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能望文生义,进能变通运用,终能知行合一六横中心 王洁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能望文生义,进能变通运用,终能知行合一

——经典诵读走进低段语文教学实践探索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典诵读博大精深。孩子们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熏陶, 为开启他们的高远智慧、增强人文素养,成就优秀品格打下扎实的基础。笔者通过经典诵读引进低段语文教学几番探索,让学生体悟读书三境界:从初能望文生义,进能变通运用,到终能深入浅出。

关键词:经典诵读实践探索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典诵读博大精深。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识之士上下求索, 认为当今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文化断层,并达成了共识:重建道德礼仪,加强文化建设,可以从幼儿时期,开展经典诵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重要的目标: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鉴此,笔者作为小学低段的语文老师,认为将经典诵读引入低段语文教学义不容辞。于是我开始了经典诵读教学的探索之旅。

一、初探:望文生义,死记硬背,可小成。

宋代大词人苏轼曾说:“经典一部,胜读杂书万本”。诵读,它是经典传承的最原始的途径,也是语文教学的最有效的传统方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反复诵读,字词句段篇会源源不断地进入学生的大脑仓库,久而久之大脑中的语言材料不断地丰富,其理解能力、感悟力自然就会随之提高。

(一)诵读乐,乐其中

笔者选择传统启蒙书《三字经》《弟子规》为经典诵读教材,教学方式以“素读”为主,要求忠实原文、一字不漏地诵、背。每星期利用午读十分钟教小朋友诵读一部分,每周更新。另外,课前两分钟也是不可多得的巩固诵读内容的时刻。

1、齐读与领读。每天利用午读10分钟,以领读、齐读的形式进行。领读有时擅长诵读的同学担任,既能起到带头作用,又可以营造诵读氛围;有时由学生轮流领读,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2、自读。每个学生的诵读水平不同,即个人记忆力和领悟力不同,所用的时间也就不同了。自读兼顾了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给学生以一定的自由空间来

诵读。

3、赛读。

(1)开展背诵经典活动,比比谁背得多。给背得最多的小朋友评出名次,当场分发积分卡,孩子们积极性高涨,记忆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2)开展经典接龙游戏,比比哪组接得长。大家每人一句,挨个朗读或背诵,不会背的就接过去,下一个学生接着背诵,人人都有表现机会。这个活动不会让学生产生害怕背诵的情绪,反而会热情高涨。

(3)开展经典背诵模块游考,比比谁最棒。最后全班小朋友以人人过关的成绩告捷!

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让他们接触最有人文价值的作品,能开启高远智慧、增强人文素养,为奠定优秀人格打下扎实基础。这些诵读活动开展,并未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不重,反而感到很新鲜,有意思,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劲头。日积月累,我们班已经按计划完成了《三字经》和《弟子规》的诵读。此为清代文学家王国维所说读书第一种境界:初能望文生义,死记硬背,可小成。

(二)有所思,思其效

在对《三字经》和《弟子规》学习中,笔者越来越认识到,经典诵读是人文教育的好载体,应该把它跟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如果学生能理解其中的含义,不仅能增加知识,更能提高文化素养,指导现实生活。

数学老师看到我们班小朋友“有口无心”地进行经典诵读,好奇地问了几个学生一些问题。

师:你们喜欢经典诵读吗?学生甲:一般般。语文老师让我读我就读。

师:你觉得经典诵读有什么好处吗?生:不知道。可以认识挺多字。

师:你理解经典诵读句子的含义吗?学生摇摇头。

我和数学老师进行了交流,认识到诵读经典教学应该让学生明白其中的意思,这样孩子更容易产生学习兴趣,对经典印象更深刻,其中的思想会铭刻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中。

二、再探:变通运用,能说会道,有一得。

笔者觉得有必要将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整改和提升。现以《三字经》为例,阐述如何开设经典诵读课程,并将经典内容和语文教材结合。

等,然后让小朋友去利用查找这些故事的文字资料,反复练读,在课堂上和小朋友一起分享。我随时指导小朋友讲故事要发音准确,句子流畅,还要注意表情自然,适当加点动作。最后,我还让小朋友评评“讲故事小能手”。

真没想到爱听故事、讲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这样一来,小朋友都积极参与了在经典中看故事、找故事、讲故事的行动中来,他们兴趣盎然,说:“真没想到,《三字经》里面还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啊!”想必,他们对《三字经》的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了吧。

2、注重诵读和音乐、表演有机结合。经典诵读内容古诗文大多是朗朗上口的韵文,读起来抑扬顿挫。把诵读与音乐、表演结合起来,就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并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调动情感,创造出美的氛围。

我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弟子规》经典诵读节目排练。孩子天生就是表演的小能手,他们看视频、找音乐、编动作、买服装、设道具,忙得不亦乐乎。表演时,台上仿佛站的是一群来自古代的小孩,摇头晃脑,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深情诵读。节目展示获全校师生一致好评。

这以后,我发现平时不爱诵读的小朋友,也读得大声更有韵味了。可见,教学方式生动活泼,更能激发了小朋友对经典诵读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沐浴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挖掘教材,实现“法”的指导

经典诵读包含了很多立人、学会处事的思想和精神。语文教学要是能和经典内容有机结合,就可以更好地发挥经典在教学中的作用。

1、导入课文

经典诵读的内容可以作为学习课文的导语。在学习一年级上《自己去吧》这些课文时,课前两分钟笔者安排学生诵读《三字经》的第12部分。这一部分的最后4句是这样的: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我出示了这四个句子,说:“找找这几句话里的小动物各有什么本领?”提问激发了小朋友细细研读句子、寻找小动物的本领的兴趣。

我继而又追问:“小动物都要属于自己的本领,那他们的本领是怎么学会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学本领的故事。”从而引出即将要学的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