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文章素材:丧文化与青年发展
当代青年亚文化视角下丧文化现象的剖析与防范
![当代青年亚文化视角下丧文化现象的剖析与防范](https://img.taocdn.com/s3/m/2f8bc98a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61.png)
当代青年亚文化视角下丧文化现象的剖析与防范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当代青年逐渐形成了各种亚文化,其中之一就是丧文化。
丧文化以对生活的悲观态度和消极情绪为特点,对青年群体的成长和社会稳定带来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当代青年亚文化视角出发,剖析丧文化现象,并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
一、丧文化的形成原因1.社会转型的压力:当前社会面临着快速变革和不确定性,经济竞争、就业压力以及经济差距的不断扩大,给青年群体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2.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为青年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社交平台,但也催生了一种追求短期快乐和虚假现实的网络文化,使得丧文化得以传播和扩散。
3.家庭教育缺失:现代城市家庭普遍存在忙碌和疏离的现象,父母无暇关注子女的成长,缺乏正面的榜样和引导,容易导致青年陷入丧文化的泥沼。
4.主流价值观的冲击: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正在被冲击和改变,青年群体对于现有的制度、规范和权威产生怀疑,更容易接受丧文化的影响。
二、丧文化的表现形式1.消极情绪宣泄:青年们常以自嘲、自黑、自嗨等方式表达对生活的失望和无奈,通过讽刺和讥笑来缓解内心的不满和压力。
2.对未来的悲观态度:丧文化青年对未来充满了无望感,对自身的发展进步缺乏信心,表现出对成功、婚姻、家庭的消极观念。
3.生活方式的颠覆:丧文化青年表现出追求异类、排斥主流的生活方式,不愿意接受既定的社会规范和责任,放纵自己的欲望和冲动。
4.网络丧文化的传播:丧文化通过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迅速传播,在群体之间形成共鸣,形成了一种潮流和亚文化现象。
三、防范丧文化现象的策略1.加强社会教育:社会和学校应加强对青年的教育和引导,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帮助青年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态度。
2.家庭关爱和教育:家长要关注子女的成长和心理健康,与子女保持良好的沟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避免家庭教育缺失。
3.媒体的引导作用:媒体在传播信息的应承担起社会责任,传递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引导年轻人塑造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丧文化”与“燃文化”
![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丧文化”与“燃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881609aa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01.png)
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丧文化”与“燃文化”作文材料材料一:“燃文化”是从腾讯视频2017 年暑期提出的“好时光一起燃”这一主题衍生而来的新型文化体。
它体现一种积极向上、充满阳光和热血的状态,包含了主动进取、热情踊跃、乐观果敢等正面健康的含义。
现实生活中,通常表现为年轻人不懈追求梦想,对现实生活充满希望,为了心中的目标,不断拼搏、努力奋斗。
——摘自网络材料二:在越来越广泛的网络社交平台上,一种以自嘲、颓废、麻木生活方式为特征的“丧文化”正在部分青年群体中流行,伴随着“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其实并不是很想活”“漫无目的的颓废”“什么都不想干”“颓废到忧伤”等等话语,加之“葛优瘫”“懒猫瘫”等表情包的广泛流动,这种颓废的状态已经相当普遍。
——摘自网络材料三: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就令萤火一般,不必等候炬火。
——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一》读了以上材料,你对鲁迅的话有了怎样的认识与感悟?请结合材料一、二的内容及含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能套作。
精选范文展示驱“丧”颓废,点“燃”青春从佛系一族的流行到“丧文化”的风靡一时,从奋斗一族的诞生到“燃文化”的直击人心,无疑,这是一个价值多元的年代。
站在时代的前沿,我们年轻人是应该委身“丧文化”,还是倾心“燃文化“?我的回答是:驱“丧”颓废,点“燃”青春!何为文化?余秋雨曾定义:“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
”何为丧文化?丧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和生活状态,更是一种作为隐藏内心焦虑与迷茫的方式。
我们之所以要抨击“丧文化”,是因为这种文化会给人带来不可改变的负面影响,甚至对社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试想,如果丧文化成为人们的主流生活方式,如果丧文化淤积成国人的“集体人格”,那中国的未来,还有什么希望!”丧文化“为何会被人们追捧?因为丧文化正击中了那些颓丧者内心最隐秘最脆弱的那根神经!——每个人都渴望追求成功,但在不断的挫折下,一次次的失败,导致内心的恐慌,也让他们丧失了根本的追求欲望。
当代青年亚文化视角下丧文化现象的剖析与防范
![当代青年亚文化视角下丧文化现象的剖析与防范](https://img.taocdn.com/s3/m/dd2a93f1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40.png)
当代青年亚文化视角下丧文化现象的剖析与防范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青年亚文化已成为新的文化现象。
当代青年亚文化是指一群年轻人在社会变革和文化冲击中形成的一种个性化、自我解构并追求自我认同的生活方式和象征系统。
作为当代青年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丧文化在年轻人中逐渐盛行起来。
丧文化是一种以消极、颓废、黑暗、自嘲、自虐为特征的当代青年文化,表现出对生活的厌倦和悲观态度。
