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方案设计说明
机械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机械运动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能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存在。
2. 会判断某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知道什么是相对运动。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学习怎样判断一个物体的位置是否改变。
2. 通过相对运动概念的建立,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机械运动概念的建立,使学生体验到物理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体验学习物理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机械运动的概念。
教学难点:如何判断某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有没有改变。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生活实例导入:播放一段视频,内容是空中飞舞的纸屑,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答:纸屑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
教师接着问:那么,什么又是机械运动呢?通过这个问题的引入自然地引出机械运动的概念。
2. 图片引入:展示一些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机械运动的图片,让学生感知机械运动的存在。
二、新课教学:1. 机械运动概念教学:让学生共同总结机械运动的概念,教师再给予补充和纠正。
并让学生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存在。
2. 判断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方法教学: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学习怎样判断一个物体的位置是否改变。
教师再做一个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下面的问题:(1)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小车与木板的位置有怎样的变化?木板上粉笔灰的位置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什么?粉笔灰与小车有什么关系?你能说说什么是机械运动的相对性吗?学生通过讨论,理解什么是相对运动。
(2)根据相对性原理,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跟______的选择有关系。
这个问题的讨论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参照物概念。
3. 相对运动实例分析:让学生分析一些相对运动的实例,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师再对分析进行总结和补充。
4. 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中观察一些现象,判断哪些是机械运动,并记录下来。
第二天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分享。
三、课堂小结: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新八年级物理上机械运动教案
教学内容:新八年级物理上机械运动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物理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
2.掌握常见的机械运动和力的性质。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和种类。
2.力的概念和性质。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应用力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和应用机械运动的概念和种类。
四、教学准备1.教材《物理》2.多媒体课件3.实验器材和材料4.学生实验报告书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段物理运动的视频,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物理运动的思考。
2.学习(30分钟)(1)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2)通过实验展示不同种类机械运动的性质和规律,例如平直运动、圆周运动等。
(3)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总结运动物体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种类的机械运动的特点。
3.达标检测(15分钟)针对不同种类的机械运动,设计一道选择题来测试学生对机械运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例如:小明骑自行车绕操场一周,这是一种。
A.抛体运动B.圆周运动C.直线运动D.往复运动4.拓展延伸(2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实验,通过观察和实践,归纳力的性质和规律。
实验1:拉伸弹簧的力学性质实验2:观察滑轮的力学性质实验3:探究斜面上滑动物体的力学性质5.总结和评价(10分钟)通过学生实验报告和小组分享,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加深对物理运动和力性质的理解。
同时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根据学生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六、教学反思:通过设置导入,学习,达标检测,拓展延伸以及总结和评价五个环节,既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物理运动和力的性质,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验展示的方式,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和教学效果。
机械运动教案初中
机械运动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情感。
教学内容:1. 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
2. 参照物的选择及其对运动和静止的影响。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机械运动的现象,如汽车行驶、自行车运动、行人步行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中有哪些是运动?哪些是静止?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二、探究机械运动的概念1. 让学生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物体,并说明判断的标准。
2. 总结出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3. 解释机械运动的特点: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是连续的、有序的。
三、理解参照物的选择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 引入参照物的概念: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需要选定一个参照物。
3. 讲解参照物的选择原则:参照物可以是任何物体,但选择时要考虑研究的方便性。
四、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 让学生通过实例体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总结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原理: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需要选定参照物,不同的参照物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3. 讲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体育等。
