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斯给女儿的12条忠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杰斯给女儿的12条忠告】一、不要让别人影响你:假如每个人都嘲笑你的想法,这就是可能成功的指标!二、专注于你所爱:在真正热爱的工作上努力,就会找到你的梦想。
三、普通常识并不是那么普通:大众社会相信的常常是错的,不要盲目听信别人的话。四、将世界纳入你的眼界。五、研读哲学,学会思考。六、学习历史。七、学习中文!八、真正认识自己:了解你的弱点和觉察你的错误,才能找到对的路!九、认出改变,拥抱改变。十、面对未来:看得见未来的人可以累积财富!十一、反众道而行:检视事实和机会,不随乌合之众心理起舞。十二、幸运女神只眷顾持续努力的人。
【柯云路教育学作品】
《培养好孩子的20条金规》
精华选载
【认识自己是教育孩子的前提】
正确的教育就是用健康的文化塑造孩子。家长的职责是:对社会文化、对家庭环境、对自身文化结构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取舍,并且把结果教给孩子。
一被文化制约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与社会文化存在着密切关系,家庭教育受社会文化背景制约和决定。
每个人在社会中生活,都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孩子今天和父母在一起,是一种状态;明天和同学一起,是另一种状态;后天他和一些更小的孩子在一起,又是一种状态。
处在不同的场合,人的状态是不一样的。这一点许多家长都有经验。你今天和一群老同学在一起,你马上就进入一二十年前的生活氛围。你今天在工作单位或领导岗位上,在你的办公桌前一坐,你进入的是另一种角色。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而对人影响最大的是整个社会的文化。
时尚影响教育
那些不太得当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是孤立的。当我们说,家长不要把孩子的分数当做绝对的标志,不要分数第一时候,许多家长会说,之所以要求孩子分数第一,是因为整个社会文化在提倡这样的指标。
当我们说,不要只注意智力开发,还要注意智力以外的心理素质的开发;家长们稍微想一下就会知道,之所以偏重单纯的智力开发,是因为整个社会文化有这种气氛。
当我们提出不应该对孩子进行单纯的高消费的生活照顾及相应的心理熏陶,多数家长都会同意,然而,为什么许多家庭会这样做呢?是因为社会文化在这方面有一种攀比。
在目前的家庭教育中,忽略对孩子的道德教育,也是因为整个社会文化在这方面有所忽略。
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的血肉联系
我们不止一次地指出,当前的家庭教育是两种偏向,一方面是溺爱,对孩子过度地照顾,无微不至的关怀;另一方面,在溺爱的同时对孩子实行比较专制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规定很多:不要这样,不要那样。这个不成,那个不对。睡觉,吃饭,一一关心到,一一管到。在照顾的同时实行管制。
为什么溺爱与专制的教育能够如此盛行,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关。在传统文化中,家长是权威的,传统文化对子女是高度重视的。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对血缘的高度重视与家长权威的绝对性结合在一起,在当代独生子女这样一个特定社会背景下,必然表现为溺爱和专制相结合的家庭教育模式。
清醒的家长也知道这样做并非妥当,但它仍然盛行着,它的来源是什么呢?
来源并不是家长一个孤立的思想,而是我们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认清我们的家庭教育与整个文化的关系,在整个文化中的位置,我们才有可能因势利导,把家庭教育调整到最好的状态。
二文化海洋上的方舟
家庭处在社会文化的包围中,这种关系具体是什么样的?
第一,每个家庭都处在社会文化的包围之中,或者说浮在社会文化的海洋之上,受到社会文化方方面面的制约。
第二,家长与社会文化有各种特定的表现和联系。
第三,孩子通过家庭的关系,同样处在社会文化包围中。他们还通过学校、大众传播方式和其他社会活动处在社会文化包围中。
也就是说,文化背景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是这样三个方面:家庭和社会文化的关系;家长和社会文化的关系;孩子和社会文化的关系。
实施家庭教育是两个方面:家长进行教育,孩子接受教育。教育者──家长和受教育者──孩子其实都在社会文化这个大因素的决定之下。
三文化造就的父母
我们对家长的社会文化结构做一点分析。
第一,家长是什么样的文化心理呢?在教育孩子时是什么样的观念呢?
中国社会文化凝聚了怎样的历史、由来和发展,又容纳了哪些外来的文化影响,最后将形成什么样的社会文化现状?