本文将从当代青年亚文化的视角,对丧文化现象进行剖析,并探讨其防范措施。
一、丧文化现象的剖析1. 社会压力加剧当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竞争压力不断加剧,年轻人在求职、升学、结婚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加之信息的快速传播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年轻人不断受到各种焦虑和负面情绪的困扰,导致一部分年轻人选择将自身情绪表达为丧文化。
2. 生活厌倦情绪加重生活的枯燥和单调、工作的疲惫和压力导致年轻人产生对生活的厌倦情绪,认为一切都毫无意义。
丧文化反映了年轻人对生活的悲观态度和厌世情绪,对社会和现实产生了消极的看法。
3. 自我解构和自我认同的表达丧文化是一种表达个人情感和观念的方式,通过丧文化表达自己的痛苦和无奈,希望得到共鸣和关注。
丧文化将消极情绪转化为对生活态度的一种表达,成为一种追求自我认同和解构的文化现象。
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青年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生活和压力,学会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年轻人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心理韧性,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2. 提倡积极的生活态度社会各界应该积极传播正能量,提倡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帮助年轻人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积极的生活态度可以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远离丧文化的消极影响。
3. 增强社会支持社会应该加强对年轻人的支持和关爱,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宽广的社会空间。
建立更多的青年社区和心理咨询机构,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心理咨询服务和情感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当代青年亚文化视角下丧文化现象的剖析与防范
![当代青年亚文化视角下丧文化现象的剖析与防范](https://img.taocdn.com/s3/m/7bb0936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7e.png)
当代青年亚文化视角下丧文化现象的剖析与防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青年文化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非主流的发展趋势。
其中,一些亚文化运动在青年中越来越流行,如「emo文化、沉迷网络游戏文化、熬夜文化等。
然而,其中一种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亚文化是「丧文化」。
「丧」即为「丧失」的简称。
这种文化的本质是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挫折、痛苦等负面情绪的谈论和愤怒抱怨;而且愈加夸大负面情绪,从而产生一种抒发和共鸣的效果,被一些青年视为一种现代抗压方式。
由此,丧文化在青年中得到了普及、传播,并逐渐渗透到了他们的生活中,甚至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但是它却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和风险。
首先,丧文化的流行拓宽了社会精神焦虑的边界。
社会精神焦虑是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领域的压力和困难,它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 容易产生自卑、失落、担忧、愤怒等负面情绪。
丧文化的流行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并借此共享这些负面情绪,从而使得社会焦虑进一步扩散,一些人也常常无法自拔和至今无法走出。
其次,丧文化对青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了危害。
青年身处成长的时期,个体情绪更为敏感,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
丧文化将负面情绪夸大并流传,这无疑将对青年的身心健康带来更大的压力和负担。
过度消极的情绪显然会影响身体健康,如导致睡眠不足和压力过大等问题,长期以往,还会产生心理疾病,如忧郁症、抑郁症等。
第三,丧文化促进了消极价值观和不良行为。
丧文化倡导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即拒绝面对现实和解决问题,选择逃避或抱怨。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青年更容易陷入无所作为的境地,不愿意接受挑战和成长。
甚至,部分青年可能会采取不良行为,如自残、吸毒、打架等,进一步危及自身与他人的安全与健康。
因此,针对丧文化现象,我们应该引起关注并加以防范。
首先,需要了解丧文化的危害,及时引导青年避免受到其影响。
其次,政府、学校、家长、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都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和心理辅导,帮助青年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正面的人生观和健全的心理机制。
别让文化之“丧”酿成青年之殇作文1600字
![别让文化之“丧”酿成青年之殇作文1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2656ac3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d2.png)
别让文化之“丧”酿成青年之殇作文1600字别让文化之“丧”酿成青年之殇作文1600字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别让文化之“丧”酿成青年之殇作文16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若将“丧”假成抵御现实的惯性盔胄,不仅青年将深受其害,社会更会因此陷入停止发展的图圈。
置身于时代的洪流,“不进则退”是亘古不变的圭臬。
年在激流中勇进,时代也在这群弄潮儿的引领下蓬勃地前行。
为此,无数青然而,就是在这个人价值适逢熠耀其辉之际,一股浑浊的暗流悄然进入了青年群体间—“丧”文化不挥旌旗,不费兵卒,带着它侵蚀人心、腐化意志的“丧气”,在不少青年的价值观念中大行其道。