五、巩固知识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机械运动现象。
2.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关系?2. 让学生举例说明机械运动在科技、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七、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 强调机械运动在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机械运动现象。
2. 学生能理解并运用参照物的概念分析问题。
3. 学生能认识到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并能在实际中运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洗瓶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洗瓶机一、设计任务..........................................................1.1设计题目.....................................................1.2设计任务.....................................................1.3设计要求.....................................................二、原动机的选择.....................................................三、推瓶机机构与洗瓶机机构设计.......................................四、机械运动方案设计.................................................4.1设计方案一...................................................4.2设计方案二...................................................4.3设计方案三...................................................4.4设计方案四...................................................五、主要零件的设计计算...............................................六、执行机构和传动部件的机构设计.....................................七、机构运动简图和传动部件的运动循环.................................7.1机构的整体运动简图...........................................7.2推头的运动循环图.............................................八、小组总结.........................................................九、参考文献.........................................................一、设计任务书1.1设计题目洗瓶机有关部件位置示意图设计洗瓶机。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整章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整章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学会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4.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思维。
教学内容:1. 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
2. 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择。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及其判断方法。
4. 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
教学重点:1. 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分类。
2. 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静止的相对性判断。
教学难点: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解。
2. 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视频或图片。
3. 实际问题案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分类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提问:它们是否在运动?如何判断?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2. 讲解机械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返运动等。
三、实例分析(10分钟)1. 展示教学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学生分享判断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分类。
2. 强调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
第二课时: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机械运动概念和分类。
2. 提问: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参照物的概念: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时选取的基准物体。
2. 讲解参照物的选择原则:任意选取、方便判断等。
三、课堂实验(15分钟)1.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参照物下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实际问题分析(15分钟)1. 给出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案一、课程目标1.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机械运动方案的设计和分析;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1.机械运动方案设计(1)机构选型与组合:根据给定机械的工作要求,合理地进行机构的选型与组合;(2)运动方案拟定:拟定多个机械系统的运动方案,进行对比和选择,最后选定一个最佳方案;(3)机构运动分析:对选定方案中的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等;(4)机构力分析:对选定方案中的机构进行力分析,包括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5)机构优化设计:根据分析结果,对机构进行优化设计,提高机械的性能和效率。
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编写(1)封面:包括课程名称、设计题目、班级、姓名、学号、日期等信息;(2)目录:列出设计说明书的主要内容及其页码;(3)前言:简要介绍设计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4)概述:包括课程设计任务书、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等内容;(5)设计说明书正文:按照设计过程的顺序,依次介绍机构选型与组合、运动方案拟定、机构运动分析、机构力分析、机构优化设计等内容;(6)结论:总结设计的主要成果和创新点,提出改进意见和展望;(7)参考文献:列出设计中参考的文献资料。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实践教学:通过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机械运动方案的设计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等辅助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程考核和评价1.课程设计成果:根据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和质量,评价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2.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质量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3.平时作业: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习惯。