第二,每个人除了面对共同的社会大文化背景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地位。你是当教师的,你是搞经济的,你是当领导的,你是个体户,不同的人在社会文化中处境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又显示出各自的文化特点。
第三,家长的年龄与经历。负责教育孩子的家长年龄是不一样的,有的家长二十多岁,有的家长三十多岁,有的家长四十多岁。如果隔代教育──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那么可能五十多岁,六十多岁,七十多岁。
年龄不同,经历不同,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就带来了自己的文化特点,会运用自己的文化结构来指导孩子。
四孩子处在社会文化的包围之中
对孩子也应该做出分析。
一,孩子也处在社会文化之中,社会文化是什么样的,他就接受什么样的影响。
二,每个孩子的处境都不一样。教授的孩子,企业家的孩子,教师的孩子,医生的孩子,因为其家长在社会文化中的位置不同,孩子的处境必然会有差别。
三,每个孩子在家庭中处境不同。有些父母工作繁忙,孩子没有受到过多的溺爱和关注,有
的孩子可能家中几代人都在关照。在家庭中的不同位置,也使孩子在社会文化中处境不同。
五用健康的文化塑造孩子
我们实行家庭教育的时候,首先对社会文化要进行取舍。
你不是凭空对孩子进行教育。并不是只喂他吃喝。孩子也不只是在自然空气中呼吸、生长。所谓教育孩子,就是用社会文化塑造孩子,所以,社会文化中哪些东西是要给予孩子的,对孩子有利的,哪些东西是对孩子不利的,必须抛弃的,要分析清楚。
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哪些是孩子应该接受的,哪些是孩子不应接受的。比如电视中五花八门的节目也在宣传不同的传统文化。大陆的、港台的,都在宣传各种传统文化。一定要分析清楚,哪些是要给予孩子的。
传统文化中并不是什么都好,也不是什么都不好。好的,从小要有明确的语言告诉孩子。比如中国人提倡的勤俭奋斗、关心社会、集体意识、关心环境这种人天合一的生态意识,还有聪明才智、创造精神,都是我们要给予孩子的。
第二方面,对于西方文化中哪些应该给予孩子,哪些应该让孩子保持距离,一定要清楚,不要有偏见。
西方文明中强调的竞争意识、独立意识、自主意识、民主意识,包括效益意识、金钱意识、法律意识,还有和中国传统文化相通的创造意识、社会行为意识、交际意识等等,我们的孩子都应该接受。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在社会文化方面要有取舍。这样才能把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明中好的东西整合在孩子身上。
六认识自己是教育孩子的前提
每位家长都有自己特殊的社会文化地位,特殊的经历,每个人对文化的判断是不一样的。比如对影视、对歌曲,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和不同爱好的家长,判断是不一样的。
应该明白,我们喜爱的东西,我们特有的东西不一定要求孩子未来完全延续,一定要有取舍。清楚什么东西应该传给孩子,什么东西不应该传给孩子。
你是知识分子,你很热爱自己的工作,你是学问家,成年累月在书房工作。那么,你可能对现代经济生活比较陌生,你热爱自己的事业,但是可能经济收入不多。那么,你对事业的献身精神,你的敬业,这种品德和素质,应该传给孩子。
同时你也要认识到,作为现代人,孩子可能比你有更好地发展,他应该继承、发扬你的优点,既能把专业做好,做到古人所说的“贫贱不能欺、富贵不能淫”,不受金钱的干扰。另一方面你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也有弱点,比如在社会交往中不够洒脱,不够大度。由于你自己的经历,对现代生活中的某些概念,比如效益概念、金钱概念是比较薄弱的。要让孩子在未来生活中更洒脱,更大度,否则,孩子未来的人生可能是不完整的。
这就涉及到家长的取舍。如果你的态度不正确,可能走两个极端。一个极端,你对孩子说,爸爸一生就知道研究学问,弄得我们现在生活不好,你以后千万不要走这条路了。这是什么?这是把做家长的优点丢掉了,这个取舍是错误的。
也不要走另一个极端,做学问就是这样,钱挣不着就不挣了。让孩子像你一样,不敢面对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思路未必对孩子有益。有些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孩子对金钱基本没有概念,家长很少让孩子注意到将来怎么挣钱。这是一个偏差。外国一些大企业家为什么在孩子很小时就让他锻炼打工呢?金钱教育未必对孩子的生存没有好处。
也许你经商很成功,那么,你应该把自己经济领域的生活和操作告诉孩子,这也是一门智慧,一门学问。如果孩子感兴趣,可以学习经商。如果孩子有别的爱好,那么,这个领域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