很多人不以为意地将“丧”理解为青年面对生活压力的幽默自嘲,诚然,适当的负面情绪是纾解压力的途径,然而网络上风靡的“丧气”毒鸡汤、表情包大有猖獗恣肆之势,更有甚者认为“葛优瘫”“咸鱼躺”已是我国青年的共性形象,我们不得不警醒。
若将“丧”锻成抵御现实的惯性盔胄,演变为一种潮流,不仅青年将深受其害,社会更会因此陷入停止发展的囹圄。
有人将“丧”文化盛行归咎于激烈竞争下压抑的社会氛围,未免偏颇。
回忆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内朽外侮,万马齐喑,可谓压抑沉重至极点。
然而正是在那种社会环境下,在国民似乎最有可能抑郁沦丧之时,涌现出无数斗志昂扬、锐意进取的仁人志士。
他们同时怀揣一个救亡图存之梦,不仅没有被阴霾熏染侵蚀,反而成为九州生气所恃的滚滚风雷,在“丧”的统治里撕开了冲向积极与光明的大口子。
“失诸正鹄,反求诸己身。
”当代青年的丧,并不能完全让责社会,而应反省自身。
我更愿意将其视为发达的物欲社会里青年群体的“玻璃心”与“趋同心”作祟。
优渥的土壤可以养人,亦可以蚀人。
正因绝大部分的青年人置身于自由开放的时代,我们中不少人的斗志在丰盈物质的围绕中淡化,抗压能力与坚韧品格亦在“无惊涛骇浪,唯波澜小作”的征途中变得水波不兴。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整顿低俗文化现象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整顿低俗文化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994d3f537fd5360cbb1adb0a.png)
---------------------------------------------------------------范文最新推荐------------------------------------------------------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整顿低俗文化现象【背景材料】而2018年以来,在社会上议论比较大的还是各类相亲节目,无论是在节目制作方、主持人、嘉宾之间,还是在观众、社会大众及管理者之间,围绕相亲类电视节目,引发了一波又一波争议。
而一些拜金的语言,比如,宁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肯坐在自行车上笑,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更大的争议。
2018年6月初,新浪微博上一张寻找西湖边最美女子的帖子被众多网民转载,6月4日,浙江当地报纸抛出《西湖边最美女子,全国人民都想见见你》的报道,一时间,大家都被一张18年前的老照片中朴素、纯真的女孩所吸引。
在这个审丑当道的浮躁社会,表达了众人不一样的观点。
【题目】请以整顿低俗文化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定角度,观点鲜明,结构完整,有理有据,不少于900字。
【范文】整治低俗文化共建社会主流价值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多元的文化与价值,重视着每个人的价值取向。
这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包容和承载着一个个具有主观性和利己1 / 18性的观点。
这也是一个市场经济的时代,既得利益者为了最大限度获取利润和虚无的名声,形成了低俗文化的推广团队。
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因此,对于当下饱受争议的,如一夜走红的伪娘,与日本苍井空同台演出的芙蓉姐姐、凤姐,以及坐在宝马里哭的拜金女等公众人物,我们似乎没有批判她们的理由,且还应该多一些包容和理解。
也似乎只有如此,才能体现这个时代的进步和多元,才能更好地检验和谐社会的承载力。
然而,存在的合理性并不代表社会的需要,更不代表它有什么社会价值。
低俗文化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的健康形象,被无限放大的扭曲的价值导向,终将会把国家主流的价值观引向歧途。
当代青年亚文化视角下丧文化现象的剖析与防范
![当代青年亚文化视角下丧文化现象的剖析与防范](https://img.taocdn.com/s3/m/a2721e6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09.png)
当代青年亚文化视角下丧文化现象的剖析与防范自20世纪末以来,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为青年们提供了更多的表达和交流机会,促使出现了众多以个体感受和情感为核心的亚文化,其中“丧文化”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
丧文化指的是一种对生活低落、坠入困境或丧失希望的态度,通常以黑暗、悲伤和自嘲的方式表现出来。
本文将从当代青年亚文化的视角出发,剖析丧文化现象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丧文化现象的兴起与青年群体面临的社会压力和焦虑有着密切关系。
当前,青年们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经济困难、竞争激烈等问题,导致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感增加。
丧文化的表达形式,被视为一种宣泄情绪和抗议现实的方式,帮助青年们减轻内心的压力。
要剖析丧文化现象,必须深入了解青年面对的社会压力和焦虑,采取相应措施缓解其心理负担。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教育改革等措施来改善青年群体的现状。
丧文化现象的出现也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演变有关。
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传统的道德观念和文化认同受到了冲击和挑战。
年轻人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更容易受到外界消极和反叛情绪的诱导。
丧文化对生活的悲观态度和自我嘲讽的方式,得到了一部分青年的认同和模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亚流派。
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对青年的价值观教育和文化传承,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理性对待生活和困境。
社交媒体也是丧文化现象的重要传播渠道。
青年们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心情和情感,与其他人产生共鸣和互动。
社交媒体也容易加剧青年的焦虑和消极情绪。
在社交媒体上,青年们常常看到他人生活的美好和幸福,容易产生羡慕和自卑的情绪。
此时,丧文化提供了一种对现实的嘲讽与逃避的方式,满足了一部分青年的情感需求。