机械运动方案设计
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机械系统通常由原动机、传动部分、执行机构与控制部分等组成。
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得主要内容就是:根据给定机械得工作要求,确定机械得工作原理,拟定工艺动作与执行构件得运动形式,绘制工作循环图;选择原动机得类型与主要参数,并进行执行机构得选型与组合,随之形成机械系统得几种运动方案,对运动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评价与选择;对选定运动方案中得各执行机构进行运动综合,确定其运动参数,并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在此基础上,进行机械得运动性能与动力性能分析.一、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得步骤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得一般过程如下:构思机械工作原理,针对设计任务书中得规定得机械功能,构思实现该功能所采用得科学原理与技术手段,即机械得工作原理;由工作原理进一步确定机械所要实现得工艺动作,复杂得工艺动作可分解为几种简单运动得合成,选用适当得机构实现这些运动就就是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得主要任务。
二、绘制机械工作循环图(又称运动循环图)针对机械要实现得工艺动作,确定执行构件得数目,为了实现机械得功能,各执行构件得工艺动作之间往往有一定得协调配合要求,为了清晰地表述各执行构件运动协调关系,应绘制机械得工作循环图。
机械工作循环图也就是进行机构得选型与拟定机构得组合方案得依据。
三、选择执行机构类型根据执行构件得运动形式与运动参数,选定实现执行构件工艺动作得执行机构,并将各执行机构有机得组合在一起,以实现机械得整体工艺动作.在进行执行机构选型时,应首先满足执行构件运动形式得要求,然后通过对所选机构进行综合、组合、变异与调整等,以满足执行构件得运动参数与运动特性等要求。
一般来说,满足执行构件工艺动作得执行机构往往不就是一种,而就是多种,故应该进行综合评价,择优选用。
四、绘制机械运动示意图依据机械工作性质与工作环境等,合理选取原动机类型;原动机得运动与动力经传动系统得传递与转化后,驱动执行机构得主动件,使执行机构实现预期得工艺动作.根据机械得工作原理、执行构件运动得协调配合要求,与所选定得各执行机构,拟定机构得组合方案,画出机械运动示意图,这种示意图就表示可机械运动配合情况与机构组成情况,代表机械运动系统得方案,对于运动情况比较复杂得机械,机械运动示意图还可以采用轴测投影得方法绘制出立体得机械运动示意图.五、执行机构得尺度综合根据各执行构件与主动件得运动参数,以及各执行构件运动间得协调配合要求,同时考虑执行机构得动力性能要求,确定各执行机构中构件得尺寸与几何形状(如凸轮廓线)等.六、绘制运动机械简图针对各机构尺度综合所得结果,进行机构得运动分析与动态静力分析,并从运动规律、动力条件、工作特性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机构其它相关尺寸。
机械运动教案示例
机械运动教案示例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知识,理解机械运动的特点和应用,掌握机械运动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机械运动的基本知识和特点——介绍机械运动的分类、定义、定理和规律等基本知识,重点讲解四个重要的机械定理(平行四边形定理、三角形定理、相似三角形定理、正方形定理)及其应用。
2. 机械运动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技巧——介绍机械运动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技巧,重点讲解机械运动中的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等相关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进行相关的实验。
3. 机械运动的应用——介绍机械运动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包括机械传动、运动控制、机械加工、机器人等方面。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解、示范、实验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基本知识和特点的讲解首先介绍机械运动的分类、定义、定理和规律等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然后讲解四个重要的机械定理(平行四边形定理、三角形定理、相似三角形定理、正方形定理)及其应用,让学生掌握机械运动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技巧。
2. 计算方法和实验技巧的实践操作在讲解完机械运动的基本知识和特点后,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相关计算和实验。
如:利用木板、弹簧、块木等材料制作简单的机械结构,并测量其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等参数,并通过计算、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究机械运动的特性和规律。
3. 应用方面的讲解和探究最后讲解机械运动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包括机械传动、运动控制、机械加工、机器人等方面,让学生了解机械运动的实际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五、教学效果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1. 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知识和特点,掌握机械运动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技巧。
2. 了解机械运动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知道机械运动的实际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机械运动》教案【优秀3篇】
《机械运动》教案【优秀3篇】篇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经典教案篇一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2)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3)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Ⅰ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 v=s/t 变形 t=s/v,s=vt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速度图象: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机械运动Ⅱ变速运动: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优秀4篇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优秀4篇《机械运动》物理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长度时间及其测量2、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
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会运用速度公式解决生活问题二、【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运动的快慢【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理解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应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自学互动,适时点拨(一)自学互动一长度时间及其测量一。
知识回顾1、长度单位国际单位为______,1nm= m,1微米=米;时间的国际单位为________,其它的单位有________ _____。
2、正确使用刻度尺方法:(1)选:观察刻度尺的和,根据测量的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的程度是由__ ____决定的。
