、KMnO 4溶液、NaOH 溶液、碘水。所选的试剂为 ;证明含有FeO 的实验现象为
。
【解题指导】本题的切入点是物质的颜色,要解答该题,需要观察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根据其他信息如物质的颜色、化学性质等确定主要元素的范围,联系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转化,选准符合题意的物质。E 是通常情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则E 为H 2。B 溶液呈黄色,且B 与AgNO 3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B 为FeCl 3,A 为Fe 。C 为红褐色固体,D 为红棕色固体,且C 能转化为D ,则C 为Fe(OH)3,D 为Fe 2O 3。F 与Fe 反应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