为了防范丧文化的负面影响,青年们需要提高对社交媒体的审视能力,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不盲目追求虚幻的幸福,真实展现自己的生活。
当代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丧文化现象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剖析与防范。
当代青年亚文化视角下丧文化现象的剖析与防范
![当代青年亚文化视角下丧文化现象的剖析与防范](https://img.taocdn.com/s3/m/14caff95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ad.png)
当代青年亚文化视角下丧文化现象的剖析与防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青年亚文化在当代社会中越来越显著,其中一个备受关注的亚文化现象就是丧文化。
丧文化可以理解为一种抵抗、逆反和调侃主流价值观的年轻人文化表达方式。
丧文化涉及到的方面十分广泛,包括言谈丧、穿着丧、情感丧等。
本文将从当代青年亚文化的视角出发,对丧文化现象进行剖析与防范。
从社会背景出发,丧文化的出现不可避免地与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和主流文化的压力有关。
当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物质追求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被追求的状态,个体面对的挑战也越来越多,如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经济压力等等。
在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影响下,个体对于外部世界的理解和态度越来越多样化,青年对于现实社会的失望感和对主流价值观的反叛心态不断增加,这也就形成了丧文化的土壤。
从文化角度出发,丧文化可以看作是一种年轻人对于现实生活和主流价值观的抗拒和反叛。
他们通过言行举止、穿着打扮等外在表现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主流价值观的不满和对现实生活的难以适应。
丧文化并不代表消极和放弃,而是一种对压力和困境的幽默和调侃。
对于这种文化现象,不能一味地去指责和否定,应该正视其存在的原因和意义,并在一定程度上接纳和尊重。
虽然丧文化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意义,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隐患。
丧文化的过度追求和过分宣扬可能导致价值观的混乱和道德观的模糊。
丧文化往往通过黑色幽默和自嘲调侃来表达自己的态度,但如果一味追求过度,可能会把丧当成一种崇尚和模仿的样式,忽视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丧文化的盲目追求和模仿可能导致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失去自我。
为了适应和符合丧文化的标准,可能会迷失在虚拟世界中,失去对自身特点和潜力的追求和发展。
为了有效地剖析和防范丧文化现象,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和方法。
家庭和学校应发挥更加积极的引导和教育作用,帮助年轻人正确理解和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规划能力。
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资源,激发青年的创造力和潜能,通过各种途径和活动丰富年轻人的精神生活。
丧文化申论作文
![丧文化申论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35b7975e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7b.png)
丧文化申论作文在当今社会,丧文化逐渐兴起,成为年轻人生活中的一种文化现象。
丧文化代表着一种对生活的消极态度,表现出对社会、对自身的不满和失望。
然而,丧文化的流行并不是我们应该鼓励和接纳的,我们应该从中找到问题所在,尽力改变这种消极的文化氛围。
首先,丧文化的流行导致年轻人对生活充满了消极情绪。
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厌倦和无助的态度,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这种消极情绪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使得他们更容易陷入沮丧和抑郁的状态。
相比之下,乐观积极的态度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面对困难和挑战,激发出他们的潜力,促进个人的成长。
其次,丧文化的盛行也给年轻人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丧文化的影响下,年轻人容易对学习和工作产生厌弃感,对未来的规划和目标失去了积极性。
这种消极心态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还可能导致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失去竞争力。
与之相反,乐观向上的心态会使年轻人更有动力去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为自己的未来铺就一个更加光明的道路。
最后,丧文化的流行也影响了社会的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氛围。
当人们都将注意力放在负面的抱怨和埋怨上时,社会正能量的传播受到了阻碍。
而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社会将激励人们更加努力地工作和生活,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我们不能接纳和鼓励丧文化的流行,而是应该积极引导年轻人发展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正面的价值观。
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该注重培养年轻人的心理健康,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媒体和文化产业也应该创作更多充满正能量的作品,传递积极向上的信息,引领社会风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跳出丧文化的困扰,迈向一个更光明、积极的未来。
当代青年亚文化视角下丧文化现象的剖析与防范
![当代青年亚文化视角下丧文化现象的剖析与防范](https://img.taocdn.com/s3/m/eead76b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a9.png)