(2)放:在使用厚刻度尺时,刻度尺要与被测长度___ ____,且尺的______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要估读到分度值的。
(4)记:测量值分为_______、_______两部分,如测得结果为23.32cm,则此刻度尺分度值为_____________。
3、减小误差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和___ ______。
4、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择的______而言的。
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的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相对于参照物的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 ;(2) .6、速度:(1)定义: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的物理量。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叫做速度;(2)计算公式:速度=,用符号表示;(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物理意义是。
1km/h= m/s.7、匀速直线运动:快慢______、经过的路线是______的运动。
8、平均速度: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________与___ __的比值。
二。
考点点击考点1:时间和长度的估计与单位1.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A人眼睛迅速一眨B人心脏跳动一次C人正常呼吸一次D人打一个哈欠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1)教室每层楼高约32____;(2)课桌高度大约70________;(3)一张纸厚度约75_________;⑷脉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约为0.015_________。
2023年机械运动教学设计(通用3篇)
2023年机械运动教学设计(通用3篇)机械运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实力目标:1、视察试验实力:能从生活中视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2、思维实力:推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学问分析运动和静止的状况、3、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说明、推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情感目标: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化、2、培育学生科技意识,酷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化、教材分析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改变为机械运动,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推断已知参照物的状况下物体的运动状况和由运动状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物理学探讨问题的一种方法,即从简洁的问题入手,渐渐深化,最终分析我国放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索一些问题、教法建议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实力和由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学习方法的体会、通过探讨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索问题,并干脆界定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探讨,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老师可以做评价,最终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运用适当的媒体资料,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视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索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相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教学设计示例教学单元分析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动状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推断物体的运动状况、教学过程分析一,机械运动探讨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供应的参考资料,阅读问题是:什么叫机械运动;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课桌、房屋是否做机械运动,为什么;能举出肯定不动的例子吗、对学生列举的示例可以进行分析,留意讲解的问题:我们把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宇宙是运动的,其中的所以物体都是运动的、二,参照物说明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现象的说明,并进一步引出了参照物的概念,讲解时留意的问题是: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的人对运动的描述不同,其缘由是他们对运动描述所选择的标准不同,我们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由学生列举实例说明当选不同的参照物时,同一物体的运动的状况,并深化分析选其他参照物时的运动特点、分析两类实例:已知参照物,推断物体的运动状况;依据描述的运动状况推断选择的参照物、由学生的详细状况可以老师供应参考示例学生分析,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建性,由学生组成小组,自行设计问题,探讨,由老师评价、供应一些参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什么做参照物的”、“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的某处上空,这是以什么做参照物”、“以太阳做参照物,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动状况怎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选的参照物各是什么”等、三、匀速直线运动视察一些实例,可以供应录相和视频文件、图片让学生思索这些运动的特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他们发觉其中的共性,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讲解时,要留意匀速说明成快慢不变,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学生形成对匀速的感性相识,并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洁的机械运动,而物理探讨问题是从最简洁的问题入手的、对于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可以供应学生自然科学中的图片资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前就布置查阅资料的预习内容,要求查找关于我国卫星放射的状况和卫星运动的资料。
高一物理《机械运动》教案3篇
高一物理《机械运动》教案3篇高一物理《机械运动》教案3篇高一物理《机械运动》教案1 (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
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具1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节拍器(或秒表)。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2.完成以下长度单位的换算,要求有单位换算的过程。
由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进展练习。
教师口述:千米=厘米。
(答:2×104厘米)500微米=米。
(答:米)对学生所答进展讲评。
3.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课本图1—5甲图中木块的实际长度。
要求每个学生动手测量。
由同学说出测量结果。
稳固上节所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读、记测量结果和减小误差的根本知识。
二、新课教学1.新课的引入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
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答复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板书:“第二章简单的运动一、机械运动”2.机械运动(1)什么是机械运动?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提问并组织学生答复: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
对于答复中所举机械运动实例,教师要明确指出是哪个物体相对什么物体有位置的改变。
组织同学看课本图2—2,提问:图中的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答:图2—2中运发动、足球、列车、地球、人造卫星、太阳系、银河系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包装机推包机构运动方案设计
引言 (2)关键字:机构运动分析机构结构设计曲柄滑块 (2)一、设计题目:包装机推包机构运动方案设计 (3)1、设计题目 (3)2、设计数据与要求 (3)3、设计任务 (3)二、执行机构运动方案设计 (3)方案一 (3)方案二 (5)方案三 (6)三、传动方案的选择 (7)电机的的选择 (7)执行构件运动分析 (9)凸轮设计 (13)四、心得体会 (16)引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巩固和加深机械原理课程的基本原理方法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此次设计,学生可以学习机构运动方案的确定,培养分析向设计机械能力,以及开发创新的能力。
以机械系统方案设计与拟定为结合点,进一步巩固和另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
明确课程设计目的、步骤,根据自己的设计题目对设计内容进行分析,确定输入,输出件运动型式(即功能原理分析)。
包装机推包机是一种包装机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推送物品到达指定包装工作台,该机构取代了传统的人工移动物品,工作效率底的缺点,我所设计的推包机构推包,回程一体的全自动化功能其主要设计思路来自于对传统工艺分解然后按照相应功能的机构部件进行设计对比选定以及优化组合,综合利用凸轮的往复运动齿轮的传动运动,以及减速器的定植调速比的设定,利用A u t o C a d、m a t l a b等软件强大绘图功能和的编辑功能,把设计做得更加精准,更加可靠。
.关键字:机构运动分析机构结构设计曲柄滑块一、设计题目:包装机推包机构运动方案设计1、设计题目现需设计某一包装机的推包机构,要求待包装的工件1(见附图33)先由输送带送到推包机构的推头2的前方,然后由该推头2将工件由a 处推至b 处(包装工作台),再进行包装。
为了提高生产率,希望在推头2结束回程(由b 至a )时,下一个工件已送到推头2的前方。
这样推头2就可以马上再开始推送工件。
这就要求推头2在回程时先退出包装工作台,然后再低头,即从台面的下面回程。
因而就要求推头 2 按图示的abcdea 线路运动。
《机械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
《机械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机械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机械运动》是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内容,以往这个内容在初三,所以练习册上出现的练习题是按照学生在学习物理一年后的程度上设计的,由于学生初次接触物理,设题需要考虑学生已有基础,一些能力的训练需要循序渐进的进行,避免人为拔高对教学带来不必要的困难。
目标:(一)将本章的知识以*络的形式表示出来,应包括以要求中的内容: 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3.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通过练习巩固以上述要求,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解决。
总结自己学习物理经验。
形成知识*络图是为了教学生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学习后要整理的习惯。
以下*络图是按照物理量、物理现象、物理规律分类做的,让学生体会物理学习过程中物理内容的分类,在物理量中以长度、速度为例,将物理量的要素呈现出来——定义、单位、公式、测量。
典型例题:例1、王师傅用一把刻度尺测量一木板的长度所测量结果是3.568m那么,这块木板的长度的准确值是多少?估计值是多少?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多少?测量的结果精确到多少?注意:区分“估计值”和”估计数字”,只要是某个物理量的值要有单位。
例2、.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mm。
答案:,注意:在计算细铜丝直径时,除不尽,,测量结果准确程度一定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时的准确程度一致例3、如图2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放置正确的是刻度尺,其分度值是,该物体的长度为cm。
意图:理解刻度尺使用方法中“刻度紧贴被测长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区分误差和错误例4、甲、乙、丙三人分别乘坐直升机。
甲看见地面楼房匀速下降,乙看见甲静止不动,丙看见乙匀速上升,请说明这三架直升机各做何种运动?意图:准确表达、发散思维训练。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电子文档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热镦挤送料机械手B指导老师:温亚莲设计者:李霞学号:20109046班级:机电3班目录第一章设计题目及要求 (1)1.1 设计题目简介 (1)1.2 设计数据及要求 (1)1.3 设计任务与提示 (2)第二章热镦挤送料机械手摆臂的设计 (3)2.1 机械手上下摆臂设计方案A (3)2.2 机械手上下摆臂设计方案B (4)2.3 机械手上下摆臂设计方案C (4)2.4 摆臂方案的确定 (5)第三章热镦挤送料机械手回转装置设计 (6)3.1 回转装置设计方案A (6)3.2 回转装置设计方案B (6)3.3 回转装置设计方案C (7)3.4 驱动装置的选择 (8)3.4.1 常用电动机的结构特征 (8)3.4.2 选定电动机的容量 (8)3.5 回转装置方案的确定 (9)3.6 循环图的拟定及运动路线图 (9)第四章热镦挤送料机械手方案的确定与计算 (10)4.1 拟订的方案 (10)4.2 最终方案的确定与说明 (12)4.3 方案的计算 (12)第五章相关建模过程及仿真 (15)第六章设计总结 (18)第七章参考文献 (18)第一章设计题目及要求1.1 设计题目简介设计二自由度关节式热镦挤送料机械手,由电动机驱动,夹送圆柱形镦料,往40吨镦头机送料。
以方案A为例,它的动作顺序是:手指夹料,手臂上摆15º,手臂水平回转120º,手臂下摆15º,手指张开放料。
手臂再上摆,水平反转,下摆,同时手指张开,准备夹料。
主要要求完成手臂上下摆动以及水平回转的机械运动设计。
图1为机械手的外观图。
图1:机械手的外观图1.2 设计数据及要求表11.3 设计任务与提示设计任务1.至少提出可行的两种运动方案,然后进行方案分析评比,选出一种运动方案进行设计;2. 设计传动系统并确定其传动比分配。
3. 图纸上画出步进送料机的机构运动方案简图和运动循环图。
4. 对平面连杆机构进行尺度综合,并进行运动分析;验证输出构件的轨迹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求出机构中输出件的速度、加速度;画出机构运动线图。
《机械运动作业设计方案》
《机械运动》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机械运动》是小学生进修自然科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进修可以让学生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进修兴趣,提高他们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和理解,设计了以下作业方案。
二、设计目标1.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观点和分类。
2.掌握简单的机械运动原理和运动规律。