当代青年亚文化视角下丧文化现象的剖析与防范近年来,丧文化在当代青年亚文化中日益流行,成为一种社交现象。
丧文化指的是一种低迷、无望和消极的情绪状态,主要表现为对生活失去兴趣、悲观厌世、自我放弃等心理倾向。
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将从当代青年亚文化的视角,对丧文化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分析丧文化的心理因素。
当代青年面临巨大的压力,包括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
在这样的压力之下,部分青年产生了对现实的失望和对未来的悲观态度,进而导致了丧文化的形成。
社交媒体的普及也加剧了丧文化的传播。
在社交媒体上,一些负面情绪被放大、传播,形成了一种“悲剧追求”的风潮,给青年营造了一种消极、低迷的氛围。
探讨丧文化的文化背景。
丧文化崇尚放纵自我、表达情绪的方式,与当代亚文化追求个性、自我表达的特点相吻合。
一些年轻人认为丧文化是一种对常规社会价值观的反抗,是一种“逆行”的表现。
这种价值观扭曲的追求并不能为年轻人带来真正的快乐和满足,反而陷入了更加深重的悲观情绪中。
接下来,提出防范丧文化的措施。
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年的心理抗压能力。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积极关注青年的心理状况,提供相应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要鼓励积极向上的亚文化发展。
年轻人可以选择参与一些阳光、积极的亚文化群体,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要推动社会媒体的积极能量传播,引导年轻人关注正能量的内容,减少负面情绪的传播。
家庭和社会应该加强对青年的关心和引导,给予他们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丧文化是当代青年亚文化中的一种流行现象。
在分析其心理因素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防范丧文化的蔓延。
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积极向上的亚文化以及引导社交媒体的正能量传播,可以帮助年轻人摆脱丧文化的困扰,追求积极、健康的生活。
2018吉林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乙)答题要点
![2018吉林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乙)答题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5f7c07fd6bd97f192379e959.png)
第一题:【参考要点】根本原因:在眼球效应时代,外貌的分量被空前提升。
具体原因:社会风气转变。
当下存在看脸的庸俗文化和以貌取人的社会心态,整形不再引起道德争议,承受过多压力。
整形门槛降低。
整形技术成熟,加上金融平台助推,使得年轻人有机会尝试。
存在功利动机。
部分年轻人价值观出现偏差,不够理性,指望靠整形提升魅力、气质和竞争力,从而获得职业发展或异性青睐。
第二题:【参考要点】1.破题表态:这一观点是正确的,我们在审丑的时候应该有更多思想、理智的介入。
2.具体分析:①当前,丧文化污文化等审丑美学流行,表面上是消极的、绝望的心态和生活方式,以及粗鄙化、极致性的的情感宣泄和极端观点表达。
②但深入思考后看到,丧文化背后是是青年人选择的一种不强求的姿态,污文化源自对社会的不公平、不公正的披露和批判。
3.总结陈述: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审丑美学,看到人们心底对向上向善精神的期待。
第三题:【参考要点】关于审视污文化座谈会的情况汇报污文化以粗鄙化、极致性为特征,广泛传播。
为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一文化现象,了解人们的心理和审美需求,我局特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召开座谈会。
会议由宣传科高科长主持,历时两个半小时,与会人员就如何审视污文化各抒己见,具体情况如下。
污文化有其积极作用。
一方面,污文化能够促进沟通与交流。
另一方面,污文化具备批判功能。
部分污文化能够披露社会上的负面现象。
污文化有其消极影响。
首先,污文化挑战公序良俗、贬低人的尊严、罔顾道德行为,易让年轻人沉浸其中,带来不良影响。
其次,出于商业和经济利益的推动,污文化迎合低级趣味,构成了一种不健康、不文明的社会文化语境,应该引起我们注意。
污文化属于审丑范畴,相关部门要看到其合理性,积极作为,培养人们透过丑审视美的意识和能力。
第四题:【参考例文】美育自古以来,美始终是人们不懈的追求。
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既出现过以身不贪钱财,口不说恶言,意不起邪念为美的高尚审美观,也出现过以三寸金莲小脚玲珑为美的畸形审美观。
公务员时政热点:“丧文化”不是对现世的逃避和不作为
![公务员时政热点:“丧文化”不是对现世的逃避和不作为](https://img.taocdn.com/s3/m/c8ccb679ddccda38366baf0c.png)
公务员时政热点:“丧文化”不是对现世的逃避和不作为近日《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一文刷爆朋友圈,文章将90后“新佛学”观念进行归纳整理,“佛系朋友圈——随缘点赞,都是爱的鼓励”“佛系恋爱——你看吧,我都行”“佛系养娃——出息的孩子不会多,童年何必要那么苦”……其无疑展现了初出社会的90后面对庞杂无知的未来难以言说的复杂心情。
“心灵鸡汤”被“黑鸡汤”取代,“小确幸”被“小确丧”覆盖,青年人群里弥漫着一种叫“丧文化”的气息。
我们不再被咸鱼也能翻身而鼓舞,而是清楚翻了身的咸鱼还是咸鱼,替咸鱼打抱不平,这群无聊的人类为啥非要逼着咸鱼翻身,咸鱼招谁惹谁了。
即将成熟的一代人将会在不久以后到达各个工作岗位,成为这个社会主要劳动力,而也就是这一帮人,展现出了与老一辈不同的性质品质。
这代人没有经历过战乱、饥饿或者极度贫穷,反而是被经历过战乱、饥饿的那一代人所抚养。
70后的父母亲历经过困难年景,坚忍不拔、勤劳勇敢的品质很容易被培养,而好不容易过上好日子,又恰逢自己的孩子在好光景里出生,自然亏待不了这群90后的孩子。
父母爱、爷奶疼,还赶上独生子女政策,六个老人的一辈子辛苦操劳给90后换来了安然的成长环境。
20岁以前,屋外的风雨有人给挡着,站在屋里晒太阳看彩虹,等着一天不得不亲自走出门的时候才发现天空也有阴霾。
搁在温室里二十多年的花骨朵被这迎头一击打得有点蔫,在屋檐下半遮挡半裸露的环境中渐渐去熟悉摸索。
这也正是奇妙之处,在风吹雨打里的他们并没有像父母那样把伤疤熬成盔甲,而是让伤口直面细菌,待其化脓后也形成了一层保护膜,一种全新的“丧文化”逐渐诞生。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化,很难去判定一种文化的高低优劣,但我们清楚知道负面的东西需要去排解,不把悲愤化为力量,也要为悲愤寻一个归处,总之,污秽排清了也就能清爽上路了。