3.培养观察、实验和动手能力。
4.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进修动力。
三、设计内容1.基础知识梳理:通过教师讲解和课本进修,让学生了解机械运动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
2.实验探究:设计简单的机械运动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运动规律,探索机械运动的奥秘。
3.课外拓展:安置相关阅读和实践任务,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机械运动的应用和发展。
四、设计步骤1.教师引导:教师起首向学生介绍机械运动的观点和分类,引导学生对机械运动产生兴趣。
2.实验操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机械运动实验,如制作简易的滑轮、杠杆等模型,观察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效果。
3.讨论总结:学生在实验完成后进行讨论,总结实验结果,探讨机械运动的规律和应用。
4.作业安置:安置相关阅读和实践任务,让学生在课外进一步了解机械运动的知识。
五、评判方式1.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实验后需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
2.教室表现:学生在实验和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将作为评判依据,包括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等方面。
3.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相关阅读和实践任务的情况将作为评判依据之一。
六、作业设计意义通过本次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培养他们的实验和动手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进修动力和进修效果。
同时,通过实验探究和课外拓展,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进修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教案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它单位的关系。
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过程与方法: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进行特殊测量。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并会估测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时间。
2、单位的换算和特殊测量。
教学难点1、单位的换算。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刻度尺、乒乓球、物理课本、钟表、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人们经常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测量。
体检时量身高、体重、血压等,买菜时称一下菜有多重等。
XXX到学校医务室去体检,医务人员给XXX量完身高后告诉XXX他的身高是163.XXX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学生讨论并得出正确的结果:163厘米或1米63)讲授:上述问题告诉我们,测量时必须第一规定被测量量的单元。
为了世界各国交换的轻易,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尺度,叫国际单元制,简称SI。
(二)进行新课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1、长度的单元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m;1dm=10m;1cm=10m;1mm=10m;1μm=10m;1nm=10m。
例如:惠安至泉州的距离约30km(公里),初二年龄段的同学身高多数在1.5m—1.7m之间,手掌的宽度大概是1dm,手指的宽度大概是1cm。
2、长度的估测问题1:请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
(请5个同学目测,再用米尺实际测量,比较谁目测的结果更准。
)问题2:人们正常走路一步的距离大约为0.5m,以此为长度尺度,估测教室的长度。
机械运动教案
机械运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什么是参考系,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质点是用来代替实际物体的有质量的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知道是否能把研究对象看作质点要根据研究的问题决定.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与联系.4、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能够区别位移和路程.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并会通过分析纸带上的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有以下一些概念:,参考系,质点,时刻和时间间隔,位移和路程,重点是质点和位移的概念,难点是位移概念.教材在本章开始处列举了大量的实例,给出的概念,在本节一开始,也是通过生动的实例,给出参考系的概念,接着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学习质点的概念,渗透理想化思维方法;再进一步学习时刻与时间,位移和路程等概念.每一小节重点突出,又相互关联,实例鲜明,配图恰当,便于学生的接受,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教法建议本节教材的特点是概念较多,很多知识初中时学过,并且这些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建议让同学自学讨论的方法进行,可让同学提前预习或课上给出时间看书,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或让同学看书后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并结合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巩固.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质点和位移的概念教学难点:位移概念的引入与理解主要设计:一、参考系:(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1、什么叫?请举一些实例说明.2、描述物体是否运动,先要选定什么?看什么量是否在改变?什么叫参考系?为什么说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3、同一运动,如果选取的参考系不同,运动情况一般不同,请举例说明.4、选择参考系的原则是什么?(虽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实际上总是本着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的原则选取)(二)展示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穿插在讨论问题之间进行)1、太阳系资料:行星绕太阳运转情况.2、银河系资料:星系旋转情况.3、电子绕原子核运转情况.4、飞机空投物资情况.二、质点:(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1、投掷手榴弹时怎样测量投掷距离?把教室的椅子从第五排移到第一排怎样测量椅子移动的距高?汽车绕操场一周怎样测量它经过的距离?以上几种情况用不用考虑这些物体的形状和大小?2、什么叫质点?3、小物体一定能看成质点吗?大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吗?请举例说明?4、什么叫轨迹?什么叫直线运动?什么叫曲线运动?(二)展示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1、火车(200米长)穿山洞(100米长)情况.2、地球公转及自转情况.(三)总结提高:1、对于什么样的物体才可以看成质点的问题,关键在于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在我们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各部分运动的差异等,如果对我们研究的问题影响不大,就可以把该物体看成一个质点.2、学习质点概念时,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一种科学抽象的方法,我们抓住问题中物体的主要特征,简化对物体的研究,把物体看成一个点,这是实际物体的一种理想化模型,是实际物体的一种近似.三、时刻和时间间隔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1、“上午8时开始上课”,到“8时45分下课”,这里“8时”和“8时45分”的含义各是什么?“每一节课45分”的含义又是什么?2、“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中“8点”的含义是什么?3、校百米纪录是10.21s、第2s末、第2s内的含义各是什么?四、位移和路程(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1、说“物体由A点移动500米到达B点”,清楚吗?2、如何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3、什么叫位移?为什么说位移是矢量?4、位移和路程有什么区别?它们之间有关系吗?(二)展示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1、从天津到上海,海、陆、空三种路线抵达情况.2、在400米跑道上进行200米跑和400米跑情况.探究活动1、请你手托一石子水平匀速前进,突然释放石子,观察石子的运动情况?再请站在路边的人观察石子的运动情况.二者观察到的运动轨迹一样吗?请解释原因.2、找一份《旅客列车时刻表》分析一下趟列车全程运行的总时间?各站点的停留时间?相邻两站间的运行时间?。
高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教学内容】机械运动【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机械运动的描述方法;3. 熟练运用相关公式解决机械运动问题。
【教学重点】1. 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2. 机械运动的描述方法;3. 机械运动相关公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1. 运动描述方法的理解和应用;2. 复杂机械运动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1. 课件、教材、教学实验器材;2. 教学素材、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引入一道有关机械运动问题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讲解1. 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分类;2. 机械运动的描述方法;3. 机械运动相关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三、实验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感受机械运动的规律和过程。
四、练习提供若干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展示一些应用实例,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课堂延伸】1. 可以通过讨论一些实际问题,引领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复杂机械运动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机械运动的描述方法机械运动相关公式【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描述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机械运动知识。
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
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1. 引言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是产品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个好的机械系统方案可以提高产品的性能、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增加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并且通过一个案例来详细说明。
2. 方案设计步骤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通常包括以下步骤:2.1 需求分析在开始方案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产品的需求。
这包括产品的功能需求、性能需求、约束条件等。
需求分析可以通过与客户、市场调研以及竞品分析等方法来获取。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是指通过创新思维和系统性方法来生成不同的设计方案。
概念设计阶段需要对产品的整体结构、功能模块以及工作原理进行初步的思考和设计。
2.3 详细设计在完成概念设计之后,需要进行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是指对概念设计的进一步完善和细化。
在详细设计阶段,需要考虑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工艺流程等具体的设计细节。
2.4 原型制作和测试在完成详细设计之后,需要制作机械系统的原型,并进行测试。
原型制作和测试可以帮助我们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和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如果测试结果不理想,还需要对设计进行修正和改进。
根据原型测试结果进行修改优化,并进行最终设计。
最终设计需要考虑产品的可制造性、维修性以及成本等因素。
2.6 生产和验证完成最终设计后,进入生产和验证阶段。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并进行生产过程的监控和调整。
验证阶段可以通过产品测试、用户反馈等方法来验证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3. 设计注意事项在进行机械系统方案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3.1 功能与性能需求确保设计方案满足产品的功能和性能需求。
功能需求是指产品需要具备的基本功能,而性能需求是指产品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的性能指标。
3.2 可制造性和可维修性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产品的可制造性和可维修性。
可制造性是指产品设计是否符合生产工艺和设备的要求,可维修性是指产品易于维修和更换零部件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机械系统通常由原动机、传动部分、执行机构和控制部分等组成。
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根据给定机械的工作要求,确定机械的工作原理,拟定工艺动作和执行构件的运动形式,绘制工作循环图;选择原动机的类型和主要参数,并进行执行机构的选型与组合,随之形成机械系统的几种运动方案,对运动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选择;对选定运动方案中的各执行机构进行运动综合,确定其运动参数,并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在此基础上,进行机械的运动性能和动力性能分析。
一、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步骤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一般过程如下:构思机械工作原理,针对设计任务书中的规定的机械功能,构思实现该功能所采用的科学原理和技术手段,即机械的工作原理;由工作原理进一步确定机械所要实现的工艺动作,复杂的工艺动作可分解为几种简单运动的合成,选用适当的机构实现这些运动就是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主要任务。
二、绘制机械工作循环图(又称运动循环图)针对机械要实现的工艺动作,确定执行构件的数目,为了实现机械的功能,各执行构件的工艺动作之间往往有一定的协调配合要求,为了清晰地表述各执行构件运动协调关系,应绘制机械的工作循环图。
机械工作循环图也是进行机构的选型和拟定机构的组合方案的依据。
三、选择执行机构类型根据执行构件的运动形式和运动参数,选定实现执行构件工艺动作的执行机构,并将各执行机构有机的组合在一起,以实现机械的整体工艺动作。
在进行执行机构选型时,应首先满足执行构件运动形式的要求,然后通过对所选机构进行综合、组合、变异和调整等,以满足执行构件的运动参数和运动特性等要求。