特殊的时代会造就一批特殊的人,这批特殊的人又会创造一批特殊的文化,不用大惊小怪也不用忧心忡忡。
现在是个“惶恐”的时代,稍不留神就会被超越,比成绩、比学历、比分数、比工作、比配偶,未来还得比孩子的成绩、比孩子的学历、比孩子的工作……战战兢兢的比拼时,突然发现就有那么一股清流,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生活,与世无争,怡然自得,归纳佛门,自动脱离了人为的“惶恐”。
当代青年亚文化视角下丧文化现象的剖析与防范
![当代青年亚文化视角下丧文化现象的剖析与防范](https://img.taocdn.com/s3/m/723e9616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4.png)
当代青年亚文化视角下丧文化现象的剖析与防范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青年群体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亚文化圈,他们追求自由、个性、创新,同时也衍生出一些不良现象。
其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现象就是“丧文化”。
丧文化的兴起反映了一部分青年对现实生活的无力感和对价值观的曲解,对于当代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丧文化现象,我们需要进行剖析和防范。
一、丧文化的定义丧文化是指一种将消极的态度和个性化表达结合在一起的文化现象。
它强调对于生活的无望和无所谓,尤其在网络文化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丧文化常以黑色幽默、自嘲和自虐等形式表达,倡导对自身消极情绪和困境的放任和宣泄。
它源于个体对于现实社会压力和不平等的痛苦,但也带有一种让人感到过于放纵和拒绝成长的倾向。
二、丧文化的成因1. 社会压力: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青年群体面临着来自学业、就业、住房等方面的压力,感到无法承受之重。
2. 价值观的缺失:丧文化的兴起也与部分青年对传统价值观的逐渐丧失有关。
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观念盛行,追求快乐和享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3.网络环境的影响:网络成为现代青年获取信息和进行社交的重要平台,其中一部分亚文化从网络中诞生和传播,并对年轻人产生深远影响。
网络舆论的恶化和负能量的传播也加剧了丧文化的蔓延。
三、丧文化的表现形式1.言行丧:表现出消极情绪的语言和行为,例如嘲笑自己、自嘲和自虐等。
这些言行不仅仅是一种情绪的发泄,更是产物的一种消极态度。
2.娱乐丧:追求娱乐和消遣的过程中,青年们会以讽刺、黑色幽默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无奈情绪,例如对于社会现象进行嘲弄和批评。
3.消费丧:以丧文化为主题进行商品和服务的推广和销售,例如丧文化的服装、周边商品等的盛行。
这种商业利益的介入加速了丧文化的传播和流行。
4.网络丧:通过网络平台传播丧文化,利用网络表达个人消极情绪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也成为了年轻人间流行的交流方式。
四、丧文化的防范1. 引导正确价值观:加强对青年群体的教育和引导,重树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公考申论范文:告别“丧文化”,才能找到人生的方向
![公考申论范文:告别“丧文化”,才能找到人生的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d6120d9f852458fb760b569d.png)
公考申论范文:告别“丧文化”,才能找到人生的方向告别“丧文化”,才能找到人生的方向时尚的潮流总是让人难以捉摸,很多时候,某些概念似乎在一夜之间就流行开来,又在一夜之间沉寂了下去,泥沙俱下之时,许多人不明就里,就沉溺其中,盲目地追逐起“时髦”。
这些日子,一度在青年群体中颇为风行的所谓“丧文化”,便可归入此类。
“丧文化”最流行的时候,从线上到线下,到处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社交平台上出现了不少“丧小组”,网友聊天时随手就会发上几个“丧表情”,甚至连大街上的奶茶店,也“应景”地卖起了“丧茶”。
一时间,“丧文化”大有席卷之势。
消极悲观的“丧”为什么会流行?许多年轻人为什么会被裹挟其中?它又会对年轻人产生怎样的影响?在“丧文化”刚刚开始流行的时候,不少追捧者,其实都是抱着一种娱乐调侃的心态。
对年轻人而言,在生活中遭遇一些压力与挫折,在所难免,遇挫之后的愤懑不满,和看似时髦的“丧文化”遇到一起,自然会产生一种化学反应,让其在短时间里流行开来。
现实社会,年轻人确实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从校园到职场,从物质到感情,竞争可谓无处不在。
充满竞争的环境下,遇到挫折、感到郁闷,是成长的正常态。
谁的青春不迷茫?每一代人的青春都有成长的烦恼,都难免压力和挫折,逃避不是办法。
以积极进取的态度面对问题,让自己越挫越勇,才能真正有所成就。
这是每个年轻人成长的必由之路。
试想,大好时光在“丧”中虚度,岂不辜负了青春?有些时候,年轻人会暂时性地陷入负面情绪,偶尔“丧”一下,发发牢骚排解情绪,可以理解。
但是,如果这种“丧”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个体的“丧”演变成了一种“丧文化”,影响和左右年轻人,就需要警惕。
“我丧我有理”“人生没意义”的扭曲价值观,只会让年轻人消极避世,不思进取,一事无成。
或许有人会说:生活本来就不容易,难道就不能丧一丧吗?其实,对那些深受挫折困扰的年轻人来说,“丧文化”或许能给他们带来些许安慰,但本质上却是一种让人裹足不前,自我沉沦的“麻醉剂”。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文化”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1d522de5910ef12d2af9e7e9.png)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十九大报告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文化”
从2010-2017年的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中,“文化”是考试的重点。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重点依旧是“文化”。下面给大家整理关于文化的一些内容
预测:
预测理论依据
出题方向
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
1.围绕“传统文化”写一篇文章。
2.出题人也可以从细节命题,如: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
3.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向命题。
建议积累的语言表达:
绘有800多个人物的《清明上河图》、金丝刺绣满满的万寿屏风、面容肃穆安详的木雕菩萨像……精美绝伦的文物,经历岁月风尘而破旧残损,却在一双双神奇的手中重新焕发光彩。《我在故宫修文物》讲述的,是故宫文物修复工作者的“日常”。这部3集纪录片在聚集了大批年轻人的弹幕视频网站,收获超过百万次点击,跻身热门搜索。而片中的故宫工匠,则成了新生代的“男神”“女神”。———例子
申论热点:正视丧文化 关注青年发展
![申论热点:正视丧文化 关注青年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ca1618fd1f34693daef3e70.png)
申论热点:正视丧文化关注青年发展【背景链接】1.曾受年轻人热捧的“小确幸”如今已鲜少被提及,转而被“小确丧”替代。
“废柴”“loser”“穷到吃土”“蓝瘦,香菇”“忧伤到颓废”,这些充满自嘲与颓废的词语成了年轻人表达自我的新标签。
相对温暖美好的励志鸡汤,犀利尖锐的“丧文化”成了一种流行。
2.“碌碌无为红茶”“浪费生命绿茶”“前男友过得比我好果茶”……这份惊世骇俗的菜单,不是网上臆想,而是已升为“网红”的“丧茶文化”。
“丧茶”已从网上蔓延至实体店。
【原因分析】一是现实压力大。
社会普遍受教育程度增高,就业压力整体加大,生活在高速运转的节奏中,个体的生存面临站稳脚跟和重新定位的问题,内生的焦虑和不安需要合适的方式来表达和排解,需要在解构和嬉笑怒骂之间缓解释放压力。
二是彰显个性需要。
与老一辈中国人好面子的集体心理相比,年轻人更愿意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并将其作为文化潮流彰显的方式。
多数年轻人尚未真正立足,爱与同龄人比较,但新的一代没有经过物质短缺,精神磨砺少,抗压性不强,对不如意多会产生自嘲心理。
三是信息传播迅速。
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秒速传播,个体情绪会在短时间内上升为群体情绪,从个体发泄发展成为群众文化。
一些企业结合时下“丧文化”情境的品牌宣传助推了文化快速传播。
【影响分析】“丧文化”流行反映了当下中国年轻人的心态转变,但仍然需要正确的看待。
短暂的“丧文化”是发泄现实压力的一种方式,是年轻人的自我疏导。
“丧文化”的内容主要是自黑自嘲和自我批判,这其实是青年一代用自己的语言空间和话语表达来进行自我减压的方式。
过度沉迷“丧文化”会让年轻人变得颓废消极,缺少积极向上的心态。
“丧文化”其实是社会问题和年轻一代的心理反映。
一种文化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公众的思想和情绪,而负面的信息更会影响到与之相关联的每一个人,会使个体的负面情绪延伸至大众,不利于文化的长期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安定有序。
【对策分析】一是正视未来,自觉拥有进步正能量。
当代青年亚文化视角下丧文化现象的剖析与防范
![当代青年亚文化视角下丧文化现象的剖析与防范](https://img.taocdn.com/s3/m/5e054734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35.png)
当代青年亚文化视角下丧文化现象的剖析与防范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青年亚文化现象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
其中一种较为突出的亚文化现象便是“丧文化”,它指的是一种文化现象,表现在青年人之中,主要表现为追求邋遢和颓废的生活方式,以及消极的情绪状态。
在当代青年亚文化视角下,本文将会对丧文化现象进行剖析和防范。
一、丧文化的表现形式1.衣着:衣着都比较邋遢,无论是外出还是在家里,也没有什么美容美发的意识,也不注重个人卫生。
2.生活:不管是家中还是宿舍,都充斥着乱七八糟的东西,不把卫生问题放在心上,厕所、餐厅等数九寒天也不舍得去打扫。
经常不按时吃饭、起床,也不注重身体保健。
3.情绪:心情非常低落,无精打采,看什么都没有兴趣,不喜欢参加活动,也不愿意和人交往,无所事事,对未来充满了无望的感觉,缺乏动力。
二、丧文化的成因1.社会文化影响:社会文化的强烈影响是丧文化形成的原因之一,青年们喜欢模仿影视作品中对颓废和邋遢的渲染,以此表达情感,来寻找自我认同。
2.学校教育缺失:现代教育体制注重强调的是学科知识,而忽视了学生身心健康等方面发展的意义。
3.价值观扭曲:丧文化背后的价值观扭曲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未能有效强调“人生的价值观”,尽管我们在享受物质世界同时,我们必须通过正向人生观来平衡精神生活。
三、对丧文化现象的预防1.提升兴趣爱好:兴趣爱好可以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青年人可以通过自己的爱好来寻找生活的意义。
2.发展身心健康:身心健康是最为重要的,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才能有效地远离丧文化。
3.强化人生观:千万不要忘记人生的价值观,丧文化天生就是抹杀人生的价值观,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和善良的人生观。
4.丰富知识储备:知识是无穷尽的,青年人应该对生活知识、科技知识、社会常识做到具备一定储备,以此保障自己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综上,丧文化的出现现象虽然属于一种青年亚文化,但其影响力却是持续不断,成为影响社会的深层因素之一。
新时代下青少年“丧文化”现象及治理对策分析
![新时代下青少年“丧文化”现象及治理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6a98a2e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95.png)
新时代下青少年“丧文化”现象及治理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青少年“丧文化”现象指的是一种消极、颓废的生活态度,在新时代下逐渐盛行起来。
这种文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对生活失去兴趣、消极抵抗、放弃对未来规划等行为,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青少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社会压力和影响,造成他们逐渐陷入“丧文化”之中。
背景介绍中涉及到日常生活中青少年“丧文化”现象的主要表现,如对学习失去兴趣、缺乏目标与动力、沉迷网络和游戏等。
这些行为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困扰和压力。
青少年在追求自我的也需要对“丧文化”有所警惕和认识,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对青少年“丧文化”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从而提出有效的治理对策,助力青少年走出消极的思维和行为模式,迎接更加积极向上的生活。