一般来说,满足执行构件工艺动作的执行机构往往不是一种,而是多种,故应该进行综合评价,择优选用。
四、绘制机械运动示意图依据机械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等,合理选取原动机类型;原动机的运动和动力经传动系统的传递和转化后,驱动执行机构的主动件,使执行机构实现预期的工艺动作。
根据机械的工作原理、执行构件运动的协调配合要求,和所选定的各执行机构,拟定机构的组合方案,画出机械运动示意图,这种示意图就表示可机械运动配合情况和机构组成情况,代表机械运动系统的方案,对于运动情况比较复杂的机械,机械运动示意图还可以采用轴测投影的方法绘制出立体的机械运动示意图。
五、执行机构的尺度综合根据各执行构件和主动件的运动参数,以及各执行构件运动间的协调配合要求,同时考虑执行机构的动力性能要求,确定各执行机构中构件的尺寸和几何形状(如凸轮廓线)等。
六、绘制运动机械简图针对各机构尺度综合所得结果,进行机构的运动分析和动态静力分析,并从运动规律、动力条件、工作特性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机构其它相关尺寸。
然后绘制出运动简图。
根据机械运动简图所求得的运动参数、动力参数,可以作为机械零部件结构设计的依据。
七、编制设计说明书设计说明书是设计人员对整个设计计算过程的系统整理和归纳总结,是审核设计的主要技术文件之一,也是进行图纸设计的理论依据。
因此编定好设计说明书是整个设计工作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应根据设计任务的要求而定,一般来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目录(标题和页次);2、设计题目(设计条件和要求);3、全部原始数据;4、机械运动设计方案的拟定,(设计思路的说明,所选用机构的工作原理及运动特性);5、机构的组合方式;6、机械运动循环图;7、机械运动简图;8、采用的设计方法及其原理的简要说明;9、设计计算公式及其所调用的子程序名称;10、机械运动分析、动力分析的方法,分析计算公式及其抽调用的子程序名称;11、编程框及自编主程序,打印出自编的分部程序并作必要的说明;12、用表格列出计算结果,并绘制出主要的运动曲线图;13、对计算结果的分析讨论,作出概括性的结论;14、列出主要的参考资料。
设计说明书用钢笔书写,采用统一的16开报告纸;编写说明书时应作到条理清楚、叙述简明、重点突出、计算正确、文句通顺、书写整洁;所用的公式和数据应注明来源(参考资料的编写和页次);全部计算中所用的符号和脚注必须前后一致,不能混淆;对自成单元的内容应有大小标题,做到层次分明醒目突出;绘制机械运动简图时应采用规定的符号,按比例作图;对计算结果应有简明的结论,如果实际所取的数值与计算结果有较大差异,应作必要的解释,说明原因;说明书编定完毕后应加上封面,装订成册。
机械运动循环图机器的各个工艺动作是相互独立的,它们各自实现自己的子功能。
但为了实现机器的总功能,这些各自独立的动作又必须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以确保时间和空间上的同步。
用来表述各执行机构之间运动协调配合关系的图就是机械的运动循环图。
它是机器各执行机构的运动循环图(即执行机构的执行构件在一个循环中的运动状态图)按同一时间(或分配轴的转角)比例绘制的总图,它以某一主要执行机构的起点为基准,表示各执行机构的运动循环相对于该主要执行机构的动作顺序。
因此它是机器各执行机构之间的协调图,也是机器设计、安装、调试的依据。
一、机械运动循环图表示方法机械运动循环图常用的表示方法有如表1中三种。
表1 机械运动循环图的分类、表示方法和优缺点图1 平压印刷机直线式运动循环图图2 平压印刷机同心圆式运动循环图图3 平压印刷机直角坐标式运动循环图二、机械运动循环图的设计机械的运动循环是指完成其运动功能所需的总时间,通常以T表示。
机械的运动循环往往与各执行机构的运动循环相一致,因为执行机构的生产节奏就是整台机器的运动节奏。
执行机构中执行构件的运动循环至少包括一个工作行程和一个空行程。
有时有的执行构件还有一个或若干个停歇阶段。
因此,执行机构的运动循环T执=T工作+T空程+T停歇式中:T工作——执行机构工作行程时间;T空程——执行机构空回程时间;T停歇——执行机构停歇时间。
在设计机械的运动循环图(又称工作循环图)时,通常机械应实现的功能是已知的,它的理论生产率也已经确定,机器的传动方式以及执行机构的结构均已初步拟定,然后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设计。
1、确定执行机构的运动循环时间T执;2、确定组成运动循环的各个区段;3、确定执构件各区段的运动时间及相应的分配轴转角;4、初步绘制执行机构的运动循环图;5、在完成执行机构的设计后,对初步绘制的运动循环图进行修改;6、分别画出各执行机构的运动循环图;进行各执行机构的协调设计,又称同步设计,最后画出整个机器的运动循环图。
三、机械运动循环图的应用运动循环图可以用来核算机器的生产率,并通过分析研究循环图,从中寻找提高机器生产率的途径。
运动循环图可以用来指导各个执行机构的设计、安装和调试。
应用运动循环图可以检验各执行机构中执行构件的运动是否紧密配合、相互协调。
机械运动简图设计的内容、方法和步骤为了实现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或者某种动作功能,就必须按这些动作和动能要求,设计或开发相应的一系列机构,并将它们按动作过程要求组合成新的机械。
机械运动简图除了要表示出各构件本身各执行构件间真实运动关系外,还应表示各执行构件之间动作过程的次序和配合情况。
机械运动简图的设计,主要包括下列内容:1、功能原理方案的设计和构思根据机械所要实现的功能采用有关的工作原理,由工作原理出发设计和构思出工艺动作过程,这就是功能原理方案的设计。
值得指出的是,一个灵巧的功能原理方案是创新机械的出发点和归宿。
2、机械运动方按的设计机械运动方案通常用机械运动示意图来表示,它是根据功能原理方案中提出的工艺动作过程及各个动作的运动规律要求,选择相应的若干个执行机构,并按一定的顺序把它们组合成机械运动示意图。
这个机构系统应能合理地、可靠地完成上述工艺动作。
机械运动方案就是机械运动简图设计中的型综合。
机械运动方案中所画出的表示机构结构形式、机构相互联接情况的示意图是进行机械运动简图设计尺度设计的依据。
3、机械运动简图的尺度综合将机械运动方案中各个执行机构,根据工艺动作运动规律和机械运动循环图的要求进行尺度综合。
机械运动简图中各机构的运动尺寸(如果有高副机构还应包括高副的形状)都要通过分析、计算加以确定。
当然,在设计机械运动简图进行尺度综合时,应该同时考虑其运动条件和动力条件,否则不利于设计性能良好的新机械。
4、机械运动简图设计的一般程序根据产品功能要求、工作性质和动作过程等基本要求进行新机械的方案设计时,首先将总功能分解成多个功能元,找出功能元的运动规律和工作过程;其次按各功能元的运动规律和动作过程确定运动示意图(即机械运动方案图);然后,按各功能元的运动规律、动作过程、动力性能等要求进行机械运动简图的尺度综合。
机械运动方案的比较与优选由前述的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可知,对于同一种功能,可选取不同的工作原理来满足要求,而同一种工作原理,还可选用、创造不同的机构及其组合来实现。
因此,对于要求满足某种功能的机械,可能的运动方案就有很多种,故有必要对机械运动方案进行比较和优选。
作为课程设计,目的在于完成评选方案的初步训练,所以,偏重于机构结构、运动和动力特性方面的比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机构功能的重量一般来说,所有方案都能基本满足机构的功能要求,然而,各种方案在实现功能的质量上还是有差别的,所以对实现功能的质量需首先进行比较分析。
如:工作行程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与预期运动规律符合程度,运动参数(vmax、amax)大小,传力性能(压力角、传动角)好坏,生产效率高低,所须原动机功率,振动、冲击、噪声的大小,传动精度与持久性,恢复精度的方便程度等。
2、机构结构的合理性机构结构的合理性是指机构中构件与运动副的数量及种类是否最少,机构组成是否最为简洁,运动链可否再作简化,动力源种类与原动机参数选择是否合理,各级传动机构的传动比分配是否合理。
通常,机械制造的难易程度与使用构件多少的平方成比例,这是因为零件的制造技术和零件间的接合(装配)技术两方面的问题同时存在的缘故,因此,减少构件数和运动副数可降低制造的困难程度。
同时还减少误差环节和摩擦损耗,提高机构的刚度,并且也降低机构产生故障的可能性,提高其工作的可靠性。
因此,有时宁用有设计误差但结构简单的近似机构,而不采用理论上没有误差但结构复杂的精确机构。
动力源的合理选择,也有利于机构的简化和改善运动质量。
例如,从动件作直线运动,若能从现场的现成气、电、液压源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直线运动动力装置(如汽缸、直线电动机、液压缸等),就可省去运动变换机构,简化机械系统。
若现场不具备某些动力源,那么,为简化机构而特别设置一个新的动力源,也许是不合适的。
3、机构的经济性机械应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即加工制造成本低,使用维修费用低。
在材料确定后,加工制造成本主要与机构组成及运动副形式有关。
因此,设计中要考虑是否有更简捷廉价的方法完成预期任务,对机器的加工、安装与配合精度要求可否降低,需特殊加工零件(凸轮、靠模)的加工难度,各种消耗(能源、工具、辅料)可否降低,原材料利用率能否提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