1.2 问题意义青少年“丧文化”现象在新时代下呈现出日益严重的态势,对于社会和家庭都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这一现象的问题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青少年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心理健康和行为举止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青少年“丧文化”现象导致他们对生活、学习和未来失去信心和动力,甚至产生消极情绪和行为,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青少年“丧文化”现象不仅影响个体成长,也影响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风气。
青少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会影响周围的人群,甚至传播到更广泛的社会范围内。
如果大量青少年沉溺于“丧”文化中,将对社会文明程度和社会风气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青少年“丧文化”现象的问题意义在于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一现象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才能更有效地采取相应措施和措施,使青少年们摆脱“丧文化”的阴影,展现出更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 正文2.1 青少年“丧文化”现象分析青少年“丧文化”现象在新时代下逐渐凸显,主要表现为青少年生活态度消极、沉静、追求“无为而治”的生活方式,对未来充满迷茫和悲观情绪。
作文训练:有感于丧系青年及其表现
![作文训练:有感于丧系青年及其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4fa5cdc7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cc.png)
作⽂训练:有感于丧系青年及其表现阅读下⾯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脱发秃头年轻⼈”“90后踏⼊中年”“97年油腻男”“佛系青年”“积极废⼈”“低欲望动物”……近来,⽹络上兴起⼀股青年⾃嘲、颓废、丧⽓、焦虑之风,有⼈受其熏染,沉溺其中不能⾃拔,于是本该活⼒四射的年轻⼈变成了死⽓沉沉、不愿奋⽃的“青年⼤叔”、变成了丧失成功欲的“丧系青年”。
针对上述材料指出的“丧系青年”及其表现,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据此写⼀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度,确定⽴意,明确⽂体,⾃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范⽂1】养浩然正⽓,筑伟⼤中国市场经济的⾼歌猛进,是否湮没了你的初⼼?“丧⽂化”肆意蔓延,是否摧毁了你的执念?“乱花渐欲迷⼈眼”的都市,是否迷乱了你的⽅向?此情此景,我们该何去何从?唯有养⼀⾝浩然正⽓,共筑伟⼤中国才可谓“王道”。
(设问、排⽐,引材料,出观点)当社会变为喧嚣浮躁的名利场,当佛系青年以“不争不抢”低调处世,当“葛优瘫”成为青年⼈的普遍姿态,颓废便如厝⽕积薪,肆意⽣长,变成燎原。
实可悲哉!这是如今快速发展时代下衍⽣出的怪象,我们不得不为此感慨:“中国青年都摆脱冷⽓(冷漠),只是向上⾛”的局⾯何时出现?王⿍铭在《碎琉璃》中写道:“时代像筛⼦,筛得每⼀个⼈流离失所,筛得少数⼈出类拔萃。
”时代的背景⾳是铮铮⽽鸣的,当⼈们醉⼼灯红酒绿,纸醉⾦迷的⽣活,他们必然为时代淘汰。
或许是物质的丰盈淹没了我们的追逐,亦或许是⼈们安于现状拒绝前⾏。
然⽽我们青年⼈⼜怎能被时代漩涡裹挟,失去那奋进的追求?(2、3段列举中国青年之“丧⽂化”状态,结合鲁迅名⾔,⽤反问的形式说出期望)回望历史的云烟,我看到了魏源⾼呼“受光于庭户见⼀堂,受光于天下照四⽅”。
⼗六字道出古⼈⼊仕为官,舍⼩家顾⼤家的担当;我看到了戊戌六君⼦喋⾎⾼呼为国担当的热情;我看到了五四运动中⽆数青年学⽣振臂⾼呼“以今⽇之我,逐明⽇之阳”的决绝。
他们⽆数⼈的积极进取为我们指明了⽅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文章素材:丧文化与青年发展
=
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资讯,了解到行测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公共科目之一,从2015年开始,行测实行分级分类考试,分为省级以上和副省及以下两套试卷,跟申论同步。
均为客观性真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从近两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行测考试内容来看,“省级以上”总题量为135道,“副省及以下”总题量130道。
主要差别在数量关系题和资料分析题。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这种考查形式已经基本稳固下来,处于有章可循的状态。
下面,宁夏中公教育整理了公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文章素材
[精彩标题示例]
1.用拼搏消解“丧文化”假象
2.在"丧"与"燃"之间走近青年
[精彩开头示例]
1.社交平台的兴起创造了许多新事物,也形成了层出不穷的新话语体系和风格。
在这个年轻人占主导的世界里,一种以自嘲、颓废、麻木生活方式为特征的“丧文化”近期正在部分青年群体中流行。
“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其实并不是很想活”“漫无目的的颓
废”“什么都不想干”“颓废到忧伤”,这些散发着绝望特质的话语,配上生动的“葛优瘫”“懒猫瘫”等表情包,成了新聊天形式的流行内容。
[精彩结尾示例]
1.孩子是希望,孩子是明天,今天孩子们的所思所想根本上决定着中华民族未来数十年的价值观念、社会风尚。
荡涤泛起的沉渣,清洁网络的空间,彻查工商审批的漏隙,严肃庄重地写下旧邦新命的文化自信,年青一代定能汲取古圣先贤卓越智慧,笑起来,站起来,勇敢起来,拒绝喝“丧茶”,自觉走正途,着力抒写我们这个新时代的自强不息。
2.“丧文化”本来就是种假象,切不可将其当真。
譬如,被认为“北京瘫”鼻祖之一的大张伟,实则是不折不扣的“娱乐界劳模”。
当“丧文化”都无法映射到“瘫出风格”的大张伟身上之时,广大青年更该醒醒。
远离“丧文化”的怪圈,用拼搏替代一切消极思维,中国青年才能赢得更美好未来。
中公教育宁夏公务员考试培训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公考大战中拔得头筹!国家公务员考试题库邀请您一同刷题!。